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医书有哪些?
中国古代著名医书有以下这些:
1《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2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
3《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0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
4《脉经》
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10卷。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脉经》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首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对其性状作出具体描述,初步肯定了有关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同时《脉经》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5《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
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参考资料1:_神农本草经
参考资料2:_金匮要略
参考资料3:_肘后备急方
参考资料4:_脉经
参考资料5:_针灸甲乙经
《永乐大典》卷一三八七九引《大方》方名祛风散组成白附子1两,白术1两,白芷1两,薄荷叶1两,藁本1两,防风(去叉)1两,芎脑1两,羌活1两,天麻1两,山药1两,细辛1两,全蝎(去毒)1两,甘草(爁)2钱,藿香2钱。功效理气祛风。主治手足肢体麻痹。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7分,去滓服。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医方类聚》卷二一四引《仙传济阴方》方名祛风散组成生川乌3钱,白术3钱,白芷3钱,甘草2钱。主治遍身麻痹。用法用量上温酒调,吞下五补丸。《万氏家抄方》卷一方名祛风散组成郁金2两,大黄4两,白牵牛6两(半生半熟),防风2两,槟榔4两,皂刺10两。主治疠风风虫。用法用量空心无灰酒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末。《扁鹊心书·神方》方名祛风散组成天南星2两(泡),生姜1两(同南星制),防风2两,甘草1两。主治风寒头痛,遍身拘急,破伤风,洗头风,牙槽风,肩背痓直,口噤。用法用量每服4钱,加生姜7片,水煎服。取汗;无汗再服。制备方法上为末。《古方汇精》卷一方名祛风散组成虎胫骨1两(炙酥,为末),没药5钱(为末)。主治历节风痛,昼夜不止,半身不遂。用法用量每服1钱,温酒调服。制备方法2味和匀。《疡科遗编》卷下方名祛风散组成天南星(姜汁炒)3钱,僵蚕(炒)3钱,防风3钱,白芷3钱。主治一切痈疽溃后透风,并诸般跌扑破伤风。用法用量每服3钱,童便和好酒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痘疹传心录》卷十八方名祛风散组成防风、川芎、白芷、黄芩、细辛、甘草、羌活、薄荷、当归。主治真气虚弱,客邪侵袭风府,传于筋骨,天柱骨倒,项软垂下而无力。用法用量水煎服。《石室秘录》卷一方名祛风散组成防风3钱,荆芥1钱5分,苍术5分,茯苓2钱,炒栀子2钱,枳壳1钱,丹皮1钱,白芥子1钱。主治强壮之人伤风。用法用量水煎服。《秘传大麻疯方》方名祛风散组成人参、茯苓、甘草、僵蚕、羌活、防风、厚朴、藿香、蝉蜕、麻黄、薄
详见百科词条:祛风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5:30:09 共182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土槿皮酊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土槿皮酊 土槿皮酊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tǔ jǐn pí dǐng
2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21 方名土槿皮酊
22 组成土槿皮30g,斑蝥10g,高粱酒100ml。
23 主治体癣。
24 土槿皮酊的用法用量外用。
25 制备方法
浸出过滤,再加升华硫黄5g及樟脑5g混合。
古籍中的土槿皮酊 《惠直堂经验方》:[卷三疮癣门]治癣方土槿皮(五钱)白芨(二钱五分)白芷(二钱五分)荜茇(二钱五分)白藓皮(五钱)明雄上药为末。用好烧酒
《本草便读》:[木部灌木类]川槿皮杀虫治癣。外用多需。(川槿皮川产者佳。土产者即土槿皮。俗称之谓槿茄。可捍可插。植之为藩篱者也。皮浓
《古方汇精》:[卷二疯痰疮毒类]牛皮癣癞方(二十一)土槿皮(一斤勿见火晒干磨末)以好烧酒十斤。加榆面四两。浸七日为度。不时蘸酒搽擦。二《古方汇精》清爱
《疡医大全》:[卷二十九癞癣部]癣门主方上身多食后服, 多食前服,白汤送下三钱。癣。土槿皮(一两)斑蝥(二个)鸡心槟榔(三个)番木鳖(四
《本经逢原》:[卷三灌木部]木槿根皮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用到中药猴子七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猴子七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猴子七 1 拼音
hóu zǐ qī
2 注解
猴子七
此药为忍冬科植物穿心莛莲子蔗(Triosteum himalayanum)的根茎。因其根茎略似猴形,具其叶形奇特,两面有毛,形如一只只小猴子,“猴子七”由此得名。又因其茎贯穿叶间,外观叶一层层地生于茎上,于是又有“三层楼”之别名。
穿心莲子蔗为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刺状刚毛和腺毛。茎直立。叶5—7对,对生,对生二叶基部连合,茎贯穿其中,十分具有观赏价值。穗状花序顶生,花冠上部黄绿色.喉部带紫色。核果卵形。4—5月开花,6—7月结果。分布于神农架林区各地。生长于海拔1500~2500米的沟谷林下或山坡草丛中。
该药具有利尿消肿、活血调经的功效。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
注:同属植物莲子蔗(T pinnatifidum)、蓼科植物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的根茎亦可作“猴子七“入药。
莲子蔗与上种的区别为:叶3—4对,对生叶基部不连合(茎不贯穿其中),叶羽状分裂。分布于宋洛、大巖屋、红坪、大九湖等地。生长于海拔1700~2100米的山坡或沟谷。根亦称“猴子七”或“天王七”。
蓼科植物珠芽蓼(见蝎子七)的根茎亦称“猴子七”。
用到中药猴子七的方剂 化毒丹草5分。功能主治:《古方汇精》卷四方之化毒丹主治猴子疳。用法用量:加灯草20寸,水煎服。《治痧要略》
生肌散治疔角,疮疡,核瘤,鼻痔,鼠疮。杨梅结毒成癞点、猴子。用法用量:用水煎,洗患处。《良朋汇集》卷五引刘
更多用到中药猴子七的方剂用到中药猴子七的中成药 化毒丹
草5分。功能主治:《古方汇精》卷四方之化毒丹主治猴子疳。用法用量:加灯草20寸,水煎服。《治痧要略》
生肌散治疔角,疮疡,核瘤,鼻痔,鼠疮。杨梅结毒成癞点、猴子。用法用量:用水煎,洗患处。《良朋汇集》卷五引刘
更多用到中药猴子七的中成药古籍中的猴子七 《疡医大全》:[卷三十五诸疮部(下)]疣门主方
自己立于檐下,迎著雷以手抹去瘊子,口中默念∶雷打猴子快走,念七遍,抹七遍,向天井外抹即自落。《疡医大
《疡医大全》:[卷三十五诸疮部(下)]千日疮门主方自落,并不痛楚。又方(杜秘)治身上忽生竖头肉,肉猴子并斑痣。新锻石堿(各等分)烧酒泡一时即可用,每周
《幼科推拿秘书》:卷五·幼科药方肥疮方枯白矾(三钱)香附子(三钱)煎水洗即脱。治猴子疮方天雨鸣雷时。有疮者。不与人知。自己立于檐下。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四·公选良方儿科]疳疮、疳积、诸疮丹毒中国古代的医书有哪些?
本文2023-10-06 10:43:3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3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