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与黄帝内经的医学典籍哪本的知识更加至深至奥?哪本更最适合人体养生治病的科学解释实用性?
《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时期,用阴阳五行阐述了人的生理病理,尤其是经脉别论是临床医生必须参考的。为中医致经典。
《神农本草》只要介绍中药的药性,将中药分成:上品,中品,下品。
上品药属于延年益寿的,可以久服。也作为医家参考。
这两本书皆为经典,不过如今的药材市场以假乱真,想买到真正的地道药材很不容易,况且古人用药需要:依法炮制,现在的人利益熏心为了赚钱改为机械的简单制作,令人伤心。如今的中药只是名称,很难达到治病的效果。所以《黄帝内经》更适合养生。
另外,中医属于玄学不属于科学。不过,中医给人类做出的贡献远大于科学
1、《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2、《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卷“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
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3、《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4、《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5、《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难经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汤头歌诀》理血之剂
宋本《伤寒论》宜参淳化本给国医定下的戒律:《医门法律》综合著作:《万病回春》伤寒著作:《温病指南》药学著作:《吴普本草》 温病著作:《温热论》综合性医书:《外台秘要》综合著作:《外科十法》中医理论性著作:《外经微言》《神农本草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黄帝内经》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综合著作:《痰火点雪》《退思集类方歌注》妇科著作:《胎产指南》医方著作:《汤头歌诀》推拿专著:《推拿抉微》产科著作:《胎产心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医论著作:《推求师意》产科著作:《胎产秘书》药学著作:《汤液本草》综合著作:《痰疠法门》《时病论歌括新编》伤寒著作:《伤寒恒论》伤寒著作:《伤寒括要》《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医方著作:《是斋百一选方》伤寒著作:《伤寒指掌》《宋本备急灸法》舌诊著作:《伤寒舌鉴》《三消论》养生专著:《寿世青编》伤寒著作:《伤寒心法要诀》医方著作:《时方歌括》 医学著作:《伤科汇篡》医案著作:《三家医案合刻》伤寒著作:《伤寒百证歌》伤寒著作:《伤寒直格》伤寒著作:《伤寒法祖》方剂著作:《史载之方》妇科医书《沈氏女科辑要》伤寒著作:《伤寒明理论》内科虚损类医书:《慎柔五书》综合医著:《苏沈良方》综合性医书:《时方妙用》医家著作:《邵兰荪医案》脉学专著:《三指禅》儿科专著:《痧疹辑要》痧胀专著:《痧胀玉衡》伤寒著作:《伤寒寻源》外感病专著:《时病论》伤寒著作:《伤寒六书》方剂著作:《松峰说疫》伤寒著作:《伤寒大白》医案著作:《孙文垣医案》眼科著作:《审视瑶函》综合性医著:《石室秘录》宋代医学著作:《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清代医学著作:《寿世传真》伤寒著作:《伤寒医诀串解》针灸著作:《神应经》清代医学著作:《伤科补要》医论著作:《慎疾刍言》清代医学著作:《奇效简便良方》医方著作:《全生指迷方》外科著作:《青囊秘诀》医方著作:《仁术便览》医学著作:《千金食治》内科著作:《评琴书屋医略》 宋代医学著作:《普济本事方》妇科著作:《女科折衷纂要》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论》妇科著作:《女科证治准绳》妇科著作:《产科心法》妇产科著作:《女科指掌》妇科著作:《宁坤秘笈》清代医学:著作《女科要旨》清代医学著作:《女丹合编选注》清代医学著作:《女科经纶》医经著作:《内经知要》脉学著作:《脉诀刊误》明代医学著作:《脉症治方》麻疹专著:《麻科活人全书》医方著作:《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清代眼科名著:《目经大成》脉学著作:《脉诀汇辨》明代医学著作:《明医杂着》综合性医书:《明医指掌》麻疹专著:《麻疹阐注》清代医话著作:《冷庐医话》宋代医学著作:《类证活人书》推拿专著:《厘正按摩要术》医学著作:《灵素节注类编》明代医学著作:《类经图翼》清代综合性医书:《类证治裁》清代医学著作:《陆地仙经》明代医学著作:《理虚元鉴》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麻风专著:《疠疡机要》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本读物:《经方实验录》针灸著作:《灸法秘传》儿科著作:《颅囟经》药取易求,方皆简易:《急救良方》清代医学著作:《经验丹方汇编》 