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海陵王是在冯梦龙哪本书上有?
冯梦龙在《三言》中,更是以小说的形式对海陵的穷奢极欲作了尖锐的讽刺.
他曾贵为帝王,在正史中却只得了个“海陵”的称号;他弑君篡位,最终也被篡位夺权。他,就是被后世称为“海陵王”的完颜亮。完颜亮(1122-1161),原名迪^乃,字元功,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他弑金熙宗而臀帝位,在位13年。公元1161年,在攻打南宋的军旅中,为部下完颜元宜等所杀。世宗贬其为海陵郡王,谥日“炀”。《金史》载其“为人急,多猜忌,残忍任数”,并且极好美色.希望“得天下绝色而妻之”(《金史》卷127)。
金海陵帝,杨王,汉名完颜亮,女真名狄古奈,金朝第四任皇帝,阿骨打之孙,太祖叔的长子,宗干的次子。帝九年十二月,丁思夜即位,在位十二年,时年四十岁。
颜良从小聪明好学,能写诗善写,国学功底深厚;我年轻的时候,既足智多谋,又野心勃勃很久了。说完颜亮“焦虑、多疑、残忍。”熙宗作为毛的第一个孙子继位时,完颜亮认为自己是毛的长子完颜宗甘的儿子,是毛的孙子,所以“觊觎”皇位。
严敬熙宗洪在位后期,嗜酒如命,不理朝政,经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胡乱发脾气,滥杀无辜,引起朝臣不满。年:‘左副查普查阿胡特孜为主,赐礼,设宴殿。宗以酒赐袁,袁不能饮酒。一怒之下,逼其挥剑出战,袁落荒而逃。我命左丞宗宪去叫袁,宗宪和袁一起走了,免得他生气。是时候让内政大臣跪下来杀了他了。"
熙宗八年十月,因怀疑其弟袁谋反,遂将其杀害。甚至另一个弟弟,洪雁查慈、洪雁忒斯和洪雁阿愣,也一起被杀了。至于小弟之耻,西宗无意杀之。金史:“海陵说,‘现在弟弟被制服了,弟弟可以一个人生活了。’再杀一次。“结果西宗把自己的兄弟都杀了,成了孤家寡人。
到帝制九年十二月,完颜亮和想废宗的势力都成了党员,杀了宗,住进了皇宫。完颜亮继承了海陵的王位。:“十二月初四,地球突然转动,阿里出虎。当夜,兴国拿着钥匙开门将海陵、秉德、辩、五代、屠山珍、李老僧等人带到寝殿,然后杀了熙宗。秉德等人不属于。突然屠岳说:“发起人提出要建立平章,为什么现在要怀疑?“是冯海凌坐而拜之,曰‘万岁’。”
海王在位期间,不仅扩大了皇帝的权限,甚至滥用职权杀害宗室和大臣。
金熙宗对宗室仁慈,金太宗的儿子们各有大权。颜良继位后,发现唐太宗的儿子们在国家占有重要地位。一旦有变化,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在他继位后的第二年,完颜亮就对唐太宗的后代动了手术,杀死了颜扁、颜宗哲等70多个唐太宗的后代。唐太宗的后代都被杀了。很多钦差大臣同时被淘汰。
海王不仅杀了宫人,还杀了他的第一个母亲单石。屠氏是宗干的第一任妻子,完颜亮的生母大氏是妾。完颜亮年轻时经常生她的气。颜良骂涂山:“不是我妈,是梁、宋、的小老婆。”太后在宁德宫被杀,太后的十多名宫女和丫鬟被杀。杀了太后,还觉得不过瘾,把骨头扔进水里,简直是疯了。
贞元元年三月二十六日,完颜亮正式迁都,改燕京为中都,命名为中都大兴府,实行逐步汉化金朝的政策。海王的宫廷生活相当奢华。从0755年到79000年,“营南京宫”运一棵树花费2000万,每车需要500人。宫殿的装饰是用黄金装饰然后五彩缤纷,金屑如雪飞舞。一座寺庙的成本高达数亿美元,这是一项宏伟的服务。"
颜良曾对大臣高怀真说,他有三个志向:“我有三个志向,国家大事都是
即位后,“天下第一,为人妻”的宏愿被海王付诸实践,佳丽源源不断地送往后宫。后来,叛党的妻女也被收进后宫,以供性快感。许多大臣和嫔妃前来劝阻;海王一意孤行,完全不听。他对大臣们说:“我的后代不够。这些妇女中有我的亲戚。带他们入宫如何?”大臣回答说:“最近朝廷内外都在讨论杀宗室的事。你为什么还做这种事?”但完颜亮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大臣们只好同意。
