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所有角色的名称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3收藏

西游记里所有角色的名称是什么?,第1张

楼主您好,这是我找的资料

主要人物 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小白龙 佛教神仙 如来佛祖/释迦如来 观音菩萨/观世音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阿难 伽叶 金蝉子 灵吉菩萨 东来佛祖/弥勒佛 毗蓝婆菩萨 巨灵神 木咤/木叉 地藏王菩萨 十八罗汉 斗战胜佛 净坛使者 八部天龙 道教神仙 哪吒三太子 太上老君 太白金星 李靖/托塔李天王 玉皇大帝 西王母/王母娘娘 二十八宿 二郎神(杨戬) 菩提祖师 寿星 镇元大仙 阎王 昴日星官 嫦娥 千里眼 顺风耳 四海龙王(东海龙王、南海龙王、北海龙王、西海龙王) 三清 四大天王 土地爷 赤脚大仙 揭谛 九曜星 大力鬼王 六丁六甲 城隍 福星 禄星 东华帝君 日游神 风婆 推云童子 布雾郎君 雷公 电母 火德星君 水德星君 妖魔鬼怪 混世魔王 平天大圣 复海大圣 混天大圣 移山大圣 通风大圣 驱神大圣 牛魔王 黑风怪(黑熊精) 凌虚子(苍狼精) 黄风大王 白骨精 黄袍怪(碗子山玻月洞,奎木狼成精) 金角大王 银角大王 精细鬼(平顶山小妖) 伶俐虫(平顶山小妖) 巴山虎(平顶山小妖) 依海龙(平顶山小妖) 九尾狐狸精 乌鸡国假国王 鉄扇公主/罗刹女 红孩儿 云里雾(火云洞六健将) 雾里云(火云洞六健将) 急如火(火云洞六健将) 快如风(火云洞六健将) 兴烘掀(火云洞六健将) 掀烘兴(火云洞六健将) 黑水河鼍龙怪 虎力大仙 鹿力大仙 羊力大仙 灵感大王 独角兕大王 六耳猕猴 金鼻白毛老鼠精

唐僧 江流 唐三藏 陈玄奘 金蝉子 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 孙行者 美猴王 齐天大圣 斗战胜佛

猪悟能 猪刚鬣 猪八戒 天蓬元帅 净坛使者

沙悟净 沙僧 沙和尚 卷帘大将 金身罗汉

小白龙白马 八部天龙马

凡 间 众 生

魏征 陈萼 光蕊 王珪 秦琼 李渊 萧瑀 傅奕 樵夫 渔人

张氏 刘洪 李彪 法明 张稍 李定 崔珏 相良 刘全 皇后

刘母 刘妻 广智 广谋 高才 李四 红三 陈澄 陈清 杨妻

杨子 杨孙 寇洪 寇妻 寇梁 宼栋 寇铭 张旺

唐太宗 李世民 殷开山 殷温娇 满堂娇 袁天罡 袁守诚

房玄龄 杜如晦 徐世绩 徐茂公 许敬宗 马三宝 段志贤

程咬金 刘洪纪 胡敬德 秦叔宝 李建成 李元吉 高士廉

虞世南 张道源 张士衡 李淳风 薛仁贵 吴道子 玉华王

寇大宽 陈萼母 王左衙 李右衙 刘小二 李翠莲 李玉英

相良妻 刘伯钦 陈老者 眼看喜 耳听怒 鼻嗅爱 舌尝思

意见欲 身本忧 高太公 高香兰 高玉兰 高翠兰 王老者

百花娇 红百万 一秤金 陈关保 杨老者 李老者 王小二

赵寡妇 陈少保

尉迟敬德 封胡国公 封护国公 宝象国王 镇山太保 金池上人

镇殿将军 净乐国王 善胜皇后 金圣皇后

乌鸡国国王 车迟国国王 西凉国女王 祭赛国国王 朱紫国国王

比丘国国王 灭法国国王 宝林寺院主 乌鸡国太子 乌鸡国王后

车迟国皇后 西凉国女官 西凉国驿丞 西凉国太师 朱紫国馆使

比丘国驿丞 比丘国正宫 比丘国太宰 赵寡妇女儿 灭法国皇后

金禅寺老僧 天竺国公主 天竺国皇后 铜台府刺史

玉华王大王子 玉华王二王子 玉华王三王子 舍卫国赵长者

穿针儿张旺女

天竺国怡宗皇帝 通背猿猴马元帅 通背猿猴流元帅

赤尻马猴崩将军 赤尻马猴芭将军

凤仙郡郡侯上官氏

仙 佛 神 灵

江 河 淮 济 水 火 木 金 土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戌 亥 申 酉 马 温 关

玉帝 王母 金母 李靖 哪吒 嫦娥 天官 地官 水官 寿星

福星 禄星 敖广 敖钦 敖顺 敖闰 观音 仙翁 睺星 炁星

孛星 太阴 太阳 八极 辛环 陶荣 庞洪 刘后 苟章 毕环

赵江 秦完 董全 袁角 天蓬 天佑 张班 鲁班 左辅 右弼

清风 明月 摩昂 如来 阿傩 迦叶 诸天 金吒 龙婆 龙女

鼍将 判官 金童 玉女 典簿 力士 土地 城隍 社令 风伯

雷公 云童 电母 山神 水神 鲨鱼 鳠痴 蜃龙 雷公 电母

冷龙 谛听 龟将 蛇将 狮奴 三清 四帝 三官 三星 四渎

五瘟 五岳 七政 八极 十都 张蕃(节) 邓化(忠)

西王母 李长庚 王灵官 镇元子 东方朔 张伯端 张紫阳

丘弘济 葛仙翁 许旌阳 张道陵 计都星 秦广王 楚江王

宋帝王 仵官王 阎罗王 平等王 泰山王 都市王 卞城王

转轮王 司马卿 赵子任 张文通 臧文公 石叔通 崔石卿

王文卿 展子江 扈文长 韦玉卿 孟非卿 明文章 康太尉

张太尉 姚太尉 李太尉 殷灵官 朱灵官 陶灵官 许灵官

九曜星 角木蛟 奎木狼 井木犴 牛金牛 鬼金羊 娄金狗

亢金龙 女土蝠 柳土獐 氐土貉 星日马 昂日鸡 虚日鼠

房日兔 毕月乌 危月燕 心月狐 张月鹿 箕水豹 壁水貐

参水猿 轸水蚓 尾火虎 室火猪 觜火猴 翼火蛇 文曲星

武曲星 巨灵神 药叉将 鱼肚将 黄石公 日游神 夜游神

周文王 孔圣人 桃花女 鬼谷子 弥勒佛 宝光佛 才光佛

千里眼 顺风耳 鳜都司 鲌太尉 鳝力士 鯾提督 鱑把总

鲇外郎 恶乌龟 鼋枢密 鼍丞相 鲤总兵 勾死人 巨灵神

鱼肚将 药叉将 鲥军师 朱太尉 井龙王 鲭太尉 白鹦哥

小黄龙 小骊龙 青背龙 赤髯龙 徒劳龙 稳兽龙 敬仲龙

风婆婆 巽二郎 癞头鼋 四大将 四余罗 九曜星

斗木獬(豸) 胃土彘(雉)

