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烫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3收藏

水火烫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烧伤的病因病机 5 烧伤的症状 6 烧伤的诊断 61 烧伤面积估计 611 中国九分法 612 手掌法 613 小儿烧伤面积估算法 62 烧伤深度估计 63 伤情分类 7 烧伤的治疗 71 辨证治疗 711 火热伤津/火毒伤津 7111 症状 7112 辨证分析 7113 治法 7114 方药治疗 712 阴伤阳脱 7121 症状 7122 辨证分析 7123 治法 7124 方药治疗 713 火毒内陷 7131 症状 7132 辨证分析 7133 治法 7134 方药治疗 714 气血两虚 7141 症状 7142 辨证分析 7143 治法 7144 方药治疗 715 脾胃虚弱/脾虚阴伤 7151 症状 7152 辨证分析 7153 治法 7154 方药治疗 72 外治法 721 清创术 722 包扎疗法 723 暴露疗法 724 焦痂处理与植皮 73 其他疗法 731 休克的防治 732 全身性感染的防治 7321 积极处理创面 7322 抗生素的应用 7323 营养支持 7324 避免医源性感染 733 败血症的防治 8 烧伤的预防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水火烫伤的方剂 2 治疗水火烫伤的中成药 3 水火烫伤相关药物 4 治疗水火烫伤的穴位 5 古籍中的水火烫伤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烧伤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烧伤 已经自动替换为 水火烫伤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shuǐ huǒ tàng shāng

2 英文参考

bur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水火烫伤(burn[1])为病名[2]。见《千金翼方》卷二十。又名火烧疮、汤泼火烧[2]、汤火伤、烧伤。是指受火焰烧灼、热水烫、化学物品及放射性物质侵害皮肤所致疾病[1][3]。早在晋代(肘后备急方)中就有烫火灼伤用年久石灰敷之或加油调”和“猪脂煎柳白皮成膏外敷”的记载。烫伤后轻则局部红斑,次则水疱,重则皮肉焦黑或筋骨外露,损及脏腑。

4 水火烫伤的病因病机

水火烫伤由接触物理性高温或强酸、强堿等化学因素所引起的损伤[2]。

水火烫伤由于强热作用于人体,热毒入侵,气血瘀滞,轻者皮肉腐烂,重者热毒炽盛,伤及体内阴液,或热毒内攻脏腑,以致脏腑失和,阴阳失调。

5 水火烫伤的症状

轻浅者一般不影响内脏功能,仅在局部呈现红晕、起疱、或腐烂;重者损害面积大而深,皮焦肉烂,热毒炽甚,耗伤体内阴液[2]。甚则热毒内攻,出现口渴、发热、神昏、便秘、小便不利等症[2]。

6 水火烫伤的诊断

水火烫伤的诊断,实际是对水火烫伤后伤情作一个较准确的判断的过程,而准确地判断患者的伤情,对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判断预后好坏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水火烫伤后伤情的严重程度与水火烫伤的面积和深度有密切关系,另外与水火烫伤的部位、患者年龄、体质、水火烫伤的原因及是否有并发症等亦有关。

61 水火烫伤面积估计 611 中国九分法

此法将成人体表面积分为11个9等份。其中,头面颈部为9%,双上肢为2个9%(即18%),躯干前后(各占13%)及会阴(占1%)为3个9%,双下肢包括臀部为5个9%+1%(46%)。

612 手掌法

伤员五指并拢时手掌的面积,占其体表面积的1%。此法计算简便,常用于小面积或散在的水火烫伤面积估算。

613 小儿水火烫伤面积估算法

在各个不同年龄期的婴儿和儿童,身体各部体表百分比亦不同。其特点是头大肢小,年龄越小,头部相对面积越大,而下肢体表面积越小,其他部位相对体表面积与成人大致相同,计算公式如下:

头面甄9%+(12年龄)%

双下肢46%(12年龄)%

62 水火烫伤深度估计

水火烫伤深度一般采用三度四分法,即工度、Ⅱ度(又分浅Ⅱ度、深Ⅱ度)、Ⅲ度水火烫伤。

63 伤情分类

(一)轻度水火烫伤 总面积在10%(儿童5%)以下的Ⅱ度水火烫伤。

(二)中度水火烫伤 总面积在11%~30%(儿童6%~15%)之间的Ⅱ度水火烫伤,或10%(儿童5%)以下的Ⅲ度水火烫伤。

(三)重度水火烫伤 总面积在31%~50%或Ⅲ度水火烫伤在11%一20% (小儿总面积在15%~25%或Ⅲ度在5%~10%之间的水火烫伤)。如果水火烫伤面积未达到此标准,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也属重度水火烫伤:①全身情况较差或已休克;②合并其他严重创伤或化学中毒;③重度呼吸道水火烫伤;④头、面、颈、手、会 水火烫伤。

(四)严重水火烫伤 总面积在51%~80%(儿童26%~40%)之间,或Ⅲ度水火烫伤面积在21%~25%(儿童10%~23%)之间。

(五)特重水火烫伤 总面积在肋%以上(儿童40%以上)或Ⅲ度水火烫伤面积超过50%(儿童25%)者。

7 水火烫伤的治疗

轻者只须外治,用地榆、大黄等量,冰片少许研末,香油调敷[2]。重者宜内服清热解毒、凉营息风之剂[2],或固气养阴,回阳救逆。选用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羚羊钩藤汤等[2],或生脉散、参附汤等加味。若病久体弱者宜补气养血,用八珍汤[2]。外治包括清洗疮面、水泡处理、清除焦痂或植皮处理,亦可涂敷上述药膏[2]。严重者应及时进行中西医抢救治疗。

71 辨证治疗 711 火热伤津/火毒伤津

水火烫伤·火毒伤津证(burn with pattern of firetoxin injuring fluid)是指火毒伤津,以壮热烦躁,口干喜饮,便秘尿赤,舌质红绛而干,舌苔黄或黄燥,或舌光无苔,脉洪数或脉细数为常见症的水火烫伤证候[3]。

7111 症状

发热,口干欲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7112 辨证分析

火热毒邪侵袭人体,耗伤津液,故发热,口干欲饮;火热内盛,肠道津液亏耗,则大便秘结;热移小肠,则小便短赤;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数皆为热邪内侵之象。

