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郁理气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3收藏

疏郁理气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疏郁理气 1 拼音

shū yù lǐ qì

2 注解

疏郁理气 治疗学术语。系理气法之一。与宽胸、宽中、解郁、开郁等义同。是治疗因情志抑郁而引起气滞的方法。症见胸膈痞闷、两胁及小腹胀痛等。药用香附、佛手、乌药、砂仁之类。方如柴胡疏肝散。

古籍中的疏郁理气 《伤科大成》:接骨入骱(骨之小笋也)用手巧法

凡人之头无骱,亦无损折,只有跌打碎伤等症,若脑浆出者不治,骨青者难治,碎骨如大者可治,过大者不治。接

《目经大成》:[卷之三和阵]香苏散十

肤,故无六经形症。只紫苏、香附、橘皮之辛芬,疏邪理气,甘草之甘平,和中辅正,前症随痊。《目经大成》清

《婴童百问》:[卷之一]五脏病证第七问(无方)

目无精光,畏明,体骨重。治疗之法∶大抵肝病以疏风理气为先,心病以抑火镇惊为急,脾病当温中消导,肺病宜

《王旭高临证医案》:[卷之一]痢疾门

治痢方法,因于暑湿热阻滞肠胃者,不出苦辛寒药疏通理气。若胃不纳者,谓之噤口痢,九死一生。今高年体弱,

《金疮跌打接骨药性秘书》:秘授跌打损伤要诀

中医上并没有关于植物神经紊乱的直接记载,因此不能确定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中医中的名称。植物神经紊乱应称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由于机体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出现功能障碍。常见的症状为胸闷、憋气、心慌、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失眠等等。除药物治疗外,还需要加强心理的疏导。

中医虽无关于植物神经紊乱的记载,但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与中医古籍中记载的百合病、脏躁病、灯笼病等病证描述较为相似。更年期妇女、产后女性多见,会出现失眠、头晕、心悸的症状。中医治疗植物神经紊乱以疏肝理气为主,进行辨证论治,常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血府逐瘀汤、桃仁承气汤、归脾汤、枣仁安神汤、六味地黄丸等经典名方加减进行调理。

 中医认为,植物神经紊乱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是变化的基础,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只有通过内因和外因才能发挥作用,外部原因是长期强烈的精神刺激,如爱情挫折、事业失败、人际关系紧张、体力劳动,睡眠不足、外部刺激、耐受性差、适应环境的能力不足。

  植物神经紊乱的内因主要是内脏和器官的功能障碍,心脏是五脏的主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第一位,如果头脑过于不安,不仅会导致失眠,还会不可避免地干扰脏腑,耗尽精力,容易导致疾病,甚至导致过度衰老,降低预期寿命。所以患者在出现植物神经紊乱的疾病症状后,因该及时治疗,但不要盲目服用药物,以免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

  每个人面对困难时都有不同的表现,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往往无法适应社会,治疗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时,应从整体和脏腑入手,从病因学出发,辨证施治,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然而,每一种药物都含有毒份,我们仍然需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理气剂的定义 4 理气剂的适应证 5 理气剂的使用注意 6 理气剂的分类 61 行气剂 62 降气剂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理气剂 1 拼音

lǐ qì jì

2 英文参考

carminative formul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qi regulated formul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理气剂的定义

理气剂(carminative formula qi regulated formula[1])是指以理气药为主配伍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方剂的统称[2][1]。分行气剂、降气剂等[1]。

4 理气剂的适应证

气为人体一身之主,贵在冲和流畅,恶抑郁、逆乱和不足,其升降出入有序,则外可护卫皮毛,充实腠理,内可导引血脉,升降阴阳,周行全身,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2]。当情志失调,或饮食失节,或寒温不适等,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发生气机郁滞、逆乱等病证[2]。在临床上,气滞证以肝气郁结和脾胃气滞为主,气逆证以肺气上逆与胃气上逆为主[2]。气滞治宜行气,气逆治宜降气,故理气剂分为行气剂和降气剂两类[2]。

5 理气剂的使用注意

理气所用的药物大多有辛温芳香之性[2]。有较强的促进消化、兴奋平滑肌、解痉止痛等作用,对人体的消化、心血管、神经等系统有一定的调整功能[2]。使用理气剂时,首先要辨清是气滞还是气逆[2]。如气滞实证当行气而误用补气,则气滞益甚;若气虚证误用行气,则使其气更虚[2]。若病情复杂、虚实夹杂者,当虚实并调[2]。理气剂多为辛温香燥之品,容易耗气伤津,应中病即止,慎勿过剂;对年老体弱、阴血亏虚者以及孕妇,均当慎用[2]。

6 理气剂的分类 61 行气剂

行气剂适用于气机郁滞的病证,一般以肝气郁滞和脾胃气滞为多见[2]。肝气郁滞多见胸腹胁肋胀痛,或疝气疼痛,或月经不调,或痛经等,常用疏肝理气的药物如香附、柴胡、郁金、川楝子、乌药、青皮、橘核等为主组成方剂;脾胃气滞多见脘腹胀满,嗳气吞酸,恶心呕吐,食少难消,大便失常等,常用疏理脾胃气滞的药物如陈皮、木香、厚朴、枳实、枳壳、砂仁等为主组成方剂[2]。由于气机郁所影响的脏腑不同,病情兼夹有异,故在组方时还应视具体情况,进行灵活配伍[2]。代表方为越鞠丸、柴胡疏肝散、四磨汤、半夏厚朴汤、良附丸、金铃子散、枳实薤白桂枝汤等[2]。

