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的定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5收藏

小康社会的定义,第1张

1、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2、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3、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4、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5、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小康社会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本质是比较宽裕的生活状态

不对。在古代封建社会之中,也能实现小康社会是不对的。小康社会首先是一个社会经济概念,主要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具体到中国,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它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消灭贫困,使中国人民过上比较富裕、比较体面的生活。比较富裕是小康社会的代名词。

“小康”社会是天下为家,人们只赡养自己的父母,抚养自己的子女;天子诸侯世代相传;确立一定的法度来维护国家的安危,以协调社会成员的关系;用法令制度去考察官员和百姓。违法乱纪者要受到应得的惩罚。"大同”和“小康”的根本区别在于:“大同”社会是天下为公,“小康”社会是天下为家。

和谐社会应建立在小康社会的基础上。

小康社会又会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延续以及固化。

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

“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进程中提出的、颇具本土文化意蕴的两个社会治理方略,将成为“东方现代化”理论体系中“中国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在治理方略、基本内涵、核心价值上虽然互相包含,但各有所侧重。其主要差别在于:

一、在治理方略上,前者侧重结构,后者侧重关系。

小康社会侧重结构,是将社会视为一个系统,一种组织模式。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构成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结又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具有秩序的稳定模式。社会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系统与系统间通过直向互动与横向互动而相互适应,达至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从这一视角上看,“总体小康”之所以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是因为还未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自身等诸子系统内部以及相互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因此,“全面小康”治理方略的提出,强调摈弃单纯地将经济增长,尤其是GDP的增长作为发展的唯一尺度,用社会系统的思维理念去促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子系统发展的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以完成中国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和谐社会侧重关系,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的和谐。经历了帕森斯为代表的系统理论、卡罗尔·梅叶为代表的生态系统理论,发展到以苏珊·坎普为代表的系统与生态理论,较好地体现了和谐社会“侧重关系”的本质。在理念上,它以人为社会系统的核心,其“生态环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自然生态环境,而是一个相对于人的外部系统的社会生态环境,并且是多层面、多维度的。系统与生态理论的重点是人与这种社会生态环境的互动,它既重视人,也重视环境,,更重视人与环境的关系。虽然系统与生态理论也重视“增权”、“意识觉醒提升”等社会公正和权利平等问题,但本质上仍倾向于强调通过人和社会生态环境的相互适应达成系统的平衡。这在中国现有的制度、体制和文化处境下,与政府始终强调的“稳定压倒一切”以及上述“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用科学的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异曲同工的。因为“和谐社会”强调的恰恰是维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二、在基本内涵上,前者侧重处理政府与社会关系,后者侧重协调社会成员利益关系。

小康社会侧重处理政府与社会关系,是指政府须在公平与效率之间作一种和谐的制度安排。建立一个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社会,要求政府在社会政策的制订和贯彻上,不能仅仅依赖市场竞争的单一机制来构建社会秩序,“而是要全面考虑在各种社会系统运行机制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安排”。孙立平教授认为,“就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而言,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困难的抉择。从一个方面来说,面对经济高速增长而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将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社会公平上来是完全必要的。但从另一个方面看,目前的中国仍然处在一个经济的时代,如果社会公平是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也是不可取的。”为此,他主张发展重心的多元化,并指出这种社会重心的多元化意味着政府与市场职能的分化,意味着政府的转型,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府转变为以公共社会职能为中心的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促进社会公平将成为政府的一种基本职能。从这一视角出发,侧重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强化政府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制度安排中的责任意识,使政府首先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是改变目前中国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发展模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和谐社会侧重协调社会成员利益关系,是基于均衡的利益格局是最主要的基础,也是关涉到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根本。“和谐的对立面是失衡,而严重的失衡就是断裂。可以说,尽管在理论上和谐社会涉及多方面的关系,但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含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一种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从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和发展观的转变上看,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上富裕也并不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充分条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中,能否形成均衡的利益格局,还要看财富怎样分配,利益怎样协调,基本的公平和正义能否保证,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像德沃金的“权利平等”学说主张的那样,获得同等的关怀与尊重,普遍分享增长和发展的收益。

三、在核心价值上,前者侧重社会整合,后者侧重社会公正。

小康社会侧重社会整合,是要解决怎样才能在一种竞争的系统中维持秩序的问题。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针对20世纪上半期美国“不受约束的自由市场”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提出了“社会整合”的思想。它将社会的各种政策、制度、规范和价值等,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完整系统。因而在政策层面上,它更加强调建立社会自身的调节机制,通过发展政府与市场以外的“第三种力量”,即以社区为载体的各种社团和中介组织,来替代过去单位制组织整合社会的社会管理模式,以此来协调政府、市场、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缓解由于社会分化而产生的对原有社会秩序的巨大冲击,逐步改变因此而带来的社会规则混乱、整个社会的无序状态。从这个视角出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重视社会结构层面的整合,也包括社会价值层面的整合。其社会价值层面的整合主要指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的形成,以及有利于社会团结和社会价值认同的形成。

和谐社会侧重社会公正,是要解决在不均衡的利益格局改变中所要遵循的核心价值问题。和谐社会侧重社会关系的和谐,侧重协调社会成员利益关系。基于中国国情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利益格局多样化的现实,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是要否定或削弱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更不是追求平均主义,而是在承认收入差异和不平等存在的前提下,更看重这种差异和不平等是否符合社会公正的原则。社会公正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对社会财富和社会利益的分配联系在一起的。作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代表人物,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整合和完善了社会和谐思想,他提出在设计国家制度和安排社会组织时应遵循两个原则,即“最大的平等自由原则”和“差异原则”,以求得社会的全面和谐。这意味着,一方面不能用牺牲公民政治自由为代价去换取社会经济方面的增长或补偿;另一方面要确保让每一个人站在公正、平等的起跑线上的同时,承认结果上不平等,既考虑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又不失让有能力的人更进一步地去发展。

小康社会的定义

1、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2、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3、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