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清味散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5收藏

古刹清味散文,第1张

  一、雪魔芋

 我以为,若进入四川峨嵋的幽谷奇峰,选一寺院小住。晨观日出,夕仰佛光、赏云海圣灯、待金顶月升……繁杂心境定会刷新,凝滞气血也会流畅,思绪,会比往日愈发澄澈。

 山巅之夜很静,即便偶尔有几声鸟鸣虫吟。我联想多多、难以入眠,于是,在山上长久独自徘徊,渐而引发了强烈的食欲。当时,我非常想品尝一次禅院里的素斋。然而子夜深深、归路朦胧、山门早闭、幽径孤灯,这情境不可能会找到果腹之处。故此,只好坐在一片竹丛旁,持一杯半冷的清茶,追忆鲜美、清雅的峨嵋素斋,权且作精神食粮。

 峨嵋斋菜菜谱中的三姑六耳和豆腐青菜,在其他佛山的斋堂里也多见,不足为奇。唯独一款斋菜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便是峨嵋僧首创的雪魔芋。四川人用魔芋炒制素菜的历史已近千年。宋代作家孙光宪所著的《北梦琐言》,记述了四川官府在唐代已开始用魔芋与面粉制成“以素托荤”的多种象形菜肴。

 记得初识此品,给我的第一种感觉就是,这类吃食既含“魔”字,自然有些诡异之处。一向习惯“未游先读”的我,曾在《食典》中认识了食材的来由——这种天南星科的植物还有其他可怖的名称,如蛇六谷、鬼头、鬼芋等。面对一盘魔芋,询问详情,更令我大吃一惊!原来,魔芋因富含高量的生物碱和毒性,须用加热的碱水或石灰水处理后方可食。

 边吃边问,忽然有了几分哲思。制作魔芋豆腐的程序,说来较为怪诞——将干魔芋粉入锅搅煮之时,加入人们无法想像的石灰水,使其充分吸收膨胀,而后再加米粉搅匀,收汁冷却后,变为淡棕色的“豆腐”。即便如此,峨嵋僧人还要继续“磨炼”它,将魔芋豆腐放在冰块下压实,一任风吹雪打、日晒雾浸,最后终于成为四海闻名的美味健身食品——峨嵋雪魔芋。如此经历,颇像山中的毒魔经智者降服、引导、调教后终为善类,为人所用一般。在峨嵋品雪魔芋制作的素品,令我想到了世间的许多因因果果……想到此,忽见一缕晨光隐现在松林云海之间。一夜未睡,依然觉得很充实。

 二、鼎湖上素

 “吃在广东”早已成为遍及旅游品味族的广告词。后来不知谁又补充了一句“广东人什么都敢吃”。我曾直言,这话非但有些“添足”感,还隐现较为粗鄙的进食理念。须知,任何可食物都敢入口的直立动物,还像现代人吗?

 唐宪宗在位时,生于河南、直言犯上的韩愈被贬到潮州。新官上任后,发现岭南一带尚处于荒蛮之地,吃食多为狰狞怪异之物,如鲎、牡蛎、蟾蜍、蛇等。由此,老先生战战兢兢、勉勉强强地吃了一些,忍着肠胃不适,写了一篇《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字里行间凸显惶恐:“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蚝相粘为山,百十各自生。蒲鱼尾如蛇,口眼不相营。章举马甲柱,斗以怪自呈,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惊。我来御魑魅,自宜味南烹。腥臊始发越,咀吞面汗骍。”这位曾在当朝任监察御史、后随裴度平淮西之乱的铁面人物,面对像武将官官帽(惠文)似的鲎鱼、尾如蛇莽般的蒲鱼以及形态怪异的章鱼和鲜贝,也不禁吓得冷汗直冒、面红耳赤。

 试想,作为想一览美景的游人,口腹中吞咽下这些精灵古怪,能平心静气地感受山川殿阁的奇美吗?

 所以,我几赴珠江三角洲一带独游,都尽量寻觅有素馨感的美食。一道让我心仪已久、但至今无缘品尝的名吃,便是广东肇庆鼎湖山的名菜——鼎湖上素。

 鼎湖山为广东四大名山之一,半山间,悠云半掩的庆云寺,又为岭南四大名刹之一,可见其境非俗景可比。明清时期,寺中老僧,为使众多香客体味山中菌类食品的独特美味,用三菇六耳(即北菇、鲜菇、蘑菇、雪耳、黄耳、石耳、木耳、桂花耳、榆耳)烹制一道素馔,名为鼎湖上素。这道素菜历经数百年,在多方店厨的不断研制加工下愈发完美,现已在东南亚许多国家享有盛誉。