高天上圣 大慈仁者 太上老君 太白金星 木德星官 托塔天王

赤脚大仙 杨戬二郎 佑圣真君 翊圣真君 金顶大仙 南极星君

与世同君 东华帝君 东方曼倩 姮娥仙子 荡魔天尊 东海龙王

南海龙王 北海龙王 西海龙王 持国天王 增长天王 广目天王

多闻天王 值年功曹 值月功曹 值日功曹 值时功曹 东方岁星

木德真君 南方荧惑 火德真君 西方太白 金德真君 北方辰星

水德真君 中央镇星 土德真君 东斗星君 西斗星君 中斗星君

南斗星君 北斗星君 崇恩圣帝 南极观音 北极玄灵 黄角大仙

金头揭谛 银头揭谛 丁卯神将 丁丑神将 丁亥神将 丁酉神将

丁未神将 丁已神将 甲子神将 甲戌神将 甲申神将 甲午神将

甲辰神将 甲寅神将 郭申将军 直健将军 南斗六司 红衣仙女

青衣仙女 素衣仙女 皂衣仙女 紫衣仙女 黄衣仙女 绿衣仙女

北斗七元 纠察灵官 游奕灵官 大力天王 东西星斗 释迦牟尼

菩提祖师 观音菩萨 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 燃灯古佛 惠岸木叉

泼法金刚 胜至金刚 大力金刚 永住金刚 乌巢禅师 灵吉菩萨

黎山老母 降龙罗汉 迦叶尊者 伏虎罗汉 弥勒尊者 小张太子

华光菩萨 白雄尊者 清净喜佛 毗卢尸佛 宝幢王佛 弥勒尊佛

阿弥陀佛 无量寿佛 龙尊王佛 精进善佛 宝月光佛 现无愚佛

婆留那佛 那罗延佛 功德华佛 才功德佛 善游步佛 旃檀光佛

摩尼幢佛 慧炬照佛 大慈光佛 慈力王佛 贤善首佛 广主严佛

金华光佛 才光明佛 智慧胜佛 世静光佛 日月光佛 妙音声佛

常光幢佛 观世灯佛 法胜王佛 须弥光佛 金海光佛 大通光佛

斗战胜佛 文珠菩萨 普贤菩萨 巡海夜叉 锄树力士 运水力士

修桃力士 打扫力士 巡海夜叉 泾河龙王 金衣力士 捧珠龙女

红眼马郎 黑甲将军 横行蟹士 直跳虾婆 善财龙女 推云童子

布雾郎君 黄河水伯 五路神龙 水母娘娘 水猿大圣 闪电娘子

四海龙王 四大天师 四大天王 四大灵官 四值功曹 十殿冥王

五炁真君 五斗星君 五方五老 五方揭谛 六丁神将 六甲神将

七衣仙女 北斗七元 瀛洲九老 十二元辰 二十八宿 雷部诸神

四大菩萨 四大金刚 十八罗汉

玉皇大天尊 玄穹高上帝 贞英李靖女 地藏王菩萨 比丘尼尊者

宾头卢尊者 苏频陀尊者 诺巨罗尊者 跋陀罗尊者 迦理迦尊者

戍博迦尊者 半托迦尊者 罗睺罗尊者 因揭陀尊者 阿氏多尊者

国师王菩萨 火焰五光佛 燃灯上古佛 释迦牟尼佛 接引归真佛

大慧力王佛 金刚不坏佛 海德光明佛 日月珠光佛 慧幢胜王佛

旃檀功德佛 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 御马监监丞 御马监监副

黑水河河神 梅山六兄弟 火焰五光佛

玉清元始天尊 上清灵宝天尊 太清道德天尊 东海龙王敖广

南海龙王敖钦 北海龙王敖顺 西海龙王敖闰 太乙救苦天尊

南方南极观音 东方崇恩圣帝 十洲三岛仙翁 北方北极玄灵

东方行瘟使者 南方行瘟使者 西方行瘟使者 北方行瘟使者

可韩丈人真君 伐那婆斯尊者 那伽犀那尊者 净坛使者菩萨

十八护教伽蓝

掌瘟癀昊天大帝 丁卯神将司马卿 丁丑神将赵子任 丁亥神将张文通

丁酉神将臧文公 丁未神将石叔通 丁已神将崔石卿 甲子神将王文卿

甲戌神将展子江 甲申神将扈文长 甲午神将韦玉卿 甲辰神将孟非卿

甲寅神将明文章 迦诺迦伐蹉尊者 阇罗弗多罗尊者 注荼半托迦尊者

药师琉璃光王佛 过去未来现在佛 清净大海众菩萨 莲池海会佛菩萨

西天极乐诸菩萨 三千揭谛大菩萨 五百阿罗大菩萨 比丘夷塞尼菩萨

无边无量法菩萨 金刚大士圣菩萨 五百阿罗大菩萨

东方岁星木德真君 南方荧惑火德真君 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 中央镇星土德真君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神通广大泼法金刚 法力无边胜至金刚 毗卢沙门大力金刚

不坏尊王永住金刚 八宝金身罗汉菩萨 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观音菩萨守山大神 观音菩萨善财童子 文珠菩萨青毛狮子

太上老君金炉童子 太上老君银炉童子

迦诺迦跋厘惰阇尊者 孔雀大明王菩萨佛母 毗蓝婆菩萨昴日鸡母

宝幢光王佛接引佛祖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 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 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

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 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 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

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 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

