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没有记载夏朝,为何周朝知道夏朝存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5收藏

甲骨文没有记载夏朝,为何周朝知道夏朝存在?,第1张

夏朝是古籍里记载的朝代,但一直因为没有文字记述和文物被发现一直不被史学家认同,为什么找不到夏朝的遗址和文字,为什么商朝的甲骨文里面没有描述夏朝的文字,为什么周灭商后突然大量出现了夏朝的事迹,解答了这几个为什么就会将上古的迷雾剥开,专家们寻找夏朝遗址一直在河南山西寻找,因为这里发现了殷墟,商灭夏,专家认为这两国离得不会太远,所以就围着殷墟寻找夏墟,找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没有找到有价值的文物证明这里就是夏朝,但专家们却将这里定为夏都城,这只不过是为了证明而证明,毫无意义。

  

 要想知道夏朝的具体位置就得从商朝的甲骨文里找答案,商人遗留的甲骨文从未记载任何“夏朝”的事迹。但是对“禹”提到过几次,之后整个夏王朝的历史,在商人就是只字未提。可见商人不知有夏这个朝代,因为商朝人不管夏朝叫夏,而叫鬼方,所以甲骨文里没有夏字,夏朝是周人对他们的故主的称呼,周人从西北方迁移至丰镐一代定居,豳地近夏,周人称他们为夏,他们也归夏人统治,所以周灭商后,才出现了对夏朝的记载

而且对夏朝的记载很多都是从商朝历史上抄下来的,例如伊尹对姜子牙,成汤对周文王,夏桀对商纣,所做的事情基本雷同,因为夏朝没有文字,周人对夏的了解也是一知半解,没法自圆其说,所以就通过胡编乱造抄袭故事,给自己偷袭商朝的行为加上合法的外衣, 而“禹”字的出现则说明在上古时确实有大禹,但大禹和他的国家怎么消失了呢,上古时地壳变迁,河流改道从西向东流了,导致漫天大水

自四川崇国的大禹将洪水治理平定,大禹出生在汶川一代,那里地震频频水患极多,大禹一族以善于治理河道洪水而出名,后来父子二人相继治水22年,平息水患,加上大禹治国有方,天下各部落都臣服与大禹,大禹也将国家迁移到中原一带,但是大禹治水后仅当政17年便一病而逝,其儿孙失政,这时东夷族日渐强大,要争夺王权,夏人被东夷的后羿驱逐,大禹的后代却因地貌变迁无法再回到四川,就像西北迁移,少康在西北重新建立了夏国,统治西北地区

而后羿的东夷族在中原大地也没能站稳,后来被来自东北方的商人们打败,他们又退回东夷部落,这也导致了后世商朝和东夷部落几百年的战争, 而逃到西北的夏朝也想在恢复自己的王权,这样就和占据中原的商人开始了拉锯战,历代商王都要和他们称为鬼方的夏人征战,互有胜负,商王武丁时期商朝军力强盛,武丁亲自率军征讨鬼方,双方经过三年大战,商朝将在西北的鬼方彻底打败,夏人被迫继续向西迁移,来到中亚一代建立了新的夏国,称为大夏国,周人就是借此机会摆脱了夏朝的控制,向东迁移,来到丰镐之地,慢慢发展,最后在周武王时期趁商朝讨伐东夷,出兵偷袭商朝,一举灭掉商朝,为了证明自己的天下共主的合法性,进而编造了商灭夏的故事,随后出现了大量的关于夏朝的记载,但可惜西周末年申国勾结犬戎杀进镐京,杀死幽王,让很多古籍被毁,东周之世王子朝之乱更是让王室典藏古籍大部毁于战火,所以我们看到史书上记载的夏朝是七零八落的。

大多数人对夏朝比较熟悉,对其他文明古国只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分清楚夏商周,甚至尧舜禹,但对古埃及王朝更替如何、两河流域有多少城邦、古印度有多少诸侯,分不清楚。 于是在这种笼统性的认识下,出现了两拨半吊子: 半吊子剑宗认为,夏朝没有出土的最直接的证据性文献,也就是说甲骨文里没有什么对夏朝的记载,所以夏朝是不存在的。而对于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乃至古希腊,他们并不了解,只是简单地将其笼统地视为一个朝代或者一个整体。于是很严肃而装逼地宣布,四大文明古国是假的,中国开始于商朝,是晚晚的,落后落后滴。半吊子气宗认为,夏朝是有考古实物的,不但夏朝有,五帝时代也有。所以中国不但早早地,而且伟大伟大滴,中国的文明是黄帝、或者尧舜禹肇始的。

实际上,不单是中国,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都有类似的后世文献存在,但考古遗迹无法完全完全对得上号、或者记载文献出现于几千年后导致无法全部可信的朝代。譬如埃及第一王朝的著名法老美尼斯,这么屌炸天的人物。埃及第五王朝的法老名册石碑上居然都没有他……如果偏激一些说,美尼斯是可能埃及第十九王朝瞎编出来的。这就跟中国的三皇五帝的情况差不多,商朝人没有记载三皇五帝,周朝人却记载了,似乎就成了瞎编了。其实到底是不是瞎编的,谁也无法定论,所以就只能是争议了。而古印度的哈拉帕文明甚至还只有考古遗迹,没有一丁点文献记载。大伙都半斤八两。夏朝存在不存在,不影响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

虽然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且已知的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历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有可能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过仍在寻找确凿的依据来清。

据史籍记载,在夏后氏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战争。夏部族大约是在中国古史传说中的颛顼以后逐渐兴起的。有不少古代文献均把夏族追溯到颛顼。 其中《史记·夏本纪》与《大戴礼记·帝系》称鲧为颛顼之子,但很多文献都说鲧是颛顼的玄孙(五世孙):黄帝次子曰昌意,生颛顼,颛顼之子名鲧,鲧之子曰禹,为夏后启(即夏启)父。

这些记述表明,夏族很有可能是颛顼部落的一支后裔,是黄帝后裔颛顼高阳氏与炎帝的一支共工氏通婚形成的一个部落,夏部落一开始居住于渭水中下游,后东迁至晋南、豫西伊洛流域。

甲骨文没有记载夏朝,为何周朝知道夏朝存在?

夏朝是古籍里记载的朝代,但一直因为没有文字记述和文物被发现一直不被史学家认同,为什么找不到夏朝的遗址和文字,为什么商朝的甲骨文里面...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