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三三)临证谈小柴胡汤之饮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4收藏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三三)临证谈小柴胡汤之饮证,第1张

小柴胡汤具有调整气机升降出入之效,后世医家常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气郁证。小柴胡汤可以治疗“热入血室”,后世医家常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月经病。小柴胡汤在临床上常被用来治气、治血,而其治水之功常被忽略。

我们都知道小柴胡汤可以治郁,在气郁证里面,我们经常会用小柴胡汤来加减治疗。我们也常用小柴胡汤来治疗血病里面的郁证,但是,我们用小柴胡汤来治饮,真的重视的不够。一但把治饮重视起来,那么,我们就明白了,小柴胡汤可以治气,治血,治饮,治三焦。

气、血、饮这是气血津液辨证的结果,三焦是病位。我们在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之外,还有气血津液辨证。小柴胡汤可以用于气血津液辨证这个体系下的治气、治血、治饮,治饮其实就是治津液。

那么在气血津液辨证框架下,气、血、津液,小柴胡汤都可以治。而立足点是病位在三焦。这样从理上梳理过来,我们就可以把小柴胡汤的用途继续扩大。但是,前面我们提到小柴胡汤的禁用里面,提到禁滥用。这个禁滥用是指没有理由的盲目的滥用小柴胡汤,而并不是说有理有据的去使用小柴胡汤属于滥用。

只在理上说得通了,小柴胡汤的用途会越来越广。我们回看这个医案:

田某,女,75岁。5月2日初诊。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长期服用降压药治疗。近1月来血压不稳,头昏时轻时重,少气乏力,西医治疗效不显。诊见:头昏,走路需人搀扶;乏力,周身困乏不喜少动。伴见背冷、腹热、下肢热、双足冷,不耐冷不耐热,心烦,睡眠欠佳,双下肢浮肿,白天小便短少,晚上夜尿频多。纳食偏少,大便尚调,不喜饮水。舌质淡暗,舌苔白润,脉弦大。

诸症杂乱,虚实并见,寒热共存,先予调畅三焦为治。

柴胡9g,黄芩12g、猪苓15g、茯苓15g、泽泻15g、生白术15g、桂枝6g、赤芍12g、桃仁12g、丹皮15g、生龙、牡各30g、 鸡内金15g、炙甘草3g。7剂水煎服。

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开,当时确实辨证,单纯用脏腑辨证和六经辨证都无法入手的,那么,我们从气血津液辨证可不可以?

“气”,这个老人肯定有郁症,最近一个月生活自理都有问题,“血”,包括她最近全身不舒服,心烦,估计脾气也不太好,病了这么长的时间,这么高的年龄,高血压三十多年,现在血压又不稳。这个病症有没有设及到血分呢?“津液”,小便少,晚上多,下肢肿,这是不是饮病?有没有水停?

气、血、津液三焦都有了,所有的病证表现,上、中、下、里、外都有,那我们就用气血津液辨证,治气,治血,治饮,治三焦。想到这四个“治”,我们自然就想到小柴胡汤,五苓散,再把桂枝茯苓丸合进来。

如果这个患者是年轻人而不是老年人,也许不需要用桂枝茯苓丸,而老年人,我们就把桂枝茯苓丸合进来,治气,治血,治饮,治三焦。我们也能看到,这种用药法,已经超越了有是证,用是方那种直接对应。

而一开始不用补药的原因,就是想通三焦,畅气血津液,如果早用补药,它会减缓气血津液这种通畅,会影响到疗效。而到了后面才逐步的加了九克党参,然后再往后走,逐步的转为治正气,治脏腑。

导读我们都知道,医生是一份很好的工作,如果你参加了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取得了相关的证书,那么你就具备了从事中医助理医师的资格,成为医生以后,可以享受国家福利,可以从事一些专业的医学活动等等,在进行复习备考的时候,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点,所以亟待好的方法来进行学习,为此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医助理医师一年两试常考知识点:津液病辨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津液病辨证

