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元俞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4收藏

关元俞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出处 5 穴名解 6 所属部位 7 关元俞的定位 8 关元俞的取法 9 关元俞穴位解剖 91 层次解剖 92 穴区神经、血管 10 关元俞的功效与作用 11 关元俞主治病证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122 灸法 13 关元俞的配伍 14 特效 15 文献摘要 1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关元俞 1 拼音

guān yuán shù

2 英文参考

Guānyuánshū BI26 [中国针灸学词典]

guānyuánshù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2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2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关元俞 汉语拼音 Guanyuanshu 罗马拼音 Kuanyuanshu 美国英译名 Kuan Yuan Locus 各

号 中国 BL26 日本 26 法

国 莫兰特氏 V26 富耶氏 德国 B26 英国 B26 美国 BI26

关元俞为经穴名[1](Guānyuánshù[2]BI26)。出《太平圣惠方》。属足太阳膀胱经[3][1]。关指关藏,元即元气,俞即输注,此穴前应关元,善治虚损诸疾,是关藏元阴元阳之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故名关元俞[1]。关元俞主治少腹、前阴及局部疾患:如少腹,前阴及局部疾患,如腹胀肠鸣,泄泻痢疾,腰痛,遗尿,尿闭,疝气,消渴,妇人瘕聚,腹胀,泄泻,小便不利,小便频数或不利,痢疾,膀胱炎,现代又多用关元俞治疗慢性肠炎,盆腔炎,腰部软组织损伤,贫血,糖尿病,慢性肠炎,阳痿,尿潴留,慢性盆腔炎,痛经等。

4 出处

《太平圣惠方》:关元俞二穴。

5 穴名解

关指关藏,元即元气,俞即输注,此穴前应关元,善治虚损诸疾,是关藏元阴元阳之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故名关元俞[1]。

关,有关闭之义。元,有元气之意。《汉书·律历志》载:“太极元气,函三为一。”盖任脉关元穴,位处原气关键机要之处。此穴因与任脉关元穴相对,而在背,是人体阳气交关之处。又“关”有联络之意,是联络元气之所,故名之。[4]

6 所属部位

臀部[5]

7 关元俞的定位

标准定位:关元俞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2][3]。

关元俞位于脊柱区,第五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卧取穴[1]。

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3]。

关元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关元俞穴在臀部的位置

关元俞穴在臀部的位置

关元俞穴在臀部的位置(肌肉)

关元俞穴在臀部的位置(骨骼)

8 关元俞的取法

俯卧位,在第五腰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关元俞位于脊柱区,第五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1]。俯卧取穴[1]。

俯卧位,两髂嵴高点相平处正中再向下1个棘突,旁开15寸处取穴[6]。

快速取穴: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往下推1个椎体,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关元俞[7]。

9 关元俞穴位解剖

关元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皮肤由第四、五腰神经和第一骶神经后支分布。有腰椎下动、静脉后支。分布著第五腰神经后支。腰丛位于腰大肌质内,其分支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的神经干,依序排列于肋下神经血管的下方,腰大肌的外侧。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则在腰大肌内、外侧缘的后方下降,而生殖股神经在腰大肌中部穿过,行于该肌的前面下降。

9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1]。

9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5腰神经和第1骶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第5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腰最下动脉背侧支分支分布[8]。

布有第五腰神经后支和腰最下动、静脉后支[3]。

10 关元俞的功效与作用

关元俞具有培补元气,调理下焦的功效。

关元俞有理下焦、化积滞、健腰膝的作用[1]。

关元俞统领下焦气血,犹可调补丹田原气。主治腰腿痛,腹胀,泄泻,遗尿,小便频数。[4]

关元俞与任脉之关元相应,而为之俞,凡病之关于元气者,如男子阳痿、泄遗,女子症瘕、白带及便难,泻痢虚胀等证,皆可取之。凡穴之所谓俞者,犹运输也。输入输出,即补泻也。[4]

