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故事:阴兵殇魂
唐朝乾元年间,书生裴玉赴京赶考,行至濮州地界,见前面出现了一座大山,拦住去路,那山巍峨高耸,延绵数十里,十分雄伟。
山脚下一条羊肠小道延伸至山中,山路崎岖,看起来并不怎么好走。此时空中乌云密布,遮住日头,天色暗淡,似乎想要下雨,裴玉犹豫不决,不知是否该继续前行,恐被大雨误在山中。
然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也无处落脚停顿,他只好硬着头皮向山中行去,希望能尽快走出山去,寻家客栈住宿。
进了深山,他顺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也不知走了多久,山中渐渐起了一层薄雾,整座山都被笼罩在氤氲的雾气里,天色阴沉的可怕,四周影影绰绰,看不真切,雾气里,林木枝叶随风晃动,犹如张牙舞爪的妖魔,显得格外阴深可怖。
山林里不时发出窸窸窣窣声响,裴玉生性胆小,这时不禁有些害怕起来,悔不该当初硬要进山,他胆战心惊的走着,唯恐那浓雾中忽然窜出些豺狼猛兽来,身后陡然传来雾气凝结成的水珠滴落的啪嗒声,使得他心头一颤,他感觉身后仿佛有人在跟着他,不禁回头看了看,却只看到一片白茫茫的雾气。
心中忐忑,他不禁加快了脚步,又往前走了一段路程,忽听到前面传来阵阵嘈杂声响,像是有很多人的样子。这荒山野岭的,他正惴惴不安,能遇到人,自然让他倍感欣喜,正想要寻人结伴而行,忽的又好似想起了什么,顿时一怔,觉得有些不对劲,这深山之中,怎么可能会有人呢?况且听声音人数还不少,莫不是自己听错了?
他往前复行数十步,那声音越发的清晰起来,夹杂着人的厮杀声、兵器的碰撞声、战马的嘶鸣声、角鼓争鸣,金鼓连天,混做一团。
难道……裴玉一怔,难道前面是有士兵在打仗?这个念头一冒出来,他又摇了摇头,当今天下太平,四海晏清,又怎会起兵戈?
那这声响到底是怎么回事?裴玉心中疑惑,顺着声音往前寻去,越往前走,他心中越是震惊,前方金鼓齐鸣,声势震天,显然是有兵士在作战,只是前面的景象被雾气遮掩住,远远望去,一片白茫茫的,却是什么都看不到。
裴玉只顾着往前看,却是没有留意脚下,不知什么时候竟然走到了一山坡处,忽觉脚下一空,失去了重心,身子不由得向前跌,摔倒后顺着山坡向下滚去。
也亏得他福大命大,虽然摔得鼻青脸肿,七荤八素,却是并无大碍,他挣扎着刚想要爬起来,这时只听得耳旁传来金戈之声,抬头一看,顿时惊住了,只见此处乃是一山谷,谷中杀声震天,有两队人马正在厮杀,战场中的兵士们个个悍不畏死,眼神中透着决绝,大声怒吼着,手持刀剑向着敌人砍去。
两队人马也不知在此厮杀了多久,谷中已如同一个修罗场,残肢遍地,血流成河,而在这尸山血海中,兵士们踏着同伴的尸体厮杀,毫不畏惧,更无一人退缩。
此时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然这雨水亦是无法将战场中的血腥之气冲淡分毫,地上流淌着的雨水已被鲜血染红,竟将整个山谷染成一片血红。
裴玉被战场中血腥的场景吓呆了,浑身颤抖不已,想要赶紧逃离这儿,却怎么也拔不动腿,他胆战心惊的望着厮杀中的士兵,有些士兵被砍掉了手脚,他们捡起断掉的手脚安插到自己身上,继续作战,浑然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一般。
看到这诡异的一幕,裴玉更加的惊恐,这景象实在让人难以置信,这还是人吗?他一时间被吓的呆若木鸡,脑中一片空白,许久才慢慢恢复过来。
来不及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裴玉现在只想逃走,他咽了口唾沫,定了定心神,小心翼翼穿过刀光剑影,躲避着士兵们,蹑手蹑脚向着山谷外面逃去,幸好那些士兵像是看不到他一样,只顾着厮杀,无人理会他。
然就在他即将走出山谷的时候,一个士兵手中拿着大刀径直向他冲来,他被吓的瑟瑟发抖,惊慌之下,跌倒在地。那士兵杀气腾腾,脸上神情凶悍,顷刻间便已来到他面前,手中已举起泛着寒光的大刀。
裴玉一时间被吓得魂不附体,心道自己今日怕是在劫难逃,然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士兵竟然从他身上一穿而过,径直向着身后的一个敌人砍去。
刹那间,裴玉只觉一阵阴风吹过,顿觉浑身冰凉,如坠冰窟,他打了个寒颤,见自己并无大碍,也顾不得细想这些怪异之事,匆忙爬起身来向着山谷外逃去。出了山谷,亦不敢停下脚步,想起先前见到的景象,仍是后怕不已。
裴玉慌里慌张的冒雨前行,雨越下越大,他觉得身上也越来越冷,也不知是受到了惊吓还是淋雨着凉,脑中昏昏沉沉,他跌跌撞撞,深一脚浅一脚的前行,也不知走了多久,终于下了山,此时他已是精疲力尽,幸好山脚下有一小村子,他欲到村中寻一户人家借宿。
