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徐霞客游记》
典籍里的中国——《徐霞客游记》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历史上就有一位这样的奇人——徐霞客先生。他历经三十余年的行走,与自然为伍,以实证为言,著成现存六十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在这部被誉为“千古奇文”的典籍中,他以足为誓,丈量名山大川,以笔代心,记录下对祖国山河永恒的热爱。他不仅是一位旅行家、探险家、科学家,更是一位文学家,他写的游记,总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少年时便立志:今生必定要踏遍三山五岳,寻访江河源头,钻研地理之学,成一家之言,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是一种纵横于天地之间不计远近、不计朝暮、不计山海的豪迈与理想。
徐霞客一生走入山水,考察江河,不断纠正旧志书中的很多错误,“探寻长江正源”这一壮举,在后世更是传为佳话。徐霞客出生在江阴,在长江边长大的他一直对长江的溯源有着浓厚的兴趣。
徐霞客晚年的西南“万里遐征”,直到在云南双腿俱废,才结束了他万里遐征的最后一站,没能走到长江的源头。当徐霞客跟随撒老师去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品尝到了令他魂牵梦绕的华夏母亲河源头之水。
当喜极而泣的徐霞客发出“甜,真甜”的感叹,撒贝宁代表后世子孙,向他献上由衷的敬意:“先生,您未走完的路,我们会继续前行!”
蒙曼老师说,徐霞客一辈子,就行走在中国的大地上,他追溯的长江源头是中国,他探访的名山大川是中国,他的游记里记录下来的每一个地点都是中国,徐霞客这种热爱自然,追求真理的精神永远无可替代,永远不可磨灭。
这三百多年来,一代代的学者们勘测大地、丈量山河,研究的工具和手段日新月异。但是不变的,是我们中国学人求实探索的精神和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我们应该在新的时代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描绘更壮丽的山河。
经典语录摘抄:
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徐霞客
故不探江源,不知其大于河,不与河相提而论,不知其源之远。——《徐霞客游记·溯江纪源》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
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陈函辉《前纪游》
我欲倒骑玉龙背,峰巅群鹤共翩翩。——徐霞客《鸡山十景·瀑布腾空》
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唐朝吕洞宾《绝句》
1 简短的写景记游文言文
冒雨循流,西折二里,一溪自西北来合,其势愈大。渡溪而西,溯而西北行,三里,入净名寺。雨益甚,云雾中仰见两崖,重岩夹立,层叠而上,莫辨层次。衣履沾透,益深穷西谷,中有水帘谷、维摩石室、说法台诸胜。二里,至响岩。岩右有二洞,飞瀑罩其外,余从榛荆棘莽中履险以登。其洞一名龙王,一名三台。二洞之前,有岩突出,若露台然,可栈而通也。出洞,返眺响岩之上,一石侧耳附峰头,为“听诗叟”。又西二里,入灵岩。自灵峰西转,皆崇岩连幛,一开而为净名,一璺直入,所称一线天也;再开而为灵岩,叠嶂回环,寺当其中。
摘自《徐霞客游记》
2 求有关于山水游记的文言文短文,有翻译和注释小石潭记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编辑本段]注释 1从:自,由 。
2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篁(huáng)竹:竹林。 5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与环都是系在腰上的玉质装饰品。鸣:发出声音。
(倒装句:宾语前置) 6乐:意动用法,单字翻对……感到乐,句中则译为感到快乐。 7取:这里指开辟。
8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9见:看见 10水尤清冽 泉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冽:凉 11全石以为底:(小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为:把……作为(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为:作为 12近岸:靠近岸的地方。
近,靠近。 岸,岸边 13卷石底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卷,弯曲 14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岩:磐石。 1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翠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摇摆,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6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7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好像水都没有)。
18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向下。
布:照映,分布。澈:通假字,现在写作“彻”。
19佁然不动:(鱼影)静止地一动不动。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20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chù)尔,忽然。
21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2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像北斗星那样(名词作状语);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
23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差:交错。 24不可知:不能够知道。
25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四面都是翠竹,绿树环绕。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
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透。
26以其境过清: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以,因为。
清:凄清。 27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题完字便离开了。
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
去:离开。 28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
29龚古:作者朋友。 30宗玄:作者的堂弟 31隶而从者:跟着同去的。
隶:跟随。而:表并列。