 那天,我独自在天溪、云溪、天湖三景畅游了一番后,但见暮色已沉、丝雨飘摇,山路的游人逐渐零落,在天溪景区半山腰向峰顶仰望,一泓飞瀑由40余米高的崖口倾泻而下,呼啸着跌入龙潭。向下鸟瞰,林木与危径,隐现在迷迷茫茫的山岚深处。下一步该去哪里?值此深山寒雨的境况,该夜宿谁家?我默默自问,觉得很是孤寂无助,在恍然行走之间,无意中来到了庆云寺门前。

 夜宿山寺,也许是颇具诗感的`。风雨穿林打叶和孤灯夜话,不仅会令人忆起古籍中的精彩情节,也有涤荡心境之感。一位专程到此学习“上素”烹制方法的青年厨师在走廊下背书,与我不期而遇。面对深山夜雨,我们泡上一杯清茶,轻声细语深谈起来。在我的提问下,他绘声绘色,向我介绍起烹制“鼎湖上素”的工艺……

 原来,制作这款菜很是繁杂,须将雪耳、桂花耳、榆耳、黄耳、鲜菇蕾、水发竹荪、笋花、新鲜莲子、银针及青菜嫩梗等先焯后入冷水浸泡,炒锅烧热下素油,加入“素上汤”,将上述原料煨煮入味。经几番焯、沥、煸、炒后,将白菌、香菇、竹荪、鲜草菇等在大汤碗的底部依序排好,再将剩余原料填满碗心,继而,把大汤碗扣在大盘上,形成山林起伏形。待锅热入油,匀点味精、精盐、白糖、鲜味素汤及酱油,而后烧沸,分原料类别依次整形后,将湿芡粉淋洒到盘中。

 “看到色泽雅丽、鲜嫩爽滑、清香溢口的鼎湖上素,我就想到‘百味不如本味’的古训。”青年厨师神态凝重地表示。

 直到我第二天下山时,我也未见到鼎湖上素的品相。然而,不知为什么,数年来,这款菜的名称和做法,一直深深留存于我的记忆中。想到它,就想起山崖间瞬息万变的烟云,就想起禅林暮雨,就想起孤灯夜话,就颇有滋味地想像起鼎湖上素的色形,倘若再有机会到鼎湖山,我真的很想品尝一次。

  游津门故里,乔香纳福,八方来客同飨宴。 览九河下稍,钟灵毓秀,九州宾朋共欢歆。

  这是形容天津古文化街乔香阁的对联。乔香阁在天津古文化街宫南西侧114-1

  古文化街位于南开区东北隅东门外,海河西岸,北起老铁桥大街(宫北大街),南至水阁大街(宫南大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书“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长687米,宽5米,系商业步行街。这里在古代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会娱乐之场所。现已修复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宫及宫南、宫北大街。天后宫俗称“娘娘宫”,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参观旅游项目。天后在古时被人们称为护航女神。传说她是福建莆田人,姓林名默,经常驾船出海,搭救遇难的人,故被后人敬为女神。元时京城每年需北运大批粮食,先从海路运抵天津,然后再转河运至京城。元政府为祈求航海安全,便将护航女神崇为天妃,并在沿海城镇建起天后宫。天津的天后宫建于公元1326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这时都举行“皇会”,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百戏云集,热闹非常。现今天后宫已成为天津民俗博物馆,介绍天津的历史变革,陈列着各种民俗风情实物。皇会是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游此会而得名。传统的演出场所在天后宫前的广场以及宫南、宫北一带。古文化街建成后,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吉日)在此举行盛大的皇会,表演龙灯舞、狮子舞、少林会、高跷、法鼓、旱船、地秧歌、武术以及京戏、评剧、梆子等。

  作为津门十景之一,天津古文化街一直坚持“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经营特色,以经营文化用品为主。古文化街内有近百家店堂。

  1989年,以经营景泰蓝、苏绣、内画水晶为主的乔香阁落户古文化街。20年来,乔香阁适时扩大经营范围,并将销售渠道扩展到了德国(布莱梅、柏林、吕贝克) 日本(大阪) 马来西亚(巴生、吉隆坡等地。在同类化商店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乔香阁始终站在顾客的立场上,坚持以新产品和高品质吸引中外顾客。

  如今,在店主的精心经营下,乔香阁内的商品种类增多至景泰蓝、苏绣、内画水晶、珍珠、翡翠、翡翠手、工艺伞、工艺宝剑、华服等十几种。还有店主独具匠心手工编织的水晶、珍珠、碧玺各种材质的项链。乔香阁希望在国际化浪潮不断深化的时期,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产品能够走出国门,为国增光。

