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堂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3收藏

神堂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穴名·神堂 41 出处 42 穴名解 43 所属部位 44 神堂穴的定位 45 神堂穴的取法 46 神堂穴穴位解剖 461 层次解剖 462 穴区神经、血管 47 神堂穴的功效与作用 48 神堂穴主治病证 49 刺灸法 491 刺法 492 灸法 410 神堂穴的配伍 411 特效 412 文献摘要 5 经穴别名·神堂 51 上星穴的别名 52 出处 53 穴名解 54 所属部位 55 上星穴的定位 56 上星穴的取法 57 上星穴穴位解剖 571 层次解剖 572 穴区神经、血管 58 上星穴的功效与作用 59 上星穴主治病证 510 刺灸法 5101 刺法 5102 灸法 511 上星穴的配伍 512 文献摘要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神堂 1 拼音

shén táng

2 英文参考

Shéntáng BL 44 [中国针灸学词典]

Shàngxīng GV23 [中国针灸学词典]

shéntá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4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4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神堂:1.经穴名;2经穴别名。[1]

4 经穴名·神堂

穴位 神堂 汉语拼音 Shentang 罗马拼音 Shentang 美国英译名 God's Temple 各

号 中国 BL44 日本 44 法

国 莫兰特氏 V39 富耶氏 德国 B39 英国 B39 美国 BI44

神堂为经穴名(Shéntáng BL 44)。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1]。神指神灵,堂即殿堂,心藏神,神指心,此穴与心俞平列,如心神所居之殿堂,故名神堂[1]。神堂穴主治胸背、心肺等疾患:如咳嗽气喘,脊背强痛,胸闷,腹胀,善噫,咳嗽,气喘,背痛,心痛,心悸,胸腹胀满,脊骨疼痛,现又多用神堂穴治疗心脏病,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肋间神经痛,哮喘,背肌痉挛,肩臂疼痛,心绞痛等。

41 出处

《针灸甲乙经》:肩痛胸腹满,凄厥,脊背急强,神堂主之。

42 穴名解

神指神灵,堂即殿堂,心藏神,神指心,此穴与心俞平列,如心神所居之殿堂,故名神堂[1]。

神,意指心神。堂,是高大明敞的居室,指其犹如心君用事的明堂。心为藏神之地,此穴在第5胸椎棘突下两旁,与心俞穴平,为心神所居之堂舍,是治心病的重要腧穴,心藏神,故名神堂。[2]

43 所属部位

背部[3]

44 神堂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神堂穴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4][5]。

神堂穴位于脊柱区,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伏坐或俯卧取穴[1]。

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5]。

神堂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神堂穴在背部的位置

神堂穴在背部的位置

神堂穴在背部的位置(肌肉)

神堂穴在背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45 神堂穴的取法

位于脊柱区,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伏坐或俯卧取穴[1]。

俯卧位,平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3寸,当肩胛骨脊柱缘处取穴。

俯卧位,第5胸椎棘突下与肩胛骨内侧缘之垂线交点处取穴[6]。

快速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2个椎体,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神堂穴[7]。

46 神堂穴穴位解剖

神堂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第五肋间隙。有肋间动、静脉后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分布著第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及肩胛背神经。皮肤由第、四、五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在第五、六肋间隙后方,由肩胛骨的脊柱缘、背阔肌上缘和斜方肌下缘之间围成三角区,该区为听诊最清楚部位,故命外为听诊三角。但它又是胸后壁较薄弱部位,其胸腹腔内,相对应有胸膜腔、肺、膈、肝(右侧)、胃(左侧)等器官,因此,不应深刺。

46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1]。

46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5、第6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膈神经、肩胛背神经和第5、第6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及肩胛背动脉分支分布[8]。

布有第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及肩胛背神经;并有肋间动、静脉后支及颈横动脉降支通过[5]。

47 神堂穴的功效与作用

神堂穴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的作用[1]。

神堂穴具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的功效[9]。

神堂穴在心俞之旁,故可治疗心脏病[9]。

神堂穴临近于肺,可治疗肺病[9]。

神堂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的第2侧线上,故能治腰背部的经脉病[9]。

神堂穴有清肺宁心、理气安神作用。主治气喘,心痛,惊悸,胸闷,咳嗽,脊背强痛。[2]

48 神堂穴主治病证

神堂穴主治胸背、心肺等疾患:如咳嗽气喘,脊背强痛,胸闷,腹胀,善噫,咳嗽,气喘,背痛,心痛,心悸,胸腹胀满,脊骨疼痛,现又多用神堂穴治疗心脏病,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肋间神经痛,哮喘,背肌痉挛,肩臂疼痛,心绞痛等。

神堂穴主治胸背、心肺等疾患:如咳嗽气喘、脊背强痛、胸闷、腹胀、善噫等[1]。

神堂穴主治咳嗽、气喘、胸闷、背痛[8]。

神堂穴主治心痛,心悸;咳嗽,气喘,胸闷;脊背强痛[6]。

神堂穴主治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脊骨疼痛等[5]。

现又多用神堂穴治疗心脏病、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肋间神经痛等[1]。

1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哮喘;

2 运动系统疾病:背肌痉挛,肩臂疼痛;

