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印度瑜伽圣者 圣喜发难陀的《印度军荼利瑜伽》一书,或者里面的主要内容
三脉七轮
印度瑜伽术与西藏密教用语。指人体内的三条气脉通道与七个气脉中心点。
印度军荼利瑜伽术认为人体中,气所流行的通道称为脉,而诸脉中最重要的是中脉和左脉、右脉,合称三脉。在中脉里又有七个重要的中心点,称为轮,分别为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眉间轮、顶轮。西藏密教撷取军荼利瑜伽术的修练法,并加入佛教内涵,而以之为重要法门之一,称为拙火定(kun!-d!alini,军荼利,意译即拙火),故藏密亦有三脉七轮之说。
三脉是中脉和左、右二脉。军荼利瑜伽认为中脉起自脊尾的海底轮,经过脊髓,上达头顶的顶轮。左右二脉则起自左右二睾丸,分别沿中脉的左右边向上行,至脸部时,分别经过左右鼻孔;其间在海底轮、心轮、眉间轮三度与中脉交会。近人陈健民以为中脉不在脊髓,而在身体的正中,约于前额发际向上四指处,如是笔直而下,直至脐下四指处。左右二脉则分别起自左右鼻孔,直上脑际而下,与中脉平行,至脐下四指处与中脉会合,中间则无交会。
七轮是中脉内七个重要的中心点,军荼利瑜伽认为七轮是连系我识、色界身、欲界身及肉身此四种不同素质的机构。这七轮平日为吾人的习气与烦恼障所遮蔽,若能把蛰藏于海底轮的军荼利鼓起,循中脉上升至顶轮,将七轮的障碍物完全净化,则吾人的知觉能立即伸展至欲界、色界、无色界,以全知全觉往来其间,而不受时空的限制。西藏密教也主张各轮开发皆具有特别的功德。
七轮由下而上,依次为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眉间轮、顶轮。每轮均由中心点伸出支脉,状如莲华。
海底轮在脊柱下之基处,肛门二指之上、生殖器二指之下。此轮为基础轮,军荼利在此睡眠;军荼利在此轮中供给所有余轮的精神与力量。海底轮,其色黄,有四叶瓣。
生殖轮在生殖器官根处,其色血红,有六叶瓣。
脐轮在中脉内的脐处,其色如暗云,伸出十条支脉,现成莲叶形。
心轮在中脉的中心点,位在心脏附近,深红色,有十二叶瓣。
喉轮在中脉内喉根处,蓝色,十六叶。
眉间轮在眉间,白色,二叶。
顶轮,藏密又称之为顶髻轮,在头顶,伸出千条支脉,称千叶莲。军荼利瑜伽认为此轮为大自在天主所住处,拙火上升至此与大自在天会合时,修行者即可享无上大乐,而成为无上智士。
◎附∶陈健民〈中黄督脊辨〉(摘录自《曲肱斋丛书》)
中者,中脉,无为法,表法身。依菩提心、中观见,修二无我空性,及密宗果位方便所开发。由此脉开发,显现法身空性;与大乐相合,则证报身;与大悲相合,则证化身。惟佛家密宗独有。
黄者,黄道,有为法。对前任赤道、后督黑道而言。《参同契》称黄中。其身见执,隐伏于自然见中,依此修先天定功,证天仙身。
督脉,亦有为法。本《庄子》〈养生主〉,具身见执,后升与任脉前降,转河车,行周天,证人仙、地仙身。
脊者,脊柱,有为法。生理学家以为脊柱动物之躯干,人、畜二身并属之。
佛家、道家肤浅行人,以此四者位置接近,故多误会,作证得果身之大障,故当辨一。道家督脉,世皆认为在脊柱中,故当辨二。佛教密典言中脉者,亦多云在脊柱中,故当辨三。道家黄道,在任、督二者之中缝,几乎与中脉位置相同,故当辨四。继婆罗门后起之印度教中之哈札瑜伽派,所言三脉五轮,与密宗几乎全同,亦云在脊柱中;世鲜有知佛祖借用其名,而别具升华要点之所在,故当辨五。首当知者,中脉从何得名?循名责实,理焉庾哉!(中略)
至若舍弃外道黄、督异说,专修中脉者,当本无上瑜伽部规定之要旨以实修之。其前行各种破除身见,及升华作用、防止后有等,皆当一一检讨。如有未如量证得者,当一一补充。正修中脉时,但当直观果位修中之法,不宜再念及黄道、督、脊之位置;观七轮时,不问五脏六腑之位置,但依修中贯穿七轮之观想行之,当知此中脉者,即是法身佛之代表。由此支撑之七轮及二十四大脉等,为报身佛之本体。由此再分出七万二千毛孔,诸脉充满,智体。由此再分出七万二千毛孔,诸脉充满,智慧明点即是化身佛之根源。此三身皆属明行道之果位功德,与凡夫身之黄、督、脊等由无明业力构成者,根本不同。凡身非佛身之模型,亦非佛身之因素,而为修成佛身之助缘耳。如此观念必先具足,方可进修中脉而得相应。
平时当以四事自检∶我今能修中脉者,是否依第六意识?内执七识所执为能修之我,外执诸观为所修之中脉?抑或我今能修,乃为明空无二修习法身之正见?内除七识所执八识之我,外修从上祖师无比中脉教授,别成明行道系统,与我执身见无关。前者非是,后者为是,此其一。我所修习中脉之较近加行、疏远加行,皆已分别取得现量证德否?此其二。我之中观见是否已如量证得?菩提心是否已如实发出?此其三。我之如来藏信心是否完整?有一等人,只信如来藏唯是种子,一切花果全凭修习,此为不完整信心;我今相信如来藏一切种子花果皆悉具足,我之修习,为除如来藏外层之障碍而已,是为完整信心,此其四。