皇后对他来说太正统了,*荡之后无法激起她的情欲,于是皇后被冷落,后宫佳丽在海陵王的荒*放纵中被蹂躏,百般*荡。海王在禁宫里*荡美丽的时候花样百出,别具一格。
宫里的许多美女仍然不能满足他的愿望,所以海陵王开始寻找另一个女人,不管她是年轻的女孩还是已婚妇女。只要他有兴趣,他就必须完成他的愿望。赵妃阿里胡先后嫁给了两个男人,当听到她的名字时,她立即被召入后宫,整夜做爱。阿狸在虎初娶了阿虎爹,生了个女儿,过了个重节。重节有羞花收月之貌。海陵王忍不住内心的骚动,开始和她私通。阿丽知道后,极其愤怒,重重一击,让万延良很不高兴。
崇义军使吴岱的妻子唐括定以美貌闻名,早年与完颜亮有一腿。完颜亮通过宫女给弟弟传话:“自古天子有二皇后。你能杀了你老公跟着我吗?”我不允许。颜良知道后,派人去找丁哥,说:“你不忍心杀死你的丈夫,我就灭了你全家。”但丁哥不为所动,丈夫被勒死。吴下葬不久,就迫不及待地和丁哥结婚了。入宫后,丁哥得宠,不久便升为皇妃。海陵王和她一天到晚有性有乐。很快,海陵王动了,丁哥被冷落了。丁哥很无奈,很孤独,也没办法逼着海陵王跟她好好玩。丁哥憋不住了,和仆人通奸。强奸很快被海陵王发现。海陵王哪里能容忍自己的幸运贵妃和奴仆私通?结果丁哥和他的私奴被残忍处死。
石戈公主是丁戈的妹妹,大臣文健的妻子。看到她美丽的容貌,海王早就想带她进宫了。他对他的母亲安度瓜说:“你必须和你的儿媳妇离婚,否则我会采取其他行动。”据杜瓜说,他向儿子叹了口气,“陛下说要采取其他行动,就是要杀你。怎么会因为一个老婆而被杀呢?”丈夫和妻子拥抱在一起,哭泣着告别。颜良如愿以偿,但还是不满足。他把文请入宫,让石哥当着他的面用污言秽语挑逗他的前夫,而他却哈哈大笑。
海王暗恋毛公主的丫鬟,找了个理由杀了公主和她的丈夫,并封丫鬟为郡主,各种取乐。后来发现王宗民叔叔的小妾阿兰很漂亮,就杀了宗民叔叔,霸占了小阿兰叔叔。当海王过着懒散的生活时,他给一个懒人取名为赵妃,经常服侍后宫。
海王也对他姐姐的女儿感兴趣。他直接告诉太后,想把侄女叫进后宫,收她为妾。太后坚决反对,海陵王却根本不管,直接派人把她送到了自己的龙床上。基本上已经入宫的嫔妃们,只要稍有姿色,遇到海陵王就直接被逼卖*。
在海王在位的十二年里,他残暴、狂妄,谋杀了无数人,极其不道德。然而,与此同时,完颜亮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恩
值得一提的是,海陵王生前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大作家。当他称赞“一咏一咏,当时就加冕了。”他的这一题诗苍劲有力,气象瑰丽,古意盎然。他那种不愿逊色于他人的英雄气概,早已跃然纸上。据说读了柳永的金史列传第七,他说:“东南为大城,三吴为都,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月桂树十里荷花,“他带着鞭子出发渡河,马上到吴山”。他写了一首即兴诗,说:“万里车书一混,江南还有别的边疆吗?举百万兵到西湖,即刻到吴山第一峰。”
乾隆六年,完颜亮意欲统一中国,派大军出征南宋。然而,他在瓜州过河时被部下完颜亮袁遗杀死。死后被贬为“海陵王”,后封为海陵郡王,谥号为海陵王,故又称海陵王。后来,他被贬为“海陵庶人”,与庶人一起下葬。
元朝官方修史金史评价海陵王:“海陵的智慧足以拒谏,其言足以充当装饰。欲为君者,杀君者;要伐国,必杀母;如果你想抢走某人的妻子,你会杀了她的丈夫。不能讲三纲五常。至于屠族,削忠,妻妾皆在朝廷。以三十二都督之兵掌管方土,整个世界都被卒的狂怒所激发,他的身体以恶而告终,使得世人后世称之为以海陵为首的无良之主。不要退出!不要退出!”
