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是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7收藏

文津是什么意思?,第1张

”文津“是取“文人津津乐道”之意。

清代七大图书馆(藏书楼):位于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盛京皇宫的文溯阁、避暑山庄的文津阁,称为“北四阁”;位于扬州天宁寺的文汇阁、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杭州圣因寺的文澜阁,称为“南三阁”。图谋简记为:渊源溯津汇宗澜

四库全书的七大阁楼之一——文津阁,取文津这名是为了防火。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该著作对中国文化有着怎样的影响?《四库全书》是在皇帝的亲自组织下编撰而成,该书共有三种版本。文津阁本,有36275册。文津阁本1920年清点时为36275册,1928年清点时为36300册,(含25册简目),解放后清点文津阁本实为3503种,7933卷,36304册(含简目录17册)。三次清点数目不一,或许过去清点有误。

文渊阁本:有36078册。文渊阁本据据嘉庆6年(公元1801年)《重修两浙盐法志》卷二(文渊阁图说)记载:原藏书35990册,另有总目和考证227册。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文渊阁藏书全部散失。后由藏书家丁丙、丁申弟兄搜集购回9062册。此后丁氏兄弟又发起补抄,残篇配挑选得891种,全书补抄2174种,连同原抄本尚存全抄者331种,共计3396种,34769册。

光绪后,文渊阁本即归浙江图书馆收藏。民国时期浙江又前后发起过“乙卯补炒之役(1915年——1922年)”和“葵亥补炒之役(1923年—1926年)”1926年补炒结束后,文渊阁本已达3459种,36278册,超过原藏书35990册,解放后又购回原抄本若干册。文溯阁本,有36318册。文溯阁本据《钦定盛京通志》记载文溯阁共藏书36000册。文溯阁本于1914年运至北京,1925年又运回沈阳,查点时发现经部有损。1926年—1927年间依据文渊阁本补抄,当时总数为36318册。1966年文溯阁本移交甘肃省图书馆,据1979年10月甘肃省图书馆资料统计,“该书至今完整无缺,计3578种,36315册”所谓无缺,实际上较之当初已经少了3册,原因不详。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四库全书》完成至今的两百年间,饱经沧桑,多份抄本在战火中被毁。其中文源阁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文宗、文汇阁本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杭州文澜阁藏书楼1861年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由藏书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补抄,才抢救回原书的四分之一。文澜阁本在民国时期又有二次补抄。1914年在杭州图书馆第一任馆长钱恂的支持下,由徐锡麟二弟徐仲荪及其学生堵福诜自费补抄,历时7年,史称“乙卯补抄”。1923年,时任浙江教育厅长的张宗祥得知徐仲荪、堵福诜的义举后,十分感动,但他知道“修补”量相当浩大,单靠几个人很难完成,必须由政府牵头。在他的重视下,补抄人员增加到百余人,费用全部由浙江籍人募集,徐仲荪任总校,堵福冼任监理,历时两年,史称“癸亥补抄”。解放初,由于徐仲荪和堵福洗修补《四库全书》有功,他们俩的画像曾被悬挂在杭州文澜阁,以志纪念。2008年后《四库全书》大部分内容已经恢复。如今《四库全书》只存3套半,其中文渊阁本原藏北京故宫,后经上海、南京转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文溯阁本1922年险些被卖给日本人,现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津阁本于1950年由中国政府下令调拨到中国国家图书馆,这是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书保存的版本。而文澜阁本则藏于浙江省图书馆。

1966年10月,当时正处于中苏关系紧张时,为保护《四库全书》安全,林彪下令将文溯阁《四库全书》秘密从沈阳运至兰州,藏於戈壁沙漠中。辽宁有关人士要求归还,以书阁合璧。甘肃方面也修建藏书楼,加强保护。文溯阁《四库全书》其最终归属仍处争议中

《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两者的共同点:这两部书的规模都极其庞大!这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在于一个是明朝编纂的,一个是清朝编纂的,而且相对于而言《四库全书》比《永乐大典》更加的丰富。

《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汇集古今典籍7000种以上,分为11095册,总字数多达37亿字!《四库全书》编纂于清朝乾隆年间,汇集古今典籍3500多种,分为36000多册,总字数不少于8亿字!

《永乐大典》的编辑和抄写工作动用2000多人,其中既有当朝重臣,也有普通的“抄书匠”。《四库全书》仅抄书匠就招了近4000人,参与古籍收集、整理、编辑的官员更是不计其数。

有趣的是,清朝的编修官必定深知抄书的辛苦,所以特别推出一套“激励机制”。他们从落榜秀才中挑选字迹好看的,规定每人每天至少抄1000字,抄满五年后按字数多少归入不同等次,按等次授予官职——要是抄满200万字,就能直升市领导!

总结:这两部书的套数都太少了。《永乐大典》只抄了一套,专供永乐皇帝本人阅读。《四库全书》抄了七套,但当时的制版印刷的成本仍然远远高于手工抄写。所以这两部书都是拥有非珍惜和珍藏的价值的,但是现在我们看见的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基本上是后来人们再进行重新编辑过之后印刷打印出来的。

你说的应该是四库全书 的确有一套在台湾。

其中的文渊阁版本原藏北京故宫,后经上海、南京转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

文溯阁本1922年险些被卖给日本人,现藏甘肃省图书馆。

文津阁本于1950年由中国政府下令调拨到中国国家图书馆,这是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书保存的版本。

文澜阁本则藏于浙江省图书馆。

但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很多,四库全书只是其中清朝的修改删定版,并不可用全套来代称

当然不同。首先抄写时间不同,中间曾有修订。其次几千名书手水平参差,工作态度各异,也造成许多错讹。以文津阁本为例:

文津阁本是北方四阁本最后一部抄成的,且距第一部文渊阁本成书有三年之久,对前三阁抄本存在的一些讹误作了修正,《四库全书》在成书后,曾作过两次全面复查。其中与文渊阁本仅集部差异达百分之六十二,史部差异则达百分之五十一。这些差异不仅存在于文字、提要和序、跋、附录,甚至在篇、卷上也存在重大差异,仅以宋人别集而言,文津阁本多于文渊阁本即有一百二十八种书一千多篇文。

因修成于不同时间,所以收书数量、书的内容或多或少有些差异,文渊、文津、文溯都保存完整,就抄写质量而言,文渊阁本经纪昀等多次覆查,错误较少。

文津是什么意思?

”文津“是取“文人津津乐道”之意。清代七大图书馆(藏书楼):位于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盛京皇宫的文溯阁、避暑山庄的文津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