7113 治法

清热解毒,养阴生津。

7114 方药治疗

黄连解毒汤合增液汤加减。

712 阴伤阳脱

水火烫伤·阴伤阳脱证(burn with pattern of yin injury and yang collapse)是指阴伤阳脱,以神疲倦卧,面色苍白,呼吸气微,表情淡漠,嗜睡,自汗肢冷,体温不升反低,尿少,全身或局部水肿,创面大量液体渗出,舌质淡暗,舌苔灰黑,或舌质淡嫩,无舌苔,脉微欲绝或虚大无力为常见症的水火烫伤证候[3]。

7121 症状

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气息低促,自汗肢冷,体温反低,嗜睡,甚则神志恍惚;舌质红绛或紫暗,无苔,脉细欲绝。

7122 辨证分析

火毒伤津太过,阴损及阳,阳虚则温运失司,故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气息低促,体温反低,嗜睡;阴阳离决,则神志恍惚;阳虚不固,则白汗;舌红绛或紫暗、无苔、脉细欲绝为阴阳两虚,阴损及阳之象。

7123 治法

回阳救逆,养阴生津。

7124 方药治疗

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呋。

713 火毒内陷

水火烫伤·火毒内陷证(burn with pattern of firetoxin sinking inward)是指火毒内陷,以壮热不退,口干唇燥,躁动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绛红而干,舌苔黄或黄燥,或焦干起刺,脉弦数为常见症,并可内传各脏腑出现危象的水火烫伤证候[3]。

7131 症状

壮热烦渴或高热神昏,躁动不安,口唇干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脉细数。

7132 辨证分析

火毒炽盛,正不胜邪,火毒深人营血,内陷心包,故高热神昏,躁动不安,火毒伤阴,则壮热烦渴,口唇干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脉细数为热毒伤阴之象。

7133 治法

清营凉血解毒。

7134 方药治疗

清营汤加减。

714 气血两虚

水火烫伤·气血两虚证(burn with qiblood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疾病后期,气血两虚,以火毒渐退,低热或不发热,精神疲倦,气短懒言,形体消瘦,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自汗,盗汗,创面肉芽色淡,愈合迟缓,舌质淡,舌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弱为常见症的水火烫伤证候[3]。

7141 症状

低热或不发热,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少华,创面肉芽色淡,难以愈合;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7142 辨证分析

水火烫伤后期,热毒渐退,气血亦伤,故低热或不发热;正气亏虚,则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气血两虚,失于荣养,则面色少华,创面色淡,久不愈合;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为气血两虚之象。

7143 治法

补益气血。

7144 方药治疗

八珍汤加减。

715 脾胃虚弱/脾虚阴伤

水火烫伤·脾虚阴伤证(burn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yin injury)是指脾虚阴伤,以火毒已退,脾胃虚弱,阴津耗损,面色萎黄,纳呆食少,腹胀便溏,口干少津,或口舌生糜,舌质暗红而干,舌苔花剥或光滑无舌苔,脉细数为常见症的水火烫伤证候[3]。

7151 症状

病程日久,创面难以愈合,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腰腹胀满,或呕吐腹泻,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腻,脉弱。

7152 辨证分析

病程日久,正气大伤,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则食欲不振,脘腹胀满,或呕吐腹泻;脾胃虚弱,化生乏源,气血不足,则创面难愈,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腻、脉弱为脾胃两虚之象。

7153 治法

健脾和胃。

7154 方药治疗

参苓白术散加减。

72 外治法

创面是一系列并发症的根源,创面处理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疾病的病情演变过程和创面愈合情况,故必须保持创面清洁以预防和控制感染。Ⅱ度创面争取痂下愈合,减少疤痕形成。Ⅲ度创面,早期保持焦痂完整干燥,争取早期切痂植皮,缩短疗程。

721 清创术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清创时可先予止痛剂,再用37℃左右外用盐水或2%黄柏溶液清洗创面,较大水疱应刺破,小水疱可不刺破,创面周围用酒精或新洁尔灭消毒,创面清洗干净后用消毒纱布吸干。

722 包扎疗法

中小面积水火烫伤,不合作的小儿患者,或病室条件较差者,在清创后,可内用紫草油纱布敷创面,外用3—5层纱布加厚棉垫包扎。浅Ⅱ度水火烫伤可于伤后2周左右首次换药,如发生感染可提前换药。Ⅲ度水火烫伤可在伤后5天换药,包扎期间应密切观察敷料是否有渗液,如渗出液为绿色恶臭分泌物,则考虑绿脓杆菌感染的可能。

723 暴露疗法

暴露疗法适用于大面积和不便包扎的水火烫伤,以及创面污染较严重的水火烫伤。此法要求患者须住单独隔离病房,保持室内温度在25℃一30℃。创面经清创术后,外涂湿润水火烫伤膏,每日1次。

724 焦痂处理与植皮

干焦痂下细菌不易生长,因此应保持焦痂干燥。无感染的焦痂,面积在10%一20%以内,应争取伤后2—7天将痂皮切除,立即植皮。面积较大的可分期分区切痂,或用中药浸泡患处促使痂皮早日脱落,再行植皮。手部深Ⅱ度和Ⅲ度水火烫伤,可在伤后72小时左右行早期植皮,植皮原则上取自体皮。

73 其他疗法

在水火烫伤的整个病程中,由于各个时期的主要矛盾不同而显出阶段性,一般分为津液渗出期(休克期)、火毒侵袭期(感染期)和创伤修复期三个阶段。因此,临床应针对这三个不同时期的病理特点,进行相应的治疗。

731 休克的防治

大面积水火烫伤后48小时内,是液体渗出的高峰期,由于大量体液外渗,易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因此,伤后48小时内称为休克期。严重水火烫伤可在6—12小时内发生休克,如水火烫伤面积在70%以上可在伤后2小时发生休克。另外呼吸道水火烫伤后气道阻塞,伤后的剧烈疼痛,都可导致和加重休克。所以防治休克的主要措施是尽快补充血容量,而保持呼吸道通畅、镇静、镇痛等也是防治休克的重要手段。

一般补液公式为:伤后第一个24小时每1%水火烫伤面积(Ⅱ、Ⅲ度)每公斤体重补胶体液和电解质液量1.5mL(小儿2mL),另加水分需要量2000ml(小儿按年龄体重计算)。胶体和电解质液的比例一般为0.5:1,严重深度水火烫伤可为0.75:0.75。补液速度:伤后8小时补人总量的一半,另一半于伤后16小时补人。能口服者尽量口服。伤后第二个24小时的胶体和电解质液量为第一个24小时的一半,水分仍为2000mL。

