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白蔻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4收藏

加味白蔻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点点经》卷一:加味白蔻散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加味白蔻散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加味白蔻散 1 拼音

jiā wèi bái kòu sǎn

2 《点点经》卷一:加味白蔻散

21 处方

苍术1钱,白术1钱,羌活1钱,白蔻1钱,陈皮1钱,枳壳1钱,秦艽1钱5分,厚朴1钱5分,槟榔1钱5分,吴萸1钱5分,粉葛2钱,甘草6分。

22 功能主治

酒伤中焦,寒邪传肝,周身麻胀,经络抖跳,乍痛乍止,胸膈不利。如血变为痰,则常痛不禁,左胁尤甚。

23 加味白蔻散的用法用量

生姜、灯心为引。

24 摘录

《点点经》卷一

古籍中的加味白蔻散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胃脘痈 5 三焦痈 6 肠痈 7 小肠痈 8 心痈 9 肝痈 91 肝痈的病因 92 肝痈的症状 93 肝痈的治疗 10 脾痈 11 肺痈 12 肾痈 13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内痈的方剂 2 治疗内痈的穴位 3 治疗内痈的中成药 4 内痈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内痈 1 拼音

nèi yōng

2 英文参考

internal carbuncle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abscess of internal ans

vusceral carbuncl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内痈(internal abscess)为病名[1]。出《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是指生于脏腑的痈[2]。

《诸病源候论·内痈候》卷三十三:“内痈者,由饮食不节、冷热不调,寒热客于内,或在胸膈,或在肠胃。寒折于血,血气留止,与寒相搏,壅结不散,热气乘之,则化为脓,故日内痈也。”

历代医家认为脏腑生痈,在本经募穴处先隐痛微肿,形寒身热,日渐酿脓,脉洪数者为脓已成,脉迟紧者为脓未成或有瘀血,以此作为诊断内痈的一个依据[1]。

内痈的病名因病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胃脘痈、三焦痈、肠痈、小肠痈、心痈、肝痈、脾痈、肺痈、肾痈等[1]。

4 胃脘痈

胃脘痈为病名[3]。出《黄帝内经素问·病能论》。又名胃脘内痈、胃痈[3]。指痈生于胃脘者[3]。《医学入门》卷六:“胃脘痈因饮食七情火郁,复被外感寒气所隔,使热浊之气填塞胃脘。”初起腹部中脘穴处隐痛微肿,疼痛连心,身发寒热,脉迟紧者,为瘀血凝聚脓未成,宜急服清胃射干汤,若身热不退,咯吐脓血,脉洪数,为脓已成,宜服赤豆薏苡仁汤,或三仁汤[3]。

5 三焦痈

三焦痈为病名[4]。指位于丹田处的痈[4]。《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丹田隐隐而痛者,三瞧疽也。上肉微起者,三膲痈也。”由湿热遇寒凝结而成[4]。证为寒热往来,二便秘涩[4]。

6 肠痈

肠痈(intestinal abscess)为病名[5][6]。出《黄帝内经素问·厥论》。又称缩脚肠痈、绞肠痧[6]。是指发于肠腑的痈[2]。以发热,右少腹疼痛拘急,或触及包块为主要表现[7]。其发生部位不一,有大肠痈、小肠痈、直肠痈的不同[5]。肠痈为外科常见急腹症,以持续伴有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肌紧张、反跳痛为特征。可发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

肠痈包括西医的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等病[5]。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可参考本证治疗。

详见肠痈条。

7 小肠痈

小肠痈为病名[8]。《疡科心得集》卷中:“小肠痈者,少腹肿而硬,按之则痛,左足屈而不伸,溲数似淋,时时汗出复恶寒,身皮甲错,腹皮急则腹胀大。”治法:脉迟紧者脓未成,宜牡丹皮汤下之;脉洪数者脓已成,宜薏苡仁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薏苡仁五两、牡丹皮、桃仁各三两、瓜瓣仁四两)[8]。气血虚者,可用八珍汤加减化裁[8]。

8 心痈

心痈为病名[9]。指位于巨阙穴处的痈[9]。巨阙穴为心之募穴,故名[9]。《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巨阙隐隐而痛者,心疽也。心上肉微起者,心痈也。”由心火炽盛,兼平素过度饮酒或贪食辛热,积热化火而成[9]。症见寒热身疼,头面色赤,口渴引饮[9]。宜服凉血饮,酒毒为病者,可服升麻葛根汤[9]。

9 肝痈

肝痈(liver abscess[10][7])为病证名[11]。出《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是指发生于肝脏,以急起发热,右胁腹部疼痛拒按,右胁下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痈[2]。

《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肝雍,两肱满,卧则惊,不得小便。”

肝痈包括西医之肝脓疡、肝包虫、化脓性胆囊炎及胆管炎[11]。

91 肝痈的病因

肝痈多因愤郁气逆积湿生痰蕴蒸而成[11]。

92 肝痈的症状

肝痈初起期门穴处微肿隐痛,牵引胁肋,拒按,或便溺则疼痛加重,或侧卧咳嗽,脉弦数,常见恶寒发热[11]。

继则局部胀痛加剧,胁肋胀满,身热不退[11]。

如迁延失治则脓肿破溃,可咳吐或下利脓血,呈褐色且带臭秽[11]。

93 肝痈的治疗

肝痈的治疗宜清肝宣肺,解毒涤痰,可选用柴胡清肝汤、化肝清毒汤、宣郁化毒汤、疏肝涤痰汤[11]。

脓成则宜于清肝泻火方中佐以排脓之品[11]。

脓溃之后宜清肺清肠,补益脾肾[11]。

外治参见肠痈,必要时应行手术治疗[11]。

愈后宜用四物汤等调理[11]。

10 脾痈

脾痈为病名[12]。指位于章门穴处的痈[12]。章门穴为脾经之募穴,故名[12]。《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章门隐隐而痛者,脾疽也。上肉微起者,脾痈也。”此证由过食生冷兼内蕴湿热,或瘀血滞于脾经而成[12]。症见腹胀、咽干、小便短涩[12]。治宜利下攻瘀,用大黄汤、赤豆苡仁汤二方合用,腹胀全消宜六君子汤补脾调理[12]。

11 肺痈

肺痈为病名[13]。指肺部发生的痈疡[13]。《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一名肺雍[13]。多由外感风热邪毒,或风寒化热蕴肺,肺受热灼,热壅血瘀,郁久腐败化脓所致[13]。《医门法律》卷六:“肺痈由五脏蕴祟之火,与胃中停蓄之热,上乘乎肺,肺受火热熏灼,即血为之凝,血凝即痰为之裹,遂成小痈。”症见发热振寒,咳嗽,胸痛,气急,甚则咳喘不得平卧,吐出腥臭脓性粘痰,或咳吐脓血等。治宜清肺化痰,解毒排脓等法[13]。选用《备急千金要方》苇茎汤、清金饮、麦冬平肺饮、葶苈大枣泻肺汤、元参清肺饮等方[13]。咳吐脓血者,用排脓散、《金匮要略方论》桔梗汤,酌加鱼腥草、野乔麦根等药[13]。如日久伤及气阴,治宜养阴益气,清热化痰,可用桔梗杏仁煎、《严氏济生方》桔梗汤等[13]。本病与肺脓疡、肺坏疽等相似[13]。

