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的文明起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3收藏

北极的文明起源,第1张

古中国人在北极

  继古爱斯基摩人向北迁徙之后,中、低纬度发展起来的古文明人也逐渐开始思考,他们所居住的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现今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古老的地图,是考古学家发掘出来的巴比伦人的泥板地图。图上刻画着公元前2800年前巴比伦人心日中的世界模样。环形的河流围绕着圆形的大地,而巴比伦则处于世界中心的位置。

  古代中华民族也同样经历过“以我为中心”的阶段,汉族人奉轩辕氏黄帝为祖先,后来发了大洪水,他的孙子鲧从天帝那里偷来“息壤”为老百姓治理洪水,事业未竟而被天帝所杀。鲧的儿子禹继续完成父亲的事业,也就是著名的“大禹治水”故事里所讲的事情。但是中国神话中的大禹,不仅是为民治水的英雄,而且也是一位周游世界的探险家。在完成治水工程后,大禹便派天神太章用脚步测量大地。太章从东极走到西极,测得长度为2335万里又75步。大禹又派天神竖亥从北极走到南极,用一种叫做“算”的约6寸长的竹片测量大地,结果与东西距离完全相同。可见人们居住的大地应当是方方正正的,而自己处于四海环绕的正方形大地的中央,所以便合乎逻辑地自称为“中央之国”,即中国。

  后来,大禹又亲自去天边探险,顺便开展外交活动。他往东到过“扶桑”,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到过“九津”和“青羌”的原野,攀登高山到过“鸟谷国”、“黑齿国”和有九尾狐的“青丘国”。他向南到过“交趾”,翻越天气极热的九阳之山,到了“羽人国”、“裸民国”和“不死国”。往西去过西王母三青鸟居住的“三危山国”,见到了只饮露水不食五谷的人;还到过堆满黄金的“积金山”,见过“奇脑人”、“一臂三面人”。向北到过“令正国”、“犬戎国”,又穿过积石山,到北海拜访了兼任海神与风神的禹疆。大禹告别禹疆后本打算回家,却又在茫茫风雪中迷了路,反倒愈发向北走去,最后竟到了一个叫做“终北国”的地方。这个“终北国”,也许就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北极探险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记录。尽管这次记录出自于神话故事,尽管当时大禹的足迹可能远远没有到达北冰洋岸边,但这毕竟是炎黄子孙5000年文明史中与北极有关的并值得感叹的一笔。

  古希腊人在北极

  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文明人类将目光投向北极,最早是从古希腊开始的。

  因为,据说北极圈首先是由古希腊人确定出来的。他们当时发现,天上的星星可以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处在世界的北方,一年到头都能看得见。而另外一组则在天顶附近及偏南的位置,它们只是随着季节周期性地循环出现。这两组星星之间的分界线是由大熊星座所划出来的一个圆,而这个圆正好是北纬66°33′的纬度圈,也就是北极圈。

  事实上,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2~前500年)和他的学派极端鄙视大地是正方形或者矩形的说法,他们的哲学思维使他们坚定地相信,大地只有呈球形才是完美的,才能符合“宇宙和谐”与“数”的需要。

  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则为“地球”这一概念奠定了基础。他甚至考虑到为了与北半球的大片陆地相平衡,南半球也应当有一块大陆。而且,为了避免地球“头重脚轻”,造成大头(北极)朝下的难堪局面,北极点一带应当是一片比较轻的海洋。

  于是,有一个叫毕则亚斯的希腊人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勇敢地扯起风帆,开始了文明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向北极的冲击。他大约用了6年的时间完成了这次航行,最北到达了冰岛或者挪威中部,可能进入了北极圈。公元前325年,毕则亚斯回到了马塞利亚(今法国马赛)。

  冰岛、格陵兰岛的发现

  毕则亚斯之后1200年,一个叫奥塔的古斯堪的纳维亚贵族于公元870年第一次绕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北端的海角,转过科拉半岛而进入白海。与奥塔差不多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个叫弗洛基的挪威人被派去到西北方向寻找新的土地,结果发现了冰岛。

  而格陵兰岛的发现者是一名挪威海盗,叫红脸艾力克。他在当时已属挪威管辖的冰岛连续两次杀人之后,被驱逐出境。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只好把一家老小和所有的东西都装进一个无篷船里,怀着一线希望,硬着头皮往西划去。经过了一段相当艰苦的航行之后,他终于看到了一片陆地。当时的气候正处于全球小温暖期的最佳气候阶段(欧洲人称作“中世纪暖期”),可能使得像格陵兰岛那样的高纬度地区也变成适于生命的环境。红脸艾力克在那里住了3年,觉得那里是一块很好的土地,于是决定回冰岛去招募移民。为了使这个地方听起来更加具有吸引力,他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格陵兰,即绿色的大地。当然,当时格陵兰岛南部沿海地区的夏季很可能真的是一片苍翠的绿色。果然,一批又一批的移民携带着他们的家财和牲畜渡海而来。

