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骨病是什么病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5下载2次收藏

筋骨病是什么病,第1张

中医称“肝主筋,肾主骨”的原理,这个肝与肾,其实也跟免疫功能有关。所以,在类风湿的问题上,中西医的见解是相对应的。类风湿从西医角度讲,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中医:“痹症”是风湿关节炎,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痛风,风湿骨痛等。

)发生了坏死,致骨组织营养中断或严重不足,使骨的代谢障碍,局部骨组织失去了营养,即为骨坏死。

骨坏死原则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致的骨坏死,如: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另一类是因缺血造成的骨坏死,如外伤、饮酒、激素药、寒湿、肝肾亏虚、骨质疏松、扁平髋、脊髓异常空洞症等导致的骨坏死。人体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骨坏死,临床以手舟骨、足舟骨、距骨、肱骨头、肋骨、髌骨、锁骨、股骨头为多见,尤以股骨头发生率最高。骨坏死发生在股骨头部位,就叫股骨头坏死。 人体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骨坏死,而股骨头坏死最多见,其主要原因:

第一是负重大。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它支撑着整个躯干的重力,头与臼压力自然也就大。长期保持这种较大的压力,容易造成结构上的损伤变形,骨小梁中断、骨折,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

其次是髋关节的活动范围仅次肩关节,伸屈、内收、外展、旋转等,能完成多方向运动。因此,损伤的机会也增加。

西医认为形成骨坏死的病因有哪些?

临床上我科专家将其划分为肯定性病因与可能性病因。肯定性病因是部分病因关系是清楚的并被临床骨科医师所接受的,包括以下几种:

① 外伤 股骨颈骨折、扭伤、摔伤、髋关节脱位、髋臼发育不全易发生股骨头坏死,其发生的时间,一般认为绝大多数在骨折后1-5年,最早可以在伤后2-3个月出现,发生率一般在75%-95%,骨折手术后大部分均可发生骨坏死。髋部损伤(包括髋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转子骨折等)直接影响局部的血运供给,尤其是股骨头的供血不足,而超过24小时未整复的骨折脱位,股骨头会100%发生坏死。

② 激素类药物 长期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如:强的松、地塞米松之类),均可造成骨质疏松、动脉血管阻塞,使骨细胞、骨髓细胞、骨髓细胞逐渐发生坏死。

③ 风湿 一般多发生于气候寒冷潮湿地区,在我国普遍存在,华南较少,往北逐渐增多,常与强直性脊性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

④ 骨质疏松 因骨组织的内部结构发生改变,骨小梁部分变性,骨的血液循环受阻,易致股骨头坏死。

⑤ 高血脂症 血液中脂质的成分过高、血中脂质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和磷脂。由于血中脂类成分增高,血液本身的粘稠度必然增加,流速减慢,从而开成小栓子而堵塞小动脉和小静脉,导致骨坏死。

⑥ 慢性酒精中毒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许多并发症如:A脂质代谢紊乱;B脂肪肝和高脂血症;C局部血管炎;D骨质疏松,以上几种病理变化皆是导致骨坏死的罪魁祸首。

⑦ 减压病(如潜水员、沉箱工人、飞行人员等)由于环境压力改变,减压不当,即减压速度过快,幅度过大,以致减压前已溶解于体内气体(主要是惰性气体氮)脱离溶解状态,形成气泡而栓塞脉管和或压迫组织所引起。

⑧ 髋臼先天性发育不良及扁平髋,由于髋臼发育不良,头臼不对称,使股骨应力分布异常,长期作用导致髋臼坏死。

⑨ 骨营养不良 因长期饮食不佳,体内钙、磷的摄入量不足,不能满足骨组织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易致循环受阻,股骨头因供血不足,可发生坏死。

可能性病因是这些病因可能与以后骨坏死的某一过程有联系或者在某种特殊的疾病中增加发病率,但尚未得到证实。包括:①痛风;②高尿酸血症;③静脉疾患;④妊娠;⑤发育不良;⑥脂代谢失调;⑦结缔组织疾病;⑧骨软化等。

中医将骨坏死的病因病机分为哪几种?

