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古籍古董怎么来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2收藏

地摊古籍古董怎么来的?,第1张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作为目前地摊上的古籍古董一般来说来的渠道是多样化的。有从老宅子。翻新拆迁淘来的。还有有的家庭在搬迁的时候处理的。多数的古籍善本惠氏从。废品站收购站二死回收回来的。当然也不排除1些。相应的收藏家收藏机构由于后人对于这些古迹上门不太了解,不太懂,所以低价转让的。祝您心想事成,开心每一天,每一生。

何谓古籍善本?清朝版本目录学家张之洞的解释为:一是足本,没有删节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三是旧本,即传世很久的木刻本、传抄本和线装书。当代学者对古籍善本的解释为:一是年代久远而且有文物性;二是印刷插图精美而具有艺术性;三是书籍内容精辟具有学术资料性。国家文物法对古籍善本曾明文规定,凡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出品的文物和图书,均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得私自出口。于是收藏家们往往将这一时限之前的清代初期或更早期的精刻本和精抄本视为珍宝,因为最起码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决定了其收藏和投资价值也是相当高的。古籍善本由于是纸质品,很容易受到损毁,如水灾、火灾、虫蛀等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保存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实属不易,这就导致了流传下来的古籍善本十分稀少,许多古书现已绝迹,留存下来的古籍善本中不乏孤品、珍品,有的存世量也不过是寥寥几部,因此,古籍善本的价值珍贵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评判古籍善本价值的标准

  

1、文献价值 古书籍所描述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 

2、版本价值  古籍的版本种类很多,一般来说,稿本(作者的原稿)、旧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类活字印刷本等版本的价值更高。 

3、艺术价值 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红印本、拱花等。 

4、学术价值 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稿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5、文物价值 有些古书,抄写或刻印本年代久远,流传又稀少,如宋版书存世不多,无论从纸质、墨迹、印刷技能、装帧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价值。

 

二、各种古籍善本的市场价格    

近年来,我国古籍善本在拍卖市场上行情十分走俏,价格不断向上攀升。如一册《唐人写经遗墨》以88万元成交,《续华严经疏》以40万元成交,《四库全书珍本》以29万元成交,明代版《陀罗尼经》成交价9万元,清乾隆年间《汪由敦诗翰》成交价165万元,民国版《朱拓千叶莲花造像》成交价055万元等等,可见古籍善本近年来已成为拍卖会的重头戏,购买者十分踊跃。古籍善本现已成为收藏家们苦苦追求的收藏精品。 

目前,市场上的古籍善本价格还在不断攀升,特别是宋版书或更早的古籍涨幅更是惊人,眼下一般宋版书都是按页论价,而不是以本论价。一页品相上好的宋版书市场价大致在1 万元左右,换句话说,一册100页左右的宋版书价值可达到100万元左右。由于宋版书十分珍稀,其市场价格有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元版书市场价与宋版书相差不是很大,市场价也随着宋版书的上扬而升值。明版书市场价要比宋版书低不少,其价格目前还比较平稳,但明版书要比以后的清版书的价格昂贵。明代初期的版本因流传下来的比较少,所以明初版本的升值潜力千万不可小视。明代中叶及明未的各种版本由于尚有一定的存世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其市场价格仍将平稳地维持着原状。清版书由于存世量较大,清中叶及晚清的版本,市场价还不是很高。但清初康熙、乾隆年间的版本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清代图书以木刻为主,晚清时有一部分石印版出现。清代版本尽管目前价格不是很高,但在这部分存世量较大的图书中仍不乏精品善本,这就要看收藏者的识别能力了。此外,民国初期的石印版和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一部分铅印版、影印版虽然不属于很珍贵的古籍善本,但也值得投资者收藏。古籍善本由于近年来在收藏品市场上十分受宠,因而各种伪造的古籍善本也应运而生。

  

三、古籍善本的几种作伪手法。

  

1、纸张做旧:纸张是文字的载体,没有纸张就没有书籍,因此判断古籍的真伪,首先要看纸张是否古旧。所以制作古籍伪本必须将纸做旧。将纸做旧有两类:一类是“染纸”,包括用糖水,或用栗子壳熬水,或用茶水,或用其它方法等将纸染成黄褐色,也有用烟将水熏黄的,以求使纸显旧色;二类是用“旧纸新印”,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面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张上辨别其为赝本。 

