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代表性的传统美食?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2收藏

中国有哪些代表性的传统美食?,第1张

我的家乡是上海,这里有很多代表性的美食,包括:

1 小笼包:小笼包是上海著名的特色食品之一,由于独特的包法和精选的馅料,其味道香浓、汁多、皮薄。

2 生煎包:生煎包来自上海,与小笼包类似,但比小笼包更脆,口感更多变化,夹有猪肉和鲜汁。

3 红烧肉:由于食材和调料的不同,全国各地的红烧肉口味都不尽相同,而上海的红烧肉则有着独特的甜味和口感。

4 蟹壳黄:蟹壳黄是一种咸馅饼,在上海的很多餐饮店、面点铺都可以买到。外表酥脆,里面有肉馅儿和咸蛋黄。

5 狮子头:是一道在上海、江苏等地特别有名的大菜,由猪肉、蒸米饭、鲜蟹粉等馅料组合而成,在口感、色泽和味道上都非常出众。

6 老鸭粉丝汤:是上海南昌路旁小店的特色食品之一,汤浓味美、淀粉含量极高,特别适合寒冷天气里暖身。

这些食物不仅在上海有市场,也在很多其它省市都能尝到上海特色。

荆州是我国著名的古城,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每次过年回家时,家乡都会变得非常热闹,街边各种各样的传统特色小吃也会变多,迅速吸引大家的注意。

在家乡的各种传统街头小吃中,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恐怕就要数这个“挺糕”了吧?也有人会把它叫做“顶糕”,反正在家乡方言里,发音其实差不多,大家都可以听懂。

干州锅盔是陕西的一种传统美食,其外观呈圆形,馍边压成带辐,突出特点是边薄心厚,表面鼓起,馍瓤干酥,色形美观。用手掰开,层层分明;用刀切开,状如猪肉的板油。闻着香,吃起来酥,回味无穷,并且耐饥饿,耐贮存,离家远行携带方便。

在中国庞大的煎饼家族中,安徽歙县的石头馃特别与众不同。它的制作离不开一块石头,这就是歙县名产——砚石。借由石头的重量将内馅油脂逼出,馅与饼融合得紧实,吃起来干香四溢。除了最经典的豆黄馅,还有各种蔬菜的组合馅料,皮薄料足又香脆,出了歙县根本吃不到!

豪车、别墅、铂金包早已成了富豪们的基本配置,然而真正能不动声色地秀一把家底与品位的,还是在吃上。比起石崇王恺毫无营养的斗富,李白“五花马”“千金裘”的假嘚瑟,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不提金玉锦绣,却富贵之气尽显。

正如《红楼梦》里簪缨世家通过一道“茄鲞”就分分钟拉开了与庄户人的层次,影视剧《还珠格格》中出宫巡游,紫薇就通过诗词报菜名拉了一波皇帝的好感……可见,真正高段位的炫富装腔,已经从拥有上升到了精贵。

中国 历史 上并不缺少吃货,但能吃出自己格调的人并不多见。

苏东坡被贬途中边走边吃,竟打造出了“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酥”等60多种品牌 美食 ;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 美食 如数家珍,堪称吃蟹骨灰级玩家;清朝大胃袁枚更是纵横吃货界40余年,将自己的经验写成一本《随园食单》……然而,今天说到的并不是这些红透半边天的大佬们,而是一位小众的有趣吃货林洪。在宋朝,想要在 美食 界不从众,又能彰显个人品味,找他就对了。

单独提林洪这个人,很多人都会一脸懵逼,因为这个名字不仅烂大街,在 历史 长河中的知名度实在是忒低了。但其实,他有两个显著的身份:《山家清供》食谱作者、林逋七世孙(存疑)。

林洪此人,字龙发,号可山,是南宋时期晋江安仁乡人,宋绍兴年间(1137-1162年)进士。他青年时代曾游读于杭州,想在江浙一带跻身士林,却屡屡受到排挤打击。尤其自称为林逋七世孙,被当时的人们所取笑。传言林逋有终身“不娶不仕,梅妻鹤子”的轶事,怎么可能还有后人呢?不过清人施鸿保在《闽杂记》记载:嘉庆年间,林则徐任浙江杭嘉湖道时,曾亲自主持重修杭州孤山林和靖墓等古迹,发现一块碑记,记载林和靖确有后裔。据施鸿保分析,林和靖并非不娶,而是丧偶后不再续娶而已。

不过说到底,林洪就算与林逋有亲缘关系,两人在对待梅花的态度上差距非常大:

