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嗝嗳气止不休,脾胃失降气逆上】
有些人会经常出现打嗝、呕吐等情况,有时候连饭都不想吃。
其实,打嗝只是我们口头语,中医把这种现象称作嗳气,是各种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是脾胃不合,胃气上逆所致。
胃为水之谷,无物不受,若是因为饮食不调,起居不时,导致脾胃阴阳不合,或胃中生痰生火,或脾胃虚衰,都会导致胃气上逆而为嗳气。
脾胃虚弱的人,往往在进食高脂、高蛋白饮食。或大量饮酒、或吃冷、热、辣等刺激性食物,或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时,频繁嗳气。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服用中药保和丸(山楂12克,神曲10克陈皮6克,连翘6克,莱菔子8克,茯苓12克,法半夏5克)来健脾和胃降逆。
除了脾胃不和容易打嗝,肝胃不和的人,往往在情绪激动,生气或不顺心的时候,也会频繁打嗝。中医认为,胃气已和降为顺,但生气时,肝气挟胃气上逆,就会出现嗳气。
在这种情况,我们主要是采用疏肝和胃降气的方法,服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柴胡8克,香附12克,白芍12克,枳壳6克,灸甘草8克,母丁香5克,郁金6克)。
[爱心]我们在平时,也要从日常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有效预防嗳气:
一、不吃辛辣食物。辛辣食物如红辣椒,容易扰乱食道,使我们出现烧心的感觉,从而导致嗳气。
二、少吃油炸食物。油炸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升高,对健康不利,我们应少吃。
三、多吃养胃食物。例如南瓜、小米、豆类,但是豆类也要适量食用。
四、保持良好心态。情绪对于身体影响是很明显的,所以我们平时要稳定情绪。
如果我们突然出现嗳气,胃胀的症状时,大海教你们一个方子:
茉莉花、石菖蒲各6克,熟普洱3克,冲入沸水,焖10分钟后饮用。
[玫瑰]茉莉花具有理气开郁、芳香醒脾;石菖蒲可以和中、化湿;熟普洱具有温胃散寒、消食导滞,三药合一,可以疏通中焦,消除嗳气、腹胀。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大家可以把上面讲的几个方子记下来哦
问题分析:
您好,上述症状是由于肝气不舒横逆犯胃导致升降不和引起的,治疗当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宜如木香顺气丸加减。
意见建议:
建议中医中药治疗,配合药茶调养:丹参、炙甘草、枳壳、白芍、厚朴、木香、柴胡等分泡水代茶饮,希望能帮到您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吐血的定义 4 呕血的症状 5 呕血的病因 6 类证鉴别 7 吐血的分类 8 呕血的辨证治疗 81 胃热壅盛/胃火炽盛 811 症状 812 证候分析 813 治法 814 方药治疗 815 饮食疗法 8151 推荐食材 8152 推荐食疗方 816 针灸治疗 82 肝火犯胃 821 症状 822 证候分析 823 治法 824 方药治疗 825 饮食疗法 8251 推荐食材 8252 推荐食疗方 826 针灸治疗 83 暴食伤胃 831 症状 832 方药治疗 84 气虚血溢/脾不统血 841 症状 842 证候分析 843 治法 844 方药治疗 845 饮食疗法 8451 推荐食材 8452 推荐食疗方 846 针灸治疗 85 瘀阻胃络 851 症状 86 肝胃阴虚 861 症状 87 肝肾损伤 9 呕血患者日常保健 10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呕血的穴位 2 治疗呕血的方剂 3 治疗呕血的中成药 4 呕血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呕血 1 拼音
ǒu xuè
2 概述呕血为病证名[1]。出《黄帝内经素问·厥论》。又称吐血[2]。指血因呕吐而出,有多至盈盆倾碗者[1]。呕血常因恼怒、过劳及伤于酒色所致[1]。
