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有何评价?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3收藏

你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有何评价?,第1张

1-《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

2-现代人喜欢经典复杂化,其实中医经典都是朴素观察、朴素思想、朴素经验,没啥难的!(如果你觉得难的话,那是因为没临床基础,属纸上谈兵)

3-《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中医必学之书,其中《金匮要略》很简单,《伤寒论》较难,因不知六经所云,假说林立,但从实用来说,可从方证立论,即有是证用是方。(个人认为六经是相对生理病理来说的,即疾病在人体的反应。太阳阳明--正盛邪盛,少阳厥阴--正邪相争相耗,对峙阶段,太阴少阴--正气衰弱,可能危及生命)

3-《伤寒杂病论》除了方子久经检验,更重要的是用药之法度、学风之严谨,乃医学之楷模(后世医书未有超过者)

4-相信只要学好《伤寒论》,就能治万病,未免太天真!因为疾病是复杂的!想用几十味药,几百张方一统天下,绝无可能!(要正视局限性)后世时方、草药可补其不足。

经典之作!中医临床的核心

这两本书可以说是中医学的最基础也是最高境界的书。就像1+1=2,在理解后123×234=28782的道理一样的。桂枝汤:汗出恶风,头项强痛,脉浮缓,用了就好了,再理解后,它是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的。之后你就会运用到治疗,凡是风寒表虚有桂枝汤方证的身体痛、皮肤病、风湿关节痛等都可以用。这就是伤寒、金匮的奥妙~方证对应,随手而愈。引用胡老(胡希恕)的名言~~方证是辩证论治的尖端!

说真心话,这二篇书乃无价之宝!!!更是满满的大爱,贡献,仁德!!!医圣的无私,受这二篇宝贵的医书的恩泽之人无以数计!!!任一救世主都无可比拟!!!唯向医圣致敬!!!

《痴人》读死书,《智者》变通用。

非常好就是古文难念。

伤寒论,活人之书,不读伤寒论,不明医理

中医是名,伤寒论是字,金匮要略是号

《伤寒杂病论》原书16卷,成书后很快散失于战乱之中。至西晋王叔和重新搜集方得保存,但六朝隋唐时秘藏而不显,故唐代孙思邈有“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之叹。且后世史志所载书名、卷数等颇为纷乱。直到北宋经校正医书局林亿等校定,始有今传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前者专论伤寒,后者专论杂病。《伤寒杂病论》原书的全貌,已不可确知了。

《伤寒论》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过程中所形成的中医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本是伤寒与杂病合论,但问世不久即散佚不全,后经晋太医令王叔和“搜采仲景旧论”,重新编次,名为《伤寒论》。然而,王叔和所编次的《伤寒论》也未能广泛流传,可谓是“时隐时现”,且所传之版本不一。直到宋代,国家成立了校正医书局,经林亿等人校正,由国家颁布刊行,从此《伤寒论》始有定本,这就是所说的“宋本《伤寒论》”。

《伤寒论》是奠定中医辨证论治基础而又自成体系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典籍,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它的辨证思维方法、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对临床各科都有指导意义,是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和学术的发展,被奉为中医学之圭臬;其所载方药,配伍严谨,加减有度,为后世所效法,故被誉为“经方”,《伤寒论》则被称之为“方书之祖”。刘渡舟先生称《伤寒论》为“中医之魂”,是学习中医者必读之书。

由于《伤寒论》文辞深奥,阅读时有一定困难,往往会有“寻思旨趣,莫测其致”和“览之者造次难悟”之感。为了适应当前学习中医经典的大好形势,为了便于中医学子的学习、研究、应用《伤寒论》辨证思维方法、辨证论治理论和方药,我们组织编写了《伤寒论白话解读》。

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上的丰碑

——公元196年张仲景的医术张仲景又名张机,是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公元150~219年,是一位卓越的有创造性的医学家。他从小就非常好学,博览群书。他生活的年代是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瘟疫四起的年代,人民生活非常痛苦。从史书中他看到记载有扁鹊给齐桓侯看病的故事,使他对扁鹊的高超医术非常钦佩,决心研究医学,以救死扶伤解除人民疾苦为自己的志向。他拜同郡名医张伯祖为师,刻苦钻研,好学不倦,学到了许多医学知识和医术,很快成为当时著名的医学家。

大约在公元196~204年间,瘟疫流行,张仲景家族200多口人,在不到10年时间里,死亡了三分之二,其中患伤寒病而死的占70%。面对这种景象,他博采众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了一部他最重要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成书于公元3世纪初,共16卷,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伤寒”就是现在的《伤寒论》,“杂病”就是现在的《金匮要略》。《伤寒论》共10卷,22篇,选取了113个药方,397条治疗原则,是论述外感内热的辨证施治的专书。《金匮要略》共6卷,25篇。记载了药方262个,主要论述了内科杂病及外科、妇科疾病等,其中记载了40多种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药方,书中列出的药物有214种。《伤寒杂病论》这部书是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它总结了汉朝以前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发挥了祖国医学“辩证论治”的传统,使我国临床医学和方剂学发展到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但是,由于当时战祸不断,这部著作都已散失,现存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经过晋代名医王叔和的整理,宋代林亿等人校正刊行的。

