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艾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2收藏

胶艾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金匮要略》方之胶艾汤 31 组成 32 功用主治 33 方解 34 临床运用 35 歌诀 36 摘录 4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胶艾汤 41 处方 42 炮制 43 功能主治 44 胶艾汤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七方之胶艾汤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胶艾汤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竹林女科》卷一方之胶艾汤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胶艾汤的用法用量 64 摘录 7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方之胶艾汤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胶艾汤的用法用量 74 摘录 8 《胎产救急方》引《杨氏产乳方》(见《医方类聚》卷二二四)之胶艾汤 81 胶艾汤的别名 82 处方 83 制法 84 功能主治 85 胶艾汤的用法用量 86 摘录 9 《外台》卷三十三引《小品》方之胶艾汤 91 处方 92 功能主治 93 胶艾汤的用法用量 94 各家论述 95 摘录 10 《理伤续断方》之胶艾汤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胶艾汤的用法用量 105 摘录 11 《灵验良方汇编》卷上方之胶艾汤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摘录 12 《普济方》卷三三七引《指南方》之胶艾汤 121 方名 122 胶艾汤的别名 123 组成 124 主治 125 胶艾汤的用法用量 126 加减 127 制备方法 128 附注 129 摘录 13 《千金翼》卷二十方之胶艾汤 131 方名 132 胶艾汤的别名 133 组成 134 主治 135 胶艾汤的用法用量 136 附注 137 摘录 14 《三因》卷十七方之胶艾汤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功效 144 主治 145 胶艾汤的用法用量 146 加减 147 制备方法 148 各家论述 149 摘录 1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胶艾汤 1 拼音

jiāo ài tāng

2 概述

胶艾汤同名方剂约有十二首,其中《金匮要略》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熟地黄12g、艾叶9g、当归9g、甘草6g、芍药12g、川芎6g、阿胶(烊化)9g,具有补血止血,调经安胎之功效。主治妇人冲任虚损证。本方为治疗妇人冲任虚损出血的常用方剂。现代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不全流产、产后子宫恢复不全等属于冲任虚损者。

3 《金匮要略》方之胶艾汤 31 组成

熟地黄12g、艾叶9g、当归9g、甘草6g、芍药12g、川芎6g、阿胶(烊化)9g[1]

32 功用主治

《金匮要略》方之胶艾汤具有补血止血,调经安胎之功效。主治妇人冲任虚损证。症见月经过多,日久不尽,或妊娠下血,或半产后下血不绝,舌淡,脉细。[1]

33 方解

本方主治因冲任虚损所致的出血证,治宜补血止血、调经安胎为治法。阿胶益阴、艾叶补阳,2药为止血、调经、安胎要药,共为君药。四物汤(干地黄、当归、芍药、川芎)补血调经共为臣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配阿胶善于止血,配白芍能止痛。诸药合用,以补血止血为主,兼调经安胎。[1]

34 临床运用

[1]

1.本方为治疗妇人冲任虚损出血的常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月经过多、日久不尽,或妊娠出血,或流产后下血不绝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2.加减法:若兼有气虚者加人参、黄芪、升麻;若兼虚寒者加肉桂、炮姜。

3.本方现代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不全流产、产后子宫恢复不全等属于冲任虚损者。

35 歌诀

胶艾汤中四物先,更加炙草一同煎;暖宫养血血行缓,胎漏崩中自可痊。[1]

36 摘录

《金匮要略》

4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胶艾汤 41 处方

阿胶(碎炒燥)、川芎、甘草(炙),各二两;当归、艾叶(微炒),各三两;白芍药、熟干地黄,各四两。

42 炮制

上为粗末。

43 功能主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胶艾汤主治劳伤血气,冲任虚损,月水过多,淋沥漏下,连日不断,脐腹疼痛,及妊娠将摄失宜,胎动不安,腹痛下坠。或劳伤胞络,胞阻漏血,腰痛闷乱,或因损动,胎上抢心,奔冲短气,及因产乳,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淋沥不断,延引日月,渐成羸瘦。

44 胶艾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酒六分,煎至八分,滤去渣,稍热服,空心,食前,日三服。

甚者连夜并服。

45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七方之胶艾汤 51 处方

熟地黄 艾叶(炒)当归 甘草(炙)芍药 川芎 阿胶(炙)黄耆各30克

52 制法

上锉为散。

53 功能主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七方之胶艾汤治妊娠不问月数深浅,因顿仆胎动不安,腰腹痛。

