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一简要归纳2——秦汉
E秦:
秦刻石文的用韵特点是: 三句为韵。
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铺陈排比。
《吕氏春秋》:
一 由秦相吕伟组织门客集体编撰;
一 该书向来被视为杂家著作;
一该书最大的文学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吕氏春秋》:
成书于秦统一中国之前;由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以道儒、法、阴阳家的思想成分居多;最大的文学成就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吕氏春秋》文章特点: 平实畅达,不求华丽。
《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杂家著作。
《吕氏春秋》的《察今》一文,接连用几个寓言故事说理,它们有: 循表夜涉;刻舟求剑; 引婴儿投江。
从《吕氏春秋·察今》的本义来看,"刻舟求剑"的故事要表达的是:因地制宜的思想。
从《吕氏春秋·察今》的本义来看,"循表夜涉"的故事表达的是:因时制宜的思想。
《吕氏春秋·古乐》中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动作而歌舞的记载是: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F 《史记》 :
《史记》(司马迁) 开创的史书体例是:纪传体。
在《史记》的五种编写体例中,"本纪"这种体例是: 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更替。
《史记》的五种编写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记录王侯各国的兴衰状况。
《史记》的五种编写体列中,"列传"主要是: 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
《史记》的核心部分, 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本纪、世家、列传。
《史记》所采用的几种体例中,作为全书纲领的是: 本纪
《史记》描写人物时所使用的"互见法"是指:把同一人物的事迹根据需要写在本传和其他传记中。
《史记》中人物心理表现的方式有: a通过人物独白 b,以他人语言显示 c由作者直接点拨。
《史记》刻藏人物性格常用的艺术手法有:
a 用独自写心理揭示人物性格; b通过人物言行表现其性格;
C以传神的细节凸现人物性格; d以对比衬托出人物特点;
e 在特定的环境中展示人物性情。
《史记· 信陵君列传》中的魏公子信陵君是:礼贤下士的典型。
《汉书》对《史记》体例的改造有: a把《史记》中的"书"改称为"志"。 b取消《史记〉)中的"世家",并入"传"。
《史记》和《汉书》: 都反映汉代的历史。
指出秦刻石文在内容中多为"颂秦德"的是: 司马迁《史记》。
G 《汉书》 (班固):
《汉书》记载的是:西汉的历史。
《汉书》不同于《史记》的体例特点是:不设"世家"。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断代史。
最早录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的箸作是: 《汉书》
《汉书》的特点: 叙事平实稳健; 文章组织谨严; 语言富丽典雅; 但不行文挥洒自如
《汉书》(班固)的叙事特点是: 翔实平妥,笔法谨严。
《汉书》在写作上的特色是: 照录史实。
《汉书》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摹声绘形。
《汉书·食货志》关于采诗说的记述: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
《汉书·苏武传》中刻画苏武的品格特点是: 忠贞不渝。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先秦诸子九流十家中,最具影响力的四家是:儒、墨、道、 法。
《汉书·李广苏建传》中对李陵、苏武描写最具特点的是: 精细刻画。
H汉代:
"梁孝王忘忧馆时豪七赋"共同的创作倾向是:阿谀颂德,游戏文字。
从文学角度,汉初创作主要成我在:辞赋。
西汉初期的散文主要是:与治国安邦有关的政论文。
西汉初期散文创作的共同特征是: a针对现实问题而发; b行之质实畅达; c受战国策士的影响。
汉代"四家诗"中属于今文经学的是:齐鲁韩。
汉代散文家:董仲书(西汉), 刘向(西汉),贾谊(西汉初年) ,桓宽(西汉)。
(西汉初期)贾山《至言》除分析秦之的原因外,另一着重讨论的问题是:君臣关系问题。
晁错(西汉)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论贵粟疏》。
晁错政论散文特点: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
西汉中后期的著名散文家:董仲书、刘向、 司马迁。
汉代被称作"为群儒首"的: 董仲舒。
