关于印章在书法中的位置和运用方法,有什么标准和规律可循?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关于印章在书法中的位置和运用方法,有什么标准和规律可循?,第1张

书法印章位置

1、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款尾姓名、字号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钤在署款之下;

2、若无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适当间隔,既忌拥挤,亦防松散。

3、一幅作品同时钤用引首章和压角章,忌排放在一边。压角章宜放在左下角,与引首章成对角之势。

印章盖章原则

1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2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须盖了。

3 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上落款,右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须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4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5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喧宾夺主。

6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末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7 盖二印时候,同形印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8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制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9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就失敬了。

10 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11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须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12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13 盖二印、刀法各异,不可匹配。

14 画上不可题打油诗,一来识者奚落,二来作品就贬为低俗。

15 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一来失礼,二来破坏画面。

16 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3公分左右即可。、

17 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以上,一方正好。印与边距离约1公分 适中。

18 落款字下不盖印,而偏要盖在款字左右,脱离字行,而成画外之物,特殊情形例外。

19 书画上,不可盖上劈头大印,即成巨印炸弹,毁灭了美丽的画面。

20 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三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

21 书画上下左右,不可任意盖印。盖多不当,不如少盖,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盖好。

22 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

23 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小印章。其余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

24 图章盖印泥时,手势宜轻,轻拍印面所黏之朱已逾而匀,乃盖於纸上,须将印持正按下,切勿动摇,纸下宜垫以薄书一本。

25 图章宜随用随揩,放置好,以免积垢,而影响色泽。

扩展内容:

印章在最初的时候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书与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可以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之处,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

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的作用;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因此,历来书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书法作品上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印章,但是不能杂乱而影响整个作品。

参考资料:

-印章

当我们去邮局取信亦或者在契约签订时候,往往都需要盖章,而这些印章往往代表的是一种信用以及承诺。而在古人的很多书画当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他们盖上印章。这并不是如今这样为了一种承诺,而是为了能够证明这一幅书法或者画是自己所创作的。因此印章也往往成为了很多中国书法家或者是画家随身携带的物品。而这些印章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书画的构图变得更加自然。

古人在创作书画时,有时候为了能够让构图变得均衡稳定,往往会盖上自己的印章。与此同时,作者也会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或者是创作时候的情趣而盖上自己的别号等其他的印章,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例如宋代著名的书法家米芾就很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上面盖上“襄阳漫士 ”这样的印章,因为他的籍贯是湖北的襄阳。因此这些印章也能反映作者的志向亦或者是自身的出处。

除此之外,我们在一些流传时间非常久的作品上面能够看到很多的印章,而这些印章的名字也是有所不同。这是因此这一幅作品可能被很多人所收藏过,而这些收藏着一般都会喜欢在作品上盖上自己的名字,从而留下自己的姓名。这也表明自己能静见证过作品的出现与流传。而这些印章多数都是在宋元时期之后所盖上的,而这些印章也与书画相辅相成,使得书画更具有历史的味道。

因此我们在很多博物馆中看到的书画都会有印章,一是为了表明作者是谁,另一方面是传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或者是情趣。亦或是收藏着为了表明自己曾经拥有过这幅作品。因此我们才会看到古代书画上都有印章。

古代盖章? 100分

上面的字是“龙行天下”

这个是现代刻制的,不符合古代印章形制

古代印章有什么作用?

宋代有人开始把印押在了画上,但那也是作为一种印证之用,以表明此画的所有权。印可以是作画者的,可以是鉴赏者的,也可以是收藏者的。印没有成为画面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是还没有入画。到了元代,由于水墨画的兴起,占其余画种的绝对压倒优势。由于水墨画上只有黑白二色,或只是黑白的浓淡变化,显得有一些沉闷,于是一种朱文印章出现了。朱文印章押到画上已不仅仅是一种信物的标记,它已成为画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起著活跃画面气氛的作用。