54 胶艾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胸中逆冷,加生姜5片,大枣3枚。

55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七

6 《竹林女科》卷一方之胶艾汤 61 处方

阿胶1钱,白芍1钱,熟地黄1钱,艾叶3钱,川芎8分,大枣3枚。

62 功能主治

《竹林女科》卷一方之胶艾汤主治妇人经来几点而止,过56日或10日又来几点,1月之内常行23次,面色青黄。

63 胶艾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12剂,次服紫金丸

64 摘录

《竹林女科》卷一

7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方之胶艾汤 71 处方

阿胶、艾绒、川芎、甘草、当归、白芍、熟地、赤石脂、地榆、菖蒲(一用蒲黄)、小蓟(一用苏木)。

72 功能主治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方之胶艾汤主治妇人冲任虚损,崩伤淋沥,赤白带下。

73 胶艾汤的用法用量

水1钟,酒半钟,煎服。

74 摘录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

8 《胎产救急方》引《杨氏产乳方》(见《医方类聚》卷二二四)之胶艾汤 81 胶艾汤的别名

地黄汤、胶艾芎归汤

82 处方

川当归2两,熟地黄2两,艾叶2两,阿胶(炒)3两,川芎3两(1方无地黄有甘草;1方加人参、白茯苓)。

83 制法

上锉。

84 功能主治

《胎产救急方》引《杨氏产乳方之胶艾汤主治妇人妊娠顿仆伤胎,腰腹疼痛,或胎上抢心,或下血不止,或短气欲死。

85 胶艾汤的用法用量

地黄汤(《圣济总录》卷一五八)、胶艾芎归汤(《济阴纲目》卷八)。

一方腹痛甚者,加杜仲、地骨皮。

86 摘录

《胎产救急方》引《杨氏产乳方》(见《医方类聚》卷二二四)

9 《外台》卷三十三引《小品》方之胶艾汤 91 处方

阿胶2两(炙),艾叶2两。

92 功能主治

《外台》卷三十三引《小品》方之胶艾汤功在安胎。主妊娠胎动不安,腰腹疼痛,下血甚多。忽然下血。

93 胶艾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2升半,分3服。

94 各家论述

《医林纂要》:阿胶澄清下部秽浊而大滋血气,不独能养阴而已;艾叶大暖下部而补虚去寒,且能和血。

95 摘录

《外台》卷三十三引《小品》

10 《理伤续断方》之胶艾汤 101 方名

胶艾汤

102 组成

干地黄3钱,阿胶1钱,川芎1钱,艾叶1钱。

103 主治

《理伤续断方》之胶艾汤主治妇人经脉不通。

104 胶艾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大盏,酒半盏,煎至8分,不拘时候温服。后服鳖甲散。

105 摘录

《理伤续断方》

11 《灵验良方汇编》卷上方之胶艾汤 111 方名

胶艾汤

112 组成

当归5钱,芍药(炒)1钱,地榆(炒)1钱,熟地8钱,川芎2钱,阿胶(炒)3钱,艾叶5分,甘草4分。

113 主治

《灵验良方汇编》卷上方之胶艾汤主治孕妇胎动不安兼漏血。

114 摘录

《灵验良方汇编》卷上

12 《普济方》卷三三七引《指南方》之胶艾汤 121 方名

胶艾汤

122 胶艾汤的别名

胶艾芎归汤、胶艾当归散

123 组成

阿胶2两,川芎2两,甘草(炙)2两,艾叶3两,当归3两。

124 主治

《普济方》卷三三七引《指南方》之胶艾汤主治妊娠胞阻。胎动下血在89月内,及半产后因续下血不绝。

125 胶艾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126 加减

冷痛,加干姜2两。

127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28 附注

胶艾芎归汤(《医学入门》)卷八)、胶艾当归散(《医学正印》卷下)。

129 摘录

《普济方》卷三三七引《指南方》

13 《千金翼》卷二十方之胶艾汤 131 方名

胶艾汤

132 胶艾汤的别名

大胶艾汤

133 组成

阿胶(炙)3两,艾叶(熬)3两,芍药3两,干地黄3两,当归2两,干姜2两,芎藭2两,甘草(炙)2两。

134 主治

《千金翼》卷二十方之胶艾汤主治男子绝伤,或从高堕下,伤损五脏,微者唾血,甚者吐血及金疮伤经内绝;妇人产后及崩中伤下血多,虚喘欲死,腹痛下血不止。

135 胶艾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纳胶令烊,分再服;羸人3服。

136 附注

大胶艾汤(《普济方》卷三一二)。

137 摘录

《千金翼》卷二十

14 《三因》卷十七方之胶艾汤 141 方名

胶艾汤

142 组成

熟地黄1两,艾叶(炒)1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芍药1两,川芎1两,阿胶(炙)1两,黄耆1两。