失魂落魄的进了村子,他敲开一户人家的房门,此时再也支撑不住,身子一软,昏倒过去。
待醒来时已是翌日清晨,他发现自己正躺在床上,身旁守候着一老者,老者说他昨日昏倒在了自家门口,便将他带回了家中照顾,裴玉慌忙起身道谢,却觉头重脚轻,浑身发冷,头昏目眩之下,竟险些摔倒,老者忙将他扶住,说举手之劳罢了,要他不必多礼。
老者询问他是哪里人氏,为何会昏倒在自家门口?裴玉便将自己赴京赶考,途经深山遇两军交战之事和盘托出。
老者听后眉头紧锁,说你竟见到了山谷中的那些士兵,怪不得会患病昏倒了。裴玉见老者这么说,似乎是知道些什么,便向老者询问那些士兵是怎么回事。
老者叹了口气,说你见到的那些士兵啊,他们根本就不是人。
“不是人?”裴玉一愣,想起发生在战场中的诡异场景,这才明白过来,惊诧说道:“难道他们是……”
老者点了点头,“他们啊,是鬼!你所看到的,是阴兵在交战。”
老者告诉裴玉,村子附近的那座山叫崖山,崖山中的那个山谷叫崖谷,这崖谷曾是两百多年前陈齐两国争战之地,彼时江山未统,各国战乱频繁,陈齐两国曾在崖谷中有过一次交战,虽然交战人数不多,战况却极为惨烈,两国士兵皆奋勇杀敌,悍不畏死,最后双方人马竟同归于尽,战尽了最后一兵一卒。
或许是那场大战实在过于惨烈,战士们沉浸在杀戮中无法自拔,尽管已经死去,魂魄却由于强大的执念不肯离开,仍旧徘徊于战场上,日复一日的奋勇杀敌,却不知自己已经死去,再也不能回到故里。
逢阴雨天,或是清明鬼节等阴气重的时候,那些阴兵交战的景象便会显现出来,若是被人看到,那人往往便会有厄运,轻则大病一场,重则病入膏肓,丢了性命也不罕见。
所以我们这的人都对崖山避而远之,无人敢前往,唯有一些路人不知内情,误入了崖山,见到阴兵交战的场景,皆被吓得魂飞魄丧,有些胆小之人,当即便被吓得疯疯癫癫,失了神志,纵使侥幸逃下了山,多半也会大病一场,是生是死,全凭个人造化。
裴玉听的惊骇不已,怪不得自己身子有恙,还只当是感染了风寒,原来是见了阴兵之故,老者的话虽让人难以置信,但裴玉熟读文史,对当年陈齐两国发生在此地的崖谷之战也有所知,且因那一战战况空前惨烈,使得他记忆犹新,老者所言,应是不虚。
念及自己赴京赶考,尚未展露才华,便身染重疾,生死难料,裴玉不禁悲从中来,面露哀容。老者见此忙劝慰他,让他不必过于担忧,安心在自家养病,或许过个三五日,病便痊愈了。
裴玉对这善心老者很是感激,一再道谢。
一晃过了几日,裴玉身上的病不仅没有痊愈,反而日益加重,浑身上下寒冷无比,盖上几层被子仍被冻得瑟瑟发抖,身子也日渐衰弱,已是病入膏肓。
他觉自己时日无多,悲不自胜,日日以泪洗面,老者见他如此,心有所感,也是为他哀叹不已。
然天无绝人之路,也是他命不该绝,这日老者家中来了一个借宿的道人,俗话说医道不分家,这道人擅岐黄之术,得知裴玉身患重病,便来替他瞧病,而裴玉此时已是油尽灯枯,行将就木。
老者将裴玉遇阴兵交战之事告诉了道人,道人搭眼一看,便已知晓裴玉病症的缘由,他说裴玉乃是被煞气所冲,阴气侵体,故才浑身寒冷难耐。
道人取驱邪符箓置于水中,喂给裴玉喝下,裴玉顿感周身和暖,阴邪之气被祛除,渐渐苏醒过来,明白是道人救了自己,感激不尽。
道人已知悉崖谷阴兵之事,便欲好人做到底,超度阴兵,以免路人受害,老者听了自是喜不自禁,他说他们村子里的人也被这崖山中的阴兵所困扰,不敢上山采药,如果真能超度阴兵,真是一件天大的功德。
道人说这超度阴兵须得等到阴气旺盛,阴兵显现的时候。一晃过了两日,终于等到了一个阴雨天,此时裴玉的身子也已无大碍,便与老者一起跟随道人来到崖谷,谷中果然又是金鼓齐鸣,众兵士们厮杀在一起,喊声震天。战场中血肉横飞,到处都是残肢断臂,到处都是身首异处的“人”,有些阴兵被砍掉了头颅,身子却仍耸立不倒,双手挥舞着兵器,似是仍想奋力杀敌。整个山谷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血腥味。
道人见此,眉头紧蹙,想必是也没料到这谷中景象竟会惨烈至此,他向前几步踏入战场,设坛作法,脚踏天罡步,手舞七星剑,口诵往生咒,阵阵法音回荡在山谷之中,让人闻之心生宁静平和之感,那些阴兵听后也是一怔,然却仅仅愣住了瞬息,便又厮杀在了一起。
道人的法咒越念越急,然对那些阴兵们却收效甚微,道人累的满头大汗,无奈停了下来,老者见此,上前询问道人是怎么个情况。
道人叹息说道:“这些阴兵们煞气冲天,戾气太盛,杀心不收,连我也超度不得。”
老者询问当该如何。
道人说道:“若要超度这些阴兵,须得止住他们的厮杀,让他们的戾气逐渐平息下来,杀心不再,方可超度,至于该如何做,我却一时也没什么好的主意。”
老者听罢思忖许久,仍是一筹莫展,这时裴玉忽开口说道:“兵士们打仗讲究击鼓鸣金,击鼓为进,鸣金为退,这金便是指的钲,其音与锣近似,我们何不敲锣退兵?”
