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中医药相关外文表述的途径
查找中医药相关外文表述的途径如下:
1、ScienceOpen:ScienceOpen是2013年创建于柏林和波士顿的公司,拥有25000期刊,6200万科学类别的文献。你需要注册网站会员(免费的),才能浏览全文。它同时有高级搜索功能,更可以找到具体、合适的文献资料。
2、DOAJ: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是在2003年创建的,它含括了14万期刊,476万篇高品质的关于科学,法律,甚至是艺术类别的文献资源和同行评审文章。
3、Educ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Educ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允许你按照课题进行教育资源的搜索,除了常规的期刊文献,还可以搜索政府文章、书籍、技术型报告、白皮书等其他资源。
中医药:
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理论及技术方法,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
刘向编的《别录》是中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
他死后,刘歆子承父业编辑《七略》是我国第一部分类法。
东汉的班固十分赞赏刘向目录思想,在《七略》基础上编著《汉书 艺文志》,开创史志目录的先例。
魏晋南北朝时,荀勖依刘向《别录》整理宫中图书,编著《中经新簿》,开创了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和史部在目录分类体系中的独立设置。
到南宋时,郑樵对目录学又有新的发展,他的学术思想为“会通”,“求是”和“创新”,其目录学思想主要表现在《通志》的《校仇略》,《艺文略》,《图谱略》中,提出“欲明书者,在于明类例”,形成详明图书类例。
清代朝廷编纂《四库全书总目》,在目录体例、提要撰写、文献考订方面有独特成就,在文献分类方面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对后来的目录学以颇大影响,为今人查考古代文献提供方便,一些学者把阅读该书视为读书治学的门径。章学诚是中国古代目录学思想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思想是“道不离器”,学术观点是“六经皆史”,他的《校仇通义》是目录学理论专著。章学诚继承和发扬刘向、刘歆、郑樵的目录学思想,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高度概括中国古典目录学的精华,他提出撰写类叙和提要、编制索引、采用互著和别裁等方法,提高目录学的价值,推动了目录学的理论研究。
中国近代目录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目录学的影响,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图书分类体系,对所译西学书分类、编目,以崭新的近代学科类别作分类标准,打破传统著录法,在分类方面:分西学、西政、杂类三大类,打破“四分法”永制,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图书的雏型,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在中国近代目录学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现代目录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当属姚名达,他提倡主题目录,精撰解题,排架目录与寻书目录分开,前者按分类,后者按主题。在其《中国目录学史》中批评现代目录学效西方之法,而把中国古代的目录学优点丢失,主张中西兼容,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开创发展中国目录学。余嘉锡在其《目录学发微》中发展了章学诚的观点,认为在目录体例中,篇目、小序、叙录等都是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录必须具备这些内容,才能发挥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杜定友等受国际影响,具有目录学的纲纪群籍,薄属甲乙之学,注重目录学的检索思想。中国现代早期目录学主要是对国外目录学的学习及中国古代目录学思想总结。
书名:陈修园医书五十种经验百病内外方
编著:清陈修园收录
年代:清代
页卷:128页
大小:31M
简介:《经验百病内外方》是清代佚名编写的一本方书类中医文献,成书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系《陈修园医书五十种》第二十一种。是书共录方七十七首,详明各方之组成、剂量、制法及用法,或阐明其病证之病因病机及辨证加减,并附医案及注意事项。
陈修园医书五十种经验百病内外方,清陈修园收录。中医系列,全书共128页,总容量约为31M。古籍屋收藏。更多中医系列百度搜索古籍屋进入网站查看。感觉不错关注留言点赞。是对我最好的支持。
温馨提示:
1本文古籍来源于网络,对于内容真伪无法考证,请大家不要较真去尝试,否则后果自负!
2 分享的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发扬和传承我国文化!
3 影印古籍数量过多,个别会缺页少码或扫描不清晰,也很正常!
如果喜欢此文的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在此感谢!