  此后,格陵兰岛发展得蓬蓬勃勃,生机盎然,在其鼎盛时期,居民点有280多个,人口达数千人,建有教堂17个,不仅与欧洲建起了通商关系,罗马教皇甚至还派人来征收教区税。

  然而,500年之后,即公元1500年前后,随着世界气候的又一次波动(进入小冰期),那里的天气变得寒冷起来,于是这个曾经繁盛一时的世外桃源,渐渐进入沉寂状态。北极人类活动的这一个时期,可以称为自发的地域发现时期。

  北极航线时期

  北冰洋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的发现

  由于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使西方人相信中国是一个黄金遍地、珠宝成山、美女如云的人间天堂。于是,西方人开始寻找通向中国的最短航线——海上丝绸之路。当时的欧洲人相信,只要从挪威海北上,然后向东或者向西沿着海岸一直航行,就一定能够到达东方的中国。因此,中世纪的北极探险考察史是同北冰洋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的发现分不开的。

  1500年,葡萄牙人考特雷尔兄弟,沿欧洲西海岸往北一直航行到了纽芬兰岛。第二年,他们继续往北,希望寻找那条通往中国之路,但却一去不复返,成了为“西北航线”而捐躯的第一批探索者。

  从1594年起,荷兰人巴伦支开始了他的3次北极航行。1596年,他不仅发现了斯匹次卑尔根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o49′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记录,并成了第一批在北极越冬的欧洲人。1597年6月20日,年仅37岁的巴伦支由于饥寒劳顿而病死在一块漂浮的冰块上。

  1610年,受雇于商业探险公司的英国人哈德孙驾驶着他的航船“发现”号向西北航道发起冲击,他们到达了后来以哈德孙的名字命名的海湾。不幸的是,22名探险队员中有9人被冻死,5人被爱斯基摩人所杀,1人病死,最后只有7人活着回到了英格兰。

  1616年春天,巴芬指挥着小小的“发现”号再一次往北进发,这是这条小船第15次进入西北未知的水域,发现了开阔的巴芬湾。

  1725年1月,彼得大帝任命丹麦人白令为俄国考察队长,去完成“确定亚洲和美洲大陆是否连在一起”这一艰巨任务。白令和他的25名队员离开彼得堡,自西向东横穿俄罗斯,旅行了8000多公里后,到达太平洋海岸,然后,他们从那里登船出征,向西北方向航行。在此后的17年中,白令前后完成了两次极其艰难的探险航行。在第一次航行中,他绘制了堪察加半岛的海图,并且顺利地通过了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之间的航道,也就是现在的白令海峡。在1739年开始的第二次航行中,他到达了北美洲的西海岸,发现了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正是由于他的发现,使得俄国对阿拉斯加的领土要求得到了承认。但是,前后共有100多人在这两次探险中死去,其中也包括白令自己。

  1819年,英国人帕瑞船长坚持冲入冬季冰封的北极海域,差一点就打通了西北航道。他们虽然失败了,但却发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事实,即北极冰盖原来是在不停地移动着的。他们在浮冰上行进了61天,吃尽千辛万苦,步行了1600公里,而实际上却只向前移动了270公里。这是因为,冰盖移动的方向与他们前进的方向正好相反,当他们往北行进时,冰层却载着他们向南漂去。结果,他们只到达了北纬82°45′的地方。

  1831年6月1日,著名的英国探险家约翰·罗斯和詹姆斯·罗斯发现了北磁极。

  1845年5月19日,大英帝国海军部又派出富有经验的北极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开始第三次北极航行。全队129人在3年多的艰苦行程中陆续死于寒冷、饥饿和疾病。这次无一生还的探险行动是北极探险史上最大的悲剧,而富兰克林爵士的英勇行为和献身精神却使后人无比钦佩。

  1878年,芬兰籍的瑞典海军上尉路易斯·潘朗德尔率领一个由俄罗斯、丹麦和意大利海军人员组成的共30人的国际性探险队,乘“维加”号等4艘探险船首次打通了东北航线。

  1905年,后来征服南极点的挪威探险家罗阿尔德·阿蒙森成功地打通了西北航线。他们的成功为寻找北极东方之路的努力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然而,这些以极其沉重的代价换来的成功,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多少喜悦。因为穿越北冰洋的航行实在太艰难了,所以毫无商业价值可言。这一持续了大约400年的打通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的探险活动,我们可称之为北极航线时期。