道人点了点头,说此法甚妙,这些阴兵们在此厮杀百年,神志已丧,唯执着于打仗杀敌,怕是也只听得进金鼓之音。他让老者回村中取来两锣,与裴玉各自站在两军阵后,同时敲锣退兵,那些阴兵果然着了道,纷纷撤回自己阵地。
道人趁机再次设坛作法,诵咒渡魂,然却仍是毫无作用,只见那两方阴兵虽不再交战,却仍是双手紧握刀戈,彼此怒目而视,血红的双目中充满仇恨,似是要将对方生啖活吞。
道人叹息说道:“这些阴兵在此厮杀百年,杀心之盛,煞气之旺,非一时罢战所能平息,他们神志已失,唯留有杀敌执念甚重,报国信念不灭,故不肯离去,超度不得,若要超度,还得让他们恢复神志,摒弃执念,放下仇恨,心无杀意,如此方可。”
裴玉思忖了片刻说道:“兵者最思故里,在外面行军打仗,心心念念的总是回归故乡,回到妻儿亲人的身边,我们何不以乡音唤醒他们的神志?陈国人尚西曲,齐国人好吴歌,我们可将这两种曲调分别唱于他们听,当可恢复他们神志。”
道人听后说此法可行,只是却不好找这擅音律之人。
老者笑道:“这却是不难,我们村中便有一人,过去曾在戏班待过,擅唱乐曲,闲来无事,常唱些小曲给我们听,唱的那叫一个好,我与他相交甚笃,可将他喊来。”
老者言罢,便下了山,不一会儿带来一清瘦之人,那人听闻道人要超度阴兵,十分钦佩,欣然同意给阴兵唱曲之事,他进到崖谷,先后吟唱了表述离乡之情的西曲与吴歌,曲调哀婉悲伤,动人心弦,一曲乡音,让人肝肠寸断。
但见那些阴兵双目中的血红尽隐,狰狞的面容渐渐恢复了正常,他们茫然站在崖谷中,眼中神色显得有些呆滞,似乎在努力的想起什么。
道人此时口诵明心咒,帮助他们恢复神志,片刻之后,只见那些阴兵们纷纷嚎啕大哭,神情悲戚,他们记起自己已死,再也无法回到故里了。
“他们还如此年轻,有些脸庞稚气未脱,不过弱冠之岁,便已战死沙场,他们死时,或许家中尚有等待孩子归来的母亲吧!难怪乎如此悲戚,不知他们可曾后悔?”
裴玉长叹了一口气,想要去劝慰他们,却一时又不知该如何开口。
然没过多久,崖谷中士兵们的哭声便停了下来,他们哭红肿的眼中充满了决绝,脸上带着无畏,他们已死,再无后顾之忧,杀气在他们身上弥漫开来,他们之间的战斗,不死不休,死,亦不休。
两方兵士剑拔弩张,风雨欲来,整个山谷中一片死寂。
裴玉见这又要打起来,心中很是焦急,情急之下便跑到了两军之间,大声喝道:“诸位将士为国捐躯,现今已是英灵,何不就放下生前之事,化干戈为玉帛,平息仇怨,往生去呢?”
“你是何人?为何敢大胆拦于阵前?”一方阴兵中走出一将士厉声说道:“我等生为齐兵,死亦为齐鬼,生前为国杀敌,精忠报国,使得陈国贼兵不敢犯我边境,佑得百姓不遭人辱戮,死后亦要杀尽陈鬼,使之再无冒犯我齐国之心。”
此话言罢,陈国阴兵义愤填膺,大骂齐兵不知廉耻,说岂不是你们齐国冒犯在先?攻我城池,略我土地,使得我陈国百姓流离失所,饿殍满地。
齐兵则又反驳说那些城池土地难道不是三十年前被你们陈国强行吞并?身为齐国男儿,收复领土,讨回失地岂非正义之举?
两方兵士互相斥责,唇枪舌战,不到片刻,便又欲起兵戈。
这时裴玉忽开口说道:“往事已矣,陈齐两国皆已灭亡,你们又在为何而战?”
此话一出,两方兵士皆怔住了,齐齐望向裴玉,眼中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裴玉又说道:“诸位战亡后成为英灵,整日厮杀,已失神志,故不知岁月,当今已是李唐天下,距诸位战亡时已过去了两百余年,朝代更迭,陈齐两国也早已灭亡多年。”
那些阴兵们听到裴玉的话这才醒悟过来,顿时嚎啕大哭,故国已亡,信念已塌,他们心中凄楚不已。
“那……当年的陈齐之战到底谁胜谁负?”一阴兵开口问道,其他阴兵也都望着裴玉,等待着他的回答。纵使故国已丧,他们还是想要知道自己国家当年的战况。
“陈齐两国当年并未分出胜负,而是休战了,甚至后来为抵御他国,两国交好,签下了不战之约。”
“怎会!”阴兵们听到这个消息皆是一愣,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态。
裴玉长叹一声,不知该如何将这件荒唐史事讲给这些为国捐躯的忠魂们听,亦是不知该不该讲给他们听。
他停顿许久,终于还是开了口,徐徐说道:“当年的陈齐之战,名义上是因齐国欲收复失地攻打陈国而起,然据史书所载,真实原因乃是齐国当时朝廷腐败,苛捐杂税繁多,以至国内百姓四处揭竿起义,齐国政权不稳,皇帝遂对外开战,以移民愤,化解矛盾,引火国外。
此举虽令百姓的日子雪上加霜,却能保住政权,两国交战,寻个正义的名头,稍加引导,国之百姓群情激奋,一致对外,护国之心大增,纵使衣食无着落,日子过的再凄苦,饿蜉载道,也只会怪罪敌国,不会再怨及国君。此时若再有那揭竿起义之人,便会被视为叛国之徒,遭万民唾弃。”
陈齐之战打了近两年,两国死伤无数,齐国皇帝见已达到目的,遂欲休战,遣使者为陈国皇帝献上异域美貌歌姬数名,以偿其过,陈帝好美色,帝心大悦,加之年事已高,雄心已逝,苟图安乐,便应其所求,两国休战。
其后两国皆张贴黄榜,言天子深知连年征战使得大好河山生灵涂炭,百姓民不聊生,深感黎民之苦,知民心向靖,故谋不战之法,行太平之道,与敌休战,休养生息,以创太平盛世。
陈齐百姓彼时皆已饱受战乱之苦,闻两国休战,止住兵戈,纷纷喜极而泣,言天子体恤民心,为圣明之君。”
顿了顿,裴玉叹了口气又对那些阴兵说道:“崖谷之战的时候,陈齐两国已是定下休战之约,或许是这崖山太过偏僻,亦或是你们人数不多,朝廷无暇顾及,万民同乐之时,休战的消息却是忘记传达给你们,以至于使你们枉死,实是一件悲事。
后来据史文所载,当地民众曾为你们建碑立传,以慰英魂,可后来由于陈齐两国交好,共御他国强敌,祭祀两国交战士兵恐有伤国策,故朝廷下令又将碑文拆毁。”
众阴兵听罢皆神色悲愤,泣不成声,他们死的何其冤枉,为国征战,赴死沙场,本以为捍卫的是国,是家,是身后的亲人,是死得其所,死的壮烈,却不曾想自己只是国君稳固政权的棋子,被随意舍弃,何其的悲哀。
一阴兵喃喃自语,百战身死,两百余年的厮杀,到头来又是为了什么?自己这些人,又算是什么?他缓缓蹲下身子,哭的难以自己,信念的坍塌,让他心中无比的凄楚。
“你们是英雄。”裴玉上前说道:“身怀家国之情并为之而战死者,不是英雄又是什么?你们并没有做错,是当年的朝廷,当年的国君,辜负了你们。”
那些阴兵望着裴玉,没有说话,眼神中却充满了感激。
“往事已矣,前世之事,又何必为之伤怀呢?不如放下那些前尘旧事,亦放下苦楚,往生去吧!”