二十四路诸天鬼子母诸天

妖 魔 鬼 怪

虎精 奎星 羚羊 金鱼 青牛 猴精 龙婆 松树 枫树 杏仙

杏树 枫树 丹桂 腊梅 柏树 桧树 竹竿 虎将 熊师 春娇

蜜蜂 蚂蜂 蠦蜂 班毛 牛蜢 抹蜡 蜻蜓 白象 白鹿 黄狮

猱狮 雪狮 狻猊 白泽 伏狸 抟象

牛魔王 蛟魔王 鹏魔王 狮驼王 猕猴王 禺狨王 卵二姐

寅将军 老虎精 熊山君 熊罴精 特处士 野牛精 凌虚子

苍狼精 黑大王 黑熊精 虎先锋 黄风怪 黄风怪 白骨精

黄袍怪 精细鬼 伶俐虫 巴山虎 倚海龙 狮猁王 云里雾

雾里云 急如火 快如风 兴烘掀 掀烘兴 小鼍龙 黑鱼精

黄毛虎 假悟空 假唐僧 假八戒 假沙僧 鲇鱼怪 黑鱼精

九头虫 孤直公 凌空子 拂云叟 赛太岁 金毛犼 蜘蛛精

蜈蚣精 小钻风 金翅雕 青脸儿 犀牛精

平天大圣 复海大圣 混天大圣 移山大圣 通风大圣 驱神大圣

混世魔王 独角鬼王 白衣秀士 白花蛇怪 黄毛貂鼠 白骨夫人

金角大王 金炉童子 银角大王 银炉童子 九尾狐狸 青毛狮子

守山大神 善财童子 虎力大仙 鹿力大仙 白毛角鹿 羊力大仙

斑衣鳜婆 灵感大王 如意真仙 六耳猕猴 灵明石猴 赤尻马猴

通臂猿猴 万岁狐王 玉面公主 玉面狸精 万圣龙王 奔波儿灞

灞波儿奔 万圣公主 九头驸马 赤身鬼使 杏仙杏树 女童丹桂

女童腊梅 黄眉老佛 黄眉童儿 红鳞大蟒 有来有去 玉面狐狸

女妖七子 黄毛老象 寿星白鹿 白面狐狸 地涌夫人 半截观音

南山大王 辟寒大王 辟暑大王 辟尘大王

虎先锋虎精 黄袍怪奎星 独角兕大王 假唐僧猴精 假八戒猴精

假沙僧猴精 碧波潭龙婆 劲节十八公 孤直公柏树 凌空子桧树

拂云叟竹竿 赛太岁先锋 赛太岁小妖 盘丝洞女妖 黄花观观主

比丘国国丈 比丘国美后 云程万里鹏 狐阿七大王

寅将军老虎精 熊山君熊罴精 特处士野牛精 凌虚子苍狼精

黑大王黑熊精 莲花洞四小妖 火云洞六健将 羊力大仙羚羊

赤身鬼使枫树 春娇玉面狐狸 天竺国假公主

牛魔王平天大圣 蛟魔王复海大圣 鹏魔王混天大圣 狮驼王移山大圣

猕猴王通风大圣 禺狨王驱神大圣 黄风怪黄毛貂鼠 白骨夫人白骨精

罗刹女铁扇公主 圣婴大王红孩儿 虎力大仙黄毛虎 六耳猕猴假悟空

奔波儿灞鲇鱼怪 灞波儿奔黑鱼精 九头驸马九头虫 金鼻白毛老鼠精

艾叶花皮豹子精 先锋铁背苍狼精 刁钻古怪狼头精 古怪刁钻狼头精

辟寒大王犀牛精 辟暑大王犀牛精 辟尘大王犀牛精

白衣秀士白花蛇怪 鹿力大仙白毛角鹿 观音菩萨守山大神

观音菩萨善财童子 琵琶洞女妖蝎子精 玉面公主玉面狸精

盘丝洞女妖蜘蛛精 黄花观观主蜈蚣精

如意真仙牛魔王兄弟 有来有去赛太岁小妖 比丘国国丈寿星白鹿

比丘国美后白面狐狸

赛太岁观音菩萨金毛犼 黄毛老象普贤菩萨白象 云程万里鹏大鹏金翅雕

狮猁王文珠菩萨青毛狮子 黄眉老佛弥勒佛黄眉童儿

独角兕大王太上老君青牛 地涌夫人金鼻白毛老鼠精

南山大王艾叶花皮豹子精 南山大王先锋铁背苍狼精

天竺国假公主嫦娥玉兔儿

金角大王太上老君金炉童子 银角大王太上老君银炉童子

九灵元圣太乙天尊九头狮子

灵感大王观音菩萨莲花池金鱼

青毛狮子怪文殊菩萨菩萨青毛狮子

道教里的三清尊神为什么是以元始天尊为首,而不是太上老君呢?天堂的开始。又称至尊盘古玉清元氏天尊、盘古大帝、大禹经天尊、至尊道尊,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三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教概念。如果你想了解元朝的天尊,你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三清?在道教神仙谱中,最高的神是三清,是指天神居住的三个圣地,即玉清圣地、上清真圣地和太清仙境,统称三清圣地。它也指生活在这里的三位道教神,即元世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元氏天尊是道教神,那么他是从哪里来的呢?据说盘古创造后,身体褪色了,但精神依然存在,在空中飞翔寻找归宿。盘古突然看到了这位美丽的女士,爱上了她的贞操。于是盘古利用了处女向天空呼吸的时间,变成了一道绿光,把它扔进了她的嘴里。不久盘古就从处女的脊柱中长出来了。盘古告诉圣人:我的前辈是盘古,现在的头衔是元氏。圣人问:开始是什么?袁世答:袁的意思是这个,开始意味着开始,意味着先验呼吸。这口气把盘古变成了创造宇宙的人。

道教认为,元朝皇帝是宇宙的创造者,掌管天堂的祖先是元朝皇帝。《太玄贞阿纪经》这样解释了元氏天尊:没有至高无上,但只有万物的开始,所以元氏、云道都为极尊,并常在三清、出天,所以称为天尊。《众神史记》记载了元氏天尊的形象:顶负圆光,身着种颜色。灵宝天尊。又称太上路,上清灵宝天尊,上高圣太御臣路。它是三清道教中高的神。相传,宇宙形成之前,灵宝天尊或混沌状态的玉晨之精,九清紫烟。后来,宁宝成了元神。

灵宝天尊出生于三千七百年后,生活在清朝末年的御景仙府。他有三十万卫兵,三十万金童和三十万玉女。所有的神都崇拜他,无数的人走过来。他给那些好奇的人提建议。他有三十六个变化,七十二个变化,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看到他。就这样,他与观音菩萨相似,但没有观音菩撒那么有影响力,但他与观音菩萨相同,因为他是一个普世存在。在三清道观中,灵宝天尊常被供奉在元氏天尊的左侧,手持太极图或如意。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第一灵宝丹的用法用量 6 注意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第一灵宝丹 1 拼音

dì yī líng bǎo dān

2 处方

辰砂2两,雄精5钱,真蟾酥1钱,闹羊花1钱,真云麝3分,上冰片3分,老姜粉3分。

3 制法

上药将前四味各研极细末,和匀;后三昧次第加入,研至匀细为度,装储瓷瓶,勿令泄气,随时分装小瓶,黄蜡封口。

4 功能主治

通利关窍。主受暑肚痛,或感寒鼻塞,头疼腹痛;感受暑气,或受热太过,关窍不通,或受寒气,手足厥冷,气闭血滞,默睡无语;疫疠时行;指上生疮,初起无名肿毒,及火眼之症。

5 第一灵宝丹的用法用量

受暑肚痛,或感寒鼻塞,头疼腹痛,用丹少许,搐鼻12次,取嚏十余声即愈;如病重,搐鼻无嚏,可抹两眼尖角,或温开水调服1分,感受暑气,或受热太过,关窍不通,或受寒气,手足厥冷,气闭血滞,默睡无语,须抹两眼尖角2次,用阴阳水调服2分;疫疠时行,取丹抹两眼尖角3次,盖被略睡,出汗自愈;指上生疮,用鸡蛋1枚,开1孔,搅匀黄白,入丹5厘,再搅匀,套指上12枚即愈;初起无名肿毒,用真米醋调搽;火眼之症,取丹抹眼角。

6 注意

孕妇忌服,搐鼻抹眼角不忌。

7 摘录

《经验奇方》卷上

古籍中的第一灵宝丹 《经验奇方》:[卷下]一切疟疾

白胡椒粉。(一钱)第一灵宝丹。(三分)研匀储瓷瓶。勿令泄气。不拘何疟。取药一分。《经验奇方》刘一明

《经验奇方》:[卷下]鱼口便毒

小肚两旁。初起硬肿。未红未痛之时。尚可发散。第一灵宝丹一钱。生白矾末五分。研匀。雄猪胆汁调搽。每日

《普济方》:[卷八十七诸风门]中风

。不用固济。于灰内坐瓶子。令稳。以火养三日三夜。第一日。用熟炭火半斤。围瓶子。去瓶子三寸。第二日。用

《圣济总录》:[卷第五诸风门]中风

却,不用固济,于灰内坐瓶子令稳,以火养三日三夜,第一日、用熟炭火半斤围瓶子。去瓶子三寸。第二日,用熟

《普济方》:[卷一百十五诸风门]诸风杂治

生平

王重阳(1112年-1170年),原名中孚,字允卿,后因参加武举而易名德威,字世雄。入道后改名(或矗,字知明,号重阳子,以“害风”为自称,是全真道的开创者,被尊为“北五祖”之一。

王重阳在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壬辰十二月二十二日出生于咸阳大魏村。他早年曾经考上武举,并解决过饥荒时家乡被盗匪侵扰的问题,为乡人所倚重。金正隆四年(1159年)六月望日,王重阳在终南甘河镇(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甘河镇)中饮酒,期间遇到两位仙人,他们同样都是披发披毡,而且年龄样貌都极为一致。王重阳大感惊异,后跟随他们至僻静处时现身虔祷作礼。两位仙人认为此子可教,遂授之以口诀。王重阳有咏诗曰:“四旬八上始遭逢,口诀传来便有功。”后人以其所遇之仙人为吕洞宾。翌年中秋,王重阳再遇仙于醴泉县(今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仙人留下五篇歌颂,并要求王重阳读毕后将之火化。在遭逢仙人指点后,王重阳留下妻子并将女儿嫁走,于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前往终南山南时村掘地为隧,题为“活死人墓”。自此开始了离家弃俗的修道生涯。在翌年,本身为醴泉县人士的史处厚(?-1174年)闻得王重阳遇仙并得受秘诀,遂到终南山请求为师,成为了王重阳首位入门弟子。此时王重阳的行为较为忘我脱俗,如以纸牌写上“王害风灵位”立于墓中,又自作诗云:活死人兮王乖,水云别是一般谐。道名唤作重阳子,谑号称为没地埋。来者路,不忘怀,行瓒须是挂灵牌。

大定三年(1163年),王重阳填堵了“活死人墓”,并迁居到刘蒋村结茅居,与和玉蟾及李灵阳一起同住修道,而和、李二人亦是王重阳最早期的道友。其所居之地则为现今陕西省户县重阳万寿宫。李道谦在《七真年谱》中征引王重阳在《全真集》的自序,提到王重阳曾经在大定四年(1164年)遇到刘海蟾。当时王重阳从甘河镇带着酒返回刘蒋村茅庵,在路上遇到一位先生。他对王重阳说:“害风,肯与我一起饮酒吗?”王重阳遂与他一起将酒一饮而尽。那人叫王重阳用葫芦取河水并交给他,他再将葫芦还予王重阳并着他饮用,王重阳饮之发现是仙酎。先生又对王重阳说:“你是否认识刘海蟾?”王重阳回答说只曾经在画像中见过而已。刘海蟾笑而离去。