其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句话是司马迁在金史年间对商纣王的评论原文。
完颜亮(1122年2月24日~1161年12月15日) 即金废帝,女真名迪古乃,字元功,中国金代第四位皇帝,杰出的改革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杀人狂,是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庶长孙,完颜宗干次子,母大氏,史称海陵王。完颜亮在位十二年,在位期间为人残暴,杀人无数但严肃吏治,能够听取臣下的某些有益建议。迁都燕京之后,完善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和奠定了金王朝的统治。在金朝历史上,完颜亮的确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1161年九月,完颜亮在南宋境内的瓜州渡江作战时死于内乱,时年四十岁。 完颜亮,金朝第四位皇帝海陵王,字元功,女真名迪古乃,汉名亮。生于1122年死于1161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完颜宗干次子。完颜亮自幼聪敏好学,汉文化功底甚深,他雅歌儒服,能诗善文,又爱同留居于金地的辽宋名士交往。品茶弈棋,谈古论今,成为文韬武略兼备,且神情闲逸,态度宽和之人。 在汉文化的熏陶下,他羡慕中原的文物制度,比较熟悉封建王朝的政治思想。所有这些,都为他后来执政时大力推行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完颜亮年轻时“英锐有大志”,想干一番事业,这从他年轻时所写的“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以及“蛟龙潜匿隐沧波,且与虾蟆作混和。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等诗中可以反映出来。其诗笔力雄浑,气象恢弘,鸿鹄之志,跃然纸上。
泰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周初年。
远古时代,泰州这块地方原在长江口外的浅海中,大约在7千—1万年前开始成陆,5千年前已有人类居住,夏、商时,为滨海临江地区,属《尚书·禹贡》所称“九洲”之一的扬州。
西周,称海阳,属吴国。
春秋战国,历属吴、越、楚,楚时为海阳邑地。
西汉,建海陵县,属临淮。海陵县始置时间史无明载。《汉书地理志》载:武帝元狩六年(前117)设置临淮郡,下辖29个县,其中有海陵县。海陵县命名由来,《大清一统志》卷六十七云:“以其地傍海而高故曰海陵。”汉代海陵,县治所在地不详,唐以后县治位于今泰州市市区(海陵区)。
新莽,海陵县改称亭间,属淮平郡。东汉,海陵县属广陵郡。三国,江淮之间为魏吴战场,海陵县废。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海陵县复立,属广陵郡。东晋,海陵县属广陵郡。刘宋,海陵县属广陵郡。刘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增辖临泽县。武帝永明元年(483)、五年先后增设齐昌、海安2个县。
南齐,海陵县属广陵郡。南梁,海陵县改属海陵郡。海陵郡设置于东晋义熙七年(411),下辖建陵、临江、如皋、宁海、蒲涛5个县,郡治所在地不详。后来海陵郡郡治移治海陵县,下辖海陵、建陵、宁海、如皋、临江、蒲涛、临泽7个县。海陵郡属南兖州。
北齐,南兖州改称东广州,海陵郡属东广州,仍辖海陵等7个县。南陈,宣帝太建五年(573),东广州复称南兖州,海陵郡属南兖州,仍辖海陵等7个县。北周,南兖州改称吴州,海陵郡属吴州,辖海陵、建陵、如皋、宁海、临泽5个县。蒲涛县省,临江县并入宁海县。
隋代,文帝开皇三年(583),海陵郡废。建陵县并入海陵县,如皋县并入宁海县,临泽县并入高邮县。不久,海陵县分出江浦县。海陵县属吴州。开皇九年,吴州改称扬州,海陵县属扬州。炀帝大业初年,扬州改为江都郡,海陵县属江都郡。江浦县又并入海陵县。
唐代,高祖武德三年,海陵县改称吴陵县,以县设置吴州。武德七年吴州废,复称海陵县,属邗州。武德九年,邗州改称扬州,海陵县属扬州。宁海县并入海陵县。中宗景龙二年,分海陵县东境设置海安县,玄宗开元十年,海安县又并入海陵县。
杨吴,海陵县属江都府。高祖武义二年,分海陵北境招远场设置兴化县。睿帝乾贞中,于海陵县设置海陵制置院。
南唐,烈祖升元元年设置泰州。又分海陵南境5个乡设置泰兴县。泰州下辖海陵、泰兴、盐城、兴化4个县。元宗保大十年分海陵县如皋场设置如皋县,泰州增辖如皋县。同年又于海陵县东境设置静海制置院。马令《南唐书》卷一:改元升元……以扬州海陵县为泰州。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四十:相传以为取通泰之义。海陵县为泰州州治所在地。