一般说来,一个中国画家的印章是很多的,概括起来有三种,第一种是姓名章,这是画家们最常用的。古代画家的名字,别号往往有好几个;姓名章呢,习惯用两颗,白文章刻姓名,朱文章刻别号。第二种叫斋馆章,是表示画家住处的。中国古代的文人都爱给自己的住处取个什么斋,或什么馆的名。第三种叫闲章,大都是刻一句成语,格言或画家的主张,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如“师造化”、“行万里路”,是表示画家主张师法自然,反对刻意临摹的。如“孺子牛”、“江山多娇”等是表示一种奉献精神和反映时代特征的。但这种印章一般都要与画的内容有所联系。

同时,印章押在画上,还要与绘画在形式上紧密结合。印章在篆刻时讲究字体、刀法、风格,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但是印在画上,就成为了画面不可分割的部分了。因此,盖印的时候也要非常考究,要考虑整幅画的构图、色彩,要起到呼应、对比、配合的作用。有时候画的一面空了些,另一面又重了些,显得有些不稳,在显得空的一面适当地盖上一印,用朱红的色彩一压,画面就稳住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古人字画中为什么要盖那么多的印章

书画上的印章,主要分为三类:

一、作者本人的印章。

二、题跋人的印章。

三、收藏、鉴赏人的印章。

在这些所使用的印章中又分为三个方面:

一、姓名、字号、斋馆、堂号印。

二、闲文、吉语、警句印。

三、收藏、鉴赏印。

如明末书画收藏鉴赏家袁枢的印章就有“袁枢私印”、“袁枢之印”、“睢阳袁氏家藏图书记”(见董源《潇湘图》、巨然《萧翼赚兰亭图》)、“明□台袁伯应家藏图书”(见南宋《松桂堂帖》)、“袁枢收藏印记”(见《夏山图》、《层巖丛树图》)、“袁枢明印”、“石■收藏印信”(见《秋山图》)、“石■”、“ 袁伯应珍赏印”“ 袁枢之印”“ 睢阳袁枢印信”“ 袁伯应珍藏书画印信”(见元赵孟頫临《兰亭序》)等十数种之多。

姓名、字号印:一般盖在作者名字的下方或左右。斋馆、堂号印一般盖在款字的四周或款字的下方,也有用作迎首,盖在右上角。闲文、吉语、警句印,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下角,作为押角,也有用作迎首。收藏、鉴赏印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下角空处,或无碍书画作品本身的空白处,也可以盖在书画以外的装裱上。印章若是用于公文,则需要骑年盖月,也即印章要盖正,两侧的文字要在同一水平线上,同时,文字两侧分别要盖住年和月。

参考链接:

印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_

baikebaidu/subview/62312/12988756#9

古代印章的高矮大小有什么讲究

没什么将就

刻章丨古代印章有哪些用途

宋代有人开始把印押在了画上,但那也是作为一种印证之用,以表明此画的所有权。印可以是作画者的,可以是鉴赏者的,也可以是收藏者的。印没有成为画面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是还没有入画。到了元代,由于水墨画的兴起,占其余画种的绝对压倒优势。由于水墨画上只有黑白二色,或只是黑白的浓淡变化,显得有一些沉闷,于是一种朱文印章出现了。朱文印章押到画上已不仅仅是一种信物的标记,它已成为画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起著活跃画面气氛的作用。

一般说来,一个中国画家的印章是很多的,概括起来有三种,第一种是姓名章,这是画家们最常用的。古代画家的名字,别号往往有好几个;姓名章呢,习惯用两颗,白文章刻姓名,朱文章刻别号。第二种叫斋馆章,是表示画家住处的。中国古代的文人都爱给自己的住处取个什么斋,或什么馆的名。第三种叫闲章,大都是刻一句成语,格言或画家的主张,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如“师造化”、“行万里路”,是表示画家主张师法自然,反对刻意临摹的。如“孺子牛”、“江山多娇”等是表示一种奉献精神和反映时代特征的。但这种印章一般都要与画的内容有所联系。

同时,印章押在画上,还要与绘画在形式上紧密结合。印章在篆刻时讲究字体、刀法、风格,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但是印在画上,就成为了画面不可分割的部分了。因此,盖印的时候也要非常考究,要考虑整幅画的构图、色彩,要起到呼应、对比、配合的作用。有时候画的一面空了些,另一面又重了些,显得有些不稳,在显得空的一面适当地盖上一印,用朱红的色彩一压,画面就稳住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古代要什么人才能有四个字的印章