大定五年(1165年),王重阳在终南山上清太平宫墙壁上写了一首诗,云:害风害风旧病发,寿命不过五十八。两个先生决定来,一灵真性成搜刷。这预示了王重阳自知为其寿命只到五十八岁,从当时起计只余下四年。在大定七年(1167年)四月二十六日,王重阳将刘蒋村茅庵焚毁,并向众人辞别说要到东海“捉马”。在五月路过北邙山上清宫时,他在墙壁题诗云:丘谭王风捉马刘,昆仑顶上打玉球。你还般在寰海内,嬴得三千八百筹。

这预示了他将要度化丘处机(1148年-1227年)、谭处端(1123年-1185年)、马钰(1123年-1183年)、刘处玄(1147年-1203年)四人。但在这之前的东行期间,王重阳在夏天经过掖城(今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时收了刘通微(?-1196年)为弟子,是他入山东传教后的首徒。后王重阳在闰七月十八日来到宁海军(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并在范明叔的遇仙亭与马钰会面。王重阳知道马钰夙有仙契,劝勉他学道修真。马钰遂邀请他到城中的南庵居住,日夕与之问道。该庵被王重阳题名曰“全真”,“全真”之名,亦由此而起。《金莲正宗仙源像传》中记载王重阳为此曾书一长歌〈全真堂〉,并对此作出解释:堂名名号号全真,寂静逍遥子细陈。岂用草茅遮雨露,亦非瓦屋度秋春。一间闲舍应难得,四假凡躯是此因。常盖常修安在地,任眠任宿不离身。有时觉后尤宽大,每到醒来愈忧亲。气血转流浑不漏,精神交结永无津。慧灯内照通三耀,福注长生出六尘。自哂堂中心火灭,何妨诸寇积柴薪。

此歌显示出王重阳追求寂静逍遥的精神境界及摒除世俗欲求、重视内丹修炼的思想,而“全真”就是上述修行思想的总结。王重阳十分希望马钰夫妇能够弃除家缘、离乡背井修道。虽然他们二人起初并不愿意,但在王重阳分梨赐芋栗、重重入梦以天堂地狱十犯大戒罪警及送赠诗词传达教化要旨的循循诱导之下,马钰遂在大定八年(1168年)出家。而丘处机及谭处端早在前一年已经投师于王重阳门下,其后王处一(1142年-1217年)亦继马钰之后在同年成为王重阳弟子。二月,王重阳领着马、谭、丘、王四人入昆嵛山石门口开烟霞洞修练,三月时郝大通(1149年-1212年)亦到昆嵛山跟随王重阳出家。同年八月,王重阳连同五位弟子迁居到文登县(今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姜实庵建立七宝会。大定九年(1169年)四月,王重阳与马、谭、丘、郝四位弟子返回宁海军,周伯通修建了庵堂礼请王重阳居住,名曰“金莲堂”。马钰之妻孙不二(1119年-1182年)在同年五月初五日来到金莲堂出家,后又于八月在金莲堂成立金莲会。九月,王重阳到登州福山县(今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立三光会,又于蓬莱(今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组织玉华会。同月,王重阳与马、谭、丘三位弟子西至莱州(治所在今山东省莱州市),度化了刘处玄入道。十月,又于掖县成立平等会。至此王重阳在山东地区短短的两年之间“普化三州,同归五会”。秦志安在《金莲正宗记》中记载了一则榜文,介绍了五会名字的关系与意涵:

其榜曰:窃以平等者,为道德之祖,清净之源。乃金莲玉华之本,三光七宝之宗。普济群生,遍超庶俗,银焰充盈于八极,彩霞蒸满于十方,人人愿吐于黄芽,比比不游于黑路。玉华者,气之宗;金莲者,神之祖。气神相结,谓之神仙。

这显示出五会之名都是与道教意象及修练有关。在成立平等会后,王重阳与马钰、谭处端、丘处机及刘处玄四位弟子同游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寓居于王氏的宅邸。他在这次旅途中对弟子多有教导,并书〈竹杖歌〉以作说明:

一条拄杖名无著,节节辉辉光灼灼。伟矣虚心直又端,里头都是灵丹药。

不摇不动自清闲,应物随机能做作。海上专寻知友来,兀谁堪可为依托。

昨宵梦里见诸虬,内有四虬能跳跃。杖一引,移一脚,顶中迸断银丝索。

攒眉露目震精神,吐出灵珠光闪烁。明焰挑来共乐然,白云不负红霞约。

此歌以竹杖为喻,道出竹中空外直的特点满藏玄机,需要做到“不摇不动自清闲,应物随机能做作”的境界。“虬”是指有角的小龙,“四虬”应是指当时在王重阳身边的马钰、谭处端、丘处机、刘处玄四位弟子,勉励他们最终能够“吐出灵珠光闪烁”,在修行上取得成就。 到了大定十年(1170年)正月初四日,王重阳自知行将羽化,召集四位弟子说“吾今赴师真之约矣”,并留有一颂云:地肺重阳子,呼为王害风。来时长日月,去后任西东。作伴云和水,为邻虚与空。一灵真性在,不与众人同。

众人知重阳将去,皆悲恸不已。王重阳见此再以昔日在甘河遇仙时所得的秘诀五篇付予马丹阳,令递相规益。他在离世前遗诗曰:一弟一侄两个儿,连予五逸做修持。结为物外真亲眷,摆脱人间假合尸。周匝种成清净境,递相传授紫灵枝。山头迸出灵华会,我趁蓬莱先礼师。

诗中“一弟一侄两个儿”是指马钰、谭处端、丘处机、刘处玄四人,“弟”、“侄”、“儿”的分别是各指他们与王重阳的年龄差距而比喻的关系。“连予五逸做修持”是指王重阳最后托付予马钰的五篇秘诀。“结为物外真亲眷”是指弟子们投庵皈依后,便与一众门人、同道结为“物外亲眷属”共同修道,以摆脱世间上种种虚幻的“人间假合”。“周匝种成清净境,递相传授紫灵枝”相信是期盼全真道将来道脉繁衍,最后的“我趁蓬莱先礼师”则喻意自己先行登真羽化。

在王重阳逝去后,马钰、谭处端、丘处机、刘处玄四人尽礼把王重阳遗脱暂时安葬于孟宗献花圃后,回到终南山与和德瑾、李灵阳及其他王重阳的好友弟子会面。次年,四人居于刘蒋庵(今陕西省户县重阳万寿宫)并修治葬所,并在大定十二年(1172年)回到汴梁,将王重阳的仙柩带回归葬于刘蒋庵。元代初期,全真道受到元朝 的礼待。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六年(1269年)敕封王重阳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进一步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思想 立教宗旨

王重阳的修行及立教思想散见于其诗文集。例如《重阳立教十五论》是王重阳对全真弟子的修行规范总要,当中包括立教宗旨、入门修练准则、道士日常修习法则、内丹修炼宗旨及修道者所应达到的境界等。他在修行上主张出家投庵,发扬了道教道士出家住观的教团形式。王重阳本人在修行之初就舍弃妻女离家修行,他在度化已经成家立室的马钰、孙不二夫妇时亦极力诱导他们出家皈依。在《重阳分梨十化集》中收录了他对二人的劝说诗句,如有“若是居家常似旧,马公无分做神仙”、“马风子、辞别家乡,与风仙作伴。”、“脱家缘、故做心风。不迷假相,直认真风”等语,因此强调出家修行是全真道创立初期的一大特色。王重阳认为凡是出家的人都先须投庵。因为庵是房舍,乃人一身的依靠。当身体有所依仗支援,心灵便会渐得安定,气与神亦会因此和合畅顺,得以进入真道。王重阳重视群体形式的修练,他主张修道者应“合道伴”,但对道伴的条件有着明确要求:

道人合伴本欲疾病相扶,你死我埋,我死你埋。然先择人而后合伴,不可先合伴而后择人。不可相恋,相恋则系其心;不可不恋,不恋则情相离。恋欲不恋,得其中道可矣!有三合三不合:明心、有慧、有志,此三合也。不明著外境,无智慧性愚浊,无志气干打哄,此三不合也。立身之本在丛林,全凭心志,不可顺人情,不可取相貌,唯择高明者,是上法也。

这反映王重阳重视门人之间在修道过程中的互相扶持。而他于山东传教时在短时间内就成立了“三州五会”的地方教会,组织群众共同修练,也是他重视群体修道的具体实践。这种创立地方会社的传教模式亦被其弟子所继承,如丘处机在晚年西行会见成吉思汗后回到燕京,就在当地创立了“平等”、“长春”、“灵宝”、“长生”、“明真”、“平安”、“消灾”、“万莲”八会。尽管王重阳重视群居住观的修行生活,但他也认为门人可以借着云游四方以助修道。在《重阳立教十五论》〈第二云游〉中提到:

凡游历之道有二:一者看山水明秀,花木之红翠,或玩州府之繁华,或赏寺观之楼阁,或寻朋友以纵意,或为衣食而留心。如此之人,虽行万里之途,劳形费力,遍览天下之景,心乱气衰,此乃虚云游之人。二者参寻性命,求问妙玄。登山戏之高山,访明师之不倦,渡喧轰之远水,问道无厌。若一句相投,便有圆光内发,了生死之大事,作全真之丈夫。如此之人,乃真云游也。

修练要旨 王重阳重视性命之学及内丹修行,主张去除世俗欲念。他曾经对马钰说“凡人入道,必戒酒色财气、攀缘爱念、忧愁思虑,此外更无良药矣”。王重阳的诗词中有仔细陈述酒、色、财、气对修行的害处,例如在〈西江月四害〉一词中云:堪叹酒色财气,尘寰被此长迷。人人慕带似醯鸡,乱性昏神丧慧。独我摇头不管,介然甘守孤j。粗衣粝食淡黄~,养就胎仙既济。

他认为酒、色、财、气会令人沉沦,丧乱失神,故在生活上的衣食亦应以简朴为主,才能在修行上取得成功。他又以诗分别论述四害如何损害人的精神及身体:〈酒〉酒,酒。恶唇,赃口。性多昏,神不秀。损败真元,消磨眉寿。半酣愁腑肠,大醉摧心首。于己唯恣猖狂,对人更没惭忸。不如不饮永醒醒,无害无灾修九九。〈色〉色,色。多祸,消福。损金精,伤玉液。摧残气神,败坏仁德。会使三田空,能令五脏惑。亡殒一性灵明,绝尽四肢筋力。不如不做永绵绵,无害无灾长得得。〈财〉财,财。作孽,为媒。唯买色,会招杯。更令德丧,便惹殃来。积成三界苦,难脱九幽灾。至使增家丰富,怎生得免轮回。不如不要常常乐,无害无灾每恢恢。〈气〉气,气。伤神,损胃。聘猩狞,甚滋味。七窍仍前,二明若沸。道情勿能转,王法宁肯畏。斗胜各街偻,争强转为乱费。不如不作好休休,无害无灾通贵贵。

除了戒绝酒、色、财、气外,王重阳亦教导门人要保持心中清静,过简单自然的生活,修养性命。他在〈三州五会化缘榜〉就教导会众云:务要诸公认真性养真气,诸公不晓根源,尽学旁门小术,此乃是作福养身之法,并不干修性命入道之事。稍为失错,蠹乖人道。诸公如要修行,饥来吃饭,睡来合眼,也莫打坐,也莫学道。只要尘凡事屏除,只用心中清静两个字,其余都不是修行。诸公各怀聪慧,每斋场中细细省悟。庶几不流落于他门,功行乃别有真功真行。

上述的教导应该是王重阳在五会草创时对教徒的概略指点,因此劝勉他们不用急于求成,而是应该先由生活的基本做起,以清静为基础,再实践“真功真行”。后来全真道士晋真人在解释何为“真功真行”时就指出:如今略说道果之因,上天只~v真功真行,如大善德之人,自可感动天地。经云: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若要真功者,须是澄心定意,打叠精神。无动无作,真 净,抱元守一,存神固牛乃真功也。若要真行,须要修行蕴德,济贫拔苦,见人患难,常怀拯救之心,或化诱善人入道修行。所为之事,先人后己,与万物无私,乃真行也。因此“真功”是指静虑心神后的内练功夫,“真行”就是指无私的助人善业,当中包括入世的救济及弘道宣教。

王重阳在修行上十分注重性与命的修持,例如他在《重阳立教十五论》〈第十一论混性命〉中提到“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性若见命,如禽得风,飘飘轻举,省力易成。”可见他认为性与命对修行同样重要,是互相增益的。王重阳亦视内丹为通向证道的阶梯,在他关于修行主题的诗词中有大量运用内丹术语的作品。例如以下这首以〈修行〉为题的七言律诗:断云飞尽月光明,返照神舟傍岸行。水火相逢开正路,木金间隔定长生。黑铅赤汞分南北,白虎青龙换甲庚。依此修持真了了,空中结就玉丝棚。

他另外一首以〈金丹〉为题的七言绝句亦直接表现出重视返归真性、去除凡思俗念、以身体作丹炉的内丹修持思想:本来真性唤金丹,四假为z炼作团。不染不思除妄想,自然衮出入仙坛。

三教关系

王重阳的修行思想以道教为主,但同时容纳儒、佛两教。他在对待三教的关系上持开放宽容的态度,认为三教有互相交融兼摄之处。经常被引用的七言律诗〈孙公问三教〉就反映出这方面的思想: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悟彻便令知出入,晓明应许觉宽洪。精神藕蛩能比,日月星辰自可同。达理识文清净得,晴空上面观虚空。

然而,我们在解读此诗时不应只看首两句“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就简单认为王重阳是“三教合一”的支持者。后两句“悟彻便令知出入,晓明应许觉宽洪”就清楚地表达到如果我们能够悟彻三教,就会明白他们之间是有所不同(出入)的,故此需要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差异。这反映出王重阳在此诗的重点在于回应三教关系应该如何处理。他要我们明白到三教之间虽然有相互契合之处,但亦有回异的地方,他在此诗中并非认为三教是纵摄为一,反而是互有异同。

他在另一首诗〈问禅道者何〉里,认为道佛二教在修行上可以互相兼通:禅中见道总无能,道裹通禅绝爱憎。禅道两全为上士,道禅一得自真僧。道情浓处澄还净,禅味何时净复澄。咄了禅禅并道道,自然到彼便超N。

在〈答战公问先释后道〉一诗中,他亦认为道、佛二教“是一家”: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识心见性全真觉,知汞通铅结善芽。马子休令川拨棹,猿儿莫似浪淘沙。慧灯放出腾霄外,昭断繁云见彩霞。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关于王重阳谈及三教关系的诗都是出于回答人们询问而写。这显示出王重阳愿意在回应外界的请教时,表现出对儒、佛二教抱持开放的包容态度。他尽管对儒、佛二教的修持表示认同,但其宗教身份认同及修练方式均以道教传统为根基。而全真道亦不像后世三教合一的思想般,分别从儒、佛、道三教各取部分思想教理合为一教,而是一直都以道教教理及修持为宗教实践的主体,如主张内丹修练及性命之学以致成仙。《重阳立教十五论》〈第七论打坐〉提到的境界是“虽身处于尘世,名已列于仙位。不须远に人,便是身内圣贤。百年功满脱壳登真,一粒丹成神游八表。”〈第十二论圣道〉亦云:“入圣之道须是苦志多年,积功累行。高明之士、贤达之流方可入圣之道也。身居一室之中,性满乾坤。普天圣众默默护持,无极仙君冥冥围绕。名集紫府,位列仙阶。形且寄于尘中,心已明于物外矣。”可见王重阳终极的宗教修练追求仍然是以道教传统的登真成仙为目标。