呼吸道水火烫伤时,如气道水肿严重影响气体交换者,应行气管切开术。水火烫伤后使用镇静、镇痛剂如杜冷丁,对防治休克的发生有帮助。

1.对严重感染的患者应密切注意神态、血压与尿量变化。

2.已发生休克,应注意恢复有效血容量及组织供氧。补液时最好以中心静脉压监护;有条件者可测肺动脉楔压,以了解左心室功能情况。

3.扩容后仍有低血压者,可加用多巴胺、纳洛酮等药物;如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或周围阻力升高者,可用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山莨菪堿等。

4.尿量<30ml/h者(成人)可静脉注射呋塞米(速尿),由40mg开始,仍无尿者,每2h可加倍,直达400mg/次。

5.可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如静脉注射地塞米松40mg,或更大剂量(200mg)。

6.静脉滴注针对性抗生素,同时积极寻找并清除感染病灶。

732 全身性感染的防治 7321 (一)积极处理创面

1.创面是全身感染的主要来源。对于大面积Ⅲ度水火烫伤,采取早期切痂,立即用异体皮(或异种皮)和自体皮严密覆盖创面。同时应清除深部坏死组织。对感染灶(即创面脓毒症)应立即进行病灶切除。

2.对电击伤、合并挤压伤、环状Ⅲ度水火烫伤,应特别警惕深部肌肉坏死。凡局部肿胀持续不退时,应及时行筋膜切开减张,出现恶臭、伴全身中毒症状加重者,应及早对可疑部位行筋膜下探查,彻底清除坏死肌肉,并注意有无厌氧菌感染。

7322 (二)抗生素的应用

1.水火烫伤后3d内,预防性应用青霉素,防止链球菌感染。中、重度水火烫伤抗生素的使用应强调用药时机和时限,给药途径,要有针对性。大面积Ⅲ度水火烫伤患者应及早使用强有力的抗生素。病情稳定即可停药。围手术期应加强抗生素的全身使用。

2.有全身性感染的症状时,参照创面培养的细菌,选用细菌敏感度高、药物毒性低的抗生素。同时,严重水火烫伤患者应勤作细菌学监测,保证用药的针对性;当致病菌未确定前,可根据经验选用抗生素。

3.对于全身真菌感染,可选用氟康唑(大扶康)或伊曲康唑。

7323 (三)营养支持

维持内环境稳定

1.维持水、电解质和酸、堿平衡。

2.支持呼吸功能,维持氧动力学状态稳定。

3.选择性肠道去污染疗法。

4.H2受体拮抗剂(信法丁等)与胃粘膜保护剂(舒克菲等)。

5.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微循环状态。

7324 (四)避免医源性感染

1.防止静脉感染  多作静脉穿刺,少放静脉导管。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最好不超过3d。

2.防止呼吸道感染  严重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应防止雾化器、吸痰导管污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加强湿化疗法。

3.防止尿道感染  水火烫伤休克期后应尽量少用留置导尿。

4.防止床垫、被服、敷料、器械及工作人员的接触污染  上述物品应严格消毒。

733 败血症的防治

败血症是大面积水火烫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一般在伤后3~10天(水肿回收期)及伤后3~4周(溶痂期)感染的发生率最高,程度亦最重。这个时期,积极增强患者抵抗力、加强创面换药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防止败血症的发生,一般选用广谱抗生素或根据分泌物细菌培养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8 水火烫伤的预防

1.加强安全教育,正确使用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2.家用物品中如热水瓶、火盆等宜放置适当地方,勿被小儿弄翻。

3.一般热力水火烫伤时,应尽快扑灭伤员身上的火焰,脱去或剪除衣服,脱离现场,用消毒或清洁敷料、被单包裹患肢,以免污染和再受损伤。

4.化学物质水火烫伤者,应立即脱去或剪除被浸渍的衣服,尽快用大量清水冲洗身体。

5.水火烫伤合并骨折时,应就地简单固定后再予运送。如合并大出血;窒息、开放气胸等应立即抢救。

6.换药过程中应执行无菌操作规则,避免医源性感染。

9

目录 1 拼音 2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刘氏家传》 21 组成 22 功效 23 主治 24 人参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人参异功散 1 拼音

rén shēn yì gōng sǎn

2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刘氏家传》 21 组成

人参钱半,白术半两,青皮1分,陈皮1分,茯苓1分,甘草1分,豆蔻3个。

22 功效

止呕逆,顺气补虚。

23 主治

小儿泻利,呃逆。

24 人参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陈米饮调下。秋入诃子或紫苏、木瓜,煎57沸,早服。

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古籍中的人参异功散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七]吐利第六

细末。每服一钱,以冬瓜子煎汤下。《刘氏家传》人参异功散治小儿泻利,止呕逆,顺气补虚方。人参(一钱半

《医宗己任编》:[卷三四明心法(下)]疳症

订保婴全书。此则未免要而未备耳。)五味异功散陈皮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米仁山药扁豆芡

《医家心法》:[卷三]疳症

订保婴全书。此则未免要而未备耳。)五味异功散陈皮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米仁山药扁豆芡

《保婴撮要》:[卷十九]痘吐泻

。橘皮汤治呕吐不止,饮食不入。陈皮生姜(各一钱)人参(五分)上水煎,作三四次服之。生气散治脾胃气虚吐

《保婴撮要》:[卷十八]不靥闷乱哽气腹胀之症

很多人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比如说还没有开始活动就已经大汗淋漓了,或者天气没有变化,但会感觉关节疼痛,甚至还有的人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会浑身是汗,等等。其实,对于这些情况,通俗来说就是一个人的身体代谢太快了。而从医学的角度去讲,那就是这个人身上的湿气偏重。那么,对于一些湿气重的人,怎么才能够帮助有效地除掉身上的湿气呢?有些人觉得很难做到,其实并不难,这3个方法有助于祛除体内湿气,若你湿气重,不妨学一学。

1适度的保持运动

大家不要觉得运动出汗就是在排湿气,这并不是完全正确的。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进行代谢,从而加速身体内的体液循环,其中包括了血液以及其他的体液,当这些都能够很好的运行,而且不会出现堵塞的时候,那么身体内的湿气自然也能很好地被排出。那么什么样的运动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呢?其实若是每天坚持跑半个小时的步,并且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那么对于身体肯定是非常有好处的。

2适当的进行汗蒸

现在很多人都比较偏重养生,那么具体该怎样进行养生?其实有一种不错的方法,那就是去汗蒸房,对于一些湿气很重,但平时又不怎么喜欢运动的人,这个时候可以采用汗蒸的方式。把自己置于这样的环境下,能使身体能够排出更多的汗,这样就可以使身体在排汗的同时,带走大量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其中也包括了湿气。