董仲书《天人三策》的第三策阐述的主要思想是:天人相应、"大一统"的思想。
董仲书、刘向政论散文的写作特点: 引经据典、以灾异论政
刘向政论散文的主要特点: a 继承了董仲舒散文引经据典的特点; b 结构严整,逻辑清晰; c 往往采用"正论一反证一总结一时事"的结构模式。
刘向受命校理群书,为一些典籍写溆录,最著名的: 《战国策叙录》。
《战国策》由刘向编定。
《新序》《说苑》的诸种特点中,最具文学价值的是:描写人物言行,传达人物的形貌和精神。
《过秦论》:
一文章的核心指出:秦王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仁义不施";
一文章集中体现了贾谊散文气盛情浓,铺排渲染的特色。
汉初思想家中忧患意识最为深浓的是:贾谊。
贾谊文章带有纵横风气。
贾谊《鹏鸟赋》所表现的主要情感倾向是:齐同生死的豁达。
贾谊《吊屈原赋》的体裁是: 骚体赋;骚体赋创作特色:抒情述志。
贾谊《吊屈原赋》最显著艺术特点:直抒胸臆。
贾谊《过秦论》创作特色: 铺排渲染;
贾谊《过秦论》归结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散文名篇《论积贮疏》,文章: 紧凑严密,说理透辟。
贾谊代表作: 《治安策》《论积贮疏》《过秦论》
桓宽《盐铁论》的散文风格:质直平实。
《盐铁论》与同时代散文的不同主要是:文风平实,不滥说灾异,不频引经籍。
司马迁抒写"发愤"著书强烈愿望的是:《报任安书》。
具有"究无人之际,近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理想的史学家:司马迁。
《史记》(司马迁)"五体"中,作为全书纲领的是: 本纪。
西汉初期的词赋创作的发展趋向是从情思浓郁、质实纯朴向缺少真情、辞藻华丽方向发展。
"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赋篇》(战国)。
"赋":"叙物以言情"。
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典范作品:枚乘《七发》。
主客问答是汉大赋的基本结构方式,《七发》中主、客是:楚太子和吴客。
枚乘《七发》创作特点:铺叙夸饰。
与汉初各家散文比较,枚乘《上书谏吴王》最主要的特点是:譬喻叠出,设辞委婉。
扬雄赋作:《长杨赋》《河东赋》《甘泉赋》《逐贫赋》《羽猎赋》。
扬雄大赋《长杨赋》的创作题材主要是:天子田猎。
扬雄《河东赋》内容是专写天子祭祀,《甘泉赋》内容也为祭祀。
扬雄对大赋发展所做的贡献主要有:
a、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b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 c描摹对象集中,篇幅相对缩短; d往往采取"以美为讽"的表达方式。
提出著名观点"辞人之赋丽以*"的是:扬雄。
汉大赋: 扬雄《羽猎赋》 《甘泉赋》,司马相如《上林赋》,班固《两都赋》
汉大赋之绝响:张衡《二京赋》。
把汉大赋创作推向高峰的作者是: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写得富有抒情色彩的赋是:《长门赋》。
《长门赋》的创作手法:抒情述志。
《天子游猎赋》所体现的司马相如的创作心态是:逞才炫耀。
《天子游猎赋》的主要表现手法:铺叙摹绘。
以《天子游猎赋》为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色是:
a 没有作者的真情实感; b空间的极度排比; c以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
d采用问难的体式; e遣词用语繁难僻涩。
《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与骚体赋不同在于:
a骚体赋主要抒发愤懑哀怨之情; b《天子游猎赋》逞竞材和游戏文字; c《天子》"写物图貌,蔚似雕画; d《天子》采用主客问答形式。
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遂初赋》←刘歆创作的骚体赋。
西汉中后期赋体作品有:《杨柳赋》、《洞箫赋》(王褒,咏物赋)、《自悼赋》、《遂初赋》。
(汉武帝刘彻)《李夫人赋》是表达怀人主题的辞赋。
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子》:"今天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表述"招隐"主题的基本表现方法是:以铺叙隐居环境的恶劣来表现主题。
西汉中期东方朔著名的抒情短赋是:《答客难》。
西汉杨恽《报孙会宋书》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是:对不平遭际的怨愤。
-东汉:
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整体发展趋势是: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是:《归田赋》(张衡),其艺术表现特点是:形制短小。
铺陈胪列,细致描绘,成为汉代京都赋极致的是:《二京赋》(张衡)。