12 肾痈

肾痈为病名[14]。指生于京门穴处的痈[14]。京门穴为肾经之募穴,故名[14]。《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京门隐隐而痛者,肾疽也。上肉微起者,肾痈也。”由肾虚不足,房劳太过,外夹寒邪所致[14]。初起面白不渴,少腹及肋下膜胀塞满,渐至令人寒热往来[14]。治宜温肾散寒,初服五积散加细辛;寒尽痛止,继用桂附地黄丸调理[14]。

13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用到中药葫芦巴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葫芦巴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葫芦巴 1 拼音

hú lú bā

2 注解

葫芦巴

葫芦巴

Semen Trigonellae

(英)Common Fenugreek Seed

别名 苦豆、香草。

来源 为豆科植物戎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的种子。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80cm,全株有香气。茎直立,多丛生,被疏毛。三出复叶互生;小叶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35cm,宽05~15cm,两边均生疏柔毛;叶柄长,托叶与叶柄连合。花无梗,1~2朵腋生;花萼筒状;花冠蝶形,白色,后渐变淡**,基部微带紫色;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荚果细长,扁圆筒状,略弯曲,长6~11cm,宽05cm,具网脉及柔毛,先端有长喙。种子10~20粒,棕色,有香气。花期4~6月,果期7~8月。

多栽培。主产安徽、四川、河南。

采制 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打下种子,晒干。生用或微炒用。

性状 种子略呈斜方形,长3~5mm,宽2~3mm,厚约2mm。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微有灰色短毛,两侧各有一深斜沟,两沟相接处为种脐。质坚硬。气香,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葫芦巴堿(trigonellinelline)、薯蓣皂甙元葡萄糖甙(diosgeninBDblucoside)、牡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saponaretin)、异荭草素(isoorientin)、牡荆素7葡萄糖甙(vitexin7glucoside)、葫芦巴甙Ⅰ、∏(vicenin Ⅰ, ∏)。

性味 性温,味苦。

功能主治 温肾,祛寒,止痛。用于肾脏虚冷、小腹冷痛、小肠疝气、寒湿脚气。

用到中药葫芦巴的方剂 四制楝实丸

n《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呼和浩特方):组成:葫芦巴,楝子2斤3两4钱,青木香1斤14两,橘核2斤

沉香固元散

,川芎半两,巴戟(酒煮,去心)半两,陈皮3钱,葫芦巴4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虚损。用法用量

固肾丸

固肾丸:处方:牛膝萆薢杜仲防风蒺藜菟丝子肉苁蓉葫芦巴破故纸各等分官桂减半制法:上药研末,用熟腰子捣

走马茴香丸

卷七:方名:走马茴香丸组成:附子1两,桂1两,葫芦巴1两,马蔺花1两,青橘皮1两,川楝子1两,干姜

苦豆汤

羊肉1脚子(卸成事件),草果5个,苦豆1两(系葫芦巴)。功能主治:补下元,理腰膝,温中,顺气。主用

更多用到中药葫芦巴的方剂

用到中药葫芦巴的中成药 金复康口服液

麦冬、女贞子(酒制)、山茱萸、绞股蓝、*羊霍、葫芦巴(盐炒)、石上柏、石见穿、重楼、天冬。金复康口

橘核疝气丸

)50g肉桂30g泽泻(盐制)50g木香50g胡芦巴(炒)50g苍术(炒)50g吴茱萸(制)50g

蛤蚧补肾丸

肉苁蓉35g熟地黄60g续断40g菟丝子40g胡芦巴30g狗鞭20g鹿茸8g制法:以上十九味

寒喘祖帕颗粒

菜子、神香草、玫瑰花、芸香草、芝麻子、铁线蕨、胡芦巴、甘草浸膏。寒喘祖帕颗粒的功能主治:镇咳,化痰

安肾丸

病证方论》卷十三方之安肾丸:处方:补骨脂(炒)葫芦巴(炒)茴香(炒)川楝(炒)续断(炒)各90克桃

更多用到中药葫芦巴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葫芦巴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当归、川芎、辣桂、菟丝子、川椒、故纸、白蒺藜、葫芦巴、杜仲、白芷、菖蒲各二钱半,磁石一钱二分半,为

《普济方》:[卷二百四十七疝门]诸疝

大盐四两黑豆一合炒附子裂去诸药只用附子去脐皮)葫芦巴故纸(丸。空用此。数服去根。却以献继先。亦有此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葫芦巴

(宋《嘉》)释名苦豆。集解禹锡曰∶葫芦巴出广州并黔州。春生苗,夏结子,子作细荚,至秋采。今

《普济方》:[卷二百四十九疝门]小肠气

有神效木香乳香丁香八角茴香川楝子(去核)破故纸葫芦巴京三棱香附子甘草(心温酒延胡索丸(一名炼阴丹)

《普济方》:[卷三十一肾脏门]肾脏虚冷气攻腹胁疼痛胀满(附论)

目录 1 拼音 2 《活幼口议》卷十四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伤科补要》卷四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儒门事亲》卷十五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45 注意 46 摘录 5 《袖珍》卷一引《圣惠》 51 保命丹的别名 52 处方 53 制法 54 功能主治 55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56 摘录 6 《直指附遗》卷三引《千金》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65 注意 66 摘录 7 《伤科汇纂》卷七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普济方》卷三七二 81 保命丹的别名 82 处方 83 制法 84 功能主治 85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86 摘录 9 《解围元薮》卷三 91 处方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95 摘录 10 《医统》卷三十二 101 保命丹的别名 102 处方 103 制法 104 功能主治 105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106 摘录 11 《医学入门》卷六 111 处方 112 制法 113 功能主治 11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115 摘录 12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121 处方 122 制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125 摘录 13 《鲁府禁方》卷三 131 处方 132 制法 133 功能主治 13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135 摘录 14 《简明医彀》卷三 141 处方 142 制法 143 功能主治 14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145 摘录 15 《玉案》卷六 151 处方 152 制法 153 功能主治 15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155 摘录 16 《直指小儿》卷二 161 处方 162 制法 163 功能主治 16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165 摘录 17 《梅氏验方新编》卷六 171 处方 172 制法 173 功能主治 17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175 摘录 18 《鸡峰》卷二十七 181 处方 182 制法 183 功能主治 18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185 摘录 19 《续本事》卷十 191 处方 192 制法 193 功能主治 19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195 摘录 20 《永乐大典》卷九七八引《全婴方》 201 处方 202 制法 203 功能主治 20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205 摘录 21 《良朋汇集》卷六 211 处方 212 制法 213 功能主治 21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21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保命丹 1 拼音

bǎo mìng dān

2 《活幼口议》卷十四 21 处方

白茯苓 朱砂(令研)白附子(炮)牛黄 天南星(炮)各30克 全蝎(炒)15克 天麻(炒)45克 甘草(炙)30克 硼砂30克 龙脑 麝香各少许

22 制法

上为末,和匀,薄糊为丸,如芡实大。

23 功能主治

主婴孩小儿急惊风候传入慢惊者。

2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金银薄荷煎汤化下。

25 摘录

《活幼口议》卷十四

3 《伤科补要》卷四 31 处方

巴豆霜3克(去油)黑丑3克 大黄3克 血竭15克 朱砂3克 麝香06克

32 制法

共为末,酒浆为丸,绿豆大,金箔为衣。

33 功能主治

主跌打损伤。

3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壮人服15克,虚人09克,小儿06克,俱用陈酒送下。

35 摘录

《伤科补要》卷四

4 《儒门事亲》卷十五 41 处方

人参5两,麻子仁2两(炒,去皮),干地黄2两,瓜蒌子(炒)2两,菟丝子(酒浸)2两,生地黄3两,干大枣3两,大豆黄卷1升(煮去沫),黑附子2两(1两生用,1两炮去皮心用之),白茯苓2两5钱,茯神2两5钱,地骨皮(去粗皮)2两5钱,蔓荆子(煮熟用)2两5钱,杏仁(去皮尖用)2两5钱,麦门冬(炒,去心用)2两5钱,地肤子(蒸7遍)2两5钱,黍米(作粉)2两5钱,粳米(作粉)2两5钱,白糯米(作粉)2两5钱,天门冬(去心)2两5钱,车前子(蒸)2两5钱,侧柏叶(煮3遍)2两5钱。