3适当的喝水补充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奇怪了,明显身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了,为什么还要进行水分补充呢?这样做岂不是会让身体内,湿气会进一步加重吗?其实,这样理解是没有错的,但是并不能够意味着我们身体内的湿气多了,就采取节制喝水,这样是不对的。相反,如果能够进行适当的水分补充,这样对于我们身体的代谢,反而是有好处的,这样对于更好的排出湿气也有很多好处。

运动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鉴别 27 检查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注意 211 规格 212 贮藏 3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泻痢固肠丸的用法用量 3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泻痢固肠丸 1 拼音

xiè lì gù cháng wán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Xieli Guchang Wan

22 标准编号

WS3B075791

23 处方

人参 30g 白术(麸炒) 180g 茯苓 180g 甘草 60g 陈皮 120g 肉豆蔻(煨) 60g 白匀 180g **壳 480g 诃子肉 60g

24 制法

以上九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深**的水丸;味涩、微苦。

26 鉴别

(1)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 成晶纤维。不规则分枝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 4~6 μm。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无色薄壁组织中。

(2) 取本品 10g,研细,加乙醚25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 醋酸乙酯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术对照药材0 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 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 ,对照药材溶液 5μl ,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 60~90℃ )醋酸乙酯(50:1)为展开剂,展 开,取出,晾干,喷以 1%香草醛硫酸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 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 取本品 10g,研细,加氯仿50ml,浓氨试液 2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 液蒸干,残渣加甲醇 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吗啡对照品,加甲醇制成 每 1ml中含 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供试 品溶液10μl ,对照品溶液 5μ l,分别点于同一用 2%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 层板上,以甲苯丙酮乙醇浓氨试液(20:20:3: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喷以碘化铋钾试液与 5%亚硝酸钠试液1:1 的混合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 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28 功能与主治

健脾化湿,益气固肠。用于久痢久泻脱肛,腹胀腹痛。

2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6~ 9g,一日 2次。

210 注意

忌食生冷油腻。

211 规格

每 100粒重 6g

212 贮藏

密闭,防潮。

3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31 方名

泻痢固肠丸

32 组成

白术(炒)60两,白芍60两,茯苓60两,橘皮40两,米壳160两,人参(去芦)10两,诃子肉20两,肉果20两(煨),甘草20两。

33 功效

理脾和胃,固肠止泻。

34 主治

脾胃虚弱,痢疾腹痛,久泻不止,滑泄肠鸣。

35 泻痢固肠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3钱,温开水送下,1日2次。

3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过罗,用冷汗水为小丸。

古籍中的泻痢固肠丸 《婴童类萃》:[下卷]脱肛论

症调理之。参苓白术散、助胃膏、启脾丸三方并效。固肠丸治气虚脱肛。龙骨()诃子没石子粟壳赤石脂等分,

《万病回春》:[卷之七]痢疾

上为末,醋糊丸,如赤豆大。每服二三丸,白汤下。固肠丸治红白痢,日久不止。黄蜡(一两)黄丹(一两,水

《严氏济生方》:[大便门]泄泻论治

,过可治中汤是也,理中不效,方可断下,乳豆丸、固肠丸是也;或尚腹痛,未宜断下,断下太早,必成痢疾矣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三杂证门下]泄泻

冲心,用败蒲煎汤下。安胎,以糯米饮调下。孕妇脾泄泻痢,煎陈米饮调下,食前。乌药白芷(炒)枳壳白术(炒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三杂证门下]泄泻

这个版本由用户 ababab修订于 2009年1月19日 星期一 14:44:47 (GMT+08:00)

请注意,这个版本是个废弃的修订版, 访问现行版本请点这里 目录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诊断 5 治疗措施 1 概述

是一种横纹肌神经肌肉接头点处传导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肌肉易疲劳晨轻暮重、休息后减轻为特点。常累及眼外肌、咀嚼肌、吞咽肌和呼吸肌。严重者球麻痹。

重症肌无力是由于神经肌肉传递功能障碍而影响肌肉收缩的慢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神经肌肉疾病之一,以受累的横纹肌无力为特征。迄今为止,尚无特效疗法,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还不完全清楚。目前,比较一致的认识,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的症状与中医古籍所载的“鞘”、“痿症”、“睢目”、“胞垂”、“睑废”等类似。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较明确的记述:“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惰,筋脉懈惰则行阴用力,气不能复,故为社。”(《灵枢·口问》)隋代《诸病源候论·睢目候》云:衬若血气虚,则肤腠开而受风,风客于睑肤之间,……所以其皮缓纵,垂覆于目,则不能开,世呼为睢目。”较详细地阐明了眼型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机及证候。明清时期,对此也有论述,如《景岳全书》称“胞垂”;《银海指南·气病论》则诊为“眼皮宽纵”。肌体型重症肌无力,似属痿症,明代《证治准绳》记载曰:“痿者,手足痿软而无力,百节纵弛而不收也。”以上表明,中医学对本病已具有相当的认识。

近代医家张锡纯曾记述了应用马钱子治痿的经验。而明确以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始见于1958年。50~60年代本病的治疗以个、验案资料为主。有人还尝试用针灸和制马钱子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疗效。70年代,大样本报道逐渐增多,辨证分型日趋完善,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由脾肾虚弱而起,以补益脾肾立法。从1980年至1990年,文献报道已达30余篇,累计病例有1727例。据统计,以培补脾肾法治疗的病例数占833%,总有效率为92%。此外,也有在补益脾肾的同时结合祛风、温阳、通络等法治疗,收效亦佳。除辨证施治外,针灸配合中药或抗胆堿酯酶药治疗本病也有较多报道,单纯用针灸治疗本病的报道多见于眼型,也有用耳针治愈的报道。

有关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机理研究报告尚少,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成功地抢救了不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病人。有医者用培补脾肾法对重症肌无力症进行了免疫学观察,结果证实培补脾肾法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也有医者发现用于治疗本病的黄芪、白术、茯苓、仙灵脾、海藻等药能提高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今后如能加强本病的临床和机理的实验研究及有效方药的药理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

2 病因病机

重症肌无力之发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久病体虚,导致精血亏耗,气血运行失畅,经络阻滞而出现一系列症状,这与脾、肾、肝、肺等脏器有密切关系。

脾气虚弱 脾主肌肉,眼睑属脾,脾为后天之本,若素体脾胃虚弱,或因病致虚,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肌肉筋脉失养,渐致四肢痿弱无力,眼睑下垂,甚至肌肉萎缩。