不同于西方以黄道坐标为中心的天文体系,中国古代发展了 以赤道坐标为中心的天文体系,北极星在这一体系中处于天球正北,无疑具有独特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往往作为帝王的象征。但小熊星座α星并非自古以来就是北极星。由于地球自转轴存在周期性的缓慢摆动。因此,地球自转轴北极指向的天空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北极星的“皇位”也存在轮流坐庄的可能。地球自转轴北极指向的天空以每年15角秒的速度运动,在3000年前,北极星不是小熊座α星,而是天龙座α星,一颗37等的暗星,中国古代称它为右枢。到公元前1000年,小熊座β星(中文名北极二)比较靠近北天极,既然全天星星围绕它转,古人便认为它是天上的天子,故又起名曰帝星,又因为它在紫微垣的中心位置,又叫它紫微星。隋唐时期,北极五(西名鹿豹座32H星)成了北极星,这颗星亮度极暗,也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目前为止最暗的北极星。中国北宋初年的时候,地球北极指向的天空离北极星的小熊座α星(即勾陈一)的角距还有6度。可见,那时它还远远不能作北极星。但到了明清时期,勾陈一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北极星。公元2100年前后,地球自转轴北极指向的天空和小熊座α星之间的角距最小,仅有约28角分。以后,地球自转轴北极指向的天空将逐渐远离小熊座α星。到公元4000年前后,仙王座γ星将成为北极星。到公元14000年前后,天琴座α星织女一将获得北极星的美名。地球自转轴这样摆动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5800年。这说明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的,静止只是暂时的,是相对的,运动变化才是永恒的。而且大约在公元28000年北天极又会重新指向小熊座α星。

公元前20000年到公元20000年的北极星列表(这个是根据可视性(亮度)和可参考性(距离北极的位置)综合决定的): 年份北极星亮度位置(最靠近北极时)-20000~-19600天钩八和上卫增一连线中点325/320+90°-19600~-18600天钩六440+89°18′58″-18600~-18000造父五425+89°38′44″-18000~-17600天钩五245+86°29′21″-17600~-16300hip102431450+87°37′54″-16300~-15900天鹅座ω1490+87°00′00″-15900~-14700天鹅座o2395+87°42′41″-14700~-13400天津二290+87°47′40″-13400~-11900天琴座13405+89°16′38″-11900~-10700hip88788500+89°26′47″-10700~-9400天棓五380+87°18′18″-9400~-8200武仙座52480+89°01′19″-8200~-7200七公二390+89°10′15″-7200~-6400武仙座ν480+88°12′20″-6400~-5000hip73909520+89°33′36″-5000~-3800左枢325+85°27′12″-3800~-1600右枢365+89°53′13″-1600~-900天龙座κ385+85°15′10″-900~-500北极四480+85°12′17″-500~1200北极五530+89°27′25″1200~2500勾陈一195+89°32′26″2500~3300勾陈四420+88°38′56″3300~4400少卫增八320+88°03′14″4400~5500少卫七450+89°01′22″5500~6300天钩八和上卫增一连线中点325/3,20+90°6300~7000天钩六440+88°51′31″7000~8500天钩五245+87°54′13″8500~9900hip102431450+87°19′06″9900~11000天鹅座o2395+87°23′29″11000~12400天津二290+87°57′18″12400~13500天琴座13405+89°52′24″13500~14100织女星000+86°14′16″14100~15000hip88788500+89°54′28″15000~16500天棓五380+87°17′03″16500~17600武仙座52480+89°23′26″17600~18800七公二390+89°26′02″18800-19200武仙座ν480+87°05′58″19200~20000hip78180495+85°48′41″

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对北极地区的探索。早在公元前325年,一位叫做皮西亚斯的商人、航海学家就为了寻找锡和琥珀的原产地而驾船北上。据他自己的记载,现今的推测是他到达了现在的不列颠群岛(记载中称为“普乐塔尼群岛”(Isles of Pretani)),然后继续北上,来到了传说中的图勒大地(Thule)。他的记载中提到:图勒旁边的地方“由既不是水也不是空气的物质组成,或者说是前两者的混合”,“陆地和水都悬浮着,既不能踏足也不能航行”,“太阳落下两三个小时后又会升起来”。现今的研究者据此认为,皮西亚斯应该已经很接近北极极圈了。

在希腊人之后,北欧人也开始了对北方的探索。爱尔兰的僧侣们在公元800年之前可能就已经来到了冰岛。公元860年之后,古代挪威人也开始踏足冰岛。公元982年左右,红胡子埃里克发现了格陵兰大陆。之后,格陵兰陆续迎来了一批批的移民。居民建立了教堂,并开始与欧洲通商。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荡魔天尊、玉虚师相、九天降魔祖师、无量祖师,全称真武荡魔大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真武大帝本为颛顼的辅佐之神玄武,后来真武大帝接替北方天帝颛顼成为镇守北方的天帝,颛顼则成为统治阴间的酆都大帝。现在湖北武当山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中国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

明朝时期,应明成祖朱棣政治需要而加封号,在全国影响极大,所以民间传说,他是盘古之子,生有炎黄二帝,曾降世为伏羲,为龙身,天龙有八部,中华之祖龙,并接替玉帝成为天庭的第三任天帝。

