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丹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6收藏

解毒丹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蒲辅周医疗经验》:解毒丹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解毒丹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药奁启秘》:解毒丹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解毒丹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脉因证治》卷下:解毒丹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解毒丹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外科真诠》卷下:解毒丹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解毒丹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青囊秘传》 61 方名 62 解毒丹的别名 63 组成 64 功效 65 主治 66 解毒丹的用法用量 67 制备方法 7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解毒丹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古今医鉴》卷十六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解毒丹的用法用量 85 加减 8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解毒丹 1 拼音

jiě dú dān

2 《蒲辅周医疗经验》:解毒丹

21 处方

当归30克 赤豆卷(用赤小豆发出芽一分长,即晒干)90克 肉苁蓉(酒洗,去盐)90克 山萸肉30克 川牛膝(酒炒)30克 香附(酗制)30克 土茯苓30克 银花30克 银花叶30克

22 制法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

23 功能主治

滋肾补肝,利湿清热,化瘀解毒。治妇科肿瘤。

24 解毒丹的用法用量

每夜服一丸,嚼细,白开水送下。

25 摘录

《蒲辅周医疗经验》

3 《药奁启秘》:解毒丹

31 处方

青黛2钱,黄柏2钱,熟石膏2两。

32 制法

上为末。

33 功能主治

湿疮痒痛红肿。

34 解毒丹的用法用量

麻油调敷。

35 摘录

《药奁启秘》

4 《脉因证治》卷下:解毒丹

41 处方

紫背车螯(大者)。

42 功能主治

一切发背、痈疽、金石毒。

43 解毒丹的用法用量

上以盐泥固济,煅红,出火毒,甘草膏为丸。甘草汤下。恶物,用寒水石(煅红入瓮,沉井中)、腊猪油调敷。

44 摘录

《脉因证治》卷下

5 《外科真诠》卷下:解毒丹

51 处方

冰片2分,轻粉5分,白矾2分,灯心灰2分,麻根灰3钱,凤凰衣1钱。

52 制法

上为细末。

53 功能主治

蜘蛛疮重者,生于皮肤间,如水窠疮相似,淡红微痛,五六个成簇,亦能荫开。

54 解毒丹的用法用量

先用麻揉破再掺。

55 摘录

《外科真诠》卷下

6 《青囊秘传》 61 方名

解毒丹

62 解毒丹的别名

遇仙丹

63 组成

熟石膏1两,青黛2钱。

64 功效

长肉生肌。

65 主治

丹毒;湿疹。火烫,烂腿疮。

66 解毒丹的用法用量

入凉血散内,或菜油调搽。

67 制备方法

研极细末。

7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71 方名

解毒丹

72 组成

熟石膏62g,黄柏15g,青黛9g,轻粉3g。

73 主治

湿疹,皮炎,烧伤,溃疡。

74 解毒丹的用法用量

麻油调敷。

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8 《古今医鉴》卷十六 81 方名

解毒丹

82 组成

黄丹、水粉、青黛、焰消、绿豆粉。

83 主治

中信毒在腹中,已下者。

84 解毒丹的用法用量

以小蓝挼水调下。

85 加减

腹痛,倍黄丹、豆粉,井花水调下。

86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古籍中的解毒丹 《医学入门》:[外集·卷七]急救诸方

。治法上宜吐之。以鹅翎探吐。急以桐油灌吐之,下以解毒丸靛浆利之。中毒手足面青,过肘者不救。紧急只以玄

《杂病广要》:[内因类]黄瘅

内,人不拣择,误食则生黄胆,诸药不效,用猫涎和解毒丹服之。(《识病捷法》)(按∶《本草》秦艽条,《

《上池杂说》:正文

磨服一锭,厥明大下,即进粥两瓯,其病遂愈。以此知解毒丹之效,神妙莫比。一名紫金锭子,具载方书。王典者

《医学入门》:[外集·卷五外科]痈疽总论

烦闷、恍惚似醉、呕吐不定,危证也。实者,用万病解毒丹,以黄连、当归煎汤化下;虚者,用古芎归汤加茯苓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七十七中蛊门]药方

目录 1 拼音 2 耳聋丸药典标准 21 品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性状 25 鉴别 26 检查 27 含量测定 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74 测定法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注意 211 规格 212 贮藏 213 版本 3 耳聋丸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32 标准编号 33 处方 34 制法 35 性状 36 鉴别 37 检查 38 功能与主治 39 用法与用量 310 规格 311 贮藏 4 《青囊秘传》之耳聋丸 41 组成 42 主治 43 耳聋丸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5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耳聋丸 51 组成 52 功效 53 主治 54 耳聋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56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耳聋丸 耳聋丸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ěr lóng wán

