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保护。 家中有几本清代古籍 我放在塑料袋里保存 可以吗
把古籍放在塑料袋里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不建议放入花椒。
古籍纸张老化毁损的原因主要是由内外两个因素起作用。
内在因素由古籍生成的时候就决定了,取决于纸张原材料和生产工艺以及墨迹材料的耐久性和固着性。传统工艺生产的宣纸可以长期保存,在敦煌莫高窟就出土过的唐代经页已有上千年历史,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辨,故有纸寿千年的说法。
而外在的因素主要是纸张曝露在常规大气中受到氧气、空气污染物、湿度变化、霉菌、灰尘、紫外线和虫、鼠的危害。
组成纸张的有机材料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会在空气中氧化。同时现在空气污染严重,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含量较高,这些气体遇到纸张中的水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酸,酸对纸张具有很强烈的毁坏作用,有专业文献提及,曝露在3级污染空气中的书籍只要10天,纸张耐折度就会发生严重的下降。
国外的最新研究资料指出,古籍库房中的VOCs对书籍也有负面影响。花椒作为一种带有挥发性油脂有机物,不排除会释放出VOCs。
收藏或保存古籍的目的主要是其具有很好的历史文化价值,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而要实现上述价值的前提是文献的保存要好,用收藏界的行话来说就是品相要好。
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找到档案馆或图书馆,由他们文保部门工作人员负责进行真空包装处理。采用真空包装技术来保存纸质档案资料,可以在包装内部形成低氧环境,大多数微生物因缺氧不能生存,化学物理变化也得到延缓;同时隔绝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防止纸张和字迹曝露在常规大气中受到氧气、空气污染物、湿度变化、霉菌、灰尘、紫外线和虫、鼠的危害,延长纸质档案资料的保存寿命。
线装本各部名称线装本是古籍中最普遍的装订形式,约兴于明朝中叶,到了清朝更是风行,一直沿用到现在。其各部名称分为:书口、天头书脑、书背、书根、包角、书签、书套等。书口:书叶的正中折缝入;天头:指书叶上端(上栏以外的部分)的空白处;地脚:指书叶下端(下栏以外的部分)的空白处;书脑:指一本书册穿孔订线右侧的空白处;书背:指订线处右端顶头(即书脊);书根:指书册最下端顶头部分;包角:书册的右侧,上下两隅,称为“书角”。比较珍贵的书,在装时常以湖色或蓝色的绫子将书角包起,叫做“包角”。书签:是书衣上所粘贴的纸签,也有用丝织品的,用以题写书名。书套:用草板纸(俗称马粪纸)为里,外敷以布(多用蓝布),围裹全书的前后左右四面而露其上下两端者,谓之“书套”。另有围裹四面折叠四边的,名“四合套”。还有在开函处挖做云形环式的,叫“云字套”。
用纸写的卷轴书,也称“卷子”,盛行于南北朝至唐代。敦煌千佛洞发现的数以万计的古写本书几乎都是卷轴形式。卷宽约一尺,长短不一。卷上用铅或墨划“栏”,叫“乌丝栏”,用朱划则叫“朱丝栏”,上下框叫“栏”,分隔每行文字的叫“边准”,也叫“界行”或“解行”。佛经每行一般写17个字,其他古籍则每行多少字不等。纸质卷轴出现后,中国始用“卷”为图书计量单位。一部书往往有好几卷以至几十、几百卷。在卷轴外面还得包上“帙”。卷轴在内,帙在外,就像书卷穿上衣服,所以称它为“书衣”。卷数少的一部书只包一个帙,多则分若干帙。帙用细竹帘编成,外面蒙上缣、绢、绨、绫等丝织品或麻布,有各种色彩。卷轴用帙包裹后还需标出书名以便从架上寻找(图1[卷轴插架(左)与展开(右)示意图]),所以在轴的朝外一头挂上一小块象牙作的签,通称“牙签”,上刻书名和卷数,有时染上不同的颜色以区别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图书。
油纸:古代也是这样叫,是加工纸的一种。
材料:用较韧的原纸,涂上桐油或其他干性油制成。
性能:具有耐折及防水。
用途:供制雨伞﹑糊窗户或作各种防水﹑防湿包装之用。
历史:古时已有油纸伞
本文2023-08-04 12:20:2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