此外,金源涛在〈终南山神仙重阳真人全真教祖碑〉中虽然记载“真人劝人诵《般若心经》、《道德》、《清净经》及《孝经》,云可以修证。”但他亦将王重阳与佛教达摩及儒家的子思相比,视他为发扬道教义理的真人:夫三教各有至言妙理,释教得佛之心者,达么也,其教名之曰禅;儒教传孔子之家学者,子思也,其书名之曰《中庸》;道教通《五千言》之至理,不言而传,不行而至,若太上老子无为真常之道者,重阳子王真人也。其教名之曰全真,屏去幻妄,独全其真者,神仙也。

而刘祖谦撰写于天兴元年(1232年)的〈终南山重阳祖师仙迹记〉,在文章的开首亦认为王重阳“始于业儒,其卒成道”。故当世士人亦认为王重阳是道教的代表人物。故此,若认为王重阳是“三教合一”思想的提倡者,则会模糊了他一直以来以道教为本位的宗教立场与修练方式。事实上他只是在宗教对话及交流上对儒、佛二教持开放态度,并认为在部分实践范畴中彼此有着共同的基础。

著作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记载王重阳有《全真前后集》、《韬光集》、《云中录》、《分梨十化说》流传于世。明代《正统道藏》收录了以下王重阳的传世著作:

重阳全真集

重阳教化集

重阳立教十五论

重阳分梨十化集

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

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

传承

王重阳被全真道视为“北五祖”之一,上承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恰⒑s傅劬刘操的法脉。他在世时创立了全真道,传教足迹遍及陕西、山东、河南地区。其门下弟子甚众,当中最著名的七位是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后世尊称为“北七真”。另王重阳门下其他弟子的事迹,可参考李道谦所撰写的《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

北五祖即东华帝君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后经元世祖、武宗的诏尊,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等遂被全真道北宗奉为“五祖”。全真道因有南宗北宗之分,王重阳等属北宗,故名北五祖。

相关宫观

成书于元代泰定四年(1327)《金莲正宗仙源像传》载“今甘河遇仙宫即遇披毡仙处,南时成道宫即活死人墓,大重阳万寿宫即刘蒋故庵,汴梁大朝元万寿宫即王氏旅邸师登真处也。”可见王重阳在世时的修练及圣迹处在他羽化后均发展成道观。今重阳万寿宫位于中国陕西省户县祖庵镇。

后世纪念

祖师仙茔

2009年11月18日,中国道教协会主办,陕西省道教协会、北京白云观、香港青松观、户县重阳宫承办,终南大重阳万寿宫 “重阳祖师灵骨安奉大典”。世界宗教和平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终南楼观台监院任法融大师,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齐晓飞先生,省政协副主席张伟先生以及各地全真高道,云集终南刘蒋之村,会葬祖师灵骨于白云灵祠。

王重阳离家别舍结庵静修,创立了全真派。之后,他在陕西、山东等地传教,收纳马丹阳、邱处机、刘处玄等七人为徒弟,为全真派的发扬光大奠定了坚实基础。王重阳去世后,全真七子在广为传道的同时,还说服成吉思汗罢兵止杀,挽救苍生于危难,使得全真派更加风行天下。王重阳逝世于河南,后归葬户县祖庵镇。“文革”时,重阳墓被掘,灵骨被抛,好心的祖庵村村民赵茂忠偷偷将灵骨捡回虔诚掩埋,并于2005年交回重阳宫。

人物评价

商挺《题甘河遇仙宫》:“重阳起全真,高视乃阔步,矫矫英雄姿,乘时或割据。”

《全真教祖碑》:“山间樵苏者欢呼作礼,远近服其神变。”

《少室山房笔丛正集》:“王害风王重阳踪迹诡异若病风者人以名之。”

《岘泉集》:“所谓南北二振;其全真所宗金王重阳氏,南振财张 氏。张之书多文而隐,王之书皆直而约?张氏之传必内外合而后成,王氏则修内而已矣。然其授受之奥,必学者力究焉,有非书之可尽也。”

《体真山人真诀语录》:“工夫真要到疯之地步,方是大成了当。故有古来仙家装疯之王重阳称为王害疯之类。师曰:要做到地上打得滚,爬起来就吃饭,终日不知不识,混混沌沌,就到了家也。无事只学呆子,做静功,即把神放在外边,不着色身,即有益处也。”

《六研斋笔记》:“重阳未化前十日谓马丹阳曰学道无他在养气而已心液下降肾气上腾至于脾元氤氲不散则丹聚矣若肝与肺咐粗路也习静至久当自知之竹懒曰余读数百卷丹经要语不越于此 。”

《甘水仙源录》:“幸锺吕而下降及近代全真之教兴,有王重阳者出,化马、谭、丘、刘於海上,相从往返束西二都,仙迹显着,而后远近。”

《m州续稿》:“自我教主东华帝君得统于太上而传之锺离正阳正阳传之吕纯阳纯阳传之刘海蟾凡三真人而后为我王重阳重阳真人之有全真也。”

《天乐集》:“又,王重阳系钟吕二祖嫡传,为北真之首,着《全真集》,以“活死人”三字为引,作诗数百首,吾抄十首,足下可细细参悟。”

      孤山——黄帝铸鼎之地

                    陈振民

        《史记 孝武本纪》曾有“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之下”的记载。

        名叫荆山的山,湖北、安徽、河南、陕西都有,而《史记》这儿说的荆山,经我的研究,则应是山西万荣的孤山。

        不过首先提出这一看法的并不是我,而是万荣荆村已故老人王宗序先生。鉴于史载黄帝曾到古汾阴今万荣河汾交汇处的陆岛脽上祭祀后土(见《平阳府志 卷十》、《蒲州府志 卷二十三》),而这位后土的人格原型学界已共识为女娲;又鉴于鼎是古代祭祀时用作烹煮牺牲的的金属器皿,故他在《汾葵与宝鼎》一文中说,黄帝到脽上祭后土女娲要用鼎,鼎由铜铸,附近古名首山的中条山产铜著名,而孤山又位于脽上与中条铜矿中途,故黄帝在中条山采铜于孤山铸鼎,再带到脽上祭祀后土女娲最合理不过。他还根据《史记夏本纪》说的“道(导)九山: 汧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之语,在黄河流域的晋、陕、豫数了九个山,说孤山即最后一山,故孤山即“汧及岐至于荆山”的荆山。既然孤山即荆山,那么黄帝铸鼎的荆山也就是孤山了。

        但他这样说有个大问题——抛开了夏禹在全国治水的大格局,未看到所谓“道九山”即在全国开通九条山间水路。

        《史记夏本纪》在这方面的原文是:

        “道九山:汧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负尾;道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汶山之阳至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显然,“道九山”三个字的的意思,是对全国大范围内的九条山路体系的开导。而王老却只从黄河沿岸强数所谓九座山,并对个别山名有所改变,这就大差了。所以他的研究被有的学者予以否定,并另行主张黄帝铸鼎之地当在河南灵宝,因那儿也有荆山及铸鼎之说。

        我认为王宗序先生对“道九山”的理解及论证方法固有严重错失,但其关于《史记夏本纪》这条资料所说的荆山实即孤山的终极观察,还是应予赞成。因为我想到,不用其法论证,而专注于这条资料中的“逾于河”三字,也能得出“荆山即孤山”的结论。理由如下——

        汧与岐二山均在陕境,其境固然也有荆山,但“逾于河”三字却否定了“至于荆山”的荆山即陕境的荆山。原因是按全句之意,“逾于河”三字是对荆山地望的说明性文字,亦即括号里边的文字。现不妨将此句重新标点如下:

        “ 汧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

        这样,其意思就明显是说“至于荆山”的荆山是指过了河的荆山。而从地图上看,汧与岐均在陕西中部,往东曲折延伸至河——即黄河(1)——对应的正是山西运城地区的临猗与万荣一带,从这里过了黄河,正好能看到迎面之山唯只万荣孤山。所以荆山即孤山。

        倘使一定要说此荆山即陕境的荆山,那么陕境的荆山既为汧歧二山之间水路延伸的终至之处,后边何必有“逾于河”三字?而且“逾于河”之后,再无其它地名坐实其所至,此路岂非茫无所向且渺无所限了?这明显不合《史记夏本纪》所载的大禹治水规划。

        倘使又认为“逾于河”是指大禹本人行动,但原文却无大禹过河之后下步奔向的行动,岂非又止步不前了?续后的诸条治水路线又如何去开?