明代针灸学著作:《经络汇编》阐发仲景奥义:《金匮要略心典》明代医学著作:《经络全书》中医妇科权威性著作:《济阴纲目》金匮著作:《金匮玉函要略辑义》清代著名的外治法专书:《急救广生集》清代著名医学著作:《金匮翼》《黄帝明堂灸经》治验简介明代妇产科著作:《邯郸遗稿》清代医学著作:《回生集》清代医学著作:《济生集》简便易得,疗效显著:《集验背疽方》伤科著作:《救伤秘旨》医林圭臬:《古今医案按》清代医话著作:《归砚录》内经著名注本:《黄帝内经太素》清代综合性医书:《顾松园医镜》实用妇科专著:《妇科玉尺》我国最早的一部医话专著:《格致余论》医道之不可不知也:《冯氏锦囊》中国第一部完善的妇产科专著:《妇人大全良方》综合性医书:《古今医鉴》审元气之虚实,按六经以分治:《疯门全书》议论翔实,斫轮老手:《仿寓意草》民国儿科著作:《儿科萃精》研究医史的重要资料:《古今医统大全》论述精简,文微义奥:《丹溪治法心要》元代医学著作:朱丹溪《丹溪手镜》笔记性著作医学著作:《读医随笔》集先贤之大成:《丹溪心法》明代综合性性医书:《丹台玉案》知药而即知病,知病而即知所以治病:《得配本草》清代产科专书:《达生编》文字简明,雄辩风趣:《存存斋医话稿》医方著作:杨成博《跌打损伤方》 医学名著:王好古《此事难知》治疗技术方面的专著:《串雅内外编》最早的伤科少林派著作:《跌损妙方》儿科医学著作:《慈幼新书》系统的诊断学专著:《察病指南》博采众家,立方遣药:《程杏轩医案》触目皆精金粹玉: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妇产科之法则:《经效产宝》医案著作:《丛桂草堂医案》医论著作:《褚氏遗书》官不足以济世,而托之医:《本草撮要》大胆的尝试中西汇通:《本草问答》中医学习入门之著作:《笔花医镜》排除疑似,辨定本原:陈士铎《辨证录》综合性医书:《扁鹊心书》清代医学名著:《本草害利》清代药学著作:《本草便读》清代医学著作:《本草崇原》内科理论著作:熊芴《中风论》著名伤科著作:赵竹泉《伤科大成》发前人之未发,言常人所不敢言:《医学源流论》中药学、方剂学的重要参考书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医理论性著作:《外经微言》方之简便,药之近易:《千金宝要》反映北宋医学水平的医学著作:《圣济总录》李时珍研究「脉学」的心得:《濒湖脉学》综合性临床医著:《中藏经》中国古代医方著作:《博济方》唐代由文献辑录而成的综合性医书:《外台秘要方》简便易行,较为可靠:《苏沈良方》中国宋代官修方书:《太平圣惠方》阐述药理,多有启发:《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简明实用的药物学著作:《本草从新》指导初学者临床用药的一部药物学著作:《本经逢原》清代最重要的本草著作:《本草纲目拾遗》 惟求理与病符,药与病对:《本草求真》以经络为纲,以药为目:《本草分经》古代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条例分明,简而有要:《汤液本草》参考事实,核其情理,援引辨证,发明良多:《本草衍义》我国第一部海药专著:《海药本草》我国最古的医学方书:《五十二病方》药物学的《红楼梦》:《滇南本草》既著其功,亦明其过:《本草备要》颇有发明,便于初学:《本草蒙筌》分项精确,叙述简明:《本草品汇精要》藏医学的主要医典《四部医典》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千金要方》药学著作《吴普本草》首创治疗性能对药物进行分类的医药典籍:《本草经集注》世界最早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中国最早的论述以内科为主各科病病因和证候的专著:《诸病源候论》我国中医解剖学上具有重大革新意义的著作:《医林改错》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新修本草》《祖剂》——我国最早的“祖方”“类方”专著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研究食疗和营养学的重要文献——《食疗本草》《瑞竹堂经验方》——采自方书见闻的效方精要综合性临床医著《千金方》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难经》精辟歌诀,中医习颂之书——《汤头歌诀》医经著作《素问识》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肘后备急方》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舌诊著作《伤寒舌鉴》阐述外感疾病的专著《伤寒论》明代张景岳《类经》最早的中药炮制学专著《雷公炮炙论》南宋洪遵《集验方》隋朝《黄帝内经太素》 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素问》实用的中医临症方书:《华佗神方》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一、《医学三字经》
这是过去绝大多数中医教徒弟推荐的入门书。医学入门的《医学三字经》,就相当于幼童启蒙读的《三字经》,它勾勒了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基本轮廓,而且朗朗上口,易于记诵。为清朝医家陈修园著,并附有他自己的注解,阅读时候宜先把歌诀读熟,再结合陈修园自己的注解去理解。
可注意看此回答中左上角或者右下角的标记,所有中医书籍都可在其内找到电子版
二、《濒湖脉学》
明朝医家李时珍著。是关于脉学的口诀,对脉象的描述生动、形象、准确,易于理解背诵。是脉学入门之书,学习把脉的必读之书。宜先熟读,并尽量在实践中去体会。若无人实践,可以先从摸自己的脉开始:细心体会自己一年四季、一天昼夜早晚、喜怒哀乐之时脉象的异同。