后周,以泰州为团练州,属扬州。仍辖海陵等5个县。
北宋,太祖乾德五年,泰州由团练州降为军事州,属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分全国为15路,泰州属淮南路。神宗熙宁五年淮南路分为东西两路,泰州属淮南东路。太宗太平兴国前,泰州仍辖海陵等5个县。太平兴国二年盐城改属楚州后,泰州辖海陵、兴化、泰兴、如皋4个县。
南宋,泰州为军事州,属淮南东路。高宗建炎四年,兴化县改属承州,泰州辖海陵、如皋、泰兴3个县。绍兴五年,泰兴县改属扬州,兴化县废为镇并附入海陵县,泰州辖2个县。绍兴十年,泰兴县改属泰州,泰州治所一度移至泰兴沙上。绍兴十二年,泰兴县再次改属扬州。绍兴十九年复设兴化县,仍属泰州。孝宗乾道二年,兴化县改属高邮军,不久又属泰州。淳熙四年,兴化县再次改属高邮军,泰州仅辖海陵、如皋2个县。
元代,世祖至元十四年,设置泰州路,属淮东道,至元十九年属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一年,泰州路改为泰州,属扬州路。泰州辖海陵、如皋2个县。
明代,太祖洪武初年,海陵县省入泰州。泰州属扬州府,辖如皋县。
清代,泰州属扬州府,辖如皋县。世宗雍正三年,如皋县改属通州,从此泰州不再辖县,成为散州。高宗乾隆三十三年分泰州东北境设置东台县。
民国元年(1911年),南京临时政府裁府废州,泰州改称泰县。三年,江苏省分为5道,泰县属淮扬道。十六年道废,泰县属江苏省。二十一年,江苏省划为15个行政区,泰县属泰县行政区,泰县行政区辖泰县、泰兴、靖江、东台。二十三年,江苏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泰县属江都行政督察区。二十四年,江苏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泰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二十九年10月,新四军东进抗日,在泰县东部建立民主政权泰县县政府,隶属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委员会撤销后,先后隶属苏中临时行政委员会、苏中区行政委员会第三行政区、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华中行政办事处第一行政区,直到三十八年1月泰县全境解放。
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至三十四年8月,日军侵占泰县,成立伪政府,先后隶属伪苏中行营与苏中绥靖主任公署。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22日设立泰州市,属华中行政办事处第一行政区。5月,华中行政办事处第一行政区改称苏北泰州行政区,辖泰州市及泰兴、靖江、泰县、海安、如皋、东台、台北(今盐城大丰)7个县。
1950年1月,苏北人民行政公署泰州专区与扬州专区合并为泰州专区,专员公署驻泰州,下辖2市9县:泰州市、扬州市、泰县、泰兴、靖江、江都、高邮、宝应、兴化、六合、仪征。原所辖如皋、海安2县划属南通专区,东台、台北(今盐城大丰)两县划属盐城专区。泰州行政区属苏北人民行政公署,扬州市直属苏北人民行政公署后,泰州行政区辖1市9县。
1950年5月8日,泰州市、泰县合并,称泰县,县政府驻今泰州,属泰州专区。10月7日分治,泰州市建制恢复,仍属泰州行政区。1953年1月,泰州专区撤销。泰州市划归扬州专区。同年苏北人民行政公署与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南京市合并恢复江苏省,泰州重新划归江苏省。
1954年11月,泰州市改为省辖市,并受扬州专署督导。1958年7月,又改为专署辖市,属扬州专区。
1959年1月9日,泰州市、泰县再度合并,称泰州县,县政府驻泰州,属扬州专区。
1962年5月24日,泰州县撤销,泰州市建制恢复,泰州市政府驻泰州,仍属扬州专区。
1971年5月,扬州专区改称扬州地区,泰州市属扬州地区,为地辖市。1983年1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泰州市属扬州市。1985年1月1日,泰州市成为江苏省计划单列市。
1996年8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调整扬州市行政区划,“扬泰分设”:县级泰州市从扬州市划出,组建地级泰州市,下辖海陵区、靖江市、泰兴市、姜堰市、兴化市。1997年,海陵区、姜堰市、泰兴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组建高港区。
