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崖洞保卫战的历史事件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八路军挥师深入敌后,当时我军武器十分匮乏,一个战斗班只有三五枝枪,有的战士不得不用古老的长矛和大刀同敌人拼杀。为了解决我军武器装备问题,1938年9月,八路军总部在榆社县韩庄村成立了总部修械所,组织修理我军在战斗中损坏的武器和缴获的敌人枪械,同时还兼造地雷、手榴弹、步枪。步枪最高月产量达五六十枝,但仍远远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
1938年11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每个游击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的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全会决定“把提高军事技术,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准备反击实力”作为“全中华民族的当前紧急任务”之一。根据这一决定,八路军总部于1939年5月成立军工部。是年7月,遵照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参谋长的指示,在地形隐蔽的黄崖洞,正式建设我军的兵工厂。从此,这里成为我抗日根据地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基地,年产的武器弹药可装备16个团,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全中国的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黄崖洞兵工厂的发展,使日本侵略者感到恐惧。1941年11月,5000多装备精良的日军主力,兵分多路强攻黄崖洞。我军以不足一个团的兵力英勇抗击,经过八个昼夜的激战,歼敌1000余人,以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绩,“开创了中日战况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纪录”。
在这次保卫战中,黄崖洞之水窑口出现了最激烈的战斗场面。敌人连续进攻4天,伤亡近千,才突破几百米。他们改变了战法,加强了兵力、火力,连火焰喷射器都使用上了。守卫在水窑口阵地上的战士与三面进攻之敌,展开了地雷战、肉搏战,击退敌人11次冲击。山石上血迹斑斑,阵地前遗尸累累,敌人始终未越过水窑一步。他们使用了最毒辣的手段,向我前沿阵地发射喷火器和燃烧弹。顿时,整个阵地烈火熊熊,烟雾腾腾。我特务团八连八班长王振喜在工事燃烧起火、敌人乘机涌来的情况下,率领战士跃出工事,带着满身烈焰向敌群猛烈射击、投弹,与敌肉搏,毙敌70余人,直至壮烈牺牲。战士温德胜,举起最后一颗冒着烟的手榴弹,冲向敌群,与敌同归于尽……战后,八路军总部授予特务团“保卫水窑立战功”锦旗一面。
黄崖洞兵工厂不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制造了大量武器,而且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锤炼出了一大批工业建设人才。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人才奔赴各地,成为各级工业部门的领导骨干。黄崖洞保卫战谱写了一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可歌可泣、激动人心的壮烈史诗,耸立起一座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丰碑!
以下是中国古近代以少胜多的例子,没发现几百击溃10万的,你对比一下你需要的。
名称 主要指挥者 双方兵力 结果
先秦时期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鄗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 李世民 3500——10余万 全歼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碛口 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蔡州之战 李愬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六合之战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 完颜阿骨打 不详(一说2万)——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 吴玠、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厓山海战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
明清时期
白沟河之战 朱棣 1O余万——60万 死伤10多万
上峰岭之战 戚继光 1500——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台州之战 戚继光 不详 9战9捷