我科博士科研专家组经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将骨坏死病因病机分为以下几种:

① 肝肾不足:先天之本在于肾,肾藏精、生髓、主骨,若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肾气不足,则骨失所养;筋骨不坚,或为各种先天畸形。肝与肾同源,主脉,肾气既亏,肝亦不足,故临床上常筋骨病症并见,而表现为筋骨同病。

② 气血亏虚: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而为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失运化,则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以充养机体,同时先天之精亦得不到后天之精的补充,肾阳亏虚,不能温煦、推动脾胃运化,二者相互影响,益加亏虚,遇有各种诱因,则易发为骨坏死。

③ 外感六*: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既伤,则气血失于鼓动而运行迟滞,终致瘀阻不通;同时,阳气一虚,筋脉也失去温煦而拘挛不舒,阳虚阴无以化生,骨失所养,而渐骨枯髓减,发为本病。

④ 情志因素:七情太过,脏腑功能失调,腑经络的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人体的阴阳失去平衡协调,并导致疾病的发生。

⑤ 饮食所伤:过食肥甘厚味,酿湿化痰生热。湿热内蕴,消灼阴津,致使骨髓失充,发为骨痿、骨蚀。

⑥ 各种损伤:包括劳逸失度、髋部创伤、伤后失治、误治。使髋部气血运行失畅而瘀阻,经脉不通,骨失所养而为患;髋部遭受外伤后,该处机理因之亏虚,易感风寒湿热燥邪,闭髋部筋脉而痹。

⑦ 痰浊阻滞:身体肥胖之人,气虚湿盛,或过食肥甘味,或长期大量饮食饮酒,均可化湿生痰。痰既生成,随气而行,无处不至,如阻于髋部经脉,则该处筋骨失养,骨枯髓空而为病。

⑧ 血瘀不通:髋部跌扑扭挫,骨断筋伤,手术创伤,都可引起血行迟滞而为瘀血。瘀血形成以后,反过来又成为致病因素,进一步阻滞经脉,使气血不能化生,筋骨失去气血荣养,遂变生本病。

⑨ 药物滥用:长期应用激素,能引起气虚血滞,伤阴伤阳或脾肾阳虚,导致筋骨,失养,发为本病。

股骨头坏死有哪些临床表现?

(1)疼痛:疼痛部位可在髋关节周围,大腿内侧、前侧、外侧或膝部,开始为隐痛、钝痛、间歇痛,特别是活动多了疼痛加重,休息可缓解或减轻,也有呈持续性疼痛的。到晚期,行走活动后加重,动则即痛,静则痛止。

(2)跛行:导致跛行的原因有疼痛,髋关节功能受限。疼痛跛行的特点是患肢不敢负重踩地,患侧足部刚一踏地便立即抬起,即健足落地重而时间长,患足落地轻而时间短,功能受限。跛行的特点除疼痛、患肢短缩,最主要的表现是患髋内收。患侧膝关节紧紧向健侧靠拢,甚至两膝之间相互摩擦。

(3)髋关节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外展、内收前屈后伸困难、下蹲困难,不敢盘腿,关节僵硬,抬腿不灵活。

(4)患肢短缩,肌肉萎缩。

股骨头坏死的早期信号与病因?

骨坏死病的早期信号和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要引起注意:

(1)髋病膝痛,又称异位性疼痛,是早期股骨头缺血症状的主要表现,因其“远”离髋关节常被忽视,易被误诊关节炎或关节损伤,实则是股骨头坏死的相关的放射症状。这种疼痛可因劳累、外伤、大量饮酒、过度活动、上下楼梯等诱因而明显。

(2)3-10岁的儿童,发病前有轻微外伤或上感史。突然发病,患儿指膝关节及大腿内侦痛,几天后转为髋痛,后引起跛行,体温不高和低热,髋关节有压痛,患髋维持于微屈、内收位,髋关节内旋、外展活动明显受限,患侧髋关节照片对比,骨骺及软骨面不光滑。

(3)皮肤疾病(如牛皮癣、多形性红斑症等)使用类固醇药物治疗的患者,可使成骨细胞的骨胶质合成减慢,阻碍前成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变,影9向钙从肠道的吸收,发生骨质疏松,外伤后可发生骨骼的细微骨折,对抗力减低,引起骨质压缩或塌陷。因压缩髓细胞和毛细血管,血运受阻可导致骨坏死,若发生在股骨头则为股骨头坏死。当你发现走路时跛行,休息后减轻,下坐时有髋部不适或酸困感觉时,多数提示应警惕本病。

(4)长期过量饮酒后出现的高血脂症,目前日益增多。据统计,男士每日饮酒量超过250克(半市斤)以上,会出现血中游离脂酸升高,能够发生骨内血管栓塞,最后导致骨坏死。早期感觉髋膝痛,以夜间或劳累后尤甚,有时觉大腿内侧或膝关节痛,多诊为风湿病。这种异常感觉,就是早期"髋关节冠心病",延误治疗会造成难以补救的残疾后遗症。