42 制法

上为细末。

43 功能主治

辟谷绝食。主

4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各拣选精粹者,腊月内合者妙,他时不可合,日月交蚀不可合。如合时,须拣好日,净室焚香,志心修合。又将药末用蜡1斤半,滤去滓,白蜜1斤,共2斤半,一处溶开,和匀,微加酥油,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服至5日。如来日服药,隔宿先吃糯米一顿,粳米、白面皆可,次日空心用糯米粥饮送下。如路行人服,遇好食吃不妨,要止便止。如吃些小蒸饼,嚼烂咽。或吃干果子以助药力,不吃更妙。日后退下药来,于长流水中洗净再服。可百年不饥矣。

45 注意

忌盐、醋。

46 摘录

《儒门事亲》卷十五

5 《袖珍》卷一引《圣惠》 51 保命丹的别名

朱砂丸

52 处方

辰砂1两,麝香(另研)1两,川乌头(去皮尖)1两,大半夏(生)1两,凤凰台3钱,雄黄5钱。

53 制法

上为末和匀,熟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54 功能主治

破伤风,目瞪口噤不语,手足搐搦,项筋强急,不能转侧,发则不识人。

55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2丸,冷水送下。以吐为度。

56 摘录

《袖珍》卷一引《圣惠》

6 《直指附遗》卷三引《千金》 61 处方

朱砂1两,珍珠2钱,南星1两,麻黄(去根节)半两,白附子(炮)半两,雄黄半两,龙脑半两,琥珀3钱,僵蚕(炒)1两,犀角(镑)1两,麦门冬(去心)1两,枳壳1两,地骨皮1两,神曲1两,茯神1两,远志(去心)1两,人参1两,柴胡1两,金箔1薄片,牛黄3钱,天麻半两,脑子少许,麝香少许,胆矾半两,牙消4钱,毫车1两,天竺黄1两,防风1两,甘草1两,桔梗1两,白术1两,升麻1两,蝉退半两,黄芩2两,荆芥2两。

62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63 功能主治

诸风痪疭,不能语言,心忪健忘,恍惚去来,头目晕眩,胸中烦郁,痰涎壅塞,抑气攻心,精神昏愦;心气不足,神志不定,惊恐怕怖,悲忧惨蹙,虚烦少睡,喜怒不时,或发狂癫,神情昏乱;及小儿惊痫,惊风抽搐不定;及大人暗风,并羊癫、猪癫发叫。

6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荷汤化下,不拘时候。更加川乌(炮,去皮脐)、姜制半夏、白芷、川芎各1两;猪牙皂1两,和前药丸服,尤妙。

65 注意

忌猪、羊、虾、核桃动风引痰之物及猪羊血。

66 摘录

《直指附遗》卷三引《千金》

7 《伤科汇纂》卷七 71 处方

川乌2两2钱,草乌2两2钱半(均用泔水浸去皮),大黄1两,五灵脂1两,肉桂5钱,木香5钱,细辛5钱,香附5钱,延胡5钱,三棱5钱,莪术5钱,柴胡5钱,青皮5钱,枳实5钱,桃仁5钱,红花5钱,苏木5钱,大茴5钱,小茴5钱,归尾5钱,甘草5钱,蜂房5钱,蒲黄(生)5钱,鹰骨5钱,土鳖5钱,广黄5钱,三七5钱,川椒2两,广皮1两,乌药7钱半,蚺蛇胆5分,血管鹅毛灰5钱。

72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朱砂为衣。

73 功能主治

接骨入臼。主跌打损伤。

7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若病重与壮者服1丸,病轻与老弱者服半丸,陈酒和童便化下。

75 摘录

《伤科汇纂》卷七

8 《普济方》卷三七二 81 保命丹的别名

保命丸

82 处方

牛黄1分,朱砂(颖块上茅者)1分,羌活1分,木香1分,麝香4铢,巴豆(和皮醋炙10沸,去皮,不出油使)3个,附子(火炮去皮)半个,蝎梢50个(生薄荷4个碎切同炒,令炒干,去薄荷不用)。

83 制法

上先将蝎梢、附子、羌活3味为末,再将众药于乳钵内研如飞尘,以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84 功能主治

小儿天钓,心胸痰壅,攻咽喉作呀声,发歇多惊,不得眠卧。

85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浓煎薄荷汤送下1丸。盖衣被得汗,便效。

86 摘录

《普济方》卷三七二

9 《解围元薮》卷三 91 处方

苦参皮4两,荆芥穗4两,羌活4两,蒺藜4两,胡麻4两,明天麻4两,风藤4两,元参4两,独活4两,连翘4两,白芷4两,厚朴4两,紫萍4两,牛膝4两,苍术3两,乌药3两,藁本3两,麻黄3两,甘草3两,红花3两,苍耳子3两,川芎3两,升麻3两,薄荷3两,半夏3两,牛蒡子3两,木瓜3两,僵蚕3两,桔梗3两,大黄3两,蒲黄3两,巴戟3两,防风3两,萆薢3两,蝉壳3两,牙皂3两,全蝎3两,续断3两,蔓荆子3两,石斛2两,甘松1两,猴姜1两,菖蒲1两,草乌1两,贝母1两,木香1两,檀香1两,沉香1两,银柴胡1两,柏子仁1两,朱砂1两,乳香1两,没药1两,远志1两,元明粉1两,血竭1两,雄黄1两,麝香1钱半,牛黄1钱,秋石1两5钱,黄芽2两。

92 制法

上为末,用甘草膏和陈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93 功能主治

诸般风证。

9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80丸,酒送下,每日3次。

手足挛痛,加葳蕤半斤,香蛇1条;阳痿,加仙灵脾6两;身浮肿,加白花蛇1条,紫萍8两;黑斑,加广陵香、地骨皮、血见愁各4两;眼赤烂,加珠粉、知母、胡黄连各4两;破音,加木通12两,诃子6两。