143 功效

《三因》卷十七方之胶艾汤功在安胎。

144 主治

《三因》卷十七方之胶艾汤主治妊娠顿仆,胎动不安,腰腹痛,或有所下,或胎奔上刺心,短气。阴虚不足以济火,气虚不足以固血,点滴下血。

145 胶艾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煎7分,去滓,食前温服。

146 加减

胸中逆冷,加生姜5片,大枣3枚。

147 制备方法

上锉散。

148 各家论述

《医方考》:阿胶、熟地、当归、川芎,益血药也;黄耆、甘草、艾叶,固气药也。血以养之,气以固之,止漏安胎之道毕矣。

149 摘录

目录 1 拼音 2 《普济方》卷三八三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三棱莪术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三棱莪术汤 1 拼音

sān léng é shù tāng

2 《普济方》卷三八三 21 方名

三棱莪术汤

22 组成

青皮、三棱、莪术、北柴胡、半夏、大腹皮、秦艽、净香附、陈皮、紫苏、青木香、枳壳、槟榔、甘草各等分。

23 主治

小儿疳积。

24 三棱莪术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1钱,加生姜,同煎服。

古籍中的三棱莪术汤 《竹林女科证治》:[卷一调经上]经来潮热气痛

,故血滞不行。内有余血,忌服补剂,宜服莪术汤。莪术汤莪术三棱红花苏木牛膝水煎空心服。《竹林女科证治

《普济方》:[卷二百十九诸虚门]补壮元阳

目录 1 拼音 2 《医方大成》卷一引《澹寮方》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乌附丸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乌附丸 1 拼音

wū fù wán

2 《医方大成》卷一引《澹寮方》 21 方名

乌附丸

22 组成

川乌20个,香附子半斤(姜汁淹1宿,炒)。

23 功效

去风疏气。

24 主治

肌体肥壮及有风痰者。

25 乌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数丸,温酒送下。

26 制备方法

上焙干,为末,酒糊为丸。

古籍中的乌附丸 《竹林女科证治》:[卷一调经下]师尼室寡经闭

自汗,肝脉弦长而出寸口。宜服柴胡抑肝汤,兼四制乌附丸。如每日上午神思昏愦,畏日羞明,心胸幽痛,稍涉

《竹林女科证治》:[卷一调经下]气郁血滞经闭

凝,变为瘕肿痛者有之矣。宜服开郁二陈汤,兼四制乌附丸。开郁二陈汤苍术香附(童便制)川芎(各一钱)青

《普济方》:[卷二百四十二脚气门]干湿香港脚附论

温酒调下二钱。干香港脚用楝实五枚锉碎。浆水一升乌附丸(一名黑附丸出三因方)治干湿香港脚。附子(八钱

《金匮翼》:[卷六心痛统论]气刺心痛

服三十丸,姜汤送下,食前,量虚实加减。(新定)乌附丸治气刺攻痛,但忍气即发者。天台乌药(二两)白豆

《女科秘要》:[卷四经闭不行症]四制乌附丸

目录 1 拼音 2 茱萸汤的别名 3 处方 4 功能主治 5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7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普济方》卷十四引《护命方》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96 用药禁忌 10 《千金翼》卷十九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11 《千金》卷七引苏长史方 111 方名 112 茱萸汤的别名 113 组成 114 功效 115 主治 116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117 附注 12 《医心方》卷十一引《深师方》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13 《医心方》卷九引《小品方》 131 方名 132 茱萸汤的别名 133 组成 134 主治 135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136 附注 14 《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141 方名 142 茱萸汤的别名 143 组成 144 主治 145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146 制备方法 147 用药禁忌 148 附注 15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圣济总录》卷一四九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竹林女科》卷一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18 《杨氏家藏方》卷七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186 附注 19 《易简方》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20 《得效》卷五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21 《普济方》卷三五五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普济方》卷三五六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2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23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235 制备方法 24 《幼科金针》卷上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主治 24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25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主治 25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25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茱萸汤 1 拼音

zhū yú tāng

2 茱萸汤的别名

木瓜汤(《医心方》卷八)、木瓜茱萸汤(《普济方》卷二四四)。

3 处方

吴茱萸6克 木瓜(切)12克

4 功能主治

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

5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上二味,以水13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约隔一小时半服一次。服后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即愈。