在林逋心中,于梅花间吟吟诗就觉得人生多么美好,好像其他什么都不重要了。但事实上,生而为人无论隐居何地,都必须要面对生计的问题。据说,林逋在房子前后种了几百棵梅花树,等到树上的梅子成熟了就卖掉。每卖掉一棵树的梅子,钱就包成一包,装在一个罐子里,作为生活费用,一年正好用掉一瓦罐的钱。

而自称为他后人的林洪,对梅花十分青睐,性格也有点孤傲,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林和靖是躲到孤山里与梅花、鹤鸟为伍,来躲避人类;而林洪更像是一个标准的文艺 美食 博主,在吃吃喝喝里,发现了别有世界,流连忘返,忘了人间是非。他写梅花不是写其在水里的倒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是写怎么把梅花做成美味吃了——“ 剥白梅肉少许,浸雪水,以梅花酿酝之。露一宿,取出,蜜渍之。可荐酒。较之扫雪烹茶,风味不殊也。

大抵在吃货的眼中,只要是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水里游的,哪怕是盛开的花蕊也能做成一道 美食 吧。而林洪所有对 美食 的感悟,都集中在了《山家清供》一书中。

追求仪式感可不是现代才有的新鲜物,古代文人在吃上,对仪式感可谓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所谓《山家清供》,顾名思义便是指山野人家待客时所用的清淡田蔬。林洪以此作为书名,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他由衷的推崇与喜爱之情,也体现了追求清、雅的饮食美学思想。

首先在食材选择上,必须取自于山林。南宋崇尚清雅,因此林洪格外喜爱素菜,追求食物的新鲜与天然,这自然少不了花食。尤其是春分时节,花繁叶茂,摘一两支做茶辅饼再好不过了。书中就提到了一道“梅花汤饼”的菜,做法就是将白梅花、檀香末水和面制成馄饨皮,再用专用的梅花凿压制成梅花瓣状,煮熟过后用清鸡汤作汤底,每客只能食二百朵梅花。

而富贵帝王家更喜爱食用牡丹。南宋吴氏太后(高宗皇后)茹素,春天里最爱的就是这道“牡丹生菜”。做法简单,对食材的新鲜程度却要求很高。即用牡丹花瓣与生菜拌食,或把花瓣裹上薄面,在油锅里炸酥,起锅后装盘就能食用。

而其次,则是吃要得其法。 会吃的人,不是在珍奇里吃出好味,而是在平平常常的东西里,吃出不寻常的味道。 书中所提到的“松黄饼”就很有意思,简直是一场关于 美食 的行为艺术。

松黄饼制作非常简单:“春末,采松花黄和蜜模作饼,匀作如古龙涎饼状”。其香清味甘,充满了自然气息。而吃的过程就很有意思了:先让两个装扮清雅的童仆唱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再让宾客中在“云无心以出岫”的意境中佐酒享用,“使人洒然起山林之兴,觉驼峰、熊掌皆下风矣”。

而书中苏轼碧筒酒的饮用方法,更是风雅至极:“暑月,命客棹荡舟莲中,先以酒入荷叶束之,又包鱼酢他叶内,候舟回,风熏日炽,酒香鱼熟,各取酒及酢作供,真佳适也”。用荷叶盛酒包鱼,荡舟莲中,这道 美食 的制作过程充满风雅与浪漫的仪式感,品饮之间,仿佛误入藕花深处,见莲叶田田,闻清香阵阵。

宋朝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而有了这本《 美食 装腔指南》(误),仿佛隔着千年的时光又再次触到了食物的本味。它不仅是一本食谱,而是一本关于如何生活的书,是一本如何在家常的吃喝里发现美的书。

如果只是用简单的烹饪手法来命名各类 美食 ,似乎太暴殄天物了。林洪在《山家清供》中就演示了如何用菜名装腔的骚操作,所谓“斯文能当饭吃”,在文学家的饭桌,还真能成了一道至味。