95 摘录

《解围元薮》卷三

10 《医统》卷三十二 101 保命丹的别名

保命丸

102 处方

肉苁蓉3两,皂矾1斤,红枣1斤(煮熟去核),大麦芽(炒)1斤半,香附子1斤。

103 制法

先将苁蓉、皂矾2味入罐煅烟尽,和余药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04 功能主治

蜘蛛蛊胀。

105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好酒送下,1日3次。

106 摘录

《医统》卷三十二

11 《医学入门》卷六 111 处方

全蝎14个,防风2钱,南星2钱,蝉退2钱,僵蚕2钱,天麻2钱,琥珀2钱,白附子1钱,辰砂1钱,麝香5分(一方加羌活)。

112 制法

上为末,粳米饭为丸,如皂子大,金箔10片为衣。

113 功能主治

安神化痰。主初生儿脐风撮口,夜啼,胎惊,内钓,肚腹坚硬,目窜上视,手足搐掣,角弓反张,痰涎壅盛,一切急惊及慢惊尚有阳症者。

11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初生儿半丸,乳汁化下;10岁以上儿2丸,钩藤、灯心煎汤或薄荷、金银煎汤化下;如天钓,加犀角、天浆子,雄猪胆汁为丸,井水调化1丸,入鼻内令嚏,次以钩藤煎汤调服。

有热,加牛黄、片脑。

115 摘录

《医学入门》卷六

12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121 处方

天麻5钱,郁金5钱,全蝎(去尾)5钱,防风3钱,甘草3钱,青黛3钱,白附子(炒)5钱,僵蚕(姜汁炒)5钱,薄荷5钱,大半夏(炒,滚汤浸,晒干;又用姜汁浸,晒干,又炒)1两,南星(制同上)1两,辰砂(飞)5钱(为衣),麝香5分,钩藤2钱,牛黄2钱,蝉退5钱,茯神5钱,桔梗5钱。

12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123 功能主治

小儿惊风发热。

12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方中甘草、薄荷、牛黄后原均脱“各”字,据《准绳·幼科》补。

125 摘录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13 《鲁府禁方》卷三 131 处方

朱砂1钱,郁金1钱,天麻1钱,防风2钱,粉草2钱,僵蚕(炒去丝)2钱,白附子2钱,青黛2钱,薄荷2钱,南星(制同下)2钱,半夏(用生姜汁浸2日,锉碎)2钱,麝香少许,全蝎(去尾尖)1钱。

13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皂角子大。

133 功能主治

惊风发热痰嗽。

13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灯心、薄荷汤送下。

135 摘录

《鲁府禁方》卷三

14 《简明医彀》卷三 141 处方

吴茱萸(拣净)1斤(分4份煮,酒、米醋、盐水、童便各浸1宿,晒,焙干),泽泻2两。

142 制法

上为末,酒煮薄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43 功能主治

远年近日,小肠疝气,偏坠脐下,搐痛,以致闷乱。或阴间痒疮。

14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盐汤送下。

145 摘录

《简明医彀》卷三

15 《玉案》卷六 151 处方

大蝉2只(剖开),砂仁5钱,胡黄连5钱(装入缝好,外以泥裹,煅红取出),皂角2枚(煅灰存性),蛤粉3钱,麝香3分,使君子肉1两。

152 制法

上为末,以神曲打糊为丸,如粟米大。

153 功能主治

诸般疳积。

15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生姜汤送下。

155 摘录

《玉案》卷六

16 《直指小儿》卷二 161 处方

全蝎(焙)、蝉壳、直僵蚕(微炒)、天麻、犀角、天浆子(有子者)、白附子、南星(炮)、青黛、朱砂、川姜黄各等分,麝少许。

162 制法

上为末,雄猪胆汁为丸,如绿豆大。

163 功能主治

天钓;惊风。

16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先将井水调开1丸,入鼻令嚏;次以钩藤煎汤调服。

165 摘录

《直指小儿》卷二

17 《梅氏验方新编》卷六 171 处方

白头地龙24条(童便制),石蟹3只(酒制),土狗12个(葱汁制),水蛭6条(醋制),地鳖虫360个(姜汁制),乳香1两,没药1两,血竭1两,天雷石(醋制7次)1两(须预制去火毒)。

172 制法

上为末,米糊为丸,如弹子大。

173 功能主治

定痛散血。主筋骨损伤,无分经络。

17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胡桃、红花煎酒磨化送下。

175 摘录

《梅氏验方新编》卷六

18 《鸡峰》卷二十七 181 处方

滑石1两,缩砂1两,青黛1两,山栀子1两,白茯苓1两,草龙胆1两,寒水石1两,甘草1两,管仲1两,黄芩1两,干葛1两,大豆(以上生用)1两,益智半两,地黄(生干者)半两,大黄半两,山豆根半两,桔梗半两,紫河车半两,马勃半两,薄荷半两,黄药子半两,花粉半两,百药煎半两,兰根(上生用)半两。

182 制法

上药各拣择令洁净,为末,用生蜜为丸,如鸡头子大,青黛为衣。

183 功能主治

化解诸毒。主一切诸毒,并瘴疫、久年暑积、咽喉不利之患。

18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新水送下。

185 摘录

《鸡峰》卷二十七

19 《续本事》卷十 191 处方

虎睛1对(将瓦上安之,以瓦盖定,慢火逼干),箭头朱砂半两,蜈蚣2条(去头尾、赤脚者),麝半钱,全蝎半钱,天麻1分。

192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瓦罐贮之,又入脑、麝窨定。

193 功能主治

小儿急慢惊风,四肢逆冷,眼张口噤,流涎不止。

19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3丸,急惊风,薄荷蜜汤化下;慢惊风,薄荷汤化下。

195 摘录

《续本事》卷十

20 《永乐大典》卷九七八引《全婴方》 201 处方

牛黄2钱,辰砂2钱,麝香半钱,脑子1钱,乳香1钱,五灵脂1钱,铁粉1钱,代赭石1钱,全蝎1钱半,蜈蚣1条,附子(炮)半两,僵蚕(炒)半两,蛇含石(煅,醋淬3次)半两。

202 制法

上为末,白面糊为丸,如鸡头子大。

203 功能主治

小儿急慢惊风,潮作不定,涎盛气急,精神不爽。

20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3岁儿1丸,薄荷汤磨下。病退常服,永除根。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205 摘录

《永乐大典》卷九七八引《全婴方》

21 《良朋汇集》卷六 211 处方

大个无油南星2两(煨),硼砂6钱(净),白僵蚕2两(姜汁浸炒),茯神(去皮)6钱,蝉退(去头足翅,净)1两,白矾1两(火枯),天龙4条(酒煮,即蜈蚣也),麝香1钱,全蝎(去尾毒,净用)3两(糯米炒黄为度,去米),远志(去骨,净肉)1两(用甘草1节同煮过,去甘草),猪牙皂角2两(打碎,煎浓汁),大粒朱砂5钱(另研,为衣)。

212 制法

上先将南星煨,以皂角汁淬10数次,余皂角汁留煮米糊;以前药俱为末,为丸如龙眼大,以朱砂为衣,阴干。

213 功能主治

小儿急慢惊风,痰涎壅盛,牙关紧急,角弓反张,睡中惊跳,哭泣叫喊,偏搐斜目,面青脸赤,两眼直视,手足搐搦,天钓客忤,摇头上窜,一切风痰。

214 保命丹的用法用量

每用1丸,以薄荷、灯心、金银环子同煎,汤浸磨化,临时以火上顿温与服。

215 摘录

《良朋汇集》卷六

古籍中的保命丹 《医学入门》:[外集·卷五小儿门]附∶小儿病机

也。肺主气,口属脾,脾虚不能荣子,故撮口气急,保命丹、益黄散主之。口沫肢冷不可为。口出白沫,四肢冰

《婴童百问》:[卷之三]胎惊风第二十三问

,调气贴囟,甚则以朱银丸利之。面青拳搐者,当服保命丹、钩藤散、全蝎散。朱银丸见第三问。保命丹见第十

《普济方》:[卷二百五十一诸毒门]解诸毒例

人。白内侍省陈头供奉官刘元吉。以李汉臣所进解毒保命丹。赐狄青。保命丹(一名化毒丹出御药院方)专解诸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卷四]惊风门