3 其它:心绞痛,肋间神经痛。

49 刺灸法 491 刺法

斜刺03~05寸[5]。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1]。

斜刺05~08寸[8][6],局部有酸胀感[6]。

注意:本穴体内对应心脏,故不能深刺,以免引起气胸。

492 灸法

可灸[1][8][6]。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5]。

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

410 神堂穴的配伍

神堂配内关、神门,有宁心神,调心气的作用,主治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

神堂配厥阴俞、内关、心俞,治心脏病[6]。

神堂配尺泽、肺俞,治肺脏病[6]。

神堂配心俞、内关、神门、三阴交,治失眠[6]。

411 特效

用双手拇指直接点压神堂穴,可治咳嗽、气喘、脊背强痛等:经常用 槌敲打神堂,可畅通气血,调理肺、胃功能[7]。

412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肩痛胸腹满、凄厥、脊背急强,神堂主之。

《针灸大成》:主腰背脊强急不可俯仰,洒淅寒热,胸满气逆上攻,时噎。

《循经考穴编》:一法刺入一分,沿皮向外一寸五分,主腰背脊强,洒淅寒热,逆气喘噎哮嗽痰涎。

5 经穴别名·神堂

神堂为经穴别名,即上星[1][5]。出《针灸聚英》。

穴位 上星 汉语拼音 Shangxing 罗马拼音 Shanghsing 美国英译名 Super Star 各

号 中国 GV23 日本 23 法

国 莫兰特氏 VG22 富耶氏 德国 LG22 英国 Gv23 美国 Go23

上星为经穴名(Shàngxīng GV23,DU23)[1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鬼堂(《备急千金要方》),明堂(《太平圣惠方》),神堂(《针灸聚英》)。属督脉[10]。上即上方,星即星球,人头形圆像天,穴居头上,如星在上天,故名上星[10]。上星穴主要用于头面、目鼻疾患等:如头风,眩晕,面浮虚,目睛痛,近视,角膜炎,视神经萎缩,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痈,癫狂,痫症,疟疾,热病,头痛,目痛,鼻渊,目赤肿痛,不能远视,迎风流泪,鼻痔,多涕,头风虚肿,头屑多,热病汗不出,呕吐,烦满,目眩,鼻塞,鼻出血,前额神经痛,面赤肿,额窦炎,鼻息肉,角膜白斑,神经衰弱等。

51 上星穴的别名

鬼堂(《备急千金要方》),明堂(《太平圣惠方》),神堂(《针灸聚英》)。

52 出处

《针灸甲乙经》:上星一穴,在颅上,直鼻中央,入发际一寸陷者中,可容豆,督脉气所发。

53 穴名解

上即上方,星即星球,人头形圆像天,穴居头上,如星在上天,故名上星[10]。

上,指头部。上者,升也,大也。中医有鼻通天气,目比日月之说;穴在前头部正中,正为阳精所聚之处。穴居头上,犹如星之居上,精英四照,故名上星,又名神堂、明堂。[2]

54 所属部位

前头[11]

55 上星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上星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4]。

上星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正坐仰靠取穴[10]。

上星穴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1寸[12]。

上星穴在督脉的位置

上星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上星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上星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上星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56 上星穴的取法

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1寸处取穴。

上星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正坐仰靠取穴。[10]

正坐或仰靠位,于前发际中点入发际1寸处取穴;若无前发际时,可先取百会,向前4寸取穴[13]。

57 上星穴穴位解剖

上星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的分支和额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5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10]。

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14]。

5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滑车上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眶上动脉分布[14]。

布有额神经分支,额动、静脉分支及颞浅动、静脉分支[12]。

58 上星穴的功效与作用

上星穴具有熄风清热、宁神通鼻的功效。

上星穴有清热散风,通窍明目作用。[10]

上星穴为督脉之气所发,泻之可清督脉之气,以达通窍止血、清利头目之目的,临床以治疗鼻衄、鼻渊等鼻疾为主。[15]

上星穴主治鼻不通,目眩,睛痛诸疾,有清脑利窍、疏通血脉之功。凡属风热上冲,鼻塞、鼻衄、风眩、目不远视、如雾迷蒙,一切上焦风热、头目不清之症,悉可取此。[2]

59 上星穴主治病证

上星穴主要用于头面、目鼻疾患等:如头风,眩晕,面浮虚,目睛痛,近视,角膜炎,视神经萎缩,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痈,癫狂,痫症,疟疾,热病,头痛,目痛,鼻渊,目赤肿痛,不能远视,迎风流泪,鼻痔,多涕,头风虚肿,头屑多,热病汗不出,呕吐,烦满,目眩,鼻塞,鼻出血,前额神经痛,面赤肿,额窦炎,鼻息肉,角膜白斑,神经衰弱等。

上星穴主要用于头面、目鼻疾患等:如头风、眩晕、面浮虚、目睛痛、近视、角膜炎、视神经萎缩、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痈、癫、狂、痫症、疟疾、热病等[10]。

上星穴主治头痛、目痛,鼻渊、鼻衄、癫狂、疟疾、热病[14]。

上星穴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不能远视,迎风流泪,鼻渊,鼻痈,鼻衄,鼻痔,多涕,头风虚肿,头屑多;热病汗不出,疟疾;痫证,癫狂;呕吐,烦满[13]。

上星穴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鼻塞,鼻出血,癫狂,痫证;以及前额神经痛,鼻炎,角膜炎,近视等[12]。

治眩晕,头痛,目赤肿痛,面赤肿,迎风流泪,鼻渊,鼻鼽,鼻痔,鼻痈,热病汗不出,疟疾,额窦炎,鼻息肉,角膜白斑,前额神经痛,神经衰弱。

510 刺灸法 510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 5~08寸[10][12];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10]。

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13]。

平刺05~1寸[14]。

注意:新生儿及囟门未闭合时慎用[10]。

小儿前囟未闭者禁针[13]。

5102 灸法

可灸[10][13][14]。

艾条灸5~10分钟[12]。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可灸七壮,不宜多灸,若频灸,即拔气上,令人目不明。

注意:小儿前囟未闭者禁灸[13]。

511 上星穴的配伍

上星穴配百会、合谷治头风[10]。

上星穴配迎香、素髎、合谷治鼻出血,鼻炎[10]。

上星穴配肝俞治目赤、目痛、目痒等[10]。

上星配百会、囟会、承光,有清热利窍的作用,主治鼻塞不闻香臭,头痛。

上星配合谷、足三里,有疏风清热,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鼻渊,眩晕。

上星配肝俞,有散风清热,疏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泪出,多眵。

上星配风府、禾髂、风池、水沟、百会、百劳、风门,治鼻渊、鼻痔[13]。

上星配百会、神庭、前顶、攒竹、丝竹空、风池、合谷,治眼目风热[13]。

上星配风池、天柱,治头眩[13]。

上星配大椎,治痃疟[13]。

上星配前顶、百会、阳谷、合谷、关冲、昆仑、侠溪,治头风[13]。

512 文献摘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风,面虚肿,鼻塞不闻香臭,目眩,痎疟振寒,热病汗不出,目睛痛,不能远视。

