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诗经和楚辞是中国文学的2个源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2收藏

为什么诗经和楚辞是中国文学的2个源头,第1张

liuhua :你好。

《诗经》和《楚辞》分别作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修辞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语言角度分析,《诗经》以四言为主、篇幅短小、用词凝练,运用词头词尾、叠音词,语言朴素,不事雕琢,呈现出简洁精练、和谐中正、平实自然的修辞特点。《楚辞》以六言为主,篇幅较长,多状貌语和虚字,运用楚地方言、取材奇花异草,感情热烈却不乱章法,呈现出铺张渲染、恢弘奇丽、激奋沉郁的修辞特点。《诗经》《楚辞》呈现上述修辞特点有各自的原因:古朴的春秋时代氛围和温婉的中原风气给予《诗经》众多平民作者纯朴的思想意识,他们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创作出和谐自然的诗歌;纵横风潮洋溢的战国时代氛围和奇异的楚地风貌给予屈原丰富的想象力,他怀着对 国与 君的诸多复杂情感写下《楚辞》。

诗经《诗经》的原产地是在当时文化比较发达的中原以及长江地区, 加上它的作者层次众多,包括了从平民到贵族的各个阶层,所以它的内容很丰富,题材十分广泛。农业祭祀,战争徭役,男女情爱,等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所涉及。从形式上来说,《诗经》在语言技巧上抑或是形式体裁上,都有它独显的魅力,前所未有的“赋比兴”的用,工整的四言句式和重章叠句的使用,都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开辟了先河,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汉武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从此,“楚辞”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纵观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无论是春秋的《诗经》、秦汉的辞赋,还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以时代标名。这说明它不是某一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而“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则独树一帜,恰恰是以产地命名的。楚辞是楚地的歌辞,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在楚地民歌和巫歌乐舞的直接哺育下,借鉴神话的表现手法而形成的。

按照四库全书 经史子集的分类   诗经属于“经”类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今天,它仍是我们熟悉古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五四以来,我国借鉴西方的图书分类法,按现代学科体系进行图书分类。截止到2013年10月我国各类图书馆普遍仍采用的是九十年代修订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但是,由于不少古籍很难纳入中图法的分类体系,因此一般古籍图书馆(库)的庋藏和检索,仍袭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产生的典籍难以数计,据不完全统计,留存至今的尚有8万余种之多。对古籍的分类整理也很早就开始,第一次大规模的古籍整理,始于公元前26年西汉成帝时,由刘向、刘歆父子先后主持,内容包括搜辑、校勘、分类、编目等,最终编成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目录《七略》。《七略》将当时搜辑整理的典籍分为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诗赋六大类,加上概论性质的辑略,总题《七略》。该书早已亡佚,但它的基本内容都被保存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因此,《汉书·艺文志》成为今存最早的古籍分类目录。

汉代以后,各种官修,私撰的古籍分类目录不断涌现,分类方法也不断有所改进。西晋荀勖的《晋中经簿》将六略改为四部,即甲部录经书(相当于六艺),乙部录子书(包括诸子、兵书、数术、方技),丙部录史书,丁部为诗赋等,这就奠定了四部分类的基础。东晋李充所编《晋元帝书目》根据当时古籍的实际情况,将史书改入乙部,子书改入丙部,这样,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已略具雏形。

四部体制的最终确立,体现在《隋书·经籍志》中,这部实际上由唐初名臣魏征所编的目录,正式标注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并进一步细分为40个类目。隋朝以后图书分类的主流是沿用四部分类。

除了上述四分法、六分法外,历代还有将古籍七分、九分以至十二分的,但都不占主导地位,这说明经过时间的检验,四分法能较好地解决繁复的古籍分类问题,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当然,四部之下的各种类目,历代都有所变动,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分为四部44类,有较大的权威性。

上至炎黄,下至明清,中国古代优秀的经典古籍着实数不胜数,在浩瀚古籍烟海中,除了我们熟知的四书五经,四大名著,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古书,下面这份书单囊括了诗词散文、诸子百家、明清小说,历史人文,值得借鉴。

《诗经》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故又称“诗三百”。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它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它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诗经》中许多凄美的故事仍然为后人所传唱,并成为了人们文学创作的源泉,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有深远的影响,对提升个人文化修养也有着重要作用。

《周易》

《周易》是中国周代的典箱,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周易》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可以媲美西方国家《圣经》。

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对中国后来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日常生活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今仍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语句。

《史记》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其史实丰富,文采斐然,享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

《史记》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著作,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政治、经济、文化等无不包含,比如它很早就提出的经济学观点领先了西方国家百余年,其具有前瞻性的智慧名句在今天仍有指导性作用。同时,它也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历史学的发展,所以,有的学者把《史记》视为“全史”是很有道理的。

《孙子兵法》

孙子是我国古代兵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觉察无际的军事哲理思想、博大精深的古典军事理论体系、辞如珠玉的文学语言,以及历代雄杰对其研究的丰硕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为“兵圣” 。

他的著作《孙子兵法》的历史意义早已跨越时空,超出国界,在全世界广为流传,荣膺“ 世界古代第一兵书”的雅誉。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部宏伟巨制,对文学起源、文体类别、神思、风格、修辞、鉴赏、作家人品、文学语社会变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作者刘勰的文学观,以儒家为主,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他对人物和作品的评点,见解精辟,开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作品风格刚健,富有诗意。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时期历史的极好的材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鲁迅先生称之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由于现世只流传下来的曹雪芹原著只有前80回,因而在现市面上流传的120回体的《红楼梦》的后40回乃是后人所续,故所交代的结局与原著的前80回所隐射的结局大相径庭,人物的性格描写以及思想行为都有所偏差,不可一概而论,因而后40回的故事并不能代表红楼梦的原著。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书中描述了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至今为人所传颂。

《聊斋志异》也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郭沫若曾评价它:“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一部纵横交美的古代散文选集,成书于清代,编者按历史的流程将一位位最优秀的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依次编录,读之如同漫步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的长廊,沿波讨源,因枝求叶。

《古文观止》几乎收存了我国古代文章的各种样式和各类内容,《古文观止》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代散文大观,也是一部活生生的散文发展历程,是一部不得不读的文学著作。

诗经的由来: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

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扩展资料:

秦末、汉初,社会动荡,人们流离失所。有一个人叫毛亨,他一路辗转,流落到了河间。隐性埋名过了若许年。

有一天汉武帝皇帝说:“那些美丽的诗歌谁还会唱啊?”于是,天下读书人争相传告,皇帝要听人唱诗了! 但可惜的是,这些美丽的诗多数都被烧掉了。

慢慢的,一些当年将诗深深记在脑子里的人们开始将诗誊录下来。慢慢地,社会上又开始有诗流传,最多的时候有四家,毛亨的传人毛苌所传的诗是其中一种。

大小毛公得了献王刘德的帮助,开馆讲学,天下士人接踵而至,以听毛苌讲诗为乐。当时,有个人叫董仲舒。

他是汉武帝的臣,他说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孔子他老人家一直喜欢并极力推荐弟子们学习的诗从此登上了大雅之堂,朝廷正式命名为《诗经》。

参考资料:

—诗经

为什么诗经和楚辞是中国文学的2个源头

liuhua :你好。《诗经》和《楚辞》分别作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修辞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语言角度分析,《诗经》以四言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