(5)无声的疾病。指骨组织细胞减少,起负荷作用的髋骨质结构疏松,骨的物理强度减弱,因反复发生微小骨折而造成骨缺血,因自身并不知道,数年后才有症状发生,故称为“无声的疾病”。城市老年人发病率高于农村老年人。髋关节易发,生股骨不完全性骨折,早期患者也不易发现,走路过久,仅感酸困无力或跛行、大腿肌肉逐渐萎缩变细。这些异常现象,提示“髋关节冠心病”即将发生。预防胜于治疗。注意在饮食中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D和钙,常吃虾米、小鱼和螃蟹,对强筋壮骨有奇效。

如何判断自己患有早期股骨头坏死病?

股骨头坏死症,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髋关节酸、困,有时呈间断性疼痛。这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引起髋 关节疼痛的原因很多,外伤、髋关节脱位、退行性病变、炎症、肿瘤、腰椎疾患及内科、皮肤科疾病等, '都可以引起髋关节的疼痛。股骨头坏死症仅是诸多引起髋关节疼痛的一种,股骨头坏死症作为一种独立 的疾病,有它自己的特殊性。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检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股骨头坏死症:

(1)髋关节疼痛向腹股沟区或臀后侧、外侧或膝内侧放射。

(2)髋关节僵硬、无力、活动受限,抬腿不灵活,早期出现的症状是盘腿或向外撇腿以及下蹲困难。

(3)跛行:即走起路来患肢不敢用力负重,象踮脚样走路。

(4)骨折、脱位或髋关节扭伤愈合后,又逐渐或突然出现髋部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行走活动后加重, 有时为休息痛,疼痛多为针刺样或酸痛,并出现上述反应。

(5)长期或短期大量使用激素或经常酗酒者出现髋关节疼痛,多为隐痛、钝痛,常位于腹股沟,活动时 明显,休息后减轻。

(6)寒湿:天气寒冷时,髋关节酸困、疼痛加重,功能受限。

(7)炎症:感冒发烧时,血沉加快,白血球升高,患侧髋关节则疼痛加重。

出现了上述情况者,就有可能患有股骨头坏死症,需到医院确诊。

股骨头坏死早期和晚期疼痛的表现有哪些?

股骨头坏死最先出现的自觉症状就是疼痛,疼痛的部位是髋关节周围、大腿内侧、前侧或膝部。早期 疼痛开始为隐痛、钝痛、间歇痛,活动多了疼痛加重,休息可以缓解或减轻。但也有呈持续性疼痛的,不 管是劳累还是休息,甚至躺在床上也痛。而且,疼痛逐渐加重。此时在X线上虽然没有明显的形态异常改 变,但是髋关节已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比如病人患侧髋关节外展、旋转受限,下蹲不到位等等。

到了晚期,股骨头塌陷、碎裂、变形,有的可造成髋关节半脱位,此时的疼痛与髋关节活动、负重有 直接关系。活动时关节内因骨性磨擦而疼痛,静止时头臼之间不发生磨擦,疼痛也就不明显了。所以说, 行走、活动疼痛加重,动则即痛,静则痛止或减轻。

总之,早期是以疼痛为主,伴有功能受限;晚期以功能障碍为主,伴有疼痛。

股骨头坏死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①患者朋友,当你感到髋关节疼痛时,不要乱用药,先观察几天,然后到医院咨询。

②自我感到疼痛加重时,可深压疼痛部位做一下“4”字征试验,若是阳性,证明为有病变。

③自我做一下髋关节功能试验,如髋关节外展、骨收、屈曲等,有无股内肌痉挛、疼痛。

④早期可作ECT或者做磁共振检查,一般早期缺血都能诊断出来。

⑤中期和晚期做放射检查就可以明确诊断出来。

股骨头坏死治愈后会再复发吗?