吐血(hematemesis[3][4])为病证名[5]。见《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又称呕血(见《医碥·吐血》)。血证之一。是指以血随呕吐而出,呕吐纯血或夹有食物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
《丹溪心法·吐血》:“呕吐血出于胃也”。
《医碥·吐血》:“吐血即呕血。旧分无声曰吐,有声曰呕,不必。”
吐血包括西医上消化道出血之呕血及呼吸系统出血[5]。吐血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肝硬化并发症等[6]。呕血可见于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消化性溃疡、胃炎、胃动脉硬化、某些血液病等多种疾病[1]。
3 吐血的定义《中医药学名词》(2004):吐血是指以血随呕吐而出,呕吐纯血为主要表现的血证[4]。
《中医药学名词》(2010):吐血是指以血随呕吐而出,呕吐纯血或夹有食物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
4 呕血的症状血从口吐出,无明显呕恶及咳嗽[5]。亦有泛指血从口吐出者[5]。甚者可倾盆盈碗[5]。
5 呕血的病因呕血多因酒热辛肥,郁怒忧思,劳欲体虚等导致胃热壅盛,肝郁化火,或心脾气虚,血失统御而成[5]。亦有因外感引动者[5]。
6 类证鉴别因吐血与咳血二者均经口而出,应注意鉴别。《症因脉治·吐血咳血总论》说得好:“胃中呕出名吐血,肺中嗽出名咳血。吐血阳明胃家症,咳血太阴肺家症……咽中胃管呕出名吐血,喉中肺管嗽出名咳血,则经络分明,治法不混。”一般来说,咳血之血色鲜红、常混有泡沫痰涎。咳血之前多有咳嗽、喉痒、胸闷等症状。较大量的咳血之后,可见痰中带血数天。而吐血之血色则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状。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但大便多呈黑色。[2]
7 吐血的分类吐血有外感吐血、内伤吐血、阴虚吐血、劳心吐血、劳伤吐血、气郁吐血、蓄热吐血、伤胃吐血、伤酒吐血等命名[5]。
8 呕血的辨证治疗 81 胃热壅盛/胃火炽盛吐血·胃火炽盛证(hematemesis with syndrome of blazing stomach fire[3])是指胃热炽盛,迫血妄行,以吐血量多,色红或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脘腹胀闷甚则疼痛,口臭便秘,或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吐血证候[7]。
811 症状患者脘腹胀闷,甚则作痛,吐血量多,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或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2][7][8]。
812 证候分析胃热内郁,热伤胃络:胃中积热,胃失和降,气血不和,故脘腹胀闷,甚则作痛。热伤胃络,故吐血色红或紫黯。胃为水谷之海,胃主纳谷,其性主降,胃气上逆,故呕血夹食。胃热耗津,故大便秘结。血随糟粕而下,则使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内有积热之象。[2][8]
813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2][8]。
814 方药治疗可用泻心汤[备注]泻心汤(《金匮要略方论》):大黄、黄芩、黄连合十灰散[备注]十灰散(《十药神书》):大蓟、小蓟、侧柏叶、荷叶、茜草根、山栀、茅根、大黄、丹皮、棕榈皮加减治疗。泻心汤由黄芩、黄连、大黄组成,具有苦寒泻火的作用。《血证论·吐血》说:“方名泻心,实则泻胃”。十灰散凉血止血,兼能化瘀,止血而无凝滞留瘀之弊。胃气上逆而致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竹茹、旋复花和胃降逆。[2]
815 饮食疗法 8151 推荐食材吐血·胃火炽盛证患者建议食用大小蓟、白茅根、竹茹、田七、藕节、芦根、绿豆等[8]。
