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老子。庄子的思想什么不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4收藏

杨朱,老子。庄子的思想什么不同,第1张

一、杨朱主张“贵己” 、“重生”、 “人人不损一毫”的思想。

1、论生死:有生便有死,人人皆如是。生有贤愚、贫贱之异,而死皆归为腐骨,芜舜与桀纣没有不同。

2、贵己:己身之最贵重者莫过生命,生难遇而死易及,这短促的一生,应当万分贵重,要乐生,一切以存我为贵,不要使他受到损害,去则不复再来。

3、全性保真:所谓全性,即顺应自然之性,生既有之便当全生,物既养生便当享用之,但不可逆命而羡寿,聚物而累形,只要有“丰屋美服,厚味姣色”满足生命就够了,不要贪得无厌,不要为外物伤生。

所谓保真,就是保持自然所赋予我身之真性,自纵一时,勿失当年之乐;纵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纵心而游,不逆万物所好;勿矜一时之毁誉,不要死后之馀荣;不羡寿、不羡名、不羡位、不羡货,乃可以不畏鬼、不畏人、不畏威、不畏利,保持和顺应自然之性,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二、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

庄子曾做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三、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扩展资料

道家思想起始于上古时期,以盘古为远祖、伏羲(或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张陵为教祖,道历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

古代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但是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评价古代道家为易行难知,事少而功多。

先秦各学派中,道家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道家第一原则:“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不要过于刻意,“去甚,去奢,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态度(三个层面)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所以会有“自然——释然——当然——怡然”。

该学派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家的关系。

——杨朱

——庄学

——老子

杨朱见梁王

杨朱见梁王也是一个关于杨朱的小故事,故事发生在杨朱要求见梁王的时候,故事中主要记录了杨朱和梁王之间的对话,从这其中也能够看出杨朱的思想。

杨朱

杨朱觐见梁王的时候,对梁王说治理天下就和在手掌上玩东西一样容易,梁王说,先生你只有一个妻子,一个妾室,但是你自己都管不好。而且你只有三亩大的菜园子,但是你自己却除草都除不干净,现在却告诉我治理天下就像在手掌上玩东西一样简单,这是为什么呢?

杨朱就回答梁王说,你见过那边的牧羊人吗,几百只羊把他们 在一起为一群,然后让一个五尺高的小孩子拿着鞭子跟着边上赶着羊群,你想让羊群往东羊群就往东,你想让羊群往西羊群就往西。试想一下,如果尧牵着一只羊,舜拿着鞭子赶着羊,羊就不容易往前走了。而且我之前也听说过,能吞没大船的鱼都是不会到支流去游玩的,而且鸿鹊在高空飞翔的时候,是不会落到池塘上的。这是因为它们都是有远大的志向的,像黄钟、大吕这样的音乐,就不能够给那些繁杂胡乱凑合起来舞蹈伴奏的,因为他们的音律非常有条理。这就和准备做大事的人,要成就的就是大事,不会成就小事一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出来杨朱对自己的才能还是有非常高的认同,认为自己有治世的才能。

列子杨朱

在《列子》中也有关于杨朱的一篇文章,被称为是《列子・杨朱篇》,这篇文章又名叫做《达生》,是为数不多的记载杨朱的文章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杨朱把名和实的关系两两分开,认为名实不一定时相符的,实也未必就依附于名。杨朱列举了,管仲、尧、舜、伯夷、叔齐等人生平的际遇,来论证社会上的种种的“实名贫,伪名富”的不公平的现象。杨朱认为只有死亡才能够彻底解决这世界上的高低贵贱的差别,死后所有的道德的光环,仁义的加持,都将会消失,不管是贤德的还是愚笨的都同样会化作累累白骨。