股骨头坏死治愈后一般不复发,但是,如果治愈后,又有以下情况发性,仍可能发生股骨头坏死:

①严重创伤;

②激素药物长期使用;

③寒湿因素;

④大量饮酒等。

这些诱发因素的长期存在,都易导致股骨头坏死。因此在生活中要避免这些情况。

如何预防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症的发生是可以预防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一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髋部的自我保护意识。

(2)走路时要脚下留神、避免摔跤,若滑倒时尽量不要让臀部着地。冬季在冰雪地行走时,要注意鞋底 防滑。

(3)在体育活动之前,要充分做好髋部的准备活动,以感觉自身发热、四肢灵活为度。

(4)在扛、背重物时,要避免髋部扭伤,尽量不要干过重的活。干活时要注意地面平整。

(5)髋部若受伤后应及时治疗,切不可在病伤未愈情况下过多行走,以免反复损伤髋关节。

股骨头坏死有哪些治疗方法?

(1)局部介入法为世界领先技术,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快速恢复局部血液供给,使骨坏死快速吸收,新生骨迅速长成,具有疗程短、见效快之明显优势,无论是从X线片中或是患者自觉症状均在短期内可见到明显好转。

(2)内服有效方药为博士科研组会诊的辩证用药,具有疗效佳,修复快,在全国已成为人人皆知的有效治疗方法。

(3)外用药物治疗,采用博士科研组研制的外贴膏药,促使局部血管壁扩张,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炎止痛。

(4)为便坏死骨块快速吸收,可适当先用无任何毒副作用的西药对症治疗。

(5)按摩疗法,可减轻局部疼痛、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髋关节功能。

(6)针灸疗法,疏通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部分疼痛。

(7)药敷、理疗熏蒸等辅助治疗,可改善部分症状。

(8)不负重治疗,行走、站立使用双拐杖和施行床头牵引。

(9)食疗,多吃含钙、磷适当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合理搭配饮食。

(10)心疗,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增强信心,争取早日战胜疾病。

(11)手术治疗,对于IV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已出现各种并发症或经保守治疗已无法逆转者,可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方案。

早、中、晚期股骨头坏死都可用局部直接介入法吗?

在大量临床中观察,经局部直接介入法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X线、CT、核磁共振片,好转明显优于其它单独只用中药内服及外贴治疗的患者,其功能恢复也明显增快。但以上这些必须要求患肢不负重。该介入法不仅受到大量患者的好评,而且还获得多次国内及国际论文大奖。也为骨科同行们提供了局部介入法可治愈骨坏死的依据。

该先进疗法适合于各期骨坏死,尤对股骨头坏死疗效奇佳,股骨头坏死患者在我科经系统的治疗后,有的患者40天之内,自我感觉疼痛减轻和功能上活动有好转,一个疗程拍片,CT、X线、核磁片上有所改善,80天后疼痛基本消失,肢体功能基本,一般I期半年,II期10个月左右,III期1年以上,IV期15个月以上。临床治愈标准是活动功能正常,疼痛消失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偏骨的别名 5 出处 6 特异性 7 穴名解 8 所属部位 9 肩髃穴的定位 10 取法 11 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2 穴区神经、血管 13 特异性 14 功效与作用 15 主治病症 16 刺灸法 161 刺法 162 灸法 17 配伍 18 文献摘要 19 研究进展 2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偏骨 1 拼音

piān gǔ

2 英文参考

Jiānyú LI15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偏骨为经穴别名[1]。出《循经考穴编》。即肩髃[1]。

穴位 肩髃 汉语拼音 Jianyu 罗马拼音 Chienyu 美国英译名 Shoulder Bone 各

号 中国 LI15 日本 15 法

国 莫兰特氏 GI15 富耶氏 GI15 德国 DI15 英国 Li15 美国 LI15

肩髃为经穴名(Jiānyú LI15)[2]。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2]。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肩髃为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的交会穴[2]。肩髃指肩头,肩髃穴在肩头处,故名[2]。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臂神经痛,瘾疹,瘰疬,风热瘾疹,项强,齿痛,风热等。

4 偏骨的别名

髃骨(《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中肩井(《备急千金要方》),扁骨(《外台秘要》),尚骨(《循经考穴编》),肩尖[3],扁骨[3],偏骨[3]。

5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人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

6 特异性

肩髃为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的交会穴[2]。

7 穴名解

肩髃指肩头,肩髃穴在肩头处,故名[2]。

8 所属部位

《广韵》:“肩,项下。”《说文》:“髃,肩前也。”段注:“肩头也,髃之言隅也,如物之有隅也。”段注:“凡肩后统于背前为髃,髃之言隅也。”《类经·十二经脉》注:“肩端骨罅为髃骨。”此穴在肩之髃骨处,以其所在部位之名而为穴名。穴当肩角,故名肩髃。[3]