1水停证:以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腹大痞胀,舌淡胖为主要表现。

2阳水与阴水的鉴别:阳水发病急,病程短,性质属实证,临床表现为眼睑、颜面先肿,迅速遍及全身,皮薄光亮,小便短少,伴咽喉肿痛、咳嗽及表证;阴水发病缓,病程长,性质属虚实夹杂,临床表现为足胫、下肢先肿,渐至全身,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难复,小便短少,兼脾、肾阳虚的表现。

3津液亏虚证:以口渴尿少,口、鼻、唇、舌、皮肤、大便干燥等为主要表现。

注意阳水和阴水的鉴别要点,掌握具体的鉴别内容。

一、A1型选择题

1阳水的水肿特点是

A足胫先肿

B下肢先肿

C腰部先肿

D腹部先肿

E眼睑、颜面先肿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A1型选择题

1答案及解析E。阳水发病急,病程短,性质属实证,临床表现为眼睑、颜面先肿,迅速遍及全身,皮薄光亮,小便短少,伴咽喉肿痛、咳嗽及表证。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发送的关于中医助理医师一年两试常考知识点:津液病辨证的知识点详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拥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证书,不仅能够获得足够的社会地位,对于我们的长远的职业规划也是有很多好处的,如果你想要取得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就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可以通过一些中医经典必背方剂歌诀,进行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复习,加油!

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在内,如胃液、肠液、关节腔液,以及涕、泪、唾等。津液,同气血一样,亦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津与液,同属于水液,都来源于饮食,并有赖于脾和胃的运化功能而生成。由于津和液在性质、功能及其分布部位等方面有所不同,因而两者也有一定的区别。一般地说,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并起濡润作用的,称为液。故《灵枢·五癃津液别》说:“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津与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故津与液常同时并称,但在发生“伤津”与“脱液”的病理变化时,其辨证论治,又须加以区分。

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多个脏腑的一系列生理功能。《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即是对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过程的简明概括。正如在“脏腑与人体水液代谢”章节中所述,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并通过气的“气化”作用,以及许多脏腑的生理功能相互配合而形成,并进行其正常的代谢活动。津液的生成,依赖于脾胃的“游溢精气”运化功能和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津液的输布,依赖脾的转输“散精”功能和肺的宣发“输精于皮毛”功能,并通过肺的肃降作用,“通调水道”,将津液下输于肾和膀胱;津液的排泄,则主要依赖于汗液、尿液和随呼吸排出的水气,亦依赖于肺的宣发和肾的蒸腾气化作用而排出体外;津液在体内的升降环流,则是在肾的蒸腾气化作用下,以三焦为通道,随着气的升降出入,布散于全身而环流不息。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由此可见,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及其维持代谢的平衡,依赖于气和许多脏腑一系列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的生理功能起着主要的调节作用。所以,不论是由于气的病变或上述某些脏腑的病变,均可影响及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并导致津液代谢(即前述之水液代谢)平衡的失调,从而形成伤津、脱液等津液不足的病理变化,或形成内生水、湿、痰、饮等津液环流障碍,水液停滞积聚等病理变化。

津液的功能

 津液,有滋润和濡养的生理功能。如:布散于肌表的津液,具有滋润皮毛肌肤的作用;流注于孔窍的津液,具有滋润和保护眼、鼻、口等孔窍作用;渗入于血脉的津液,是组成血液的基本物质,并且具有充养和滑利血脉的作用;注入于内脏组织器官的津液,具有濡养和滋润各脏腑组织器官的作用;输注于关节腔的津液,则具有滑利关节,使之屈伸自如的作用;渗注于骨的津液,则具有充养和濡润骨髓、脊髓和脑髓的作用。正如《灵枢·决气》所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灵枢·五癃津液别》说:“五谷之津液和合为膏者,内渗入骨空(即骨孔),补益脑髓。”基本上概括了津液的生理功能。

气病的常见证候,可以概括为气虚证、气陷证、气滞证和气逆证。 是指体内营养物质受损或脏腑功能活动衰退所出现的证候。

症状: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乏力、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脉虚无力。

病因病机:多由久病、饮食失调、或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 是气虚病变的一种,以气虚无力升举为主的证候。