肾精亏虚 肾藏精,精血相生。久病体虚,元气不足,或久患遗泄,致肾精亏虚。精虚不能灌溉,血虚则不能营养,筋骨筋脉失却营养滋润,而致肢体软弱无力,腰腿痿软。

肝血不足 肝藏血,主筋。肝血不足,筋骨筋脉失却营养滋润,则筋脉弛缓,关节不利,致肢体软弱无力。

3 辨证分型

综合各地医家的治疗经验,对本病的辨证常分以下五型:

1脾胃气虚 本病多见于单纯眼肌型,一侧或双侧眼睑下垂,晨轻暮重,伴食欲不振,大便烂软不实,倦怠乏力,声低气短,面黄,瘦弱。舌胖苔薄,脉细。

2脾肾气阴二虚 多见于全身型,症见全身乏力,吞咽咀嚼困难,伴有复视,除脾虚见证外,可见气短咽干。舌红苔剥,脉细数。

3脾肾阳虚 多见于全身型或延髓型。有显著畏寒怕冷,便溏,腰酸,吞咽明显困难,全身极度乏力。舌边有齿痕,苔薄质淡,脉沉细弱。

4肝肾阴虚 除肌无力症状外,尚有复视、斜视、目珠固定或转动不灵活,伴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颧红升火,人夜日干,手足心热,盗汗或自汗。舌偏红,苔少或光剥,脉细数。

5气血二亏 除肌无力症状外,伴面黄或苍白瘦弱,饮食元味,食少神疲,声低气短,头晕乏力。舌淡嫩,苔薄白,脉软弱或沉细。

4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青少年和儿童多见,常以睑下垂、复视、咀嚼吞咽困难或四肢无力活动后加重而就医。

二、体检发现:

眼外肌麻痹、肢体肌耐力减弱,疲劳试验阳性,对受累肌肉反复作同一动作或连续叩击某一反射,可见反应逐渐减弱或不能。

叁、辅助检查:

1新斯的明试验:以甲基硫酸新斯的明051mg肌注,肌力在051h内明显改善时为阳性,可确诊。为防止新斯的明的毒蕈堿样反应,需同时肌注阿托品051mg。

2免疫功能检查可有异常。

3血清胆碱酯酶、免疫球蛋白、乙酰胆堿受体抗体效价测定升高。

4胸部X线片或CT检查可有胸腺肿大或肿瘤。

5心电图可异常。

6电生理检查:感应电持续 受累肌肉反应迅速消失。EMG:重复频率 ,低频 有波幅递减,高频 有波幅递增现象,如递减超过起始波幅10%以上或递增超过50%以上的为阳性。

四、鉴别:

需排除甲亢性肌病,多发性肌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周期性麻痹及癌性肌无力综合征。

一、抗胆堿酯酶类药物,吡啶斯的明60240mg/次,35次/d口服。

二、免疫抑制剂:

经胆堿酯酶抑制剂治疗无效者,根据免疫功能情况选用,口服强的松3060mg次/d,持续35个月,或环磷酰胺200mg加入25%葡萄糖20ml中再加维生素B6100200mg静注,隔日一次,20次为一疗程。

叁、大剂量丙球静滴:

100200mg/kg,生理盐水500ml稀释后静滴,每周12次。

四、血浆交换疗法:

有条件的医院可用,每次交换10001500ml,每周两次。

五、内科治疗无效合并有胸腺瘤者:

可行放疗或切除肿瘤。

51 疗效标准

因本病临床过程缓慢,可有自然缓解期,虽症状消失,亦不一定能肯定治愈,且疗程太短,疗效不易巩固。故本症疗效观察不应少于3个月,对痊愈病例须观察一年方可判断,目前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评定尚未统一。现据各家意见,综合如下: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恢复工作或从事轻工作肌电图恢复正常或随意收缩后肌肉动作电位振幅频率渐减现象明显,随访一年无复发。

显效:临床症状或体征大部消失,生活自理。尚须服用抗乙酰胆堿酉旨酶剂,激素已递减1/2以上。肌电图明显好转。

有效:临床症状或体征有所改善。抗乙酰胆堿酯酶剂及激素递减1/3~1/5。肌电图略有改善或无变化。

无效:经3个月治疗,临床症状、体征及药物剂量治疗前后无变化。

52 分型治疗

(1)脾胃气虚:

治法:补气健脾

处方:党参、黄芪各15~30克,升麻、柴胡各9~12克,白术、当归各15克,陈皮9克,大枣、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可酌选加黄精、山药、扁豆等药。

常用成方: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

(2)脾肾气阴二虚

治法:益气滋阴。

处方:党参、黄芪各15~20克,生地、熟地、山药、杞子、山萸肉、白术各15克,龟版12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可酌情选加麦冬、五味子、白芍、阿胶、胎盘片等药。

常用成方:生脉散、左归丸。

(3)脾肾阳虚

治法:温阳益气。

处方:党参、黄芪各15~30克,附子、肉桂各9克,鹿角胶、熟地、山药、杞子、山萸肉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可酌选加锁阳、巴戟肉、补骨脂、杜仲、桑寄生、胎盘片等药。

常用成方:金匮肾气丸、有归丸、四神丸。

(4)肝肾阴虚

治法:滋肾补肝

处方:生地15克,山药、茯苓、党参、麦冬、菟丝子、白芍、当归各10克,山萸肉、泽泻、丹皮、杞子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阴虚火旺加知母、黄柏、玄参;自汗加浮小麦、麻黄根、煅牡蛎。

常用成方: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生脉散。

(5)气血二亏

治法:补气生血。

处方: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各10克,生地15克,炙甘草、川芎各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可服用紫河车粉,或胎盘片等药。

常用成方:十全大补汤。

疗效:用以上各方共治疗不同症型重症肌无力803例,结果:临床治愈463例,显效94例,有效128例,无效118例,总有效率为85%。

53 专方治疗

(1)益气升阳汤

组成:黄芪、党参各15~30克,白术、当归各15克,紫河车12克,陈皮、柴胡、甘草各6克。

加减:中虚下陷加人参、桔梗;肾阳虚较甚加巴戟天、肉苁蓉、鹿角胶;肾阴虚较甚加服六味地黄丸;若阴虚兼有虚热可用西洋参代党参,加知母、沙参。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本病51例;痊愈21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2%。

(2)保元汤

组成:党参12克,黄芪18克,柴胡、升麻各9克,生姜、肉桂各6克,防风、甘草各6克,赤芍、白芍、地龙各10克。

加减:畏光、流泪、纳呆加苍术、羌活;复视、斜视、眼球活动受限加川芎、全蝎、蜈蚣;面色咣白、活动乏力;红参易党参;病程长,反复发作,四肢欠温加熟附片、鹿角胶;烦热口渴,舌质红,苔黄,去防风、干姜,加仙鹤草、旱莲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待病情好转后,继用本方制成冲剂内服,每日2次,每次20克。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65例,临床治愈24例,好转3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5%。