赤散吞下泻青丸,以清心肝之火,后以抱龙丸治痰,保命丹除风,缓缓调之。如曾因伤饮食而成者,其症发过略

《婴童百问》:[卷之三]天钓内钓第二十一问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化虫丸中药部颁标准 41 拼音名 42 标准编号 43 处方 44 制法 45 性状 46 检查 47 功能与主治 48 用法与用量 49 注意 410 规格 411 贮藏 5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方之化虫丸 51 化虫丸的别名 52 组成 53 制法 54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55 功用主治 56 方解 57 运用 58 现代适应证 581 肠道蛔虫症 59 化虫丸的药理作用 591 对蛔虫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592 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510 附注 6 《医学入门》卷六方之化虫丸 61 组成 62 制法 6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64 功能主治 7 《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之化虫丸 71 组成 72 制法 7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74 功能主治 8 《活人方》卷六方之化虫丸 81 组成 82 主治 8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85 用药禁忌 9 《丹台玉案》卷四方之化虫丸 91 组成 92 主治 9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94 制备方法 10 《幼科指掌》卷四方之化虫丸 101 组成 102 主治 10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104 制备方法 11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化虫丸 111 组成 112 主治 11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114 制备方法 115 各家论述 12 《四明心法》方之化虫丸 121 组成 122 主治 12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13 《普济方》卷三九九方之化虫丸 131 组成 132 主治 13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134 制备方法 14 《痘疹会通》卷四方之化虫丸 141 组成 142 主治 14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144 制备方法 15 《世医得效方》卷十二方之化虫丸 151 组成 152 功效 15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154 制备方法 16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禹县方)之化虫丸 161 组成 162 主治 16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164 制备方法 165 用药禁忌 17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之化虫丸 171 组成 172 主治 17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174 制备方法 18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承德方)之化虫丸 181 组成 182 功效主治 18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184 制备方法 185 用药禁忌 19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化虫丸 191 组成 192 功效主治 19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194 制备方法 195 用药禁忌 20 《医略六书》卷十九方之化虫丸 201 组成 202 主治 20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204 制备方法 205 各家论述 21 《直指小儿》卷二方之化虫丸 211 组成 212 主治 21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214 制备方法 22 《医学纲目》卷三十八引汤氏方之化虫丸 221 组成 222 主治 22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224 制备方法 23 《杨氏家藏方》卷十八方之化虫丸 231 组成 232 功效主治 23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24 《幼幼新书》卷二十引东方先生方之化虫丸 241 组成 242 主治 24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244 制备方法 245 附注 25 《续名家方选》方之化虫丸 251 组成 252 主治 25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26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方之化虫丸 261 组成 262 主治 26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264 制备方法 27 《医方考》卷六方之化虫丸 271 组成 272 主治 273 各家论述 274 附注 28 《医学心悟》卷三方之化虫丸 281 组成 282 主治 28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284 制备方法 29 《朱氏集验方》卷十五方之化虫丸 291 组成 292 主治 29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294 制备方法 3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化虫丸 1 拼音

huà chóng wán

2 英文参考

Huachong Wa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huachong pill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化虫丸同名方剂约有二十三首,其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胡粉(即铅粉)(炒)1500g、鹤虱1500g、槟榔1500g、苦楝根1500g、白矾(枯)375g。具有驱杀肠中诸虫之功效。主治虫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

4 化虫丸中药部颁标准 41 拼音名

Huachong Wan

42 标准编号

WS3B170694

43 处方

鹤虱 500g 玄明粉 500g 大黄 250g 苦楝皮 250g 雷丸 250g 牵牛子(炒) 250g 槟榔 250g 芜荑 250g 使君子(去壳) 250g

44 制法

以上九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制成 2612g,即得。

45 性状

本品为黄褐色的水丸;味苦、咸。

4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 页)。

47 功能与主治

杀虫消积。用于虫积腹痛,蛔虫、绛虫、蛲虫等寄生虫病。

4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 9g,一日1~2次。

49 注意

孕妇忌服。

410 规格

每袋装 6g

411 贮藏

密闭,防潮。

5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方之化虫丸

该方剂有较强的抗蛔虫作用,对其他肠道寄生虫也有一定驱虫作用,同时前3味中药既能解痉止痛,又可促进胃肠推动运动,以利蛔虫排出[1]。但是该方剂各味中药毒性均较大,如鹤虱对延髓及脑干均有抑制作用,而且还能抑制脑组织呼吸;苦楝皮对胃、肝等内脏毒性均较大,可引起内脏中毒,同时能使呼吸中枢麻痹及精神异常、视力障碍等;槟榔对口腔黏膜、生殖系统毒性也较大,严重影响生殖功能,可使口腔黏膜发生纤维化;铅粉中除含堿式碳酸铅外,还含有银、砷、锑等金属;枯矾中除含堿性硫酸铝钾外,还含有Al2O3、SO3、K2O等物质,其中砷、铅、铝对人体均有毒,易诱发神经系统损伤,故本方剂不可用于孕妇,小儿应用时量不宜大,应结合现代医学抗虫药驱虫为宜,疗程不宜太长,以防中毒[1]。

51 化虫丸的别名

化虫丹

52 组成

炒铅粉、鹤虱、槟榔、苦楝根(去浮皮)各五十两,枯矾十二两半[2]。

胡粉(即铅粉)(炒)1500g、鹤虱1500g、槟榔1500g、苦楝根1500g、白矾(枯)375g。[3]

胡粉(炒)、鹤虱(去土)、槟榔、苦楝根(去浮皮)各五十两,白矾十二两半(枯)[4]。

53 制法

上药为末,面糊为丸,麻子大[2][3]。

上为末,以面糊为丸,如麻子大[4]。

54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一岁小儿每服五丸,温浆水加生麻油一至二滴调下;或用温米饮送下[2]。

1岁儿服五丸,温浆水人生麻油一二点,调匀,下之,温米汤饮下亦得,不拘时候,其虫细小者,皆化为水,大者自下[3]。

一岁儿服五丸,温浆水入生麻油一、二点,调匀下之,温米饮下亦得,不拘时候[4]。其虫细小者皆化为水,大者自下[4]。

55 功用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方之化虫丸功能杀肠中诸虫[2]。治小儿虫积,发时腹痛,往来上下攻冲难忍,或结聚成团,或呕吐清水涎津,多食而瘦,面色青黄[2]。

具有驱杀肠中诸虫之功效[3]。主治虫积[3]。发作时腹中疼痛,往来上下,其痛甚剧,呕吐清水,或吐蛔虫[3]。

小儿疾病多有诸虫,或因脏腑虚弱而动,或因食甘肥而动,其动则腹中疼痛,发作肿聚,往来上下,痛无休止,亦攻心痛,叫哭合眼,仰身扑手,心神闷乱,呕哕涎沫,或吐清水,四肢羸困,面色青黄,饮食虽进,不生肌肤,或寒或热,沉沉默默,不的知病之去处,其虫不疗,则子母相生,无有休止,长一尺则害人。