东汉赋作家: 班固、张衡、蔡邕。
东汉蔡邕《述行赋》的创作意图:吊古伤今。
从现存资料来看,较早对汉乐府进行分类的是:蔡邕。
汉章帝时受命写成《白虎通德论》的是:班固
五言诗起源: a 东汉前朝的文人五言诗,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 b 五言诗的形成,经过了长期的孕育。
体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代是:东汉前期,班固《咏史》。
标志汉代文人五言诗渐趋成熟的作品:张衡《同声歌》&秦嘉诗。
曹植在文学史上贡献最大的诗体是: 五言诗。(曹丕:七言诗)
刘长卿诗歌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五言诗。
东汉散文创作的基本状况: 前期反对虚妄,批驳图谶,后期清议时政、发愤指弊。
东汉前期主要创作倾向:针对图谶虚妄的政治文化予以批驳,代表:王充&桓潭。
从思想倾向看,桓谭是:反对图谶虚妄迷信的代表。
《抑谶重赏疏》 属于桓谭的 《新论》。
王充在文章写作上的重要主张是: 反对虚浮不实,提倡真诚适用。
"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表现了王充的论文主张是:崇实尚用。
王充散文创作特色也是:崇实尚用。
王充《论衡》的著述宗旨是:"疾虚妄,崇实诚"。
(东汉后期)王符《潜夫论》中的是:《实贡篇》。
王符"志意蕴愤"的著作是: 《潜夫论》。
东汉后期散文的创作特色:切中时弊,情感浓郁。
两汉后期政论散文创作的新特点:引经据典,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
东汉散文家仲长统的代表作: 《昌言》。
《昌言》创作特点:讦直深刻。
东汉后期:《刺世疾邪赋》(赵壹)。
东汉《北征赋》: 班彪。
(东汉末)祢衡《鹦鹉赋》的艺术表现特点是:比喻象征。
汉代散文的行文造语向着骈丽的方向发展出现在:东汉后期。
骈赋成熟定型的时期:南朝。
《吴越春秋》:
- 东汉时期的一部杂史;
- 记录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
《吴越春秋》产生的年代:东汉时期。
《吴越春秋》记载的是:春秋末年是越两国的历史,前五卷吴国历史,后五卷越国历史, 在写作上体现前后连贯成篇特色。
《吴越春秋》和《越绝书》在内容上主要的不同是: 《吴》集中记述吴越争霸的历史,《越》还有地理、占气等专篇。
《越绝书》 (袁康) 产生年代:东汉时期。
东汉后期, 《古诗十九首》产生。 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文选》。
《古诗十九首》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
《古诗十九首》遣词用语特点: 浅近明白。
《古诗十九首》的情感内涵包括:
a人生失意和无常之感 ; b思乡、怀人的情感; c表达闺思和愁怨;
d 摆脱尘世之累的心境; e自然的空灵寂静。
《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主要艺术特征: a 浅近自然,; b情景交融; c 意味隽永; d善用比兴; e意蕴多义。
《古诗十九首》中感慨人生失意、功业迟滞的是:《迥车驾言迈》。
《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的是:相思令人憔悴。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表现的是:闺思愁怨。
属于《古诗十九首》 的: 《驱车上东门》。
出自《古诗十九首》的: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迥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评《古诗十九首》说:"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请结合下列作品论析《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1、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抒发人生普遍情感:含蓄模棱的表现方式);
2、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痕迹的表现风格;
3、景物、情境与情思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4、浅近自然又精练准确的语言。
简述《古诗十九首》的情思内涵。
1、 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具体表现为思乡怀人和闽思愁怨;
2、 游子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对人生的某些思考。
(东汉末)仲长统《昌言》的文风特点:质朴而富于论辩。
苏李诗:
- 苏李诗是指《文选》收录的所谓的苏武、李陵的诗歌;
- 这些诗歌多写朋友、夫妻离别,情感沉郁,叙事写景浅近自然,与《古诗十九首》相似。