众阴兵世间已无留恋,亦无执念,遂皆点头同意。
道人再次设坛施法,诵咒渡魂,阴兵们的身影渐渐变得淡薄起来,最后消失不见。
此事已了,裴玉告别了道人与老者,继续赴京赶考。
多日之后,裴玉皇榜高中,得了一湘州通判的官职,湘州距崖山不远,他赴任之后,故地重游,来到崖山拜祭了死去的众将士,并让人为他们建碑立祠,唤名为殇魂祠。
中华历史五千年,民间自然也流传下来不少稀奇古怪的传闻,而阴兵借道事件影响力最为广泛了,有传闻说中国很多地方都曾经发生过阴兵过路的事件,例如故宫半夜经常会出现一闪而过的宫女或者太监,在甘肃与陕西的一些大山深处,也经常繁盛阴兵过路时间这种现象,在云南陆良县因为这种现象多发,路过的骡马受惊不敢路过,最为著名的就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当时军队赶着去执行救援任务,途中遭遇阴兵,令人毛骨悚然,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阴兵借道真的存在吗?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阴兵借道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不明白阴兵借道是什么意思,如果从字面上来解析,那么阴兵借道指的是阴间的士兵路过人间,所以又叫阴兵过路,很多网友对出现阴兵借道的原因,目前主要有以下猜测:
1、第一种说法是,由于战争牺牲的将帅和士兵生前煞气太重,死后误以为自己还和生前一样还在作战,所以才会出现阴兵借道的景象,此种死亡现象在道教称为六天故气,因其英灵不散,正气凛然,所以一般不入轮回,而在天地间游荡,成为诸大煞神王,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关羽,岳飞,张飞,赵云等等,他们生前都是大将军,各自有各自的兵马,死后依然带领各自的兵马在天地间游荡。
2、第二种说法是,古时候军方大规模盗墓,完事之后从墓地出来,结果被老百姓看到了,就纳闷墓地里怎么突然,一下子出来一个部队的人,为了掩盖盗墓的事实,官方就开个新闻发布会,说是阴兵借道。
阴兵借道真的存在吗
关于阴兵借道,故宫专家说故宫墙壁有四氧化三铁,有磁性,可以记录声音,在电闪雷鸣的气候中,闪电和四氧化三铁产生化学反应,单只墙壁磁化,有了记录功能,所以大家有可能会看到阴兵借道的现象。
但又有建筑学家说了,其实故宫墙壁已经被粉刷多次,即便有4氧化3铁,也早就被覆盖了,不可能再起作用,所以现在这件事情仍然是个迷。
如果你说是阴兵借道是假的吧,在古代很多书籍里,却对阴兵也有过一些记载。
例如《纪闻·洛阳鬼兵》中则完整记述了唐朝的鬼兵事件:开元23年,唐皇在东京洛阳时,空中有数万甲兵,人马嘈嘈有时。每夜过洛水的鬼兵有两三批。皇帝对此厌恶不已,遂请来巫祝前来禳压。
《 异闻录·刘惟清 》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离奇的故事:衙门将刘惟清奉命出使东平,某夜途经军事要地,忽见前面幕幄营伍、旌旗人马五六万。不久有辎重鼓角,部队纷纷而动,或歌或语,喧然竞进。刘甚感惊异,于是骑马混杂其中探听。后忽有人前来牵夺刘坐骑。刘孔武有力,奋力拼搏,以铁鞭连捶其背,将那人打退,得以逃脱出来。后遇一术士,对他说:“本恐他人取马,故牵公避道,奈何却以铁鞭相苦?赖我金铠在身,不迩,岂易当哉。”刘闻言,才知昔日所见为鬼兵。
所以说,是真是假真不好说,只能说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吧,虽然目前没法证实阴兵借道是否真实存在,但网上关于阴兵借道真实案例到挺多,下面我也搜集了一些,大家可以看看,就当做是些茶余饭后的消遣。
阴兵借道事件真实案例
1
传言当年唐山大地震后,部队前往救援的路上就遇到了阴兵借道。
老人说阴兵借道一开始指的是古战场发生的灵异事件,有时候会在这些地方听到擂鼓声,有时候会听到战马嘶鸣声,还有时会听到兵器碰撞和士兵厮杀的声音,更有甚者还会看到有大队人马的出现,据说以前云南四川一带就曾有人看到有抗日时期的国民党部队的魂魄在附近出现过。
不过也不一定就是阴兵借道,毕竟当年很多部队就在那一带莫名其妙的失踪,也许是因为消极作战藏匿起来幸存下来的士兵也不一定。
到了现在,人们一般把只要是出现集中出现鬼怪的地方都喜欢称为阴兵借道,比如有的村庄因为人口增多不断扩建,有的人不小心把房子建在了古道上,晚上就会经常看到有很多人从自己家里穿墙而过等等。
2
阿宇出生在永州上甘棠村,那是一个千年的古村,童年的上甘棠村在白天的时侯湖光山色,到了傍晚却阴森可怖,整个村子几乎都是湘南风格的老建筑,一片乌黑的瓦房夹在将军山和屏峰山中间,在月光下,在黑林旁格外的阴森。古时建村都很讲究,村子都是坐北朝南的,可是上甘棠却坐东朝西,阿宇的爷爷说自汉代这个村子就是兵家重地,在此杀戮无数,村里的老人都知道有阴兵过境的事情……。