56 方解

本方主治肠道多种寄生虫,如蛔虫、蛲虫、绛虫、姜片虫等[3]。由于肠中诸虫扰动不安,动则腹痛阵作;虫上扰胃,胃失和降,故呕吐清水,或吐蛔虫[3]。方中鹤虱苦辛平,有小毒,能驱杀诸虫;苦楝皮苦寒有毒,既能驱杀蛔虫、蛲虫,又可缓解腹痛;槟榔辛苦温,能驱杀蛔虫、绛虫、姜片虫,而且借其轻泻导滞之功以促进虫体排出;枯矾、铅粉皆有杀虫之效[3]。本方配伍特点:集诸多杀虫药于一方,效专而力雄,可驱杀多种肠道寄生虫[3]。

57 运用

本方治疗肠道中诸虫,尤以蛔虫为佳[3]。以腹痛时作,呕吐,或吐蛔虫为证治要点[3]。因方药毒性较大,不宜久服,年老体弱、小儿要慎用,孕妇不宜使用[3]。

58 现代适应证

[3]

适应证:肠道蛔虫症。

581 肠道蛔虫症

肠道蛔虫症是一种传染病,蛔虫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一般经口误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得病,偶有经灰尘、飞沫吸入口中咽下而得病者。虫卵被吞入肠道后,幼虫破卵而出,穿入肠壁经门静脉系统循环而进入肺,再穿破肺组织进入肺泡,沿支气管向上移行到气管再重新被吞下进入小肠发育成成虫,也可到达其他器官。蛔虫以肠内食物及营养物质为食,临床上可出现幼虫移性症状,出现蛔幼性肺炎,食欲不振,或多食易饥,腹痛,营养不良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回肠性梗阻、肠穿孔、腹膜炎以及胆道蛔虫症。

59 化虫丸的药理作用

[3]

591 对蛔虫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鹤虱的水提干浸膏(1:1,1:4浓度)可使蛔虫虫体于24小时内麻痹死亡,还有驱绛虫作用;鹤虱的脱水或未脱水提取物(1:2浓度)对伤寒杆菌,副伤寒甲、乙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金**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苦楝皮所含川楝素能直接作用于蛔虫肌肉,扰乱其能量代谢,导致其收缩性疲劳而痉挛,而且对蛔虫头部有麻痹作用;苦楝皮煎剂、醇提取物对蛔虫有抑制以致麻痹作用;同时对蛲虫也有麻痹作用,对狗钩虫也有驱杀作用,对曼氏血吸虫病也有一定治疗作用,苦楝皮乙醇浸剂对常见的致病性真菌也有抑制作用。槟榔及其所含槟榔堿,对猪绛虫有较强的驱虫作用,能麻痹全虫体,对牛绛虫仅能麻痹头部及未成熟节;对蛲虫、蛔虫、鞭虫、钩虫、姜片吸虫也有驱杀作用,对血吸虫有一定治疗效果,有灭螺作用;槟榔水煎剂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槟榔水煎剂对许兰黄癣菌、**毛癣菌等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槟榔提取液对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和产酸有一定抑制作用,对牙龈卟啉菌和富赛类杆菌也有抑制作用。白矾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福氏及志贺痢疾杆菌、伤寒及甲型副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牛型布氏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作用次之,高浓度对人型及牛型结核杆菌也有抑制作用;对变异链球菌、产黑素类杆菌、核酸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及其他口腔杂菌亦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破伤风杆菌和兼性厌氧菌、淋球菌有中度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菌、红色毛癣菌等真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枯矾对 滴虫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铅粉中医文献记载有杀虫止痒及收敛作用,现代医学对其研究较少。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方剂各味中药均有杀虫作用,尤其对蛔虫作用更显著,同时有广谱抗菌作用。

592 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鹤虱中的南鹤虱具有**堿样作用,可用于解痉止痛,北鹤虱则无此作用。苦楝皮中所含川楝素能显著增加肠张力及收缩力,能使肠肌呈痉挛性收缩。槟榔水提液能促进小肠推进运动,加快胃排空;槟榔煎剂能增加胃收缩振幅,促进胃平滑肌收缩,还能调节胃肠激素中的胃动素和血管活性肽的分泌。铅粉及白矾均具有收敛作用。

510 附注

化虫丹(《幼幼新书》卷三十一)。

6 《医学入门》卷六方之化虫丸 61 组成

硫黄一两,木香五钱,密陀僧少许[2]。

62 制法

上药为末,外泡附子一枚,以醋熬成膏和丸,绿豆大[2]。

6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二十丸,荆芥茶水送下[2]。

64 功能主治

《医学入门》卷六方之化虫丸主治诸虫[2]。

7 《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之化虫丸 71 组成

芜荑、黄连、神曲、炒麦芽各等分[2]。

72 制法

上药为末,煮糊为丸,黍米大[2]。

7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空腹米饮或猪胆汁送下[2]。

74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之化虫丸主治小儿疳热[2]。

8 《活人方》卷六方之化虫丸 81 组成

大黄3钱,槟榔3钱,黑丑2两(头末),锡灰5钱,雷丸5钱,木香5钱,使君子5钱,芜荑4钱。

82 主治

《活人方》卷六方之化虫丸主治男妇小儿素有蛔结胸中,及寸白诸虫,喜食茶米泥炭等物,面黄肌瘦,痛止如常,久远难愈者。

8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或3钱,或2钱,量虚实加减;小儿或1钱,或5分,以大小酌用,择天气晴明早粥时分,不可进食,殊觉饥饿即以砂糖汤吞服。

84 制备方法

葱汤为丸,如芥子大。

85 用药禁忌

忌肉3日。

9 《丹台玉案》卷四方之化虫丸 91 组成

广木香1两,槟榔1两,雷丸1两,山楂肉1两,蓬术1两,乌梅肉1两,黑丑(炒熟)1两,楝树根5钱,甘草5钱。

92 主治

《丹台玉案》卷四方之化虫丸主治腹中有虫,疼痛难忍,唇生白斑,呕吐清水。

9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五更时白滚汤送下。

9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烧酒加黑沙糖为丸,如绿豆大。

10 《幼科指掌》卷四方之化虫丸 101 组成

芜荑、鹤虱、槟榔、木香、使君子、芦荟、川楝子。

102 主治

《幼科指掌》卷四方之化虫丸主治小儿疳蛊。起于乳哺不调,脏腑湿热,化生疳虫,形如马尾,或如丝发,多出于头项腹背之间,黄白赤者。

10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滚汤送下。

104 制备方法

蒸饼为丸,如绿豆大,青黛为衣。

11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化虫丸 111 组成

芜荑1两(炒),鹤虱1两,史君2两,雷丸1两(炒),木香1两,陈皮1两,茯苓1两,砂仁1两(炒)。

112 主治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化虫丸主治孕妇虫积,心痛如咬,脉缓者。

11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3钱,乌梅汤送下。

11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115 各家论述

孕妇嗜味过偏,虫积生于肠胃,争啮心下,故胃脘当心下疼痛如咬焉。木香开胃醒脾,芜荑温中杀虫,陈皮利气和中,鹤虱祛湿杀虫,茯苓渗湿和脾,雷丸清热杀虫,砂仁醒脾开胃,使君健脾杀虫,炼蜜以丸之,乌梅以下之。使气化调和,则脾健运,而虫有不化,痛有不退,胎有不安者乎!