2、伪造序跋: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有序跋,叙述重印的原因,序跋后还著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不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3、伪造名人题跋,藏章印记。 

4、伪造牌记:保留旧牌记,挖掉复刻牌记,或挖补,涂改复刻牌记的年代。 

5、裁截目录:将原目录裁去部分或全部,使人不知收全该书究竟有多少卷,以便用残本充当全本。

6、利用著录书:有些著录书的记载是错误的,作伪者便故意以此为据来兜售自己制作的伪本。 

总之,古籍善本作伪的手法有多种多样,有时只采用一、两种,有时则可能是各种手法混合应用。收藏者在实际辨别时,应该运用自己掌握的学识和有关资料进行全面考察被鉴定的古籍,并可请专家一起鉴定,应注意去伪取真,才能真正做到所购古籍物有所值。

唐昭宗天复元年(公元901),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常山一户姓杜的人家,主人杜爽的妻子范氏生下了一个女儿。杜爽范氏夫妇前后共生养了五子三女,这个女孩虽是他们的长女,却被家人称为“四娘子”,这大概是一个按照排行得来的称呼。

  杜家世居常山,不但家境殷实而且世代好善,在四乡八里很有声望。就在杜四娘渐渐成长的同时,人世间也发生着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唐王朝结束了,历史进入“五代十国”的时期,中原大地征伐杀戳四起,各路王侯将相“你方唱罢我登场”,群雄逐鹿乱纷纷。杜四娘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长大成人了。

  大约是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的冬天,一个年青人从保州(河北保定)的家乡出发,打算到镇州(正定)去谋个前途,没想到才过定县,就遇上大雪不断道路雍塞。青年孤身一人既饥且寒,只得奔到杜家庄院门前避雪。杜家看庄的家人素知主人乐善好施,也就有样学样地给了青年些充饥的饭食和睡觉的地方。大雪一下几日不止,青年也就在庄院上一直耽搁了下来。几天相处下来,家人发现这青年虽然衣履简朴,却状貌俊伟言谈谨慎手脚勤快,不象是寻常人家子弟,便向主人杜爽报告了此事。

  杜爽听了家人的叙述后很感兴趣,立即与青年见了面。果然一见就觉得确非凡品,很是心爱,便大力挽留他多住些日子,当成贵客款待。

  青年在杜家庄一住月余,与主人相谈甚欢。杜爽也渐渐弄清了青年的来历。原来这青年名叫赵弘殷,虽然落魄,却也是个官宦之后。他的曾祖父赵朓在唐时曾任县令之职,祖父赵珽也官至御史中丞。然而祸福变迁,到父亲赵敬少年时,赵家就已经没落了,幸亏赵敬胸有大志,硬是重振了家业,甚至还做到了营州、蓟州、涿州刺史的级别。自赵敬死后,赵家又再次一落千丈。但赵弘殷虽是一介平民,仍然没有忘却祖宗的荣耀,也期望自己能够象父亲那样重新白手起家。这一次他就是打算去投奔河北郑州的赵王王镕,谋求前途的。

  杜爽听了这番话,又经过一个来月的仔细观察,对赵弘殷本人和他的家世都刮目相看,认为他绝非池中物,不但终有出人头地之日,而且还能成就大事业。于是杜爽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赵弘殷招为女婿,将自己年方及笄的女儿四娘子嫁给他。

  就这样,一场大雪为赵弘殷带来了一段姻缘。

  这场姻缘的缔结,想来也招得了当时族人乡里们或多或少的议论,对于杜庄主贴钱嫁女,招这么一个前途未卜、家世也口说无凭的借宿少年为婿的行为,恐怕有不少人认为杜老头儿不是疯癫就是受骗上当了。没准还有更多的人捂着嘴偷笑,幸灾乐祸地觉着杜四娘子是“米箩跳进糠箩”,等着看富家**是怎么折堕的。只是这些人怎么都不会想到,这场联姻是杜爽此生最明智的决定,他将因此成为大宋开国皇帝的外祖父。