印章分为个人的私章和公章。公章属于 部门才能使用,一般人的印章只要花钱都可以的。

印章在古代有哪些名称

印章分为几种多个等级的,皇帝的称玉玺,当官的称金印

古代印章都有哪些材料

昆仑冻玉章,看不清刻面,不过看字体形态像是晚清,章体看着旧,其实是保养不当问题,应该是晚清个人章。

不仅不会影响书画的整体价值,而且会大大提高其价值。因为能有条件收藏此类名作的人,往往其本身也是声名显赫的,有他们的收藏记录,更是不可多得:同时,还可证明此件作品是流传有序的。例如著名的“中秋帖”(晋代王献之手书),上面就有皇家的收藏印章:

乾隆爱在书画名迹上题诗 被指“点赞狂魔”(图)

只要不带偏见、不追风,能静下心来细细评读一下乾隆帝的题画诗,你会感觉到他那渊博的学识、深谙书画的修养以及他那洒脱无拘的胸襟。如题王谷祥的《花鸟图》,诗云:“五五三三朵,潇潇落落姿;翩然来翠雀,小住得横枝。岂羡雕笼好,那知暖窖宜;以幽闲适性,画者具深思。”语言朴实无华,然却妙趣横生,读来轻松,回味无穷。这诗情,哪里像是一个皇帝,简直就是一个田园诗人。

近期,也不知是什么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网络上频出诸如《“毁画不倦”的乾隆》、《落到乾隆手上,是赵孟頫的悲哀》等文字,把乾隆帝喜欢在历代书画名迹上加以题跋、题诗和钤印比作“点赞狂魔”大加鞭笞,似乎要对那位死了几百年的乾隆来一个重新审判。

在此,我无意要为乾隆帝予以辩护。但,细看那些讨伐乾隆的文辞,就其文风乃至遣词来看,实在是没有资格来评说乾隆。尽管乾隆帝在部分古代书画名迹上的题跋、题诗、钤印过多,有碍作品的审美。

其实,对乾隆这一行为,我们不是不可以讨论或是批评,但讨论和批评必须以历史的观点来分析和看待。务实的学术研究者,对待历史上任何人任何事,都要客观、公正、历史地看待。其道理很简单,就像我们今天评价乾隆帝的功过,其是非标准不可能一字不改地延续乾隆朝的所有“官方”史料文字;当然,也不可以简单地以今天的是非标准去裁定乾隆帝。那么,对待乾隆喜欢收藏历代名家书画作品并因编纂《石渠宝笈》而乐此不疲地题跋、题诗和钤印的行为也应如此,不能简单而又武断地以“毁画不倦”来加以定性。

从现有文献和实物资料来看,在画面上题诗始于宋徽宗赵佶,宋徽宗是一位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家,他不仅工丹青,更是以其独具风格的瘦金体书法彪炳百代。如此,他的诗书画汇集于画作上,从而构成了诗、书、画融为一体的崭新的艺术图式,极富东方文化独特的审美韵味。自此,画面题诗的风气便盛行起来,而且这一风雅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是,从严谨的角度而言,书画作品上的题诗、钤印,理应以“不侵画位”、“不伤画局”为前提。

不过,话又说回来,何为“不侵画位”、“不伤画局”呢?中国传统绘画不同于西洋绘画,满纸都是有笔触、有色彩的绘画元素,不为题款、题诗和钤印留位置。中国传统绘画则不同,尤其是传统文人画,不仅在创作伊始就要考虑题款、钤印的位置,还要强调留白。以本人多年对绘画的研究及创作实践,绘画的“留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甚至是不确定性。具体而言,“留白”既是“知白守黑”的需求,也是方便自己日后有感而发时再次题跋(这类案例很多),也有是考虑他人或后人收藏时的题跋和钤印。因此,传统绘画的空白处,哪儿能题跋哪儿不能题跋,哪儿能多题哪儿不能多题,都没有固定模式的禁区和非禁区。即便是钱谦益所说的“余观古人书画,不轻加题识。题识芜烦,如好肌肤多生疥疠,非书画之福也(《绛云楼题跋》)”,也只是一家之言,并非是任何人都必须遵守的清规戒律。