从这个角度,杨朱又反观人类着充满苦难的历史进程和漂泊无定又短暂的人生。所以杨朱认为人能够把握的就是当下的东西,美食、衣服等等吗,与当下的物质享受比起来,任何生前的虚名和死后的荣耀都是桎梏人的枷锁罢了。有的人顾忌这生活中刑罚的尺度,道德的教诲,为人处世瞻前顾后,都想留得生前身后名,这不过是做了礼教和名利的傀儡。

最后杨朱害怕自己的观点又太过矫枉过正,所以又开始了论事名实之论,又论证了名和实不能够完全割裂。但是除了人本来的欲求之外,还要去追求过多的功名利禄,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贪得无厌了。但是后来杨朱的学说遭到了曲解和反驳,所以留下了“自私”的千古恶名。

杨朱哭歧路

杨朱哭歧路是关于杨朱的一个小故事,在三国的时候,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也曾经咏诗来写这个小故事,名曰《咏怀・杨朱泣歧路》。

杨朱画像

有一次杨朱邻居家的一只羊逃跑了,邻居十分的着急,全家出动在找羊,但是邻居觉得人手不够,于是就问杨朱要他的仆人能否也一同帮忙寻找,于是杨朱就说,不过是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要那么多人去找。邻居就说,因为村外面有非常多的岔路所以很难寻找。杨朱不好意思,于是就叫了仆人出去找羊。

过了不一会,出去找羊的人都回来了,杨朱就问,羊找到了吗?邻居说没找到,跑走了。杨朱非常的诧异,惊讶道,怎么会没有找到。邻居于是就说,村外的歧路,歧路中还有歧路,简直就像蜘蛛网一样错综复杂,都不知道追哪一条路才好。于是无奈之下,只好就回来了。

杨朱听了之后,脸上就露出了悲伤的神色,很长时间都没有一句话,也没有一个笑容。后来杨朱有一次外出,来到了一条四通八达的路面面,一时不知道往哪里走,想起了邻居丢羊的事情,,就情不自禁的哭了起来。

其实很多人听了这个故事之后都会想,不过是迷途而已,一个大男人怎么至于哭鼻子。其实不尽然,杨朱是战国时期的隐士,我们都知道一个做隐士,无外乎是天下太乱,或者自己没有办法得到赏识。当时战国,能施展抱负的地方太多,但是能去的地方却太少,所以杨朱哭的不是自己的迷路了,而是自己迷茫的人生。

杨朱过于宋东

杨朱过于宋东,是古籍中记载的关于杨朱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其中也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学。

杨朱

故事说,杨朱在一次出游在外,路过了宋国东边的一家旅店。这家店的店老板有两个妾室,其中一个长的丑,一个长的美。长的丑的这个妾地位要高于那个长得美的妾。杨朱一好奇,就问店老板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店老板回答说,漂亮的人自己认为自己漂亮,但是我并觉得她漂亮,丑的人自己觉得自己丑,但是我却不觉得她丑。杨朱从中感悟到了道理,就对自己的学生们说,如果行为贤德的同时还要去处掉自己心中自认为贤德的思想,这样到哪里不会受到赞美呢?

先抛开这其中杨朱的政治思想,就单单老板说的这句话就是很多人今天需要学习的。我们每个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一个主观的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养成了对任何事物的欣赏和判断能力。但是这个能力因为人与人成长环境的不同,因此判断能力和欣赏水平有所不同,所以人与人之间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分歧产生。

但是在这个尊重每个人的社会里,任何声音、任何态度都有发声的权利,这种权利不从对错或者高低贵贱来分辨,只是尊重每个人的不同而已。就像这个故事中的店老板一样,他不需要去认同别人的观点,来判断自己的妾哪个丑哪个美,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店老板自己的判断,但是也可以持有自己与老板不同的观点。

