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神话之二、任性、就是各种任性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5收藏

印度神话之二、任性、就是各种任性,第1张

在印度的宗教体系中,世界的创造和毁灭都是因为“ 业力 ”的缘故,由 大梵天 的动心起念造就世界万物之种种色相,又由世界万物的各自的业力循环造成有形世界的毁坏。然后再进入一下 成住坏空 的循环。

一切的行动都是业,业本来没有好坏之分,就好搅动河水引起波澜一样的自然。只是在时间的长河中,当下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往往会对后世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印度的哲人说:

人活着就要行动,但要能不持着于行动的结果,专注于自己当做之事,这就是业瑜珈的正法。这在《薄伽梵歌》中有详细的讨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读读看。

普通人小任性一下,造些身口意的业也就罢了,但如果是大有能力的诸神或者修行者也任意妄为的话,那就会引起大风波,三界也往往因之而发生巨大的变故。但是在古代的神话世界里,无论是什么文明的神明都是有够乱来的。

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故事是在 婆罗多 族后裔 镇群王 举行的蛇祭上,由 镇群王 的高祖父 黑岛生仙人 的弟子 护民子 吟诵,又由参加了这次蛇祭的歌人 毛喜 之子 厉声 后来向在飘忽林中聚会的仙人们转述的。可以说这次的蛇祭,就是现在的《摩诃婆罗多》故事的缘起。

蛇祭 的意思,就是镇伏群蛇,使众蛇全部灭绝的祭祀。那么这里的蛇是什么?镇群王为什么要铲除世上所有的蛇呢?

蛇是什么?这个问题听起来很傻,但还真的值得再细说一下。这里的蛇除了普通的蛇之外,更多指的是指 那伽 (Naga)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佛教经典中所说的天龙八部里的 龙 。说到这里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见过龙树菩萨的造像,会不会有人纠结为什么菩萨身后不是龙而是蛇呢?

其实,佛经中的龙和中国的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佛经中的龙其实就是印度神话中的那一类称为那伽(Naga)的蛇神,正如把God译为上帝一样,只不过是因为适应中国文化的缘故才翻译成龙。

那伽一般来说是身量巨大的蛇神,有一个或多个头,昨天看到的那位充当搅动乳海的搅绳的蛇王 婆苏吉 就是那伽众王之一。他们与中国的龙神一样,住在各个水域之中保护当地的水源,也为崇拜他们的人带来丰沛的雨水灌溉。而他们的眷属,普通的蛇也可以被称为那伽。为了方便,下面的文字中我们把那迦也简称为蛇。而 镇群王 的这次蛇祭,就是要将那伽和世上所有的蛇全部毁灭。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件事要说起来,可真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了。

事情的直接原因是 镇群王 的父亲,也就是《摩诃婆罗多》故事中婆罗多族在那场几乎皆杀的家族内斗后剩下的唯一传人 继绝王 被蛇王 多刹迦( Takshaka)咬死了,这件事发生在 镇群王 懂事以前,本来 镇群王 并不知晓。但是 多刹迦 得罪了仙人 优腾迦 ,怀恨在心的 优腾迦 于是向 镇群王 讲述了他父亲的死因,并鼓励他为父亲复仇,举行蛇祭以灭绝群蛇。

那么 继绝王 为什么会被 多刹迦 咬死呢?那得从一次打猎开始说起。那一天,婆罗多族大战后所剩下唯一的后裔 继绝王 ,射中了一只鹿,但那只是鹿却若无其事地带着箭跑进了森林里,本来 继绝王 是个优秀的射手,凡他射中的鹿,都不会活着跑进森林,但这次他射中的鹿竟然消失不见,这其实就是他即将离世的征兆了。

如同被死亡牵引, 继绝王 一路追寻那只鹿的踪迹,高下低下,在林中搞得自己疲惫不堪,饥渴难耐。这时,他在森林里遇到了一位正在舔食牛犊嘴边奶沫的修道仙人。被疲惫搞得心火焦燥的国王用弓指着仙人问道“喂,婆罗门,我是国王 继绝 ,你见过一头带箭的鹿从这里过去了吗?”但正巧这位仙人正在守禁语之戒,什么话也没有对他说。于是心头火起的国王,恶作剧地把地上的一条死蛇挂在了仙人的肩上,但那位仙人还是什么都没有说,这时国王也消失了气,不再寻找那头鹿直接掉头返回了京城。