(3)健脾壮阳汤

组成:党参15~30克,白术12~18克,生黄芪24~60克,升麻9~12克,柴胡9~18克,熟附片15~150克,葛根12~30克, 当归12~24克,陈皮9克,麻黄6~15克,炙甘草6克。

加减:肾阳虚重加肉桂、鹿角片、杞子、巴戟天、黑芝麻;肢体之力甚加鸡血藤、地龙干;呼吸不畅加桂枝;虚汗多,去麻黄;服药后口咽干燥或皮肤灼热加生地、麦冬;局部肌肉抽动加全蝎、蜈蚣;舌麻肢麻酌情减附子用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约250毫升,均分2次温服。熟附子剂量需自小剂量开始,酌情递增。小部分病人出现轻度口干、头晕、舌麻、肢麻和皮肤灼热感,或局部肌肉抽动,出现上述症状时可按上列加减法灵活变化。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本病41例,临床治愈12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7%。

(4)补中益气汤加味

组成: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5克,黄芪15克,当归10克,陈皮5克,升麻5克,桔梗5克,苡仁12克,蚕砂10克,杞子12克,菟丝子12克。

加减:腹胀、口中乏味去当归,加麦芽、砂仁、鸡内金;斜视、复视去升麻、桔梗,加淮山药、枣皮。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用上方治疗22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治愈10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5%。

(5)归芪异功散

组成:党参20克(症状重,用红参5~1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陈皮6克,黄芪20克,当归15克,黄精30克,糯米草30克,鸡屎藤30克,甘草5克。

加减:肾阳不足,症较轻,酌加菟丝子、补骨脂、巴戟肉;肾阳不足,症重者加熟附片。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本病10例,获满意疗效。

附:重症肌无力危象救治

临床上危象发生,多见于肌体型或球型的病例。以呼吸、吞咽困难,痰涎壅盛,甚至汗出淋漓,脉细微弱或大而无力为主症。目前抢救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用下方治疗。

组成:别直参(另煎冲)、炙甘草各9克,蛤蚧尾(研冲)一对,坎承2具,大熟地30克(沉香粉1.5克同捣),煅龙骨、煅牡蛎、黑锡丹(包煎)各30克,淡附片12克,鲜竹沥30毫升(冲),生姜汁2~3滴(冲)。

加减:神志不清者,加苏合香丸1粒研细冲服。

用法:水煎,鼻饲给药。在应用上述基本方药的同时,积极配合现代医药抢救:呼吸肌麻痹较轻者,用吸引器吸痰给氧,人工呼吸。呼吸肌麻痹严重,气管深部积痰,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或作人口呼吸,并针对危象程度,轻型肌注或静注新斯的明,重型用短程大剂量激素治疗。如并发感冒、感染,青霉素为首选药物,亦可选用清热解毒,宣肺化痰中药,对控制危象有良好疗效。

疔效:用上方共抢救10例危象患者,结果成功8例,2例死亡,总有效率为80%。

此外,有用独参汤峻补元气,配以竹沥、猴枣散、肿节风化痰消坚,结舍西医措施,治疗6例肌无力危象发作者,结果,有效4例,死亡2例。也有医者针对急性加重期或出现危象的患者,中药以清肺润燥为主,补益肝肾为辅;恢复期则加以补益脾肾,调理脏腑,此法配合西医措施,抢救2例均获成功。

54 老中医经验

张近三医案

周××,女,24岁。患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症,发病已10个月。_开始于复视,两眼睑下垂难净,逐渐全身乏力,咀嚼困难,须新斯的明支持。上午尚能起床,下午则软瘫无力。面容憔悴,表情不自然,饮食极少,大便时干时溏。辨证乃精、气、神三者俱虚。先予益气生津,以助于神。

处方:党参15克,大熟地24克,炙甘草6克,炙黄芪15克,全当归12克,丹参12克,杞子12克,陈皮9克,炒川芎5克,紫河车粉3克(分吞)。

上药加减服用约3个月,病情减轻,全身肌力有增长,但复视仍较严重,苔薄,脉细。目为五脏六腑之精华所聚,瞳子属肾,精散则视歧,还是肝肾 不足。治补肾填精。

处方:大熟地12克,杞子12克,女贞子12克,山萸肉12克,龟版30克,阿胶9克(烊冲),制首乌12克,生白芍12克,归身12克,紫河车粉3克(分吞)。

上药加减又服3个月,身体逐渐恢复,容颜丰润,精神亦佳,新斯的明随之逐渐递减,复视减轻,但未全除。又服益气添精中药数梭月,复视消失,患者能胜任一般劳动,新斯的明亦停用。病人前后服益气健脾,补肾填精等药剂两年半左右,终获痊愈,现参加工作并已结婚,随访4年,体力良好,并生育一男孩。

按:张老认为重症肌无力者之所以出现瘫痪,主要由于气虚。咀嚼、吞咽困难为脾肾虚损,阳不布于四末则四肢怠堕不收,本病治疗总则以培补脾胃为主,强调宜调治不宜急切,用药宜滋补不宜苦寒,宜固涩不宜通利。治疗过程宜调息不宜烦劳,注意怡情畅怀,食养调理,才可获愈。

55 用药规律

根据8篇文献归纳,其中治疗效果较好(治疗例数少则14例,多则上百例,疗效多在50%以上)的药物共60余味,现归纳为下表:

应用频度(例)

文献报道(篇)

药   物

≥450

≥6

黄芪、党参、生甘草、白术、陈皮、升麻、当归。

50~449

3~5

附片、山药、熟地、山萸肉、杞子、茯苓、白芍、柴胡。

2

鹿角胶、肉桂、葛根、大枣。

10~49

1

菟丝子、半夏、黄精、麻黄、干姜、防风、赤芍、地龙、台参、生地、龟版、紫河车、桔梗、苡仁、蚕砂、制马钱子。

根据上表分析,常用的药物近20余味,说明中药治疗本病的用药相对集中,其中以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升麻等益气健脾药为应用最多。其次为附片、肉桂、山药、熟地、山萸肉等温补脾肾药,而地龙、制马钱子、防风、生地、龟版、赤芍、台参等祛风通络、滋阴凉血、清热等药物则运用较少。提示治疗本病以益气健脾、温中补肾为主,但亦需注意不同体质,疾病各阶段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方能提高疗效。