  由于被老丈人认定是人材而轻易财色兼收,似乎是老赵家的祖传好运。

  赵弘殷的父亲赵敬青年时在保州老家过布衣平民日子时,同乡刘昌便认定他是个人材,也平空将个女儿嫁了给他。这位刘**便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祖母了,身后被孙子追封为“简穆皇后”。如今赵敬的桃花运在他和刘**的儿子身上再次重演。赵弘殷原本只是想来避一场雪,不料却得了一个多月好吃好喝的招待,还白得了一位上好的妻子和愿意大力支持自己奔前途的富实岳丈。这等好运简直就是天上掉了金元宝在头上,直到今天也足够让许多奔波劳碌却还是办不齐结婚生子物质条件的男人羡慕得两眼发绿。可见话本小说里美人儿带着钱财向穷小子投怀送抱的好事也并不全是秀才们的白日梦。

  赵弘殷求取前途的步伐并没有因为贪恋新婚之乐而停顿,婚后不久他就加入了赵王王镕的麾下,杜四娘子从此跟随丈夫开始了她颠沛流离饱尝乱世艰辛的婚姻生活。

  乱世中成就事业的人往往都是有真本事的,赵弘殷就是一个例子。他很快就以骁勇善战得到了王镕的注意,因此得到了更多更大的表现机会。终于有一次他率五百骑驰援后唐庄宗李存勖,不但立下战功而且得到了李存勖的赏识,成了李存勖的属下。此后赵弘殷的前途就算是踏上了路,虽然屡有波折,虽然王朝更替频繁,他的功名还是步步向前:后唐时任飞捷指挥使,后汉时任护圣都指挥使,后周时任右厢都指挥、领岳州防御使、检校司徒、天水县男……死后还得到了后周皇帝追赠的武清军节度使、太尉之职。总之是当兵吃粮,改朝换代只当是换个上司,谈不上什么殉国死节忠不忠心的话。

  然而在赵弘殷转战疆场开拓功名的同时,做为妻子的杜氏却生活得很不容易。赵弘殷初入军伍时收入微薄,杜氏拖儿带女生活异常艰辛,在这样的情形下,她的长女(追封陈国长公主)与长子(赵匡济追封邕王)都先后夭折了。等到丈夫有了些功名,虽然温饱无忧,但夫妻仍不免聚少离多。因此直到成婚后的第十年,即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二月十六日,两人在洛阳夹马营(可能是军营休整处)生下次子赵匡胤。自赵匡胤出生后又过了足足十二年,即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十月七日,两人才在浚仪(开封)的官舍中生下第三子赵匡义。八年后才轮到第四个儿子赵廷美出生。在赵廷美之后,杜氏还生过一个儿子赵光赞(夭折,追封夔王)和一个女儿(后封秦国大长公主)。

  算起来杜氏一共生了七个孩子,长大成人的则有三子一女。而这四个儿女中,次子赵匡胤、三子赵匡义(赵光义)的出生前后经过在史书上留下了神乎其神的记载。据说当杜氏产育赵匡胤时,产房中有赤光绕室,还有经宿不散的扑鼻异香,与寻常产房中的血腥之气大异其趣。赵匡胤因此还得一个小名叫“香孩儿”。这香孩儿不但化血腥为异香,还一生下来就遍体金色且三日不变。十二年后赵匡义诞生时更不同凡响,不但重演了一遍哥哥投胎时的节目,而且还格外加重戏码,产房中的赤光如云霞般蒸腾,香气不但绕室,而且还香遍整条街巷。果然皇帝就是皇帝,初次亮相就端的与小民投胎之时大不相同。

  在王朝频频更替、一家人随着丈夫职务的变迁四处迁徙的日子里,杜氏由一个殷实人家的**逐渐变为一个性格坚毅有胆识见解的成熟女人,她治家严谨循礼,对儿女的教育也很上心。不过作为军人之妻又身在乱世,她的教子方式当然与读书人的方式大有不同。

  赵匡胤的文化课学得不怎么样,但生来胆大心细爱冒险,骑射本领非同凡响。怎样的烈马他都不惧惮。也亏了他命大,有一次驯马的时候马使性子在城楼的斜道上狂奔,一撩蹶子将他远远地甩了出去,先是撞上城楼门楣,又重重地摔落在地上。旁观的人都魂飞魄散,认为赵匡胤不但死定了,而且肯定脑袋都要撞碎。谁知他却毫发无损地站了起来,不但毫无惧色反倒性气更足,发力追上烈马纵身腾上,非要将马驯服不可。胆量如此之大,别说围观的人,就是那匹马,都要判个服字给他了。