在阿宇11岁那年的一天傍晚,那天的黑夜来得格外早,下午3点天就黑了,天上没有一片乌云,皎洁的光很早的就洒在了一片漆黑的瓦房上,阿宇早早就被爷爷叫回了家中,爷爷说今天有点反常,因为塔楼角上的铜铃早就锈死几十年了,从来就没响过,可是今天下午却一直响个不停,村里的其他孩子也被家中长辈早早叫回了家,阿宇在阁楼中百无聊赖之时,山林里传来了沙沙的声音,声音越来越大,声音回响在整个村子的上空。爷爷赶快叫家人把门窗都关好不要出声,不要往外看,别问为什么,那声音很快就传到了房前的街道上,在阁楼上的阿宇很好奇,将窗板打开一条缝隙朝外看去,阿宇震惊的看到月光下银色的街道似乎在动,就像湖面的波纹,不对!那不是街道啊!那是数不清的蛇鼠和虫蚁在快速的移动着,更吓人的是,整个村子就像是死村一样,没有一点光亮,没有一点声音,没有猫狗的叫声,没有马嘶没有牛羊的声音,楼下棚里的牛竟然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只有沙沙的声音越来越大,然后越来越远,最后消失了……安静片刻后又有声音从远处缓缓传来,像是风声,雨声,可是仔细听又像是哭泣声,嘶喊声,声音越来越近,似乎有马蹄声,有金铁交击声,最后慢慢地变成了似乎几万人赶路脚步的声音,走在街道上,走在阿宇的阁楼下,可是阿宇看到街道上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片银色……在阿宇聚精会神时,突然眼前一黑,当时感觉像是有几只大手,蒙住了眼睛,堵住了自己的嘴,然后就像被什么东西把他向外拖去,阿宇听到了周围有很多脚步声,有喘息声,有咳嗦声,有木车轮滚动的声音……阿宇拼命挣扎可是身体似乎不能自主,一阵剧痛从阿宇中指传来,阿宇醒来后知道那剧痛是爷爷用两根牛角筷子夹住了自己的中指。
3
慈禧出殡的当天,根据李莲英的描述,他甚至看见里面还有血液留出。如果有参加过葬礼的人可能知道,人在死后几乎不可能会有血液出现。当时的天气也十分诡异,很多迷信的人把这天气叫做阴兵真的在开道,大清国命数不久了。
为什么会说是阴兵开道呢原来慈禧为了在阴曹地府里面也过上好日子,特地让人做了成千上万的纸兵纸将之类的存在,希望它们可以保护自己。
这些阴兵乍然看过去其实特别吓人,因为都是拿白纸糊的,所以看上去脸色苍白,而当时的天气可以说特别昏暗,看上去特别像地府。
这样的场景,哪怕在现在看来都特别让人毛骨悚然,更何况当时的人们还特别迷信。这样的场景也被外国人拍了下来,只不过在他们的评论之中,这是个愚昧无知的国度,并且预言最慢十年大清朝便会改朝换代,而这样的预言,成了现实。
PS:阴兵借道并非中国独有,许多国家都有着类似的传闻。例如北欧一带的国家中所流传的“狂猎”,同样是亡魂的出现,他们一般会成群结队地出现在地面或者天穹,烈马和猎犬为其开路,疯狂地追逐猎物,并且还有入人梦境夺取灵魂的设定。至于墨西哥的亡灵节则显得亲切很多,这里应当被称为一个很温暖的节日,同样是亡灵回归,人们却并不反感,并且热烈欢迎,人们会将过世亲人的骨骸洗净,万寿菊的金黄花瓣蔓延全城,人们打扮成骷髅模样,亡灵到了此处,也不会觉得困窘,真是“鬼性化”的安排。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感到神乎其神,但心里依然怀疑阴兵借道真的存在吗?其实,关于阴兵借道这种说法都是来自民间,几乎没有可靠的证据,都是口耳相传,虽然有古代文献记录,但很难证明阴兵借道是否真的存在。
正所谓"信则有、不信则无",科学发展至今,也依然有很多灵异现象无法解析,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所以阴兵借道到底是否真的存在,也全凭个人的判断。
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摩佛驮耶,南摩达摩耶,南摩僧伽耶,南摩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具大悲心者,怛侄托,唵,斫竭罗伐底,震多末尼,摩诃伯蹬谜,噜噜噜噜,底瑟吒,瑞罗阿竭利,沙夜吽,癹莎呵 (此根本造咒),唵,伯蹋摩,震多末尼,瑞罗吽,(此大心咒),唵,跋喇陀伯亶谜吽 (此随心咒)。
消灾吉祥神咒
曩摩三满多,母驮喃,阿怛罗底,贺多舍,娑曩喃,怛侄托,唵,佉佉,佉呬,佉呬,吽吽,入哇罗,入哇罗,伯罗入哇罗,伯罗入哇罗,底瑟炸,底瑟炸,瑟致哩,瑟致哩,娑癹吒,娑癹吒扇底迦,室哩曳,娑哇诃。
功德宝山神咒
南摩佛驮耶,南摩达摩耶,南摩僧伽耶,唵,悉帝护噜噜,悉都噜,只利波,吉利婆,悉达哩,布噜哩,娑哇诃。
佛母准提神咒
(稽首皈依苏悉帝,头面顶礼七俱胝 我今称赞大准提,惟愿慈悲垂加护)
南摩飒哆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喃,怛侄托,唵,折戾主戾,准提娑婆诃。
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
唵,捺摩巴葛瓦帝,阿吧罗密沓,阿优哩阿纳,苏必你,实执沓,牒左罗宰也,怛塔哿达也,阿罗诃帝,三药三不达也,怛你也塔,唵,萨哩巴,桑斯葛哩,叭哩述沓,达罗马帝,哿哿捺,桑马兀哿帝,莎巴瓦,比述帝,马喝捺也,叭哩瓦哩婆喝。
药师灌顶真言
南摩薄伽伐帝,鞞杀社,窭噜薜琉璃,伯喇婆,喝罗闍也,怛托揭多也,阿罗喝帝,三藐三菩陀耶,怛侄托,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莎诃。
观音灵感真言
唵,嘛呢叭弥吽,麻曷倪牙纳,积都特巴达,积特些纳,微达哩葛,萨而斡而塔,卜哩悉塔葛,纳补罗纳,纳卜哩,丢忒班纳,纳麻炉吉,说罗耶莎诃。
七佛灭罪真言
离婆离婆帝,求诃求诃帝,陀罗尼帝,尼诃罗帝,毗黎你帝,摩诃伽帝,真陵乾帝,莎婆诃。
往生净土神咒
南摩阿弥多婆夜,哆托伽多夜,哆地夜托,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哆,悉耽婆毗,阿弥利哆,毗伽兰帝,阿弥利哆,毗伽兰哆,伽弥腻,伽伽那,枳多伽利,娑婆诃。
善女天咒