《针灸大成》:主面赤肿,头风,头皮肿,面虚,鼻中息肉,鼻塞头痛,痎疟振寒,热病汗不出,目眩,目睛痛,不能远视,口鼻出血不止。不宜多灸,恐拔气上,令人目不明。

《针灸聚英》:以细三棱针宣泄诸阳热气,无令上冲头目。

《类经图翼》:又十三鬼穴,此名鬼堂,主百邪癫狂,当在第十次下针。

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法术,它是专门用于惩治邪病的,古代的针灸书籍几乎都引用了这套针法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 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 四针掌后大陵穴,入针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 第六却寻大椎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牀针要温, 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劳宫为鬼窟,十针上星名鬼堂, 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 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狐穴只单通, 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一针鬼宫,即人中,入三分。二针鬼信,即少商,入三分。三针鬼垒,即隐白,入二分。四针鬼心,即大陵,入五分。五针鬼路,即申脉(火针),三下。六针鬼枕,即风府,入二分。七针鬼牀,即颊车,入五分。八针鬼市,即承浆,入三分。九针鬼窟,即劳宫,入二分。十针鬼堂,即上星,入二分。十一针鬼藏,男即会阴,女即玉门头,入三分。十二针鬼臣,即曲池(火针),入五分。十三针鬼封,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仍横安针一枚,就两口吻,令舌不动,此法甚效。更加间使、后溪二穴尤妙。 男子先针左起,女子先针右起。单日为阳,双日为阴。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 刺入十三穴尽之时,医师即当口问病人;何妖何鬼为祸,病人自说来由,用笔一一记录,言尽狂,方宜退针。 鬼门十三针歌诀—— 一针人中二少商 三针隐白四陵良 五针申脉六风府 七针颊车八承浆 九针劳宫十上星 十一曲池火针强 十二会阴不用忙 十三舌底在中央 各穴位子及针刺手法—— 人中穴 ;位于鼻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 针法;斜刺从下向上刺入3-5分 少商穴 ;属手少阴心经。位于手拇指未节外侧,距指甲0。1寸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隐白穴 ;属足太阴腺经。位于足趾内侧,去指甲角一分许取穴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大陵穴 ;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与侧腕屈肌腱之间。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申脉穴 ;属足太阳膀胱经,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位于足外侧部 外直下方凹陷中。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风府穴 ;别名舌本,鬼枕。鬼穴。曹溪。属督脉。位于颈部,当后正中发际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针法;从外想内直刺 颊车穴 ;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面颊部,下颔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上下齿用力咬紧时,嚼肌隆起处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承浆穴 ;别名天池,鬼市,垂浆。属任脉,位于面部,当 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劳宫穴 ;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掌心,当2,3,掌骨,握拳曲指时中指尖处 针法;直刺3-5分 上星穴 ;别名鬼堂,明堂。神堂,属督脉,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针法;直刺1-4寸,可透少海[曲池对侧] 会阴穴 ;别名屏翳,海底,下极。属任脉,位于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联合与肛门来年线的中点 针法;从下向上直刺,要刺出血 怎样检查; 用大拇指与二拇指掐住患者中指根部一节的两侧[如中医问脉那样]如果跳动 感很强,就是有外邪在作怪如果无此征兆,则是属于癫痫病。 怎么样治疗; 首先要采取劝说的方法,比如你可以说,你是哪方的神仙?哪位屈死的冤鬼 有什么要求你跟我说。我都能办到,你或要吃或要喝。是要猪头还是要烧鸡 要是缺钱花,可以给你焚化纸钱,总之我可以满足你的一切要求。。。 如果经你的再三劝说对方却不理不采,那就要动硬的了,拿出银针来恐赫它 如果恐赫还不服,那就要采取针刺的方法惩治它。 针法; 常用针有毫针,三棱镇针和皮肤针,其中最常用的是毫针 针扎上后,先要采取轻刺激的方法,边扎针边恐赫它;你服不服?如果多方说 服了那就讲条件,按它的要求去办,如果不服,那就要采取强刺激的方法,进 深针或大弧度捻转,或用里提插或者进针后手持针柄作震颤动作等, 在通常情况下只要少商一针就管用,也可以在十三针中任选二至三针 我必须强调说明的是要给来着留条后路不要把事情做绝了,以避免后患[舌底 会阴,人中]这三个尽量不用,因为用这三个中的任何一个穴位,都能把对方 封住,治死于死地,如不用此三穴,其他的穴位都可以制服它,并能放走它。 即或它已经被你制服,并且走了,也要以理相待,仍要还愿焚化纸钱 在你为患者治病时,最好是戴上一道护身符以防自己遭灾惹祸 怎样治癫痫病 如果碰上的患者是癫痫病,那就要采取治癫痫病的方法 在发病抽搐时,可针刺十宣劳宫两穴 长期治疗,用心愈,肺愈,肝愈,大肠愈,胆愈等

