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所记载的UFO事件,都有哪些?
所谓“UFO”,它指的是不明来历、不明性质的天空飞行物体。自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在空中发现会发光的圆盘飞行器以来,全世界有关此类事件的记载报道高达十万余件,尽管这些记载非常详细并有着目击者做佐证,科学界对此仍然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有的只是一些猜测,这些猜测当中又以“地外高度文明论”(即外星人)流传甚广。
而基于这些事件的讨论,不仅仅是困扰着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的现代社会,早在科学技术较为落后的中国古代时期,也有着有关类似UFO的离奇事件,这些事件同样困扰着古代社会。
在中国古代,有关UFO的最早记载大约是在7000年前的贺兰山岩画中。在这些岩画当中,留下了反应古代部落成员的生活画面,其中这些成员的服饰显得非常超前,诸如头上戴着特殊的头盔,身着类似于现今社会的宇航服。当然,仅仅通过服饰来断定他们是外星人的结论显然是不对的,毕竟就其他远古文明的发现来看,远古部落成员的穿着本就十分怪异。
真正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在贺兰山南部的一幅岩画上,在岩画的左上方有两架正在旋转的飞碟,飞碟悬浮于空中,其开口处有着一位不明身份的人正缓缓下落,地面上的人和动物因其外形特异而恐惧万分地向四周逃散。当然,这只是我们对于岩画内容的解读,由于年代久远,当时并没有文字记载。而到了中华文明较为先进且文字记载较为丰富的封建社会时,有关UFO的记载也就更加多样化且详细化。
根据《史记 周本纪》记载,在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即位不久后开始着手如何推翻商纣王的统治,为了能够快速击败商纣王,周武王于黄河渡口号召军队盟誓,而正当誓师大会结束渡过黄河后却发生了一系列坏事:
史料记载:“有火自上覆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从记载来看,周武王军队过黄河后,天上飞来一个红色物体并悬浮在周武王的营帐之上,未过多久,这个红色物体伴着响声,如同鸟类一般迅速飞走了。虽然在中国历史类似此类的记载数不胜数,并且多见于美化新兴政权的手法当中,但与刘邦斩白蛇之例相比,此必记载显然没有那般夸张、神化,而这两例记载又都出自司马迁一人之手,所以难今人猜测为不明飞行物事件。
史书上关于此类事件的记载很容易让我们怀疑是官方为美化统治者,维护新兴统治政权合法性的做法。所以,我们不妨从那些文学作品和民间个人记载中来看看。
文学作品虽然也存在着虚构的成分,但这种虚构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与作者本人的实践经历有着一定的关联:
根据东晋时期的王嘉在小说《拾遗记》中描述:
秦始皇在位时曾亲眼目睹宛渠百姓使用类似于螺旋式飞船的交通工具,这种交通工具不但能够在空中飞行,而且防水效果极佳,能够潜入深水中航行,从描述来看,这种交通工具是不可能存在于科学技术较为落后的封建社会,既然有违客观存在,那么能够解释的就只有两种可能:第一,这种交通工具来源于外星文明;第二,这是作者的在小说中凭空虚构的产物。
然而即使是虚构,但艺术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实践,他与客观存在肯定会有着一定的联系,从小说描述来看,宛渠人不但使用了类似当今社会所描述外星人拥有的交通工具之外,作者还十分详细的构造了秦始皇与宛渠人畅聊的桥段,并且当太阳落山时,宛渠人还使用了“状如栗米”的灯光照明,而非传统的火炬照明工具,这便使得今人在看到这段描述时会出奇一致地认为与UFO事件有着一定的关联。
“有宛渠之民,乘螺旋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论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衫开之时,了如亲睹”。
如果说《拾遗记》中记载的UFO事件是小说虚构桥段不具备说服力的话,那么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才子在《梦溪笔谈》中描写的真人经历则更加令人相信此类事件具备发生的真实性:
扬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见。初出于天长县陂泽中,后转入甓社湖……凡十余处,居民行人常常见之。余友人书斋在湖上,一夜忽见其珠,甚近。初微开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横一金线。俄顷忽张壳,其大如半席,壳中白光如银,珠大如拳,烂然不可正视。
根据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扬州江面出现了一种外形如蚌壳,且当中有光源的“珠”,此类珠不但存在于扬州,还在其它十余处地方出现,且目击者甚多。除此之外,“珠”发出的光所辐射的地方十分之远(十余里皆可见,如初日所照)。显然,这种光源在科技落后的封建社会是不可能拥有的,并且也不像是自然光源,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此“珠”能够飞行,且眨眼之间就能飞向很远的地方。
《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我国古代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现象的笔记本著作,而沈括本人也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记载当中或许有着一定的夸张成分,但这却是根据其友人亲眼目睹所记,所以它至少不会是无稽之谈。那么,这种“珠”究竟是何物?从他记载来看,很容易让人联想的UFO事件。
距离我们年代较近的晚清也曾有过类似的记载,而这段记载不只是文字叙述,还有着图绘为证:
据记载,在1892年,晚清民俗画家吴有如曾绘一幅名为《赤焰腾空》的画作,画作当中许多身着长袍马褂的市民聚集在南京一桥头,这些市民均抬头观望悬浮在空中的巨大火球。而画中还有着文字作为详解:
……型如巨卵,色红而无光,飘荡半空,其行甚缓。维时浮云蔽空,天色昏暗……甚觉分明……此球自近而远,自有而无,甚属濡滞,则非星驰可知。……有谓儿童放天灯者,是夜风暴向北吹,此球转向东去,则非天灯又可知……
根据描述,这颗火球行动缓慢,作画者否定了流星的说法,而火球的运行方向与风向不吻合,所以又否定了孩童放天灯的说法。更加奇特的是,现场老人还亲耳听闻到火球上空时伴有类似发动机的声音。如此看来,与其他记载相比,这段记载更像是一起UFO事件。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事件。时至今日,包括科学家在内的任何人都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在所有这些神秘事件中,有五种超自然现象尤为神秘。
秦姓农民的神奇转移事件
1880年6月15日,即清末光绪六年五月八日,湖北省松滋县一位姓秦的农民,早上四点多起床,到屋后的山上砍柴。他在山路上发现了一个五颜六色的物体。当时他很好奇,想上去抓一下,看看是什么东西。但当他靠近发光物体时,他自己的身体“飞”向天空,在云层中骑了几分钟后,他昏倒在地。
没有人能理解中国历史上的五大神秘事件
着陆后,他发现自己安然无恙。然而,他发现自己摔下来的那座山和他自己的感觉不一样。他觉得很奇怪。这时,他遇到了一个樵夫,问他这东西在哪里。樵夫告诉他,这里是贵州省,秦姓农民很困惑。你想想,贵州和湖北相距数百公里,就几分钟就到了这里。他别无选择,只好回家。在樵夫的指引下,这位姓秦的农民一路乞丐。他乞讨了18天,终于从贵州回到湖北松滋。《松滋县志》记载了这一事件。
老实说,像地方县志这样的书籍和文件应该是真实客观的。如果不是神话,我怀疑这个农民叔叔应该是被外星人绑架的。完成研究后,他就把它付诸实施了。他怎么可能把它放错地方了?飞碟太快了,这很有可能发生。他为农夫叔叔辛苦工作,乞讨了18天。
扬州神秘明珠事件
公元1060年左右,北宋嘉佑年间,扬州天长坡泽里突然出现了一颗巨大的珍珠。天一黑,就可以看到珠子闪闪发光,然后转移到西河湖和新开湖(今江苏省高邮市西北部)。它已经存在了十多年,几乎被居民和行人看到。《孟西笔谈》的作者沈括说,他朋友的书房在湖边。有一天,他看见珠子像朝阳一样在湖面上飞舞。
没有人能理解中国历史上的五大神秘事件
如果这件事被别人说了,那可能是胡说八道,毫无根据。但这是沈括录的。沈括是谁?沈括是宋代著名的科学家。他在历史上也有很重要的地位。他毕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他在许多学科都有很深的造诣和杰出的成就。他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他的代表作《孟西笔谈》是上一代科学成就的集大成者,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让我们考虑一下。在这样一个追求科学真理的实事求是的科学家的作品中,他能胡说八道吗?那不是他自己的招牌吗?然后问题来了。如果这是真的,那颗大珠子是什么?真的是不明飞行物吗?
超自然第三
阎遵宪查查——蜀中广济
这本书是明代学者曹雪泉写的。有一本古籍《东天机》记载。也就是说,在唐朝(约664年)建造的林德殿里,有一艘船,主人约15张。听起来像是金属做的,而且很结实,没有腐烂。当时,唐朝宰相李德禹将船上的一部分截下,刻了一幅可以四处飞翔的严尊(西汉道士)画像。直到明朝(880-881),船和画像突然飞走,再也没有出现过。
没有人能理解中国历史上的五大神秘事件
这就像一部奇怪的小说,但曹雪泉的《蜀中广济》是一本乡土理论书。地理是一门知识,即科学。科学著作中出现这样的描述,不是很奇怪吗?除非是真的。
太湖分为两部分
这件事发生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一场大雨过后,太湖中间突然出现了一道裂开的湖水。距宜兴20公里
一、编年体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代表《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二、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代表作主要有《国语》、《战国策》以及《三国志》。其中,《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427年的史实。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得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三、纪传体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四、断代史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记述了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五、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先后加以集中叙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代表作为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全书18篇,约31000字。五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4篇、海内经1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做为一组;海内经4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5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五藏山经的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中国古代所记载的UFO事件,都有哪些?
本文2023-10-06 12:46:3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3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