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伽,南无室利,摩诃提鼻耶,怛你也托,波利富楼那,遮利三曼陀,达舍尼,摩诃毗诃罗伽帝,三曼陀,毗尼伽帝,摩诃伽利野,波弥,波罗,波弥,萨利哇栗托,三曼陀,修伯梨帝,富隶那,阿利那,达摩帝,摩诃毗鼓毕帝,摩诃弥勒帝,娄玻僧只帝,醯帝簁,僧只醯帝,三曼陀,阿托阿陋婆罗尼。
虚空藏咒
南无虚空菩萨摩诃萨 (三称)
阿旅,逻闍鞞钤,浮娑闍鞞耶,娑奈闍鞞,博厕,娑迷婆吒,逻闍鞞托奈婆逻鞞,萨多逻伽逻泥,休磨休磨,摩诃,伽楼尼伽娑婆诃。
[转帖]道教的咒语
道 教 施 法 仪 式 中 , 常 有 咒 语 、 掐 诀 、 步 罡 等 , 它 们 和 书 符 一 起 成 为 道 法 的 基 本 手 段 。 道 士 以 画 符 念 咒 、 掐 诀 步 罡 来 施 行 法 术 , 以 增 强 人 们 战 胜 邪 恶 的 信 心 。 这 些 法 术 本 身 具 有 使 人 类 在 无 法 控 制 的 异 己 力 量 面 前 保 持 心 理 平 衡 和 生 活 信 心 的 文 化 功 能 。
咒 语 是 一 种 被 认 为 对 鬼 神 或 自 然 物 有 感 应 或 禁 令 的 神 秘 语 言 : 咒 语 常 和 以 人 体 真 气 「 禁 制 」 鬼 神 、 外 物 的 气 禁 术 结 合 在 一 起 , 称 为 禁 咒 。 有 时 和 符 一 起 出 现 , 称 做 符 咒 。 道 士 在 施 行 咒 术 时 又 往 往 借 助 某 些 中 介 物 , 如 咒 水 、 咒 枣 等 , 这 些 施 过 咒 术 的 水 、 枣 也 有 咒 术 的 效 力 。
道 们 中 对 咒 术 的 效 力 有 极 高 的 肯 定 。 《 太 上 正 一 咒 鬼 经 》 说 : 「 吾 含 天 地 , 咒 毒 杀 鬼 方 , 咒 金 金 自 销 , 咒 木 木 自 折 , 咒 水 水 自 竭 , 咒 火 火 自 灭 , 咒 山 山 自 崩 , 咒 石 石 自 裂 , 咒 神 神 自 缚 , 咒 鬼 鬼 自 杀 , 咒 祷 祷 自 断 , 咒 痈 痈 自 决 , 咒 毒 毒 自 散 , 咒 诅 诅 自 灭 。 」 道 士 认 为 有 法 力 强 大 的 尊 神 , 不 断 把 秘 藏 在 天 上 的 咒 语 传 授 下 来 , 念 动 咒 语 即 有 几 万 乃 至 几 百 万 的 天 兵 天 将 应 召 来 服 役 。 因 此 , 咒 语 在 道 法 中 越 出 越 多 , 应 用 范 围 越 来 越 广 。
咒 语 在 道 教 中 运 用 广 泛 : 道 法 凡 结 坛 有 净 坛 咒 、 镇 坛 咒 ; 登 坛 先 有 卫 灵 咒 ; 画 符 有 书 符 咒 ; 步 罡 有 步 罡 咒 ; 诵 经 先 念 开 经 玄 蕴 咒 ; 至 於 召 将 咒 则 和 道 书 记 载 的 天 将 神 吏 一 样 多 ; 杀 鬼 制 魔 、 捉 妖 , 也 都 有 相 应 的 咒 。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说 , 没 有 咒 就 没 有 道 教 的 法 术 。
同 时 , 咒 语 已 渗 透 到 道 士 日 常 生 活 的 每 一 环 节 , 融 化 进 他 们 的 人 格 中 去 。 道 士 净 手 、 吃 饭 、 沐 浴 、 理 发 等 都 要 诵 咒 。 不 仅 正 一 派 擅 於 诵 咒 , 全 真 道 授 戒 也 有 相 应 的 咒 语 。
道 教 咒 语 的 特 点 : 咒 术 不 是 道 教 特 有 的 现 象 , 佛 教 等 其 他 宗 教 也 使 用 咒 语 , 特 别 是 密 宗 更 以 诵 咒 ( 陀 罗 尼 ) 著 称 。 咒 语 起 源 於 原 始 宗 教 的 先 民 对 语 言 魔 力 的 崇 拜 , 后 来 成 为 巫 术 的 核 心 部 件 。 道 教 继 承 了 巫 术 的 咒 术 并 加 以 发 展 , 同 时 又 吸 纳 进 一 些 佛 教 咒 语 , 但 从 总 体 上 来 说 道 教 咒 语 有 自 己 的 特 点 。
道 教 咒 语 常 常 用 「 如 律 令 」 、 「 急 急 如 律 令 」 、 「 太 上 老 君 急 急 如 律 令 」 。 这 是 因 为 道 教 兴 於 汉 代 , 汉 代 诏 书 和 檄 文 中 多 有 「 如 律 令 」 一 语 。 「 如 律 令 」 意 指 按 法 令 执 行 , 在 语 气 上 有 违 律 必 究 的 意 味 。 这 种 申 述 法 律 、 政 令 权 威 的 官 方 套 语 , 先 是 被 民 间 巫 师 所 吸 收 。 东 汉 巫 师 举 行 「 墓 门 解 除 」 ( 即 在 殡 葬 中 对 墓 厌 镇 , 使 人 鬼 分 途 , 鬼 不 殃 及 生 人 ) 的 解 除 文 , 末 尾 即 以 「 如 律 令 」 结 束 。 解 除 文 的 简 单 句 式 是 : 「 百 解 去 , 如 律 令 ! 」 此 类 咒 被 道 教 所 吸 收 , 同 时 也 产 生 某 些 变 格 , 主 要 是 嵌 入 神 名 。 最 常 见 的 有 「 太 上 老 君 急 急 如 律 令 」 、 「 急 急 如 太 上 老 君 律 令 」 ; 有 的 还 在 其 后 加 「 摄 」 、 「 敕 」 、 「 疾 」 等 字 , 以 表 示 急 急 按 咒 执 行 不 得 有 误 。 这 里 可 以 举 几 个 例 子 。