症状:头昏眼花、少气倦怠、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脱垂等,舌淡苔白,脉虚弱。

病因病机:气虚则脏腑功能衰减,出现清阳不升,气陷于下,升举无力,内脏下垂。 指体内某些部位或某一脏腑气机阻滞,运行不畅引起的病变证候。

症状:闷胀、疼痛、时重时轻、走窜不定,得暖气或矢气后胀痛减轻。

病因病机:外感六*,或内伤七情,或饮食劳倦,或跌仆闪挫等皆可引起气机不畅,出现气滞证。 指气上逆不顺而出现的病变证候。一般多见肺胃肝之气上逆如肝气上逆。

症状:肺气上逆主要以咳嗽喘息为特征;胃气上逆主要以呃逆、嗳气、恶心呕吐为特征;肝气上逆主要以头痛、眩晕、昏厥、呕血为特征。

病因病机:外邪犯肺,或痰浊壅肺等致肺失宣降,故上逆为咳喘。外邪犯胃,或饮食积滞,或气郁等而致胃失和降,其气上逆,则呃逆、嗳气、呕吐。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气上逆,火随气升,故头痛、眩晕、昏厥、甚则呕血。

1)消渴泛义

厥阴病为什么会导致消渴呢?历代的很多医家都认为是肝胃之热耗伤津液所致,包括现代通用的教材都是这个说法。但是,我们细细地来思考这个问题,就感到以热伤津液来解释厥阴的口渴未必恰当。厥阴的这个渴应该有它很特殊的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很清楚,如果以热盛伤津来解释消渴,那厥阴的这个热怎么能跟阳明的大热相比?阳明的白虎人参汤证是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所以,要讲热盛伤津,那么这个消渴理应放在阳明篇中。应该将阳明的提纲条文改为:“阳明之为病,消渴,胃家实。”而张仲景没有这样,反而将消渴置于厥阴提纲证之首,这就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厥阴之渴是另有所因的。

口渴虽是极普通和极常见的一个证候,但是,我们回看六经提纲条文,却只有厥阴提纲言及渴,这便提示我们消渴是厥阴病最容易出现的一个证,也是厥阴病最重要的一个证。因此,消渴对于厥阴病的诊断而言,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2)厥阴何以渴

消渴为什么是厥阴病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厥阴病为什么最容易致渴?我们首先可以来感受一下口渴的过程,人之所以口渴,是因为口舌没有津液了,口舌干燥了。所以,阳明病在描述口渴的时候,多用舌上干燥。因此,口渴这个过程的感受器官是什么呢?应该就是口与舌。而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苗,所以,我们讲口舌,实际上就是讲了心脾,讲了火土。渴必由口舌,必由心脾,必由火土,这说明厥阴是最容易影响口舌、心脾、火土的因素,此亦为厥阴病渴的一个重要前提。

渴与旱实际上是很相类似的,在天地则曰旱,在人则曰渴,都是缺少水来滋润的缘故。如前所云,水在江河湖海,其性本静,故水不能自润万物,必须借助其他中介的作用,方能滋润万物。那这个中介是什么呢?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中介就是厥阴,就是木。因为木为水所生,是水之子,所以,在五行中,离水最近的应非木莫属。故前人将这样一个关系形容为“乙癸同源”。乙癸同源,实际上就是水木同源,既然是同源的关系,那当然最容易得到它。而心作为五行中的火,又为木之子,由木所生。因此,心的苗窍———舌要想得到滋润,就必须靠木吸水以上养,就必须靠木的中介作用。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就是木土的关系,木为什么能使土保持湿润,或者说厥阴为什么能够保证脾的口窍滋润呢?这一点我们看一看自然就会很清楚。在自然界,植物较多的地方,它的保湿性往往比较好,特别在原始森林里,不管春夏秋冬,它的土质都是湿润的。而在没有植被的地方,在黄土高坡,在沙漠里,这个情况就完全不一样,这里的土质往往都很干燥。可见太阴虽称湿土,如果没有木,这个土是湿不了的。前面我们曾经谈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龙是兴云布雨的东西,当然也就是保持天地不旱的重要因素。而龙属东方,龙归于木。这便彻证了木在滋润万物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厥阴能使心脾的苗窍———口舌保持充分的滋润,从而无有渴生。而一旦厥阴发生病变,心脾的苗窍便无法得到滋润,消渴便很自然的发生了。

