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一书有多少篇?主要内容是什么?
《管子》原书,有文389篇,均独立成篇。汉朝刘向校。除去重复篇节,编定为86篇。依照郭沫若、闻一多、许维m的《管子集校》,实际现存76篇。
《管子》全书在总结当时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包括治国、理财、整军、伦理哲学等思想。
书中首先反映了春秋政治家们的治国思想。治国需要开明君主,这是历代政治家们的共识,尤其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里君 力至高无尚,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在这种制度下,国家的兴亡成败往往决定于一人。一个国家有无开明君主其发展结果大不一样,故《管子,小称》说:天下者,无常乱,无常治。不善人在则乱,善人在则治。《管子》一语道破了君主对治国的重要性。
对治国人才观方面,该书肯定了人的价值,《管子》一书认为,人在万物中是最有价值的。在《七法》、《中匡》、《霸言》、《五辅》等篇中都提到了重用人才的重要性。如争天下者,必先争人、所以取明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而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这些论述均成为传世经典。
在如何用人和怎样考察人方面,《管子》也有系统的论述,并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见解。在《立政》篇中提出了著名的三本四固说。所谓三本就是用人的三项根本原则。《管子》认为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日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所谓四固,就是用人的四项根本政策。君之所以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二曰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三曰大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四曰不好本事,不务地利,而轻财敛、不可与都邑,此四固者,安危之本也。这四条巩固国家的原则,是社稷安危之根本。此外还制定了具体的官职考核标准。
《管子》还十分重视对官吏的选用和考察。把有道之臣标准定为事奉国君有义,使用部下有礼;谈话则有所谋虑,行动起来则有所建树;遇危难或事变,虽死不悔;辅佐国君以义相交,以廉处事。并把官吏分成七种,即法臣(依法度断事)、饰臣(好名则无实)、侵臣(暗地破坏国家法令)、诌臣(多饰美女迷惑君主八愚臣(办事自以为聪明)、奸臣(言人之恶发展自身)、乱臣暗中对君主进攻对用人原则《管子》也有所论述,提出了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这种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的用人原则,对中国历代用人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管子》在《立政》、《立政九败解》中指出了君主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还应注意左右的舆论,排除斜说,以正视听。书中提出了九种败坏国家的邪说,并列举了他们的危害。
《立政九败解》是治政经验的总结,议论真实中肯。指出了国君应当排除的九大危害,给政治家们敲响了警钟。
《管子》的廉政思想,也有其独特的见地。该书在《牧民》、《形势解》、《小匡》、《权修》、《重令》中都提到了廉政问题。在《牧民》篇中提到了国家有四维,其中廉为四维之一。(四维即礼、义、廉、耻。)这是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则。《牧民》中说:廉不蔽恶,不蔽恶,则行自全。贯彻了廉的原则,即惩贪抑恶,可使国家走向大治。
《管子,奢靡》篇反映了管子的消费观点。上文提到管子把廉作为四维之一,是关系到届家兴亡的大事,但在奢靡文中要求人们尝至味而,罢至乐而,雕卵然后瀹之,雕撩然后爨之'就是说,要吃那些最好的食物,要欣赏那些韵律特别动听的音乐,蛋类要先在上面画上图画再煮了吃,木材要先雕刻成美丽的艺术品再烧,奢侈浪费到了这种程度,真是骇人听闻。
这里有学者理解《管子》的这种鼓动,是从人欲思想指导下的高消费。同篇中说: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他认为统治者要懂得民心,顺民情,随人所愿。老百姓衣食足才听从国家政令,为国效力。其次,他要求富者大量散发资财,以 雇工从事劳动,解决百姓穷困问题。总之管学家们认为对《管子》书中提倡的奢靡要结合其他篇目阅读,作综合分析,同时应作具体分析、辩证分析。《管子,奢靡》是值得花大力气进一步研究的论题。口)《管子》爱民、教民、养民思想也是重要内容之一。《管子^牧民》中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认为政策政令的好坏,要以民心向背这把尺子来衡量。基于这种认识,齐国的政治家取了爱民、教民、养民的措施,体现出重要的民本思想。
《道德经》、《道家易》、《太一生水》、《文子》、《庄子》、 《列子》、 《六韬》 、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五行》、《九主》、《明君》、《德圣》)、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物则有形图》、《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易传》、
《击壤歌》、《金人铭》、《巾几铭》、(《语丛四》说之道)、《鬻子》、《鬼谷子》、《恒先》、《彭祖》、《三德》、《用曰》、《伊尹书》、《太公》、《辛甲》、《周训》、《凡物流形》、《尹文子》、《慎子》、《素书》、《孙子兵法》、《守白论》、《鹖冠子》、《尸子》、
《行气玉佩铭》、《关尹子》、《子华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管子》 、《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章句》、《衡论》、《世说新语》、《苻子》、《无君论》、《刘子》、《元次山集》、《王无功文集》、《唐玄宗文集》、《天随子》、《宗玄先生文集》、《化书》、
《玄真子》 、《无能子》、《伯牙琴》、《逍遥咏二百首》、《须溪先生全集》、《易龙图序》、《东坡易传》、《道家佚书辑本十七种》、《郁离子》、《庄元臣文集》、《傅山全书》、《老藏(《老子集成》)》、《各道家诸子典籍注疏》、《道藏》等等。
扩展资料: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家
-道德经
现存《管子》一书是西汉末年刘向校阅宫廷所藏古籍中有关文献,“共得五百六十四篇”。他校删重复,定为九十六篇。不久又佚散十篇,仅留八十六篇。此书的体裁分为问答和叙述两种方式。
《管子》一书有多少篇?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2023-10-06 17:02:4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