  做为母亲,杜氏对于赵匡胤近乎莽撞的胆大忧心忡忡,决定尽早给他完婚成家收收性子。

  后晋开运初年(公元944),十七岁的赵匡胤在父母的安排下完婚了。迎娶了赵弘殷的护圣营同僚贺景恩十六岁的女儿为结发之妻。

  赵匡胤成婚这年,三弟赵匡义还不满六岁,才刚是启蒙的年龄。年龄虽小,赵匡义的脾性却已经初见端倪。无论是兴趣爱好还是性格,这个小孩子都与他的哥哥大相迳庭。赵匡胤好武善骑射,还很能交朋友,性情豁达,颇有些江湖习气。赵匡义却不然,他和同龄的孩子游戏时,其它孩子都会不知不觉地对他心生畏服之情,不敢对他呼呼喝喝。赵匡义还嗜好读书。出身行伍的赵弘殷对于自己竟也能生出个会读书的儿子,感到非常欣慰。到后周时期,他外出征战时,对各地金银财宝分毫不取,只是专心搜求各类古籍善本带给赵匡义,赵弘殷夫妇还时常察考儿子的读书成绩,在父母的严格督促下,赵匡义不但学识渊博,而且还多才多艺、很有智谋。

  年幼的弟弟既然“读万卷书”,做哥哥的赵匡胤便打算“行万里路”了。大约在后汉乾佑元年(公元948)前后,二十一岁的赵匡胤离开父母弟妹和成亲才三四年的妻子贺氏,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游历。

  实际上并不是赵匡胤自己存心要“志在四方”,真正的原因还在于那个乱纷纷的世道。

  赵家的一家之主赵弘殷是靠了后唐庄宗李存勖的赏识进入仕途的,然而没几年李存勖就被人杀死,随之后唐朝廷内斗不断,后晋后汉又陆续有来,在这样的大形势下,赵弘殷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官运平平,一家人的生活也大不如前。赵匡胤眼见这样的情形,便打算自己外出闯荡以求取功名。

  刚开始的时候赵匡胤把事情想得很简单,以为还可以靠父亲的老关系找到门路得到重用。然而事实却是到处碰壁。漫无目的的游历让年青气盛的赵匡胤吃尽了苦头。有一次他来到复州(今湖北省沔阳县西北),想投靠父亲的老同事、时任复州防御使的王彦超。谁知王彦超并不买帐,总算还留了三分情面,用十贯钱打发他走人。无可奈何的赵匡胤只得冒着风雨重新上路。(王彦超怎么也不会想到,仅仅过了十年,赵匡胤便当上了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王彦超才干品行过人,宋太祖对他甚是礼遇重用,但是看到他时难免总会想起旧事,终于忍不住在某一次借着酒劲发问:“卿昔在复州,朕往依卿,何不纳我?”打赵匡胤当皇帝那天起,王彦超恐怕就早已经想到这位赵世侄终会有按捺不住的一天了,他的反应非常敏捷,回答得成竹在胸:“浅水岂能藏神龙耶,当日陛下不留滞于小郡实乃天意也!”赵匡胤听后心情大好,也就不再追究下去了。)

  类似的事情肯定发生过不止一次,或者有些人的反应还不如王彦超。饱尝人情冷暖的赵匡胤始终没有碰到任何机遇,盘费却已将磬净。走到襄阳地方时,为省些住店银子,他便往寺庙求宿。于是他时来运转的契机到了。

  在这座不知名的小庙里,赵匡胤遇到了一个精通术数的老和尚。老和尚刚一见这个满面风霜的青年便认定他绝非凡品,不但主动馈赠盘缠,还指点迷津道:“北往则有遇矣。”赵匡胤遵嘱而行,北上邺都,正赶上后汉枢密使郭威奉命征讨李守真,在此招兵买马。他就投到了郭威的麾下。

 

960年正月,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作了皇帝,他就是宋太祖。因为弟弟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因避宋太祖讳,改现名)在陈桥兵变中立有大功,所以宋太祖非常器重他。