2 耳聋丸药典标准 21 品名

耳聋丸

Erlong Wan

22 处方

龙胆500g、黄芩500g、地黄500g、泽泻500g、木通500g、栀子500g、当归500g、九节菖蒲500g、甘草500g、羚羊角25g

23 制法

以上十味,羚羊角镑丝,用羚羊角重量30%的淀粉制成稀糊,与羚羊角丝拌匀,干燥;再与龙胆等九味混合,粉碎成细粉。每100g粉末加炼蜜150~17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24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

2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韧皮纤维淡**,梭形,壁厚,孔沟细(黄芩)。种皮石细胞**或淡棕色,多破碎,完整者长多角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壁厚,有大的圆形纹孔,胞腔棕红色(栀子)。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地黄)。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当归)。纤维束周围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甘草)。不规则碎块稍有光泽,均匀分布裂缝状或圆形孔隙(羚羊角)。

(2)取本品12g,剪碎,加硅藻土10g,研匀,加乙醚4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药渣备用。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05g,加乙醚2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鉴别](2)项下的药渣,挥去乙醚,加盐酸3ml与三氯甲烷4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1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磷钼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本品10g,剪碎,加硅藻土8g,研匀,加乙醚50ml,加热回流40分钟,滤过,取药渣挥去乙醚,加甲醇5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5ml使溶解,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为15cm,柱高为20cm),用水100ml洗脱,弃去洗脱液,再用乙醇100ml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栀子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分层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取黄芩苷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4)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上述对照品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2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磷酸(50:50: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黄芩苷60μg的溶液,即得。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重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剪碎,混匀,取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小蜜丸每1g不得少于26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180mg。

28 功能与主治

清肝泻火,利湿通窍。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头晕头痛、耳聋耳鸣、耳内流脓。

29 用法与用量

口服。小蜜丸一次7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210 注意

忌食辛辣食物。

211 规格

(1)小蜜丸  每45丸重7g

(2)大蜜丸  每丸重7g

212 贮藏

密封。

213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 耳聋丸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Erlong Wan

32 标准编号

WS3B250497

33 处方

龙胆 500g 黄芩 500g 地黄 500g 泽泻 500g 关木通 500g 栀子 500g 当归 500g 九节菖蒲 500g 甘草 500g 羚羊角 25g

34 制法

以上十味,先将羚羊角镑丝,用羚羊角重量30%的淀粉制成稀糊,与羚 羊角丝拌匀,烘干,再与龙胆等九味混合,粉碎成细粉,每 100g粉末加150~ 170g炼蜜, 制成大蜜丸,即得。

35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圆形蜜丸;味苦。

36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韧皮纤维淡**,棱形,长60~250μm,直 径9~33μm,壁厚,孔沟细。种皮石细胞**或淡棕色,长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长至230 μm,直径60~112μm,壁厚,纹孔甚大,胞腔棕红色。薄壁细胞类圆形,内含类圆形细 胞核。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表面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有时可见菲薄的 横隔。纤维成束,直径8~14μm,壁厚,微木化,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不规则碎块稍有光泽,均匀分布裂缝状或圆形孔隙。具缘纹孔导管大,直径约至328μm, 多破碎,具缘纹孔类圆形,排列紧密。

3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A)。

38 功能与主治

清肝泻火,利湿通窍。用于上焦湿热,头晕头痛,耳聋耳鸣,耳 内流脓。

3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310 规格

每丸重 7g

311 贮藏

密封。

辽宁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4 《青囊秘传》之耳聋丸 41 组成

巴豆2粒,全虫2个,麝香2厘,石菖蒲2寸。

42 主治

《青囊秘传》之耳聋丸主治耳聋。

43 耳聋丸的用法用量

右聋塞左耳,左聋塞右耳,两耳俱聋者,次第塞之,日1易。

44 制备方法

蒜汁为丸,莲子大,丝绵裹好。

5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耳聋丸 51 组成

龙胆草1两,大黄1两,黄芩1两,生地1两,醋柴胡1两,泽泻1两,木通1两,当归1两,车前子(炒)1两,黄柏6钱,甘草6钱,生栀子6钱,芦荟5钱,木香3钱。

52 功效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耳聋丸具有清肝热,泄火通便之功效。

53 主治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耳聋丸主治肝胆火盛,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大便秘结,小便涩赤。

54 耳聋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冷汗水泛为小丸,每16两用青黛1两、滑石粉2两5钱为衣,闯亮。

56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古籍中的耳聋丸 《本草征要》:[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外科皮科骨伤科]松脂