但是看过婆罗门可是不好对付的,有一句俗语说

被 继绝王 侮慢的那位仙人名叫 沙弥迦, 是个修行有道的仙人。 沙弥迦 有个名唤 独角 的儿子,也大有苦行法力,但是脾气非常地暴燥。当时他正在和一位朋友聊天,那位朋友只是稍微开了个玩笑, 独角 就大大地生气,暴跳如雷。于是那位有天眼通的朋友就抢白他说,像他这样的大有能力的仙人之子竟然放任自己的父亲受背着死蛇的侮辱。并把 继绝王 侮辱 独角仙 父亲的事说了出来。

独角 果然火冒三丈,他于是诅咒 继绝 在第七天之后就会死去,因为他的父亲 沙弥迦 被挂上了一条死蛇,大蛇( 那伽 )中的蛇王 多刹迦(Takshaka) 将会为 继绝王 带来死亡。

仁慈的 沙弥迦 听说了儿子恼怒的诅咒,心中不忍,因为他已经原谅了继绝王,于是他赶紧派了一位徒弟到王宫向 继绝王 禀报了此事,请他做好防备。

继绝王 明白了前因后果之后,很为自己冒失的行为而感到后悔,但这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该如何解除呢?于是国王和大臣们商议好,立刻修建起一座独柱的宫殿,在四周严密安排了森严的警卫,又安排了许多的医生准备了许多的药品,四面八方都安置了许多精通咒语的婆罗门,于是在这样重重的保护之下, 继绝王 战战兢兢地和大臣们继续处理一切王国里的事务。

到了第七天头上,有一位与生主 迦叶波 同名的婆罗门,为求利养,向 继绝王 的宫中走去,因为他听说了 继绝王 今晚将要出事,而这位 迦叶波 自信拥有治疗蛇毒的能力,如果能将中毒的国王救回,就可以名利双收了。

为响应 独角 诅咒而来的蛇王 多刹迦 也正在去皇宫的路,正好遇上了这位与他目的相反的婆罗门。蛇王化身为一个老婆罗门和 迦叶波 攀起话来,蛇王直接对婆罗门说:“你请回吧,因为被我咬死的人不可能被医好”于是他咬了身边的一棵榕树,毒刚进入树身,那棵树就猛然发出烈焰,被蛇王的神光猛毒化为灰烬了。

但 迦叶波 并不以为然,他聚集了所有的灰烬,催动法术,灰堆先是发出一只嫩芽,然后再抽出叶子,继而迅速地生长,不一会儿就复活成为原先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了。(这种法术是梵天传授给迦叶波一族的婆罗门的,以后会提到。)

如果按照一般的剧情发展,蛇王应该就要知难而退了,但是,不甘任务失败的 多刹迦 问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他问 迦叶波 道:“婆罗门啊,你去皇宫的目的是什么呢?你希望从 继绝王 手中拿到的果实,我也会把他多多地馈赠与你。”

视正法为财富的智者 迦叶波 ,他的回答很直白。两个字。“求财”

找到问题的关键就好办了。于是一拍即合。

无论什么民族,蛇和蛇的种族都是以多有财宝著称的。蛇王 多刹迦 许诺给 迦叶波 更多的钱财做为补偿,而 迦叶波 此时也明智地领悟到 继绝王 命里该绝,于是拿到了 多刹迦 贿赂的他就满意地转身回了家。

虽然用金钱打发了可能救下 继绝 的人,但是想要杀死被严密保护住的 继绝王 并不容易。 多刹迦 想了想,召出一些小蛇,让他们变成苦行者的模样拿着鲜果,吉祥草和圣水去献给国王。 继绝王 没有拒绝这些苦行者的奉献,高兴地亲手接下了。

此时太阳已经西沉,一天即将结束。继绝王认为自己已经安全了,于是他高兴地招呼陪了他整整七天的众大臣一起来享用苦行者们送来的水果。当继绝王拿起一枚水果时,上面爬着一条细细的小黑虫,心情大好的国王戏谑地拿起小虫着对众臣说道:“现在太阳就要落尽 ,我也不必再惧怕蛇毒了,咦?那位仙人的预言怎么不成真呢?难道这小虫要来咬死我吗?它怎么不变成多刹迦呢?来吧,让这小虫变成多刹迦紧紧地缠绕我吧。”这国王说完,就把小虫放在自己的脖颈之上,哈哈大笑。他身边的大臣也跟着一样大笑着口吐狂言。