从:跟随,动词。 32小生:年轻人。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33伐:砍 34道:小路 35尤:格外 36清:清澈 37洌: 清澈 38以:而 39为:成为 40卷:弯曲 41以:因此 42为:成为 43翠蔓:翠绿的藤蔓 44差:不齐 45下:到 46澈:澄澈 47乐:玩乐 48西南:向西南 49明灭:时隐时现 50可:大约 51环:环绕 52寂寥:静悄悄的样子 [编辑本段]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来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像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里对此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道路,向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小岛屿,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小石垒,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有时呆呆地一动也不动;有时却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
向水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我们坐在水潭旁边,四面有竹子和树木围绕,寂静空寥,没有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久地停留,于是我记下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
同游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一起去的有姓崔的两兄弟,一个恕己,另一个奉壹。
3 求一篇短的山水游记文言文及翻译(短)一般课本上有的就不要了 爱问始得西山宴游记唐 柳宗元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
其隙(xì)也,则施施(yi'yi)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jue二声)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pǒu)塿(lǒu)为类。
悠悠乎与颢(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shāng)满酌,颓(tuí)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翻译:自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忧惧不安。
读书之余,缓缓散步,漫无目的,到处转悠。与同伴爬高山、钻深林,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深幽的泉水,怪异山石。
无论多远, 我们都去。一走到那些地方,我们便拨开野草,席地而卧,倒酒痛饮,不醉不罢。
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很快就进入梦乡。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梦中都能出现。
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
殊不知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使我发现西山胜景,大为称异, 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丛生的灌木,烧掉杂乱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
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高低不平,空阔低洼,连绵起伏,不可胜状;有的像是蚂蚁窝,有的像是蚂蚁洞。 看似尺寸之间,实则千里之外,全都聚集眼前,没有逃脱隐藏的。
青山绿水,相互萦绕,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都是这样。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
不知不觉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隔化在大自然中,已不知道哪里是尽头了。 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
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真是形神俱忘,无拘无束,好像已经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
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现在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4 求一篇初二的文言文游记钴鉧潭在西山西(1)。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2),抵山石,屈(3)折东流;其颠委势峻(4),荡击益暴(5),啮其涯(6),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7),然后徐行(8)。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9)。
其上有居者,以余之亟游也(10),一旦款门来告曰(11):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12),既芟山而更居(13),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14)。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15),延其槛(16),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17),有声潀然(18)。尤与中秋观月为宜(19),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20)。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21)?非兹潭也欤?
5 求关于山水游记或者人物传记的文言文 十篇啊 加翻译 最好是短点的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和孩子的穿的吃的,只是自己满足自己的罢了。
③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于是,精通了六经的主旨要义,他慷慨激昂地立下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的大志。
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用是什么?
此句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点明范仲淹胸怀大志)的作用。
三、文中表明少年范仲淹身世、家境的句子有哪些?
“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表明他发愤苦读的句子是“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参考译文: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一、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处:居住。②芜秽:杂乱不堪。 ③侯:拜访。④孺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你,你们”的意思。⑤清世志:使世道澄清的志向。清,形容词作动词用。志:志向。⑥奇之:认为他与众不同。奇,形容词作意动用,以……为奇。
二、读这篇短文后的启示:
凡事从小起从现在起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这种良好始终贯穿我们的整个生命,让这种良好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即使是在扫地的时候,也要认真的去扫好每一个角落,就好比是走好我们人生的第一步!