真武大帝的形象非常威武,其身长百尺,披散著头发,金锁甲胄,脚下踏着五色灵龟,按剑而立,眼如电光,身边侍立著龟蛇二将及记录著三界功过善恶的金童玉女。

道经如是说: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的八十二次化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之净乐国净乐宫,乃国王之子。净乐国善胜王后梦见自己吞日而孕,怀胎十四个月之后,生 下一王子,国王和王后喜爱至极,并将他命名为“太玄”。太玄很小就显露出聪颖的天资,十岁时,便可读各种书籍至过目不忘。国王和王后将其视为掌上明珠,然而,太玄只想修行,且一心向道,并发誓要扫尽妖魔。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真武大帝 其他名称 :佑圣真君玄天上帝、金阙化身、九天荡魔祖师、终劫济苦天尊。 神话体系 :道教 所属 :北极四圣 居所 :武当山、权掌童初府 司掌 :镇位北极六天;主风雨;荡魔灭邪、摄伏妖精,救度群品 象征 :龟蛇玄武、披发跣足持剑、皂纛、斗诀、乌鸦、巡山黑虎 父母 :净乐国王、善胜皇后 本源 :太上老君八十二化 师父 :妙乐天尊、丰干大天帝、紫气元君 出生地 :净乐国净乐宫 相关书籍 :《真武灵应图册》《真武妙经》等  人物来历,身份争议,神仙传说,史籍记载,更名原因,历史记载,道经记载,宝诰,仰启咒,《万历续道藏》,仁宗皇帝御赞,圣降日,出土文物, 人物来历 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记载: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化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之子。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诞于王宫净乐宫。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 真武大帝 玄武一词,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屈原《楚辞》之《远游》篇有句称,“召玄武而奔属”。玄武七宿之形如龟蛇,故注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北宋开宝年间,玄武神降于终南山。 元代大德七年(1303年)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 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监、局、司、厂、库等衙门中,都建有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像。永乐十年(1412年)又命隆平侯张信率军夫二十多万人 大建武当山宫观群,使武当山真武大帝的香火达到了鼎盛。 《佑圣咒》称真武大帝是“太阴化生,水位之精。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慑万灵”。因此,真武大帝属水,当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宫内多建真武庙就为祈免水火之灾。 身份争议 其一为北方之神 《楚辞·远游》注云:“玄武,北方神名。”《史记·天官书》曰:“北宫玄武,虚危,危为盖屋。”《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而汉代人认为北方之神不只一位,而有三位,《淮南子·天文训》称其为颛顼、辰星、玄武。因较为复杂,民众不易把握,故仍以玄武为北方之神。 其二为水神 根据阴阳五行来说,北方属水,故北方之神即为水神。王逸《九章怀句》云:“天龟水神。”《后汉书·王梁传》曰:“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因雨水为万物生存所必需,故玄武的水神属性,深受人们的信奉。 其三为阴阳交感演化万物的象征 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雄不独处,雌不孤居。玄武龟蛇,纠盘相扶。以明牝牡,毕竟相胥。”就是利用龟蛇纠盘的例子来说明阴阳必须相合的观点。 其四为戈之事的主持者 勾陈大帝之重要支持,剑仙之道守护神,武学之人的护法者。灵龟为盾、玄蛇为剑,兵天剑修真的看守护者。武当山道教最高尊神。因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组成龟形,其下有腾蛇星,故龟蛇合体;位于北方,属水,其色玄,故称玄武。玄武的这些特性,不但赢得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信仰,而且还为唐宋以后玄武演变成道教大神奠定了基础。 其五荡魔统摄三界群邪之神 玄天上帝位列北极四圣,属中天北极紫微大帝直隶。受玉皇大天尊敕封位镇北方,后受元始天尊符召敕令。而北极四圣的职责上统伏三界群魔诸妖邪,下摄酆都幽冥鬼魅,令三界逆魔邪首不敢残害生灵。玄天真武有号玉虚师相而济度群迷。又号终劫济苦天尊,在五劫中的终劫救度众生,破诸魔法邪宗。皈命玄天不堕邪见。 神仙传说 北极佑圣真君为真武大帝,《清史稿·礼仪志》记载:“其北极佑圣真君、东岳都城隍,万寿节祭之。”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九天荡魔祖师、无量祖师,为北方之神。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现在武当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明朝以后,在全国影响极大,近代民间信仰尤为普遍。 其一,为北方之神。《楚辞·远游》注云:“玄武,北方神名。”《史记·天官书》曰:“北宫玄武,虚危,危为盖屋。”《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而汉代人认为北方之神不只一位,而有三位,《淮南子·天文训》称其为颛顼、辰星、玄武。因较为复杂,民众不易把握,故仍以玄武为北方之神。 其二,为水神。根据阴阳五行来说,北方属水,故北方之神即为水神。五逸《九章怀句》云:“天龟水神。”