  由仿中国清代民间小式店铺组成的街道 。 以元代古迹天后宫为中心,古文化街位于天津南开区东北隅东门外,海河西岸,北至东北角,位于闹市区,起老铁桥大街(宫北大街),东临海河、南至水阁大街(宫南大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书“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长687米,宽5米,系商业步行街。这里在古代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会娱乐之场所。现已修复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宫及宫南、宫北大街。天后宫俗称“娘娘宫”,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参观旅游项目。

  这条街上有一座享誉几百年的古庙,它原名“天妃宫”,后该称“天后宫”。天津东临渤海,背倚京城,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天后宫就是在漕运大发展的情况下,为庇佑漕运建立起的祭祀海神天后的庙宇。

  于1986年元旦建成开业。自古以来,这一带就是天津最大的集市贸易和年货市场,每年春季,天津规模盛大的皇会——娘娘诞辰吉日就在这里举行,届时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新建的古文化街内除两端牌楼及宫前戏楼为仿清大式建筑外,其余近百栋房屋皆为仿清民间小式古建筑。

  漫步古文化街,进出店铺时,您会看到许多店铺门面檐下、枋间有一幅幅极具江南造园艺术风格的苏画。构图生动有典,形态逼真,使得古文化街绚丽无比,风采迷人。

  在门面建筑装饰中除彩绘故事画外,另树一帜的是砖、木雕刻装饰。其内容广泛,多数带有浓郁的民俗气息和吉祥喜庆寓意。

  士宝斋前木雕取意《清明上河图》几处波澜起伏、情节变化的画面。北头一幅是:汴河岸边泊着许多船只,河心一只大船上七八人拼命摇橹。船工的奋力以进,说明载重量之大河水上运输的繁忙紧张情况。中间一幅,画面正中是汴河上东水门外的虹桥。桥下一只载满大船正要通过,全体船夫紧张操作,桥上车辆、牲口、各色行人和看水、看船的人摩肩接踵,构成一股都会生活的洪流,是《清明上河图》画卷的高潮部分。

  古文化街无论建筑风貌、店铺装修、匾额楹联,经营商品都带有浓郁的艺术气息。漫步古文化街上已足赏心悦目;而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碑帖、古籍、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天津风筝等专业店铺丛聚本街,供您观赏、选购。至于中西乐器、艺术陶瓷、装潢小件也都有专店,买上一两件,固是惬人心意的事,而流连一番,或许也可以受到熏陶、启迪,摄取到一些营养吧。

  天津古文化街于一九八六年元旦建成开业,整体建筑为仿清民间式建筑风格,天后宫(妈祖庙)位于全街的中心。全街近百家店堂,有经营天津地方特色的杨柳青年画的杨柳青画社,经营泥人彩塑的泥人张彩塑工艺品经营部,有经营文房四宝,名人字画的四宝堂,春在堂,有经营文物古玩的文物公司萃文斋门市部,还有经营全国各地的景泰蓝,双面绣,牙玉雕,艺术陶瓷,中西乐器金银饰品等上万种名优工艺品的几十家店堂,各种商品货真价实,物美价廉,商家以质量和信誉吸引中外游客。古文化街坚持“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经营特色,辛苦经营12年,总营业额累计69亿元,创利税5800万元,共接待中外游客1200万人次,党和国家***都曾先后来这里参观视察,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古文化街时说:“古文化街很有特色,对外国人一定有吸引力。”古文化街以浓郁的民俗风情,热情周道的优质服务欢迎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参观,购物,同时也希望走出国门,去世界各地参加各种商品展销,参观交流

  2007年5月8日,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津门故里)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编辑本段]街内特点

  古文化街的建筑总面积有22万平方米,古建筑高低错落、蜿蜒曲折,一阁一檐皆有讲究。所有名堂,一律青墙红柱、磨砖对缝,配上不同形式的隔扇门窗、栏杆、屋顶翼角,显得隽秀、古朴、典雅,加之匾额、楹联、宫灯、旗幡、精美的木雕及1500多幅艳丽的油漆绘画,更增添了这条街的古典文化气息。

  街上大致经营3类商品:①文物、古玩及古家具,如文房四宝、古旧书籍、传统年画、珠宝玉石、古式家什等。②民间传统商品,如娃娃乐、泥人张的彩塑、有300多年历史的杨柳青年画、风筝魏的风筝、刻砖刘的砖刻、修竹斋的刘海空竹、景德镇的瓷器、苏州的刺绣等。③酒楼、茶庄、饭馆和娱乐场。天后宫前广场和露天戏台经常演出地方戏剧、民间曲艺。