东汉末年,产生: 《文选》《玉台新咏》中收录的所谓"苏李诗"。
最早收录文学史上七首所谓"苏李诗"的总集是:《文选》。
《孔雀东南飞》:
- 《孔雀东南飞》是一篇长篇叙事乐府诗;
- 最早收录在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
- 抒写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最早收录《孔雀东南飞》的诗歌总集是:《玉台新咏》。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反映妇女婚姻生活不幸的诗篇。
-乐府:
乐府:
一本义是指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
一魏晋之后,人们把乐府机关整理、演唱的诗歌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
一汉代乐府诗歌包括贵府、文人的创作和民歌。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一语评价的是: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在句式上特点: 杂言和五言为主。
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 生活艰难;
2、 厌倦战争;
3、 讽刺达官显贵;
4、 抒写爱情婚姻。
《乐府诗集》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类别是:《相和歌辞》。
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抒胸臆的作品,如:《有所思》。
汉乐府民歌《鸡鸣》的内容是:讥刺达官显贵。
汉乐府民歌《江南》一诗是:爱情诗。
汉乐府民歌: 《上山采蘼芜》: 婚恋诗。
汉乐府《陌上桑》一诗是:婚恋诗。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
出自汉乐府民歌: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处: 汉乐府《长歌行》。汉乐府民歌《东门行》的题材内容是: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句式上为杂言诗。
汉乐府民歌着意于人物描写的是: 《孤儿行》。
汉乐府《战城南》的艺术特色是:在叙述和描写中抒情。
《西曲》:
- 西曲是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及汉水两岸的民歌;
- 西曲今存一百余首,新郭茂倩《乐府诗集》内容绝大多数是表现男女之情,风格清新明面。
"西曲" 主要产生于: 今湖北江陵、襄樊、河南邓县一带。
-建安:
建安诗歌主要的特点: 慷慨任气,高亢悲凉。
汉魏之际, 中国诗歌史上掀起的第一次文人诗歌创作高潮:建安时期,其鲜明的时代风格是: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
一汉末魏初诗歌创作的时代风格;
一 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
一 抒一己之情怀,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一 形式上词采华美但又不假雕饰。
建安七子:
一指建安时期七位文学创造成就卓著的文人,即孔融、王粲、 徐斡(干)、陈琳、阮瑀、应㻛、刘桢;
一建安七子的作品往往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建国之业的抱负;
一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
孔融文学成就主要在于: 散文。
建安七子之一王粲(东汉末年) 的辞赋代表作:《登楼赋》 。
王粲为"建安七子"中诗 、赋最佳者。
王粲的诗被誉为: 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出自《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著名女诗人蔡琰的创作时代是: 建安,作品:《悲愤诗》。
蔡琰著名五言诗《悲愤诗》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蔡琰适逢汉末社会动乱,曾身陷于:匈奴。
-建安"三 曹":
建安诗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 曹操。
曹操:
a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b 出身于官高望低的宦官家庭;
c 迎汉献帝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d 首开以乐府古题自作诗的风气;
e 字孟德, 沛国谯(今安徽毫州市)人。
魏晋时期,开创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全盛局面的是: 曹操。