肾与膀胱相表里,腹部有关元穴,腰部有关元俞,两穴前后位置相应,故相互配伍,为治疗下焦疾病的重要腧穴[9]。

11 关元俞主治病证

关元俞主治少腹、前阴及局部疾患:如少腹,前阴及局部疾患,如腹胀肠鸣,泄泻痢疾,腰痛,遗尿,尿闭,疝气,消渴,妇人瘕聚,腹胀,泄泻,小便不利,小便频数或不利,痢疾,膀胱炎,现代又多用关元俞治疗慢性肠炎,盆腔炎,腰部软组织损伤,贫血,糖尿病,慢性肠炎,阳痿,尿潴留,慢性盆腔炎,痛经等。

关元俞主治少腹、前阴及局部疾患,如腹胀肠鸣、泄泻痢疾、腰痛、遗尿、尿闭、疝气、消渴、妇人瘕聚等[1]。

关元俞穴主治腹胀、泄泻、小便不利、遗尿、消渴、腰痛[8]。

关元俞穴主治腹胀,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腰痛[6]。

关元俞主治腰痛,腹胀,泄泻,痢疾,遗尿,消渴;以及膀胱炎等[3]。

现代又多用关元俞治疗慢性肠炎、膀胱炎、盆腔炎、腰部软组织损伤、贫血、糖尿病等[1]。

1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肠炎,痢疾;

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膀胱炎,阳痿,尿潴留;

3 妇产科系统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

4 其它:腰部软组织损伤等。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直刺05~12寸[8]。

直刺08~12寸[1],局部有酸胀感[6],有触电感向下肢放散[6]。

直刺1~15寸[3]。

注意:关元俞深部近于肾脏,故不能深刺[6]。

122 灸法

可灸[1][6][8]。

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3]。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3 关元俞的配伍

关元俞配关元、复溜,有固本培元补肾的作用,主治腰痛,遗尿,贫血。

关元俞配中极、水道,有清热除湿,调理下焦的作用,主治小便不利。

关元俞配肾俞、关元,治腹痛[6]。

关元俞配肾俞、中极、血海、三阴交,治慢性出血性妇科病[6]。

关元俞配环跳、承山、阳陵泉、委中,治下肢酸软无力[6]。

14 特效

经常按揉关元俞,可缓解生殖系统疾病[7]。

15 文献摘要

《备急千金要方》:治消渴,小便数。

《针灸大成》:妇人瘕聚诸积。

《太平圣惠方》:理风劳腰痛,泄痢虚胀,小便难,妇人瘕聚诸疾。

慢性肠炎怎么治疗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样便。慢性肠炎的治疗:排毒化腐健脾益肠,三步清肠道之毒。慢性肠炎的治疗原则: (1)适当休息,进食易消化的食物,禁食油煎和刺激性食物。 (2)酌用止泻剂,可给次碳酸铋1~2g,每日3次;复方樟脑酊4ml,每日3次。 (3)解痉剂,可用阿托品03~06mg,每日3次;普鲁苯辛15mg,每日3次。 (4)按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但病情要长。也可用3%黄连素液或5~10g大蒜浸液200ml,保留灌肠,每日一次,10~20天为一疗程。其他治疗同急性肠炎。 (5)精神性腹泻者,可用利眠宁10mg,每日3次;苯巴比妥15~30mg,每日3次。 慢性肠炎的常用药物: (1)消炎止痛:细菌感染,除选用致菌培养有效抗生素外,可选用黄连素03g,每日3次;元胡止痛片3片,每日3次;胃肠灵4片,每日3次。病情出现发热、脱水、休克可适当选用抗生素,必要时输液输血或吸氧。 (2)解痉止痛:阿托品05~1mg,或645-2,5~10mg,肌肉注射;或普鲁苯辛15~30mg,日3次。 (3)止泻剂可选用,次碳酸铋1~2g,每日3次;复方樟脑酊4mg,每日3次。 (4)精神性腹泻者,可服利眠宁10mg,每日3次;或眠安宁1片,日2次。 (5) 中医对慢性肠炎的治疗: 祖国医学无慢性肠炎的病名,但根据其病的临床特点,属中医学的慢性腹痛、慢性腹泻范畴。其发病原因可见脾胃虚弱、肾阳虚衰、和肝气乘脾、瘀阻肠络等。其病位,本病在脾胃,与肝肾密切相关。其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脾胃肝肾之气失司为本,胃肠功能失调为辅,致气血逆乱,脏腑失调,阴阳不和等病理变化。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走于大肠泄泻为其临床特点。适当休息,进食易消化食物,中药调理,借助苗药饮片药粉“效灵清肠方”,