        ‌还有,《史记夏本纪》所载大禹的另一治水路线,在表述上与上述“汧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类同,谓之“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这“入与海”意即这条水路要“至于碣石”,就须“入于海”,因为碣石位处渤海沿岸之处(见《水经注》和《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所以“入于海”三字也是括号中解释“至于碣石”的。若是把它看成大禹本人行动,他既已把路线开到碣石了,还“入于海”干什么?没必要啊!

        这样参照分析,两者道理相同,故上述“逾于河”三字必系括号中解释水路所至的文字。古时文字没有标点,我们现在应深入体会古人文意而还原其本来的内涵。

        ‌如此务实分析一番,前文所谓过了河的荆山就必指孤山。

        那么,孤山位处万荣这个黄土高原,它有可能通水吗?很有可能。古今地形地势因地壳运动而有一定变化已是常识,故洪荒时代与现在的地貌大有不同。大禹治水已说明当时水漫四野,孤山半腰有的沟崖横面至今还能见到水滤层,从下至上的大石层、碎石层、粗沙层、细沙层沉淀分明,曾引起游客慨叹:  这地方竟也发过大水!  读过著名《山海经》的人,对此种状况当不惊奇

        这里还须说到的是,前边所列的“道九山”的九条山间水路中,有一条是“道嶓冢,至于荆山”,嶓冢是陕南一山,它所“至于”的“荆山”之后再无说明性文字,所以应该即陕境的荆山;也正因它的存在,“汧及岐,至于荆山”的“荆山”,就与它成了两个荆山了,《史记》作者司马迁为了不使读者头脑中产生两个荆山实即一山的误会,便特地将“汧及岐,至于荆山”的“荆山”加了“逾于河”的说明,意即此荆山乃过了黄河之荆山,非陕西境内之荆山也。这正是司马迁构思的精细之处。这种精细,又是说明我的认识的一条有力旁证。

‌        说此荆山必指孤山,还有一个理由是:《山海经中山经》有句云“荆山之首曰景山”,而孤山正与景山有关。孤山顶峰法云寺曾出土清代康熙年间古碑一座,碑文有句曰: “孤峰,《山海经》云景山是也。”据查《山海经》所云“荆山之首曰景山”本指湖南保康而言,但山西万荣之孤山既有景山之称,山根又有荆村、荆淮二村都带荆字,其况与湖南保康类似,说明两者有一定联系。尤其学术界关于《保康关山千家坪——荆山之首景山》的研究纵述中提出一个重要观点:  “荆山为四方所宗”,这就更说明了保康荆山与全国各地荆山的源流关系。当然,这并非指保康荆山实体脉系的延伸,而是指其名称的流布。而根据惯例,这种名称流布的根本原因,应是其本土跑到各地的移居者,缘于不忘故园,通过以李代桃的方法,将移居地的山名予以改称的结果。据有关研究资料,秦汉时期是水灾高发期,竞达119次之多,汉高后三年(前158)夏,江水汉水溢,流民4000余家。汉代共移民120余万,光是汉武帝有一次就北移10万难民。保康地势甚低,全县大小河流248条,长江支流沮河、南河、蛮河穿越其境,每遇发水,必出洪灾。此际大量难民或自发逃荒,或由政府组织,都往高处的北方走。最远二三千公里,直至黄河河套一带(2)。在这种情况下,山西万荣这一黄土高原自然成其选居之地;孤山之地尤高,当为首选。在此定居后,他们出于对故土的怀念,便将老家的景、荆山名冠于孤山上下了。这便是山的首峰名景山,山之整体即荆山的原故。山根荆村、荆淮两个带荆字的村落,当即古时荆楚移民聚居地之遗存。孤山周围竟还有阎景、西景、东景、南景诸村都带景字,应当也与保康当年的移民有关。

        ‌至此,《史记孝武本纪》的“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之下”一语中的荆山系指万荣孤山,万荣孤山乃黄帝为祭祀后土女娲而铸鼎之地,自为水到渠成之结论了。

        哪么,孤山有没有关于黄帝的遗迹呢?有,孤山东坡下半腰柏林庙旁的“昆仑台”就是。优秀“社科”期刊《社会科学论坛》在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陈平原主持下,于2017年2月发表了上海学者张远山的文章《昆仑台传播史——解密华夏核心奥密:昆仑之谜》,据该文研究,“昆仑台”实即伏羲与女娲测日影、观天象之台,黄帝曾经“仿建”而用于祭祀。上为“圆形三层”,“上有楼…拜祠上帝”;下为“方形三层”,“祠后土于下房”。孤山“昆仑台”县志有载,并有若干古代文人吟咏(见民国版《万泉县志卷之六与卷之八》),《山西通志 山川考》也记道: “ 孤山,在县南二里 …  山东南之巅有古祠焉。祠下有台曰昆仑。”其遗址在孤山柏林庙南面偏下。这,应该就是黄帝铸鼎之地了;所谓“祠后土于下房”,则应是铸鼎成功之后在此先行试祭,而后又到脽上正式祭祀(3)。《山西通志山川考》对这种祭祀又记了一笔: “ 汉建武九年,光武亲幸,登是台而祀之。 ”再后,昆仑台的“祠后土”就如各地后土庙一样,成为乡民祭祀之所了。

      至于有的学者说河南灵宝荆山也有黄帝铸鼎的遗迹和故事之类,我觉得应视为人们对古圣先贤事迹的多元信仰与其地好事者率先作为所致。诚如后土与关公之庙宇在各地也多有所见一样。而且,鼎在古代是用于祭祀的,黄帝于首山(中条山)采铜,到孤山铸鼎,最后带至脽上祭祀后土,无论在地望上,还是在用途上都最合逻辑,因而最有说服力。而灵宝荆山所谓的铸鼎却是图了为民煎药治病;何况据其传说,鼎刚铸成黄帝就升天了,并未给民治病。灵宝附近虽亦有首山,并被称为黄帝采铜之处,但此首山史上向非产铜胜地,著名八大铜乡并无其名,而亦名首山的中条山铜矿却赫然在八大铜乡之列(4)。这些都说明黄帝于中条采铜、孤山铸鼎、脽上祭祀后土女娲之说,较之灵宝铸鼎之说,在理据上显然更胜一筹。当然,从这类多元信仰有利于培育人们道德观念上考虑,我们也不否认灵宝铸鼎之说的社会价值。由于现实中消费黄帝铸鼎传说的群体有所不同,两地如能强化自身传说的个性,使之在发展上有鲜明的差异,实现各自价值的最大化,就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在这方面很引人深思的是: 我们若能仿效灵宝先贤在这种敬祖设施上捷足先登的作法,也在孤山的昆仑台周围营造起具有自己特色的黄帝铸鼎的纪念性建筑,想来对弘扬尊祖重土的后土文化,对增强后土旅游事业的市场吸引力,无疑是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的。

注:

(1)古籍所谓河,只要前边不带其它主词或定语,均专指黄河。释见《辞源》、《词海》。

(2)见《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6月版所载《秦汉时期水灾与荒政述论》和百度网。

(3)据张远山之文的研究,昆仑台在其它一些地方也有,这应该是后土与黄帝信仰在社会上泛化的表现。作者研究的也是这种普遍现象。由于孤山的昆仑台与后土女娲居地脽上及后土祠同在汾阴境内,相距最近,而黄帝到汾阴脽上祭祀后土又是最早的祭祀,故孤山昆仑台应是最初始的昆仑台。

(4)百度网说中国著名八大产铜地是——

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

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

烟台鹏晖铜业公司

              201888——1115

‌作者系1937年生,万荣人大退休干部,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后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后土文化》杂志原主编