参考译文: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一、解释重点词语:
1戎:军队 2执勤苦:干辛苦的事 3内:内心 4研: 同"砚"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2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参考译文: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6 给几篇经典文言文文言文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 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 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土娄)为类。悠悠乎与灏气 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 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 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
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嘹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山峰高耸,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洞穴;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向四面眺望都是一样。然后知道这座山的卓然耸立,不与小丘同类。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拿起酒杯来倒满酒,喝醉得身子倾倒,不知道太阳落山了。昏暗的晚色,从远处来临,来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但还不想回家。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然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所以为这次游览写了篇文章作为记述。
这年,是元和四年。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翻译: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康肃公问道:“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7 谁能帮我找一篇文言文山水游记,要带注释和翻译短的,快一点,我给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小石潭记》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
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1 急求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 用文言文写一篇游记作文300字戊子之夏,六月即望,吾等治学期满,乃收置行囊,行将分赴各路州郡,以求功名。
回首往昔,感慨万千,漫漫四载路,风雨皆同舟。甲申年秋吾等奔赴彰德,孜孜以求,治学于师范讲习所,虽心有不悦,满腔悲愤,然以一己之力拒朝廷之权,未免不智,事已至此,惟有潜心研读诗书经史,以求他日闻达于诸侯,岂可因一地之兴衰而废鸿鹄之志哉? 吾尝仗剑西行林州,登巍巍太行以舒啸,亦曾跋涉南走汤阴,拜英雄岳飞之忠勇;甲骨铜鼎,殷商文明流传,邺水朱华,建安风骨犹存。
袁公失志,垂钓于洹上;郭老有感,题师以赞邺。彰德古来多贤俊豪侠,有中华第一古都之誉。
讲习所亦增其旧制,土木大兴。吾等求学于斯,闻鸡起舞,颂读师书,日暮西垂,蹴鞠习武,淑女窈窕,君子风流。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然治学之余,同仁聚首,学友之间,情如手足,对酒当歌,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信可乐也。太白有言“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学无止境,然学期有涯,不日即作别彰德府,十载寒窗,终期于尽。乃盼各路友人鹏程万里,前途似锦。
他日聚首,有酒盈樽。
3 200字文言文游记惠风和畅,天朗气清,吾随父母赴红山公园游玩红山公园姿奇景胜、书香气浓郁,使古迹与现代建筑和谐相融,加之惊险 之游乐设施,故倍受乌市市民青睐红山者,乌市之标志景观也,其高900米有余,以其紫砂岩之构与赭红外观而得“红山”之名红山之貌,有如巨龙之横卧西山,巨龙之头探于乌鲁木齐河吾三人至于公园,举目四望,满目青翠取道其中,游赏大佛寺,留影于门前又至摩天轮处坐于摩天轮,目视窗外,景色怡人,视野独特吾母恐高而紧闭其眼,紧抓吾之臂,其胆小之状使吾忍俊不禁少顷,至于红山顶部,只见林则徐像矗立于此,有一鼎立于其旁,曰“禁毒铜鼎”稍稍趋上,可见红山之巅——红山塔,其砖红外表,与人古典之息留影后,沿路下行又至于“地宫”,其长400于米,其中阴森恐怖,塑像目眦狰狞,所述之景皆为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或剖心,或剜目愈入其中,愈觉寒气袭人,瘆目惨象与鬼魅之声愈使人惊悚自地宫出,感受颇深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古之理也斯吾红山之行,实为欢愉充实。
4 急求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周日,吾及吾一好友与四位mm相邀偕同游山,途中,众mm皆对吾好友颇多好感,赞其文采俱佳,风度翩翩,吾甚不平,心曰::“尔何知!敢常与之处,疯也!” 一路上说笑相伴,也并无觉甚累,便来至山顶。游玩半晌,用过野餐。始下山。 下山途中,路经半山一陡坡,吾友忽对众mm道:“前有一凉亭,尔等可在其中小憩片刻,吾二人亦可爬至坡上为汝等采些野花、野果等物,不枉汝等此行!”众mm皆赞许其心细!吾不明其意为何,只得顺言附和。待众mm离去后,其对吾低语曰:“甚内急!!欲大解!!”吾环顾四野,方解其意,此坡甚陡,游人多不从其行!且四周多为茂密树灌!坡上坡下之人放眼望之,皆不透其内。偶怒曰:“汝欲厕!留吾何为!嗅尔味之!”话毕欲去从众mm。友答曰:“无纸,甚急!!尔可否寻些许纸乎!晚餐吾定宴尔!”吾曰:“吾身亦不曾存纸,何不往众mm求之!”答曰:“吾等大丈夫者!今于野外解之,煞吾风度,甚羞愧乎!无颜求纸于mm,不往!求尔助吾!”话毕,脱裤解之! 无奈,吾只得遍寻陡坡,望寻得片纸,奈何吾遍寻陡坡,仅拾得废弃报纸一张!惜其时日久矣,残破不堪,风化怠尽!掩鼻递于吾友,友叹息,用之!岂料此纸甚破,不堪友大力,闻听“噗”一声,吾友手指便穿破废纸,触及污秽!友怒,骂之,大力甩手,不想手指竟砸于其旁树干,瞬间,血涌出!友大痛,忘其手污,竟将手指放入口中呍血,入口后,方觉其恶。狂吐,岂料动作过大,坡过陡,吾友后倒之,又听“噗”一声,竟坐于其排泻污物之上。吾友癫狂,怒跳起,奈何,其裤未提,仍于膝下,且坡过陡!一跳之下,腿力不胜,竟依惯力往坡下冲去,刹那间,便已出数丈,只见吾友狂奔于斜坡之上,一手欲提裤,一手欲平衡其身以避坡上树、石,少倾,即出树林之外,吾在其后追之,欲拦其,无奈其速甚快,赶之不及。 坡下亭中众mm,闻得坡上树木碰击之声,纷纷注目,只见吾友竟自坡上冲下,其裤褪于膝下,裸奔冲出林外。众mm见状,大惊失色,尖叫连连,避之不及!吾友躁狂之极!仰天长啸一声!奋力欲驻其步,奈何其速甚快!再次闻听“噗”一声,竟摔倒于地,滚将出数丈,待吾赶之,只见吾友裤已褪至脚骒,龇牙叱目,口吐白沫,遍体血痕,周身污秽,异味刺鼻,间晕半醒!而众mm也皆立于不远处,花容失色,无敢上前!吾欲扶之,友拒之,含泪自立、穿裤、拂发,竟自蹒跚跌撞下山去,留吾与众mm呆立于山上,后不复现于市! 屈原曰:“举世皆浊吾独清,众人皆醉吾独醒,是以见放!”,友曰:“举世皆清而吾独浊,众人皆醒唯吾独癫,是以纸使!”