12 《四明心法》方之化虫丸 121 组成

芜荑、雷丸、胡连、芦荟、使君、三棱、莪术。

122 主治

《四明心法》方之化虫丸主治胃脘虫痛,不食,痛必时发时止,痛则牵引手臂或肩背上,俱如穿透不可当,必唇红,面上有白点,痛时不欲食,痛才止即可食,证属实者。

12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神曲糊为丸服。

13 《普济方》卷三九九方之化虫丸 131 组成

芜荑、黄连、神曲、麦蘗、乌梅(各微炒)、陈皮(去白)各等分。

132 主治

《普济方》卷三九九方之化虫丸主治小儿好食炭土,不长肌肤,五心烦热,鼻赤齿摇。

13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20丸,空心米饮送下,肥猪汁尤佳。

134 制备方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14 《痘疹会通》卷四方之化虫丸 141 组成

苦楝根皮末、川椒末、乌梅肉。

142 主治

《痘疹会通》卷四方之化虫丸主治蛔虫症。

14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分。

144 制备方法

同捣为丸,如绿豆大。

15 《世医得效方》卷十二方之化虫丸 151 组成

鹤虱(去土)半两,胡粉半两,槟榔半两,白矾(半生半枯)半两,苦楝根皮半两,芜荑1分,黄连1分,酸石榴皮1分。

152 功效

《世医得效方》卷十二方之化虫丸功在杀虫。

15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1岁儿3丸,浆水入香油35滴送下。其虫小者化为水,大者自下。加雷丸,或用猪瘦肉汤下。

154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糊为丸,如麻子大。

16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禹县方)之化虫丸 161 组成

鹤虱1两,大黄1两,白胡椒2钱,槟榔1两,雷丸5钱,贯众5钱,使君子5钱,苦楝根皮5钱。

162 主治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禹县方)之化虫丸主治诸虫积,肚腹常热,呕吐清涎,胃脘疼痛。

16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8厘,米汤送下;5岁以下服2厘。

16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水为丸,如小米大。

165 用药禁忌

孕妇及非虫积忌用。

17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之化虫丸 171 组成

鹤虱2两,胡椒2两,苦楝皮2两,使君子2两,芜荑2两,雷丸2两,槟榔2两,雄黄1两。

172 主治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之化虫丸主治小儿诸病虫疾,面黄肌瘦,胃脘作痛。

17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成人每服5分,小儿酌减,白砂糖水送下。

174 制备方法

水泛成小丸。

18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承德方)之化虫丸 181 组成

木香80两,槟榔80两,使君子仁80两,大黄80两,黑牵牛(炒)80两,雷丸24两,枯矾24两,芜荑24两,芦荟24两。

182 功效主治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承德方)之化虫丸功在杀虫消积。主治虫积腹痛,面黄肌瘦。

18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1日2次,温开水送下;小儿每服半丸,3岁以下者酌情递减。

18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1钱。

185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19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化虫丸 191 组成

鹤虱8两,芜荑4两,元明粉8两,黑丑(炒)4两,使君子肉4两,雷丸4两,槟榔4两,苦楝皮4两,大黄4两。

192 功效主治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化虫丸功在杀虫消积。主治虫积腹痛,面黄消瘦,呕吐恶心,脘腹疼痛阵作。

19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小儿减半,温开水送下;3岁以下小儿酌减。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9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195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20 《医略六书》卷十九方之化虫丸 201 组成

鹤虱2两,槟榔1两,胡粉6钱,白矾1两,芜荑3两,使君3两,楝根皮2两,人参1两。

202 主治

《医略六书》卷十九方之化虫丸主治虫证,体弱脉不虚者。

20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量虚实服。

20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205 各家论述

湿积生虫,气弱不能运化虫湿,脏府体亏,脉不甚虚者,宜主此方。槟榔破滞杀虫;鹤虱祛湿杀虫;胡粉体重坠,防虫之上窜;白矾性却湿,杜虫之生源;楝根皮泻湿热以杀虫;芜荑仁温中气以杀虫;使君健脾胃以消虫积;人参扶气弱以助药力也;丸以白蜜,诱入虫口。洵为扶元、化滞、杀虫之剂,乃体弱虫湿不化之专方。

21 《直指小儿》卷二方之化虫丸 211 组成

芜荑1分,川鹤虱1分,鸡心槟榔1分,干虾蟆(炙焦)1分,芦荟半分。

212 主治

《直指小儿》卷二方之化虫丸主治小儿虫痛。

21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陈米饮送下;或史君子煎汤送下。凡虫月首则头向上,凌晨可服药。

214 制备方法

上为末,雄猪胆汁为丸,如麻子大。

22 《医学纲目》卷三十八引汤氏方之化虫丸 221 组成

白芜荑、黄连、神曲、麦芽(各炒)等分。

222 主治

《医学纲目》卷三十八引汤氏方之化虫丸主治疳热。

22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空心米饮送下。

22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糊为丸,如黍米大。

23 《杨氏家藏方》卷十八方之化虫丸 231 组成

五灵脂1两半,白矾1两。

232 功效主治

《杨氏家藏方》卷十八方之化虫丸功在止痛,下虫。主治小儿因食甘肥,致使虫动,呕吐涎沫,心腹闷痛。

23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20丸,温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24 《幼幼新书》卷二十引东方先生方之化虫丸 241 组成

大槟榔1枚,麝当门子1枚,麝半钱,青蒿心3钱。

242 主治

《幼幼新书》卷二十引东方先生方之化虫丸主治小儿劳气,或咳嗽,或涎塞咽中,或骨蒸汗出,或泄利,或吐红,或惊魇,脚面红紫。

24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用羊肝1片,锉入药为馅,白面半两和饼作(饣夹)子2个,煿熟。若男子患,以冷水盒中浸左手腕3寸,右手取药吃,陈米饮下。缓缓食了,以青皂衣被覆,虫随汗出,或泻出,急去之。后服补药。

24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45 附注

方中麝半钱之麝字,疑讹。

25 《续名家方选》方之化虫丸 251 组成

鹧鸪菜20钱,甘草5分,白矾5分,鹤虱10钱,槟榔子10钱,蜀椒10钱,牡蛎1钱。

252 主治

《续名家方选》方之化虫丸主治大人小儿诸虫痛。

25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为丸服。

26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方之化虫丸 261 组成

芜荑1分,槟榔(锉)2钱,鹤虱(炒)半两。

262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方之化虫丸主治小儿疳虫,(疒丂)刺腹痛。

26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

2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豮猪胆为丸,如麻子大。

27 《医方考》卷六方之化虫丸 271 组成

鹤虱(去土)1两,胡粉(炒)1两,苦楝根(东引不出土者)1两,槟榔1两,芜荑5分,使君子5分,白矾(枯)2钱5分。

272 主治

《医方考》卷六方之化虫丸主治肠胃诸虫为患。凡虫咬心痛,往来不定,不思乳食者。

273 各家论述

1《医方考》:《经》曰:肠胃为市,故无物不包,无物不容,而所以生化诸虫者,犹腐草为萤之意,乃湿热之所生也。是方也,鹤虱、槟榔、苦楝根、胡粉、白矾、芜荑、使君子,皆杀虫之品,古方率单剂行之,近代类聚而为丸尔!

2《医方集解》:此手足阳明药也。数药皆杀虫之品也,单用尚可治之,类萃为丸,而虫焉有不死者乎!