《后汉书·王梁传》曰:“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因雨水为万物生存所必需,故玄武的水神属性,深受人们的信奉。 其三,为阴阳交感演化万物的象征。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子,君子好逑,雄不独处,雌不孤居,玄武龟蛇,纠盘相扶,以明牝牡,毕竟相胥。”就是利用龟蛇纠盘的例子来说明阴阳必须相合的观点。 其四,为戈之事的主持者,勾陈大帝之重要支持,剑仙之道守护神,武学之人的护法者。灵龟为盾、玄蛇为剑,兵天剑修真的看守护者。武当山道教最高尊神。因北方七宿(斗、牛、虚、危、室、壁)组成龟形,其下有腾蛇星,故 焦 蛇合体;位于北方,属水,其色玄,故称玄武。玄武真君每每斩妖锄魔都御剑出行,就因为御剑天遁比腾云驾雾来的快。 其五,为司命之神。龟因其寿命长而成为长寿和不死的象征,《史记·龟策列传》称其能导引咽气。《抱朴子》亦称其能导引,并曰:“城阳郄位少时行猎,坠空冢中,饥饿,见冢中先有大龟,数数回转,所向无常,张口吞气,或俛或仰。乃试随龟所为,遂不复饥。”此外,北方玄武首宿即为斗宿,俗称南斗。《星经》曰:“南斗云星,主天子寿命,亦宰相爵禄之位。”晋干宝《搜神记》中引用管辂的话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既而人们相信祭拜南斗就可以增寿。 玄武的这些特性,不但赢得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信仰,而且还为唐宋以后玄武演变成道教大神奠定了基础。 玄武本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总名。战国典籍已有记载。 真武大帝 《楚辞·远游》有"召玄武而奔属"之句洪兴祖《楚辞补注》卷五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礼记·曲礼》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注曰:"行,军旅之出也。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军行法之,作此举之于上,以指正四方,使戎阵整肃也。" 《淮南子·天文》将此四方神与四天帝相配,称玄武为颛顼之僚佐,曰:"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 纬书《河图》则视玄武为黑帝之精,称:"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又曰:"北方黑帝,体为玄武,其人夹面兑头,深目厚耳。"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称老君李聃"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为之作护卫。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之玄武形象仍为龟蛇,该书《续编》卷三云:"朱道士者,太和八年,常游庐山,憩之涧石,忽见蟠蛇如堆缯锦,俄变为巨龟,访之山叟,云是玄武。" 五代于逖《灵应录》又记人锄死龟蛇得祸的故事,据称此龟蛇即"玄武神也"。梁兴扬道长参考《清史稿·礼仪志》 道教经书中描绘真武的形象是披发黑衣,金甲玉带,仗剑怒目,足踏龟蛇,顶罩圆光,形象十分威猛。《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宣竹,真武帝君原来是净乐国太子,生而神灵,察微知运。长大成人后十分勇猛,唯务修行,发誓要除尽天下妖魔,不愿继承王位。后遇紫虚元君,授以无上秘道,连越游东海,又遇天神授以宝剑。入武当(太和山)修炼。居二十四年功成圆满,白日飞升,玉帝下令敕镇北方,统摄玄武之位,并将太和山易名为武当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当(挡) 之”。宋天禧年间(1017—1022)诏封为“真武灵应真君”。元朝大德(1297—1308)七年(1303)加封为“光圣仁威玄天上帝”,一跃而为北方最高神。 明代是真武大帝声势显赫、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时期。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了王位。传说在燕王的整个行动中,真武大帝都曾显灵相助,因此朱棣登基后,即下诏特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并大规模地修建武当山的宫观庙堂,建成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十二亭的庞大道教建筑群,使武当山成为举世闻名的道教圣地,并在天柱峰顶修建“金殿”,奉祀真武大帝神像。因帝王的大力提倡,真武大帝的信仰在明代达到了鼎盛阶段,宫廷内和民间普遍修建了大量的真武庙。 现在庙内供奉真武大帝,一般为披发跣足,端坐于殿堂之上,旁边塑有龟、蛇二将,或金童、玉女。据说前者是护卫大神,后者专替真武记录三界中的善恶功过。真武的诞辰日为农历的三月初三日。 凡间历代封号 唐太宗封为 佑圣玄武灵应真君 宋真宗再号 真武灵应真君 宋钦宗加号 佑圣助顺真武灵应真君 元成宗加号元圣仁威玄天上帝 明太祖加号玄天上帝,明太祖复封真武荡魔天尊 明成祖封号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 史籍记载 白海琼曾说“ 佑圣乃周时人 ”;又据《太和山志》记载:“祖传帝之先(即真武大帝之父)为净乐国王, 净乐治麇, (均州,今丹江口) 即麇地 (又称 麇子国 ,参考“麇国”和“糜国”),故以名宫焉。”可知此言佑圣为周时麇国公子之说有理。但佑圣真其实前面就已经降世过为周朝的官吏,而降世麇子国又是一世的事(见于真武八十二化图)。 史载“净乐治麇”,麇国王子也就是净乐国王子真武,不爱江山,爱修仙,毅然出家到均州城东南的武当神山修行,四十二年后得道飞升,最终成为道教的崇奉神。”。 《太和山志》记载“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的发迹圣地。玄武本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总名。战国典籍已有记载。 