1通神饼

有何讲究:通神饼其实就是姜饼而已,菜名据说出自朱氏《论语注》云「姜通神明」,一听就是文化人吃的。

怎么吃:姜薄切,葱细切,各以盐汤焯,和稀面,宜以少国老甘草也细末和入面,庶不大辣。入浅油炸,能已寒。

2蓝田玉

有何讲究:菜名出自《汉·地理志》,蓝田出美玉。魏李预每羡古人餐玉之法,乃往蓝田,果得美玉璞七十枚,为屑服饵,而不戒酒色。而瓠子去皮晶莹似的,于是得此佳名。

怎么吃:将瓠子去皮后,切片蒸熟了吃。

3金玉羹

有何讲究: 听上去好像很豪华的样子,其实真身是山药煮栗子。

怎么吃:山药与栗各片截,以羊汁加料煮。

4神仙富贵饼

有何讲究: 白术+菖蒲+山药+蜂蜜,古人相信这都是有仙气的食材,是神仙的最爱。

怎么吃:煮术与菖蒲,曝为末,每一斤用蒸山药末三斤,炼蜜水调入面作饼,曝收。

5忘忧齑

有何讲究:其实就是酱黄花菜,古籍中萱草与黄花菜为近亲,萱草别名「忘忧草」,故得此菜名。

怎么吃:春采苗汤瀹,以醯、酱作为齑,或燥以肉。

6真君粥

有何讲究:这来源于一个神话故事。向游庐山,闻董真君未仙时多种杏,岁稔则以杏易谷,岁歉则以谷贱粜,时得活者甚众,后白日升仙,世有诗云:「争似莲花峰下客,种成红杏亦升仙。」岂必专于炼丹服气?苟有功德于人,虽未死而名以仙矣。因名之。

怎么吃:杏实去核,等粥熟同煮即可。

7石子羹

有何讲究:将石子吃出田螺味,此法得之吴季高,且曰:「固非通霄煮食之石,然其意则甚清矣。」

怎么吃:溪流清处取小石子,或带藓者一二十枚,汲泉煮之, 味甘于螺,隐然有泉石之气。

8梅粥

有何讲究:杨成斋有诗曰:“才看腊后得春晓,愁见风前作雪飘,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

怎么吃:扫落梅英,拣净溪之。用雪水同上白米煮粥,候熟,入英同煮。

此外,书中有很多 美食 以意境命名:如“雪霞羹”,即用新鲜芙蓉与豆腐一起煮,红白交错,恍如雪霁之霞,还有傍林鲜、玉壶冰、蜜渍梅花、樱桃煎等,这些典雅又有趣的名字,读到便令人心生向往。

也许,正如西美尔所说,吃吃喝喝是人类最共通的一件事,但正是在这一件最共通的事情里,每个人都显现了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趣味、情怀。我想,这大概就是《山家清供》为什么直到今天,仍充满活力的原因吧。

关注“全 历史 ”

在这里

文明脉络随心玩转,关系图谱任你来盘

世有万象,史有千面

下载全 历史 ,换个角度看世界↓↓↓

古代人尤其是儒家盛行后 并不流行肉食 有 七十而食肉 的说法 要是到了70才能吃肉 那能发展出什么样的贵重美食哦。。。唐代的《烧尾宴食单》里记载的品种有饭、粥、点心、脯、 、酱、菜肴、羹汤等等。这些饭点菜肴采用米、面粉、牛奶、酥油、蜂蜜、蔬菜、鱼、虾、蟹、鸡、鸭、鹅、牛、羊、鹿、熊、兔、鹤等原料制作,取名华丽,制法不同,风味多样。如面点有“单笼金乳酥”、(单笼蒸的乳制品)“曼陀样夹饼”、(曼佗罗花样的夹饼)“巨胜奴”(酥蜜寒具)、(麻花一类的炸制食品,炸后用蜜浸)“贵妃红”(加味红酥)、“婆罗门轻高面”(笼蒸)、“生进二十四气馄饨”(花形、馅料各异)、“见风消”(油浴饼)、“水晶龙凤糕”、“汉宫棋”、“天花 ”、“素蒸音声部”、“生进鸭花汤饼”等等,菜肴则有“白龙 ”(治鳜肉)、“乳酿鱼”、“葱醋鸡”(入笼)、“吴兴连带 ”、“八仙盘”(剔鹅作八副)、“仙人脔”(乳沦鸡)、“箸头春”(炙活鹑子)、“五生盘”、“遍地锦装鳖”(羊脂、鸭卵脂副)、“汤浴绣丸”(肉糜治,隐卵花)等等 这是唐代规格最高的宴席之一 所吃的东西 现在看来也就平常了 不过当时估计都是金碗水晶盘装盛的 哪个时候的保鲜技术和保存技术都没有现在发达 所以所谓的贵重就不一定和现在的贵重是相同的 比如熊掌 古代熊患横行的时候 熊掌也就是猎户口中之食 现在则是有钱也吃不到的贵重物品 但是现在我们看来稀松平常的鱼虾海鲜 在古代却是非常珍贵的 因为从海边运到内陆的国都进献给君主的话 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所以区区鱼虾 在那时也是贵重的