例如,越鞠丸长于行气解郁、疏肝理脾,为治疗郁证的主方,可通治六郁,但以行气治疗气郁为主[2]。柴胡疏肝散、良附丸、金铃子散3方皆可疏肝行气,但柴胡疏肝散长于疏肝行气,主治肝气郁结所致诸症;良附丸主治肝郁气滞,兼有中焦寒凝证,以行气疏肝、祛寒止痛为法;金铃子散疏肝行气,兼以泄热,主治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之证[2]。半夏厚朴汤长于行气散结、降逆化痰,治疗情志不畅,痰气郁结,阻塞咽嗌之梅核气[2]。枳实薤白桂枝汤长于通阳散结、祛痰下气,治疗胸阳不振、痰阻气滞之胸痹[2]。四磨汤破滞降逆,兼以补气,主治七情伤感,上犯肺胃之上气喘促,胸闷不快[2]。

62 降气剂

降气剂适用于气机上逆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肺气上逆和胃气上逆两个方面[2]。肺气上逆以咳嗽、气喘为主要见症,常用降气平喘药物如苏子、杏仁、紫菀、款冬花等为主组成方剂[2]。胃气上逆则见呕吐、呃逆、噫气等症,常用降逆止呕的药物如旋复花、代赭石、半夏、丁香、柿蒂等为主组成方剂[2]。由于气逆之证有寒、热、虚、实之异,兼证又各不相同,故应予适当配伍[2]。代表方为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复代赭汤[2]。

例如,苏子降气汤和定喘汤主降肺气,平喘咳,治疗肺气上逆之咳嗽气喘[2]。而且前者能温肾纳气,温化寒痰,主治肾虚不纳,寒痰壅肺,上实下虚的咳喘;后者可以外散风寒,内清痰热,治疗痰热内蕴,兼风寒外束之咳喘[2]。旋复代赭石汤、橘皮竹茹汤与丁香柿蒂汤三方则均主降胃气、止呕呃,治疗胃气上逆之呕恶呃逆[2]。但旋复代赭石汤降气力强,并能益气化痰,主治胃虚痰阻、气逆不降之心下痞鞭,噫气呕恶[2]。后2方均治呃逆,其中橘皮竹茹汤长于清胃热,治疗胃虚有热之呃逆;丁香柿蒂汤长于温中祛寒,治疗脾胃虚寒之呃逆[2]。

表71 常用理气剂的比较(出自《方剂一本通》)

分类

常用方剂

药物配伍

功用

主治

行气

越鞠丸

瓜蒌薤白白酒汤

香附为君,川芎为臣

瓜蒌为君,薤白为臣

行气解郁

通阳行气散结

六郁证

胸痹证

降气

旋复代赭汤

旋复代赭为君,党参为臣

降逆益气和胃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柴芩四物汤 1 拼音

chái qín sì wù tāng

2 处方

柴胡、黄芩、生地、当归、白芍药、牡丹皮。

3 功能主治

热入血室,及血虚发热。

4 摘录

《伤寒大白》卷四

古籍中的柴芩四物汤 《伤寒大白》:[卷四]热入血室

引入血分。立斋以此汤加生地、丹皮,亦是此意。柴芩四物汤柴胡黄芩生地当归白芍药牡丹皮此即海藏四物汤,

《类证治裁》:[卷之八热入血室论治]附方

化痰〕一呷散蒌贝芩连丹栀柴草〔散瘀〕陶氏小柴胡汤柴芩夏草地丹桃仁楂肉或加犀角、栝蒌。〔血结〕桂枝红花

《济世神验良方》:胁痛门

不移淤作祟,红花苏木桂桃姜。小柴胡汤治右痛,半茯柴芩甘壳共,木香大腹与青皮,白术香附煎可送。复元通圣

《笔花医镜》:[卷二脏腑证治]肝部

者。风燥其液也。一柴胡饮主之。头痛者。火上冲也。柴芩煎主之。胁痛者。肝火郁也。柴胡疏肝散加栝蒌霜主之

《类证治裁》:[卷之八乳症论治]附方

中医上并没有关于植物神经紊乱的直接记载,因此不能确定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中医中的名称。植物神经紊乱应称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由于机体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出现功能障碍。常见的症状为胸闷、憋气、心慌、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失眠等等。除药物治疗外,还需要加强心理的疏导。

中医虽无关于植物神经紊乱的记载,但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与中医古籍中记载的百合病、脏躁病、灯笼病等病证描述较为相似。更年期妇女、产后女性多见,会出现失眠、头晕、心悸的症状。中医治疗植物神经紊乱以疏肝理气为主,进行辨证论治,常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血府逐瘀汤、桃仁承气汤、归脾汤、枣仁安神汤、六味地黄丸等经典名方加减进行调理。

疏郁理气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疏郁理气 1 拼音 shū yù lǐ qì 2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