《楚辞·远游》有“召玄武而奔属”之句,洪兴祖《楚辞补注》卷五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礼记·曲礼》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注曰:“行,军旅之出也。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军行法之,作此举之于上,以指正四方,使戎阵整肃也。” 《淮南子·天文》将此四方神与四天帝相配,称玄武为颛顼之僚佐,曰:“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 纬书《河图》则视玄武为黑帝之精,称:“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又曰:“北方黑帝,体为玄武,其人夹面兑头,深目厚耳。”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称老君李聃“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为之作护卫。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之玄武形象仍为龟蛇,该书《续编》卷三云:"朱道士者,太和八年,常游庐山,憩之涧石,忽见蟠蛇如堆缯锦,俄变为巨龟,访之山叟,云是玄武。" 五代于逖《灵应录》又记人锄死龟蛇得祸的故事,据称此龟蛇即"玄武神也"。 更名原因 历史记载 关于玄武更名为真武的原因,众说纷纭。一说为避宋真宗的讳(宋真宗曾名玄休、玄侃),此说见于《集说诠真》等书中,另一说为避赵宋“圣祖”赵玄朗的讳,此说见于《朱子语类》中。玄武改为真武后,玄武的名称很少有人提及了。北宋时期,真武的形象仍是龟蛇。到了南宋,真武人格化的传说开始日益繁盛。宋太祖时,已有真武、天蓬等四圣为天上大将之说。宋高承《事物纪原》中即记载了宋真宗天禧(1017—1022年)元年(1017年),“营中有卒见龟蛇者,军士因建真武堂。二年闰四月,泉涌堂侧,汲不渴,民疾疫者,饮之多愈”。真宗闻言,下诏建观,赐名“祥源”。于是人格化的真武诞生了。据《夷坚志》、《云麓漫钞》等书记载,其形象多道服羽梳,被(披)发仗剑(故称披发祖师),颇为勇猛。真武作为道教所奉祀的大神,并且在民间有着广泛而深到的信仰,就再也不能作为原来星辰龟蛇的形象括跃于道教神坛之上了。故有关真武身世、神迹的传说便逐渐流传开来,《道藏》、《续文献通考》、《三教搜神大全》、《历代神仙通鉴》等书中,均载有诸多有关真武身世的传说和神异故事。 道经记载 道教经书中描绘真武的形象是披发黑衣,金甲玉带,仗剑怒目,足踏龟蛇,顶罩圆光,形象十分威猛。《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记载,真武帝君原来是净乐国太子,生于净乐宫,生而神灵,察微知运。长大成人后十分勇猛,唯务修行,发誓要除尽天下妖魔,不愿继承王位。后遇紫虚元君,授以无上秘道,连越游东海,又遇天神授以宝剑。入武当(太和山)修炼。居四十二年功成圆满,白日飞升,玉皇大天尊下令敕镇北方,统摄玄武之位,并将太和山易名为武当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当(挡) 之”。宋天禧年间(1017—1022)诏封为“真武灵应真君”。元朝大德七年(1303)加封为“光圣仁威玄天上帝”,一跃而为北方最高神。 明代是真武大帝声势显赫、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时期。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了皇位。传说在燕王的整个行动中,真武大帝都曾显灵相助,因此朱棣登基后,即下诏特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并大规模地修建武当山的宫观庙堂,建成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十二亭的庞大道教建筑群,使武当山成为举世闻名的道教圣地,并在天柱峰顶修建“金殿”,奉祀真武大帝神像。因帝王的大力提倡,真武大帝的信仰在明代达到了鼎盛阶段,宫廷内和民间普遍修建了大量的真武庙。 庙内供奉真武大帝,一般为披发跣足,端坐于殿堂之上,旁边塑有龟、蛇二将,或金童、玉女。据说前者是护卫大神,后者专替真武记录三界中的善恶功过。真武的诞辰日为农历的三月初三日。人们常说的武当山就是真武大帝的根据地,上面金顶里面供奉的为明代铸造的铜像,前面又八仙桌两边非别为周公·桃花·水火二将,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武当山人山人海,香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同寻常,右图附上武当山金顶真武大帝像。 宝诰 玄天宝诰⑴ 至心皈命礼 混元六天,传法教主⑵。修真悟道,济度群迷⑶。普为众生,消除灾障⑷。八十二化,三教祖师⑸。大慈大悲,救苦救难⑹。三元都总管,九天游弈使⑺。左天罡北极右垣大将军⑻。镇天助顺,真武灵应⑼。福德衍庆,仁慈正烈⑽。协运真君,治世福神⑾。玉虚师相,玄天上帝⑿。金阙化身,荡魔天尊⒀。 [注释] ⑴玄天宝诰: 玄天,又称玄帝、玄天上帝。道经称,玄帝乃北方玄武七宿应得金阙老君降炁,老君一炁元神禀受化身。是北方大神、有保国宁家、赐福消灾之职能。《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卷二十二《玄帝设醮科》云:“玄天上帝,应感无方,含虚危而示象,妙道广博,蹑离坎以彰威,变化无方,鉴观有赫,奉之则常享常应,祷之则有感有通。”玄帝执掌,故《道藏辑要》张集一《道门功课》又称之为《北极诰》。宝诰,诰即诰词。 ⑵混元六天,传法教主: 混元,指天地开辟之初,混沌未分洪元既判时。六天,指欲界六天。分别为,太皇黄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七矅摩夷天。一说,中天北极大帝与五方五帝合称六天。传法,指弘扬道法。教主,指教中地位极高者,此指玄天上帝。道经称玄帝代代化身。此言玄天上帝在混元六天时,就开始传扬教法,济度群生。 ⑶修真悟道,济度群迷: 道经称,玄帝原为净乐国王太子。生而神灵,察微知远,长而勇猛,惟务修行。后入武当山修炼,居四十二年功成,悟道登真。上帝敕命,往镇北方。玄帝发愿济度众生、教化群迷。 ⑷普为众生,消除灾障: 灾障,自然界的一切灾难和魔障。玄帝悟道登真后,立志普渡众生,消除邪魔和灾难。