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古籍总目?
《诗经》《楚辞》《山海经》《论语》 《孟子》 《吕氏春秋》 《尚书《左传》《国语》《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礼》《乐》《书》《诗》《周易》《春秋》这些成书均是在秦朝之前,都属于先秦古籍
分类的话:
经传类:
诗经
尚书
仪礼
礼记
大戴礼记
周礼
周易(包括《易传》
春秋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小学类:尔雅
(二)史书类
逸周书
国语
战国策
穆天子传
竹书纪年
世本
子书类:
儒家:
论语
曾子
子思子
孝经
孟子
荀子
墨家:墨子
道家:老子、庄子 、文子、列子、鹗冠子
法家:
慎子
申子
商君书
韩非子
名家:
邓析子
尹文子
公孙龙子
纵横家: 鬼谷子
杂家:
尸子
吕氏春秋
其他:
鬻子
管子
晏子春秋
(四)诗赋类
楚辞
(五)兵书类
司马法
六韬
孙子
吴子
尉缭子
(六)术数类
甘石星经
连山
归藏
山海经(郭璞注)
(七)方技类
黄帝内经太素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黄帝八十一难经
黄帝甲乙经
楼主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本《汉书·艺文志》看看,里面有记载。
1 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 全部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庄子·齐物论》
翻译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注释
1 狙公:养猕猴的人。
2 解:了解,理解,懂得。
3 狙(jū):猕猴。
4 意:心意。
5 得:懂得。
6 得公之心:了解他的心思。
7 损:减少。
8 家口:家中口粮。口:口粮。
9 充:满足。
10欲:欲望,要求。
11俄而:一会儿,不久。
12匮:不够。
13限:减少。
14恐:恐怕。
15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16诳(kuáng):欺骗
17与:给。
18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
19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栗”。
20足:够,足够。
21众:所有的。
22皆:都。
23而:表修饰。
24起而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25皆伏而喜:都很高兴而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伏:降伏,驯顺。引申为服服帖帖。
26朝:早上。
27之:代词。指代猕猴们。
2 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白话释义: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的猕猴成群,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
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
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此文出自春秋庄子所著的《齐物论》
扩展资料
文章赏析: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一个哲学道理,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重要的寓言故事,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
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
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
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像在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
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人们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写作背景:
《齐物论》不同于先秦时代的一般著作,当时著作很少特立题目,皆先成篇章,然后或取首句中的数字,或随取二字以安题,其题亦无甚意义。
《齐物论》以论名篇,亦为古籍中所罕见。《论语》虽以论名书,至汉初方普遍使用,如《过秦论》、《盐铁论》等,即以《庄子》三十三篇的命题,除《齐物论》外,有以三个字为义,有用两个字作为篇名,都没有以论来命题。由此可证,应成书于开始以论名篇的秦汉之间。
《齐物论》还综合了慎到、公孙龙及老子诸家的学说,则此论产生之最早时期,亦不得在《慎子》、《公孙龙子》、《老子》等书的成书之前,《慎子》与《公孙龙子》大约成书于秦汉以前的战国晚期。
而《老子》书的著作年代则说法很多,然大多数人皆倾向于成书在战国时期。《齐物论》既然吸取了《慎子》、《公孙龙子》、《老子》等书中的内容,则其著作年代,必然在这些书之后,再早也不会早于战国晚期。
综上所述,《齐物论》的成书年代,当是在战国晚期以后,汉初写作的《 淮南子》成书之前,定为秦汉之间。
3 文言文朝三暮四的全文翻译翻译: 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够了解宋公的心思。
那人减少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 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猴子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就先瞒哄猕猴们:“(我)给你们橡粟,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粟,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吗?”猴子们听后都服服帖帖了。 《朝三暮四》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出自战国·庄周《庄子·齐物论》,记载了狙公赋芧的故事,意思是实质不变,用改换眉目的方法使人上当。
不过现在我们多比喻变卦,反复无常。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
全篇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列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虽然没有表示关联的语句和段落,但内容上却有统一的主题思想贯穿着,而且在概括性和思想深度上逐步加深提高,呈现出一种似连非连、若断若续、前后贯通、首尾呼应的精巧结构。 作者简介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
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4 文言文朝三暮四的翻译原发布者: 亚
朝三暮四文言文
篇一:朝三暮四文言文
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①,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②公之心③。损其家口④,充狙之欲⑤。俄而⑥匮⑦焉,将限⑧其食。恐⑨众狙之不驯⑩于己也,先诳(11)之曰:“与(12)若(13)芧(14),朝三而暮四,足(15)乎?”众(16)狙皆起而怒(17)。俄而曰:“与若芧,朝(18)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③心:心意。