宋朝建国后,宋太祖任命赵光义为开封府尹(都城最高行政长官),封他为晋王。朝令排班时,赵光义的位子排在众臣之首,以表示地位的崇高。宋太祖对这个弟弟的礼遇也特别深厚,多次到他的府上叙兄弟之情。晋王府第由于地势高,池子里经常缺水,宋太祖亲自督促工役千方百计解决水源问题。有一次赵光义病了,不省人事。宋太祖听说后,十分着急,赶忙前去探视。还亲自点燃艾草,给弟弟热炙。赵光义醒后,觉得炙得头痛。宋太祖就用艾草炙自己,试验怎样炙才有效而不至于引起头痛。就这样,整整大半天,宋太祖都呆在晋王府中,直到赵光义发透了汗,完全苏醒过来,才回宫去。

有一天,赵光义到宫中赴宴,喝醉了酒。宋太祖怕他出事,亲自送他出宫,下殿阶时,还搀扶着他。这些事对普通人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宋太祖以皇帝之尊,对弟弟如此厚待,可就不同寻常了。古代帝王,大多少情寡义。虽同胞手足之间,也是如此。宋太祖如此行事,实属凤毛麟角。

976年,还不到五十岁的宋太祖突然死去。其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由于宋太祖死的十分突然,且宋太祖皇位舍子传弟这件事又很不正常,所以引起种种猜测和传说,一直宋太祖之死成了千古疑案。在这里,我们姑且相信正史的记载,说他是正常死亡吧。

按照正史的说法,宋太祖临终遗命,皇位传给弟弟,弟弟死后再传给自己的儿子。这样,宋太宗以后皇位的继承者应该依次为其弟廷美和宋太祖的两个儿子德昭和德芳。但是,宋太宗不想遵从宋太祖遗命,他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因此,他即位不久,就相继把三个威胁帝位的危险人物一个个清除掉。

首先被清除掉的是德昭。979年,德昭跟随宋太宗征讨契丹。有一天夜里,军中突然不知宋太宗的去向,有人谋划立德昭为帝,以安定军心。但是不久,就知道了宋太宗的下落,立德昭为帝的事也就没有再提起。后来,宋太宗知道了这件事,很不高兴。由于这次北征最后以失败告终,撤退回朝后,过了很久也没有对前一次讨平北汉论功行赏,将士们产生了不满情绪。德昭为这件事向宋太宗进言,请求早日行赏。宋太宗听后,勃然大怒,大声训斥道:“待你当了皇帝之后,再赏赐他们也不算晚!”这话的分量太重了!这不是公然怀疑侄子有篡位的野心吗?德昭当然受不了。他惶恐不安地回到寝所,用水果刀自刎而死。

981年,宋太祖的另一个儿子德芳因病逝世。宋太祖的两个儿子都死了,能威胁宋太宗皇位的只剩下弟弟廷美一人了。第二年,有人告发廷美妄图谋夺帝位,宋太宗于是免了他的官职,将他流放到边远地区。凡是与廷美关系密切的人也全部放逐。984年,廷美在流放的地方抑郁而死。这样,宋太宗可以安安稳稳德地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了。从此,整个北宋时期,皇位都由宋太宗的子孙代代相传,而宋太祖的子孙却都受到压制,不得闻名于世。

宋太祖对其弟宽厚友爱,而宋太宗却对弟弟、侄子如此刻薄、嫉恨,这也大概是人们怀疑宋太祖是被他害死的原因之一吧。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南宋的第一个皇帝赵构没有儿子,而宋太宗的后裔在北宋灭亡时全被女真人掳掠到北方去了,帝位只好由宋太祖的后裔宋孝宗(德芳的第六代孙)继承。而南宋的第五代皇帝宋理宗则是德昭的第九代孙。这样,从南宋的第二代皇帝开始,帝位一直由宋太祖的子孙继承,宋太宗系统从此中断。世人认为,这一皇位的继承,是对宋太宗不遵守宋太祖遗命、没有让其子孙继承帝位的报应。

更令人惊诧不已的是,宋太祖兄弟末世子孙的遭遇竟是那样地不同。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470多人及宗族3000余人被掳掠北去,受尽凌辱。几代之后,二帝之子孙近族已被屠杀殆尽。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宋太祖的末世子孙的遭遇却要好得多。1276年,元军包围南宋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小皇帝出降,被封为瀛国公。小皇帝至通州,元世祖命赐大宴十日,小宴十日,然后赴京陛见。小皇帝长大后,元世祖又妻以公主,可见待遇之厚。终元之世,一直对南宋宗室多加抚恤。同为赵宋宗室,其遭遇竟是如此地不同!读史至此,谁不感到这是历史的报应、历史的讽刺呢?莫非冥冥之中,真的有什么因果报应么?历史可真会捉弄人!