浑河之战 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 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贵阳之战 王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清征达瓦齐之战 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浑河之战 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近代、现代时期
南京之战 徐绍桢 约万人——约2万人 攻坚战
第一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约4万——约10余万 歼12万
第二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20万 歼3万
第三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余人——30万 歼3万
第四次反围剿 朱德、周恩来 约7万——近40万 歼万余人
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 徐向前 近3万——不详 歼6万余人
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 徐向前 近8万——20万 歼8万人
黄桥战役 粟裕 7千——15万余人 歼敌11万余人
苏中战役 粟裕 3万余人——12万 歼敌53700人
鲁南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3530人
莱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6800人
孟良崮战役 粟裕 不详——约45万人 歼敌32680人
晋中战役 徐向前 6万余人——约13万人 歼敌100370人
豫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93970人
淮海战役 粟裕、刘伯承 60万——80万 歼敌555570人
九连山战斗 不详 不详 5战5捷,歼6个连又1个排
在世界的历史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但是除了中国的文明没有中断过其他的三大古文明都已消失在历史的烟云里了。但是传承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也不是没有危机,并且可以说有多次这些危机都被一代代的华夏儿女给抵挡住了。其中在殷商时期由于地球小冰期的影响,华夏文明就受到古印欧人的入侵。当时武丁帝的母亲妇好将军就站了出来带领众将士经过艰难的战争打退了入侵者,保卫了刚刚成形的华夏文明。
古印欧人大迁徙
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地球开始进入了小冰河的寒冷期,地球的小冰河时代对于低纬度的居民来说影响相对来说还是不大,可能只是日子难过些但还是可以过得去的。然而小冰河的寒冷期对于高纬度的古印欧人确实毁灭性,这些野蛮人不得不从伏尔加河和顿河流域向低纬度迁徙。这样这些游牧民族古印欧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开始了碾压世界文明的南下大迁徙。
古印欧人其中的一支就向东而来这一支部落被称为雅利安人他们很快就侵入了古印度,在 《梨俱吠陀》书中记载有“文明粉碎机”之称的雅利安人所到之处,古印度所创造的文明都被夷为平地。
后来古巴比伦、古埃及皆未幸免,当然华夏文明也是遭到了入侵。古印欧人的一支鬼方,越了帕米尔高原,然后穿了当时沙化不是很厉害的塔里木盆地,然后准备继续他们的文明粉碎行动。这样我们的妇好将军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文明危机保卫战
地球处于小冰河时期的时候当时的华夏文明刚出现雏形抵抗风险的能力还很很弱。具体来看当时的殷商已经几百年的发展朝纲已有下落的时态,幸好经过武丁中兴殷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了很大发展。
就是在这样情况下贵方开始入侵华夏文明,为了生存,殷商开始对斧、钺、刀、戈和箭等青铜兵器武器改良与大量装备,以确保在武器装备上的优势以便可以抵挡住野蛮的游牧民族。
按照由甲骨文编成的殷历谱记载,殷高宗三十年春,与鬼方的战争经过长时间的装备在妇好将军的带领下正式在内蒙、河套地区打响。其中《易传》记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惫也。这样经过3年的战争终于在妇好将军的带领下取得了胜利,这场胜利也使得华夏文明得以生存、延续与辉煌!
中国古籍称战争为争、战、征、伐、兵等,具体解释如下:
一、争
1、因意见不一致而相互辩诘:争论。
2、力求获得或达到:为祖国争光。
3、竞争;争夺:争先恐后。
4、疑问代词。怎么;如何(见于早期白话):争奈。
二、战
1、战争;战斗:宣战。
2、进行战争或战斗:战胜。
3、姓。
4、发抖:寒战。
战笔画
三、征
1、走远路(多指军队):征途。
2、征讨:出征。
3、政府召集人民服务:征兵。
4、征收:征税。
5、征用:征地。
6、征求:征稿。
7、证明;证验:文献足征。