5 急求游红山记(白话文)
今天风和日丽,我和父母来到红山公园游玩。
红山公园以独特的风姿、优美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仿古建筑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各种景观,惊险 的游乐设施,得到了几代乌鲁木齐市民群众的关怀和厚爱。红山是乌鲁木齐的标志和象征,首先红山公园的驰名得益于红山的独特。红山海拔高9108米,由干它是由紫色砂砾岩构成,呈赭红色,故得“红山”一名。红山的外形象一条巨龙东西横卧,高昂的龙头伸向乌鲁木齐河。
步入公园,放眼望去,满目青翠。顺着迂回的山路,我们来到了一座寺庙,在门口合了影。随后来到摩天轮处乘坐摩天轮。坐着摩天轮,看外面的景色有一种别样的美感,妈妈因为恐高而闭着双眼,紧紧抓着我的胳膊,胆小之状让人忍俊不禁。
一会儿我们又来到了红山顶部,只见林则徐像矗立在山这,旁边有个巨大青铜鼎,叫“禁毒铜鼎”。再往上走一点就来到了红山之巅——红山塔,红色的外表,透露着古典的气息,在这里拍照留念后我们便沿路下山。
顺路来到了“地宫”,里面阴森恐怖,全长460米,介绍的是十八层地狱,越往深处走越寒冷,残忍的景象和鬼魅的嚎叫声让人毛骨悚然。从地宫出来只有一个感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这就是我的红山之行,愉快而充实。
游红山记(文言文)
惠风和畅,天朗气清,吾随父母赴红山公园游玩。
红山公园姿奇景胜、书香气浓郁,使古迹与现代建筑和谐相融,加之惊险 之游乐设施,故倍受乌市市民青睐。红山者,乌市之标志景观也,其高900米有余,以其紫砂岩之构与赭红外观而得“红山”之名。红山之貌,有如巨龙之横卧西山,巨龙之头探于乌鲁木齐河。
吾三人至于公园,举目四望,满目青翠。取道其中,游赏大佛寺,留影于门前。又至摩天轮处。坐于摩天轮,目视窗外,景色怡人,视野独特。吾母恐高而紧闭其眼,紧抓吾之臂,其胆小之状使吾忍俊不禁。
少顷,至于红山顶部,只见林则徐像矗立于此,有一鼎立于其旁,曰“禁毒铜鼎”。稍稍趋上,可见红山之巅——红山塔,其砖红外表,与人古典之息。留影后,沿路下行。
又至于“地宫”,其长400于米,其中阴森恐怖,塑像目眦狰狞,所述之景皆为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或剖心,或剜目。愈入其中,愈觉寒气袭人,瘆目惨象与鬼魅之声愈使人惊悚。自地宫出,感受颇深。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古之理也。
斯吾红山之行,实为欢愉充实。
6 文言文日记300字 30篇孩子之美,源父源母。父母之教,最为重。
予自堕地,父母皆随我。不论何事,其皆给我以关怀。吾父者,读圣贤之书而教我,共探讨论述,以行为举例,以实事告我,常引经据典,真“无所不知”也。日日夜夜,总是如此,多年以来,决无丝厘间断。既如此,吾成绩拔高,品学俱升,亦不足为奇。
吾母者,予爱而敬之。思一日,其足下有疔,仍接我下学,面如白纸,手指微颤,却与我谈笑风生,不作痛苦之状,是不令我担心也。
父母之陪伴,使我心中温暖不已。吾常思:一人如无父母随行,又有何乐可言?又有何心思可置于学习、事业之上?