8152 推荐食疗方1.绿豆粥(《普济方》)绿豆50g,粳米250g,冰糖适量。将绿豆、粳米淘洗干净,入锅,用武火烧沸,转用文火煮至米熟成粥;将冰糖入锅,加入少许水,用文火熬成冰糖汁,加入粥内,搅拌均匀即可。[8]
2.白蜜饮(《饮膳正要》):白蜜100g,生地黄汁100g,上搅匀,慢火煎至半升。放极冷,置于器皿内。[8]
3.蜡酥煎(《饮膳正要》):黄蜡(先熔令销,倾入水内拨去滓)、酥牛乳各200g,上同和于铫内煎。以柳木篦搅匀。[8]
816 针灸治疗酌选上脘、大陵、郄门、神门、鱼际等穴,并用梅花针叩刺人迎及其上下[6]。胃中积热加内庭[6]。
82 肝火犯胃吐血·肝火犯胃证(hematemesis with syndrome of liver fire invading stomach[3])是指肝火犯胃,迫血妄行,以吐血色红或紫暗,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寐少梦多,舌红绛,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吐血证候[7]。
821 症状患者吐血色红或紫黯,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寐少梦多,舌质红绛,脉弦数[2][8][7]。
822 证候分析肝火横逆,胃络损伤:肝火横逆犯胃,胃络损伤则吐血。肝火上炎,则口苦、胁痛、易怒。热扰心神,故心烦、寐少梦多。舌红绛,脉弦数,为肝火亢盛,耗伤胃阴之象。[2][8]
823 治法泻肝清胃,凉血止血[2][8]。
824 方药治疗可用丹栀逍遥散、伐肝煎等方治疗[1]。偏火旺者,可先用犀角地黄汤凉血止血。若肝木侮土,脾胃受伤,致营血失守,其症无胀无火而神疲脉虚者,则宜五阴煎、五福饮、理阴煎等方。[1]
可用龙胆泻肝汤[备注]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近代方有黄芩、栀子)加减治疗。可加白茅根、藕节、旱莲草、茜草,或合用十灰散[备注]十灰散(《十药神书》):大蓟、小蓟、侧柏叶、荷叶、茜草根、山栀、茅根、大黄、丹皮、棕榈皮凉血止血。[2]
825 饮食疗法 8251 推荐食材吐血·肝火犯胃证患者建议食用玫瑰花、佛手、藕节、当归、橙汁、莲子、芦根、马兰头等[8]。
8252 推荐食疗方1.莲子粉粥(《太平圣惠方》):莲子20g风干、磨粉,粳米100g洗净,与莲子粉放入锅内,煮粥。[8]
2.藕粥(《老老恒言》):鲜藕适量,洗净,切薄片,与粳米100g、少量红糖放入锅内,熬煮稀粥。[8]
3.竹笋拌马兰头(《中国食疗大全》):马兰头250g,去老叶老梗,洗净,在沸水中烫透,晾干,竹笋去笋衣,煮熟、晾凉、切细末,加麻油、白糖,与马兰头拌匀。[8]
826 针灸治疗酌选上脘、大陵、郄门、神门、鱼际等穴,并用梅花针叩刺人迎及其上下[6]。肝火犯胃加太冲[6]。
83 暴食伤胃吐血·暴食伤胃证(hematemesis with syndrome of crapulence injuring stomach[3])是指暴饮暴食,损伤胃络,以吐血,色鲜红,心烦,胃脘胀痛,苔腻,脉滑等为常见症的血证证候[7]。
831 症状患者吐血,色鲜红,心烦,胃脘胀痛,苔腻,脉滑[7]。
832 方药治疗饮酒过度,积热动血者,宜葛黄丸[1]。
84 气虚血溢/脾不统血吐血·脾不统血证(hematemesis with syndrome of failure of spleen to control blood[3])是指脾气不足,气不统血,以吐血反复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胃脘隐痛,喜按,神疲畏寒,心悸气短,自汗,便溏色黑,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弱等为常见症的吐血证候[7]。
841 症状患者吐血缠绵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胃脘隐痛,喜按,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便溏色黑,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脉细弱[2][8][7]。