慢性结肠炎治疗

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程较长,因此治疗起来比较困难,西医对此病主要运用抗生素进行消炎止痛,抗感染治疗。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可以针对不同病因,多角度进行治疗,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因而疗效显著。由于本病具有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特点,调理病人的肝肾脾胃,增强人的体质,以此达到机体抗病毒的目的。可以相应选用吴茱萸,肉桂温中止泻,黄连、黄柏清热消炎,赤石脂、五倍子涩肠固脱,对慢性腹泻标本兼治,起到涩肠止泻的功效。

中医内治法

1、肝气侮脾型:腹泻与情绪变化后发生,以胸胁胀满痛疼、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大便不畅为特征,苔薄白,脉弦细。方用逍遥散合痛泻要方加减。重加白芍、炙甘草以缓急止泻,同时加槟榔、焦三仙以消补兼施。

2、脾虚夹湿型:以神疲乏力、纳呆脘闷、肠鸣腹泻、粪便夹有不消化物为特征,舌淡苔白,脉濡缓。方用参苓白术散或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偏寒加肉桂、炮姜;偏热加黄连、黄芩与炮姜寒温并用。

3、脾肾两虚型:是本病的严重和难治阶段,病程较长,以畏寒、面色晄白、腰膝酸冷、肠鸣腹泻多在黎明前,或滑泻、泻下完谷不化之物为特征,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方用四神丸合连理汤加减。改干姜为炮姜,入乌梅、芡实、乌药等温涩肠道。

4、湿热下注型:为本病的初起和发作时,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赤白粘冻或脓血为特征,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方用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热重加金银花、红藤;湿重加厚朴、苍术。

中药灌肠疗法

1、菊花30g,白术15g,防风10g,甘草10g,白芷8g,米壳15g。便血重时加防风炭、云南白药适量,溃疡较广泛者加雷公藤6g。上药水煎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去渣,再回锅浓缩至60~80ml,以药液保留灌肠,每晚1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

2、黄芪、白术、丹参、白芍各20g,黄连、黄芩、侧柏叶、防风各15g,金银花、连翘、白及、生地各10g,每剂药煎3次,每次煎药液250ml,3次共750ml,其中早、午饭前各服250ml,余下250ml药液于晚上睡前用于灌肠。

3、苦参30g,地榆15g,槐花15g。水煎浓缩至100~250ml,另将珍珠层粉6g溶于药液中,保留灌肠。若腹痛明显可加没药、莪术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若大便次数增多,结肠水肿明显者,可加生苡仁利水消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

4、生蒲黄10g,仙鹤草、败酱草、乳香各15g,没药6g,煅龙骨10g先煎,生牡蛎10g先煎,赤石脂10g先煎。将上药煎成200ml药液,每晚睡前灌肠,15天为1个疗程。

5、以壁虎研末合白及,煎成粘性汤液保留灌肠,每3天1次,5次为1个疗程。另将壁虎、白及各半研粉装入胶囊,每次2~3粒,于灌肠间歇期服用,1个疗程结束后再服胶囊2周,治疗期间可停用其他西药。中药灌肠宜每晚睡前进行,灌肠前排空大便,药液温度以36℃~39℃为宜。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结肠炎,能使药物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同时还能起到局部冲洗清洁的作用,以达到止泻消炎,解痉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肠道免疫功能,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

操作事宜

保留灌肠应选择在临睡前进行,预先嘱患者排空大小便,静卧15分钟左右后实施灌肠,操作者应做到轻、慢、柔以减少管壁对肠粘膜的刺激。

l)体位:给药时,病人应取左侧卧位。给药后应保持膝胸卧位半小时,再取左侧卧位,后右侧卧位,臂部应垫高,在给药后一般应静卧数小时,以减轻肠粘膜受到刺激、肠蠕动增加产生的痉挛,防止药液过早排出,至痉挛减轻后,可适当活动,促进药液尽快吸收。病变在直肠下端,下床活动可早些。