在 召 集 神 兵 收 妖 破 邪 有 开 旗 咒 : 「 五 雷 猛 将 , 火 车 将 军 , 腾 天 倒 地 , 驱 雷 奔 云 , 队 仗 千 万 , 统 领 神 兵 , 开 旗 急 召 , 不 得 稽 停 。 急 急 如 律 令 ! 」 这 一 咒 先 是 称 引 雷 部 神 将 , 兼 说 其 神 武 , 同 时 也 是 说 明 他 们 职 司 所 在 , 接 著 说 明 开 旗 ( 展 开 召 将 令 旗 ) 召 唤 他 们 来 到 , 且 令 其 不 许 拖 延 时 刻 , 立 即 降 临 。 最 后 以 「 急 急 如 律 令 」 收 尾 。
道 教 咒 语 的 这 种 定 式 便 是 区 别 於 以 赞 念 佛 号 为 主 的 佛 咒 的 显 明 特 色 。
道 教 咒 语 的 这 种 结 构 首 先 表 明 它 是 托 於 神 授 、 从 而 也 是 有 神 效 的 。 称 太 上 老 君 、 称 神 霄 玉 清 真 王 , 称 天 师 , 都 是 直 接 说 出 尊 神 的 名 号 , 来 召 役 神 将 、 镇 压 妖 邪 。 对 於 比 较 低 级 、 专 供 法 师 役 使 的 神 灵 , 则 是 直 呼 其 名 , 以 示 自 己 有 控 制 他 们 的 能 力 。 因 此 道 教 咒 语 的 施 行 , 与 其 整 个 神 仙 谱 系 是 紧 密 相 联 的 , 其 中 表 现 了 他 们 的 信 仰 , 也 反 映 了 他 们 实 践 信 仰 的 方 式 。 不 过 称 引 神 名 , 并 不 是 道 咒 特 有 的 现 象 , 甚 至 不 是 咒 语 特 有 的 现 象 。 基 督 教 徒 在 祈 祷 之 后 总 要 说 「 奉 耶 苏 基 督 的 名 」 。 那 是 对 神 强 烈 的 信 赖 敬 仰 的 表 现 。 所 以 道 咒 中 的 称 引 神 名 , 表 明 的 是 许 多 宗 教 中 共 通 的 对 神 灵 的 信 仰 、 依 赖 , 只 不 过 各 自 的 神 有 不 同 的 面 貌 罢 了 。 其 更 能 表 达 道 咒 本 身 特 色 的 还 是 下 一 方 面 : 它 表 明 咒 语 是 对 祈 使 对 象 的 命 令 , 而 「 如 律 令 」 , 既 是 催 促 , 又 是 强 调 其 命 令 必 须 执 行 , 不 执 行 , 则 依 律 惩 罚 。 咒 语 的 内 容 都 直 言 不 讳 地 讲 清 命 令 的 目 的 , 具 有 很 强 的 功 利 性 , 这 是 道 教 咒 语 具 备 的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特 色 。 一 般 说 来 , 中 国 的 民 众 对 待 宗 教 的 态 度 , 以 祈 求 解 决 眼 前 的 困 难 为 主 导 , 求 得 平 安 便 算 有 福 。 象 西 方 社 会 和 印 度 人 那 种 对 神 灵 的 虔 诚 皈 依 , 是 有 相 当 差 距 的 。 比 如 印 度 传 来 的 《 主 夜 神 咒 》 : 「 婆 涉 演 波 底 」 , 据 说 夜 行 时 念 它 可 以 辟 邪 。 但 其 辞 实 际 上 是 印 度 人 所 奉 夜 神 的 音 译 。 佛 教 的 重 要 咒 语 《 千 手 千 眼 观 世 音 菩 萨 大 圆 满 无 碍 大 悲 心 陀 罗 尼 》 即 民 间 比 较 熟 悉 的 大 悲 咒 , 共 有 八 十 四 句 , 句 句 皆 表 示 对 观 世 音 的 皈 依 礼 敬 之 意 , 八 十 三 句 系 称 呼 菩 萨 ( 包 括 观 音 的 种 种 变 相 ) 名 。 这 部 咒 语 , 佛 教 徒 认 为 其 威 力 极 大 , 使 用 也 很 广 泛 , 《 大 悲 心 陀 罗 尼 》 详 细 记 载 有 用 它 治 病 、 催 产 、 解 蛊 毒 、 辟 蛇 蝎 等 等 的 方 法 。 就 功 能 言 , 佛 咒 与 道 咒 有 许 多 相 同 或 相 似 之 处 , 但 从 结 构 看 又 很 不 同 。 大 悲 咒 的 特 点 , 在 叫 人 先 皈 依 , 倘 皈 依 了 , 一 念 它 , 观 音 就 能 帮 助 解 决 各 种 魔 难 , 直 至 接 引 他 上 西 方 极 乐 世 界 , 念 咒 的 本 身 就 是 皈 依 。 道 咒 则 是 直 接 驱 策 鬼 神 , 让 它 们 走 开 或 者 完 成 凡 人 无 法 完 成 的 甚 至 是 不 可 思 议 的 事 情 , 现 实 的 目 的 是 前 提 , 对 神 的 敬 仰 , 乃 以 当 下 直 接 的 利 益 为 中 心 。 道 教 咒 语 的 这 一 特 点 规 定 了 每 一 咒 的 应 用 范 围 相 对 较 窄 , 所 以 道 咒 各 有 针 对 性 , 数 量 极 多 。