842 证候分析中气亏虚,统血无权,血液外溢:脾气亏虚,统摄无能,血液外溢,故吐血缠绵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脾气本已虚衰,加之反复出血,气随血去,气血亏虚,心失所养则心悸气短。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为气血亏虚之征。[2][8]
843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2]。
健脾养心,益气摄血[8]。
844 方药治疗可用归脾汤[备注]归脾汤(《严氏济生方》):党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术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加减治疗。可酌加仙鹤草、白芨、乌贼骨、炮姜炭等温经固涩止血。[2]
若气损及阳,脾胃虚寒,症见肢冷,畏寒,便溏者,可改用柏叶汤[备注]柏叶汤(《金匮要略方论》):侧柏叶、干姜、艾叶、马通汁,合理中丸[备注]理中丸(《伤寒论》):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治疗。方中以侧柏叶凉血止血;艾叶、炮姜炭温经止血;童便化瘀止血,理中汤温补脾气以摄血,共奏温经止血之效。[2]
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症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者,应急服独参汤[备注]独参汤(《景岳全书》):人参益气固脱,并积极抢救。[2]
845 饮食疗法 8451 推荐食材吐血·脾不统血证患者建议食用当归、党参、阿胶、黄芪、牛肉、猪肚、茯苓等[8]。
8452 推荐食疗方1.人参粥(《食鉴本草》):人参3g打粉,粳米100g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加入人参粉煮粥,把熬成汁的冰糖加入粥中拌匀。[8]
2.糯米阿胶粥(《食医心鉴》):阿胶30g捣碎,放入锅内烊化,糯米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煮至八成熟时加入阿胶、红糖,继续熬煮成粥。[8]
3.黄苠炖鸡(《中国食疗大全》):将鸡剖成两半,鸡肚朝上,加冬笋30g.黄芪20g,黄酒、葱、姜,武火煮沸,文火炖煮2小时。[8]
846 针灸治疗酌选上脘、大陵、郄门、神门、鱼际等穴,并用梅花针叩刺人迎及其上下[6]。脾胃虚弱加隐白、足三里[6]。
85 瘀阻胃络吐血·瘀阻胃络证(hematemesis with syndrome of static blood blocking stomach collateral[3])是指瘀血阻滞胃络,血行脉外,以吐血紫暗,胃脘疼痛拒按,固定不移,痛如针刺或刀割,或胃脘触及包块,或呕血色暗成块,口干不欲饮,舌紫或有瘀斑,苔薄,脉涩等为常见症的吐血证候[7]。
851 症状吐血紫暗,胃脘疼痛拒按,固定不移,痛如针刺或刀割,或胃脘触及包块,或呕血色暗成块,口干不欲饮,舌紫或有瘀斑,苔薄,脉涩[7]。
86 肝胃阴虚吐血·肝胃阴虚证(hematemesis with syndrome of yin deficiency of liver and stomach[3])是指肝胃阴虚,虚火亢旺,以吐血量多色红,脘胁隐痛,嘈杂吐酸,烦热颧红,盗汗,咽干口燥,舌红,无苔,脉细弦数等为常见症的吐血证候[7]。
861 症状吐血量多色红,脘胁隐痛,嘈杂吐酸,烦热颧红,盗汗,咽干口燥,舌红,无苔,脉细弦数[7]。
87 肝肾损伤过劳所伤者,兼见遍身疼痛,时或发热,宜用犀角地黄汤加当归、肉桂、桃仁泥[1]。
房劳过度损伤肝肾者,兼见面赤足冷,烦躁口渴[1]。
偏真阴亏损者,宜生脉散合加减八味丸,或用左归饮、小营煎之类[1]。
偏气虚阳衰者,宜异功散合八味丸,或五福饮、大补元煎之类[1]。
呕血量多者,皆可合用花蕊石散[1]。
9 呕血患者日常保健呕血除药物治疗外,患者应特别注意饮食适宜,严防暴饮暴食,忌食烟酒及辛辣动火之品,并要注意精神及生活起居的调养[2]。
10导读:胃胀气是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的一种现象,中医认为胃胀气容易引起胃气上逆,人体会自发性的打嗝。所以,要想止打嗝,就得缓解胃胀气。下面就来看看该如何缓解吧!
