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武术史的目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3收藏

中国传统武术史的目录,第1张

书名

版权

前言

目录

自序

前言

卷一 武术的起源

第一节 武术起源于人兽相搏吗?

第二节 武术起源于战争吗?

第三节 “角抵”是武术吗?

第四节 “武舞”是武术吗?

第五节 侠以武犯禁

卷二 中国传统武术理论之源——《易经》

第一节 《易经》的基本知识

一、卦和爻

二、八卦图

三、打开易经的钥匙——《易传》

四、占筮的方法

第二节 《易经》对宇宙的认识论是中国传统武术的哲理

一、太极学说

二、天人合一

三、大、小周天

第三节 传统武术的技击理论建立在《易经》的对立统一变化规律上

一、乾坤成列

二、刚柔相摩

三、刚柔相推

四、动静有常

第四节 通往神明之路

一、何谓“神明”?

二、高超、高雅、高尚

三、感而遂通

四、神而明之

第五节 《易》无止境

卷三 春秋、战国——武术的发展成熟时期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为武术提供了合乎需要的兵器和使用技术

一、铜兵器

二、作战形式和兵器的进步

三、战争为民间技击提供了武器选择

四、矛(枪)、剑、刀转入民间出现了枪、剑、刀术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为传统武术理论奠定了基础

一、老子的刚柔论

二、兵家的形势论

三、儒家的中庸之道

四、中医的经络学说

五、养生家的吐纳之法和导引之术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进步为传统武术提供了发展的社会空间

一、刺客

二、游侠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期剑术已趋完善

一、青铜剑的剑术

二、铁质剑的剑术

卷四 华夏剑文化

第一节 剑器

一、制剑家欧冶子、干将和相剑家薛烛、风胡子

二、中国历代剑器的变迁

第二节 剑术史

一、剑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春秋、战国时期

二、剑术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两汉、三国、魏晋时期

三、剑术发展的第三个高峰——唐、宋时期

四、明、清时期的剑术发展

第三节 剑的艺术升华

一、剑中有诗

二、剑中有书(书法)

三、剑中有画

四、剑中舞

五、舞中歌

卷五 中国传统枪术史

第一节 枪的发展

第二节 大枪和花枪

一、枪为诸器之王

二、战场与游场

第三节 诸家枪法

一、杨家枪法(宋·梨花枪法)

二、吴殳枪法(明·峨眉枪法)

三、苌家枪法(清·桓侯八枪)

四、太极枪法

卷六 中国传统拳术史(上)

第一节 从拳术概念谈起

一、唐代以前习剑不习拳

二、尚力非拳

三、形成中国拳术用了四千年

四、中国传统拳术的理论支柱

五、中国传统拳术的技法

第二节 少林派拳术史

一、从达摩一苇渡江谈起

二、有没有少林拳派?

三、少林拳派的创始人是谁?

四、少林拳派的传承

五、少林派拳术的理论

六、少林拳基本拳法

七、三十二势长拳

八、其他重要拳种

九、少林派武术战例

卷六 中国传统拳术史(中)

第三节 武当派内家拳术史

一、内家拳的来龙去脉 二、张三丰是元末明初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三、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一文引出内外、两家和少林、武当两大武术宗派

四、武当内家拳的划时代意义

五、武当内家拳的特点

六、内家拳大家逸事

七、对张三丰的崇拜是武当派武术发展的必然

卷六 中国传统拳术史(下)

第四节 太极拳

一、应该给太极拳下一个定义

二、太极拳是什么时代出现的?

三、王宗岳《太极拳论》的经典地位

四、太极拳之源流

五、太极拳的成拳阶段

六、太极拳必须寻找一位崇拜偶像

七、王宗岳《太极拳论》是一篇拳论

八、三世七太极拳论

第五节 形意拳史

一、形意拳的近代传承大系

二、形意拳的特点

三、形意拳的理论

第六节 八卦掌史

第七节 通臂拳史

一、通臂拳的源流

二、长拳、通臂拳与通背拳

卷七 中国传统刀术史

第一节 刀术之沿革

一、刀

二、刀术

第二节 明代单刀法势

一、倭刀法传入中国

二、程宗猷《单刀法选》

第三节 拳法门户兴起,刀术列入门户之中

一、太极刀

二、拦刀、形刀、武侯刀

三、苗刀

四、其他刀法

五、刀客

卷八 中国传统棍术史

第一节 棍术之沿革

第二节 少林棍法

一、俞大猷《剑经》

二、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

第三节 近代棍术花法化

卷九 传统武术的神明之境——返璞归真

第一节 何谓神明之境?