曹操诗的风格是:古直悲凉, 慷慨沉雄。
曹操《短歌行》的主要艺术风格是:悲凉沉雄。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纯描写自然景物的山水诗:《步出夏门行》。诗句出自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第一章《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是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
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 谢灵运。
曹操诗作中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的是: a《燕露行》 b《蒿里行》。
曹操《蒿里行》的创作特点:借古题以写新事。
曹操的父亲:夏侯嵩
曹操次子:曹丕
曹丕《典论·论文》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文气说。
在文学批评史上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是:曹丕《典论·论文》。
在文学理论上,陆机高于曹丕之处在于:论灵感,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诗歌史上纯粹的七言诗始自:曹丕《燕歌行》。
曹丕(建安诗人)代表作《燕歌行》是:逐句押韵。
游仙诗:
一游仙诗的渊源可上溯到先秦,而以"游仙"为诗名,始于曹植《游仙诗》;
一游仙诗内容:求仙长生之意,愤世嫉俗之言;
一郭璞的游仙诗成就最高。
中国诗歌史上首次以"游仙"为诗题的诗人:曹植。
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曹植。
曹植著名赋作:《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曹植前期抒发其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的代表作:《白马篇》。
曹植诗歌创作前后分界是:曹操之死。
I 三国(魏、蜀、 吴):
竹林七贤 (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 49年))
正始诗歌时间断限为: 魏明帝青龙元年(233)至魏元帝咸熙元年(264)。在诗歌创作上常常表现出老庄人生理想倾向的是正始士人。
正始诗歌成就的代表作家是:阮籍(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 和嵇康。
作于正始时期的文章:《大人先生传》。
中国诗歌史上抒情组诗源头是:阮籍五言《咏怀》(82首) ,也是阮籍诗歌的主要成就。
《咏怀》 被钟嵘(南朝) 誉为"言在耳目之内,情寄慌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的组诗。
《咏怀》的评述有:
a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 b忧时悯乱,兴寄无端; c既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还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
d开后代左思《咏史》组诗、陶渊明《饮酒》组诗先河。
出自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在: 散文。
第一个将庄子诗化,诗中具有清远境界的是:嵇康。
被钟嵘《诗品》批评为"过为峻切,讦直露才"的作家:嵇康。
继曹操之后,其创作达到四言诗顶峰的诗人是:嵇康。
四言诗被后人评为"实开晋人之光,四言中饶隽语,以全不似《三百篇》,故佳"的作家是: 嵇康
正始时期,四言诗创作最有成就的诗人:嵇康。
正始诗人嵇康最著名的诗作是: 《幽愤诗》。
嵇康所作:"淡淡流水,沦胥而逝。泛泛柏舟,载浮载滞"。
《洛》 风格特点:典丽清拔。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太平广记》中收录了很多唐代的传奇小说
《册府元龟》为宋代四大部书之一,收录各代君臣事迹
《长安志》 中国现存最早的古都志。宋熙宁九年(1076)宋敏求撰。着重记述唐代旧部,并上至汉以来长安极其附属县的情况。
《大唐西域记》虽然大部分为唐贞观时期的西域风貌和天竺佛教的情况,但也有部分贞观时期的事迹
《全唐文》是有唐一代(包括五代)文章的总集,也是迄今唯一最大的唐文总集。可以从中找到很多当时的诏书、墓志、文章、奏折原文。
个人认为《全唐文》最有用,很多人物传记可以在新旧唐书中找,不过墓志,诏书一类的就只有看《全唐文》,还有《全唐文遗考》。
《唐才子传》 唐五代诗人简要评传汇集。此书对中、晚唐诗人事迹所记尤详,也包括部分五代诗人。按诗人登第先后为序。书中保存了唐代诗人大量的生平资料,对其科举经历的记叙更为详备。传后又有对诗人艺术得失的品评,多存唐人旧说,其中颇有精辟之见。
《通鉴纪事本末 》可以配合着《资治通鉴》看,东西基本一样,不过细节可能会有互补。