至若中脉之是否开发,又必与各祖师开发之经验相同。有一等人以为丹田有火,脊柱内上下掣动,或全身暖热,或泥丸如破裂状,或转河车,或见直线光明,皆认为开中脉相,此殊不是,只能为督脉开发之相而已,尚非黄道开通之相,何况中脉?中脉开发之相,必以十事自检∶(1)烦恼与菩提无别;(2)力大无比,飞行自在;(3)无云晴空相续现起;(4)一切禅案真理无不了达;(5)具足无漏通;(6)超出时间、空间之限制,大悲事业所行无阻;(7)通达三世智;(8)无念光明大定相续不断;(9)烟等十相前行早已具足;(10)安乐充满,涅盘轮回无有分别。如此完全具足,方可谓中脉及各轮等皆已开发,有一不具足,当如法再修。此上三段,为对读者最切要之劝告。
〔参考资料〕 刘锐之《西藏密宗静坐法详解》;圣喜发难陀《印度军荼利瑜伽术》第二章
瑜伽的起源和历史如下述:
起源:瑜伽起源于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被人们称为“世界的瑰宝”。瑜伽发源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麓地带,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炼身心时,无意中发现各种动物与植物天生具有治疗、放松、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时能不经任何治疗而自然痊愈。
于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据动物的姿势观察、模仿并亲自体验,创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锻炼系统,也就是体位法。这些姿势历经了五千多年的锤炼,瑜伽教给人们的治愈法,让世世代代的人从中获益。
历史:瑜伽,不仅只是一套流行或时髦的健身运动这么简单。瑜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集哲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瑜伽的基础建立在古印度哲学上,数千年来,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经成为印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的瑜伽信徒发展了瑜伽体系,因为他们深信通过运动身体和调控呼吸,可以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持健康的身体。
瑜伽的分类:
瑜珈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古典瑜珈,一个是现代瑜珈,现在还包括了正位瑜珈。
瑜伽是一种很古老的知识,虽然其它文化亦有类似的知识,但一般学习瑜伽的人士,皆归宗于印度的古籍,其中较为人熟知的是「薄伽梵歌」(Bhagava Gita)以及帕坦伽利(Patanjali)所著的「瑜伽经」(Yoga Sutra)。
「薄伽梵歌」谈到瑜伽三种不同的进路,以适应不同的人。而帕坦伽利所著的「瑜伽经」中则分为八个步骤,被视为瑜伽的教本。可是这种远古的知识渐渐失传,经典上的境界变成可望而不可及。后来在印度更出现一些瑜伽术士,希望通过一些近乎方术的方法(Trantric Yoga),去提升人体内的能量。名为瑜伽,实则离题万丈。 较多人熟悉的是一种当做运动来做的瑜伽,这种瑜伽源出于哈达瑜伽(Hatha Yoga),是帕坦伽利所谈的八支瑜伽之一。在「瑜伽经」,持戒、精进、调身、调息、摄心、凝神、入定、三摩地,是瑜伽的八个步骤。这是从最初步的调理身体开始,一步一步令人达到瑜伽(自觉)的境界。可是,许多瑜伽课程却将调身这个部分独立来教,不断练习各种式子,这样当然不可能真正达到瑜伽的目的。而且那些式子本来只是为身体有毛病的人而设,一个式子治某种病及穴位。如果将所有式子不加分辨地练,就好像把甚么药都一并吃下肚。
在霎哈嘉瑜伽,若那人身体有严重问题,也许要练习某一式子一段时间以帮助康复,否则,都可从静坐(包含凝神、入定、三摩地三个步骤)开始学起。
求:印度瑜伽圣者 圣喜发难陀的《印度军荼利瑜伽》一书,或者里面的主要内容
本文2023-10-06 15:19:2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4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