2011年12月,泰兴市被列入江苏省直管县(市)。
2012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姜堰市,设立姜堰区,至此泰州市下辖三区三市: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靖江市、泰兴市、兴化市。
西汉,海陵县属临淮。海陵县始置时间史无明载。《汉书·地理志》载:武帝元狩六年(前117)设置临淮郡,下辖29个县,其中有海陵县。海陵县命名由来,《大清一统志》卷六十七云:"以其地傍海而高故曰海陵。"汉代海陵县治所在地不详,唐以后县治位于今泰州市市区。 新莽,海陵县改称亭间,属淮平郡。 东汉,海陵县属广陵郡三国,江淮之间为魏吴战场,海陵县废。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海陵县复立,属广陵(扬州)郡。 东晋,海陵县属广陵郡。 刘宋,海陵县属广陵郡。 南齐,海陵县属广陵郡。 梁,海陵县改属海陵郡。海陵郡设置于东晋义熙七年(411),下辖建陵、临江、如皋、宁海、蒲涛5个县,郡治所在地不详。刘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增辖临泽县。武帝永明元年(483)、五年先后增设齐昌、海安2个县。梁时海陵郡郡治移治海陵县,下辖海陵、建陵、宁海、如皋、临江、蒲涛、临泽7个县。海陵郡属南兖州。 北齐,南兖州改称东广州,海陵郡属东广州,仍辖海陵等7个县。 陈,宣帝太建五年(573),东广州复称南兖州,海陵郡属南兖州,仍辖海陵等7个县。 北周,南兖州改称吴州,海陵郡属吴州,辖海陵、建陵、如皋、宁海、临泽5个县。蒲涛县省,临江县并入宁海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海陵郡废。建陵县并入海陵县,如皋县并入宁海县,临泽县并入高邮县。不久,海陵县分出江浦县。海陵县属吴州。开皇九年,吴州改称扬州,海陵县属扬州。炀帝大业初年,扬州改为江都郡,海陵县属江都郡。江浦县又并入海陵县。 唐,高祖武德三年,海陵县改称吴陵县,以县设置吴州。武德七年吴州废,复称海陵县,属邗州。武德九年,邗州改称扬州,海陵县属扬州。宁海县并入海陵县。中宗景龙二年,分海陵县东境设置海安县,玄宗开元十年,海安县又并入海陵县。 杨吴,海陵县属江都府。高祖武义二年,分海陵北境招远场设置兴化县。睿帝乾贞中,于海陵县设置海陵制置院。 南唐,烈祖升元元年设置泰州。又分海陵南境5个乡设置泰兴县。泰州下辖海陵、泰兴、盐城、兴化4个县。元宗保大十年分海陵县如皋场设置如皋县,泰州增辖如皋县。同年又于海陵县东境设置静海制置院。马令《南唐书》卷一:"改元升元,……以扬州海陵县为泰州。" 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四十:"相传以为取通泰之义。"海陵县为泰州州治所在地。 后周,以泰州为团练州,属扬州。仍辖海陵等5个县。 北宋,太祖乾德五年,泰州由团练州降为军事州,属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分全国为15路,泰州属淮南路。神宗熙宁五年淮南路分为东西两路,泰州属淮南东路。太宗太平兴国前,泰州仍辖海陵等5个县。太平兴国二年盐城改属楚州后,泰州辖海陵、兴化、泰兴、如皋4个县。 南宋,泰州为军事州,属淮南东路。高宗建炎四年,兴化县改属承州,泰州辖海陵、如皋、泰兴3个县。绍兴五年,泰兴县改属扬州,兴化县废为镇并附入海陵县,泰州辖2个县。绍兴十年,泰兴县改属泰州,泰州治所一度移至泰兴沙上。绍兴十二年,泰兴县再次改属扬州。绍兴十九年复设兴化县,仍属泰州。孝宗乾道二年,兴化县改属高邮军,不久又属泰州。淳熙四年,兴化县再次改属高邮军,泰州仅辖海陵、如皋2个县。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设置泰州路,属淮东道,至元十九年属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一年,泰州路改为泰州,属扬州路。泰州辖海陵、如皋2个县。 明,太祖洪武初年,海陵县省入泰州。泰州属扬州府,辖如皋县。 清,泰州属扬州府,辖如皋县。世宗雍正三年,如皋县改属通州,从此泰州不再辖县,成为散州。高宗乾隆三十三年分泰州东北境设置东台县。 民国元年,南京临时政府裁府废州,泰州改称泰县。3年,江苏省分为5道,泰县属淮扬道。16年道废,泰县属江苏省。21年,江苏省划为15个行政区,泰县属泰县行政区,泰县行政区辖泰县、泰兴、靖江、东台。23年,江苏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泰县属江都行政督察区。