2)导管插入深度:一般插入15~30cm为宜。太浅则药液外渗,使进药量不足,又不便保留,影响疗效,大深则易使肠粘膜磨擦受损,加重病损。

3)药量:灌肠液的多少要因人而异,如病变部位距肛门较近,范围较小,则灌肠液宜少,相反如病变范围较广泛,则灌肠液宜多些,但也不能灌的大多,否则反不易取得应有效果。一般以每次100~150ml为宜。对高位病灶患者,药量可酌情加至200ml左右;注意药量应由少渐多,根据病人的适应能力,逐渐加量。

4)药液保留时间:保留时间越长,疗效越佳,所以要求药液浓煎,一般最少保留4小时以上,最好在晚上临睡前用药,保留到次日早晨。或可在使用粉剂时加入适量藕粉调成糊状,保留效果较水剂为好。

5)药液温度:一般而言,药温应保持在40℃左右,但应因人、因时做适应性变化。如冬季温度应偏高,可在45℃左右;夏季温度应偏低,可在38℃左右。湿热阻滞型患者,药温偏低,虚寒性病人药温偏高。

6)疗程:一般二周为一疗程,休息二天后继续应用,疗程的长短与复发率的高低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当取效果后,仍须坚持一段时间,以一个月为一疗程,一般在用药2~3个疗程后,逐渐减少灌肠的次数,由原来的每日一次改为隔日一次或每周2次,直至半年左右再停用。

  慢性肠炎患者要根据不同的病情表现做针对性的治疗,这点不能因为统一而论,统一给药是一种错误的表现,具体病情,具体分析给药。以下是我为你整理有关于慢性肠炎的中药,希望能帮到你。

  慢性肠炎的中药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以腹痛泄泻为主要症状的顽固性疾病,常常久治不愈,病人十分痛苦。

 中医以为本病成因复杂,从脉象、舌象及全身状况分析,有湿、有热、有虚,更有虚实相杂的因素,治疗时也需针对成因,给予综合处理,否则难收良效。

 治疗本病可以从内治、外治及食疗三方面入手。

 内治法:药用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扁豆20克、山药20克、白茅根20克、车前草20克、扁蓄20克、神曲20克、麦芽20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厚朴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30克、公英30克、地丁30克。每天一剂,服7剂为一疗程。休息3天,可进行下一个疗程。

 外治法:以吴萸、细辛、白芷、五灵脂、蒲黄、冰片共研细未,以陈醋调成糊状,敷于神阙穴。每敷一次,保持3天。敷3次为一疗程。

 食疗法:患者忌食生冷,少食油腻,每晚食用山药扁豆苡米粥。最少连续食粥3个月。

慢性肠炎的饮食调理

 1、低脂、少纤维。含脂肪太多的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肠作用常会使腹泻症状加重,因此患者不应吃油炸、油煎、生冷及多纤维食物,可选择容易消化的细挂面、烩面片、馄饨、嫩菜叶、鱼、虾、蛋及豆类制品等,以使肠道得到休息。

 2、慢性肠炎患者如伴有脱水现象时,可喝些淡盐开水、菜汤、米汤、果汁、米粥等,以补充水、盐和维生素。

 3、排气、肠鸣过强时,应少吃蔗糖及易产气发酵的食物,如土豆、红薯、白萝卜、南瓜、牛奶、黄豆等。

 4、慢性肠炎病人多半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因而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食物,不喝酒,不吃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5、苹果含有鞣酸及果酸成分,有收敛止泻作用,慢性肠炎患者可经常食用。

 止泻作用的药粥:

 大蒜粥:取大蒜30克,去皮,切碎末,粳米100克加水1000毫升煮粥,早、晚温服,有止痢、止泻效果。

 马齿苋粥:鲜马齿苋90克(或干马齿苋30克),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用,可止泻。