6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引苏长史方

7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71 方名

茱萸汤

72 组成

食茱萸(炒)1两,白术1两,干姜(炮)1两。

73 主治

脾心痛兼吐水。

7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空心、午间、临卧各1次。

7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8 《普济方》卷十四引《护命方》 81 方名

茱萸汤

82 组成

山茱萸半两,当归(切,焙)半两,五味子半两,山芋半两,黄耆(锉,焙)半两,芎藭半两,生干地黄(焙)1两,白术1两,独活(去芦头)2钱,酸枣仁(微炒)2钱,木瓜(去皮子,焙)半两。

83 主治

肝脏邪气,两胁胀满,筋脉拘急,痛连小腹。

8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盏半,大枣2个,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日2次。

8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9 《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91 方名

茱萸汤

92 组成

吴茱萸1升,甘草2两(炙),干姜2两(炮),蓼子1把,乱发1两(烧),桂心2两。

93 主治

霍乱转筋不止,乃疼痛欲入腹者。

9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2升3合,绞去滓,分3次温服。服别相去如人行67里。

95 制备方法

上切。

96 用药禁忌

忌生葱、海藻、菘菜、生冷粘腻。

10 《千金翼》卷十九 101 方名

茱萸汤

102 组成

吴茱萸2升,半夏1升(洗),生姜1斤(切),芍药3两,桂心3两,大枣20个(擘),人参2两,黄芩2两,甘草(炙)2两。

103 主治

男子虚热寒冷,妇人寒劳气逆,及胸腹苦满而急绕脐腹,寒心吞酸,手足逆冷,脐四边坚,悸气踊起,胃中虚冷,口中多唾,或自口干,手足烦,苦渴湿痹,风气动作,顽痹不仁,骨节尽痛,腰背如折,恶寒,大呼即惊,多梦。

10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先煮枣极沸,乃纳诸药,煮取4升,每服8合,日3次。

11 《千金》卷七引苏长史方 111 方名

茱萸汤

112 茱萸汤的别名

木瓜茱萸汤、木茱汤

113 组成

吴茱萸6升,木瓜2颗(切)。

114 功效

下气除湿泄毒。

115 主治

脚气毒气上攻心,手足脉绝;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喘急,风湿胳膊,腰脚不能举动。

116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3升,煮取3升。分3服,相去如人行10里久进1服。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

117 附注

木瓜茱萸汤(《普济方》卷二四四)、木茱汤(《奇正方》)。本方方名,《医心方》引作“木瓜汤”。改为丸剂,名“茱萸丸”(见《三因》卷三)。

12 《医心方》卷十一引《深师方》 121 方名

茱萸汤

122 组成

茱萸1升,黄连2两,附子1两,甘草1两,生姜3两。

123 主治

霍乱呕吐,水药不下。

12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3升,分3服。

13 《医心方》卷九引《小品方》 131 方名

茱萸汤

132 茱萸汤的别名

吴茱萸汤

133 组成

生姜3两,半夏3两,桂心3两,吴茱萸3两,人参1两,大枣30个,甘草1两(炙)。

134 主治

胸中积冷,心下淡水,烦满汪汪,不下饮食,心胸应背欲痛。

135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3升,纳白蜜5合,分3服。

136 附注

吴茱萸汤(《千金》卷十八)。

14 《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141 方名

茱萸汤

142 茱萸汤的别名

当归汤

143 组成

吴茱萸2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桂心1两,生姜5两,半夏1升,小麦1升,当归2两。

144 主治

寒冷腹痛。产后虚冷。

145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5升,煮取3升。每次温服1升,日3次。

146 制备方法

上切。

147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

148 附注

当归汤(《千金》卷十三)。本方方名,《千金》(注文)引作“吴茱萸汤”。

15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151 方名

茱萸汤

152 组成

吴茱萸(汤浸,焙,炒)3分,生姜(切,焙,微妙)半两,豉(微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