24年,江苏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泰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29年10月,新四军东进抗日,在泰县东部建立民主政权泰县县政府,隶属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委员会撤销后,先后隶属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苏中区行政委员会第三行政区、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华中行政办事处第一行政区,直到38年1月泰县全境解放。又,民国30年2月至34年8月,日军侵占泰县,成立伪政府,先后隶属伪苏北行营与苏北绥靖主任公署。民国38年1月22日设立泰州市,属华中行政办事处第一行政区。5月,华中行政办事处第一行政区改称苏北泰州行政区,辖泰州市及泰兴、靖江、泰县、海安、如皋、东台、台北7 个县。1950年1月,苏北泰州行政区与苏北扬州行政区合并为苏北泰州行政区,专员公署驻 泰州,下辖2市9县:泰州市、扬州市、泰县、泰兴、靖江、江都、高邮、宝应、兴化、六合、仪征。原所辖如皋、海安2县划属南通行政区,东台、台北两县划属盐城行政区。泰州行政区属苏北行政区,扬州市直属苏北行政区后,泰州行政区辖1市9县。 1950年5月8日,泰州市、泰县合并,称泰县,县政府驻泰州,属泰州行政区。10月7日分治,泰州市建制恢复,仍属泰州行政区。 1953年1月,泰州行政区撤销。泰州市划归扬州行政区。 1954年11月,泰州市改为省辖市,并受扬州专署督导。1958年7月,又改为专署辖市。 1959年1月9日,泰州市、泰县再度合并,称泰州县,县政府驻泰州,属扬州专区。 1962年5月24日,泰州县撤销,泰州市建制恢复,泰州市政府驻泰州,仍属扬州专区。 1971年5月,扬州专区改称扬州地区,泰州市属扬州地区,为地辖市。 1983年1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泰州市属扬州市。 1996年8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扬州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县级泰州市从扬州市划出,组建地级泰州市,下辖海陵区、靖江市、泰兴市、姜堰市、兴化市。1997年,海陵区、姜堰市、泰兴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组建高港区。目前,泰州下辖四市两
金海陵王葬于山陵西南四十里,是金朝的。
完颜亮(1122年2月24日―1161年12月15日),女真名迪古乃,字元功,金代第四位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庶长孙,太师完颜宗干次子,母大氏,史称海陵王。
完颜亮自幼聪明好学,能诗善文,又与居于当地的辽宋名士交往,养成了颇高的文化素养,天眷三年(1140年),任骠骑上将军,之后历任特进、判大宗正事、尚书左丞等要职,并得到金熙宗信任,升迁速度越来越快,皇统八年(1148)六月,拜平章政事。十一月,拜右丞相。皇统九年(1149年)正月,兼都元帅。三月,拜太保、领三省事。完颜亮更加八面玲珑,和有权势家族来往密切,结其欢心。
完颜亮在位十二年,在位期间为人残暴,杀人无数但严肃吏治,能够听取臣下的某些有益建议。迁都燕京之后,完善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和奠定了金王朝的统治。在金朝历史上,完颜亮的确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正隆六年(1161年)九月,完颜亮在南宋境内的瓜洲渡江作战时死于内乱,时年四十岁。死后先被追废为海陵炀王,不久又被废为庶人。
西晋-雍州、泰州(公元281)泰州,古称海陵。据马令《南唐书》中记载,南唐开国之初“供亿公费,不知限极,烈主喜之,以海陵为泰州”。即由于泰州上缴国家的盐税很多,又是苏北地区的水陆要津、咽喉要地,在公元937年,将海陵由县升为州,取国泰民安之意,故名泰州,这就是泰州之名的由来
西汉,海陵县属临淮。海陵县始置时间史无明载。《汉书地理志》载:武帝元狩六年(前117)设置临淮郡,下辖29个县,其中有海陵县。海陵县命名由来,《大清一统志》卷六十七云:"以其地傍海而高故曰海陵。"汉代海陵县治所在地不详,唐以后县治位于今泰州市市区。
新莽,海陵县改称亭间,属淮平郡。
东汉,海陵县属广陵郡
三国,江淮之间为魏吴战场,海陵县废。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海陵县复立,属广陵郡。
东晋,海陵县属广陵郡。
刘宋,海陵县属广陵郡。
南齐,海陵县属广陵郡。
梁,海陵县改属海陵郡。海陵郡设置于东晋义熙七年(411),下辖建陵、临江、如皋、宁海、蒲涛5个县,郡治所在地不详。