古时候,许多的病被认为与「鬼」有关;几乎全部的神经与精神疾病,都被认为与「鬼」有关,例如癫痫病、精神分裂类的病、忧郁症类的病……。古时的中医典籍有相当丰富的治疗方法和经验传承,希望透过这篇「治鬼病」的方法,让人能有所知,原来中医对于精神疾患的治病方式,是很奇效、独特的,切勿嗤之以「迷信」而待之。《针灸大成》中云,治疗「百邪颠狂所为病」有十三个穴,称为「孙真人十三鬼穴」,有「鬼宫、鬼信、鬼垒、鬼心、鬼路、鬼枕、鬼床、鬼市、鬼窟、鬼堂、鬼藏、鬼腿、鬼封」。《备急千金要方》中有其它的许多「鬼穴」,如「鬼禄、鬼穴、鬼城、鬼门、鬼邪、鬼受、鬼客厅」等。鬼穴不是鬼,却是古中医书籍记载的、治疗精神疾患等「邪气病」的法宝。古代的医生们,看待精神疾患,无须现代的那种精神科、精神分析医师,却有《内经》可以遵照的那种「生克」原理,使用各种心理治疗法,将病情治好,例如金元四大家的张子和就是使用这种生克治心理病的高手。古时候,称精神的疾患为「有邪气」的病,而不叫作「精神病」。有关「精神分裂病」的观察,古代中国的医学已经有很仔细的形容了。这类病情的病理如何?当时能解释的多半以「精灵、鬼、邪、风」等来叙述。例如《针灸大成》作者杨继洲的〈针邪秘要〉,篇中叙述:「凡男妇或歌或笑,或哭或吟,或多言,或久默,或朝夕嗔怒,或昼夜妄行,或口眼俱邪,或披头跣足,或裸形露体,或言见鬼神。」又例如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形容的:「凡诸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或有默默而不声,或复多言而谩说,或歌、或哭、或吟、或笑、或眠,坐沟渠、食粪秽,或裸形露体、或昼夜游走、或嗔骂无度、或是蜚虫精灵、手乱目急」。症状的形容非常详尽,《针灸大成》的病理分析,认为「如此之类,乃飞虫精灵,妖孽狂鬼,百邪侵害也。」《备急千金要方》的治疗方法就是,针灸与药方同时使用,并且判断这种病是由于「风」,而这种风就是「鬼」:「如斯种类癫狂之人,今针灸与方药并主治之,凡占风之家,亦以风为鬼断。」因为病理的判断如是,所使用的处方也就多匹配于「精灵、鬼、邪、风」等方面。「孙真人十三鬼穴」的歌诀如下:「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四针掌上大陵穴,入针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分七锃锃。第六却寻大椎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八分,名曰『鬼床』针要温。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劳宫为『鬼窟』。十针上星名『鬼堂』。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腿』,火针仍要七锃锃。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孤穴只单通。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十三个穴道,按照一定的次序扎针。先扎名为「鬼宫」的「人中穴」,次扎名为「鬼信」的「少商穴」,再次名为「鬼垒」的「隐白穴」……。根据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所云,扎针次序上,无论扎在第几个针时,如果已经发现那个「邪蛊之精」藉由病者的口,说出自己来自于何处,它会想离开病人的身体,就让它径自离去便可;如果扎了许多针,尚未听到精灵的语言,那就扎遍十三针。《备急千金要方》和《针灸大成》原文记载如下:《备急千金要方》云:「扁鹊曰,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也。凡针之体,先从『鬼宫』起,次针『鬼信』,便至『鬼垒』,又至『鬼心』,未必须并针,止五六穴即可知矣。若是邪蛊之精,便自言说,论其由来往验有实,立得精灵,未必须尽其命,求去与之。男从左起针,女从右起针,若数处不言,便遍穴针也,依诀而行针灸等处,并备主之,仍须依掌诀捻目治之,万不失一。」《针灸大成》云:「刺入十三穴尽之时,医师即当口问病人,何鬼何妖为祸,病人自说来由,用笔一一记录,言尽狂止,方宜退针。」除了「十三鬼穴」之外,还有其它的相关记载,例如,《医学入门.捷要灸法》有「鬼哭穴」,治鬼魅狐惑,恍惚振噤」,使用的方法是:「以患人两手大指相并缚定,用艾炷于两甲角,及甲后肉四处骑缝,着火灸之,则患魇者哀告,我自去为效。」还有,在大指之后,手腕上有个大的穴道,叫作「阳溪」,又名「中魁」,主治「狂言喜笑、见鬼」。这里只举了少数的例子。药方方面使用药方治病,是中医的特长。当然,以之治疗「鬼病」也有方法,例如《备急千金要方》中治疗「治语狂错,眼目霍霍,或言见鬼,精神昏乱」,这种已经精神错乱到可以见到常人不能见的「鬼」了,而且语言都发生了谬误使用情形。这种精神病,可以服用「防已地黄汤」方;方中使用了防已、生地黄、桂心、防风等药物。又例如「四物鸢头散」方,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云,能「治鬼魅」,使用的药物是:东海鸢头(是由酸根)、黄牙石(一名金牙)、莨菪子、防葵(各一分)。这四味药研成细粉末,过筛,酒服方寸匕,饮令病人「见鬼」。再加防葵一分,可以令病人「知鬼主者」。再加一分,立即有效验。可是,防葵、莨菪,都会「令人迷惑、恍惚如狂,不可多服」,都得依照大夫的指示使用。另外,《备急千金要方》还选了一个方子,叫方「茯神汤」,它是主治「五邪气入人体中,见鬼妄语,有所见闻,心悸跳动,恍惚不定」的药方。中用的都是很普遍能见到的药物,茯神、人参、昌蒲、茯苓、赤小豆。弄碎了后,用水煮好,分三次服下。《朝野佥载》记载一种叫作「杀鬼丸」的药方,只要是有「鬼病」的,服用了就好。这个药方怎样给发明和制造成的呢?传说是,采药者在路上走,有目能见鬼者,看到许多的鬼因为药篓子中的药物而避走,就将药物制成药丸,名「杀鬼丸」:「郝公景于泰山采药,经市过。有见鬼者,怪群鬼见公景,皆走避之。遂取药和为『杀鬼丸』,有病患者,服之差。」符咒的方面中国古代的医学很是奇特,而且很让现代人想不透;例如《黄帝内经》云,古代的人们,治病不需要用药,也不需要用针灸砭石,他们「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的想法。那是因为古代人的生活起居都很恬澹,邪气不会深入,所以不必使用「毒药治其内」、也无须「针石治其外」,只要「移精祝由」即可。而当时所谓「现今之世」的人们,内有忧患、外又形伤,再加上不能因应四时的寒热,身体就会虚弱,很容易生病,于是就会「小病必甚,大病必死」,于是「祝由」也都不能治好了。换成现在的人们哪,更是「内有忧患、外又形伤」,更是不能因应四时寒热,身体就更虚弱,就更容易生病,也就怪不得现在医院越建越多,病人也越来越多,治不好还得随时使用毒性很强的药物,如类固醇、各种抗生素等压抑病情,还得插管输液。那么,「祝由」的使用时机、以及谁能施行呢?《针灸大成.针邪秘要》所形容的那种「凡男妇或歌或笑,或哭或吟,或多言,或久默,或朝夕嗔怒,或昼夜妄行,或口眼俱邪,或披头跣足,或裸形露体,或言见鬼神。」的精神分裂类症状,古代先民就找会施用「祝由」的医生了。「祝由」的治疗方法是超越「治病」范围的,属于精神层次的混合治病:医生待人要有德、不贪财、诚心的和病家沟通;医生和病人之间必须互相信任,也不强求必定用什么方法医治让病好。使用例如书写类似符咒的「祝由」方式治病,还得医生和病人之间都清净定神,都没有杂念。再加上医生针灸时集中精神意志,病情就快速得到改善。《针灸大成.针邪秘要》原文如下:「欲治之时,先要:『愉悦』,谓病家敬信医人,医人诚心疗治,两相喜悦,邪鬼方除,若主恶砭石,不可以言治,医贪货财,不可以言德。『书符』,……『定神』,谓医与病人,各正自己之神,神不定勿刺,神已定可施。『正色』,谓持针之际,目无邪视,心无外想,手如握虎,势若擒龙。『祷神』,谓临针之时,闭目,存想一会针法,……。」 中医治病是很多采多姿的,只要是对病人好,针灸、药方……,都可以随心取用,不拘泥于任何门派的方式,病人可以获得最好的医疗。中医的针灸和处方原理,本来就很难以用现代的科学实证方法,去理解它的实际治病机理,而除了这以外,一般人更无法相信和了解「祝由」类治病方法。其实,还有更更难以理解的,例如,通过修心养性的气功修炼方法,能让人根本不生病。