,煎膏而用。牙疼恶痹崩中,研末而尝。咽干含化,耳聋丸吞。松脂感太阳之气而生,燥可去湿,甘能除热,故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六十二耳证门]药方

(《三因》)补肾丸治肾虚耳聋耳鸣。山茱萸芍药干姜(炮)巴戟(去心)泽泻桂心菟丝子(酒浸)远志(酒浸)

《奇效简便良方》:[卷一耳目]耳痛出水

杏仁,炒焦,末,葱涎为丸,棉裹塞耳,兼治耳聋有脓。《奇效简便良方》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一十四耳门]耳聋

头)泽泻(锉各一分)上一十四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治耳聋,黄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耳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之四黄散 31 组成 32 制法 33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34 功能主治 4 《证治准绳·疡医》卷一方之四黄散 41 四黄散的别名 42 组成 43 制法 4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45 功能主治 5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方之四黄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青囊秘传》方之四黄散 61 组成 62 制备方法 63 功能主治 6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7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四黄散 71 组成 72 制备方法 73 主治 7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8 《中医外科学》方之四黄散 81 组成 82 制备方法 83 功效主治 8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9 《卫生总微》卷十七方之四黄散 91 组成 92 功能主治 93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94 用药禁忌 10 《疡科选粹》卷六方之四黄散 101 组成 102 功能主治 103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104 运用 11 《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四黄散 111 组成 112 制备方法 113 功能主治 11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12 《活幼心书》卷下方之四黄散 121 组成 122 制备方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13 《普济方》卷二七七引《卫生家宝》方之四黄散 131 组成 132 制备方法 133 功能主治 13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14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之四黄散 141 组成 142 制备方法 143 功能主治 14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1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四黄散 四黄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sì huáng sǎn

2 概述

四黄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二首。

3 《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之四黄散 31 组成

黄连、黄柏、黄芩、大黄、滑石各五钱,五倍子二钱半[1]。

32 制法

上药为细末[1]。

33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次二至三钱,清油调敷患处[1]。

34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之四黄散主治小儿热毒疮疾,燥痒抓破,有汁不干[1]。

4 《证治准绳·疡医》卷一方之四黄散

四黄散为方剂名,出自《证治准绳·疡医》卷一方,即《仙传外科集验方》方记载的洪宝丹的别名[1]。

41 四黄散的别名

破血丹、抑阳散、洪宝膏、金丹、四黄散[2]。

42 组成

天花粉三两,姜黄、白芷各一两,赤芍药二两[2]。

43 制法

上药为细末[2]。

4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茶水或酒调和,热敷患处[2]。

45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疡医》卷一方之四黄散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2]。主治痈肿阳证,焮热红肿疼痛;亦治金疮[2]。

5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方之四黄散 51 处方

大黄末15克 黄柏末15克 雄黄末15克 硫黄末15克

52 制法

上药共研细末。

53 功能主治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方之四黄散功在清热,解毒,消肿。主治发际疮(毛囊炎),疖肿,脓疱疮。

5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麻油调搽。

55 摘录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6 《青囊秘传》方之四黄散 61 组成

雄黄、雌黄、石硫黄、白附子、川槿皮各等分。

62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63 功能主治

《青囊秘传》方之四黄散主治紫、白癜风作痒。

6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生姜蘸搽。

7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四黄散 71 组成

大黄1两,黄柏1两,黄芩1两,川连5钱,尖槟榔1两,老松香1两,熟石膏3两,厚朴1两,寒水石2两。

72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73 主治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四黄散主治一切白泡痛疮、湿疮、坐板疮、烫火疮。

7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香油调搽。

8 《中医外科学》方之四黄散 81 组成

黄连、黄柏、黄芩、大黄、乳香、没药各等分。

82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83 功效主治

《中医外科学》方之四黄散功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治阳证疮疡。

8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或加凡士林调为膏。散剂以水或银花露调敷患处,膏剂将油膏摊纱布上敷患处。

9 《卫生总微》卷十七方之四黄散 91 组成

蒲黄10铢,大黄10铢,黄芩10铢,黄连(去须)12铢,麦门冬10铢,甘草8铢,芒消7铢(后入)。

92 功能主治

《卫生总微》卷十七方之四黄散主治小儿落床坠地,瘀血在腹,阴阴寒热,不乳啼哭。

93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2升,煮取1升,去滓,内消令烊,看大小分服。大小便血即愈。