  天津古文化街为津门十景之一,景名“故里寻踪”。古文化街位于南开区东门外,海河西岸,北起老铁桥大街(宫北大街),南至水阁大街(宫南大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书“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这里在古代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会娱乐之场所。现已修复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宫及宫南、宫北大街。天后宫俗称“娘娘宫”,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参观旅游项目。

  天津的天后宫建于公元1326年,每年这时都举行“皇会”,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百戏云集,热闹非常。现今天后宫已成为天津民俗博物馆,介绍天津城、天后宫及皇会的兴起和变迁,陈列明代天津城砖、清代漕运模型及各种民俗造型(婚礼仪仗、服饰等)、清代水机等文物。

  古文化街无论建筑风貌、店铺装修、匾额楹联,经营商品都带有浓郁的艺术气息。除了天后宫,这里拥有距今600年天津最大的道教殿堂——玉皇阁,最具天津特色的四合院群落——通庆里,和中西合璧式的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刘家大院。而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碑帖、古籍、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天津风筝、乔香阁景泰蓝等专业店铺也丛聚本街。

古籍修复,历史悠久,学术界对于古籍修复萌芽说法很多,大体有4种:其一,在汉唐时代表作就是龙鳞装也叫做鱼鳞装旋风装,此装裱技艺基本失传,现在天津的竹影法师还会此项龙鳞装的装裱技艺。

古籍修复流派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到民国时期还存在的有如下几派。沪派、苏派、扬派、京派、蜀派、徽派、岭南派、鲁派、津派。

在宋代出现,这是因为之前书籍和古画修复不分家,但是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古籍修复也蓬勃发展,逐渐独自发展。成为单独的技艺。第三种:认为春秋战国时期,考古发掘发现有很多绢帛上有修改、挖补的痕迹。部分学者认为此时为古籍修复的萌芽。第四种:认为夏商周时期,这个是因为考古发掘,有很多龟甲兽骨上有1、2、3等刻画符号。在册页研究的学术界,龟甲上的刻画符号在当时应该是用绳子、皮革串连在一起,作为页数标注所以刻画。串联便形成早起册页。册页出现之时,就是古籍修复成立之时。

古籍修复因为时代和流派不同修复过程也不同。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收到修复的书籍:这个过程是修复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这个环节修复师傅要检查送来的古书的破损程度、珍惜程度。和书籍的持有者商讨价格、修复要求、修复时间。因为修复古籍需要把珍藏的书相当长时间放在修复师傅手里,所以一般修复师傅只为熟人或者熟人介绍的朋友修复。从古至今修复师傅和古书持有者之间主要是口头约定为准,无凭证票据的存在,所以收到古书和客户商议领悟客户修复的要求、心情、心境、品味等成为最重要的环节。

2、对书籍资料记录:1970年之前的修复都是把每页文字都要抄录下来以便修复时方便检查和配页。津派在2000年时把照相技术引入修复,将古籍做影像资料储存。比过去更加科学,但是因为涉及古籍版权问题,自竹影法师停止修复后,影像资料的储存在修复中被取消。只有博物馆工作的部分修复师傅继续沿用古籍修复中的,影像保存环节。

3、拟定修复方法:古书的各种破损、污渍等被修复艺人叫做书病。古书艺人视书为孩子,所以修复如看病。古书修复也有望闻问切。望:指的是检查破损、污渍、纸张、绢帛等材质的的现有情况。闻:指的是通过气味判定,纸张的矾化程度、有无霉烂。问:指的是要询问书籍来历,如果书籍现在的持有者是长期居住南方则选用白芨作为浆糊,如果长期居住北方则选用面糊作为浆糊。客户不同的居住地域也决定了修复方法和修复材料。而且要向书籍的持有者询问书籍的年代、版本、曾经印刷地域,这点很重要,因为修复师傅对于古籍断代能力不高,所以询问下书籍持有者详细内容很必要。对于修复甚至是决定成败的。切:指的是修复师傅抚摸和检查书籍材质的保存状况。纸张的薄厚、是不是曾经有修复。

  朱自清后期散文作品有《匆匆》、《伦敦杂记》等。

  朱自清早期的散文,共25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等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以夹叙夹议手法抨击黑暗社会的名篇;又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白水漈》等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朱自清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朱自清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应该说,这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的一个很精致的评价。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里大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在这些事情中传达着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先生的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主要作品有《寻朝》、《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伦郭杂志》、《国文教学》、《经典常谈》、《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语文拾零》、《论雅俗共赏》。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古刹清味散文

  一、雪魔芋 我以为,若进入四川峨嵋的幽谷奇峰,选一寺院小住。晨观日出,夕仰佛光、赏云海圣灯、待金顶月升……繁杂心境定会刷新,凝...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