9 肩髃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4][5]。

肩髃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2]。

肩髃位于肩部,锁骨肩峰端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凹陷处;上臂外展至水平位时,在肩峰锁骨关节前缘下际出现二个凹陷,前方凹陷中是穴[6]。

肩髎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肩髃穴的位置

肩髃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肩髃穴的位置(肌肉)

肩髃穴的位置(骨骼)

10 取法

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2]。

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或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间取穴[7]。

1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

2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之间,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线上处取穴。

11 穴位解剖

肩髃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有旋肱后动、静脉。分布著锁骨上神经后支及腋神经。皮肤由锁骨上神经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较致密。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经三角肌表面的深筋膜入该肌,穿经三角肌下囊,至冈上肌腱。前肌由腋神经支配,后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深刺透极泉可达臂丛附近。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2]。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5]。

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外侧支和腋神经皮支分布,深层有腋神经肌支、肩胛上神经、胸肩峰动脉和旋肱后动脉分布[5]。

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及腋神经;并有旋肱后动、静脉通过[6]。

13 特异性

手阳明、阳跷脉之交会穴。

14 功效与作用

肩髃有通经活络,疏散风热的作用。

肩髃有活血散风、通利关节作用[2]。

肩髃穴是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之会,阳跷脉主司运动,阳明经筋结于肩部,本穴又位于肩部,故是治疗肩臂疼痛、手臂挛急不举、半身不遂的主穴[7]。

凡穴位与他经交会者,为会穴,在治疗上,则兼及与会之经之症。肩髃穴有理气化痰、舒筋利节之功。[3]

15 主治病症

肩髃穴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臂神经痛,瘾疹,瘰疬,风热瘾疹,项强,齿痛,风热等。

肩髃穴主治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瘾疹、瘰疬[5]。

肩髃主要用于肩臂疾患等:如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手臂挛急、臂神经痛及瘿气、瘰疬、风热瘾疹等[2]。

肩髃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项强,齿痛,瘰疬,瘾疹;以及肩关节周围炎等[6]。

肩髃穴是治疗上肢不遂和肩关节疾病的首选穴[7]。主治上肢不遂,肩痛不举;风热,瘾疹,瘰疬[7]。

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

其它:高血压,乳腺炎,荨麻疹。

16 刺灸法 161 刺法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5]。

一般直刺或针尖向肘部斜刺10~15寸[2][6]。

抬臂,向极泉方向进针,深15~2寸;或向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针,进针2~3寸,有酸胀感扩散至肩关节周围,或有麻电感向臂部放散[7]。

1透极泉穴,抬臂,向极泉方向进针,深2~3寸。

2治岗上肌腱炎时,垂臂,针与穴位下外侧皮肤呈50度夹角,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水平方向针刺10~15寸,针刺2寸时,可刺入冈上肌。

3斜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时,向肩内陵、肩 、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针,进针2~3寸,酸胀感扩散至肩关节周围,或有麻电感向臂部放散。

4横刺,上肢外展牵制时,可向三角肌方向透刺2~3寸,臂部酸胀。

注意:行针时禁忌活动肩部,否则易发生弯针,甚至折针的现象,故有“已针不可摇,恐伤针”之说[7]。

162 灸法

可灸[2][5][7]。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6]。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15分钟。

17 配伍

阳溪肩髃穴配天宗、肩髎治肩周炎[2]。

阳溪配肩髃、曲池治瘰疬[2]。

阳溪配阳溪治风疹[2]。

肩髃配曲池、外关、合谷、列缺,治半身不遂[7]。

肩髃配条口透承山,治肩凝症[7]。

肩髃配风门、中渚、大杼,治肩背红肿疼痛[7]。

肩髃配曲池、天池、天井、三间,治瘰疬[7]。

肩髃配悬钟、肩髎、肩贞,治肩周炎[7]。

肩髃配肩髎、肩贞、臑俞,有活络止痛作用,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肩髃配阳溪,有疏风清热,调和营卫作用,主治风疹。

肩髃配曲池、外关、合谷,有活血通络作用,主治上肢不遂。

18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肩中热,指、臂痛,肩髃主之。

《针灸大成》:主中风手足不遂,偏风,风痪,风痿,风病,半身不遂,热风,肩中热,头不可回顾,肩臂疼痛,臂无力,手不可向头,挛急,风热,瘾疹,颜色枯焦,劳气泄精,伤寒热不已,四肢热,诸瘿气。

《百症赋》:肩髃、阳溪,消瘾风之热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若灸偏风不遂,七七壮止,不宜多灸,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当灸不畏细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唐鲁州刺史库狄钦,风痹,不能挽弓,甄权针肩髃,针进即可射。