第二节 神仙之传

一、葛洪

二、吕洞宾

三、陈抟

四、许宣平

五、张三丰

结束语:长曲终有尽 此艺无绝期

参考文献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文化悠久,各地区之间的武术风格迥异。中国武术拳种流派众多,究竟有多少,至今很难计算得清楚。现将中国武术最具代表性,最具权威性,最具完整的体系的主流拳种流派简略介绍如下:少林、太极、八卦、八极、形意、武当、峨眉、青城、南拳等。(以下简介排名不分先后)

少林:少林是中原武术中范围最广、历史最长、拳种最多的武术门派。俗话说:“天下功夫出少林。”名驰中外的嵩山少林寺,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嘉靖四十年(1561年),抗倭名将俞大猷(福建人)途经嵩山,曾拜谒少林寺。俞大猷本是一代武林宗师,他发现少林寺的棍法“传久而讹,真诀皆失”,于是将自己精研的棍法传给少林寺僧。少林寺棍法由此精进。

明末清初之际,少林寺广泛汲取了北方许多拳派的精华,又学习了福建的棍术和四川的枪术,在本寺武功的基础上加以融会提炼,终于形成了内容博深、技艺精湛的少林拳系,全面取得了武术正宗的崇高地位。这样,少林拳系实际上就涵盖了中国北方地区的几乎所有的武术门派,少林武术也就成了中国北方地区武术的总称。

太极:太极拳合技击与养生为一体,是一种意气运动。它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形动,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劲由内换,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在技击时,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小力打大力,从不以拙力取胜。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多数意见认为太极拳起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为陈王廷所创。陈王廷为明末清初人,原学家传武功。清军入关以后,陈五廷曾在登封玉带山参加反清武装斗争,事败后回归故里,隐成三十年,潜心研究武学,终于创编出独具一格的太极拳。陈王廷之后,太极拳一直在陈氏族人中传授,人称“陈氏太极拳”。直到晚清时期,太极拳才开始外传,以北京为中心,衍化出杨、武、孙、吴四大流派。

八卦:八卦掌以掌法为主,其基本内容是八掌,合于八卦之数;在行拳时,要求以摆扣步走圆形,将八个方位全都走到,而不像一般拳术那样,或来去一条线,或走四角,所以称为“八卦掌”。目前流行的八卦掌,又名“游身八卦掌”或“龙形八卦掌”,为董海川(1796年-1882年)在北京所传。董海川所传弟子极多,几近千人。他因材施教,弟子们所学各有所得,迅速衍化出多种流派。其主要流派有:尹氏、程氏、梁氏等。

八卦掌以掌代拳,步走圆形,突破了以拳为主、步走直线的传统拳法,为中国武术开辟了一方新天地。最早形成的套路叫“先天八卦掌”,也叫“老八掌”,由八种掌法构成。其步法以提、踩、摆、扣为主,左右旋转,绵绵不断。八卦掌以走为上,要求意如飘旗,气似云行,滚钻争裹,动静圆撑,刚柔相济,奇正相生。在传习中,人们由“先天八卦掌”衍生出64种掌法,也叫“后天八卦掌”。八卦掌另有对练和散手,器械有刀、剑、棍、鸳鸯钺等,其步法要求与掌法相同。

八极:八极拳,全称“开门八极拳”或称“岳山八极拳”。称“开门”者,取其以六种开法作为技法核心、破开对方门户之意。“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文之为静,武之为动”“静之天下则安,动之乾坤可定”“头顶蓝天,脚踏清泉,怀抱婴儿,两肘顶山”。。。。。。