可是,脸上还带着笑容的国王瞬间失去了知觉。他的身体脖颈已经被大蛇 多刹迦 紧紧地盘绕住了。是的。那只小虫确实就是多刹迦本尊,他从众蛇献上的水果里钻出,来执行 独角仙人 诅咒里的事了。

大臣们惊恐地大哭大叫起来,大蛇将 继绝王 紧紧缠绕。尔后,一声令人恐怖的长啸之后,猛火熊熊烧燃,那座为躲避蛇王而建的独柱殿,在蛇王的烈火猛毒中轰然倒塌,众人惊慌失措,四处奔逃,而就在众人仓惶之时,神奇的大蛇 多刹迦 ,现出如同红莲般的本象,仿佛蓝天上一条红色的镶边,从从容容地在空中游走,返回了自己的宫殿。

就这样,因为一个任性的举动, 继绝王 被婆罗门诅咒致死,而 继绝王 一人的死又带来了整个蛇族的灭顶之灾。

其实继绝王被蛇王 多刹迦 杀死之时,他的儿子 镇群王 还很年幼,对此一无所知。大臣们也从未把这件事向镇群王提起过。 多刹迦 虽然是杀死 继绝王 的直接凶手,但是它实际上也只是执行婆罗门诅咒的工具罢了。而且 多刹迦 本身是天帝 因陀罗( Indra ) 的好友,死在他的手中也可算是一种光荣。(肯定也打不过的啦)

那么仙人 优腾迦 为什么要旧事重提,鼓动 镇群王 举行蛇祭,灭绝蛇族呢?这又是一件小孩没娘说来话长的事。要说起 优腾迦 和蛇王 多刹迦 之间的恩怨。得先了解一下这些婆罗门仙人们的日常。

婆罗门是印度四种姓中的最高等级,这四种姓分别是祭司阶级的婆罗门,武士阶级的刹帝利,手工业者和商人的吠舍,以服务上三种姓的首陀罗。其次还有一些没有种姓的“贱民”“不可接触者”直接被排除在人之外。

婆罗门以祭祠和传授知识为业,一个婆罗门的一生要经过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梵行期 ,也就是学习期,要拜师父学习吠陀诸经和各种祭仪。第二阶段为 住家期 ,这段时间专心做住家男人,结婚生子,经营俗务。等到老了就进入第三阶段 林栖期 ,遗留下家产,到静修林的森林道院里专心经营宗教生活;其后进入到彻底弃绝身外之物,托钵乞食游历圣地的 遁世期 ,居本就是乞食游行于圣地,等待离开这个世界了。

少年婆罗门想要从师父哪里学到些什么,总是少不了要忍受师傅的百般变态折磨。一如那万恶的旧时代,学徒工要同奴隶一样受师傅的折磨一般。所以学成之后很多婆罗门都变得心理上有点偏差了,象上面提到的那位因贿赂而见死不救的 迦叶波 家那位婆罗门其实是很常见的……

就拿 优腾迦 仙人的师祖,烟氏仙人 铁牙 (胃口想必很好)来举例吧。 铁牙仙人 有三个门徒,分别是 优波曼纽 、 阿卢尼 、 韦陀 。

阿卢尼 似乎脑子不太灵光,但却是个非常听师父话的人,所以很得师傅的喜爱,做的都是比较轻的活。有一次 铁牙 派 阿卢尼 去堵自家水田里田埂上的缺口。 阿卢尼 去了之后,发现自己想不出把缺口堵上的办法,为了不违背师命,无奈下的他有了一个非常棒的主意——自己躺在缺口处,用身体堵住外漏的水。 烟氏仙人 发现 阿卢尼 久久不归就出去寻找,这才发现,这傻小子为了自己的命令用身体挡在田埂缺口处了。于 烟氏仙人 满意地赐福他能够得到一切吠陀一切法典知识的照耀。

而另一位门徒 优波曼纽 不知道为什么似乎就很不讨师父喜欢,他被师父指派去放牛,每天都要早出晚归,非常辛苦。而且最重要的,师父是不给他提供外出的口粮的。所以 优波曼纽 每天都是饿着肚子去放牛。

但是即使是这样, 优波曼纽 的身体还是很健壮。 烟氏仙人 看到 优波曼纽 不吃东西还不消瘦觉得奇怪就问了:“孩子,你靠什么生活,你很胖啊。” 优波曼纽 回道说,:“我是靠乞讨生活的。”

烟氏仙人 很生气,“没有把讨来的东西献给师父我,你不应该先享用。” 优婆曼纽 只得点头称是,于是后来把每天乞讨来的东西都献给自己的师父,而他的师父则一点都不剩都全都拿走了。