胃气上逆 按压穴道止嗝
一般而言,短暂性的打嗝,常常是由于吃太快、吃太多,或吃温度太高如刚起锅的油炸物,以及温度太低、太乾和太硬的食物,像吃蛋黄、喝碳酸饮料,或酒精气泡性饮料,就很容易打嗝,因造成胃部急速膨胀,或胃部温度急速变化所致。
而经常性打嗝,则多为个性特质所使然。包括:工作压力大、生活紧张或容易紧张的人:一般而言,若是吃食物引起打嗝,可喝水、深呼吸,或是按压「人中」,或虎口的「合谷穴」止嗝;若是因紧张引发打嗝,可以按压膝下3寸的「足三里穴」,或内踝上3寸的三阴交穴。
小偏方止嗝 内关穴有效
虽然坊间有些民众会使用一些自然小偏方止嗝,例如喝汽水、冰水、引发呕吐的动作,或是用一只手的姆指,使劲的去压迫另一只手的手掌中央, 劳宫穴,但大多属民俗偏方,效果仍有限。
基本上,若打嗝的发生未超过24小时者,称为短暂性的打嗝,一般并无大碍,不要过分担心,可以用力深呼吸几口;或屏住闭气10几、数10秒钟;或者弯腰、擡头、伸脖子,喝下1大杯水都可以止住打嗝。但若打嗝不止,超过24小时,则建议按内关穴(手腕第1腕横纹后3指符,手臂中央两筋之间),也有相当的「止嗝」好效果。
缓解肠胃胀气4小锦囊
1如果有想排气的感觉,不要憋着,可以暂时回避一下人羣,一定要释放出来,好让肠胃纾解一下压力。
2若是腹胀难消时,可以使用薄荷油涂抹肚脐周围的部位,来消除腹部的胀气。
3喝一点薄荷茶、柑橘茶来缓和肠胃的胀气。
4做一个简单的动作。将身体平躺,膝盖弯曲,用双手环抱住小腿,尽量将大腿贴近肚子。这个动作可以有效的帮助排气,防止胃中的气体堆积,平时每晚睡前都可以做一次可以保护肠胃。
胃气上逆,主要表现为胃积食了!也就是不消化了,因为你不消化,必须它就要寻找出路,比如让它往下走,从肛门排出,但是气不够推动不了,所以从下面跑不出去。它就会往上走,从口里面出来,这就是打嗝反酸。
那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第1步停止进食或者减少进食,以免加重拥堵。第2步,吃点消食健胃的东西,比如中医的焦三仙,陈皮,枳壳,法半夏等,都能帮助消化和胃气下降。
记得有一个广告词说“肝火上升,气串两肋,胃痛也就难免”。那么,胃气上逆气机不畅,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中医认为胃,又称胃脘,分上、中、下三部。上脘,即贲门,中脘,即胃体,下脘,即幽门。其主要功能有两点:
1、主受纳,腐熟水谷 。意思就是接受食物进入到胃,然后初步消化,形成食糜。所以又称胃为 “水谷之海” ,人体的基本营养都依赖于此,可见胃的重要性。
2、主通降,以降为和 。饮食入胃后,必须下行,通过小肠的进一步消化吸收,才能彻底吸收营养物质,化生气血津液,而且进一步下行到大肠,排泄出体外。
通过对胃的认识我们可以知道,胃气上逆会出现以下症状:
1、消瘦 气机不畅,影响胃的功能,水谷之物无法彻底消化,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自然身体各个组织缺乏营养,导致体弱消瘦,甚至贫血。
2、胃痛 所谓不通则痛,气滞血瘀,胃失和降,淤阻中脘,自然胃痛。
3、口臭 糟粕之物,从下上逆而行,自然呃逆、呕吐,口臭泛酸,甚至胆汁上行,口苦。
4、便秘 胃以降为和,促进食物吸收后,下行至大肠,如下降之力不够,势必排便困难,便秘难解。
从理论上了解了胃气上逆,气机不畅的原理以及会产生的症状,那么该怎么解决呢?
