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解经典籍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1收藏

清代的解经典籍有哪些?,第1张

清代解经典籍成就辉煌,不仅数量多,而且在许多经学领域的研究超越了汉唐。择要而言,首先是在对经书的辨伪上意义重大。清代学者万斯同的《周礼辨非》、《仪礼商》,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惠栋的《古文尚书考》,胡渭的《易图明辨》,都是当时疑经辨伪的力作。特别是《古文尚书疏证》一书,引经据典,共列128条,一一陈述《古文尚书》的矛盾,彻底揭穿东晋梅颐对《古文尚书》和《尚书孔传》的伪造,使遗留千年的问题成为定案。其次,清儒的解经典籍几乎遍注群经,“十三经”中除《礼记》和《毂梁传》外,每部经书皆有数种新注新疏,这些著述对经文经义的考证和注释,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全新水平。清末学者章炳麟曾对清人解经典籍加以研究,从中选出一批著作定为“群经新疏”,颇有代表性意义。其所列举:《易经》有惠栋《周易述》,江藩、李松林《周易补述》,张惠言《周易侯氏义》;《尚书》有江声《尚书集注音疏》,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诗经》有陈奂《毛诗传疏》;《周礼》有孙诒让《周礼正义》;《仪礼》有胡培晕《仪礼正义》;《左传》有刘文淇《左传正义》;《公羊》有陈立《公羊义疏》;《论语》有刘宝楠《论语正义》;《孟子》有焦循《孟子正义》;《孝经》有皮锡瑞《孝经注疏》;《尔雅》有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这些著述可以大致反映清代经学研究的水平。此外,清人还对经书注释典籍作了大量的整理工作,康熙年间由纳兰性德刊刻的《通志堂经解》1860卷,由徐乾学、何烽主编,编者收集了唐、宋、元、明人关于《易》《书》《诗》《春秋》《三礼》《孝经》《论语》《孟子》等解经典籍146种,其中尤以宋元诸儒著述居多,收罗宏富,颇多罕见之本。此外,清儒还对当代的解经著作进行总结,如阮元所编《皇清经解》和王先谦所编《皇清经解续编》。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随着时间的进展,将记事类文件加以编排,供人阅读,并达到传播知识经验的目的,便形成了一部图书,图书的内容日益增多,载体趋向多元,制作技术不断改进,为了方便阅读,产生了"简册"、"卷轴"、"册页"、"线装书"等不同的装帧样式。

共有八个版本的《幼学故事琼林》

其中木刻本四种:雾阁文林堂、光绪甲申年崇文堂、光绪癸卯年古香阁《真本改良绘图幼学故事琼林》、民国古香阁《真本改良绘图幼学故事琼林》。石印本四种:民国上海昌文书局、锦章图书局、会文堂《绘图重增幼学故事琼林》和萃英书局《大字幼学故事琼林》。

在这八个版本中,清代木刻本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尽管木刻本在当时印数较大,但年代久远,加上塾课类古籍历来不受藏书家珍视,已是凤毛麟角,如今要找一套完整的书较难,即使有也是价格不菲。石印本由于印数大,收藏价值不及木刻本。

清代木刻 22万

清代石刻 19万

民国线装 8万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如今要找一套完整的书较难,即使有也是价格不菲。

清代的解经典籍有哪些?

清代解经典籍成就辉煌,不仅数量多,而且在许多经学领域的研究超越了汉唐。择要而言,首先是在对经书的辨伪上意义重大。清代学者万斯同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