手机: 13293994415

地址: 万荣县警苑小区一号楼一单元二层东

永兴路:太平兴国二年,设置保安部队;七年,随州、周霞、鄞州、幽州降宋;雍正至道光年间,随州、周霞、鄞州、幽州、荆州等地相继入驻西番。淳化五年升童渊军至周桓;道统三年,天下定为十五路,为陕西路,辖京兆府、凤翔府、周浦、陕州、商州、解州、通州、化州、耀州、周国、兖州、儋州、周放、周桓、青州、漳州。咸平五年,灵州入西番;熙宁三年,设鄞州,搜省;1072年,赣州被废,分为永兴军路和庆丰路,辖京兆府,有京兆府、周浦、陕州、商州、解州、通州、化州、耀州、周国、兖州、儋州、周放、周桓、庆州、漳州。元四年,恢复鄞州,设省鄞州。元佑第四年,兖州升为燕安郡;元二年,设立绥德军、定边军;崇宁四年建鄞州,五年建鄞州。郑和七年,设贵州;徐安琪七年,青州升为青阳府;第四年颜安,除商州、京兆复干郡外,其余诸郡县皆落入金国。绍兴九年,宋金同意绍兴全境归宋,十年原属金朝一郡,但仍归晋国。Xzqhorg/,的行政网站,是唯一的发布网站:京兆府,京兆县和永兴军节。当初,它是第二届政府大观元年,升为总督美国政府常安县:二红,倚。樊川县:二红,倚。原为万年县,宣和七年改称樊川县。县:慈济。蓝田县:慈济。咸阳郡:二都。泾阳县:第二个首都。溧阳县:慈济。高陵县:二都。兴县:二都。临潼县:第二首都。原为赵颖县,大中祥符八年改称临潼县。游仙:慈济。南贤清平君:初为凤翔县清平镇,大关二年终于定南县。那是一个知府兼清平军事特使,来到京兆府。永兴军监:熙宁四年,设铜钱监,负责铸造铜钱。永兴军监:熙宁八年任命铁钱监,负责铸造铁钱。竹监:无名施工,负责竹园。河府:二府,河东郡,护国军。宋初庆祝河东节,太平兴国七年庚州为国守节。河东郡:二红,倚。临晋县:第二首都。义县:慈济。蔚县:慈济。万全县:慈济。龙门县:慈济。有两个铸钱监,负责铸铜钱。荣县:慈济。年初是保定县。大中祥符四年,改称荣和郡,改青城军为郭毅宁元年,被废,荣和郡仍属河中府,任知府兼使。河西县:彝族。熙宁三年,入河东郡为永乐镇。陕西太守:总督驻陕县办事处和保平军。太平兴国元年,庚州命名为保平军节。陕县:中瘦。平县:上。夏县:涨。灵宝县:上。芮城县:中下。呼城县:中下。太平兴国三年属楚郭府、陕西府,西宁属灵宝县,元丰属虎城县。乡:中下。在th

1968年划归长农县,1982年仍划归竹阳县。栾川县:当初是河南省宜阳县栾川叶镇。熙宁二年改卢氏县,崇宁三年设栾川县,归周国。虞城县:熙宁四年,省入郭略县。通州:王,凤仪县,定军国节。当初,是一个军事国家太平兴国七年升格为州,为国军节。凤仪县:紧,瘦。澄城县:紧。朝邑县:紧。洋县:涨。白水县:上。韩城县:中等。1087年在元佑设立了一个铸造货币监管机构。县夏阳:熙宁三年,省入阳县。沙园监:乾德三年,在凤仪、朝仪两县设沙园监,负责牧马。化州:王,华阴县军节。今年年初,是童珍建军节。在黄游的第五年,它被命名为童珍军节。郑县:往上靠。夏县:王。浦城县:你看。丰县初属京兆府;甘二年改为通州,开宝四年改为蒲城县,天禧四年改为化州。华阴县:紧。渭南县:尚。熙宁六年,省入郑县为渭南镇,元丰元年,仍设渭南县。化州监:熙宁四年,设铜钱监,负责铸造铜钱。化州监:熙宁八年设铁钱监,铸造铁钱。耀州:紧,花垣县,情德中庸。当初,是一个军事国家开宝五年升级为义军意义,太平、兴国元年升级为德军意义。花垣县:向上,倾斜。富贤:王。绍兴元年属伪齐朝,八年归宋,十年交清。三原县:王。云阳县:涨。潼关县:上。梅园县:中。绍兴元年属伪齐朝,八年归宋,十年交清。钱监:熙宁八年,设铁钱监,负责铸造铁钱。清成俊:大中祥符四年,任阿清成俊驻和中符融和郡,熙宁元年废为阿清成俊使。以上军务属于永兴军路。颜安府:中央总督府,燕安县,彰武军节。兖州之初,元佑被提升为燕1089年的豪宅。富县:中性偏瘦。金铭村,熙宁五年降金铭县;还有赛门寨,一开始是直属州,道指之后进入。元丰四年,回归宋朝;延川县:中。有担头村,1099年傅园入西夏;有永平斋。延长县:中。门山县:中。临县:钟。辅政县:中。有诏安斋,1099年傅园二年废为诏安斋;还有万一个村庄。甘泉县:中下。林峰县:熙宁五年,省内浮石县定名为林峰镇。延水县:熙宁八年,延川县成为延水镇。钱监:熙宁八年,设铁钱监,负责铸造铁钱。——有荣卫城,少生4年置升平塔;北面有虞牟城,建于崇宁三年1104年。曾有军城,郑和八年置于天上山新城。——有一个新的村庄;有两个村落,鲁管和安源,它们是在道教之后进入西夏的。有平羌村和平荣村,少胜村于1097年设置在胡克村和幸子河东山上。有两个

——有德井村,建于天禧四年,天盛元年重建;有顺宁村,建于李青四年;宝生村建于康定二年,清四年废弃。——有一座花园城堡,建于李青五年。德军:石宝城为我国建国之初所建,道化后废弃;崇宁三年划归魏德军,五年降为石宝寨,后入西夏。郑和七年入宋。隋军:同,但不以郭县为依托。年初属西番,太平七年兴国归宋,雍正四年属定南军,端公二年入西番。咸平四年,宋朝置随州,后归西番。治平四年仍属宋朝,熙宁二年设绥德城,属兖州;第四年,他直接指挥,第二年,傅园晋升为绥德军。——有永乐城,元丰五年建于鄞州,名银川斋,同年入西夏;有清涧城,建立于康定元年,属兖州,建立于傅园二年。——有暖泉村,设立于傅园二年;还有米脂村,元丰四年改米脂市,隶属兖州延长县,之后还是米脂村。七年归入,四年归西夏,元年仍属宋。元丰四年归宋,兖州延昌县的义和寨村,七年归宋;有怀宁、永平两村,初属兖州延长县,至元丰七年均属;有克荣村,原是西浮图村。元丰于1081年宋朝改名,属兖州延长县。它形成于七年,1089年元佑回归西夏,1094年少生回归宋朝。临夏寨,傅园元年位于严家岭;有百草寨,初属兖州延长县。它在傅园二年被废除,后来仍然设立,所以它属于未来。还有就是顺安村,初属兖州延长县,元丰七年来,二年在废,后仍设;还有五寨,原来是吴的一个镇。熙宁四年定居西夏。同年,这里成为宋代吴国的城堡。同年成为西夏的吴镇。在元丰建安四年,回到宋朝,在西夏又发现了它。在崇宁建安三年,仍归还宋朝并迁址。有龙泉村。宣和二年,改称桐泉村。仍名为龙泉村,其余建筑不详。清朝有边寨,西北有边寨,都是不知名的。还有德安村,第一龙安村,属兖州浮石县,后于宣和二年1120年更名。——永宁关,初属延长郡、兖州,与傅园第二年。-西宁阜宁宾草包4年。购于西夏,同年归宋,同年仍入西夏;有开光堡,建于少生建安四年,属兖州。傅园元年定名为开

西游记里所有角色的名称是什么?

楼主您好,这是我找的资料主要人物 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小白龙 佛教神仙 如来佛祖/释迦如来 观音菩萨/观世音 文殊菩萨 普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