杨朱的幸福观

杨朱并没有系统的来整理过自己的幸福观,也许在当时他自己对幸福观这个概念都没有认识,但是我们总结杨朱的思想,也能从今天人的思想出发,对杨朱的幸福观也能探知一二。

杨朱画像

后人将杨朱学派归纳到道家的范畴中,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道家认为有意义的生活,就是满足自己身体欲望的生活。我们可以粗略的理解为,这个就是道家的幸福观,因为如果一个人的身体上的各种欲望都能得到满足的话,这个人可以说是幸福的。而杨朱学派在这一点上,和道家思想有着非常惊人的相似,因为杨朱学派的核心思想就是“贵己”,提出了人自己的重要性,生命的重要性。所以在这一点上,杨朱学派和道家的思想有着非常高的一致性,都是从人出发的。

从被后世的“一毛不拔”上面我们也能知道,杨朱认为的幸福是在保存自己的基础上,对别人对自己的掠夺和自己对别人的掠夺都表示反对的,所以还是回到了中心思想中的“贵己”上了。人应该满足自己身体上的欲望,重视人本身,而轻视人身边的外物。应该说,杨朱的这个观点,从理论上肯定了普通人生活的意义,也为道家思想提供了一种与儒家思想不同的价值观。认为普通的百姓就应该心安理得的追求知足常乐还有长寿为目的,这样的思想使得中国的社会不至于太过浮躁和不安。

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许多“避世”的隐士。一个叫晨门的隐者嘲笑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者。”

早期的隐者是“欲洁其身”的个人主义者。他们又是认为世界败坏、无可救药的失败主义者。他们远离世俗,遁迹山林。早期的道家就是从他们中间产生的。

杨朱是比较突出的一个。他的生卒年月已无可考,大致生活在墨子和孟子之间。《墨子滕文公章句下》说到:“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可见杨朱已经是一位著名人物。

杨朱有两个基本思想。

其一是《孟子尽心章句上》所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主张的是“人人为自己”。

其二是《韩非子》中《显学》所说:“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轻物重生之士也。”《淮南子汜论训》:“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主张的是“轻物重生。”这是道家早期的政治哲学。

《孟春纪・重己》:“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此三者,有道之所慎也。”

《道德经》:“名和身,孰亲?身和货,孰多。”

这些都是轻物重生的思想表现。

《庄子》的《人间世》说到有一棵高大的栎社树,因为木质疏松没有用处而免遭匠人砍伐。对于栎社树,无用就是它最大的用处。而“桂可食,古伐之;漆可用,古割之。”

这是“无用之用”的思想。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不就仅不能作恶多端,为善也不能过分。他只处在善恶之间、有用和无用之间。正是无用,最终证明他的大用。

先秦道家思想的发展有三个阶段。

以杨朱为代表的第一阶段,他的做法是“避世”,逃离社会,遁迹山林。

第二阶段是《老子》,他试图显示宇宙万物变化的法则。宇宙万物千变万化,但法则不会变。人能掌握这些法则,就可以使自己避害趋利。

在自然和社会的变化中,总有难以预见的因素。《老子》喟叹:“吾所以有大患者,谓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庄子》进一步发展为“齐万物,一死生”。

《庄子》说:“若夫承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意思是人能够顺其自然而游于清净无为的虚无之境,就可以免遭于难了。他以无我的高度看世界。这是从这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的“逃避”。

早期道家的思想就是从有我到无我的发展。

杨朱学派理论是对老子的思想加以发展,旨在通过对个体的自我完善进而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他们“贵生”、“全生”的观点,对稍后的庄周很有启发,对各学派都有影响启发,直到今天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还可以用杨朱学派思想进行阐述,如节制情欲,讲究养生之道,防止疾病的发生,尽其天年均具有指导意义;但正如同任何所学学说不可全面引用只可借鉴使用一样,知其精华善加使用与取舍发扬必将惠顾今人。

杨朱学派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之一,创始人为杨子、告子、子华子、詹子、它嚣、魏牟等皆为杨朱学派。

杨朱,老子。庄子的思想什么不同

一、杨朱主张“贵己” 、“重生”、 “人人不损一毫”的思想。1、论生死:有生便有死,人人皆如是。生有贤愚、贫贱之异,而死皆归为腐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