另外,张仲景还经过科学总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临诊方法体系。他看病时,一定要先检查一下病人的身体情况,观察病人的气色如何,再听听病人的声音,了解病人的症状,检查病人的脉搏。在治疗方面,他共归纳出4种治疗方法,就是汗、吐、下、和。这是他根据内经上所记载的治疗方法而来的。汗法就是用发汗排去病毒;吐法就是让病人呕吐,把积聚在胸腹的毒物吐出来;下法是让病人排泄,把肠胃中的毒物排出体外;和法是用药物和解体内病毒。他认为,各种治疗方法需要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运用。

另外,张仲景还主张有病要及早进行防治,他提出生病的原因,或是因为内在的关系,或是因为外在的关系,或是因为意外的伤害。在1700多年以前,已经这样有条不紊地记述疾病发生的原因,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指出许多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如果能保养身体,遇事小心谨慎,节制饮食,起居有规律,劳逸结合,发现有小毛病,能及时医治,这样便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而有些疾病如不及早救治,是有生命危险的。张仲景在京师行医的时候,青年文学家王粲同他来往很密切。他们初次见面时,张仲景就对他说:“您身体有病,得早点医治才行,否则将来眉毛脱落,有生命危险,现在喝五石汤可以防治。”王粲听了他的话很不高兴,不久,两人再次见面时,张仲景就问王粲服药了没有,王粲回答说服了。但是张仲景却摇了摇头说:“从您的气色上看,不像是已经服过药的样儿,您为什么讳疾忌医,轻视自己的生命呢”王粲仍然不信,认为自己的身体很健康,为什么要服药呢几年以后,王粲的眉毛果然脱落了,半年后不治而死。

张仲景是一位博学多能的医生,他能用针灸等技术治疗疾病,已经使用灌肠法导便,使用人工呼吸法急救昏厥的病人,不仅在当时对人民保健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就是到现在还有相当的效果,后世的许多方剂都是从张仲景的方剂变化而来的。

张仲景作为东汉一代名医,他继承了前人的医学遗产,而且影响了后世医学的发展。与他同时代的名医华佗读了《伤寒论》后,称赞道:“这真是活人的书呀!”唐代名医孙思邈也说:江南的医师把张仲景的药方秘不外传。可见张仲景医方的宝贵。而《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后来被尊称为“方书之祖”,书中的药方被称为“经方”。它不仅成为祖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还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经过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检验,其中大部分药方仍有很高的疗效,直到今天,这本书仍为学习中医的必读的经典书籍。

《伤寒论》原书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但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处于一线单传存亡继绝的危机状态。此书在北宋国家书府秘藏八九十年后,于嘉佑年间(1056-1063)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选高继冲进献本为底本,由孙奇、林亿等校定,于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名为定本《伤寒论》,结束了从汉末至宋凡八百余年传本歧出、条文错乱的局面。

金皇统四年即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刊行,有详注,逐渐取代白文本《伤寒论》,白文本南宋未再翻刻,至元代,白文本《伤寒论》除少数藏书家偶有其书外,社会上已无该书。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江苏常熟藏书家赵开美偶然得到北宋刻本《伤寒论》十卷,请优秀刻工将此书收刻于《仲景全书》中。北宋原刻本旋即丢失,现今仍在留存的只有赵开美本。赵开美本逼真宋版,后世尊称赵开美本为宋本伤寒论。赵开美本今存五部。《伤寒论》在国外亦有广泛影响。

除此之外,其他还有《唐本伤寒论》(唐孙思邈)、《宋本伤寒论》(宋高继冲)、《金本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已)、《宋本伤寒论》(明赵开美)、《康治本伤寒论》(日本)、《康平本伤寒论》(日本)、《桂林本伤寒论》、《敦煌本伤寒论》(残卷)等版本。

伤寒论有意义的问题:

1、《伤寒论》是一部什么书?

2、《伤寒论》的方剂有哪些?

3、《伤寒论》治疗法则是什么?

4、六气对辨证的意义?

5、六经的传变原则是什么?

6、六经脏腑表里关系是什么?

《伤寒论》介绍

《伤寒论》为后汉人张仲景著。它是同疾病作斗争的产物,反映了我国医学在后汉时期的光辉成就。

《伤寒论》原名叫《伤寒杂病论》,因当时被兵火破坏,已残缺不全。后经晋人王叔和整理,到宋朝“至平”中,校正医书时,先将《伤寒论》十卷颁行于世。从此一书分为二书,一名《伤寒论》,一名《金匮要略》。

《伤寒论》问世以来,深受广大医家推崇,为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由于《伤寒论》在医学上的科学成就,被奉为中医学必读之书。但是,对此书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如有人把《伤寒论》当做治外感的专书,还说:“外感学仲景,内伤法东垣。”

你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有何评价?

1-《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
点击下载
上一篇:易经第七卦下一篇:描写中药的诗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