此为玄帝盛德的颂赞。 ⑸八十二化,三教祖师: 八十二化,指玄帝的化身。《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称:“玄元圣祖,八十二次化为玄武大帝。”三教,指儒、释、道三教。玄帝济度群生、消除灾障,其道业日隆,太上命他任三教祖师。 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 大慈,慈爱、慈悲。大悲,指悲悯世人。救苦救难,救度众生之疾苦和灾难。此赞玄帝之大德。 ⑺三元都总管,九天游弈使: 三元,指天、地、水。都总管,原指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此指玄帝的官位。九天,谓天之九野,即中央、四正四偶。《吕氏春秋》称:“天有九野。何谓九野?即九方天也。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变天,北方玄天,西北幽天,西方颢天,西南朱天,南方炎天,东南方阳天。”游弈使,弈通“奕”。指巡逻使。 ⑻左天罡北极右垣大将军: 这句不仔细断句就很容易错。以往断句常为“左天罡北极,右垣大将军”,如此便不通顺。参天蓬元帅称“ 九天尚父北极左垣都总管 ”,故当断为“ 左天罡/北极右垣大将军 ”。所谓左右之名,指今正副之名。北极右垣或指紫微右垣,即统领左天罡军护卫紫微右垣之大将军。二说右垣通右掖,五军之一。 ⑼镇天助顺,真武灵应: 镇天助顺,为玄帝仙界的职位。玄帝,原为净乐国王太子。后遇紫虚元君,授以道秘,遂入东海游览,有遇天神授以宝剑,入武当修炼,悟道登真,奉上帝命,往镇北方,镇天助顺。真武灵应,玄帝尊号,全称北方镇天真武灵应真君。 ⑽福德衍庆,仁慈正烈: 福德衍庆,指玄帝的福德惠及世人。仁慈,仁爱慈善。正列,正真刚烈。此为玄帝盛德的颂赞。 ⑾协运真君,治世福神: 此为玄帝仙职之尊号。 ⑿玉虚师相,玄天上帝: 玉虚,为玉帝居住之所。师相,仙职,辅佐玉帝掌管仙界枢机。可见玄帝品位之尊。玄天上帝,为玄帝之尊号。 ⒀金阙化身,荡魔天尊: 金阙,天帝所居之处。此引指天帝。化身,变化之身。此指玄帝本为天帝所化身。关于玄帝化身之事另有各种说法,《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引《混洞赤文》称玄帝乃元始化身;《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则称其为太上老君所化身。或说是后圣金阙太平帝君的化身,但 金阙后圣太平帝君 本身就是太上老君在末世度人、接引种民的化身,早期道教称“金阙后圣太平李真天帝”,壬辰下世化名李弘为太平主。颇似弥勒降生之说,所以南北朝时期常有以此为旗号组织邪教造反之事。或许也是真武大帝有号 终劫济苦天尊 的渊源。荡魔,荡除邪魔。此为玄帝修道前所立下的宏愿。天尊,对得道神仙的尊称。此为对玄帝立志修行,荡除邪魔盛德的赞颂。 报恩宝诰⑴ 志心皈命礼。 玄元应化,武曲分真⑵。垂念我等众生,有相脱生⑶。父母怀胎十月,乳哺三年⑷。辛苦百千,殷勤寸念⑸。怜我父母,日渐衰朽。我今持念平等,悉灭险峻贪嗔⑹。礼帝为师,祈恩报本⑺。愿我现在父母,福寿增延,过去宗祖,早得超生⑻。大圣大慈,大仁大孝。八十二化,报恩教主⑼。佑圣真武,治世福神⑽。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终劫济苦天尊⑾。 [ 注释] ⑴报恩诰: 即报父母诰,诰中祈求真武佑护父母,寿福增延。故道教又称 真武大帝 为报恩祖师; ⑵玄元应化,武曲分真: 玄元,即玄元祖师,唐时封太上老君为“玄元皇帝”。故此玄元即太上老君也。应化,应变分化。武曲分真,武曲,即真武。有经称真武“武曲灵应”。 ⑶垂念我等众生,有相脱生: 垂念,垂慈怜念。有相,与无相相区别。道教将先天称作无相,后天称作有相。即有形象,有身体。脱生,即轮回转生。 ⑷父母怀胎十月,乳哺三年: 凡人在母体内皆须怀胎十月方可圆满出生,乳哺三年方可成人。《内观经》曰”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阳神为三魂,动而生也。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也。七月,七精开窍,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也。十月气足,万象成也。元和哺食,时不停也。“ ⑸辛苦百千,殷勤寸念: 父母如此怀胎乳哺,实为百千之辛苦,殷切之希望长大成人。 ⑹我今持念平等,悉灭险峻贪嗔: 持念,行持念诵。平等,平等之法也。险峻,人间之狡诈也。贪嗔,人之欲望也。 ⑺礼帝为师,祈恩报本: 礼,恭礼。帝,玄天真武大帝。祈恩报本,按《太上元始天尊说真武妙经卷下·报恩章第四品》言:“人属万物之灵,秉性赋形。一丝一发,犹不可轻。天恩祖德,前劫善根,父母养育。……若有尘世凡民,觉悟回心,思父母之苦,报爹娘之恩。斋戒沐浴,勤诵此经。过去现在,一切超生。” ⑻愿我现在父母,福寿增延,过去宗祖,早得超生: 玄门弟子,出家修行。为孝中之最丈夫。现在父母,过去宗祖,亦皆沾道恩,永脱轮回之苦也。 ⑼八十二化,报恩教主: 八十二化,即真武大帝因人因物因事而度化,总有八十二种化度之法。是玄门之报恩教主也。 ⑽佑圣真武,治世福神: 按《元始天尊说真武妙经》云:真武“屡劫清静,世世宏仁。安国济民,克修大定……不浮天律,不逆双亲。降龟伏蛇,诸浊消倾。念念虔诚,故尔飞升。” ⑾金阙化身,终劫济苦天尊: 金阙化身,终劫济苦天尊。为报恩教主之全尊称。同上解释为金阙帝君化身之说。 仰启咒 仰启玄天大圣者 北方壬癸至灵神 金阙真尊应化身 无上将军号真武 威容赫奕太阴君 列宿虚危分秀气 双睛掣电伏群魔 万骑如云威九地 紫袍金带按神锋 苍龟巨蛇捧圣足 六丁六甲左右随 八煞将军前后卫 消灾降福不思议 归命一心今奉礼 《万历续道藏》 玄天上帝百字圣号《万历续道藏》:混元六天,传法教主,修真悟道,济度群迷,普为众生,消除灾障,八十二化,三教祖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三元都总管,九天游奕使,左天罡北极右垣大将军,镇天助顺,真武灵应,福德衍庆,仁慈正烈,协运真君,治世福神。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荡魔天尊。 仁宗皇帝御赞 镇天真武,长生福神。万物之祖,盛德可委。精贯玄天,灵光有伟。兴益之宗,保合大同。香火瞻敬,五福攸从。 圣降日 正月初七日。二月初八日。 三月初三日。圣诞;初九日。四月初四日。

