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收集的“金石书法”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2收藏

李清照收集的“金石书法”是什么,第1张

是关于书法的文物。早期的书法作品是刻在金石上面的。 金石”:金指铜器和其它金属器物,石指时刻等。古代常在这些东西上铸字和刻字记事,所以把这类历史文物资料称作“金石”。这里所指金石为赵明诚所收集实物、文字或实物拓片。

 古诗文一直以来便是人们喜欢用来书法创作的文本。那么古诗文下的书法到底有什么艺术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诗文优秀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诗文优秀书法作品欣赏

 古诗文优秀书法作品1

 古诗文优秀书法作品2

 古诗文优秀书法作品3

 古诗文优秀书法作品4

 书法创作中最常见的5大错误

 1、内容不适、文意不宜

 创作时不注意选书切合主题的诗文。例如,参加国庆节的书展,写的是杜甫的《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又如,参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书展,写的是王维的《竹里馆》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显然不合时宜,文不对题。还有在写完诗词正文后,行款时采用“顿首”一词,这是并末真懂“顿首”含义所致。再有,行款时“节录”、“节选”、“节抄”与“某某某书”前后并用,亦显得重复。又有,在写完正文后,落穷款,署名时却有“并记”、“并识”字样,没有任何说明、注释文字,“记”啥“识”甚另外,许多作品并无磅礴气势,未见墨色淋漓,却强说“一挥”、“挥汗”,也有矫情和失实之感。

 2、形式主义

 作品要张挂起来供人审视,形式确实很重要,但采用何种形式,必须合情入理,犯形式主义毛病的作品大致有如下几种:

 (1)小字大篇幅。密密麻麻的小字贯穿整张六尺、八尺宣纸,读一行都非常困难,何况全篇。

 (2)大字小篇幅。寥寥数字,疾行于短程的纸面上,兀立在狭小的尺牍间,极不协调。

 (3)狂草分段写。狂草一首诗,一段文,却切分为多块小纸组合成幅,无异于自断气息,自设障碍。

 (4)多色拼贴。将几种色宣拼成一纸,然后书写,或在不同色宣上各书一纸,合为一幅。制作感太强。

 (5)多体杂写。一件作品兼有多种书体,表现欲昭然,往往不谐和而显杂乱。

 (6)盲目铃印。有的写巨幅字,无大印章,用小印章叠加排列成大印形状或装饰条块,有的写长卷,册页或小幅字,字里行间到处盖章,均无道理。

 (7)不恰当的做旧打蜡。用国画颜料,洗笔水、茶水、巩水、盐水之类将新纸染旧以求古色;也有在纸上打蜡使墨道粗涩斑驳以求“金石气”,还有先用排刷画出竹木简形状的色道再写简书,在纸下垫带有纹路肌理的木板、纸板、泡沫塑料板以求墨道飞白…如若不适,弄巧反而成拙。

 3、文字错误

 这表现在四个方面:

 (1)草法不当。不谙草法,想当然减省点画,任笔涂抹,不可识读。

 (2)繁简并用。一件作品兼用繁体、简体字,记得起就繁,记不起就简,毫无规范意识。

 (3)写错字别字。有的是繁体字,异体字和多义字的误用,如茶“几”写成几何之“几”;“皇后”写成前后之“後”;搅“和”写成和平之“龢”;意我之“余”写成多余之“余”;千万“里”写成里外之“里”;说话之“云”写成云雾之“云”;书“卷”写成卷动之“卷”;头“发”写成发展之“发”;不相“干”写成干部之“干”……有的是错写繁体字,“阔”字门里门外都有“水”;“忧”字体内体外皆有“心”……有的是画蛇添足,“华”、“神”一类以长竖结尾的字和“海”,“难”一类草体字习惯性地多加一点。

 (4)落字缺句。

 4、摆字抄书

 大致有四种情况。

 (1)依赖格子写字,或画格,或叠格,离开格子就难以成行谋篇。长此下去,削弱了大局观和应变力,抑制了灵性和才情。

 (2)查字拼凑,从大字典或不同碑帖中查找所需的范字,凑成一篇,写就一文,纸上各行其是,形离神散。

 (3)拘泥于一画一字,一笔一笔地凑,一字一字地摆,点画间少关联,字与宇无呼应,气息不通。

 (4)打破书写顺序,不按传统书写方法自上而下、自右至左顺序书写,而是在打好格子的纸上用铅笔写好字样,从上部开始,一格一格地充填,整体下移;或事先叠好格子,从左到右横写,自上而下行复一行……如此书写,看不到字间的前后呼应,书卷气荡然无存,墨色变化也毫无道理。

 5、滥用工具

 最多见的有四种错误类型:

 (1)小笔写大字,或点画细弱,线条绵软;或鼓弩为力、抛筋露骨。

 (2)生宣写正书,点线过于渗洇,时有墨猪,满纸疙瘩。

 (3)熟纸写大草,线条飘浮,墨色焦燥。

 (4)墨中加水多,水多必渗洇,渗洇行笔必快,快则草率,结字不成形,点画不精到,且墨淡伤神。

金石录》三十卷,宋赵明诚撰。赵明诚,字德甫,山东诸城人,对考古、金石、书画研究甚深。《金石录》一书,著录其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全书共三十卷,前为目录十卷,后为跋尾二十卷,考订精核,评论独具卓识。

赵明诚之妻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词人,对金石书画也有相当高的造诣,《金石录》一书,实际是夫妇二人的合著。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写到,“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这是他们新婚贫困时搜求书画的写照。赵明诚出仕后,生活好转,夫妇二人节衣缩食,有“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他们一起搜集金石书画,一起研究把玩,其乐融融,令人神往。不幸的是,北宋末年金人占领汴京,河北、山东相继沦陷,赵明诚夫妇逃避到江南,所藏金石书画在辗转过程中损失殆尽,赵明诚也在流亡中病故。数年后,当李清照重新翻阅《金石录》,遥忆当年赵明诚“每日晚吏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而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一时间百感交集。她写下了千古奇文《金石录后序》,备述一生遭际和文物聚散,让人扼腕叹息。

《金石录》在南宋时有龙舒郡斋刻本及开禧元年俊仪赵不谫刻本,皆不显于世,元明两代未见重刊,明代惟有抄本流传。清初,冯文昌曾藏有十卷宋刻《金石录》,因而特地刻了一方“金石录十卷人家”的图章,一时传为佳话。当时由于此书是《金石录》仅传的宋刻本,虽属残卷,却公认是宋版书无上珍品。此本今藏上海图书馆。

十卷不全的宋刻《金石录》,前人已称颂备至,岂知三十卷全本的《金石录》,尚存天壤之间。建国初,赵世暹在南京购得宋本《金石录》,三十卷完好无缺。此本旧藏金陵甘氏津逮楼。甘氏藏书,在清代嘉道间享有盛名。甘国栋,字遴士,藏书有十余万卷。子福,字德基,号梦六,生平好学,也喜欢蓄书。世传甘氏《津逮楼书目》有十八卷之多,但甘氏所藏宋刻《金石录》,却不载于书目,岂其矜秘不肯示人欤?此书半叶十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双边字体劲秀,笔画严整,纸质匀净。前有赵明诚序,而无易安后序。洪迈《容斋四笔》称:“赵德甫金石录三十篇,其妻李易安作后序。今龙舒郡库刻其书,而此序不见取。”此本版心下镌刻工姓名,刻工中胡珏、徐亮、胡刚等,曾刻舒州公使库本《大易粹言》。《大易粹言》刻于淳熙三年,此书中宋讳缺笔至慎字,敦字不缺笔,证以刻工,及《容斋四笔》所记,均相符合,因推知此本是淳熙前后(公元1174—1189年)龙舒郡斋刻本,也就是前人所称的“龙舒初版”。

赵世暹收得龙舒宋刻《金石录》之后,不欲私为己有,随即捐献国家。此书今藏国家图书馆,在5月26日-6月25日国家图书馆“文明的守望——中华古籍特藏珍品暨保护成果展”上,可供观众一饱眼福。

——人比相思瘦从百度得此答案

金石有古趣、书道贵天真出自《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出自孔子的言行录。它是在描述孔子雕刻金石的时候所说的,意思是说金石记载着古人的智慧和历史,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思和联想,而书法则是人类文化的象征和精髓,贵在展现出人们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情感。

金石有古趣,指的是金石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人文精神。在古代,金石铭刻是重要的历史记录方式,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都保存在金石上,成为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金石的雕刻工艺也非常精湛,经过时光沉淀,金石文物更显得古朴典雅,给人以无尽遐思,故而说“金石有古趣”。

书道贵天真,指的是书法所蕴含的天然美感和真实情感。书法作为艺术形式,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更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书法作品既要有精湛的技巧,更要展现出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情感,表现出艺术家的个性和风格,才可谓“贵在天真”。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不同朝代都有不同的书法风格,成为中华文化艺术之一。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金石和书法都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们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展现出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和精神内涵。因此,金石有古趣书道贵天真的名句不仅仅是描述孔子的一种艺术追求,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与精髓之一。

李清照收集的“金石书法”是什么

是关于书法的文物。早期的书法作品是刻在金石上面的。 金石”:金指铜器和其它金属器物,石指时刻等。古代常在这些东西上铸字和刻字记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