刘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增辖临泽县。武帝永明 元年(483)、五年先后增设齐昌、海安2个县。
梁时海陵郡郡治移治海陵县,下辖海陵、建陵、宁海、如皋、临江、蒲涛、临泽7个县。海陵郡属南兖州。
北齐,南兖州改称东广州,海陵郡属东广州,仍辖海陵等7个县。陈,宣帝太建五年(573),东广州复称南兖州,海陵郡属南兖州,仍辖海陵等7个县。 北周,南兖州改称吴州,海陵郡属吴州,辖海陵、建陵、如皋、宁海、临泽5个县。 蒲涛县省,临江县并入宁海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海陵郡废。建陵县并入海陵县,如皋县并入宁海县,临泽县并入高邮县。不久,海陵县分出江浦县。海陵县属吴州。
开皇九年,吴州改称扬州,海陵县属扬州。炀帝大业初年,扬州改为江都郡,海陵县属江都郡。江浦县又并入海陵县。
唐,高祖武德三年,海陵县改称吴陵县,以县设置吴州。武德七年吴州废,复称海陵县,属邗州。武德九年,邗州改称扬州,海陵县属扬州。宁海县并入海陵县。中宗景龙二年,分海陵县东境设置海安县,玄宗开元十年,海安县又并入海陵县。
杨吴,海陵县属江都府。高祖武义二年,分海陵北境招远场设置兴化县。睿帝乾贞中,于海陵县设置海陵制置院。
南唐,烈祖升元元年设置泰州。又分海陵南境5个乡设置泰兴县。泰州下辖海陵、泰兴、盐城、兴化4个县。元宗保大十年分海陵县如皋场设置如皋县,泰州增辖如皋县。同年又于海陵县东境设置静海制置院。马令《南唐书》卷一:"改元升元,……以扬州海陵县为泰州。" 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四十:"相传以为取通泰之义。"海陵县为泰州州治所在地。后周,以泰州为团练州,属扬州。仍辖海陵等5个县。北宋,太祖乾德五年,泰州由团练州降为军事州,属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分全国为15路,泰州属淮南路。神宗熙宁五年淮南路分为东西两路,泰州属淮南东路。太宗太平兴国前,泰州仍辖海陵等5个县。太平兴国二年盐城改属楚州后,泰州辖海陵、兴化、泰兴、如皋4个县。
南宋,泰州为军事州,属淮南东路。高宗建炎四年,兴化县改属承州,泰州辖海陵、如皋、泰兴3个县。绍兴五年,泰兴县改属扬州,兴化县废为镇并附入海陵县,泰州辖2个县。绍兴十年,泰兴县改属泰州,泰州治所一度移至泰兴沙上。绍兴十二年,泰兴县再次改属扬州。绍兴十九年复设兴化县,仍属泰州。孝宗乾道二年,兴化县改属高邮军,不久又属泰州。淳熙四年,兴化县再次改属高邮军,泰州仅辖海陵、如皋2个县。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设置泰州路,属淮东道,至元十九年属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一年,泰州路改为泰州,属扬州路。泰州辖海陵、如皋2个县。
明,太祖洪武初年,海陵县省入泰州。泰州属扬州府,辖如皋县。
清,泰州属扬州府,辖如皋县。世宗雍正三年,如皋县改属通州,从此泰州不再辖县,成为散州。高宗乾隆三十三年分泰州东北境设置东台县。
民国元年,南京临时政府裁府废州,泰州改称泰县。3年,江苏省分为5道,泰县属淮扬道。16年道废,泰县属江苏省。21年,江苏省划为15个行政区,泰县属泰县行政区,泰县行政区辖泰县、泰兴、靖江、东台。23年,江苏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泰县属江都行政督察区。
24年,江苏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泰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29年10月,新四军东进抗日,在泰县东部建立民主政权泰县县政府,隶属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委员会撤销后,先后隶属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苏中区行政委员会第三行政区、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华中行政办事处第一行政区,直到38年1月泰县全境解放。
民国30年2月至34年8月,日军侵占泰县,成立伪政府,先后隶属伪苏北行营与苏北绥靖主任公署。民国38年1月22日设立泰州市,属华中行政办事处第一行政区。5月,华中行政办事处第一行政区改称苏北泰州行政区,辖泰州市及泰兴、靖江、泰县、海安、如皋、东台(旧称东泰)、台北(今盐城大丰)7个县。 1950年1月,苏北泰州行政区与苏北扬州行政区合并为苏北泰州行政区,专员公署驻 泰州,下辖2市9县:泰州市、扬州市、泰县、泰兴、靖江、江都、高邮、宝应、兴化、六合、仪征。原所辖如皋、海安2县划属南通行政区,东台、台北两县划属盐城行政区。泰州行政区属苏北行政区,扬州市直属苏北行政区后,泰州行政区辖1市9县。