阅读,富人也。前一日,予执一名贵衣物,大加显摆。父见,厉声斥我:“名贵何用?到头空。无足富己,不如读经典之书,充实自己。如人人求名,人人逐贵,斯不仁者生也!”
吾受教,阅读之,但觉天下之事,尽皆藏于书中,当手不释卷。名亦何贵?止空虚之物、无用之物也。
吾母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中之人物性格、悲欢离合,令吾唏嘘。常有不懂之处,即求教于父母,后豁然也。遇好段落、美文,予皆诵之。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比父母之陪我读书,其精华奥秘,不胜数乎!哲理,亦多不胜举。
习惯者,人之大本也。早起者,吾母之所致也。忆童稚时,吾无懒觉,母日日叫我之功也,如不从,则鞭打我。礼者,吾父之所致也。吾口一吐脏字,父之呵斥即来。父曰:“人无礼,何以立?何以为为人?礼自成习惯,则吾无忧矣。”是也,人如无良好习惯,则不为人耻(齿)焉!
伴,人之情也。读书,明理也。习惯,所以修身养性(心)也。此皆父母之教也。
7 关于游玩的作文文言文荡漾在西湖上,放眼远望,清晨尚未退去的薄雾在阳光的照射下若隐若现,群山被雾气包围着,雾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沿着山腰,缠绵而上,又像一条白色丝带,弯弯曲曲,飘向远方。
近处,水平如镜的西湖上,正有几叶扁舟,在风中摇拽,船浆激起的微波,仿佛是鱼儿的鳞片,随着凉风向四周扩散、扩散,我的思绪也飘得好远好远……西湖不愧被誉为“人间仙境”。在春天,“苏白两堤”桃柳夹岸,漫步堤上,曾为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迷,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雷峰独峙”夕阳西下,塔影横空,又别有一番景色。
在夏季,体验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妙意境,穿行在曲曲弯弯的桥上,犹如荡漾在荷丛中,人面荷花相映红。在秋日,“三潭印月”独具一格,湖中有岛,岛中有湖,赏心悦目。
在游览过西湖多处景致之后,我不由借古人发出感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 关于游记的300字作文黄山游记
国庆期间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去黄山的日子
前两天,我们住在黄山脚下,去了黄山脚下的风凰源与千岛湖,美景真令人难以忘却第三天,我们终于要登山了。
前山危险,后山漂亮,我们从后山上,前山下。一路上,我和姐姐你追我赶地攀登,而爸爸妈妈则在后面迫。路途中看了许多挑山工,有的挑着游人的包,也有人挑着蔬菜的,怪不得妈妈说上面的东西贵,原来都是人一步一个脚印挑上去的。
到了白鹅岭,我一边环顾四周,一边听异游介绍:黄山最高的峰是莲花峰,海拔187米。我遥望远方,果真,远处的山非常高。
黄山怪石,形态各异-有仙人指路、天狗望月、仙人晒靴……千姿百态、奇瑰艳丽,很让人怀疑这不是天然而成的,而是巧匠精心制作出来的。
我们在光明顶住了一晚上,笫二天下起了小雨,也起了大雾,好像我们正踩着云,像仙人一般,有腾云驾雾的感觉。
黄山自古以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名扬海外,下次如果还有机会,我一定要来泡泡温泉。
9 求两篇文言文游记《游钓台记》 清•郑日奎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得藉先生以传。心奇甚,思得一游为快。顾是役也,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舟发自常山,由衢低严,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陆双峰,崭然秀峙,觉有异,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舟稍近,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台东西踌,相距可数百步。石铁色,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故曰:“峰也而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蒨。欲舣舟以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飓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盖是即陆羽所品十九泉也,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细绎其峰峦起止、径路出没之态,倘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思微倦,隐几卧,而空蒙滴沥之状,竟与魂魄往来,于是乎并以梦游,觉而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之中景若何?其上更有异否?四际云物,何如奇也?”舟子具能悉之,于是并以耳游。噫噫,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游三游洞记 清•刘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逢逢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涔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剌史,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及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10 推荐两则300字的文言文日记徐霞客游记
游黄山日记
路旁一岐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擥lǎn同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直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只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第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于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巨,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尖而高的山,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典籍里的中国——《徐霞客游记》
本文2023-10-06 19:15:4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4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