94 用药禁忌

羸瘦者忌冷食。

10 《疡科选粹》卷六方之四黄散 101 组成

赤芍药1钱,黄芩1钱,黄连1钱,黄柏1钱,大黄3钱7分,防风,当归身尾1钱5分,木鳖子1个(去壳),金银花1钱2分,苦参1钱2分。

102 功能主治

《疡科选粹》卷六方之四黄散主治风癣脓滚疥疮及诸疮毒。

103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用水1钟,酒1钟,煎至1钟后,下大黄煎4沸,露1宿,五更服。

104 运用

若肠风脏毒下血,去木鳖子,加槐花1钱。

11 《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四黄散 111 组成

荆芥1钱,山栀1钱,大力1钱,黄连1钱,黄芩1钱,连翘1钱,薄荷1钱,木通1钱,蒲黄1钱,灯心1撮,甘草4分。

112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13 功能主治

《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四黄散主治口舌之症。

11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擦患处。

12 《活幼心书》卷下方之四黄散 121 组成

净黄连半两,黄柏半两,黄芩半两,大黄半两,滑石半两,五倍子(去虫屑)2钱半。

122 制备方法

锉晒为末。

123 功能主治

《活幼心书》卷下方之四黄散主治小儿身上一切热毒疮疾,燥痒抓破,有汁不干。

12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用清油入桐油和调23钱,涂搽患处。仍服四顺饮、消毒饮。

13 《普济方》卷二七七引《卫生家宝》方之四黄散 131 组成

大黄、黄连、黄柏、黄芩、白及各等分。

132 制备方法

上为末,水调成膏。

133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二七七引《卫生家宝》方之四黄散主治汤泼火烧,热疮肿痛。

13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用鸡翎涂疮上。

14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之四黄散 141 组成

黄连31g,黄柏31g,黄芩31g,大黄31g,寒水石31g,生地榆31g。

142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以香油(炸开后放冷再用)调和成泥膏;或以40%药粉配60%麻油,调成糊状。

143 功能主治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方之四黄散主治烫火伤。

144 四黄散的用法用量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梅花点舌丹的药理作用 5 功能主治 6 梅花点舌丹的用法用量 7 摘录 8 《饲鹤亭集方》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梅花点舌丹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洞天奥旨》卷十四 91 方名 92 梅花点舌丹的别名 93 组成 94 功效 95 主治 96 梅花点舌丹的用法用量 97 制备方法 98 用药禁忌 99 附注 10 《青囊秘传》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梅花点舌丹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喉科紫珍集》卷下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梅花点舌丹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16 用药禁忌 12 《奇方类编》卷下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梅花点舌丹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功效 134 主治 135 梅花点舌丹的用法用量 136 制备方法 137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梅花点舌丹 1 拼音

méi huā diǎn shé dān

2 处方

没药 硼砂 藤黄 熊胆 乳香 血竭 葶苈 大冰片 沉香各3克 蟾酥 麝香各6克 珍珠9克 朱砂 牛黄各6克

3 制法

上药各制为末,将蟾酥用人乳化开,入末和捣,为500丸,如绿豆大,金箔为衣。

4 药理作用

增强免疫功能 《山西中医》1986(4):26,梅花点舌丹能显著增加小鼠免疫器官的重量,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溶血素形成;这种增强作用不仅在动物正常生理状态下存在,而且对应用免疫抑制剂后以及在荷瘤小鼠身上亦有明显增强作用。其抗癌作用有可能是通过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特别是激活巨噬细胞而实现。

5 功能主治

治疔毒恶疮,无名肿毒,红肿痈疖,乳蛾,咽喉肿痛。

6 梅花点舌丹的用法用量

凡红肿痈疖初起,取1丸,入葱白内打碎,用酒吞,盖暖取汗,六小时后,毒消而愈。

7 摘录

《外科全生集》

8 《饲鹤亭集方》 81 方名

梅花点舌丹

82 组成

熊胆1钱,珍珠1钱,麝香1钱,冰片1钱,血竭3钱,没药3钱,雄黄3钱,月石3钱,西黄2钱,蟾酥2钱,黄连2钱,沉香2钱,葶苈2钱,梅花瓣2钱。

83 主治

外疡肿毒,痈疽发背,疔疮恶症,红肿疼痛初起,山岚障气,时疫痧胀。

84 梅花点舌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好酒化下。外治外敷。

85 制备方法

加人乳烊化为丸,金箔为衣。

9 《洞天奥旨》卷十四 91 方名

梅花点舌丹

92 梅花点舌丹的别名

梅花丸子、梅花点舌丸

93 组成

朱砂2钱,雄黄2钱,白硼2钱,血竭2钱,乳香(去油)1钱,没药(去油)2钱,蟾酥(人乳浸)1钱,牛黄1钱,苦葶苈2钱,冰片1钱,沉香1钱,麝香6分,珍珠6分(上白者佳),熊胆6分。