8、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征候。
四、伐
1、砍(树):伐木。
2、攻打:征伐。
3、姓。
4、自夸:伐善。
五、兵
1、战士;军队:当兵。
2、军队中的最低等级:上等兵。
3、武器:兵工厂。
4、关于军事或战争的:兵书。
第一次京师保卫战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六日,明军主力在土木堡遭遇惨败,明英宗也被俘,土木之变使明王朝遇到严重的危机。危急之时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加强战备。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八日,皇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京城大官富户纷纷南逃,有的大臣也主张南迁。于谦、陈循、王直坚决反对,主张保卫京师为天下根本。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朱祁钰九月六日即帝位,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以明年为景泰元年。也先挟明英宗要挟明廷之计不逞,遂于十月率大军进犯北京。十月十一日瓦剌军抵北京城下,列阵西直门外,把明英宗放置在德胜门外空房内。十三日,于谦、石亨率军与瓦剌军战于德胜门外,瓦剌军大败。随后又转战至西直门进攻明军,也被明军击退。
瓦剌军不甘失败,又在彰义门组织进攻,明军佯装失利,瓦剌军追到土城,被潜伏在民居内的明军火枪手阻击,死伤无数,不得推进。加上天寒地冻,京师外围守军的奋力抵抗,到十一月八日,瓦剌军退出塞外,京师解严。
第二次京师保卫战
明末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率数万清兵绕道蒙古,以避开忠于明朝的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的防区,袁崇焕设置三个阻截并未成功,这样战线就推到了北京。
袁崇焕率领关宁九千骑兵,于十一月十九日,赶在皇太极之前驰抵京师城下。第二天,保卫京师的战斗就打响了。
京门初战首先在德胜门外打响,城外明军,主要是大同总兵满桂和宣府总兵侯世禄的勤王部队,另外参加战斗的还有城上的卫戍部队。
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极亲率大贝勒代善和贝勒济尔哈朗、岳讬、杜度、萨哈廉等,统领满洲右翼四旗,以及右翼蒙古兵,向满桂和侯世禄的部队发起猛攻。后金军先发炮轰击。发炮毕,蒙古兵及正红旗护军从西面突击,正黄旗护军从旁冲杀。后金两军冲入,边杀边进,拚搏厮斗,追至城下。城上明军,奋勇弯弓,又发火炮,轰击敌军。不久,侯世禄兵溃,满桂率军独前搏战。城上明兵,发炮配合,但误伤满桂官兵,死伤惨重。满桂身上多处负伤,带败兵一百多人在城外关帝庙中休整。第二天,守军打开德胜门的瓮城,供满桂的残兵休养。就在德胜门之战的同一天,广渠门也发生激战。
广渠门之战当天,莽古尔泰率满洲左翼四旗及蒙古兵二千往击袁崇焕军,此时袁崇焕、锦州总兵祖大寿率九千关宁铁骑屯沙窝门外。这场广渠门大战,九千关宁铁骑血战数万八旗军及蒙古兵,自巳(巳正10时)至酉(酉正18时),炮鸣矢发,激战8小时,转战10余里。战斗中,一敌军抡刀砍袁崇焕,适傍有材官袁升高以刀架隔,刃相对而折。莽古尔泰箭如雨下,袁崇焕身中数箭,两肋如猬,赖有重甲不透。由于袁崇焕身先士卒,拼死力战,关宁铁骑倍奋砍杀,莽古尔泰军被击败。袁崇焕部将游击刘应国,罗景荣,千总窦浚等,直追敌军至运河边。敌军忙迫拥渡,冰陷,淹没者无数。此一战,关宁铁骑杀敌千计,清军劲旅阿巴泰、阿济格、思格尔三部都被击溃。 关宁兵亦伤亡数百。
十一月二十日,袁崇焕又用乡导任守忠策,以五百火炮手,潜往海子,距皇太极军营里许,四面攻打,皇太极军大乱,随移营出海子。
第三次京师保卫战
1644年(崇祯十七年)一月,李自成东征北京,二月初二(3月10日),在沙涡口造船三千,渡过黄河,攻下汾州(今汾阳)、阳城(今晋城市阳城县)、蒲州(今永济),隔日攻下怀庆(今河南焦作),杀卢江王载堙。初五日(3月13日)攻克太原,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战尽殁,初八日以守将张雄作内应,炮轰破城,蔡懋德自缢死。在太原休整八天。十六日,克忻州(今山西忻州),官民迎降,代州(今属忻州)守关总兵周遇吉凭城固守,双方大战十余日,遇吉因兵少食尽,退守宁武关(今山西宁武境)。三月初一日(4月7日)李自成克宁武关,前后阵亡将士十七万余人,伤亡惨重。当晚,大同总兵姜瓖投降,宣府总兵王承胤降表亦到,又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初八日,兵至阳和。十一日,大顺军开进宣府,“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崇桢闻讯后意欲迁都,遭到群臣反对,遂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进京勤王,并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