乾隆作为一国之君,政务之余雅好诗文本无可厚非。乐于在历代书画作品上题诗、钤印,也不是他个人的首创。在他很多题诗、钤印的书画上早已有历代文人和书画家题诗、题跋、钤印在先,为何乾隆帝就不能了呢?臣子蔡京能在皇帝赵佶的画上题诗,乾隆皇帝在历代“臣民”的书画上题诗、钤印,难道就是大逆不道?

记得2004年《古典文学知识》第4期刊发了陆钦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诗情画意多神韵—评乾隆帝题画诗的美学观》,从诗学和美学的层面解读了乾隆帝题画诗,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肯定了作为一代皇帝的诗学造诣和审美高度,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其实,只要不带偏见、不追风,能静下心来细细评读一下乾隆帝的题画诗,你会感觉到他那渊博的学识、深谙书画的修养以及他那洒脱无拘的胸襟。如题王谷祥的《花鸟图》,诗云:“五五三三朵,潇潇落落姿;翩然来翠雀,小住得横枝。岂羡雕笼好,那知暖窖宜;以幽闲适性,画者具深思。”语言朴实无华,然却妙趣横生,读来轻松,回味无穷。这诗情,哪里像是一个皇帝,简直就是一个田园诗人。

至于乾隆帝的书法,也是学有渊源,法度严谨。他虽贵为帝王,但他的书法却端正庄严,丝毫没有骄横跋扈的霸气,而是有着非常亲和的亲民之相。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今天很多装神弄鬼的“书法大师”深刻反省和学习的。

临了,我要说的是,如果硬要说乾隆帝在历代书画名迹上题诗、钤印有暴殄天物之嫌,那么,这一行为远比二十世纪中叶砸毁、撕毁、烧毁文物的那场浩劫要高明得多。

近些年来网上颇为流传各种调侃乾隆皇帝的网文,说乾隆皇帝的书法不好的,这个吧,清朝的人可以这样说,那时候写字写的好的人多,但是嫌弃乾隆字不好的亲,能不能看看自己写的那字,再来评论呢?

乾隆的字还好了

还有说乾隆皇帝诗写的不好的,嗯,的确是,乾隆皇帝的诗水平一般,但是他一不是专业诗人,二汉语都不是他的母语,三他能坚持一生几乎天天写作,你怎么好意思笑话他呢?

乾隆诗稿

还有一件事被人诟病的就是他在古画上盖章这件事了。并且有人还统计他在一幅画上盖了多少章,大加挞伐,但是这种挞伐是有选择性的,并不是全面客观的。因为同样一张画上,满篇的印章中,盖章最多的人并不是乾隆皇帝。

真▪盖章狂魔▪项元汴

这个在古代书画上疯狂盖章的狂魔,就是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

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墨林嫩叟、鸳鸯湖长、漆园傲吏等。

他从十几岁开始收藏,四十岁时已经成为名震天下的大收藏家了。

民国年间,史学家翁同文在故宫博物院的库房,发现近半数的字画上都有一个人的印记,翁同文最终复原了一份藏品目录,推算出这个人的书画藏品总数为 2190 余件。那时,据《故宫书画录》统计,故宫博物院的书画收藏一共也就 4600 余件。

《自叙帖》上到处都是子京

他在褚遂良本的《兰亭序》上盖了98枚章,在怀素的《自叙帖》上盖了70多方章,在神龙本《兰亭序》上盖了50多枚章,据有关人士考证,他所收藏的2000余副宋元书画上,都盖上了他的印章,而且有很多是反复盖,后人评价他:钤印累幅,犹如聘丽人却黥其面。

乾隆表示不服

项元汴的印章并不小,虽然比乾隆皇帝的“八征耄念之宝”小,但乾隆皇帝的大印是盖在引首之外,在引首之内最大的章子是项元汴的“天籁阁”。在画心中盖的章,也不会刻意避开作品。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