1 关于玉海楼的诗句

关于玉海楼的诗句 1 关于嘉峪关的诗句

描写嘉峪关的诗词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出塞》--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塞上

胡宿

汉家神箭定天山,烟火相望万里间。

契利请盟金匕酒,将军归卧玉门关。

云沈老上妖氛断,雪照回中探骑闲。

五饵已行王道胜,绝无刁斗至阗颜。

闻山海古榆关,今日行经眼界宽;万顷洪涛观不尽,千寻绝壁渡应难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马上望祁连,奇峰高插天。西走接嘉峪,凝素无青云。(明陈棐《祁连山》)

七古嘉峪关秋望

边塞暮雨催霜秋,黄花泼香竞野畴。

最是烽堠经世面,长烟落照立云头。

浪淘沙嘉峪关

雪舞冻云低,变幻熊罴。飞檐重阁比天齐。铁马冰河闻柝斗,风掣旌旗。

叹赏一砖泥,远望安西。丝绸古道旅人稀。梦上昆仑寻隐士,再论禅机。

七绝咏嘉峪关

关山南北共争雄,云压缭垣雪压峰。

黄昏宿燕归来晚,怨锁双扉鸣漠风。

古风嘉峪关吟(二首)

秋登嘉峪关

天高云谈远

仰视古关隘

犹聆壮士面

俯拾残箭镞

顿觉体生寒

伊吾古天地

思绪怅茫然

茫茫戈壁缈缈天

遥想迁客泪不干

叹服先贤投笔志

驼铃声里夕阳圆

七律咏嘉峪关

胡杨已老叶仍青,沙枣花开香满庭。

种柳千丛欺大漠,驰峰万里揖长城。

钢花更比春花艳,古月岂如今月明?

莫道河西焦苦地,楼台处处阻云行!

破阵子游嘉峪关

万里长城西起,边陲锁钥雄浑。

悬壁纵伸山脉里,策马挥鞭第一墩。

轻蹄重辙痕。

战鼓咚咚又击,呐声阵阵欣闻。

天地静观奇布阵,铁马金戈气势存,

沙场壮士魂。

卜算子嘉峪关

百丈伟雄关,

楼角悬星斗。

万里城垣远接天,

垣上飞云走。

秋夜月如钩,

风雪长相守。

昔日狼烟不再看,

牧笛东风柳。

2 与瑞安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 陶山:山名。在浙江瑞安县西。——吴鹏《种玉畦》诗云“陶公仙去玉畦空,剩有白云护垄东2 瑞安市系省级文明城市,历来文风鼎盛,夙有“东南邹鲁”之誉。南宋理学家陈傅良学重“经世致用”,开永嘉学派之先声。元明之际,戏曲家高则城撰《琵琶记》,称为“南戏之祖”。3 创草堂名“鹿木居”,——取“与麂鹿为伴,与树木为伍”4 玉海楼——概以玉比德,海崇上善和如玉之珍贵,若海之浩翰。5 瑞安市省级风景名胜区:仙岩——朱自清《绿》

宝香山(卓 敬)

此室不知斗来大,此心不啻天样宽。白云忽起山在户,红日乍晴人倚栏。一声两声花鸟好,千树万树松风寒。诗成大笑出门去,长空浩荡江水浑。

3 有关屯粮的诗句

《观刈麦》白居易 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赏析: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

4 关于晨旭的诗词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

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8、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0、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宋·范仲淹

1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1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

14、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1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 关于 孟春 的诗句有哪一句

状江南·孟春

作者鲍防 朝代唐代

江南孟春天,荇叶大如钱。

白雪装梅树,青袍似葑田。

作者介绍

鲍防(722--790),唐诗人。字子慎。襄阳(治今湖北襄樊)人。天宝十二载(753)登进士第,授太子正字。大历初为浙东节度使薛兼训从事,官尚书郎。五年(770)入朝为职方员外郎。累迁至河东节度使。德宗朝,历京畿、福建、江西观察使、礼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以工部尚书致仕。在浙东时,为越州诗坛盟主,与严维等联唱,编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二卷,与谢良辅全称“鲍谢”

