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山姜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4收藏

古籍中的山姜简介,第1张

姜科植物山姜的根茎·《中医大辞典》·山姜山姜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经集注》。别名箭杆风、九姜连、九龙盘来源及产地姜科植物山姜AlpiniajaponicaMiq的根茎。分布西南、华南及浙江、福建、台湾等地。性味辛、微苦,温。功能主治温中行气,祛风止痛。治脘腹冷痛,泄泻,食滞腹胀,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损瘀滞,月经不调。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浸酒饮。化学成分根茎含佛术9烯11醇(Eremophil9ene11ol)、山姜萜醇(Alpiniol)、山姜内酯、汉山姜过氧萜醇(H pinol)等。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根茎·《中医大辞典》·山姜山姜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草药》。为《广西中药志》记载的大良姜之别名。别名山姜来源及产地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galanga(L)Willd的根茎。主产广西。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温胃,散寒,止痛。治心胃气痛,胃寒及伤食吐泻。用法用量煎服:3~9g。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主成分为桂皮酸甲酯、蒎烯、桉叶素等。还含树脂、鞣质等。药理作用有较好的祛痰作用,其成分可抗消化道溃疡。大良姜挥发油对皮肤和黏膜有 作用,内服有驱风及抑制小肠过度蠕动的作用。山姜煎剂可抗大鼠多种溃疡,抑制肠管兴奋,并可抗菌。姜科植物山姜的根茎·《全国中草药汇编》·山姜拼音名ShānJiānɡ别名箭杆风、九姜连、九龙盘、鸡爪莲[江西婺源]来源为姜科山姜属植物山姜AlpiniajaponicaMiq,以根状茎入药。原形态多年生常绿草本,高40~60厘米。根状茎分枝,多节,幼嫩部分红色,生细长而稀少的须根。茎直立,丛生。叶互生,常排成二列,长椭圆形或宽披针形。5~6月开花,总状花序顶生于有叶的茎顶,密生锈色茸毛。花白色捎带红条纹。果实宽椭圆形,直径1厘米,红色,表面密生毛。种子多数。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通络,理气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

详见百科词条:山姜 [ 最后修订于2015/8/24 17:22:15 共344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征战西北的动物是谁:征战西北的动物是龙。

龙:

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

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

扩展资料:

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亚洲其他国家和民族亦有受中华龙文化影响。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张果星经云:"又有辅翼,则为真龙",认为有翼方是真龙。如西周有大量身负羽翼龙纹器皿,乃至青龙在先秦纹饰中也有羽翼,一说应龙、青龙为祖龙。封建时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但与广为流传的"五爪金龙为天子象征"之说不同,古籍中记载有翼飞龙,方为天子之像。

中国龙文化具有鲜明特色:

1、悠久性

中国龙崇拜历史在世界上最为久远。据考古发掘资料,最早的龙形象是在1994年发掘的辽宁阜新查海遗址中发现的,这一遗址中有一条距今七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石块堆塑龙。在新石器遗址中,还发现了众多的龙形象。至于玉龙和龙纹就更多。

2、延续性

龙文化在中国历久不衰,历朝历代延续不断,可以说是延续时间最长、生命力最强的文化现象之一。

3、多样性

中国龙文化丰富多样。龙的形象变化多样,中国各朝代的龙形象均有所不同。各地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也各不相同,龙的神话传说丰富多彩,祭龙仪式纷繁复杂。

4、普遍性

中国大多数民族都崇拜龙,有龙抬头节习俗,带有“龙”字的地名、物名、人名遍布全国各地。

5、整合性

自秦汉之后,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龙获得了更为显赫的地位,这使各地区、各民族本来不同的龙文化得到整合。中国龙文化经过整合,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传播力。

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墓葬,为大型木椁墓。笙,是起源于我国的汉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且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笙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

所知的笙的最早实物是曾侯乙笙,共出土6个,笙管数不尽相同,有12、14、18管三种。簧片用竹制,瓠身漆成黑底绘有精美纹饰,距今已2400多年。笙与竽属同类乐器,竽的管数相对比笙多,为22~36根。汉以前,笙和竽在宫廷中占居重要地位,而竽相对更受重用。笙和竽都由笙师掌教。笙斗用葫芦制作,吹嘴由木头制成,十几根长短不等的竹管呈马蹄形状,排列在笙斗上面。唐代以后,演奏家们把笙斗改为木制,后来经过流传,又用铜斗取代了木斗,同时簧片也从竹制改为铜制。由于笙流传的年代久远,所以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式样的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乐器制造者和音乐工作者,对笙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先后试制出扩音笙、加键笙等多种新品种,克服了音域不宽、不能转调和快速演奏不便等缺点,给笙带来了新的生命力。笙的音色明亮甜美,高音清脆透明,中音柔和丰满,低音浑厚低沉,音量较大。而且在中国传统吹管乐器中,也是唯一能够吹出和声的乐器。在和其它乐器合奏的时候,能起到调和乐队音色、丰富乐队音响的作用。在大型的民族管弦乐队里,笙有时还要用到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笙。

笙的长久发展,对于西洋乐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的笙、竽在盛唐之时东传日本,在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现存中国唐时制作的吴竹笙、竽各两支,假斑竹笙、竽各一支,皆为17管,其排列方法均呈马蹄形,唯弯曲的吹嘴特别长,斗上都有油漆彩绘的人物或风景画。古籍中所说竽为多管,而正仓院所存的唐俗乐使用的竽,则与笙同为17管。中国的笙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笙最早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波斯,1777年法国传教士阿米奥又将笙传到欧洲。1780年,侨居俄国的丹麦管风琴制造家柯斯尼克,首先仿照中国笙的簧片原理,制造出管风琴的簧片拉手,自此管风琴才开始使用音色柔和悦耳的自由簧。18世纪末,俄国科学院院士雅·什太林,曾撰文称赞笙是“最受欢迎的中国管风琴”。以后,又促进了其他自由簧乐器的产生。1810年,法国乐器制造家格列尼叶制成了风琴;1821年,德国布希曼发明了口琴,次年又发明了手风琴。

较深的蓝色:靛青,墨青

较正的蓝色:碧穹,天晴,清湛,水色,天河

较浅的蓝色:天青,冰寒,轻云出岫,烟波,淡霭,夕雾

淡蓝、浅蓝、微蓝、天蓝、蔚蓝、湛蓝、亮蓝、钻蓝、瓦蓝、锃蓝、湖蓝、海蓝、深蓝、钴蓝、灰蓝、幽蓝、暗蓝、墨蓝

扩展资料:

蔚蓝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wèi lán,形容词,用来形容类似晴朗天空的颜色的一种蓝色。唐·杜甫《冬到金华山观》诗等均有相关记载。

靛青即靛蓝。蓝草浸沤而成的液体,也指深蓝色。靛蓝,有机染料深蓝色用蓼蓝以及菘蓝、木蓝、马蓝等含有吲哚酸成分的植物叶子发酵制成。

靛青也有人工合成的(古籍中曰: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宋应星。《天工开物》)。用来染布颜色经久不退。通称蓝靛,有的地区叫靛青。但是,靛青绝不是绿色,而是蓝色!

古籍中的山姜简介

姜科植物山姜的根茎·《中医大辞典》·山姜山姜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经集注》。别名箭杆风、九姜连、九龙盘来源及产地姜科植物山姜Alpiniaj...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