《外科大成》:乳痈,乳毒,乳巖。

19 研究进展

改善肢体血液循环 按揉肩髃穴后,测肢体末端血流图比较,结果表明动脉弹性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增加,血管流通量增加,血管周围阻力减少[7]。

性味功能] 味微苦,性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

[传统应用] 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痹痛,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半身麻痹,阳痿,脑膜炎后遗症,跌打损伤后肌腱挛缩,抽筋,骨折,无名肿毒,乳腺炎,疮疥。

[用法用量] 15—30克,水煎服或取液酒服或配猪骨头炖服;外用水煎洗或鲜叶捣敷。

中药化学成分

茎含白桦脂醇(betulin),β-谷甾醇(β-sitosi-terol),羽扇豆醇(lupeo1)。

当今社会,无论是何种工作行业以及工作环境,颈椎、腰椎、肩周等筋骨疾病已成为最困扰患者的疾病类型之一,特别是筋骨有病皆不同于常态,这时就需要通过魏氏宫廷医术第六代传人魏益民女士的徒手诊断后,手摸心会、自知病之所,心中有数、脑中成像,再加之魏氏医术独特的柔性正骨手法,就是针对徒手诊病治疗,通过精巧技艺手法,改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以此来治疗患者患部疼痛、错位、突出等颈椎病、腰椎病问题,使其免受手术之苦,尤其适用于老人和小儿这一类耐受力较差、筋骨能力较弱的患者。和已经过度治疗造成损伤的患者。针对骨折、脱臼等疾病,魏氏柔性正骨采用手法复位治疗骨折可以不损伤骨膜,骨折愈合有效血运来自骨膜,这就加快了骨折愈合时间,一次复位成功,可避免手术治疗,较之内固定手术省时、省钱、少痛苦。骨诊,是魏氏宫廷医术徒手诊病的其中一项。根据触摸诊察患者骨骼,感受患者骨骼位置和形态发生变化的情况,来诊断其发病部位、发病脏器、以及病情的轻重、病程时间长短,进而确定施治的手法,调正异位的骨骼达到祛除和预防疾病的目的。魏氏宫廷医术在徒手诊病方面堪称首屈一指,另外魏氏宫廷医术完美的发扬了传统中医“望闻问切”中的望,通过:舌诊,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以诊察了解疾病;脐诊,观察肚脐的形状,颜色,纹路等,探查其动态变化,以了解“肾间动气”;手诊,通过人体手的纹路形态、变化、规律等方式,对人体器官演变做出推理的一种手段;以及腑诊,以患者的证候为中心,阐述它的病机,进而得出治疗方法。针对有病状而还未形成的病变,与中医的“治未病”理论相呼应。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有“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的话语。徒手诊病对于脊柱椎体错位,挤压内脏经络及神经,可导致相关的疾病具有显著的实际疗效。

魏氏摸骨诊病通过世代相传的经验手法诊断由于骨骼位置不正造成的各类疼痛,包括正骨、伤筋、内症等。纯粹手法技艺治疗,免去周期长,多疼痛的治疗弊端,适合全身骨骼错位、骨折复位及预后期间,起到调理骨折周围软组织的作用,可使扭转曲折的肌肉、肌腱随着骨折复位而舒展通达,手法轻柔,按照肌肉、肌腱的走行方向由上而下顺骨捋筋,达到散瘀舒筋的目的。很多脏腑病症是由于骨骼压迫造成的,人体的内脏疾病跟筋骨有着直接关系,古代摸骨诊病的先例给我们现代医学以重要启示,可以得出相应结论,脊柱和内脏都是相互串联的,通过筋骨治疗一些慢性的内脏疾病,包括三高,甚至于一些瘤体的疾病都是有理论可遵循的。通过魏氏宫廷医术的骨诊配合揉性正骨可以快速诊治病人病情,当场缓解患者病症达到理想效果。

徒手诊病注重人体运行原则,治病先治气,治气先理气,同时注重因果很有必要。徒手诊病医治过程从“手摸心会”“手随心转”到“法从手出”,在五官感应的基础上辩证施治。它的出现让人们有了更为舒适且适宜治病选择。

筋骨病是什么病

中医称“肝主筋,肾主骨”的原理,这个肝与肾,其实也跟免疫功能有关。所以,在类风湿的问题上,中西医的见解是相对应的。类风湿从西医角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