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的形态特征及其适种环境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2收藏

猪苓的形态特征及其适种环境,第1张

形态特征

菌核: 生于地下,长形块状或不规则球形。表面灰黑色,凹凸不平,皱缩有瘤块,鲜时较柔软,干后坚而不实。断面呈白色至灰褐色。半木质化,用手按压有弹性。大小不一,大的可长30厘米、直径10厘米左右。

子实体: 从地下菌核顶端长出,呈孔状,直立菌柄,多次分枝形成一菌丝盖。菌柄与菌盖灰白色,菌盖圆形,边缘薄而锐,常内卷曲。

适种环境

野生猪苓主要分布在1000~2000米以上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及竹林中,坡向东南及西南,坡度20~50度。土壤应是有机质丰富、腐殖质含量高的砂质壤土。当地下5厘米左右地温达8~9℃时开始生长;12~20℃时,新苓多,生长快;22~25℃时,形成子实体。温度继续升高,进入夏眠,当地温低于22℃时,又开始生长;地温降至8℃时,则进入冬眠期。喜干燥环境,土壤含水量30%~50%时,生长好。在我国山西、陕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均有分布,主产于山西、陕西、甘肃。

目录 1 拼音 2 《景岳全书》卷五十四:柴苓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痘科类编》卷三:柴苓汤 31 柴苓汤的别名 32 处方 33 功能主治 34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得效》卷二:柴苓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慈幼新书》卷九:柴苓汤 51 柴苓汤的别名 52 处方 53 功能主治 54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扶寿精方》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65 加减 7 《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76 柴苓汤的临床应用 8 《穷乡便方》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9 《伤寒大白》卷四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柴苓汤 1 拼音

chái líng tāng

2 《景岳全书》卷五十四:柴苓汤

21 处方

白术 茯苓 泽泻 柴胡 猪苓 黄芩

22 功能主治

解表清热,健脾利湿。主身热,烦渴,泄泻。

23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4 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3 《痘科类编》卷三:柴苓汤

31 柴苓汤的别名

柴芩汤

32 处方

小柴胡汤合四苓汤。

33 功能主治

痘疮,风火相搏,喉中痰鸣,目睛上视,面赤引饮,喜居冷处;及邪气并于里,肠胃热甚,传化失常而致痘疮未出而泻利。

34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柴芩汤(《痘科金镜赋》卷六)。

35 摘录

《痘科类编》卷三

4 《得效》卷二:柴苓汤

41 处方

小柴胡汤合五苓散。

42 功能主治

伤风伤暑疟。

43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加生姜3片,麦门冬20粒(去心),地骨皮少许,煎,温服。

44 摘录

《得效》卷二

5 《慈幼新书》卷九:柴苓汤

51 柴苓汤的别名

柴芩汤

52 处方

柴胡、白术、黄芩、茯苓、猪苓、泽泻、厚朴、甘草、人参、香薷(暑疟加)。

53 功能主治

疟初发12日。

54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柴芩汤(《医林绳墨大全》卷一)。《医林绳墨大全》本方用柴胡一钱五分,黄芩一钱,猪苓五分,泽泻五分,白茯苓八分,白术一钱五分,厚朴八分,甘草三分,人参五分(量用),香薷二钱(暑天用,余不用)。水二碗,煎一碗,服一二剂。

55 摘录

《慈幼新书》卷九

6 《扶寿精方》 61 方名

柴苓汤

62 组成

柴胡2钱,黄芩1钱(炒),猪苓8分,泽泻8分,茯苓1钱半,白术1钱,官桂3分,半夏1钱,甘草2分。

63 主治

伤寒78日,发热泄泻,作渴引饮,烦躁不宁。

64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2钟,加生姜3片,煎1钟,不拘时候服。

65 加减

渴甚,去白术、半夏,加干葛、芍药各1钱。

7 《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71 方名

柴苓汤

72 组成

柴胡1钱6分,半夏(汤泡7次)7分,黄芩6分,人参6分,甘草6分,白术7分半,猪苓7分半,茯苓7分半,泽泻1钱2分半,桂5分。

73 功效

分利阴阳,和解表里。

74 主治

伤寒、温热病、伤暑、疟疾、痢疾等,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发热,或寒热往来,或泻泄,小便不利者,以及小儿麻疹、痘疮、疝气见有上述症状者。

75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水2盏,生姜3片,煎至1盏,温服。

76 柴苓汤的临床应用

①小儿下利《汉方临床》(1987;9:66):本方治疗20例小儿下利,用药量为:未满7岁者每日3g,7岁以上者每日6g,乳儿每日018g,均分3次服用,使用时间为714日。结果:显效7例,有效8例,略有效1例,无效2例,恶化1例,效果不明者1例。认为对容易陷于脱水状态的小儿下利,柴苓汤是一种有价值的药剂。②变形性膝关节症《汉方临床》(1987;34:66):用柴苓汤治疗14例伴有膝痛、膝浮肿的变形性膝关节症,每日予柴苓汤9g,分3次服;治疗时间最短者3周,最长者4个月,膝关节浮肿减轻或消失者8例,有效率57%。

8 《穷乡便方》 81 方名

柴苓汤

82 组成

半夏1钱,黄芩1钱,赤芍药1钱,人参3分,柴胡8分,泽泻8分,猪苓7分,羌活9分,木通1钱。

83 主治

春初发头痛,怯寒潮热,是阳证者。

84 柴苓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煎,半饥服。

9 《伤寒大白》卷四 91 方名

柴苓汤

92 组成

柴胡、黄芩、广皮、半夏、甘草、茯苓、猪苓。

93 主治

寒湿伤于少阳,下利,时寒时热,六脉弦大。

94 附注

《家秘》有干葛、木通。

古籍中的柴苓汤 《孙文垣医案》:[卷三新都治验]文贵者明疫漏底发热谵语(有发明)

热仍未退,无汗,泻未止也。时有问予者,谓胡不用柴苓汤而退热止泻也。服石膏故益泻耳。予戏之曰∶予乃三

《医学传灯》:[卷上]湿

。上下俱可著用。如寒热已退。红肿不消。宜用加减柴苓汤。经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可见治湿之法。又

《麻科活人全书》:[卷之四]疟疾第九十四

麻疹寒热似疟症。柴苓汤儿加减进。收后患疟用鳖甲。神而明之医中圣。麻症初热已出之时。有寒热似疟者。此

《医学入门》:[外集·卷四杂病分类]外感

目痛鼻燥,鼓颔,属阳明,热多寒少,烦渴尿赤者,柴苓汤;暑月,黄连香薷散;热伤气分,单热而渴者,白虎

《医学传灯》:[卷下]泄泻

古人洗头和洗澡是和在一起的,称“沐浴”,“沐”就是洗头,《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也就是成语“沐猴而冠”的由来,说明古人是洗头的,一般和洗澡放在一起,单独洗头的不多,在有水源的情况下可以在江河湖里洗,或者屈原的《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他在这里也只是洗洗他头上带的帽子上的缨而已。《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记“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意指:刚洗过澡穿戴衣帽时,总要弹一弹帽冠上的灰尘,抖一抖衣服上的杂质,由此也可略见一斑。还有,《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说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去接见贤人,后人用此句来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

猪苓的形态特征及其适种环境

形态特征 菌核: 生于地下,长形块状或不规则球形。表面灰黑色,凹凸不平,皱缩有瘤块,鲜时较柔软,干后坚而不实。断面呈白色至灰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