3《医林纂要》:萃诸杀虫之品,合为一方,亦过峻矣,然杀虫莫效于此,不惟治蛔。鹤虱可治下部蛲虫,及皮肤间虫;楝皮可治下部寸白诸虫;芜荑可治口齿鼻孔诸虫;胡粉除虫,无不可至;白矾除皮肤疮疥;槟榔、使君子乃专治腹中虫。尝用此为末,吹鼻治鼻疳;和麻油为膏,敷疮癣脑疮,亦多得效。

274 附注

按:《医方集解》本方用法:为末,酒煮面糊作丸,量儿大小服之,一岁儿可五分。《成方便读》有百部、雷丸、雄黄各五钱。

28 《医学心悟》卷三方之化虫丸 281 组成

芜荑(去梗)5钱,白雷丸5钱,槟榔2钱5分,雄黄1钱5分,木香3钱,白术3钱,陈皮3钱,神曲(炒)4钱。

282 主治

《医学心悟》卷三方之化虫丸主治虫啮心痛。虫症,唇内起白点,其人日渐消瘦。

28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5分,米饮送下。

284 制备方法

以百部2两,熬膏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9 《朱氏集验方》卷十五方之化虫丸 291 组成

芜荑、锡灰、神曲、麦蘗各等分。

292 主治

《朱氏集验方》卷十五方之化虫丸主治诸虫。

29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取月初五更,空心用炙猪肉细嚼咽汁,不吃肉,汁引动虫,次用浓煎石榴根汤下丸子药10丸。

294 制备方法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医学入门》卷六方之七香丸 4 《百一选方》卷二引徐家方之七香丸 41 组成 42 功效 43 主治 44 七香丸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嵩崖尊生》卷九方之七香丸 51 组成 52 主治 53 七香丸的用法用量 54 用药禁忌 6 《青囊秘传》方之七香丸 61 组成 62 主治 63 七香丸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7 《婴童百问》卷五方之七香丸 71 组成 72 主治 73 七香丸的用法用量 74 制备方法 8 《卫生总微》卷十引张涣方方之七香丸 81 组成 82 主治 83 七香丸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9 《普济方》卷一六八方之七香丸 91 组成 92 功效 93 七香丸的用法用量 94 制备方法 10 《普济方》卷三九三方之七香丸 101 组成 102 功效 103 七香丸的用法用量 104 制备方法 11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方之七香丸 111 组成 112 主治 113 七香丸的用法用量 114 制备方法 12 《圣济总录》卷一一八方之七香丸 121 组成 122 功效 123 主治 124 七香丸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26 用药禁忌 127 附注 13 《博济》卷二方之七香丸 131 组成 132 功效 133 主治 134 七香丸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七香丸 七香丸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qī xiāng wán

2 概述

七香丸为方名,同名方约有11首。

3 《医学入门》卷六方之七香丸

《医学入门》卷六方之七香丸组成为丁香、香附、甘草各一两二钱,甘松八钱,益智仁六钱,莪术、砂仁各二钱。为末,蒸饼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治郁闷忧思,或闪挫跌扑,一切气滞腰痛。《百一选方》七香丸有姜黄,而无莪术[1]。

4 《百一选方》卷二引徐家方之七香丸 41 组成

甘草(锉碎,炒)1两,甘松(去上,拣净)1两,缩砂仁1两,丁香皮1两,姜黄1两,益智1两,香附子(擦去毛,净)2两。

42 功效

《百一选方》卷二引徐家方之七香丸具有化积气,消宿食、止泻痢之功效。

43 主治

《百一选方》卷二引徐家方之七香丸治翻胃,呕逆。

44 七香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至30丸,细嚼,白汤送下。

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小梧桐子大。

5 《嵩崖尊生》卷九方之七香丸 51 组成

香附2钱,麦芽1钱,丁香皮3钱半,砂仁2钱半,藿香2钱半,官桂2钱半,甘草2钱半,陈皮2钱半,甘松6分半,乌药6分半。

52 主治

《嵩崖尊生》卷九方之七香丸治伤寒物,内寒,脾胃虚冷,胸膈噎塞,渐成膈气,及脾泄泻利,反胃呕吐。

53 七香丸的用法用量

蜜为丸服。

54 用药禁忌

忌生冷、油腻。

6 《青囊秘传》方之七香丸 61 组成

香附3两,麦芽2两,砂仁1两,甘松1两,甘草2两5钱,陈皮2两5钱,丁香1两,檀香2两,官桂2两5钱,乌药2两,藿香3两,木香2两。

62 主治

《青囊秘传》方之七香丸治胃痛。

63 七香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

64 制备方法

上药为末,水叠为丸,如弹子大,降香1两研末为衣。

7 《婴童百问》卷五方之七香丸 71 组成

木香1钱5分,丁香1钱5分,八角茴香(炒)1钱5分,枳壳1钱,三棱1钱,青皮1钱,蓬莪术1钱(细切,用巴豆七粒,去壳同炒赤色,不用巴豆)。

72 主治

《婴童百问》卷五方之七香丸治小儿因伤积,结成癖块,其症如肠澼之疾,便利无度,滑不成粪,似痢非痢。

73 七香丸的用法用量

每用30丸,空心米饮下。

7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煮糊为丸,如黍米大。

8 《卫生总微》卷十引张涣方方之七香丸 81 组成

青皮(浸,去瓤,1半生,1半炒)1两,肉豆蔻半两(面裹煨,令香熟),牵牛1两(炒)。

82 主治

《卫生总微》卷十引张涣方方之七香丸治小儿吐泻,不近乳,心腹胀满,小便不利。

83 七香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生姜米饮下,不拘时候。

8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糊为丸,如麻子大。

9 《普济方》卷一六八方之七香丸 91 组成

丁香1两,檀香1两,益智仁1两,甘草1两,木香1两半,蓬莪术1两半,香附子1两半。

92 功效

《普济方》卷一六八方之七香丸具有通中快气之功效。

93 七香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3粒,姜汤嚼下;治一切结实,冲胸膈恶气,用水、姜汁煎服。

94 制备方法

上用甘草膏为丸,如鸡头子大。

10 《普济方》卷三九三方之七香丸 101 组成

木香3钱,丁皮3钱,檀香3钱,甘松3钱,丁香3钱,陈皮(去白)5钱,缩砂仁5钱,三棱5钱,莪术5钱(醋煮),白豆蔻3钱,香附子(炒去毛)2两,益智仁3钱。

102 功效

《普济方》卷三九三方之七香丸具有消食快膈,和胃止痛之功效。

103 七香丸的用法用量

生姜汤吞下。

10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糊为丸。

11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方之七香丸 111 组成

零陵香(去梗)1两,甘松香(去土)1两,藿香(去梗)1两半,木香1两半,丁香皮(锉)半两,沉香半两,麝香(研)1分,红豆蔻(去皮)1分,草豆蔻(去皮)1分,毕澄茄1分,山芋2两,槟榔(煨)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熟)1两,白术1两,半夏(汤洗七遍,去滑)1两,人参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白豆蔻(去皮)1两,蒟酱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3分,甘草(炙)1两半。

112 主治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方之七香丸治虚劳,脾胃虚冷,寒痰呕吐,心腹胀满痛,水谷不消。

113 七香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114 制备方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悟桐子大。

12 《圣济总录》卷一一八方之七香丸 121 组成

白豆蔻仁1两,丁香1两,

加味白蔻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点点经》卷一:加味白蔻散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加味白蔻散的用法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