1关于养生的古诗句

养生诗词 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晋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

―――《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惜精养生 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养心要语》明胡文焕 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

―――《泰定养生主论》元王珪 纵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尊生八笺》明 高濂 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

―――《广嗣纪要》明万全 精神养生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看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朋友。

―――谚语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

―――《备急千金要方》 唐孙思邈 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

―――《退庵随笔》清 梁章钜 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谚语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谚语 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

―――《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唐 张湛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苏沈良方》宋苏轼、沈括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抱朴子》 晋 葛洪 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尊生八笺》明 高濂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

―――《医先》明 王文禄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养心要语》明 胡文焕 说说笑笑,通通七窍。

―――谚语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谚语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谚语 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呻吟语》明吕坤 养心莫善于寡欲。

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明 万全 善摄生者,先除欲念。

―――《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喜怒衰乐之发……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遇事不恼,长生不老。

―――谚语 嗜欲使人气*,好憎使人精劳。―――《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 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

―――《养生四要》明 万全 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幽梦续影》清朱锡绶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医述》清程杏轩 善养生者,先除欲念。

―――《男女绅言》明陈继儒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卫生宝鉴》元罗天益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谚语 千保健,万保健,乐观方才是关键。―――谚语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谚语 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谚语 遇怒不要恼,遇难莫急躁。

―――谚语 常乐常笑,益寿之道。―――谚语 房宽地宽,不如心宽。

―――谚语 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谚语 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谚语 笑口常开,百病不来。

2描写养生的诗句

饮食养生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春秋战国孔丘

节饮自然脾健,少餐必定神安。―――《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一顿吃伤,十顿喝汤。―――谚语

上床萝卜下床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谚语

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等

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养生四要》明 万全

饥不暴食,渴不暴饮。―――谚语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圣济总录》宋官修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养生肤语》明陈继儒

谷肉果菜,食养尽心,无使过之,伤其正之。―――《素问·五常政大论》

汤泡饭,嚼不烂。―――谚语

服饵不备五味四气而偏食之,久则脏腑偏倾,而生其病矣。―――《素问玄机病原式》金元 刘完素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昨非庵日纂》明郑宣

要想身体健,食物要新鲜。―――谚语

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嘉业堂丛书》清刘承干

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饭。―――《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膏梁厚味有损身体,粗茶淡饭延年益寿。―――谚语

寒从脚起,病从口入。―――谚语

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谚语

晚上少吃一口,肚里舒服一宿。―――谚语

安谷则生,绝谷则亡,饮食自倍,肠胃耐伤。―――《养生要诀》明胡文焕

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当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养生四要》明 万全

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养生要集》唐 张湛

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饮食乃却病之良方。―――《仁斋直指方论》宋 杨士瀛

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随息居饮食谱》清王世雄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一天三顿粥,郎中朝我哭。 ―――谚语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谚语

药补不如食补。 ―――谚语

热饭冷茶泡,娘做郎中医不好―――谚语

寒从脚上起、病从口中入 ―――谚语

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谚语

甜言夺志、甜食坏龄 ―――谚语

吃馍喝凉水,瘦成干棒槌 ―――谚语

五谷杂粮多进口,大夫改行拿锄头 ―――谚语

少吃多餐,益寿延年 ―――谚语

暴食暴饮易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谚语

肉生火,油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谚语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谚语

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谚语

饮食讲卫生,保你不生病。―――谚语

3我们是中医的传人诗歌

当生姜失去麻黄 才懂得什么叫做彷徨 当佩兰失去藿香 才知道什么叫做神伤 当我离别了你 才深切体会到什么叫做断肠 谢谢你 是你 一直在启悟我 什么是大黄的豪爽 什么是桑叶的清凉 什么是人参的无私 什么是附子的坚强 一直以来 你 像山海棠给我春天的芬芳 像薄荷送我夏日的清凉 像怀菊给我秋季的慰藉 像冰片送我冬天的舒畅 你是我受伤时的三七 是我失意时的远志 是我烦闷时的栀子 是我迷茫时的苏合香 只有在 没有你的时候我才懂得 什么叫夏月麻黄 想起你的时候我才知道 什么叫调和诸方 梦到你的时候才发觉 什么是平补三焦 遇到你的时候才明白 什么是救逆回阳 你曾告诉我 人生就应该像熟地 在九蒸九晒中得到升华 人生应该像青黛 在氤氲中营造希望 人生就应该像阿胶 在炽热煎熬中得到凝练 人生更应该像石膏 在烈火焚烧中追逐辉煌 啊,我亲爱的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相处中 从没有过什么十八反 也不存在什么十九畏 有的只是相使、相须 我希望 我们一起分担风寒暑湿热 我们一起体验酸苦甘辛咸 我们一起追逐寒热平温凉 我相信 我们的情谊 定会在人生事业的升降浮沉中 绽放光芒。