中华民族经过了五千年的洗礼,留下一卷卷,一幅幅灿烂的文化画卷,而最有代表性的画卷便是饮食。中华儿女多吃货,在饮食上面的开拓好像就是我们的种族天赋,以至于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笔下留下了不少形容美食的佳句。

如李白的“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唐代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还有北宋第一吃货苏东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等。

但古代朝代太多,历朝历代都有各自的美食,这些经过历朝历代衍生出来的美食,铸就了我国耀眼璀璨的饮食文化。我就选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美食来说说吧。

周代

周代是先秦时期,在烹饪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的朝代,据《周礼·天宫》记载,负责周王室的饮食机构的官员达2294人,占整个周朝官员总数的58%,居历朝之最。这么庞大的饮食机构,把周代的饮食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其中“周八珍”便是其饮食艺术的最高代表。

据《礼记》记载,“周八珍”是供周王室食用的八种肴馔,有“淳熬”、“淳母”、“炮豚”、“捣珍”、“渍”、“熬”、“糁”、“肝膋(liáo)”。

淳熬,就是把肉酱浇在糯米做的饭上,浇入动物脂油。《礼记·内则》:“淳熬,煎醢(hǎi)加于陆稻上,沃之以膏。”

淳母,同淳熬类似,只是淳母是把肉酱浇于谷米饭上而已。

炮豚,就是在火上烘烤浑猪,但只是稍复杂的做法。据《礼记·内则》载,把杀好的猪掏空内脏,填入枣,然后草绳捆绑,涂上泥烘烤,泥烤干后掰去干泥,再用米糊淋在上面,之后放入小鼎内用动物油煎熬,再加以香草。然后小鼎再放在盛有汤水的大鼎中,煮上三天三夜,汤油同沸,便取出蘸酱食之。

捣珍,就是去牛、羊、猪、鹿、獐等动物的里脊肉,反复捶打,捣成肉茸,加醋调和。

渍,用好酒浸泡新鲜牛肉一天,之后取出和肉酱、梅浆、醋调和后食用。

熬,将生肉捣锤,摊放在席子上,把姜和桂皮撒在上面,用盐腌后晒干食用。

糁,将牛、羊、猪肉三等分,两份稻米粉一份肉合成饼,入油煎。

肝膋,用狗网油包着狗肝,放在火上烧烤。

以上就是周代饮食最高代表体现,“周八珍”。

汉代

汉代时期因为石磨经过改良之后,已可以制作一些面食了,而当时的面食统称为“饼”。张謇出使西域带来了胡饼的做法,胡饼就是烧饼。

还有一种“水引饼”,就是用肉汤搅和面粉而成的汤面条,其中以鸡汤做成的汤面味道最好最鲜美。

五侯鲭(这里念“蒸”,意为杂烩菜),这是一道有典故的菜,汉成帝有五个舅舅在同一日封侯,所以史上称“五侯”,但其实他们并不和睦,期间有位娄护(官职名称)能言善辩,辗转于五侯之间,深得他们喜爱,于是五侯都送他珍馐美食,娄护便集五家之珍馐制得这一佳肴,之后深受贵族喜爱。

魏晋南北朝

这时期的中华大地上又经历了一次大分裂大动乱,北方政权大多以少数民族为主,所以在饮食方面深受其影响。

此时期的美食有蒸豚(蒸猪),胡炮肉(游牧民族烤法的烤羊)、莼羹、驼蹄羹、鱼鲊(生鱼片)等等。

唐宋时期

这时期的中华饮食迎来了发展高峰,同周边各国的文化交流,各种美食层出不穷,在此我以唐代宰相韦巨源“烧尾宴”里的菜单和南宋时期清河郡王张俊宴请宋高宗的筵席菜单为主,罗列一部分。

唐代烧尾宴里有“通花软牛肠”(羊骨髓作拌料的牛肉香肠)、“凤凰胎”(鱼胰脏蒸成的鸡蛋羹)、“羊皮花丝”(拌羊肚丝)、“格食”(羊肉、羊肠拌豆粉煎烤)等等。

清河郡王府筵席菜单里有近200道美食,所以不可能全列,我只列一些有代表性的,菜单里有:莲花鸭签、茧儿羹、三诊脍、南炒鳝、鯚鱼脍、三脆羹、江鳐炸肚、鲜蹄子羹、七宝脍、蛤蜊羹、小头羹饭、脯腊鸡、脯鸭等等。