有。
1、《巴蜀中医文献珍本汇刊》收录巴蜀历代中医名家著作160余种,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稀见版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2、《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众多能够查询到的中医类古籍图书及其版本情况,书中记载中医典籍总数是13455种。
古代名中医非常的多,所以保留和流传下来的名医资料也是非常非常多的,像张仲景、扁鹊、李时珍等非常知名中医资料,还有些非常经典但不太有名的中医古籍那也是非常多的
这些古中医资料多出自图中右下角处,可以说各古名医书籍都有,且不下于十多万本的中医古籍资料
古名医书籍目录:
《中医治验经验合辑(42册)》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7册)》
《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全6册)》
《中国医学大成-曹炳章(50册)》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6册)》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33册)》
《中国名医验方汇编(9册)》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15册)》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
《张氏医通(1-4卷)》
《增广《医方口诀集(上中下卷)》
《增补万病回春(8卷)》
《增补古方药品考(1-5卷)》
《远西医方名物考(45卷)》
《医余(上中下卷)》
《医学至要抄(上下卷)》
《医书六种(12卷)》
《医林蒙求(上中下三卷)》
《医经溯洄集和语钞(1-10卷)》
《医经六书(全3册)》
《医经解惑论(上中下卷)》
《医家医案汇总(99册)》
《医籍考(1-80卷)》
《医方启蒙(一二卷)》
《医方类聚(全11册)》
《医方考绳愆(1-7卷)》
《医方精要系列丛书(全10册)》(高清版)》
《医方纪原(上中下卷)》
《医方集解(1-6卷)》
《医方大成论和语抄(8卷)》
《医方大成论钞(1-5卷)》
《医范提纲(3卷)》
《医断(2卷本)》
《医道二千年眼目编(1-13卷)》
《医便(3卷)》
《一本堂行余医言(1-22卷)》
《疡科秘录(10卷)》
《眼科锦囊(6卷)》
《颜德馨临床医学丛书(全8册)》
《薛氏四十二种(1-29卷)》
《续易简方论后集(1-5卷)》
《续易简方论(1-4卷)》
《续眼科锦囊(上下卷)》
《小青囊(10卷)》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70册)》
《现代临床医学进展丛书
《西医方选(2卷)》
《五方医话合集(5册)》
《瘟疫方论(上下卷)》
《温病学专著(6册)》
《外科新书(2卷)》
《外科精义(2卷)》
《唐王焘先生外台秘要方(40卷)》
《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20册)》
《泰西《外科全功(3卷)》
《泰西热病论(6卷)》
《上池秘录(5卷)》
《删补众方规矩(1-4卷)》
《删补药方(4卷)》
《痧胀玉衡书(1-5卷)》
《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丛书(全5册)》
《日用食鉴(上中下卷)》
《青囊琐探(上下卷)》
《七新药(上中下卷)》
《普救类方(10卷 )
《朋百氏药论(一二卷)》
《女科筌蹄(2卷)》
《内科秘录(14卷)》
《内科视频59个859G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全30册)》
《名中医医案医论(15册)》
《名医遗珍系列丛书(4册)》
《名老《中《医方药心得丛书(5册)》
《名家方选(一二三卷)》
《民国名医著作精华丛书(21册)》
《秘传大人小儿卫生论(2卷)》
《霉疠新书(2卷)》
《霉疮约言(一二卷)》
《麻疹辑要方(2卷)》
《疗治茶谈(10卷)》
《经验医疗手引草(1-7卷)》
《经方名师 经方临床运用(2册)》
《近代《中医珍本集(12册)》
《解体发蒙(5卷)》
《脚气钩要(一二卷)》
《蕉窗方意解(2卷)》
《家方秘笈仙鼎方(上中下卷)》
《济生三方(上中下卷)》
《集验良方(1-6卷)》
《急救选方(2卷)》
《活幼心法附说(上下卷)》
《活人心法(2卷)》
《黄钟录(上下卷)》
《华氏日用新方(上中下卷)》
《护痘锦囊(上下卷)》
《湖湘名医典籍精华(8册)》
《胡希恕电子书全集(39册)》
《红杏秘录(上下卷)
《和兰医事问答(2卷)》
《和兰医话(上下卷)》
《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合辑(7册)》
《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丛书(全12册)》