 山药莲子粳米粥:山药30克、莲子20克、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用,有健脾和胃及止泻之效。

慢性肠炎的日常保健方法

 1注意生活规律,保持心情乐观。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可促使本病症状加剧。

 2避免不良饮食刺激,如过冷、过硬、过分粗糙的食物。

 3少食富含粗纤维蛋白和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加重腹泻腹胀。

 4以稀水便为主的腹泻,可试用一些止泻药物;以脓血便为主的腹泻,应用抗菌素。

 5慢性肠炎久治不愈或病情发生变化,如大便出现脓血,腹胀腹痛加剧,或出现发热,进行性贫血,消瘦等症状,都应进一步检查,尤其是作纤维结肠镜检查,以求进一步确认,排除恶性病变。

  猜你喜欢:

1 慢性肠炎吃什么药

2 肠癌与肠炎有什么不同之处

3 肠炎形成的原因

4 肠炎吃什么药

5 肠炎常用的中药方

慢性结肠炎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它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大类,各类结肠炎虽有差异,但基本病理为结肠黏膜充血、水肿、脆性增加、易出血。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肠鸣、腹胀、下坠、大便带黏液或脓血为主,也有便秘或腹泻交替出现,病程缠绵、反复发作,短则数月长则数十年,由于消化功能紊乱、营养来源不足,可出现消瘦、贫血、乏力甚至衰弱,严重者常并发肠道大出血、肠穿孔甚至癌变。

症状 其主要症状是,每至黎明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这类泄泻往往积年累月,久病不愈,故病人甚为烦恼。祖国医学认为,这种慢性腹泻多属肾虚所致,所以有“肾泻”之称。人至老年,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土,不能帮助脾胃腐熟水谷,消化吸收,运化失常就会出现泄泻。而黎明之前,阳气不振,阴寒较盛,故容易发作。这类病人除黎明前迫不及待地去厕所排便外,平素还常伴形寒怕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等一系列肾阳虚衰的表现。

治疗 患了这种病,服中药效果一般比较好,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大都可以好转或治愈。中医治疗多采取温肾运脾、涩肠止泻的方法,方剂常用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汤加减,处方:补骨脂9g,五味子9g,肉豆蔻(煨)9g,吴茱萸5g,熟附子9g,党参15g,炒白术12g,木香6g,赤石脂15g,石榴皮12g,干姜9g,炙甘草6g。

偏方与成药也可选用:

1五味子60g,吴茱萸15g。二味同炒后研末,每次服6g,早晨米汤送下。

2肉豆蔻(煨)30g,木香8g。研末,用枣肉捣烂调和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服40~50丸,用米汤送下。

3四神丸每次服10g,日服2次。

4附子理中丸每次服1丸,每日3次。

5每晚将250g山药煮而食之。

6荔枝莲子粥:干荔枝7枚,莲子(去心)5枚,粳米60g。干荔枝去外壳,将荔枝、莲子、粳米洗净后同入锅内,加水煮成稀粥。此粥具有健脾止泻的功效,对于脾虚久泻、老人肾虚五更泻者,常服有效。

此外,可选命门、天枢(双)、关元、足三里(双)等穴位进行艾灸。

注意事项

1少纤维、低脂肪食物有促进肠蠕动、 肠壁的作用,但不易消化,对肠道不利,故应限制。多油及脂肪类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肠作用又可使腹泻加重,所以炸、煎及肥肉类食物应少吃,并控制食用油的用量。

2注意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在日常饮食中应选用一些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鱼、蛋、豆制品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嫩叶菜等。最好食用菜汁,以减少纤维的摄入,因为慢性结肠炎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差,应采用易消化的半流少渣饮食,并做到少量多餐,以增加营养,改善症状。慢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时,应食粥类、精米面类、鱼虾、蛋及豆制品和易消化的食物,以使肠道得以休息。

3慢性结肠炎如有脱水低钠现象时,应及时补充淡盐水,食用菜叶汤以补充水、盐和维生素的丢失。

4排气、腹泻过多时,应少食糖及易产气的食物,如薯类、豆类、牛奶等。

5柿子、石榴、苹果都含有鞣酸及果胶成分,均有收敛止泻作用,慢性结肠炎可适量食用。

6慢性结肠炎病人多是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尤其胃肠道易并发感染,因而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的食物,禁酒及辛辣 性强的调味品。