《日本书纪》日本的古史书,有与唐朝交往的记录。
《通典》通记历代典章制度建置沿革史。取材博综古今,广采群经、诸史、地志,汉魏六朝文集、奏疏,唐国史、实录、档案、诏诰文书、政令法规、大事记、《大唐开元礼》及私家著述等,皆按时间顺序分类纂次。
《唐六典》的正文记叙唐朝中央、地方各级官府的组织规模、官员编制(定员与品级)及其职权范围。约占全书三分之一的注文,或记职官沿革,或作细则说明,或附录有关诏敕文书。
《唐大诏令集》该书所收诏令含有唐朝军事、政治和社会状况等方面的重要资料,从中可以看到当时某些历史事件的真相,且个别诏令已不见于现存其他史书。可惜有不少诏令的重要内容被删去。
《唐律疏义》唐朝的法律
《大唐创业起居注》中国记录隋末李渊自起兵反隋直到攻克长安、废除隋帝、正式称唐帝为止共357日史事的史书。内容与新旧唐书有很大出入,有很多李渊与李建成的内容。
《唐两京城坊考》详细地记载了这两个都城的街道、市场、官署、宅第、寺庙、宫殿的形状、位置,以及某些街巷住居人民的生活面貌。编撰者清代徐松(1781~1848)
《文苑英华》中收录不少诏诰、书判、表疏、碑志,还可以用来考订史实。全书一千卷,上继《文选》,起自萧梁,下讫晚唐五代,选录作家两千于人,作品近两万篇,按文体分赋、诗、歌行、杂文、中书制诰、翰林制诰等三十九类(如把谥册和哀册合并则为三十八类)。
再有就是看看《全唐诗》了,诗句里总有当时社会的痕迹。还有什么《则天实录》、《中宗实录》、《睿宗实录》之类。慢慢找吧,我感觉还是先找本现代人写的唐史看,看其中引用了哪些古籍,再去找,这样比较好。
汉代著名的政论散文家有贾谊、晁错、桓宽、刘向等。
1西汉初政论散文取得很高成就,特点有:
(1)适合当时政治需要,目的在于巩固当时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2)社会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作者有着强烈的时代感,文章感情充沛。
(3)受战国学术风气的影响,重视修饰渲染,有纵横家遗风。
总之,西汉政论散文继承先秦散文优良传统,研究现实政治问题,文风纵横驰骋,意气风发,颇有战国纵横家气息。
2西汉初政论散文代表作家有:
(1)贾谊 前200-前168,是荀子的再传弟子,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被贬长沙王太傅。有作品五十八篇,刘向编为《新书》,现已不全。
贾谊最著名的作品是《过秦论》,“过”有两种解释:指责;秦的过失。一般取第二种解释。
该文开史论之先河,中心思想是总结秦代兴亡的历史原因,分上中下三篇:
上篇:分析秦统一六国而又迅速灭亡的原因;
中篇:剖析秦国建立政权之后没有采取正确的政策;
下篇:说明秦王子婴在陈涉吴广起义时不能审时度势缺乏驾驭时局的能力。
(2)晁错 ?-前154 代表作《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主张募民备塞防御匈奴入侵,并关注人民的贫困生活及其原因。
西汉后期政论散文值得一提的有桓宽的《盐铁论》。
扩展资料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深受庄子与列子的影响 [1] 。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资料来源:贾谊-
三崔指东汉文学家崔骃、崔瑗、崔寔父子孙三人。
“三崔”都是东汉大臣,善于文辞,所写表达政见、抒发感情之赋、碑铭、箴、颂等,较有文学影响。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自安、和以下,迄至顺、桓,则有班、傅、三崔、王、马、张、蔡。”
其中,崔骃成就稍大。其赋,刘勰赞为“入博雅之巧”。崔瑗以铭、颂、箴为善,而崔寔则以《政论》为当世所称颂。
扩展资料:
1、崔骃
崔骃(—92年),字亭伯,冀州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东汉大臣。
自幼聪明过人,博学多才,13岁遍读《诗》《易》《春秋》,精通训诂百家之言。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齐名。汉章帝时,撰写《四巡颂》,颂扬汉朝之德,文辞典美,受到汉章帝重视。
窦太后当政时,大将军窦宪以为主簿。窦宪横暴骄恣,屡次讽谏劝阻。窦宪不能容忍,拜长岑长。弃而不任,返归家园。永元四年,病逝于家中。
代表作品有《四巡颂》、《安封侯诗》、《三言诗》等。
2、崔瑗
崔瑗(生卒年不详),字子玉,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东汉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学者。
书法方面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撰有《草书势》,文见《晋书卷三十六·卫恒传》。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
代表作品有《南阳文学官志》、《座右铭》等。
3、崔寔
崔寔(约103年—约170年),东汉农学家、文学家,冀州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是文学家崔骃之孙,崔瑗之子。