但是一段时间过去了, 优波曼纽 还是很健壮, 烟氏仙人 又问了,“孩子,你讨来的食物,我全拿走了,现在你靠 什么生活呢?” 优波曼纽 诚实地回答说,“我把第一次乞讨的献给老师您,之后又乞讨第二次。我就靠这个生活。”

烟氏仙人 又生气地说:“这不是正当的待师之道,而且乞讨两次会伤害别人的生活,你是贪心的人。”于是 优波曼纽 又点头称是,很实诚的只乞讨一次,把讨来的食物都献给自己的师傅,自己一点不留。

但是, 优波曼纽 这熊孩子就是不肯如 烟氏仙人 所愿消瘦下去,依然很健壮。 烟氏仙人 非常生气,这回也不称他为“我的孩子”了,直接问道:“我把你乞讨的食物全拿走了,你又没有再去乞讨。为什么还那么肥胖,你到底靠什么生活呢?” 优波曼纽 回答说:“老师啊,我是靠母牛的奶生活的。”

烟氏仙人 大发雷霆:“你没有得到我的允许就享用我的牛奶,这样做是不对的。” 优婆曼纽 只得再次点头称是,连牛奶也不喝了。可 优波曼纽 这孩子的体质也实在是太好,即便是这样,他也没有瘦下去。

烟氏仙人 又问道:“你怎么还是肥胖,你靠什么生活呢?” 优波曼纽 老实地回答说自己是靠小牛犊吃奶时嘴边喷出的泡沫生活(可参见之前被 继绝王 挂死蛇侮辱的那位 沙弥迦仙人 的例子)。按理说这应该是完全无可挑剔的食物了,但是 烟氏仙人 连这个都不允许,他对 优波曼纽 说,“这些有德行的小牛犊是因为对你怜悯才喷出许多泡沫来的,可是这样做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你连泡沫也不该吃。”

连小牛犊都可怜 优波曼纽 ,但烟氏仙人这个师父却全无慈爱之心。

就这样, 优波曼纽 完全不能吃任何东西,他实在太饿了,为了止住饥饿,他吃了有毒的太阳树的叶子。这种味道又咸又辣又苦又难消化的叶子,若不是饿极了,谁也不会去吃的。吃下这有毒的叶子之后, 优波曼纽 的双眼就被毒瞎了,但他瞎了眼也不敢不照顾牛群,结果走着走着,便掉进了一口井里。

那天天黑,发现牛群没有回来, 烟氏仙人 对徒弟们说:“ 优波曼纽 被我完全控制了,估计他是生气了,我们去找他吧。”于是他们到了森林里去到处喊 优波曼纽 的名字,优婆曼纽在井里高声地回答他们。

但是当他们找到井里的 优波曼纽 之后, 烟氏仙人 并没有将他救出来,也没有帮他治疗眼睛,而是让他向医神 双马童( 双生子神,医神,有求必应,据说是观世音菩萨的原型 ) 赞颂祈祷,然后就离开了。(我私心觉得是去找牛了)

但是那还是一个有神的时代,当 优波曼纽 在黑暗中诚心用 俱梨吠陀 体的长诗向 双马童 颂赞祈求后,医神 双马童 真的来到了他的身边。救苦救难的 双马童 神对 优婆曼纽 的赞美诗表示了满意,并赐给了 优波曼纽 一块糕饼,但为饮食的事吃尽苦头的 优波曼纽 表示根据老师的教导,即便是大神的命令,不先把糕献给老师自己也不敢吃。

双马童 神笑了,对他说,从前你的老师 铁牙 也曾做诗讨得我们的欢心,我们也曾给他一块糕,可他并没有献过他的老师就吃掉了,你是他的徒弟,你可以照着他的榜样行事。

但是 优波曼纽 再次地表示,不献过师父自己不敢吃。 双马童 于是赐福给 优波曼纽 ,烟氏仙人被称为 铁齿 ,因为他的牙齿是黑铁的,但 双马童 祝福 优波曼纽 的牙齿变成黄金的,也承允他能够到幸福。在 双马童 的祝福下, 优波曼纽 的双眼恢复了光明,又回到了师父的身边。他的师父又惊又喜,照着 双马童 所说的,祝福了 优波曼纽 ,并祝福他能得到一切吠陀的光耀。那是 烟氏仙人 的第二个徒弟优婆曼纽所经历的磨难。