(3)六经辨渴

上面我们谈到了厥阴与渴的特殊关系,厥阴病虽很容易致渴,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它不是惟一的因素。所以,六经病中除太阴不言渴以外,其余各经皆有渴,这就有必要对六经口渴的各自特征作一个鉴别。首先我们看三阳的口渴。太阳口渴见于太阳府证中,由太阳气化不利所致,所以,太阳之渴必兼脉浮、发热、小便不利之证;接下来是阳明之渴,阳明之渴系热盛伤津所致,故常与四大证相伴,即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剩下的是少阳之渴,少阳之渴由枢机不利,影响开合,影响三焦所致,故少阳之渴多伴枢机不利之证,如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脉弦细,口苦,咽干,目眩等。三阳之渴各有特征,在鉴别上不会有太多困难。治疗上,太阳之渴用五苓散,阳明之渴用白虎汤,少阳之渴用小柴胡汤化裁,或柴胡桂枝干姜汤。

三阴病中,太阴没有渴,即便有渴也不欲饮,所以,三阴病只有少阴和厥阴言渴。少阴病的渴已如前述,它是小便色白,一派阴寒之象。因此,少阴之渴也是容易区别的,特别很容易与三阳之渴区别。对付少阴的口渴,需要动用四逆汤一类的方剂。上述三阳的口渴,及少阴的口渴都各有千秋,易于鉴别,除外上述这些口渴,其他的就都属于厥阴的口渴。所以,厥阴渴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凡是上述四经之外的,一切不典型的口渴,皆属于厥阴渴的范畴。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厥阴之于渴,就像太阳之于脉一样。我们说一个人脉浮了,大致就可以断定他是太阳病,至少也是八九不离十。除极少数虚阳外越的病人也可以见到脉浮外,大部分的脉浮都与太阳相关。所以,我们根据一个脉浮,就可以下一个大致的判断,这个病与太阳有关。同样,我们根据一个口渴,如果这个口渴不具备上述四经的特殊表现,那就可以大致地判断这是一个与厥阴相关的疾病。因此,口渴,特别是渴而能饮,渴而能消者,对于厥阴病的诊断无疑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厥阴治渴方

上面我们讨论三阳的口渴,它都有专门的方剂对治,少阴和厥阴的口渴《伤寒论》中却没有提到对治的方剂。对于少阴而言,口渴并不是一个很主要的证,大可以随证治之即是。但是,对于厥阴病,就不能不立一个治渴的专方了。那么,这个治渴的专方是哪一个方呢?我想非厥阴的主方———乌梅丸莫属。

最近治疗一例结肠癌术后的病人,患者男性,术后已近一年,大便仍不正常,每日腹泻五六次至七八次不等,初为烂便,后即纯水。除泻利以外,口渴很厉害,终日饮水不止,每日至少需饮两大暖瓶水。半年以来,叠进中医治疗,然效不甚显。观前医所用方,多是健脾燥湿一类,兼或有固肾收涩一类。像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汤,补脾益肠丸一类皆在常用之列。用上述这些方药有没有错误呢?应该没有错误。慢性腹泻,又是肿瘤术后患者,不用苦寒抗癌一类已是高手了。不从脾去治,不从太阴去治,还能从哪儿下手呢?但是,若要学过《伤寒论》,学过六经辨证,我想就断然不会去从太阴下手。为什么呢?以“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也”,现在病人每日渴饮两瓶水,怎么可能病在太阴呢?所以,用上面的方剂当然就没有效果了。

那么,对上述这样一个疾病该从何处入手呢?病人下利,然六经皆有下利。病人口渴,且饮水甚多,此即为消渴也。又下利,又消渴,这就非六经皆有,而是厥阴独具了。所以,毫无疑问地应该从厥阴来论治,应该投乌梅丸。于是为病人开具乌梅丸原方,不作一味增减,每诊开药三四剂,至第三次复诊,渴饮减一半,每日仅需喝一瓶水,水泻亦大大减轻。