153 主治

寒疝,来去腰腹攻痛。

15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酒少许,同煎7分,去滓温服。

15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6 《圣济总录》卷一四九 161 方名

茱萸汤

162 组成

吴茱萸(汤洗,焙干)5两,乌梅半两,犀角屑2两,升麻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

163 主治

中水毒,手足指至肘膝下冷。

16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加生姜2枣大(拍破),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腹温服。日3次,夜1次。

16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7 《竹林女科》卷一 171 方名

茱萸汤

172 组成

熟地黄1钱,当归1钱,白芍1钱,川芎1钱,吴茱萸(滚水泡)1钱,人参1钱。

173 主治

妇人五旬以后,而月经血去过多,热随血去,冲任伤损,为漏为崩,腹痛寒热者。

17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2个,水煎服。

18 《杨氏家藏方》卷七 181 方名

茱萸汤

182 组成

当归(洗,焙)3钱,干姜(泡)3钱,肉桂(去粗皮)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吴茱萸1两(汤洗7次)。

183 主治

肠胃虚寒,泄泻不止。

18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18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86 附注

本方改为丸剂,名“茱萸丸”(见《普济方》)。

19 《易简方》 191 方名

茱萸汤

192 组成

槟榔2两,橘红1两半,茱萸1两半,木瓜1两半,紫苏1两半。

193 主治

脚气上攻,中满气急,更有下元虚冷,并尊年气虚之人,素有上壅之患,服补药不得者。

19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加生姜10片,水煎服。

20 《得效》卷五 201 方名

茱萸汤

202 组成

吴茱萸(洗净)不拘多少。

203 主治

脾泄。老人肾虚,水土同化。

20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上用白水煮,去滓,入盐少许,通口服。

21 《普济方》卷三五五 211 方名

茱萸汤

212 组成

吴茱萸(汤浸,焙)3分,桂1两,细辛1两1分,当归2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半两。

213 主治

产后肺寒及咳嗽不已。

21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盏,煎7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21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22 《普济方》卷三五六 221 方名

茱萸汤

222 组成

椒叶、橙叶、茱萸叶。

223 主治

妇人数日不产, 已冷,无药甚窘。

22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浓煎汤,可下手,则和脐腹人门处皆淋洗。即刻气温,血行遂产。

23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231 方名

茱萸汤

232 组成

诃梨勒皮2两,当归(炒,切)2两,黄连(去须)2两,干姜(炮)半两,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

233 主治

脓血痢。

23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23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4 《幼科金针》卷上 241 方名

茱萸汤

242 组成

吴茱萸、川椒、甘草、苍术、橘核、大茴香。

243 主治

疝气有卵翼偏坠者。

24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河水煎数沸,入罐内熏洗。出汗。连浴45次即愈。内以五苓散加防风、丹皮治之,外以本方煎汤熏,汗出即安。

25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251 方名

茱萸汤

252 组成

茱萸根1两,地榆根1两,蔷薇根1两。

253 主治

月蚀疮。

25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煎至2升半,去滓,温洗疮,冷即止,1日洗23次,敷以他药。

255 制备方法

上锉细。

古籍中的茱萸汤 《普济方》:[卷二百四十四脚气门]香港脚冲心附论

(出活人书)专治香港脚冲心。脏腑虚惫烦闷。木瓜茱萸汤治香港脚攻心闷绝。脚冷头痛。木瓜(切片曝干一两

《仲景伤寒补亡论》:[卷七]少阴经证治四十七条

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常氏云。可四逆汤、甘草干姜汤。(金匮方)又曰。病患脉阴阳俱紧。反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五]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注呕逆之气上冲于胸,胸中气实,则不受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四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论一首、脉证二十七条、方二十三首

利。猪苓汤。后部不利。调胃承气汤。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尤〕胸中。阳也。呕而胸满。阳不治而阴乘

《西塘感症》:感症变病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水泽兰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水泽兰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水泽兰的用法用量 210 附方 21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水泽兰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水泽兰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水泽兰 1 拼音

shuǐ zé lán

2 《辞典》:水泽兰

21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22 拼音名

Shuǐ Zé Lán

23 水泽兰的别名

扯根菜(《救荒本草》),水滓蓝(《天宝本草》),水杨柳(《贵州民间药物》)。

24 来源

为虎耳草科植物扯根菜的全草。秋后割取全草,晒干。

25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80厘米,全体光滑无毛。茎和根均呈紫红色。叶互生;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4~11厘米,宽约1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细锯齿。花黄绿色,聚伞花序2~3分枝,偏于花序的一侧,顶端近弯卷,花柄极短;萼5裂,基部连合,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先端尖;花瓣线形或线状匙形,通常缺乏;雄蕊10,着生于萼筒上;心皮5,由基部互相连接直达中部,柱头头状,胚珠多数。蒴果扁平,5裂,有5喙,于心皮的分离部开裂。种子细小,多数,红色。花期9~10月。