五月初五日。六月初七日。

七月初七日。

八月十三日。

九月初九日。南山严宫五龙捧圣,白日飞升。

十月。二十日。

十一月。初七日。

十二月。二十七日。闰月相同。 出土文物 2014年6月,河南省邓州市汲滩镇廖寨村的村民在开挖镇区下水道时,发现一组元末明初时期用汉白玉雕琢的真武大帝系列雕像。 这组用精美汉白玉雕琢而成的真武大帝雕像共3尊:最大的一尊身高75厘米,宽50厘米,龙袍玉带,脚踏龟蛇,顶罩圆光,身坐五彩祥云,面目清晰庄重,形态逼真肃穆;另2尊雕像属于真武大帝跟前的“站班”,稍微小一些,身高均为68厘米、宽45厘米,同样神态安详,凝神静思。 雕像位于地下1米多深,现存放于某银行金库内。汲滩镇位于湍河、赵河、严陵河三河交汇处,古时候常遭水患。元末明初时期,人们在此兴建了余庵庙,供奉真武大帝,降妖除怪,平息水患。1946年,该庙被战火所毁。 雕像当属元末明初时期作品,在国内极为罕见,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

北极的文明起源

古中国人在北极  继古爱斯基摩人向北迁徙之后,中、低纬度发展起来的古文明人也逐渐开始思考,他们所居住的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现今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