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循全集》:一部完备、可靠、高质的古籍整理作品
焦循,字理堂,一字里堂,扬州甘泉(今扬州)人,是清代乾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学识淹博,著述宏富,成就卓著,在清代学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扬州大学刘建臻教授长期从事经学和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清代学术特别是焦循及其著述有湛深研究,并具有整理点校古籍文献的丰富经验。正是因为著作者的重要地位和整理者的优越条件,早在2007年,整理《焦循全集》的设想就获得专家的高度肯定,并列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整理计划,成为清史文献整理的重要项目之一。经过长达十年的努力,终于结成硕果,2016年,《焦循全集》由广陵书社顺利出版。
《焦循全集》多达640万言,具有如下特点:其一,是迄今搜罗汇辑焦循著述最为丰富的合集。焦循学问博大精深,其著述遍及经、史、子、集四部,约计达数十种之多。此前,除少量著述如《孟子正义》等数种得以出版之外,绝大多数都未能得到整理,甚至还有诸多稿本、抄本未能得到发掘利用。整理者付出大量心血精力,广搜博采,抄录影印,尽最大可能网罗焦循所有著述。如《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毛诗地里释》《注易日记》《里堂书跋》《乘方释例》《里堂札记》《里堂诗集》《里堂道听录》等20余种稀见稿抄本,分别珍藏于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扬州市图书馆等十余家收藏机构,整理者不辞辛苦,多方搜求,终得如愿以偿。在广泛搜罗、认真辨析的基础上,全书最终收录焦循著述59种,其中甲编为焦循自著52种,乙编为焦循摘抄或选刻之书5种,另附录他人摘编焦循著述2种。除极个别求之不得或寻之未获外,几乎将焦循著述囊括无遗,堪称迄今最为全备的焦循著作合集。
其二,是迄今别白考辨焦循著述最为精审的合集。焦循著述众多,其中不免存在鱼目混珠、真伪杂陈的情形。刘建臻教授系研究焦循及清代学术之专家,此前即出版发表有《清代扬州学派经学研究》《焦循著述新证》和《焦循学术论略》等系列论著。依据多年研究奠定的学识功底,整理者对现存以及见于记载的各种焦循著述详加考证辨析,以删重去复,黜伪存真。以焦循有关《诗经》的著述为例,上海图书馆藏有《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和《毛诗物名释》稿本2种,南京图书馆藏有《陆玑疏考证》1种。以其名目观之,当为三书。整理者经仔细比勘,发现《毛诗物名释》实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之初稿,而《陆玑疏考证》则系《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第十二卷之内容,遂保留《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1种,而摒弃了原计划收录的《毛诗物名释》和《陆玑疏考证》2种。又如收藏于国家图书馆的《里堂书品》抄本,卷首目录题“里堂焦氏书品”,下署“廷琥手录”。书名既题焦循之字,抄录者又为焦循之子焦廷琥,学者多将其视之为焦循著述。整理者细加考核,发现焦循本人及其子焦廷琥均未言及此书,且现存焦廷琥手稿笔迹与是书明显不符,进而发现其书内容旨趣与焦循学术思想相去甚远,书中甚至还载有焦循身后之事,遂判定该书实为伪作。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整理者将该书直接剔除,不予收录。诸如此类,整理者对能够查找到的焦循所有著述,均一一厘清其重出者、伪托者、未成者、散佚者,乃至未见、存疑者,最终确定全集的收录内容范围。其考辨及其别择堪为定论,有效地保证了新版《焦循全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其三,是整理难度极大的清代学者著作集。焦循学识广博,在经学、史学、文学,乃至天文、历法、数学、医学、术数等各领域均有很高造诣,当时即有“通儒”之称。再加上其著述稿本、抄本颇多,今人辨识整理,其难度可想而知。整理者迎难而上,网罗专门人才,组织学术队伍,采取各种措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终于高质量地完成了整理点校工作。
作为清代文献整理的新成果,《焦循全集》的推出,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焦循全集》的整理出版,为学者阅读利用提供了可靠方便的文本,必将大大推进对焦循本人及其清代学术的研究;另一方面,《焦循全集》的整理出版,反映了新一代的扬州学人对扬州先贤尤其是清代扬州学派学术的继承、发扬和创新,可谓薪火相传,渊源有自,必将有力地推动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黄爱平)
四川大学 古籍整理研究所 ,是国家教育部1983年批准成立的从事中国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的专门机构,著名学者徐中舒、缪钺、杨明照、赵振铎、胡昭曦、曾枣庄、刘琳等曾先后担任古籍所学术带头人和行政负责人。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机构类别 :研究所 机构地点 :四川大学 成立时间 :1983年 基本简介,建校情况, 基本简介 目前有专职研究人员18人,其中教授(研究员)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人。设有哲学文献、历史文献、文学文献、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室和文澜电子出版制作中心、宋代文化研究资料中心,学科包容中国儒学、古典文学、汉语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和计算机套用等专业。 建校情况 建所20年来,古籍所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九五”、“十五”规划项目、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全国高校古委会古籍整理等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10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奖20余项。该所同仁团结一心、协同攻关,先后完成目前规模最大的断代文章总集《全宋文》(180册)、珍稀善本丛书《宋集珍本丛刊》(108册),与哈佛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合作完成“电子版《宋会要辑稿》”等大型项目,形成了国内研究宋代文化及其文献的重镇。awj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目前,该所进一步整合力量,凝炼专业,秉承百年来由锦江书院及尊经书院开创的“通经致用、求实创新”精神,在川大儒学先贤廖季平、杨锐、吴之瑛、吴玉章、蒙文通等人所建树的丰厚的儒学研究基础上,集中精力进行广泛深入的儒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在国内率先进行儒学文献大型丛书《儒藏》的编纂和研究。