26 生境分布

生长在较潮湿的地方。分布华东、华北、中南各地。

27 性味

甘,温。

①《救荒本草》:"味甘。"

②《贵州民间药物》:"味甘,性微温,无毒。"

28 功能主治

活血,行水。治经闭,水肿,血崩,带下,跌打损伤。

①《天宝本草》:"通经活血。治跌打损伤,妇女崩带,瘰疬。"

②《贵州民间药物》:"消肿利水,行气。"

29 水泽兰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210 附方

①治水肿、食肿、气肿:水泽兰一两,臭草根五钱,五谷根四钱,折耳根三钱,石菖蒲三钱。煎水服,日服三次。(《贵州民间药物》)

②治水肿:水泽兰一两。煎水服。(《贵州草药》)

③治跌打伤肿痛:水泽兰适量,捣绒敷患处;另用水泽兰五钱,煎酒服。(《贵州草药》)

211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水泽兰的方剂 痛肿灵

地瓜藤25g走马风25g猪牙皂25g香附25g水泽兰25g猪肚木皮50g鸡血藤50g冰片15g樟脑

泽兰煎

5钱,橘叶30片。主治:一切乳痈初起。用法用量:水煎半,加酒半钟冲服。附注:泽兰汤(《竹林女科》卷

归尾泽兰汤

治:功能活血化瘀。治产后儿枕腹痛,及恶露不下。用法用量:水煎服。水煎,温服。摘录:《妇科玉尺》卷四

泽兰生化汤

2钱,姜炭5分,黑芥穗2钱(炒黑),砂仁5分(炒)。主治:产后中风发烧。用法用量:入童便,水煎服。

泽兰酒

1两。主治:一切肿毒。乳痈。用法用量:捣碎,酒、水各1碗同煎,乘热服下。盖暖汗出,滓敷患处。附注:

更多用到中药水泽兰的方剂

用到中药水泽兰的中成药 痛肿灵

地瓜藤25g走马风25g猪牙皂25g香附25g水泽兰25g猪肚木皮50g鸡血藤50g冰片15g樟脑

麝香止痛贴膏

法(附2页)制备后,加入上述浸膏、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酸及乙醇溶解的麝香溶液,搅匀,涂膏,切段,

柏子仁丸

成:柏子仁(锉,另研)半两,牛膝半两,卷柏半两,泽兰叶2两,续断2两,熟地黄3两。功效:养血益阴。主

安魂定魄丹

拼音:ānhúndìngpòdān处方黑铅2两,水银1两,硫黄(细研)1两。制法上先销铅成水,次下

滑膜炎颗粒

瓜络泽兰丹参当归川牛膝希莶草性状:本品为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鉴别:(1)取本品12g,加水70

更多用到中药水泽兰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水泽兰 《竹林女科证治》:[卷一调经下]室女虚热经闭

月水不行,日渐羸瘦,时作潮热,此阴虚血弱,火盛水亏,治当养阴益血,最忌凉药,宜服柏子仁丸,兼服泽兰汤

《本草求真》:[上编卷五血剂]温血

窍能通。关节能利。宿食能破。月经能调。症瘕能消。水肿能散。产后血淋腰痛能止。吐血衄血。目痛风瘫。痈毒

《世医得效方》:[卷第十五产科兼妇人杂病科]杂方

茄皮、白矾、乌头根、朴硝、泽兰煮水熏洗,加入炒锻石少许尤妙。《世医得效方》天历元年危亦林公元1328

《本草新编》:[卷之四(征集)]泽兰

而叶似兰,而根则宛如兰也。兰生于山,而泽兰发生于水泽,故不曰兰,而曰泽兰也。《本草新编》清·公元1

《妇科心法要诀》:[卷一经闭门]室女师尼寡妇经闭证治

目录 1 拼音 2 《医学心悟》卷三:通经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古今医鉴》卷十一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竹林女科》卷一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46 附注 5 《女科证治约旨》卷二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医方类聚》卷二一○引《医林方》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眼科锦囊》卷四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本事》卷十 81 方名 82 通经丸的别名 83 组成 84 功效 85 主治 86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87 制备方法 88 通经丸的临床应用 89 各家论述 810 附注 9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10 年氏《集验良方》卷五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宋氏女科》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准绳·类方》卷三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制备方法 125 用药禁忌 13 《回春》卷六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医统》卷八十四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济生》卷六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56 附注 16 《增辑验方新编》卷九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通经丸 1 拼音