4关于中医的古诗词

关于古中医的诗词歌曲赋等,在中医古籍中是实在是太多了。

举例一些古籍读本:

《药性歌括四百味》

《脉象口诀歌》

《药性赋》

《诸病主病诗》

《百家针灸歌赋》

《汤头歌诀》

《增订医方歌诀》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伤寒百证歌》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医方歌括》

。。。

散见于中医古籍中的诗词等实在是举不胜举。

5有关中药的诗句

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

上联:独有痴儿渐远志。

下联: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一门联。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上联:白头翁持大戟,骑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十八个药名。

上联: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何首乌驾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杀木贼千年,堪称长卿仙人。

此联为山西名医傅山和其友所对。嵌十六味中药。

上联: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贯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宾郎;

下联: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复回乡,上金銮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车前将军立赐合欢。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二十八个药名。

河北钱氏中医精神病医院——正常女孩被误诊为精神病罪魁祸首竟是家长

河北钱氏中医精神病医院介绍:没有任何精神问题的孩子,在父母添油加醋的描述下,被诊断为“精神博�。有关人士呼吁:家长不要成为孩子患“精神博�的罪魁祸首。河北钱氏中医精神病医院

��河北钱氏中医精神病医院院医学心理科主任医师周主任告诉记者,日前,一位大学四年级女生的父母因怀疑女儿得了精神病,找周主任咨询。女孩的父母称,原本乖巧的女儿“五一”前夕回家后脾气变得很暴躁,因一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便和母亲大吵一架,然后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不肯出门吃饭,亲戚朋友来了不肯见人。平时女孩和父亲关系非常好,而这次却连父亲都不理。女儿的这一反常行为把父母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是什么原因使女儿变成这样的呢?父母决定到女儿学校去了解情况,却得知女儿回家既没向老师请假,也没向同学交待一声,这一行为完全不像女儿平日所为。而且,女孩的母亲还告诉周主任,女孩还有妄想和幻听,她老是觉得有坏人跟着她,还经常听到门外有响声,为了防止坏人闯入,她才把门关得死死的。女孩的父母一再保证,他们所说的症状都是事实,但女孩不肯来医院,周主任根据女孩父母所说的症状,诊断女孩得了精神病,并为她开了抗精神病药。女孩的父母回家后,就把药和在饭菜中偷偷给她吃。有一次不小心被女孩发现了,女孩暴跳如雷。无奈,女孩在父母的强迫下来到了周主任面前,经过交谈,周主任才知道其实女孩非常正常,一点精神问题都没有,对于父母所说的种种不正常行为,女孩都给予了合理的解释,而其父母所谓的幻听、妄想等最终判断有否患精神病的症状,则都是他们夸大其词的结果。河北钱氏中医精神病医院

��据周主任介绍,很多孩子因为心理原因,不愿看心理医生,代子女看病的父母往往由于对子女过于紧张,向医生叙述病情时就容易夸大其词,把没有病的孩子说成精神病,这就给医生的诊断产生了误导。周主任称,这样的情况在他门诊时并不少见,而事实上,这些孩子只要鼓励鼓励,给其一定的心理支持,就没事了。倘若因父母的夸大症状,给孩子戴上了精神病的“帽子”,不但会渲染一种紧张的氛围,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而且有的抗精神病药吃了会有不良反应,对孩子的身体非常不利。因此,周主任呼吁,家长关心孩子是应当的,但不要对孩子的小异常大惊小怪,并夸大症状把孩子逼向精神病。河北钱氏中医精神病医院

什么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大约有半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被诊断为妄想型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一般中、老年者居多。起病比较缓慢。患者大多具有多疑、敏感、不信赖别人、行为神秘、不易接受他人的批评,嫉妒心强,遇事喜欢夸张,对人冷酷、傲慢等妄想型个性特征。河北钱氏中医精神病医院

��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观念、错误的推理和判断。这是一种病态的偏执观念,是一种毫无现实根据的,凭空出现的推理与判断。与其文化教养和社会阅历不相称。因为患者固执地坚持自己的错误判断,表现出严重的思维障碍,已成为一个极端的“观念固执”的人,属于一种病态,因此,也不能用说理和教育方法来纠正其错误的观念。患病初期,患者敏感多疑,怀疑有人在背后议论自己或不信任自己。这种多疑逐渐演化成关系妄想。总觉得周围发生的一切都与自己有关,如别人咳嗽是向他传递信号或侮辱他,别人聊天是在议论他,甚至广播、电视、报纸上的消息也是针对他的。此后,关系妄想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进而形成被害妄想、嫉妒妄想等等。河北钱氏中医精神病医院

��妄想型精神分裂症者会出现意志增强的意志行为障碍。千方百计地不惜为达到正常人认为是毫无意义和无价值的目的而努力。例如,有被害妄想的人处处设防,四处控告,认为有人要害他。为此千辛万苦也在所不辞;有发明妄想的人,则夜以继日地、废寝忘食地进行毫无意义的所谓“发明”活动;有疑病妄想的人则到处求医,四处诊查,不甘罢休。河北钱氏中医精神病医院