1950年5月8日,泰州市、泰县合并,称泰县,县政府驻泰州,属泰州行政区。10月7日分治,泰州市建制恢复,仍属泰州行政区。1953年1月,泰州行政区撤销。泰州市划归扬州行政区。1954年11月,泰州市改为省辖市,并受扬州专署督导。
1958年7月,又改为专署辖市。1959年1月9日,泰州市、泰县再度合并,称泰州县,县政府驻泰州,属扬州专区。1962年5月24日,泰州县撤销,泰州市建制恢复,泰州市政府驻泰州,仍属扬州专区。1971年5月,扬州专区改称扬州地区,泰州市属扬州地区,为地辖市。1983年1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泰州市属扬州市。 1996年8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扬州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县级泰州市从扬州市划出,组建地级泰州市,下辖海陵区、靖江市、泰兴市、姜堰市、兴化市。1997年,海陵区、姜堰市、泰兴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组建高港区。目前,泰州下辖四市两区和泰州经济开发区。
大革命时期,***员沈毅在这里发动了“五一起义”;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三进泰州城,唇战国民党顽固派,挫败了他们假抗日真反共的阴谋,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率部挺进苏中,建立了苏中抗日根据地;
粟裕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战役;
彪炳史册的“黄桥决战”在这里拉开战场,泰州人唱着《黄桥烧饼歌》浴血支前。
1949年4月,张爱萍将军受中央军委之命在泰州白马庙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正式成立。人民解放军在这里开始了气势磅礴的渡江战役,扬起了渡江第一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放了南京,宣告了蒋家王朝的覆灭。 泰州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人民海军从这里驶向大海。
1996年8月,泰州发展的历史篇章掀开新的一页,经国务院批准,地级泰州市组建,下辖靖江、泰兴、姜堰、兴化四市和海陵、高港两区,面积5793平方公里,人口504万。2001年末,泰州市行政区划设海陵、高港2个区,兴化、靖江、泰兴、姜堰4个县级市,共有91个镇、8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338个居民委员会、1578个村民委员会,其中海陵区、高港区下辖9个镇、2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87个居民委员会、127个村民委员会。泰州作为一个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日趋完善,对推动区域工业化进程的作用日益明显。
2003年,全市实现GDP580亿元,财政收入66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65元,年末各项存款余额608亿元。
2005年,泰州市在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序中列第57位。
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过1000亿元,财政收入过150亿元,泰州进入城市综合实力五十强名列第47位。
2006年10月,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的“中国医药城”----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式挂牌成立,一批全球领先、世界第一、世界唯一的高科技医药技术项目相继在园区落户,标志着泰州“医药航母"增添了“核动力”。
请问海陵王是在冯梦龙哪本书上有?
本文2023-10-06 13:13:1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3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