八极拳据传由癞姓道士传艺河北省庆云县后庄科村人吴钟,吴钟传艺其女吴荣。后吴家移居沧县孟村镇,八极拳遂由孟村播及全国。

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技术核心,套路有八极小架、八极拳(亦称“八极对接”)、六肘头、刚功八极、八极新架、八极双软等。器械以陆合大枪、对扎大陆合为主:其劲道讲求崩、撼、突、击、挨、戳、挤、靠、以及撞靠劲、缠捆劲等。特点为动作简洁、长短相兼、发劲迅猛、撞靠捆跌突出、肘法叠用、下盘稳固。

八极对接单练称“八极拳”。全套四趟四十二势。主要拳势有理打顶肘、左右提打、端档、托窗、转环掌、大缠、小缠、挎塌、跪膝、扑面掌、落步砸等。

形意:形意拳又名心意拳或心意六合拳,与武当、太极、八卦并称内家四大拳派。但是,形意拳的风格却是硬打硬进,几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

形意拳出现于明末清初,为山西蒲州(今永济)人姬际可(字龙峰)所创。相传姬际可早年曾到嵩山少林寺学艺十年,颇得少林秘传,尤精枪术。当时正值天下大乱,姬际可考虑到处于乱世可执枪护身,倘若处于太平之世,不带兵刃,一旦遇到不测,将何以自卫?于是他变枪为拳,取“以意为始,以形为终”之意,创编出迅猛雄悍的形意拳。

形意拳基本属于象形拳,它的主要套路多是摹仿一些动物的捕食及自卫动作而成,即所谓“象形而取意”,如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鸟台、鹰、熊、等等。山西、河北两派多用梢节(拳掌),河南派更注意发挥中节、根节的作用,多以肘膝和肩胯击敌。形意拳雄浑质朴,动作简练实用,整齐划一,讲究短打近用,快攻直取。

武当:在中国武林中,一向有“外家少林,内家武当”之说。少林与武当,可谓双峰并峙,各有千秋。武当山的道士很早就有练拳的传统,道家讲究清静无为,又最讲究养生之道,所以武当拳的特点是技击与养生并重,融养生于技击之中。几乎所有的道家拳派都是如此,这与偏重技击的佛门拳派少林拳有所不同。

武当拳以养气健身、制敌自卫为目的,其技击原则是后发制人,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后发先至,乘势借力,要求斗智不斗力,尚意不尚力。武当拳手法多变,以翻钻为主,多用掌而少用拳,不像少林拳那样,多是出拳直击。武当拳法较少跳跃动作,步型低矮。多用掌,与重在打穴有关;少跳跃,与重在实践有关;步型低,与重在擒拿有关;走圈步,与重视跌法有关,由此形成了武当拳的独特风格。

峨眉:峨眉拳是指以峨眉山为中心的四川拳系。据说明代中期,抗倭名将唐顺之写了一首《峨眉道人拳歌》,生动描写了峨眉拳法的快速灵巧。唐顺之本是武林高手,曾向戚继光传授过枪法。他以行家眼光看拳,其描写自然不同于一般文人的夸诞之笔。由此可见,当时的峨眉拳法已相当成熟,在少林拳法之外自成一格。

峨眉拳系中包括一部分土生土长的拳种。如余门拳、白眉拳、慧门拳、黄鳝拳等。

  青城:武谚有云:“南武当,北少林,峨眉宏佛法,探本上青城”。青城武术是中国古代武术四大门派之一,发源于中国道教圣地、世界文化遗产四川青城山。青城武术从狭义上说,就是四川省体委、国家武协承认的青城派武术,即四川省武协承认的三个支派;四川都江堰周烈光所传、四川泸州余国雄所传和重庆开县陈生一所传,及国家武协承认的一个支派,即余国雄所传。青城武术从广义上说,是近二千年来以青城山为中心发源的以道教文化为主体、以成都地区、汶川县、泸州、重庆开县为主要流传地而波及国内外的传统武术,这种武术不属于少林、武当、峨眉中任何一派,又不属于其它门派,以其所在地域而称青城派。