由上述这个病例,大家应该初步地感受到六经辨证是一个很方便的法门。只要我们将六经的提纲把握实在了,六经病的切入是很容易的。像这个病,你若是不用六经辨证的方法,很容易就切入到太阴里面,脾胃里面去了,而一旦你用六经的方法,那无论如何是不会把它摆到太阴脾胃里去思考的。因此,六经辨证不但具有上述的方便性,而且还有很大的可靠性。这样一个既方便又可靠的法门,为什么不去把握它呢?当然应该把握它!

(5)对糖尿病的思考糖代谢与木土的关系。

谈到消渴,大家会很自然地想到一个现代的病名,就是糖尿病。从文献记载来看,实际早在隋末的时候就已经把消渴病当作糖尿病了。那么,厥阴提纲条文中提到的这个消渴与隋唐以后的消渴病,亦即与现代的糖尿病有什么联系呢?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在讲到厥阴提纲证时,老师还会专门强调不要将厥阴的消渴当成现代的消渴(糖尿病),教材的释义也这样明文规定。厥阴病很主要的一个证是消渴,而现代糖尿病很主要的一个证也是消渴。虽然厥阴提纲证的消渴不一定就是糖尿病,但是,糖尿病与厥阴病会不会就没有关系呢?这个问题萦绕心头,久久难去。

我们知道,糖尿病很直观的一个情况就是血糖升高,当血糖升高到一定时,超过了肾的糖阀值,这时就会连带出现尿糖。所以,古人对糖尿病的诊断就主要通过对尿糖的观察。尿糖怎么观察呢?那个时候又没有尿糖试纸,这就要靠蚂蚁帮忙。蚂蚁嗅觉很灵,尤其对于糖更是灵敏,一般的尿拉到地上是不招蚂蚁的,蚂蚁也怕这个臊味,可是糖尿病人的尿拉到地上,很快就会招来许多蚂蚁。古人就通过这个方法来诊断糖尿病。

糖在身体的作用主要是为身体的组织器官提供能量,那么,现在血糖为什么会升高呢?现代的说法主要是胰岛素的不足,所以,过去治疗糖尿病的惟一方法,便是设法补充胰岛素,或是设法刺激胰岛细胞的分泌。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胰岛素的不足仅仅是一个方面,而更主要的原因是机体组织细胞对糖的利用发生障碍。所以,看起来好像是血糖很高,好像是糖多了。而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真实的情况却是机体组织细胞内处于缺糖的状态。正是因为机体组织内处于这样一种糖缺乏的状态,所以,你不足我就得补足你。怎么补足呢?当然就需要机体启动各式各样的方法,其中一个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方法就是易饥,就是多食。糖尿病人的易饥多食其实就是由此而来。而在生化上的一个集中表现,便是血糖升高。因此,对于糖尿病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宏观的认识。它不是糖太多,而是糖不足。因而,糖尿病的关键问题是要没法解决糖的利用问题。扫除了糖利用过程中的障碍,糖尿病的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以上我们从现代的角度对糖尿病作了一个大致剖析,那么,从中医的角度,尤其是从伤寒六经的角度,我们怎样去看待这个问题呢?血糖升高是不是土跑到水里面去了?糖尿病属于糖的代谢利用障碍,糖在中医它属于哪一类的东西呢?糖是甘味的东西,而甘味于五行属土,所以,很显然,糖应归到土这一类。因此,糖的代谢、利用障碍,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就应该是土系统的障碍。土系统怎么障碍呢?从上述直观的角度我们知道,糖尿病就是血中的糖太多了,糖太多当然也就是土太多,而血于中医、于自然它可以与什么类比呢?它可以与江河类比。故古人云:人之有血脉,如大地之有江河。所以,把血中的糖分过多的这样一个病理情况放到自然里,实际就是水中的土太多了,江河中的土太多了。