贾二强,男,汉族。1954年8月出生。1983年考取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文献学研究生,师从著名文史及古文献专家黄永年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5年增列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历任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现并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站长、校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委员,社会兼职有陕西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西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等。从事历史文献学、古籍版本学、文献学基础、唐史史料学、古文献研究、专书研究等多门本科、硕士、博士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撰写、整理出版学术专著及古籍10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研究成果5次获得省级优秀成果奖。承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古籍整理项目2项。
从事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古代文献整理研究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尤其在古籍版本研究方面有相当造诣,曾承担教育部古籍整理项目《清代版本图录》,与黄永年教授合作完成,199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成为古籍版本研究的必备之书,得到学术界广泛好评。主要关注古代民间信仰问题的研究,发表了系列论文,并于1998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最终成果《唐宋民间信仰》2002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该项成果属于填补空白之作,其中若干结论已引起学术界广泛重视。 何志龙:长期从事中东历史、政治与国际关系的教学、研究。曾给本、专科学生、研究生讲授过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当代中东问题、现代国际关系史、中东近现代史、中东国别史等课程多门。
主要研究中东历史、政治和美国与中东关系,曾在《世界民族》、《西亚非洲》、《现代国际关系》等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了《中东国家通史·塞浦路斯卷》专著。主持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项目《中东南亚民族主义与我国西部开发和安全研究》,研究课题《冷战后的美国中东关系研究》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参加了一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和一项教育部课题的研究。 丁虹,女,汉族,1963年12月出生,甘肃榆中人,教育硕士。1983年9月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1987年7月毕业留校在历史系办公室先后从事教学秘书、科研秘书、总支秘书和系主任助理等管理工作。1998年5月起任历史系党总支副书记。2005年12月起任历史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
1鲁迅辑校古籍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0年) 2清代珍稀藏书文献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基金,2009年) 著作: 1《文房四谱》(古籍整理) ,中华书局,2011年7月 2《杭州丁氏八千卷楼书事新考》(专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6月 3 战争改变历史——1500年以来的军事技术、政治与历史进程(译著,60万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年3月 4 酒谱(古籍整理) 中华书局,2010年9月 学术论文: 1 “关于《姚辑本<谢氏后汉书补遗>抄录说明—2005年版《鲁迅全集》误收文一则”,《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3期 2 “牌记考:版本学术语的共时多样性”,《版本目录学研究》第三集 3 “丁氏八千卷楼藏书转归江南图书馆始末—以《艺风老人日记》所见史料为中心》”,《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第一集 4 “同光间八千卷楼丁氏访书事迹考”,《图书馆杂志》,2011年11期 5 “窦苹其人及其《酒谱》创作心境”,《名作欣赏》,2011年第10期中旬刊 6 “晚清藏书家丁丙与寿松堂孙氏交游考”,《图书情报工作》2011年增刊 (1) 7 “学问吟咏之间 —〈文字同盟〉与中日学术交流(1927-1931)” ,《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8 “八千卷楼书目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第5期 9 “八千卷楼丁氏与铁琴铜剑楼瞿氏皕宋楼陆氏交游考略”,《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年 第 4 