56 其他疗法

(1)针灸

①体针(之一)

取穴:主穴:攒竹、阳白、鱼腰。配穴:足三里、三阴交、太阳、合谷、百会、四白。复视加睛明、风池。

操作:每次选常用穴3穴,备用穴1穴。轻浅 ,各穴交替使用,亦可透穴刺,如阳白透鱼腰等,每次运针半至1分钟,不留针。百会穴用米粒大艾炷作无疤痕著肤灸3壮。每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足三里、三阴交针后加灸。

疗效:用上法共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43例,痊愈35例,显效1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

②体针(之二)

取穴:主穴:攒竹、丝竹空、阳白、鱼腰、太冲、太溪、侠溪。配穴:合谷、大都、脾俞、百会、足三里、中枢、阴陵泉、三阴交。

操作:每次选手足经脉上主穴各一对,根据症状选用1~2个穴,留针20分钟。出针后再用皮肤针取患侧头部足太阳、足少阳经线及眼轮匝肌,自上而下,自内向外叩刺,手法以补法为主轻刺,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疗效:用上法共治疗本病患者365例,临床治愈311例,显效41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

(2)单方验方

①马钱子胶囊

组成:马钱子。每粒胶囊装制马钱子粉02克。

用法:每日3次,每次1粒,饭后服。每隔2~4天增服1粒,逐渐加至7粒。在增药过程中,如自觉机体局部有一过性肌肉跳动、抽动感时;切不可再增加,肌力基本正常后减少马钱子用量,直到终止治疗。

疗效:用上方配合辨证服药共治疗8例,显效4例,好转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625%。

②乌金穿片

组成:生草乌20克,洋金花10克,穿山龙170克。

用法:将以上三种药物粉碎过100目筛,用1%淀粉制料,烘静干后加1%硬脂酸镁压片,共压1000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2~4片。

疗效:用上方共治疗本病9例,显效5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100%。

57 其他措施

避免过劳,情绪波动,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湿疮的病因病机 5 湿疮的诊断 51 急性湿疮 52 亚急性湿疮 53 慢性湿疮 54 特定部位及特殊类型的湿疮 6 需要与湿疮相鉴别的疾病 61 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疮相鉴别 62 牛皮癣与慢性湿疮相鉴别 7 湿疮的治疗 71 辨证治疗 711 风热蕴肤 712 湿热浸* 7121 症状 7122 辨证分析 7123 治法 7124 方药治疗 713 脾虚湿蕴 7131 症状 7132 辨证分析 7133 治法 7134 方药治疗 714 血虚风燥 7141 症状 7142 辨证分析 7143 治法 7144 方药治疗 72 外治法 721 急性湿疮 722 亚急性湿疮 723 慢性湿疮 8 湿疮患者日常保健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湿疮的穴位 2 治疗湿疮的方剂 3 治疗湿疮的中成药 4 湿疮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湿疮 1 拼音

shī chuāng

2 英文参考

eczem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湿疮(eczema[1])为病名[2]。是指以多形损害,对称分布,剧烈瘙痒,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为过敏性炎症皮肤病[2]。本病男女老幼皆可罹患,而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中医古代文献无湿疮之名,一般依据其发病部位、皮损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若浸*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疮;以丘疹为主者,称血风疮或栗疮;发于耳部者,称旋耳疮;发于 者,称 风;发于手部者,称瘑疮;发于脐部者,称脐疮;发于阴囊者,称肾囊风或绣球风;发于四肢弯曲部者,称四弯风;发于婴儿者,称奶癣或胎症疮。

湿疮相当于西医的湿疹[3]。

4 湿疮的病因病机

湿疮总因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鱼腥动风之品,或嗜酒,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生,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两相搏结,浸*肌肤发为本病;或因素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发为本病。

5 湿疮的诊断

根据病程和皮损特点,湿疮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51 急性湿疮

起病较快,常对称发生,可发于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亦可泛发于全身,但以面部的前额、眼皮、颊部、耳部、口唇周围等处多见。初起皮肤潮红、肿胀、瘙痒,继而在潮红、肿胀或其周围的皮肤上,出现丘疹、丘疱疹、水疱。皮损群集或密集成片,形态大小不一,边界不清。常因搔抓而水疱破裂,形成糜烂、流滋、结痂。自觉瘙痒,轻者微痒,重者剧烈瘙痒呈间隙性或阵发性发作,常在夜间增剧,影响睡眠。皮损广泛者,可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全身症状。

52 亚急性湿疮

多由急性湿疮迁延而来,急性期的红肿、水疱减轻,流滋减少,但仍有红斑、丘疹、脱屑。自觉瘙痒,或轻或重,一般无全身不适。

53 慢性湿疮

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疮反复发作而来,也可起病即为慢性湿疮,其表现为患部皮肤增厚,表面粗糙,皮纹显著或有苔藓样变,触之较硬,暗红或紫褐色,常伴有少量抓痕、血痂、鳞屑及色素沉着,间有糜烂、流滋。自觉瘙痒剧烈,尤以夜间、情绪紧张、食辛辣鱼腥动风之品时为甚。若发生在掌跖、关节部的易发生皲裂,引起疼痛。病程较长,数月至数年不等,常伴有头昏乏力、腰酸肢软等全身症状。

54 特定部位及特殊类型的湿疮

湿疮虽有上述共同表现,但由于某些特定的环境或特殊的致病条件,湿疮可有下列特殊类型。

(一)头面部湿疮发于头皮者,多有糜烂、流滋,结**厚结,有时头发粘集成束状,常因染毒而引起脱发。发于面部者,多有淡红色斑片,上覆以细薄的鳞屑。

(二)耳部湿疮好发于耳窝、耳后皱襞及耳前部。皮损为潮红、糜烂、流滋、结痂及裂隙,耳根裂开,如刀割之状,痒而不痛,多对称发生。

(三) 部湿疮主要发生于女性,表现为皮肤潮红、糜烂、流滋,上覆以鳞屑,或结**痂皮。自觉瘙痒,或有皲裂而引起的疼痛。

(四)脐部湿疮皮损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斑片,有流滋、结痂,边界清楚,不累及外周正常皮肤。常有臭味,亦易染毒而出现红肿热痛,伴发热畏寒,便秘溺赤。