94 功效

解毒,消肿,镇痛。

95 主治

诸般无名肿毒,十三种红丝等疔,喉痹。无名肿毒,疔毒恶疮,外科热毒初起之时,发热恶冷,红肿疼痛,呕吐恶心,烦闷搅闹,起线走黄,喉蛾喉痹,肿闭不通,实火牙痛,口舌诸疮,龈腐起疳,小儿惊风,发热抽搐。

96 梅花点舌丹的用法用量

凡遇疮毒,用药1丸,压舌根底含化,随津咽下,药尽用酒葱白随量饮之,盖被卧之,出汗为度。

97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将人乳浸透蟾酥,研入诸药调匀为丸,如梧桐子大,金箔为衣。

98 用药禁忌

忌发物21日更妙;阴性疮疽,慢惊风症,阴虚白喉等均忌用,孕妇勿服。

99 附注

梅花丸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梅花点舌丸(《中国药典》一部)。《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外可用陈醋调敷患处。

10 《青囊秘传》 101 方名

梅花点舌丹

102 组成

轻粉1钱,梅片4分,蜈蚣10条(土炙),当门子3分,寒水石3钱,制乳香(去油)7钱,炙没药(去油)7钱,蟾酥(火酒浸,切片)2钱,雄黄5钱。

103 主治

无名肿毒。

104 梅花点舌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入葱白内打碎,陈酒送下,取汗。无名肿毒,未成即消,已成即溃。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蟾酥(火酒浸烂)入药为丸,金箔2030张为衣,宜阴干,作500丸,蜡封。

11 《喉科紫珍集》卷下 111 方名

梅花点舌丹

112 组成

朱砂1钱,明雄1钱,梅片5分,牛黄1分,琥珀5分,苦葶苈5分,龙胆草2钱,乳香1钱,没药1钱,硼砂5分,沉香3分,血竭2分,蟾酥3分,苦参5分。

113 主治

咽喉口舌诸症。

114 梅花点舌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与患者压舌底。

1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人乳为丸,金箔为衣。

116 用药禁忌

孕妇忌用。

12 《奇方类编》卷下 121 方名

梅花点舌丹

122 组成

乳香(去油)3钱,珍珠8分,没药(去油)2钱,京牛黄2钱,朱砂2钱,熊胆6分,硼砂2钱,苦葶苈2钱,片脑1钱,血竭2钱,沉香1两,麝香6分,雄黄2钱,蟾酥2钱(人乳拌)。

123 主治

疔毒及恶疮初起,天行瘟毒,咽喉等肿痛。

124 梅花点舌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轻者2丸,重者4丸,先用无根水送下,次以1粒噙于舌下化之。

1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人参汁为丸,如黍米大,金箔为衣。

13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131 方名

梅花点舌丹

132 组成

乳香(炙)30两,雄黄30两,沉香15两,蟾酥(酒化)60两,没药(炙)30两,血竭30两,白梅花150两,朱砂30两,硼砂30两,葶苈子30两,生石决明18两。

133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134 主治

疔毒恶疮,痈疽发背,疮疖红肿。

135 梅花点舌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23丸,每日2次,黄酒送下,温开水亦可。外敷用醋化开,敷患处。

13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每453两细末兑入牛黄15两,珍珠粉(豆腐炙)9两,冰片15两,麝香9两,熊胆9两,研极细末,混合均匀,用冷开水泛为小丸,每两分为400丸,用金箔为衣。每两用金箔5张。

137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古籍中的梅花点舌丹 《验方新编》:[卷十一痈毒杂治]痈毒诸方

其自落为妙。或用包银朱乌金纸亦可,其功稍缓。梅花点舌丹∶治疔疮及红肿痈疖,一切无名热毒初起,并实火

《瑞竹堂经验方》:提要

,已详著之,至疮科所载返魂丹,与今世疡医所用梅花点舌丹、夺命丹相类,内托千金散以治痈毒,亦见殊功,

《经验丹方汇编》:[经验丹方汇编]疔疮

,可用蜗牛连壳捣烂敷之;或家菊花根捣敷,内服梅花点舌丹或蟾酥丸一、二服,俱用菊根汁和热酒下,出须用

《疡医大全》:[卷七]痈疽肿疡门主方

下,尽醉为度,被盖出汗。孕妇忌服,体虚禁用。梅花点舌丹(临济超真大和尚)白梅花(阴干,一钱二分)冰

《外科方外奇方》:[卷一]内消部

解毒丹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蒲辅周医疗经验》:解毒丹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