《广惠济急方(上中下卷)》
《观聚方要补(2卷)》
《古书医言(1-4卷)》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30册)》
《古今名医类案(1-12卷)》
《古方翼(1-5卷)》
《古方条理(上下卷)》
《古方便览(2卷)》
《跟《中医大师学临床系列丛书(7册)》
《葛氏方(上中下卷)》
《格致余论谚解(1-7卷)》
《格致余论疏钞(8卷)》
《妇人良方(8卷)》
《方舆輗(17卷)》
《方技杂志(3卷)》
《多疾汇笺(上中下卷)》
《顿医抄(1-21卷)》
《断毒论(上下卷)》
《痘学真传(4卷)》
《痘科键私衡(6卷)》
《痘科键删正补注(1-6卷)》
《东垣十书(1-20卷)》
《订正东医宝鉴(25卷)》
《第五版《中医院校教材(26册)》
《当代中医世家经验辑要(10册)》
《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13册)》
《当代名医临证精华(8册)》
《当代名医典型医案集(8册)》
《达生图说(3卷)》
《达生录(1-2卷)》
《丛桂亭医事小言(1—7卷)》
《疮症备考方(1-3卷)》
《赤水玄珠(1-51卷)》
《巢氏诸病源候论(1-10卷)》
《常见病中西医最新诊疗丛书(25册)》
《产育全书(5卷)》
《产论翼(一二卷)》
《产科指南(一二卷)》
《产科新论(3卷)》
《产科探颔图诀(2卷)》
《产科发蒙(4卷)》
《产宝(上下卷)》
《病因精义(8卷)》
《病因精义(10卷)》
《病名汇解(1-7卷)》
《病家须知(又名病家意得草)》(1-8卷)》
《病家须知(4卷)》
《辨证录(1-14卷)》
《辨医断(上下卷)》
《辨惑论(一二卷)》
《碥石集(十五位名《中《医经验传薪)》(8册)》
《本草《医方合编(1-6卷)》
《备急八药新论(1-3卷)》
《贝原先生《养生论》(1-5卷)》
《保婴须知(上下卷)》
《保婴全书(1-20卷)》
《保赤全书(上下卷)》
查找中医药字词的工具书是《中医大辞典》。
中医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缓拿携,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敏局体系。
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16年12月25日通过,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2005年初,中国医药网与上海市中医文献馆联合推出中医药栏目,旨在收载和发布中医药基础知识、中医药资讯、中药材行情以及中医养生和药膳食疗等方面的信息,同时介绍当代名中医并收载难病诊治与针灸推拿等方面的资料以及相关中医文献。
中药文化
底蕴丰富——说到中国的药文化,由于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其底蕴十分丰富。然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导致某些误识。扰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药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很不够,长此以往。
无疑对中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与推广是十分不利的。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1《中药志》 2《全国中草药汇编》 15《常用中药鉴定大全》 3《中药大辞典》 16《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 典》 4《中药辞海》 17《现代中药炮制手册》 5《现代本草钢目》 18《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 6《中华药海》 19《现代中草药成分化学》 7《中国本草图录》 20《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8《中国民族药志》 21《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 9《中国药物大辞典》 册》 10《中国基本中成药》 11《有毒中草药大辞典》 22《中药制剂汇编》 12《全国中草药名鉴》 23《中药新药研制开发技术 与方法》 13《中药别名辞典》 24《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 14《中国药材学》 25《中药研究论文集》
查找中医药相关外文表述的途径
本文2023-10-06 19:12: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4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