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书的记载内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5收藏

水书的记载内容,第1张

水书所记,大多是原始宗教信仰方面的日期、方位、吉凶兆象及驱鬼避邪为巫师施行法事的工具。只是因为水族笃信鬼神,故水书用途很广。水书这种特有的功能,促进了水族鬼神崇拜的世代沿袭。

在水族聚居地区,能看懂读通和会使用水书的水族人(全部为男性)被人们称作“鬼师”,他们在民间的地位很高,被人们所崇拜。“水书”就是“鬼师”祖传的极为珍贵的宝物,只传男不传女,一般不会轻易传给外人。水书就是靠一代又一代的鬼师通过口传、手抄的形式流传几千年至今。水族鬼神崇拜的一切活动,不论是判定事情的吉凶,认定鬼魅作祟,还是驱鬼送鬼、禳灾乞福的巫术仪式,均由鬼师从水书中查找依据。因此,在水族鬼神崇拜的一切活动中,必须通过鬼师(使用水书)作为媒介才能发挥。因此,在水族巫文化的鬼神崇拜现象中,水书是一部教科书,鬼师则是教师。鬼师与水书的结合,是维系水族原始宗教信仰——鬼神世界的纽带,是巫文化传承的物质因素,并维系着这个神秘世界经久不衰。

水族自称“睢”,发祥于睢水流域,地处殷商文化圈之中。殷商亡国,水族先民举族南迁,逐步融入百越族群。秦定鼎中原,发兵征讨岭南,水族先民举族溯流进入都柳江、龙江上游的黔桂边境地带生息,初步形成当今分布格局。贞观三年(629年),李唐王朝在水族地区设置应州,治下所领都尚、婆览等五县均为水族生息地域。随后,又在水族地区设置环江州,以及安抚“睢”族群为主体的羁縻抚水州。族称由“水”代“睢”。

水书是水族先祖所创制,独具一格,有着巨大社会功能而成为全民族的精神支柱,被水族人民世代辗转传承。

水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字,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侗台)语支,水族古文字体系保留着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

文化信仰

水族的信仰文化属于原始宗教信仰范畴。水族认为万物有灵而崇奉多神。自然崇拜,祖灵崇拜,神灵崇拜构成了水族信仰的核心。

在水族社会中,不论是原始宗教信仰的崇拜对象,或是崇拜形式、信仰仪式,还是原始道德的内容及其形式与传承方式,都比较清晰地反映出信仰文化与民间知识二者相互杂糅、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特点。

饮食文化

水族以大米为主食,喜食酸辣调味,有“无菜不酸,无辣不食”的习俗。待客以酒为重,主人敬酒时带头喊一声“秀”(即干杯的意思),众人也齐声喊“秀”,将酒饮尽。

服饰文化

水族在服饰上禁忌红色和**,特别禁忌大红、大黄的热调色彩,而喜欢蓝、白、青、三种冷调色彩。水族不喜欢色彩鲜艳的服装,而是喜欢色彩浅淡素雅,这表达了水族独特的服饰审美观,那就是朴素、大方、实用。

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缝制,无领大襟半长衫或长衫,长衫过膝,一般不绣花边。而节日和婚嫁盛装与平时截然不同,通常肩部、袖口、裤子膝弯处皆镶有刺绣花带,包头巾上也有色彩缤纷的图案。头戴银冠,颈戴银项圈,腕戴银手镯,胸佩银雅领,耳垂银耳环,脚穿绣花鞋,素雅文静。

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里布包头,脚裹绑腿。

语言文化

水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字。

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侗台)语支,共有声母71个,韵母55个,声调8个。水语与壮侗语族中的侗语、毛南语、布依语、仫佬语、壮语、傣语和黎语等有亲属关系,尤其与侗语、毛南语、仫佬语更为接近,并有许多同源词。

水语跟同语族的壮语、傣语相比,内部差别较少,各地水族群众一般都可以用水语互相通话。水语可划分为3个土语区,没有方言差别。第一个是三洞土语区,以三洞乡板南村水语为代表。第二个是阳安土语区,以阳安甲乃村为代表。第三个是潘洞土语区,以阳和乡潘硐村的水语为代表。

扩展资料:

水族种植水稻有悠久历史,形成众多十分浓厚的稻作相关习俗。水族历法以稻作物候为依据,水族的卯节与端节,就是因稻作种植与收割而形成的盛大年节。

过去,人们认为在稻作生产关键阶段,博得稻神欢心才能获取稻作丰收,因此从浸种、撒秧、栽秧到吃新收割每个关键阶段,往往要依据水书择吉行事。开秧门之前,将两把稻秧带到家中以鱼肉酒饭供祭。

然后,由这位媳妇带着秧苗先下田栽几行之后,盛装待命的其他妇女才纷纷下田劳作。开秧门仪式,既是对稻神的尊重,又是运用相似律的巫术原理,让**旺盛的生殖力转嫁到禾稻上,祈求获得更大的丰产。

水族崇拜鱼,鱼是大多数水族地区的图腾崇拜物。水塘养鱼、稻田养鱼是水族地区的重要技能与特色,人们运用田鱼产卵和用稻草团分卵繁殖的技能,掌握洪水及野兽对渔业危害的方法,使鱼稻获得双丰收。所以,饭稻羹鱼成为水族的传统习俗。

参考资料:

-水族

 水族的三宝分别是:水书、端节、马尾绣。全国唯一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水族自称“虽”,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水族是为数不多的既有民族语言,又有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之一。

水书直接或间接地记录了至今水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仍被广泛应用于天文历法、生产、防卫、营造、婚丧、生育、祭祀、出行等活动,也要依照水书的规定择吉避凶。现存的水书中仍和汉字早期的甲骨文一样,以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居多,水书作为水族一部古老的文化典籍,它不仅有坚强的生命力,还被附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堪称一种独特的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精粹。

水族有自已的历法,每农历九月初一为岁首、八月为岁尾。他们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节日,端节——世界上最长的节日。相当于汉族同胞的春节。临近端节,水乡山寨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中华民族是一家,这种节日的喜庆氛围在我国各个民族之间都是大同小异的。到大年除节夕,家家户户打扫房间厨房各个平时疏忽了的角落,清洗衣被,磨刀霍霍向猪羊,磨豆腐,开塘捉鱼等,一片繁忙,好不热闹。除夕之夜,各家各户除了忌荤吃素,还要进行一项颇为神秘的祭祀活动。

闻名遐迩的水族马尾绣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靠心灵手巧的水族妇女代代相传,保留至今,尽管历史久远,仍然尚袭古老传统的乱针、扎针等刺绣法,其刺绣往往都是浓墨重彩,以龙、凤凰、花、鸟、鱼、蝙蝠等图案为主,栩栩如生。所绣图案寄托的寓意往往都是祈福与寄托美好的心愿,代表能够吉祥如意心想事成。

《水书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课题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正式立项。有关部门已将其列入“国家重点历史文献遗产工程”进行抢救和保护,并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水书研究的重大突破令人欣喜,但水书的保护难以让人乐观。贵州省水家学会副会长、水书专家蒙熙林告诉记者,贵州省境内估计有水书2万多册,荔波档案局有6400多册,三都县收集有5000多册,还有1万多册散落在民间,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征集难度特别大。虽然荔波已投入100多万元,但也只是杯水车薪。而且水书研究逐渐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来自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的某些专家不断从民间收购水书,一批珍贵水书正在流失。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书先生的传承已经出现断层,水书先生的数量在急剧减少。据统计,全国有1000多名水书先生,但绝大部分已在60岁以上。

对现有水书进行注录和鉴定有利于水族文化的研究和继承,但荔波6400多册水书中仅有1500多册得到破译和整理,而破译出的一些水书孤本因无经费也不能修订、审稿、出书。姚炳烈忧心地说:“有形的水书研究和保护都这样难,更别说水族中那些没有文字记载的大量古歌了,根本就没有能力去留存。”姚炳烈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能建一个水书博物馆,尽最大能力保护水书这一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 绝大多数水族人不懂水书,懂水书的人被尊称为水书先生,水书自古就有传男不传女的戒律。2007年前,三都县尚有500多位水书先生,几年时间离世的有近200位,目前仅剩下300余位,且多已年逾古稀。

由于水族村寨的年轻人多外出打工、运用水书择良辰吉日等活动都是无偿的、水书用于民间择吉驱邪的功能逐步退化等原因,近年来鲜有人愿意学习,导致水书传承出现断层。

水书的记载内容

水书所记,大多是原始宗教信仰方面的日期、方位、吉凶兆象及驱鬼避邪为巫师施行法事的工具。只是因为水族笃信鬼神,故水书用途很广。水书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