7慢性结肠炎病人还应密切观察自己对各种食品的适应性,注意个体差异。如吃一些本不应对肠道造成影响的食品后腹泻加重,就要找出原因,摸索规律,以后尽量不要食用。

8患者平常应加强锻炼,如打太极拳,以强腰壮肾,增强体质。

9注意腹部保暖。

提醒您:老年慢性结肠炎如何治疗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慢性肠炎最多的症状,就是反反复复的腹泻、腹痛,或便秘,还有里急后重(下腹部不适想要大便,但又排便不净的感觉)。慢性肠炎一般病情时间较长,有的甚至可长达十多年。患得慢性肠炎不要轻视,因为大约100个慢性肠炎患者中,就有5个可能会发生癌变。

西医治疗慢性肠炎,通常采用的药物是抗生素、止泻药、解痉剂、肠道菌群调节药物等,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副作用大,并且容易复发。中医治疗慢性肠炎,以补虚、涩肠、止泻为原则,既治标又治本,疗效明显,大部分患者能治愈,相对西药来说,副作用还很小。治疗慢性肠炎的中成药有四神丸、固本益肠片、丁蔻理中丸等。

四神丸中含有的补骨脂可补肾阳、温脾胃;肉豆蔻涩肠止泻、温脾暖胃;吴茱萸可散阴寒、温脾肾;五味子涩肠止泻、固肾益气;大枣补脾养胃。这几味中草,同作用,可起到温肾散寒、涩肠止泻的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四神丸中含有的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大枣等药物成分,具有减缓小肠蠕动、抗应激、缓解腹泻、调理肠道菌群、修复肠道溃疡面等作用。

在临床上,四神丸通常用于治疗因肾阳不足所导致的经常腹泻、肠鸣腹胀、五更溏泻、吃的少不消化、经常腹泻不止、面部发黄、四肢发冷等症状。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效果极佳。

固本益肠片中含有的党参、黄芪、补骨脂是方中的主要药物,可起到温补脾肾,温阳止泻的作用;炮姜、炒白术、麸炒山药可起到补脾土、散中寒、促运化、涩肠滑的作用,可帮助主药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酒当归、炒白芍、醋延胡索、煨木香、4味草药合用可起到散滞止痛,理气行血的作用;儿茶、煅赤石脂、地榆炭3药可起到涩肠、止泻、止血的作用,又可防止主药温燥过多;炙甘草可调和诸药。这14味草药相互作用可起到健脾温肾,涩肠止泻之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固本益肠片中的药物成分可起到增强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等作用。

在临床上,固本益肠片通常用于治疗因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腹痛绵绵、大便清稀、或有粘液及粘液血便食少、腹胀、腰酸乏力、形寒肢冷等病症。对于胃肠道消化不良和急慢性胃肠炎,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慢性肠炎患者再用固本益肠片的同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搭配上三九胃泰,或是香砂养胃丸效果更佳。

丁蔻理中丸中含有的白术、丁蔻、党参可以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燥湿利水、养血生精、温中散寒;再配上可以用于治疗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寒饮喘咳的干姜;再加以炙甘草来调和诸药,可起到很好的补脾健胃,温中散寒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丁蔻理中丸中含有的药物成分,具有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缓解胃肠痉挛、促进食糜充分吸收、温胃健脾的作用,可以治疗急慢性胃肠炎、胃痛、积食等多种消化系统广疾病。

丁蔻理中丸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脘腹挛痛、呕吐泄泻、消化不良等病症。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旸肠炎,消化不良的患者,治疗效果相当不错。

治疗慢性胃肠炎的中成药很多,主要有行气化湿、和胃止泻;疏肝和胃、理气降逆、止痛;补益健脾、温中散寒,这3类中成药物。具体用哪一类中成药来治疗,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关元俞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出处 5 穴名解 6 所属部位 7 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