明清时期

到了明清时期的时候,各种美食已经很趋近于近代时期了,我国现今的八大菜系,很多代表美食都是发源于明代,完善于清代,成熟于近代。这阶段由于美洲的很多代表性作物和香料相继传入中国,为我国的饮食文化添砖加瓦,经过明清两代宫廷御厨和民间大厨的发光发热,到了近代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各色美食菜系了。

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会“吃”的文明了,世界上主要吃饭时候使用的三个工具分别是“筷子”,“手”,“刀叉勺”,不管何时,在中国人的餐桌之上,这三种工具都是可以随处见到的。可以说中国人对于吃是非常讲究的,所以就有言论说,中国美食流传千年,自中国人会吃熟食以后,就不断有美食传承下来。这种说法其实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严谨的说,我们如今所见到的中华美食,几乎都是明清或者民国时期流传下来的菜肴,而在这之前的“中华美食”,可能如今的人是不太能接受的。

中华美食

中华美食

中国人学会炒菜,也是在1500年以前,而中国人对吃的研究虽然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直到明清时期大量外来食物进入中国,才形成完整的菜肴系统。如今我们所见的“中华美食”,其实年龄都不大,而按照古籍做出的美食,可能也不符合如今人的胃口,就先不说没有那么多调料,著名的“东坡肉”大家都熟悉,而如今的“东坡肉”其实压根一点也不正宗,因为苏东坡做的“东坡肉”,放到如今来看只是“白水煮肉”而已,古时候的水虽然要比现在的好,但是即便是用千年前的水来做一碗血统纯正的“东坡肉”,相比如今的人也很难下嘴吧。

东坡肉

先秦时期的食物

因为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制度的社会,所以古时候和平时期,人口流动量没有那么的大,所以中国人对于“吃”一直研究,但是碍于当时的条件限制,当初的“珍馐美味”放到如今也是没几个人能够真正享受的了。《礼记》记载,先秦时期牛、羊、狗都不能随意杀,即便是王公贵族,除了祭祀的日子也不能随意杀戮。虽然是有老死、病死的动物,但是这些动物的肉远远不够消费,所以在先秦时期想要吃肉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不是王公贵族或者是士人阶层,可能一辈子也不知道肉是什么滋味了。

先秦时期的宴会

猪肉

有人就说了,古时候难道没有猪么?其实古人吃煮肉还是非常少的,毕竟当时没有如今这种烹饪条件,就拿苏东坡的“白水煮肉”来说,有几人能下得去嘴的?况且当时人对猪又有崇拜的心思,所以最少先秦时期的人吃猪肉还是少之又少的。

古时候的烧烤

蔬菜

既然不能吃肉,那吃菜总行了吧?要是在先秦时期,可能正儿八经的菜都很难吃上,先秦时期地里种植的都是庄稼,一直到汉代,反应民间生活的诗歌中提到最多的蔬菜就是葵、藿简简单单的几种菜,如今我们熟知的蔬菜,要么是以后才逐渐发现的,要么就是从国外流传进来的,所以先秦时期想要吃蔬菜?可以自己拿一个小铲子上山挖些野菜吃,不过当时的人也没有吃蔬菜的习惯,毕竟当时也没有“炒”这个概念,这些野菜往往都是汤中的调味品,类似于如今的“香葱”、“香菜”的作用。

主食

没有肉吃,还只有野菜,那吃主食总行吧?香喷喷的大米饭也是挺好吃的嘛。如果你是贫民百姓的话,可能这些要求都满足不了。据《吕氏春秋》记载,先秦时期北方的主食是栗米、也就是我们如今吃的小米了。南方主要所吃都是稻米,也就是如今的大米了。至于小麦,最少先秦时期这种东西还不受待见,北方种植是非常少的,也没有饮食小麦的习惯。先别着急,这些都是贵族吃的东西,至于平民,老老实实的吃“豆饭”喝“野菜汤”吧,不过要是运气好的话,还是能打两个野味开开荤的。

小麦

尾言

除了食材的限制,先秦时期烹饪的手法,烹饪的器材、调料也都是少得可怜。《礼记》中记载的战国时期最高规模的宴会,也只是简简单单的一顿烤肉和一大鼎的煮肉汤而已,而且那时候也没什么调味料,充其量也只有蒜和葱等有限的调味品。这都已经算得上最高规模的宴会,只有皇室或者诸侯才有资格享用,那先秦时期的百姓们所吃的,如今大多数人怎么吃的习惯?

中国有哪些代表性的传统美食?

我的家乡是上海,这里有很多代表性的美食,包括:1 小笼包:小笼包是上海著名的特色食品之一,由于独特的包法和精选的馅料,其味道香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