经过河北钱氏中医精神病医院的专家会诊研究,对此女子进行鬼门十三针的疗法治疗,经过细心治疗,该女子现已进入康复期。鬼门十三针是钱氏中医院的独门针法,鬼门十三针是由《钱氏中医•针刺篇》中的鬼封、鬼宫、鬼窟、鬼垒、鬼路、鬼市、鬼堂、鬼枕、鬼心、鬼腿、鬼信、鬼营、鬼藏、鬼臣等。十三鬼穴中选其对癫、狂、痫有奇特治疗作用的腧穴,经过十余代人的经验总结,并增补数穴而成,沿用至今。独特的针刺手法施术的关键所在,包括运掌练针法,提插捻转法,透穴法,出针手法。补泻手法等,使其功用具有疏通经络,醒脑安神,平衡阴阳的疗效,经过诊察病情,给予不同的针刺方法,不同的疾病表现,选用不同的穴位,行针,进针,退针手法亦不相同。进针速度快而稳准,针刺进针之要旨。行针手法中因人而宜,因时而宜,《钱氏中医•针刺篇》曰:针之退者,必在六阴之数,分明三步之用,斟酌不可诚心着意,混乱差讹,已泻为补,已补为泻。欲退之际,一步一步以针缓缓而退。经过钱氏中医十余代人验证了祖传针法的神奇效果。取得了数十万例患者家属的赞扬。河北钱氏中医精神病医院

  可以尝试,我以前听说过,也许有效果,但是不要搞得太过就好了。  鬼门十三针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法术,它是专门用于惩治邪病的,古代的针灸书籍几乎都引用了这套针法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  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  四针掌后大陵穴,入针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  第六却寻大椎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牀针要温,  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劳宫为鬼窟,十针上星名鬼堂,  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  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狐穴只单通,  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一针鬼宫,即人中,入三分。  二针鬼信,即少商,入三分。  三针鬼垒,即隐白,入二分  四针鬼心,即大陵,入五分。  五针鬼路,即申脉(火针),三下。  六针鬼枕,即风府,入二分。  七针鬼牀,即颊车,入五分。  八针鬼市,即承浆,入三分。  九针鬼窟,即劳宫,入二分。  十针鬼堂,即上星,入二分。  十一针鬼藏,男即会阴,女即玉门头,入三分。  十二针鬼臣,即曲池(火针),入五分。  十三针鬼封,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仍横安针一枚,就两口吻,令舌不动,此法甚效。更加间使、后溪二穴尤妙。  男子先针左起,女子先针右起。单日为阳,双日为阴。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  刺入十三穴尽之时,医师即当口问病人;何妖何鬼为祸,病人自说来由,用笔一一记录,言尽狂,方宜退针。  鬼门十三针歌诀  一针人中二少商  三针隐白四陵良  五针申脉六风府  七针颊车八承浆  九针劳宫十上星  十一曲池火针强  十二会阴不用忙  十三舌底在中央  各穴位子及针刺手法——  人中穴 ;位于鼻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  针法;斜刺从下向上刺入3-5分  少商穴 ;属手少阴心经。位于手拇指未节外侧,距指甲0。1寸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隐白穴 ;属足太阴腺经。位于足趾内侧,去指甲角一分许取穴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大陵穴 ;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与侧腕屈肌腱之间。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申脉穴 ;属足太阳膀胱经,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位于足外侧部 外直下方凹陷中。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风府穴 ;别名舌本,鬼枕。鬼穴。曹溪。属督脉。位于颈部,当后正中发际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针法;从外想内直刺  颊车穴 ;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面颊部,下颔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上下齿用力咬紧时,嚼肌隆起处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承浆穴 ;别名天池,鬼市,垂浆。属任脉,位于面部,当 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针法;从外向内直刺  劳宫穴 ;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掌心,当2,3,掌骨,握拳曲指时中指尖处  针法;直刺3-5分  上星穴 ;别名鬼堂,明堂。神堂,属督脉,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针法;直刺1-4寸,可透少海[曲池对侧]  会阴穴 ;别名屏翳,海底,下极。属任脉,位于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联合与肛门来年线的中点  针法;从下向上直刺,要刺出血  怎样检查;  用大拇指与二拇指掐住患者中指根部一节的两侧[如中医问脉那样]如果跳动感很强,就是有外邪在作怪如果无此征兆,则是属于癫痫病。  怎么样治疗;(老乡们的办法)  首先要采取劝说的方法,比如你可以说,你是哪方的神仙?哪位屈死的冤鬼,有什么要求你跟我说。我都能办到,你或要吃或要喝。是要猪头还是要烧鸡,要是缺钱花,可以给你焚化纸钱,总之我可以满足你的一切要求。。。  如果经你的再三劝说对方却不理不采,那就要动硬的了,拿出银针来恐赫它  如果恐赫还不服,那就要采取针刺的方法惩治它。  针法;  常用针有毫针,三棱镇针和皮肤针,其中最常用的是毫针  针扎上后,先要采取轻刺激的方法,边扎针边恐赫它;你服不服?如果对方说  服了那就讲条件,按它的要求去办,如果不服,那就要采取强刺激的方法,进深针或大弧度捻转,或用里提插或者进针后手持针柄作震颤动作等,  在通常情况下只要少商一针就管用,也可以在十三针中任选二至三针  我必须强调说明的是要给来着留条后路不要把事情做绝了,以避免后患[舌底,会阴,人中]这三个尽量不用,因为用这三个中的任何一个穴位,都能把对方封住,治于死地,如不用此三穴,其他的穴位都可以制服它,并能放走它。  即或它已经被你制服,并且走了,也要以理相待,仍要还愿焚化纸钱  在你为患者治病时,最好是戴上一道护身符以防自己遭灾惹祸  怎样治癫痫病  如果碰上的患者是癫痫病,那就要采取治癫痫病的方法  在发病抽搐时,可针刺十宣劳宫两穴  长期治疗,用心俞,肺俞,肝俞,大肠俞,胆俞等本人不赞成使用鬼门十三针,因通达因果的人是知道的:癔病(或者说无形生命附体)之类的病症,一定是有因果的,该患者能有今天的症状必有原因的,一定是曾谋过附体者的性命或存在其它对不住该无形众生的事实。作为医者,一定首先是个遵循尊重宇宙天地间自然法则的人,了知无形生命的苦处与附体的原因,如果有能力可对怨仇两家进行协调和解化解孽缘为善缘,而不是盲目偏向患者一方(只因患者是有形生者,另一生命为无形众生)施行鬼门十三针。通常无形生命的状态是极其痛苦无安身之地的才寻仇附体的,无非是寻求解脱,医者应告知劝导患者生起忏悔之心并尽人道去(做佛事)超度他(或者以此方式偿还自己的业债)以此了结彼此的恶缘。另外,大家可在现实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总结,经常施用鬼门十三针的医生通常结果不太好,比如没有后代。这也在因果层面佐证了强行干涉因果的不对。作为医者,一定不要只是片面的看到生者当下的痛苦,也应以慈悲之心体悟报冤者的痛苦,众生本来皆是平等的嘛,医者应保持中立的以利益双方之心进行调节(如果有此能力的话),如不能调节,万万不可强行用针法逼迫无形众生,更不能将其至于死地。医者,仁心啊。这个仁心不仅是单指对生者啊!只是单纯施行鬼门十三针,而不问来由,不了知因果,对患者、无形众生及医者都是不利的。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可观察到,作为医者,不可不知啊。  鬼门十三针  “鬼门十三针” 出自《千金要方》,是传统中医针灸疗法中最博大精深的一种,是中医针灸中最神奇所在,在古代乃是医玄之家的不传之秘。专治百邪癫狂,从现代医学讲就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该针法吸取各类针灸精华,利用不同穴位的针灸机理,疗效独特,在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直到今天,世界各大医疗机构都将“鬼门十三针”的研究作为重要课题之一。  据史书记载,“鬼门十三针”在古代由孙真人所创,祛病除邪,愈后不再复发,堪称医学神技,后来因故失传,成为医学界的一大损失。自此之后,包括海外各大医学机构,一直没有放弃对“鬼门十三针”的寻找和研究。济南神康医院专家组通过大量传统针灸医学资料的调研,以及走访孙真人的后人和各界名老中医,成功得到“鬼门十三针”针法。  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和实践,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将鬼门十三针进行了改进和创新。首先通过鬼门十三针打通心经,心主神志,心乱则神志不清;取督脉等镇静安神;通脾经,气血通,精神好;通胃经强食欲、健身体,调节情志;取肝经通疏泄,抒发情绪;通胆经,醒脑、治头晕目眩;选肾经祛失眠多梦。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穴位,疏通经络,畅通气血,控制病情。  采用鬼门十三针治疗的同时,再引入耳穴埋豆疗法,耳在中医上不单纯是一个听觉器官,它是人体的一个倒置,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埋豆配合鬼门十三针,起到有镇静安神,调节情绪的作用。  在药物治和鬼门十三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高科技仪器对头部进行重复脉冲刺激,配合心理咨询疏导,患有抑郁症、失眠、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病人,可在短时间内恢复自制力和自控力,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附: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古代治疗癫狂等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出自《千金要方》。因旧说精神疾患由鬼神作祟所致,治疗穴位均冠“鬼”字为名,又以其数为十三,故称十三鬼穴。  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  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  四针掌后大陵穴,入针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  第六却寻大椎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牀针要温,  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劳宫为鬼窟,十针上星名鬼堂,  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  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狐穴只单通,  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济南神康医院专家组经过多年研究,通过传统针灸医学资料的调研,成功得到鬼门十三针的十三针法,与现代高科技仪器相结合,对抑郁症、失眠、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鬼门十三针不仅弥补了我省中医针灸治疗精神疾病的空白,也彻底解决了西药治疗精神疾病副作用大,治标不治本的缺陷,为广大心理疾病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学中医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学习针灸开始。这个倪海厦教授在梁冬的节目中也提到过 。这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经络穴位学习后实践太方便了,都无需购买药材。记得还在中医大学读书的时候,每次回老家,都有不少乡亲们过来找我针灸解决一些问题,我只需要带着针包即可,无需其它。当然,对于当时没有把握的疾病,我还是会请他们去医院找我认识的医生,我假期自己去找在当地中医院医生去学习,还认识了不少当地的中医,其中不乏理论实践都相当扎实的。