烟氏仙人 的三徒弟名叫 韦陀 ,也就是后来与蛇王 多刹迦 有仇的那位 优腾迦 仙人的师父,他虽然没有受 优波曼纽 那么多的罪,但也是勤勤恳恳,原文上说象一头牛一样,在老师的家里专心服侍,各样的活计都得做,还要忍受冷、热、饥、渴之苦,即便是师傅各样的责难也不敢违抗。很多年后,他才得到了师傅的欢心和祝福。

后来 韦陀 也收了三个门徒, 韦陀仙人 还是个很善良的人,由于自己学徒时经历过那些在老师家中的痛苦,他不愿意折磨门徒,也从来不对门徒们指手划脚,不让他们去做各样的苦工。

唯有一次,为了国王祭祀的事, 韦陀仙人 要出门,临出门时,他嘱咐学生 优腾迦 说:“我出门的时候,如果家里缺什么,希望你能帮我使它不缺。”嘱咐完之后,便出门了。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师傅刚走,家里就真的缺东西了。 韦陀仙人 家里的女人们围住这个年轻小伙子,对他说,“你师母的经期到了,师父不在家,为使她的月经不空来,你就做应该做的事吧。”(在印度,为了求子,男女都是在月经期交合的)这回显然师母是觉得家里缺男人了,但是 优腾迦 觉得此事不妥,断然拒绝了。

师父回来之后,听说这事,觉得非常高兴,就对 优腾迦 说,你现在可以出师了,你可以走了。

但是 优腾迦 却坚持要为这位好师父送上一件谢师的礼物,对徒弟无所求的 韦陀 一时想不出来要什么,只好留 优腾迦 再住了一段时间。

当 优腾迦 多次向 韦陀 请问要什么谢礼时,烦不了的 韦陀 让 优腾迦 去问师母。好在这一次师母不在经期,师母想了想,只是向 优腾迦 索要 宝沙王王后 的耳环戴一天。于是 优腾迦 就向 宝沙王 的王宫走去。

这听起来似乎是个很简单的任务,其实不然。宝沙王王后的那副耳环是举世闻名的珍宝,连多有财富的蛇王 多刹迦 都想得到。

在路上 优腾迦 遇上了一位骑着巨牛的巨人,那人招呼他说,“你来吃牛粪吧,”做为一个饮食习惯比较普通的青年, 优腾迦 断然拒绝了,但那人又对他说,“不要迟疑,你的师父 韦陀 也曾吃。”于是, 优腾迦 也只得把牛的粪和尿都吃了,继续向 宝沙王 的王宫走去见 宝沙王 的王后。

宝沙王的王后是个贤良的妇人,她很乐意地将耳环交给了 优腾迦 ,并提醒他注意,蛇王 多刹迦 也想要这副耳环,要小心不被蛇王偷走。果然,在回去的路上,蛇王化装成一位裸体的修行者趁着优腾迦口渴找水喝的时候一把抢走了耳环,现出本身,从地洞里钻回到自己的蛇国洞府了。

不甘心的 优腾迦 也跟着钻进了蛇国的洞府,在那里他用好言赞颂群蛇,但是群蛇根本不理他,眼看要不回耳环, 优腾迦 深感无奈之时,忽然他的面前出现两个织布的女人,织布机上织有黑白两种线。他又看到六个童子在转一个十二辐的车轮,此外他又看到一个容貌俊美的田人和一匹如烈火般的马。于是 优腾迦 转面向这些人求助。

那男子问:“你想要什么呢?” 优腾迦 回答说:“我要制伏这些蛇。”于是,那人对他说:“你对着这马的肛门吹气吧。”

正常人在一般情况下应该不至于会做这样奇怪的举动,但是急于取回耳环的 优腾迦 情急之下真的做出了吹马屁这样的事。当他向马的肛门吹气时,烟火从马的众窍中喷出,蛇国顿时充满了烟和火,害怕自己的洞府被烧毁的蛇王 多刹迦 赶紧从自己的宫殿里出来,拿出耳环还给了优腾迦。那男子又教 优腾迦 骑上那匹马,赶在他等得心急的师母准备诅咒他之前,把耳环献上。