念 咒 与 气 禁 : 念 咒 时 常 常 要 求 与 体 内 的 运 气 、 在 意 念 中 存 想 相 关 的 神 灵 形 象 ( 存 想 ) 统 一 起 来 。 认 为 这 样 一 来 就 可 以 使 内 气 作 用 於 对 象 , 使 之 受 到 控 制 , 或 发 生 相 应 的 变 化 。 这 种 方 法 称 为 禁 咒 , 又 称 气 禁 , 简 称 为 禁 。 气 禁 的 方 法 在 中 国 古 代 巫 术 中 就 已 经 使 用 。 晋 代 葛 洪 《 抱 朴 子 内 篇 . 至 理 》 说 : 「 吴 越 地 方 有 称 为 禁 咒 法 的 , 很 有 显 著 的 效 验 , ( 那 原 因 ) 是 法 师 气 充 沛 。 」 ( 吴 越 有 禁 咒 之 法 , 甚 有 明 验 , 多 气 耳 。 ) 从 近 几 年 来 考 古 发 现 看 , 气 禁 流 行 的 地 区 不 限 於 吴 越 地 区 。 楚 、 蜀 等 地 区 都 有 类 似 的 方 术 。 据 葛 洪 的 记 载 , 禁 咒 的 应 用 范 围 广 泛 , 有 入 大 疫 不 受 传 染 、 驱 逐 邪 魅 , 禁 虎 豹 蛇 蜂 、 为 人 治 病 , 乃 至 於 禁 水 倒 流 等 。 气 禁 术 被 道 教 所 吸 收 , 成 为 道 法 的 一 部 份 , 早 期 道 教 正 一 盟 威 道 的 二 十 四 阶 箓 中 专 有 一 种 《 禁 气 箓 》 , 可 见 已 经 是 整 个 法 术 体 系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份 。 一 般 道 士 在 念 咒 时 与 内 气 的 发 放 相 伴 随 , 念 咒 兼 有 以 气 作 用 於 对 象 ( 通 常 称 为 布 气 , 又 称 内 气 外 运 ) , 因 此 对 於 道 士 平 时 的 炼 气 , 提 出 了 一 定 要 求 。
东岳大帝是泰山神,是道教“三官”之一,五岳神之一,是“东岳泰山之神”。
十殿阎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位阎王的总称,分别是:
一殿阎罗秦广王蒋,二殿楚江王历,三殿宋帝王余,四殿五殿变成王吕,六殿六殿卞城王毕,七殿泰山王董,八殿都市王黄,九殿平等王陆,十殿转轮王薛。
东岳大帝和十殿阎君在道教中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东岳大帝是泰山神,是道教“三官”之一,五岳神之一,是“东岳泰山之神”。而十殿阎君则是道教中的十位阎王的总称。
因此,东岳大帝和十殿阎君之间并没有上下级关系。
你应该想清楚,你怕的并不是鬼。
首先,你曾经也看过不少鬼片,但你没有形成恐惧意识。
其次,你并未见过真正的鬼,而是人扮的,既然没见过,你怕的是虚幻的东西,使你构想的东西,也就是你所怕的加上你的想象。
那现在我们搞清楚,你究竟怕什么。
我已经说过,你未见过鬼而害怕说明你怕的不是鬼,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就是---人!
我这样说你会认为荒唐或者凭借自身感受而否定。不过我们可以继续讨论。
你害怕一种类似鬼的事物。他是分别从听,看等几方面进入你的生活。
听:从小人们吓唬小孩“你不听话,鬼来抓你们。”似乎很简单,没什么,但是仔细想想,对于孩子来说,脑中的初步意识就已经形成了:1世界上有“鬼”其实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鬼。
2。鬼很恐怖,会让人害怕,既然他们都害怕,我也应该会害怕。
从此你把生活中的恐怖全部一点一滴加入到这个形象中,并且渐渐加深了恐惧。
看:你长大一些后,便看到了恐怖片,里面的鬼怪使你恐惧,你心中有了真正鬼怪的形象,并会联想生活而自我不经意构思新的鬼怪。
现在我们进行分析。首先,鬼怪传闻是人们彼此传达,所以你害怕的是人的话。其次,你所看到的恐怖片都是人所构思的,所以你怕的东西也是人们创造的。
分析一下影片,鬼怪大多以人的形式出现,例如骷髅,僵尸都是人类死后留下的。鬼怪成精也是成了人身兽面的居多。所以,你怕的就是人类本身。你死后也会变成骷髅,每什么可怕,说清楚些,这些不过是人们的骨骼,对我们很有用处,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以上分析你怕的是人。
可是你为什么会害怕人呢?
进一步分析,你生活的地方或者新闻媒体上你曾见过残酷的一面,见到任的狡猾,凶险,残忍,和暴力等等。你怕鬼,因为你知道所谓鬼会杀人,有恐怖的面孔。而带血露肉的面孔正是人们被残酷虐待后的尸体的外表。你知道鬼杀人,但人也杀人,若离奇一些,你便认为是鬼,你便对鬼产生恐惧。其实这都是人们之间战争,血腥的不良结果。
说了很多,你的问题出在以下几方面:
1误导,从小受大人误导有鬼存在,长大被**误导鬼的形象恐怖。
2生活,生活中你曾经历恐惧,印象中你留下了恐惧的方式。
3心理,你心中明白没有鬼存在,但是每当晚上一个人,面临黑暗你都十分害怕,胡思乱想,形成恐惧,是心里没有依靠。所以,心理方面,建议你读金刚经。读过你自然会好受的多,听我的每天一回,以回一篇,读熟则背,以后害怕是脱口而出,自然可以消褪恐惧。
金刚经
--------------------------------------------------------------------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净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萨,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 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
志怪故事:阴兵殇魂
本文2023-10-06 15:22:3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4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