崆峒:崆峒武术创始于崆峒山,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并称为我国著名五大武术流派。崆峒派武术吸收了少林、峨嵋、武当武术的精华,在其手法,套路、技击功夫上成为一体,讲究实打、实拿、以技击强身健体和增加功力为目的。崆峒派武术特点是“奇兵”(兵器),它不属于十八般兵器。形式各种各样,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不易被对方发现,交手中往往能出奇致胜。

崆峒派武术共有八大门内容,按初级到高级程度分:飞龙门、追魂门、夺命门、醉门、神拳门、花架门、奇兵门和玄空门。

南拳:南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一大类拳种的总称。南拳拳系的形成时间,大概在清初到清代中期,即从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它包括上百个拳种,广泛流传于福建、广东、湖北、湖南、台湾等省以及香港、澳门地区,并很早就流传到海外,在东南亚以及美洲、大洋洲扎下根来。若论传播中国武术的贡献,南拳拳系自当首屈一指,如咏春拳便是南拳系中的佼佼者。

1、孙禄堂

孙禄堂(1860—1933年)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活猴,河北顺平县北关人,孙式太极拳暨孙门武学创始人,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武圣,武神,万能手,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

2、李景林

李景林(1885—1931),字芳宸、芳苓,号“广古川”。清末直隶枣强(今河北省枣强县)人。近代武术大师、军事将领、武当剑术传人、山东国术馆创始人。

3、李书文

李书文(1862~1934年),男,汉族。字同臣,河北沧州盐山县王南良村人。一生为人光明磊落,疾恶如仇。他以登峰造极的精技纯功,镇邪恶,御外侮,以武扬威,誉满海内外。更因其枪法、拳术天下无双而得“刚拳无二打、神枪李书文”之美誉。

4、尚云祥

尚云祥(1864年-1937年),武术家,形意拳大师,尚氏形意拳创始人。尚云祥先拜李存义为师,后得郭云深真传。

他体弱瘦小,身高不足16米,但却以“大杆子”、“半步崩拳”、“丹田气打”及实战武功名震武林。曾被清朝大内总管李莲英聘请护院,曾在李存义在北京的沛城镖局,保定的万通镖局主持镖局。

5、张策

张策,直隶香河县马神庙村人(今属天津市武清区),生于1866年,卒于1934年10月8日,享年68岁。张策自幼习练家传戳脚、二郎拳、黑虎拳等拳术,后遇游僧金陵笑和尚,学得五猴通臂拳。

十二岁那年,因家庭内部原因,遭人暗算,便愤然离家进京,拜杨式太极拳传人杨健侯习练杨式太极拳二十余载,同时又拜陈庆老和尚习练通臂拳有七八年。

-孙禄堂

-李景林

-李书文

-尚云祥

-张策

剑圣于承惠

于承惠(Cheng-Hui Yu),(1939年8月16日--2015年7月4日),出生于山东蓬莱,国家一级演员、武术家、编剧、武术指导 。

1982年,在张鑫炎导演的**《少林寺》中饰演反派"王仁则"而进入影视界 。1986年,和李连杰一起主演**《南北少林》。1993年,主演并参与制作**《东归英雄传》。2005年,参与演出黄晓明、刘亦菲主演的电视剧《神雕侠侣》 。2008年,饰演电视剧《李小龙传奇》中李小龙的师傅叶问一角 。2013年,主演**《四大名捕》系列最大反派安云山 。

2015年7月4日,与世长辞,享年76岁。

从武术冠军,到机械厂工人、到武馆教练、到武打明星、到剑术大师,于承惠一生波折。于承惠从武术表演到武术影视,从武术影视到武术文化,一切皆源自武术。他是杰出的武术家,尤以剑术为最精,是以“武魂”为宗旨的德高望重的武学长者,他能在影视中全方位地展现其武学精髓及哲学思想。

1982年的《少林寺》里,他饰演反派角色王仁则,飞扬跋扈、手段狠毒,却又极富魅力,也是他走向影坛的开端。之后相继出演了《少林小子》《南北少林》等少林寺续作,依旧是和李连杰演对手戏的反派角色,不但在戏中打得虎虎生威,还取得票房上的成功。1988年的《黄河大侠》称得上是他早年少有的正面形象的代表作,他饰演的马义为人磊落,剑术高强,忧国忧民却又愤懑无奈。