一、目前西医是从胃动力上理解胃气上逆,一般主张应用 胃动力药物 ,改善胃动力,固然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症状,但如果没有找寻到引起胃气上逆的原因,也仅仅是治标,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必然症状反复,逐渐加重。
二、从中医上解决就要查找病机,引起胃气上逆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外邪 主要指寒邪为主,可以温胃散寒之药,另外湿热也可犯胃,给予清热利湿治疗。
2、肝气犯胃 肝为刚脏,主一身气机,肝火及忧郁常常引起肝气上逆导致胃气失和,给予疏肝解郁治疗。
3、脾胃虚弱 包括虚寒,阴虚,分别给予温补及滋阴。
综上所述,胃气上逆,根据其致病原因,给予分别论治,从根本上祛除病因,则症状自然消除,且彻底不会复发, 乃治病求本之道 。
依我个人在临床经验来看真正的治疗胃病还是用中药调理,中医认为脾主升胃主降!脾气散发水谷精微到肺,肺朝百脉。把营养又散发达全身!而胃气主降,食物到小肠加工消化。残渣到大肠!胃气上逆气机不畅导致反酸嗳气烧心腹胀等一系列的症状表现!所以中医治疗降气和逆,舒肝理气!中医又认为肝主疏泄,胃病又与肝气不疏有很大原因!
在伤寒论中经典方剂半夏泻心汤就是治疗胃气上逆的主要方子。还有旋覆代赭汤,小建中汤!腹胀严重加香附郁金苏梗陈皮厚朴。反酸加海螵蛸瓦楞子,胃疼加元胡白芍等!
若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嗳气;胃气上逆动膈,则呃逆,《冯氏锦囊秘录》认为:“嗳气者,多因胃虚,壅塞气不升降,过极则展舒而浊气上出胃也……有因胃中滞气不舒,而无酸臭者,治宜行气调胃和中。”
胃气主降,在消化功能上主要和脾气相配合。肝主疏泄,主升发,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下降,肝升胃降,调节气机的升降平衡。肝木的条达疏泄,有助于胃受纳功能的正常进行,若肝失疏泄,郁而化火,横逆犯胃,则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即所谓“脏气不平,胜乘相因为病,如怒伤肝,肝克脾,脾气不正;必胀于胃,名曰胜克。”
因此,题目上的情况,为肝郁日久化火,则肝胃蕴热。所致的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证候。主要表现有脘胁胀痛,嘈杂吞酸等症。可见舌质红,苔薄黄。
综上,此为肝胃不和证,治疗宜清热理气,泻肝和胃,方可用化肝煎。若有反酸咳嗽,可用旋覆代赭汤合半夏泻心汤。
吃生萝卜
我从网上学了几招:晚饭少吃也可不吃,白天可多吃;“晚饭不吃,能治百病”,“肠胃怕堵,不怕饥”,“晚饭太饱,大伤脾胃”,孙思邈说:“夜饭饱,可损一天之寿”。睡眠要充足,晚上要早睡,中午也可小睡。
不吃寒性水果,吃热性水果。
喝茶。
下元虚损则气上逆,气逆要么咳,要么呃。欲平逆气则补下元。清气升则浊阴降。升降自然则气机通畅。
健胃宽胸丸药房有售,买两盒安顿吃保好。
理气降逆。旋覆代赭石汤主之。
木香顺气丸
【打嗝嗳气止不休,脾胃失降气逆上】
本文2023-10-06 13:36:3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3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