tōng jīng wán

2 《医学心悟》卷三:通经丸

21 处方

当归尾 赤芍药 生地黄 川芎 牛膝 五灵脂各30克 红花 桃仁各15克 香附60克 琥珀22克

22 制法

用苏木屑60克,以酒煎,和砂糖熬化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治妇人经水先断,以后周身浮肿者。

2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9克,酒下。

血寒,加肉桂9克。

25 摘录

《医学心悟》卷三

3 《古今医鉴》卷十一 31 方名

通经丸

32 组成

归尾1两,桃仁(去皮尖)1两,大黄(煨)1两,丹皮1两,干漆(炒烟尽)1两,肉桂1两,三棱5钱,莪术(醋炒)1两,牛膝1两,麝香8分。

33 主治

经闭不通及血块疼痛。

3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米汤送下。

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皂角5钱,芫花2钱,水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4 《竹林女科》卷一 41 方名

通经丸

42 组成

三棱(醋炒)、莪术(醋炒)、当归(酒洗)、川芎、赤芍、芫花、穿山甲(炒)、刘寄奴。

43 主治

室女月经初来,不知保养,误饮冷水或用冷水洗衣、洗手,血见冷而凝,以致经闭,面色青黄,遍身浮肿。

4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酒送下。

45 制备方法

粳米糊为丸。

46 附注

《女科秘要》本方用三棱、莪术各五钱,川归、川芎、赤芍各一两,穿山甲六钱,芫花四钱,刘寄奴三钱。

5 《女科证治约旨》卷二 51 方名

通经丸

52 组成

桂心、川乌、桃仁、当归、附子、干姜、川椒、大黄、青皮各等分。

53 主治

蓄血,月水不调,疼痛,或成血瘕。

5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淡醋汤送下;温酒亦得。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准1两,以4钱用米醋熬成膏,和余药末6钱为丸。

6 《医方类聚》卷二一○引《医林方》 61 方名

通经丸

62 组成

木香半两,当归半两,芍药1两,干漆半两(炒令烟尽为度),五灵脂半两,桂半两,广茂1两,水蛭2钱半(微炒),大黄半两,蠓虫30个(去头足翅,微炒),桃仁27枚(汤浸,去皮尖)。

63 主治

妇人经血凝滞不行,脐腹腰背疼痛,渐成血瘕。

6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温醋汤或温酒送下,日进1服。

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7 《眼科锦囊》卷四 71 方名

通经丸

72 组成

刚铁50钱,大黄30钱,没药25钱,冰糖适宜。

73 主治

妇人月经不利,男子劳瘵,或诸般内障及属于虚证之病。

7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粒,白汤送下。

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8 《本事》卷十 81 方名

通经丸

82 通经丸的别名

椒姜通经丸

83 组成

桂心(不见火)、青皮(去白)、大黄(炮)、干姜(炮)、川椒(去目并合口,微炒,地上出汗)、蓬莪术、川乌(炮,去皮尖)、干漆(炒令烟出)、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桃仁(去皮尖,炒)各等分。

84 功效

去故生新,调理经闭。

85 主治

经闭腹痛,血瘕,妊娠腹痛,吐血。妇人室女月候不通,疼痛,或成血瘕。怀妊34个月,头晕腹痛,不能饮食,日渐羸瘦。

86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丸,用淡醋汤送下,温酒亦得,空心食前服。

87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将4分用米醋熬成膏,和余6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

88 通经丸的临床应用

《普济方》引《医学类正方》:经闭腹痛尝有一妇人经水不行,腹中疼痛,诸医皆进温中治寒气药剂,其痛尤甚。告之亲族曰:痛不能忍,欲求自尽。举家无主。因看《本事方》通经丸论说,遂合,数服顿愈。妊娠腹痛一妇人怀妊34个月,头晕腹痛,不能饮食,日渐羸瘦,沉重危困,医治不效,已办后事。偶得通经丸服之,痛止,进食如故。月数满足,遂生一女,子母皆安。