6 藏书楼为何取名玉海楼

在瑞安城的东北隅,闪烁着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它就是浙江四大著名藏书楼之一的玉海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玉海楼现存建筑包括玉海楼书藏、颐园和百晋陶斋、孙诒让故居三大部分,分别布置在三条轴线上,既各成院落,又相互沟通。 其建筑特点是集藏书楼功能、浙南优秀民居特色和私家园林典范于一体,原总占地面积约8千平方米。

玉海楼书藏,简称玉海楼,在建筑群东首。三面环河,前后池塘,东面紧靠古城城基和护城河,又与新城玉海广场、万松路相衔接,位置优越,环境幽美。

玉海楼坐北朝南,前后两进各五楹,左右回廊,前、中、后三大天井,为清末著名学者孙衣言和朴学大师孙诒让父子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创建。孙衣言(1814-1894),字劭闻,号琴西,清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历任安庆知府、安徽按察使、湖北与江宁布政使,后迁太仆寺卿,著《逊学斋文钞》,辑《瓯海轶闻》、《永嘉集内外编》等,有“晚清特立之儒”之称。

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号籀庼,与俞樾、黄以周合称清末三先生,有“晚清经学后殿”、“朴学大师”之誉称,同治六年(1867)举人,一生不求仕进,致力朴学研究,创办学校,服务乡邦,著《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等35部。 父子两人都喜欢读书、藏书、做学问。

诒让随父游居京师、江淮等地,则恣意购求古籍善本,同治七年(1868)后的10余年间,大量收购苏、浙、皖、鄂许多著名藏书楼散出的元、明、清珍善本。藏书既富,于是建书楼以储。

仅一年多时间,就在古城瑞安金带桥北建造了这座颇具规模的藏书楼。 因孙氏敬慕南宋学者王应麟著作宏富,故以其巨著《玉海》书名作为楼名。

台门石额“玉海楼书藏”为礼部侍郎顺德李文田书。石联“玉成桃李,海涌波澜”为郭沫若手迹。

前楼楼额“玉海楼”为工部尚书吴县潘祖荫书。昔日楼上藏书,楼下雕版印书或手抄善本,辑刊瓯越文献。

玉海楼是学者的藏书楼。先时藏书达8-9万卷,计3 万多册,以多名家批校本、多瓯郡乡邦文献和孙氏父子手批手校本闻名于世。

曾订有《藏书规约》16条,既管理严格,又流通方便。首先为孙诒让研究学问、著书立说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亦为乡里后生求知进取开辟了良好的场所。

但到1908年孙诒让逝世后,藏书渐渐散失,其中珍善本转藏杭州、温州。新中国成立后,瑞安县人民政府重视文物保护,将玉海楼辟为文物陈列馆,不断搜罗原玉海楼散出的藏书和邑内私家藏书,至今已达3万多册,同时征集文物书画5千多件庋藏楼上,使玉海楼成为知识的宝库。

过玉海楼圆洞门就是颐园。其门联云:“退思补过,时还读书。”

园内有莲花池、水井、假山,种植梅、兰、松、竹。其后是船厅,原额“野航”,又名“百晋陶斋”,王懿荣题额。

斋后是丁字雨廊,连接玉海楼与孙诒让故居。 孙诒让故居由门屋、客厅、正楼三进和左右厢楼、子房、半坡廊以及后花园组成,占地面积4千多平方米。

7 关于鹳雀楼的诗句

1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唐 畅当《登鹳雀楼》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3唐 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 鹳雀楼西百尺墙,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 4唐 耿湋《登鹳雀楼》 久客心常醉,高楼日渐低。

黄河行海内,华岳镇关西。 去远千帆小,来迟独鸟迷。

终身不得意,空觉负东溪。 5唐 马戴《鹳雀楼晴望》 尧女西楼望,人怀太古时。

海波通禹凿,山木闭虞祠。 鸟道残虹挂,龙潭返照移。

行云如可驭,万里赴行期。

地摊古籍古董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作为目前地摊上的古籍古董一般来说来的渠道是多样化的。有从老宅子。翻新拆迁淘来的。还有有的家庭在搬迁的时候处理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