④口:口粮。
⑤欲:欲望,要求。⑥俄而:一会儿,不久。
⑦匮:不够。
⑧限:减少。
(12)与:给。(13)若: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
(16)众:所有的。
(17)起而怒:一起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18)朝:早上。
练习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章中的意思(1)能解狙之意(了解、理解)(2)损其家口(损失、减少)(3)充狙之欲(满足)(4)众狙皆伏而喜(驯服、服服帖帖、趴下)2、养狙之人是怎样使猕猴们满意的呢?(用自己的话概括)答:原来早晨三粒芧晚上四颗芧,后来早晨四颗芧,晚上三颗芧。总量没有变,只是调整了一下早晚的量。
3、从本文中你收获了什么道理?答:要善于透过事物表面现象看清本质,因为不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
看问题不要只停留在表面,应该看到其实质。4译文
5 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 亚 朝三暮四文言文篇一:朝三暮四文言文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①,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得②公之心③。损其家口④,充狙之欲⑤。
俄而⑥匮⑦焉,将限⑧其食。恐⑨众狙之不驯⑩于己也,先诳(11)之曰:“与(12)若(13)芧(14),朝三而暮四,足(15)乎?”众(16)狙皆起而怒(17)。
俄而曰:“与若芧,朝(18)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③心:心意。
④口:口粮。⑤欲:欲望,要求。
⑥俄而:一会儿,不久。⑦匮:不够。
⑧限:减少。(12)与:给。
(13)若: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16)众:所有的。
(17)起而怒:一起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18)朝:早上。练习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章中的意思(1)能解狙之意(了解、理解)(2)损其家口(损失、减少)(3)充狙之欲(满足)(4)众狙皆伏而喜(驯服、服服帖帖、趴下)2、养狙之人是怎样使猕猴们满意的呢?(用自己的话概括)答:原来早晨三粒芧晚上四颗芧,后来早晨四颗芧,晚上三颗芧。
总量没有变,只是调整了一下早晚的量。3、从本文中你收获了什么道理?答:要善于透过事物表面现象看清本质,因为不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
看问题不要只停留在表面,应该看到其实质。4译文。
6 朝三暮四文言文解释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注释 狙——音居,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
损——损失,减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
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
匮——音溃,缺乏,不够的意思。 驯——音寻,驯服,顺从的意思。
诳——音狂,欺骗,瞒哄的意思。 若——文言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
茅——音叙,橡实,一种粮食。 宋朝有个叫狙公的人,喜欢猴子,成群的养它们(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知道他的意思(狙公)减少家里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不久(粮食)不够了,打算限制猴子的食量,担心猴子们将不驯服与自己先骗它们说:"给你们橡果,早上四颗晚上三颗,满足吗?"猴子们都高兴地拜倒在地上。
7 朝三暮四的古文、译文和注释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注释 狙——音居,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
损——损失,减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
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
匮——音溃,缺乏,不够的意思。 驯——音寻,驯服,顺从的意思。
诳——音狂,欺骗,瞒哄的意思。 若——文言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
茅——音叙,橡实,一种粮食。 宋朝有个叫狙公的人,喜欢猴子,成群的养它们(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知道他的意思(狙公)减少家里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不久(粮食)不够了,打算限制猴子的食量,担心猴子们将不驯服与自己先骗它们说:"给你们橡果,早上四颗晚上三颗,满足吗?"猴子们都高兴地拜倒在地上。
8 朝三暮四文言文的翻译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 亚 朝三暮四文言文篇一:朝三暮四文言文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①,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得②公之心③。损其家口④,充狙之欲⑤。
俄而⑥匮⑦焉,将限⑧其食。恐⑨众狙之不驯⑩于己也,先诳(11)之曰:“与(12)若(13)芧(14),朝三而暮四,足(15)乎?”众(16)狙皆起而怒(17)。
俄而曰:“与若芧,朝(18)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③心:心意。
④口:口粮。⑤欲:欲望,要求。
⑥俄而:一会儿,不久。⑦匮:不够。
⑧限:减少。(12)与:给。
(13)若: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16)众:所有的。
(17)起而怒:一起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18)朝:早上。练习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章中的意思(1)能解狙之意(了解、理解)(2)损其家口(损失、减少)(3)充狙之欲(满足)(4)众狙皆伏而喜(驯服、服服帖帖、趴下)2、养狙之人是怎样使猕猴们满意的呢?(用自己的话概括)答:原来早晨三粒芧晚上四颗芧,后来早晨四颗芧,晚上三颗芧。
总量没有变,只是调整了一下早晚的量。3、从本文中你收获了什么道理?答:要善于透过事物表面现象看清本质,因为不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
看问题不要只停留在表面,应该看到其实质。4译文。
原句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终是庄周梦了蝶,你是恩赐也是劫。若无庄周梦中蝶,亦无恩赐亦无劫。奈何庄周梦了蝶,即是缘分亦是劫。庄周有了梦中蝶,吾也有了命中劫。庄周梦醒蝶消散,吾却梦醒断了劫。庄周入梦化那蝶,吾沉梦中寻那劫。庄周一生梦一蝶,吾用一世渡一劫。
先秦古籍总目?
本文2023-10-06 17:11:1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4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