过去,我们沿着长江往西走,江中的水是碧绿碧绿的,再加上两岸青山的依衬,真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可是现在我们再去长江看一看,原来的青山不在了,绿水也变得黄浊。绿水为什么会黄浊呢?水中的土太多了。土本来应该呆在它的本位上,不应该到河流里,可现在为什么会跑到河流里来呢?根子在木。这个原因我们在太阴篇里已经讨论过,就是土的流失。由于树木砍伐,植被减少,所以,土就很难安住在本位上,几度风雨就把它带到河流里了。由此可见,水中的土太多,使河流变得浑浊,其根本的原因还是木少了,植被少了。看上去好像是土的问题,土不安分,跑到水里来滋事,使我们看不到从前的绿水,可是追溯它的根子,却是在木上面。

我们遵循老子的“道法自然”,将上述糖尿病的过程放到自然里,就知道糖尿病虽然是土系统的毛病,可是它的病根却在木系统上,却在厥阴上。厥阴的提纲证为什么首言消渴呢?这里的消渴与后世的消渴病(糖尿病)是不是没有关系呢?这个问题就很清楚了。很显然,我们将糖尿病放到厥阴病里来思考,这便从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的三消学说,使我们得以从真正的源头上来设立对治的方法。这便将糖尿病的论治,糖尿病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自然境界。迄今为止,现代医学还是认为糖尿病是不可治愈性疾病,必须终身服药。而我们从厥阴的角度,能不能找到一个治愈的方法呢?对此我是满怀信心的。用中医的思想武装中医。我们通过思考,利用中医的方法治愈了现代医学认为不能治愈的疾病,这个算不算现代化呢?这个不但是现代化,而且应该是超现代化。作为人类,我想他更希望中医以这样的方式来出奇制胜地为现代提供服务。用现代的仪器设备将中医武装起来,甚至武装到牙齿,不是没有用处,但,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这不是惟一的方法。我们应该更多地开动脑筋,用中医的思想来武装中医,只有这样,中医的路才可能走得长远。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辨证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辨证分析方法

第三节 辨证论治的顺序与步骤

第四节 辨证思维与辨证特征

第二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 表里辨证

第二节 寒热辨证

第三节 虚实辨证

第四节 阴阳辨证

第三章 脏腑辨证

第一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

第二节 肺与大肠病辨证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第四节 肝与胆病辨证

第五节 肾与膀胱病辨证

第六节 脏腑兼证辨证

第四章 六经辨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太阳病辨证

第三节 阳明病辨证

第四节 少阳病辨证

第五节 太阴病辨证

第六节 少阴病辨证

第七节 厥阴病辨证

第五章 卫气营血辨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卫分证辨证

第三节 气分证辨证

第四节 营分证辨证

第五节 血分证辨证

第六章 三焦辨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上焦病辨证

第三节 中焦病辨证

第四节 下焦病辨证

第七章 气血津液辨证

第一节 气病辨证

第二节 血病辨证

第三节 气血同病辨证

第四节 津液病辨证

第八章 病因辨证

第一节 六*病辨证

第二节 疫疠病辨证

第三节 七情病辨证

第四节 饮食劳伤辨证

第五节 外伤辨证

第九章 辨证方法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

第二节 脏腑辨证与六经辨证

第三节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

第四节 六经辨证与三焦辨证

第五节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

第六节 病因辨证与六经辨证

第十章 症状辨证

第一节 发热

第二节 恶寒

第三节 头痛

第四节 眩晕

第五节 烦躁

第六节 失眠

第七节 心悸

第八节 喘

第九节 哮鸣

第十节 咳血

第十一节 呕吐

第十二节 腹泻

第十三节 便血

第十四节 心下痞

第十五节 胃脘痛

第十六节 皮肤发黄

第十七节 便秘

第十八节 腹满腹痛

第十九节 咽喉痛

第二十节 吐血

第二十一节 小便不利

第二十二节 骨关节痛

第二十三节 手足逆冷

第二十四节 汗出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三三)临证谈小柴胡汤之饮证

小柴胡汤具有调整气机升降出入之效,后世医家常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气郁证。小柴胡汤可以治疗“热入血室”,后世医家常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