三月十五日(4月21日)农民军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同时,刘芳亮率领南路军,东出固关后,真定太守邱茂华、游击谢素福出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三月十六日,李自成部过昌平,抵沙河。十七日进高碑店、西直门,以大炮轰城,入午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宁门,农民军由此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帝秘密谈判。据《小腆纪年附考》卷四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此时崇祯寄希望于坚守等待援军,遂拒绝李自成的要求。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所部军,中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此时崇桢带著太监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宫,大臣皆己逃散,最后崇祯前往景山自缢,史称甲申之变,至此明朝灭亡。
中国历史战争:田家镇保卫战
田家镇是武汉之门户,田家镇保卫战自然是武汉会战中的关键一战。田家镇保卫战开始于1938年8月下旬 ,结束于同年9月下旬,历经两个月左右,最终以田家镇失守告终。究竟这一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
广济田家镇战役分为两个阶段;从8月30日至9月14日为第一阶段,主要是防守和争夺广济县城;从9月15日至9月29日为第二阶段,主要是防守和争夺田家镇要塞。参加第一阶段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第5战区的李品仙第4兵团与孙连仲第3兵团的部分部队。担任第二阶段作战的主要是第9战区的李延年第2军和原田家镇要塞部队,第5战区的部分军队进行了配合作战。
8月30日,日军第6师团向广济县城发动进攻,战役正式开始。在大河铺、破山口、塔儿寨、恶席寨、双城释、排子山、英山嘴各地,双方血战,各阵地失而复得,反复攻击者数次。日军在庞大的炮灰支援下,进一步逼近广济县城。敌我双方继续进行反复激烈的争夺,中国军队相继收复许家铺、松杨桥、岳山、界岭等阵地,使日军越过界岭沿广稀公路西进的企图终未得逞。
日军转而将进攻的重点转向田家镇。其作战部署是:以第6师团和第3师团一部从广济县城南下,由北向南进攻田家镇侧后;以海军配合波田支队一部及陆战队先攻占武穴,然后沿江西上,攻击田家镇正面,对田家镇实行南北夹击,李延年调整了防御部署,以郑作民第9师一部守九牛山、乌龟山、沙子塘、鸭掌庙及马口湖南岸一线,派一部到铁石墩、田家墩担任警戒,师主力前往栗木桥、潘家山一线占领阵地。同时,第5战区令在广济县城附近的肖之楚第26军两个师、张义纯第48军和何知重第86军(辖第103、121师)侧击南进之敌,策应李延年军作战。
9月15日,日军第6师团和第3师团一部从广济县城出发,向田家镇推进。郑作民师一部与第86军在铁石墩附近给敌军以迎头痛击,当日傍晚,日军今村支队进至田家镇要塞前沿阵地松山口附近地带,中方顽强抗击,使敌不能前进。16日拂晓,日军以占压倒优势的兵力,在数十门大炮火力的掩护下,向松山口阵地发动猛攻,中方守军凭借坚固工事,在要塞炮兵及军、师炮兵火力的支援下,血战两昼夜,使阵地失而复得,最后,因右翼阵地被敌突破,18日中午松山口前沿阵地落入敌手。
日军攻占田家镇外围阵地后,又集中优势兵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要塞主阵地松山高地发起波浪式进攻。中国守军官兵抱着与要塞共存亡的决心,奋勇杀敌,打垮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猖狂进攻。师长郑作民和第26旅旅长杨宝压日夜在第一线指挥作战,肖之楚军、何知重军、张义纯军在日军背后发动攻击,支援郑作民师。日军今村支队在中国军队夹击下,死伤惨重。9月20日,日军第6师团派出山本大队增援,受到何知重军第103师的阻击,不能前进。21日,第6师团又急忙派遣池田混合大队增援,又遭到何知重军第121师的阻击。今村支队只好派出一支混合大队突围接应,增援日军才于24日至26日与今村支队会合。
在此之前,日军波田支队继攻陷码头镇后,于9月16日在海、空军配合下,猛攻码头镇对岸的武穴镇,中国守军与敌军激战一昼夜,17日武穴镇失陷,接着,日军沿江西上,进攻南岸的富池口。双方血战近10天,日军被多次击退,继而施放毒气,9月24日富池口失守。这样,位于田家镇下游、与田家镇互为特角的江南、江北两个重要据点均落入敌手,要塞的正面和东面完全失去依托。继而,日军向田家镇迅速推进,当天到达田家镇江面和对岸,力图从南面进攻田家镇,与从北面进攻的日军相配合,以实现南北夹击的计划。
9月26日,敌增援部队与今村支队会合后,在海、空军配合下,向田家镇发动强大攻势。中国守军顽强抗击各路敌军,与之展开白刃格斗,重创日军,但终未能阻住。9月28日,日军进入要塞核心,并出动飞机78架、大小炮百余门,对田家镇进行狂轰滥炸。守军施中诚第57师与敌血战,守卫核心阵地的龙子育团长不幸中弹殉国,全团伤亡惨重。田家镇周围的南山、象山、牛关庙、阳家山、演武山和最高峰玉屏山相继被敌占领,要塞防御工事全部被毁。29日,田家镇陷入敌手。整个广济田家镇战役至此结束。
黄崖洞保卫战的历史事件
本文2023-10-06 16:32:2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4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