(五)手部湿疮皮损形态多种,可为潮红、糜烂、流滋、结痂。反复发作,可致皮肤粗糙肥厚。冬季常有皲裂而引起疼痛。发于手背者,多呈钱币状;发于手掌者,皮损边缘欠清。

(六)小腿部湿疮多见于长期站立者,皮损主要发于小腿下三分之一的内外侧。常先有局部青筋暴露,继则出现暗红斑,表面潮湿、糜烂、流滋,或干燥、结痂、脱层,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常伴有臆疮。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可出现皮肤肥厚粗糙,色素沉着或减退。

(七)阴囊湿疮多发于阴囊,有时延及 周围,少数累及 。;急性期潮红、肿胀、糜烂、渗出、结痂;慢性期则皮肤肥厚粗糙,皱纹加深,色素沉着,有少量鳞屑,常伴有轻度糜烂渗出。病程较长,常数月、数年不愈。

(八)婴儿湿疮多发于头面部,尤常见于面部,在面部者,初为簇集性或散在的红斑或丘疹。在头皮或眉部者,多有油腻性的鳞屑和**痂皮。轻者,仅有淡红的斑片,伴有少量鳞屑,重者出现红斑、水疱、糜烂,浸*成片,不断蔓延扩大。自觉瘙痒剧烈,患儿常有睡眠不安,食欲不振,一般1—2岁之后可以痊愈,若2岁后反复发作,长期不愈,且有家族史、过敏史者称为四弯风。

(九)四弯风一般分为婴儿期、儿童期、成人期。婴儿期皮损为多形性,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流滋、结痂、脱屑。好发于头面、躯干、四肢。儿童期皮损呈局限性、对称性,多为干燥常有鳞屑的丘疹,或为边缘清楚的苔藓样斑片,因搔抓而有抓痕、表皮剥脱、血痂。少数可为米粒至黄豆大小,正常皮色或棕褐色的丘疹,初起较大,颜色潮红,日久变硬,色褐。多见于肘窝、胭窝或四肢伸侧。成人期皮损类似播散性牛皮癣,皮损为多数密集的小丘疹,常融合成片,苔藓样变明显,其上有细薄鳞屑。好发于颈部、四肢、眼眶周围。自觉剧烈瘙痒。部分患者伴有消瘦、便溏、纳呆、神疲乏力、头晕、腰酸、发育不良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血清中18E增高。

6 需要与湿疮相鉴别的疾病 61 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疮相鉴别

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史。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以红斑、潮红、肿胀、水疱为主,形态较单一,边界清楚,去除病因后很快痊愈,不复发。

62 牛皮癣与慢性湿疮相鉴别

牛皮癣皮损好发于颈项、四肢伸侧、尾骶部。初为多角形扁平丘疹,后融合成片,典型损害为苔藓样变,皮损边界清楚,无糜烂渗出史。

7 湿疮的治疗 71 辨证治疗 711 风热蕴肤

湿疮·风热蕴肤证(eczema with pattern of windheat amassing in skin)是指风热蕴肤,以红色丘疹为主,可见鳞屑、结痂、渗出不明显,发病迅速,泛发全身,瘙痒剧烈,舌质红,苔舌薄黄,脉浮数或弦数为常见症的湿疮证候[3]。

712 湿热浸*

湿疮·湿热浸*证(eczema with dampnessheat inundation pattern)是指湿热浸*肌肤,以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丘疱疹密集,瘙痒无休,抓破后渗液流汁,伴身热不扬、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舌苔白或黄腻,脉滑或数为常见症的湿疮证候[3]。

7121 症状

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滋;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于,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7122 辨证分析

湿热浸*,热重于湿,故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于,尿短赤;湿热浸*肌肤则瘙痒无休,渗液流汁;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为湿热之象。

7123 治法

清热利湿。

7124 方药治疗

龙胆泻肝汤合革藓渗湿汤加减。

713 脾虚湿蕴

湿疮·脾虚湿困证(eczema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dampness retention)是指脾虚湿困,蕴于肌肤,以发病较缓,皮损淡红,散在丘疹、丘疱疹,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有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舌苔白或腻,脉弦缓为常见症的湿疮证候[3]。

7131 症状

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流滋,可见鳞屑;伴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

7132 辨证分析

饮食不节,日久伤脾,脾虚生湿,蕴积肌肤,故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脾虚湿阻中焦则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为脾虚湿蕴之象。

7133 治法

健脾利湿。

7134 方药治疗

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714 血虚风燥

湿疮·血虚风燥证(eczema with pattern of winddryness due to blood deficiency)是指血虚风燥,以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伴口干,纳差腹胀,舌质淡,舌苔白,脉细弦为常见症的湿疮证候[3]。

7141 症状

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弦。

7142 辨证分析

久病耗伤阴血,或脾虚生化之源不足,致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故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阴血不足则口干不欲饮,脾虚则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弦为血虚风燥之象。

7143 治法

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7144 方药治疗

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减。瘙痒不能人眠者,加珍珠母、夜交藤、酸枣仁,以养心安神。

72 外治法 721 急性湿疮

初起仅有皮肤潮红而无流滋者,以清热安抚、避免 为原则,可选用清热止痒的中药苦参、黄柏、地肤子、荆芥等煎汤外洗,或用10%黄柏溶液、炉甘石洗剂外搽;若糜烂、水疱、流滋较多者,以收敛清热止痒为原则,可选用马齿苋水洗剂,黄柏溶液外搽或蒲公英、龙胆草、野菊花、炉甘石、明矾各20g,煎水待冷后湿敷,或2%~3%硼酸水、0.5%醋酸铅外洗;急性湿疮后期,滋水减少、结痂时,以保护皮损、避免 、促进角质新生、消除残余炎症为原则,可选用黄连软膏、青黛膏外搽。

722 亚急性湿疮

以消炎、止痒、干燥、收敛为原则,有少量流滋者,选用苦参汤、三黄洗剂湿敷外搽;无流滋者,可选用青黛散、祛湿散、新三妙散等油调外敷或黄柏霜外搽。

723 慢性湿疮

以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为原则。可选用各种软膏、乳剂,根据瘙痒及皮肤肥厚程度加入不同浓度的止痒剂、角质促成和溶解剂,如青黛膏、5%硫黄软膏、5%一10%复方松馏油软膏、湿疮膏、皮脂膏、10%~20%黑豆馏油软膏及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

8 湿疮患者日常保健

1.急性者忌用热水烫洗和肥皂等 物洗涤。

2.不论急性、慢性,均应避免搔抓,并忌食辛辣、鸡鸭、牛羊肉、鱼腥海鲜等发物。

3.急性湿疮或慢性湿疮急性发作期间,应暂缓预防注射。

9

水火烫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烧伤的病因病机 5 烧伤的症状 6 烧伤的诊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