89 各家论述

《医略六书》:经寒血闭,结成症瘕,故冲脉不行,月经不通焉。当归养血活血以荣经脉,桂心暖血温经以通经闭;川椒补火散寒,干姜温中开结;桃仁破积血以通经,干漆消除垢以化积;青皮平肝破瘕,蓬术削积溃症;川乌振发生阳之气,大黄荡涤陈积之结也。醋以丸之,酒以行之,使经寒解散,则血闭自行而症瘕无不退、月经无不通矣。

810 附注

椒姜通经丸(《医略六书》卷二十六)。《永类钤方》:入鸡子清同丸,畏漆入肠胃生疮也。

9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 91 方名

通经丸

92 组成

桂心、青皮、大黄、姜炭、蓬术、干漆、当归、桃仁、延胡索。

93 主治

妇人因经团而火升,致喉症肿痛者。

10 年氏《集验良方》卷五 101 方名

通经丸

102 组成

黑牵牛、神曲各等分。

103 主治

妇人干血经闭。

10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空心好黄酒送下。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面为丸,如梧桐子大。

11 《宋氏女科》 111 方名

通经丸

112 组成

川椒(炒去目)7钱,蓬术(煨)7钱,干漆(炒烟尽)7钱,干姜(炮)7钱,大黄(酒蒸)7钱,桂心7钱,桃仁7钱,川乌7钱,当归1两,青皮1两(炒),红花7钱,紫葳7钱,牛膝7钱,刘寄奴7钱。

113 主治

室女妇人,经脉不通,脐腹疼痛,潮热,或成瘕症。

11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温酒酣汤送下。

1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将一半药用米醋熬成膏,和前余药末一半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

12 《准绳·类方》卷三 121 方名

通经丸

122 组成

仲景抵当丸加穿山甲、广荗、桃仁、桂。

123 主治

蓄血。

124 制备方法

蜜为丸。

125 用药禁忌

妇人伤寒妊娠不可以此丸下。

13 《回春》卷六 131 方名

通经丸

132 组成

斑蝥20个(糯米炒),大黄5钱,桃仁49个。

133 主治

经闭并干血气属血实气滞者。

13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7丸,甚者15丸,空心酒送下。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4 《医统》卷八十四 141 方名

通经丸

142 组成

熟地黄3两,虻虫(去头翅,炒)50个,水蛭(糯米炒)50个,桃仁(去皮尖)50个。

143 主治

经闭不通,结积成块。

14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渐加至7丸,空心酒送下,以通为度。

1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5 《济生》卷六 151 方名

通经丸

152 组成

当归(去芦,酒浸)1钱半,蓬术(炮)1钱,桂心(不见火)1钱,青皮(去白)1钱,大黄(炮)1钱,干姜(炮)1钱,桃仁(去皮尖,炒)1钱,干漆(炒令烟尽)1钱,红花1钱,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放地上密盖出汗)1钱。

153 主治

室女血瘕,月经不通,脐下坚结大如杯,发则寒热往来。瘀血停留,腹中疼痛,属气实者。

15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淡醋汤送下。

1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将一半用醋煮,熬成膏,一半入鸡子清同捣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156 附注

《杏苑》有川芎。

16 《增辑验方新编》卷九 161 方名

通经丸

162 组成

三棱8分,莪术8分,赤芍8分,川芎8分,当归8分,紫菀8分,刘寄奴8分,穿山甲1片。

163 主治

遍身浮肿。月经不通,或成血瘕。

16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酒送下。

1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米糊为丸。

古籍中的通经丸 《普济方》:[卷三百三十四妇人诸疾门]月水不利

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生姜五片。薄通经丸(出医学类正方)尝有一妇人经水不行。腹中疼痛。

《普济方》:[卷三百三十三妇人诸疾门]月水不通

末。以白蜜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三丸。日三服。和血通经丸(出卫生宝鉴)治妇人经水凝滞不行。脐腹背痛。渐

《寿世保元》:[卷七]经闭

四分)生地黄(一钱)上锉一剂。水煎。空心。热服。通经调气汤治症同前。当归(酒洗)川芎白芍(酒炒)生地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一调经门]经闭

,内热晡热,自汗盗汗,饮食少思,月事不行。或用通经丸,虚证大具。余曰∶此因虚而致疟,因疟以闭经也。

《妇科玉尺》:[卷一]月经

胶艾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金匮要略》方之胶艾汤 31 组成 32 功用主治 33 方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