从本篇开始,我们一点点来认识经络,穴位, 并逐步介绍经络循行以及穴位主治疾病的相关知识,如能系统学完所有内容,即使不能当医生给人看病,自己一些小毛病也能有一些自我调养的手段了。首先,我们先了解下针灸经络的发展吧!

经络穴位目前追溯到的最早的记录就是黄帝内经 了,《黄帝内经》分为两本,一本叫《素问》,讲的是 养生 以及一些中医的基础理论;另一本叫《灵枢》,讲经络穴位以及针灸的一些基础知识,所以《灵枢》也被后人称为是《针经》。《灵枢》共有九卷,八十一篇。成书于战国时期,目前普遍认为其不是一个人写成的,而是众医智慧的合集。就在这短短的八十一篇里,讲了九针以及针刺方法,经络穴位系统,四时诸病的针刺方法,针灸补泻以及脏腑疾病的诊断治疗,如望诊,脉诊等,还讲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说是针灸经络的奠基书籍。但是《黄帝内经•灵枢》对于穴位的记载并未完全成形,所载穴位也不全面,直到后世的《针灸甲乙经》出现。

《针灸甲乙经》 是西晋皇普谧所著,从战国带西晋中间经历很多演变,篇幅问题,我们忽略不计,因为《针灸甲乙经》可以说是承前启后,将前人的认识充分总结,并有了质的飞跃。本书共有12卷,128篇。其中前六卷介绍针灸经络穴位的基础理论,相当于现代的《经络腧穴学》,后六卷则详细介绍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诊断治疗,相当于现代的《针灸治疗学》。《针灸甲乙经》是第一部将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实践的针灸学专著,其内容详尽,甚至将针灸穴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艾灸的壮数都有了。

此后针灸随着时代变迁,逐渐发展到唐代,一个叫孙思邈的人出现了,孙思邈虽被称为“药王”,

神堂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穴名·神堂 41 出处 42 穴名解 43...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