早年经历

1939年8月16日,于承惠生于蓬莱。

1951年,进入青岛业余体校学习武术,师承螳螂门,并创造了“螳螂穿林”的双手剑构思,继而形成螳螂剑法。

1960年,于承惠参加青岛市武术比赛,夺得全能冠军,选入山东省体育学院武术队。

1963年,参加华东地区武术比赛,以一套“醉剑”获得冠军。同年,在训练中腿部受伤,离开武术队进入山东黄台造纸机械厂。在厂中工作时仍利用业余时间习武。

1975年9月14日,完成了双手剑"螳螂穿林"动作风格的构思。为此他曾赋诗《悟剑篇》。

1979年春,宁夏武术队邀请于承惠担任武术教练,从此,开始在武术界崭露头角 。

开放分类: 武术、体育、健身、国粹、中华文化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

在原始社会,兽多人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产生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一类的初级攻防手段。后来又逐渐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的工具作为武器,并且产生了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这便是武术的萌芽。

从现有的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旧石器时代,已出现了尖状石器、石球、石手斧、骨角加工的矛,而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则出现了大量的石斧、石铲、石刀和骨制的鱼叉、箭镞,甚至还有铜钺、铜斧等。这些原始生产工具和武器,后来大部分成了武术器械的前身。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战争的频繁发生,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在部落战争中,远则使用弓箭、投掷器,近则使用棍棒、刀斧、长矛,凡是能用于捕斗搏击的任何生产工具都成为战斗的武器。据史籍记载,大禹时期三苗部族多次反叛,征伐多次未能使之降服。后来,禹停止进攻,让士兵持斧和盾进行操练,请三苗部族的人观看这种“千戚舞”以显示武力雄厚,三苗部族从此臣服。这是原始社会一次盛大的武术自卫演练。古代的“武舞”为后来武术套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达不尽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从历史上看,有不少归属武术类的名称,春秋战国时称“技击”兵技巧一类);汉代出现了“武艺”一词,并延用至明末:清初又借用南朝《文选》中“偃闭武术”(当时泛指军事)的“武术”一词;民国时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仍沿用“武术”一词。

随着历史的变迁,冷兵器的逐步消亡,专用武术器械的生产及拳械套路的大量出现,对抗性项目、武术竟赛规则的、制定,武术已演化成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武术的体育化使其内容、形式及训练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到今天,武林的基本定义可概括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捕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从这一定义出发来认识武术。首先,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它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无论是对抗性的捕斗运动,还是势势相承的套路运动,都是以中国传统的质击方法国棋技术核心的。就人类的社会生活来说,技击术不可能是中国独有的。比较世界各地的技击术,武术不仅在技击方法上更为丰富(诸如快摔法、擒拿法等)。在运动形式上,既有套路的,也有散手的,既是结合的,又是分离的,这种发展模式,也迥然有别于世界上其他技击术。在演练方法上注重内外兼修,演练风格上要求神形兼备,无不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技击术的运动特点。

其次,武术是体育项目,它明显区别于使人致伤致残的实用技击技术。套路运动中尽管包含丰富的技击方法,但其宗旨是通过演练以提商人的身体素质和攻防能力,进行功力与技巧上的较量,在技术要求上与实用技术有一定的区别,散手运动的技术固然更接近于实用技南,但由于受竞赛规则的规定,亦将其限制在体育竟技运动之内。总之,归结为一点,武术具有明确的体育属性,体育是当今武术的主要社会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美学、气功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诸如整体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说、刚柔说等等,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它内涵丰富,寓意深,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体育领域中的智慧结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方的民族文化光彩。因此,从广义上认识,武术不仅是一个运动项目,而且是一项民族体育,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武术史的目录

书名版权前言目录序自序前言卷一 武术的起源第一节 武术起源于人兽相搏吗?第二节 武术起源于战争吗?第三节 “角抵”是武术吗?第四节...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