三、《药性赋》
为中药启蒙书。将248种常用中药分为寒、热、温、平四大类,用赋的形式,生动优美地呈现出来,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其对药性的概括,准确而实用。宜熟读。
四、《医方集解》
清朝新安医家汪昂著。收录方剂 800余首,列为21门。每方论述包括适应症、药物组成、方义、服法及加减等。切于实用,故流传甚广,为学习中医方剂的中药书籍。
上四种,是中医的“入门经典”,特点是通俗易懂,切于实用。能够让你迅速走进中医,熟悉常规临床,培养起中医的思维。
五、《素问》
为《黄帝内经》的上半部,全面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其内容范围很广,包括天文、地理、人事、节气、养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断、治则等,堪称中医最根本的经典。值得一生反复研读,结合临床反复琢磨,悟其精义。
六、《灵枢》
为《黄帝内经》的下半部,阐释中医的基本理论,尤其偏重于经络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灵枢》与《素问》具有同等价值和意义,尤其是有志于在针灸方面有所建树的医者,更应该在此书上多下功夫, 细读深思。
七、《难经》
用问答的形式写成,列八十一个问题,并给出回答。是对《黄帝内经》所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的解释和补充。内容涉及脉学、经络、脏腑、腧穴、针法等。宜反复研读。
八、《神农本草经》
这是学习中药的根本经典,全书列中药三百六十种,以应一年三百六十日,又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一百二十味,列其性味主治,言简意赅,值得反复品味。
九、《伤寒论》
为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伤寒论》从外感病出发,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其中的113个基本方剂,至今仍在临床广为运用。宜先熟读原文,再结合诸家注解学习。
十、《金匮要略》
为《伤寒杂病论》中关于杂病的部分。重点论述常见内科病症的起因、变化、辨证、方药,奠定了中医脏腑辨证的基础,与《伤寒论》一脉相承,同等重要。
上六种,是中医的“根本经典”。须反复读,熟读精思。医学水平的提高,一靠临床实践,二靠体悟经典。体悟经典,医学思想才能不断提升境界。读经典,宜心存敬畏。若有所心得,千万不能将其作为攻击他人的工具,或自高自大的资本。否则,便堕魔道!
十一、《温热论》
清朝大医叶天士于舟中口述,其弟子整理而成。为温病学奠基之作,创立了卫气营血的辨证体系。篇幅不长,见解大异于前人,开创了中医的新一重境界。
十二、《温病条辨》
清朝医家吴鞠通著。系统地构架了了温病的基本体系。全书以三焦辨证为主干,分条论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与叶天士的学问一脉相承。
十三、「敖氏伤寒金镜录」,舌诊入门。
十四、「人身通考」,身体各部分名称在中医体系中究竟指什么,代表什么,有何内涵,非常有趣。
十五、「运气辩与临证录」,关于运气学说的临床应用,应该有很多人都感兴趣吧。
十六、「灸绳」,周楣声老先生的著作,研习灸法必读。周老先生的「针灸穴名释义」也很有趣。
十七、「中国刺血疗法大全」,研习刺血疗法必读,业界良心,纯正干货。
十八「医林掇英」,名医柯雪帆的所著小说一本,寓教于乐,有益身心。
十九、「本经疏证」、「本草问答」,了解药性的难得好书。
二十、「增订伪药条辨」,如题所言,如何辨别药物真伪,非常有趣,可以做睡前读物。
二十一、「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写在最后,往往是最重要的。熟悉「伤寒」的诸位都知道,医圣曾提到一本重要的参考文献「汤液经法」,此书已佚,但「辅行诀」中摘录了大量「汤液经法」的内容。这本书的篇幅不大,反复研读,收获颇深。个人认为,这还是一本学习五行理论的好书。不过,最有趣的是,学习了它之后,你就可以尝试真正的“食疗”了。
二十二、「中藏经」,到底是不是华佗所著还有待考证,但它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却是事实。这本书篇幅不大,只有上、中、下三卷。有趣的地方,在下以为有三点:首先是谈了许多“四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这是“天人合一”观念非常好的体现;其次是这本书对于脏腑辨证谈论多且细;第三这本书中有大量非常有名的方剂。
二十三、「针灸甲乙经」,这本书亦是对于「内经」的分类整理,而且自这本书之后,才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针灸学。此书还有一个重要意义,便是摘录了部分「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内容,这本书现在已佚,但我们可以通过「甲乙经」来了解它。
二十四、「千金方」,药王孙思邈所著,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叫做「备急千金要方」,后一部分叫做「千金翼方」。这本书对于临床的帮助非常大,而且非常有趣的是,里面有许多涉及“房肿木”的内容。
本文2023-08-04 12:18:0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