元嘉元年(151年),上《政论》。后任议郎、五原太守等职,有惠政。
代表作品有《政论》、《四民月令》等。
——三崔
答案:D
答案D。解析:“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出自汉代政论家王充的《论衡》,意思是知道这个房子漏水的人.就住在这个房子里面:知道施政有所缺失的人,就是民间的老百姓;知道儒家经书之误的,正是读着诸子百家的书的学子。这句话就是说人民群众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对判断工作的得失是十分重要的。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本身说法错误,不选。故本题答案选D。
贾谊的政论散文代表作是《过秦论》。该文章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
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过秦论创作背景:
1、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即“文景之治”的前期。贾谊以他敏锐的洞察力,透过表象,看到了西汉王朝潜伏的危机。
2、为了调和各种矛盾,使西汉王朝长治久安,贾谊在《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以及《过秦论》等著名的政论文中向汉室提出了不少改革时弊的政治主张。
3、本文就是以劝诫的口气,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秦王朝政治的成败得失,为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
以上内容参考 -过秦论
早期重要辞赋作家是贾谊,他的代表作品是《吊屈原赋》和《鹏鸟赋》。两赋均有兮字,楚辞向辞赋转化的痕迹非常明显,抒情性也较强,被称为“骚体赋”。到景帝、武帝时期,出现大赋,枚乘的《七发》是汉代大赋形成的标志。
大赋的结构特点是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篇末点题,微有讽喻。实际的效果是“劝百讽一”。大赋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代表作是《子虚》、《上林》二赋。大赋气势恢弘,语言张扬,气魄壮观,显示出大汉王朝的蓬勃气势。
其后,王褒的《洞箫赋》,扬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甘泉赋》、《河东赋》比较著名。
但大赋文字艰涩,内容空虚,大赋没有很好流传,与这种文风有很大关系。东汉开始兴起京都赋,班固《两都赋》是早期代表作。其后张衡的《二京赋》也很有名。东汉后期,文人多怀才不遇,故抒情小赋应运而生。班彪的《北征赋》,张衡的《归田赋》,蔡邕的《述行赋》都很著名。但此类作品当推汉末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该赋语言犀利尖锐,对于当时黑暗政治给予了严厉的批判。
西汉前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政论散文,最突出的代表是陆贾、贾谊和晁错。陆贾前后向刘邦上十二篇文章,后来结集成书,即《新语》。文章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以儒家思想为主导,语言精练,逻辑性强,有很强的说服力。
贾谊是汉初最重要的政论家,《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著有散文五十八篇,其作品大致可分三类。一类是专题政论文,一类是就具体问题写的奏疏,一类属于杂论。《陈政事疏》系统阐述自己的治国主张,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于长治久安的远见卓识。专题政论文的代表作是《过秦论》三篇,分别指出秦始皇、胡亥、子婴的过失,其中上篇最精彩。运用夸张铺陈的笔法,渲染秦帝国的辉煌强盛,再急转直下,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写其迅速土崩瓦解的衰颓,然后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
贾谊之后的政论家是晁错,他是景帝的老师,对于当时出现的社会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最著名的论文是《论贵粟疏》,逻辑谨严,有很强的说服力,但缺乏文采。
被韩愈称为“后汉三贤”的王充、王符、仲长统都有专书传世。王充著有《论衡》、王符著有《潜夫论》、仲长统著有《昌言》。三人虽然不是文学家,但对于文学各有一些独到的看法,值得一读。
古代文学史一简要归纳2——秦汉
本文2023-10-06 12:39:2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3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