期 10 静嘉堂文库藏《当归草堂书目》考(《文献》2011年1期) 11 学术本位 文化观照——评王晓平新著《日本诗经学史》(《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3期) 12 八千卷楼前期藏书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1期) 13 八千卷楼藏书零星散出之考察 (《温故知新集——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建院五十周年纪念文集》) 14 杭州八千卷楼丁刻书版考(《藏书》第5期) 15 探索古籍版本学传统研究体式的新路径——评陈先行著《打开金匮石室之门——古籍善本》(《中国学研究》第10辑) 16 写本形态的八千春楼善本书目——以南京图书馆藏本为中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3期) 17 关于稿本《武林藏书录》(《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增刊) 18 从体例编排看《书林清话》(《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增刊)》。
上海图书馆藏有已编古籍130余万册(其中善本约18万册)、碑帖16万件(其中善本2千余件)、明清近代尺牍11万8千通。馆藏的大量增加,充分说明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上图对搜集保藏传统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
长期以来,在可能的条件下,上图尽力做好古籍保护工作。尤其是1996年新馆落成,极大改善了古籍庋藏条件,如善本书库已做到恒温恒湿,后来又为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藏品制作了楠木盒加以珍藏。1996年,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上图专门成立了抢救历史文献工作组,开始对大量累年积聚成堆的未编文献进行抢救整理。这是历年来上图对古籍所开展的最大规模整理保护工作,前后已持续近十年,至今仍未终止,业已取得显著成果。如建成总共800平方米的家谱、碑帖专库;对大批破损家谱及部分碑帖予以修复;编纂出版了反映1万1千余种10余万册馆藏的《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初步摸清馆藏碑帖家底,其数据库也在制作之中。这不仅使大宗尘封数十年的历史文献得到有效保护,并使之为读者所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上图仍有约50万册古籍、2万余件碑帖尚未整理编目,大批虫蛀、残损古籍有待精心修复。囿于目前人力、物力等条件限制,古籍整理保护工作仍将是一场持久战。
1990年~1993年完成了市文化局科研计划项目“自动古籍图书超高频杀虫机”研制,并获得了1993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1997年又完成了科研项目“用拟除虫菊酯对馆藏图书、资料防蛀方法的研究”,并获得了1997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古典文献(古籍修复)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文史知识基础,熟练掌握文献修复和古籍保护的理论、技术、方法,能从事古籍整理、文献保护、古籍数字化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古代汉语、中国古典文献学、古籍修复、古籍版本鉴定、书画装裱、校雠学、民国文献保护、文物摄影、古籍数字化、古籍保护、文献编纂学、国画技法、书法篆刻。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全国培养古籍修复人才的本科专业;培养我国古籍保护事业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注重学生传统文化素质、人文素质的养成,突出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古典文献修养,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文物古籍整理、鉴定、修复能力和文献编研能力。
[毕业去向]毕业后可在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及相关文化教育单位从事古籍整理、文献保护、古籍数字化等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其主要任务和职能:
第一,负责组织、协调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包括制定重点古籍整理研究项目的规划、审批直接资助项目、督促检查项目进展情况;指导和协调包括古典文献专业本科生、各单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内的人才培养工作;组织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队伍,推进有关研究机构的建设。
第二,负责国家指拨的“高等院校古籍人才培养及整理研究专项基金”的分配和使用,并检查、监督接受该基金的机构或个人的经费使用情况。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由中国古文献学及古籍整理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教育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委员数十人。其组成人员均由教育部委任,现已为第四届。
秘书处是高校古委会的常设办事机构,负责处理古委会日常工作,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均由教育部委任。秘书处下设办公室、古籍信息研究中心和《中国典籍与文化》杂志编辑部。办公地点在北京大学,人员由北京大学教师兼任。
委员会下设两个业务工作组,即科研项目专家评议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组。
古委会直接联系的教学科研单位共26家。由古委会每年提供固定的研究(教学)经费、图书资料费和设备更新费,并可向古委会直接申请科研项目立项和项目经费。此外,各省市自治区高校及有关大学还有古委会间接联系的研究机构62家。
本文2023-08-04 12:19:4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