事后, 韦陀仙 人告诉 优腾迦 ,在蛇国里他遇到的织黑白布的女人们便是 陀多 和 毗陀多 ,她们是纺织黑夜和白昼的世界的维持者和创造者;推动十二辐轮的六个童子便是六季和一年。英俊的男人是雨神 因陀罗 ,马是 火神 。他在路上遇到那个骑着巨牛的巨人与是韦陀仙人的朋友天帝因陀罗(Indra),那头牛便是因陀罗的座骑爱罗婆多(Airavata)。牛粪和牛尿便是不死的甘露,若非吃下了这个,在蛇国中 优腾迦 早就死去了,若非得到因陀罗的关照,这耳环是肯定拿不回来的,既然这件事 优腾迦 办得还算不错,所以他已经可以出师了。

但是 优腾迦 明白自己的实力在 多刹迦 面前是多么的弱小,他无法忘记在蛇国是众蛇对他的漠视,为了取回耳环自己所受的吹马屁吃牛粪的羞辱。从此他心中深种对蛇王的忌恨,一心想要报复。于是在出师后不久,他便来到了象城,找到了 镇群王 向 镇群王 说起了先帝被 多刹迦 所杀的事,鼓动镇 群王 举行蛇祭,灭绝蛇族 。

说到这里,一个没怎么被老师虐待的婆罗门尚且如此小心眼,那些在学徒过程中常被虐的婆罗门后来变得性格夸张也就不奇怪了吧。

说到性情夸张,其实举行蛇祭毁灭蛇群的真正罪魁祸首其实还不是这些人间仙人和国王,归根到底还是在远古的时代众蛇的母亲所发出的诅咒。都说虎毒不食子,但是女神的心肠绝对和老虎不是同一个构造。

蛇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诅咒呢?下一集讲到蛇族和天龙八部中的另一部属 迦楼罗(Garuḍa) 的出身时再来分解。

=

豆知识:

摩诃婆罗多文本的记录者——象头神 甘尼许 Ganesa

虽然在现在的中文版和印度的精较版《摩诃婆罗多》中没有采用这个可能是后添的故事,但是有一些版本中,有提到说, 湿婆 大神和雪山神女的儿子——智慧的象头神 甘尼许 是摩诃婆罗多的文本记录者。

关于 甘尼许 的身世,央视曾播过印度的一部3D动画**。 甘尼许 是大神 湿婆 和雪山女神的儿子,但 甘尼许 出生时, 湿婆 大神正好和女神处于闹矛盾分居的阶段,所以大神并不认识自己的这个孩子。那一天雪山女神准备洗澡,就吩咐长大了的 甘尼许 把门,不准任何人进入浴池范围,小 甘尼许 也很忠实地执行了自己的任务——他把自己的父亲 湿婆 大神拦住了门外,脾气坏的大神用额头上的第三只神眼把这个冒犯自己的孩子的头烧掉了。等到发觉自己犯了大错时, 湿婆 大神唯有用在森林里遇到的第一只动物,一只小象的头来代替已经被烧掉的自家儿子的头。

好吧,这不算是一个适合给孩子看的故事。

根据某些版本的摩诃婆罗多, 黑岛生仙人 请求智慧的象头神 甘尼许 为其写下来自己构思的《摩诃婆罗多》。 甘尼许 提出的条件是仙人的叙述不能停止,而仙人提出的条件则是 甘尼许 必须明白他叙述的内容,在这种条件下他们一个说一个写完成了这部著作,但是由于篇幅实在太长,大量迅速的书写,把 甘尼许 的神笔都用坏了,于是象头神的 甘尼许 折掉自己的右边象牙继续奋笔疾书。这也就是什么在印度神话中,象头神没有右牙的原因了。

甘尼许也被称为大圣欢喜天,在藏传密宗里是象头的财神。不过智慧才是最好的财富,不是吗?

今天写得有点多了,感谢耐心看完这篇这么长文章的你。希望这次也读得愉快哦。

密教7世纪出于印度唐代传人中国,在西藏与当地民间信仰相结合成为藏传密宗。藏传密宗佛教(俗称喇嘛教)作为佛教的一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与其它教派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与被称为“显教”的汉地佛教相比,显教以理论探索为主,而藏传佛教以密教为精髓,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俗信为其主要特征,宣传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印契(身密)和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结合的修行方式。 印度密教就有这样的传说:崇尚婆罗门教的国王“毗那夜迦”残忍成性,杀戮佛教徒,释迦牟尼派观世音化为美女和“毗那夜迦”交媾,醉于女色的“毗那夜迦”终为美女所征服而皈依佛教,成为佛坛上众金刚的主尊。 与佛教其它派别所主张的非存在(“无”)不同,密教肯定现实世界是存在的(“有”)。在肯定万物的基础上,密教认为阴阳两性的结合是宇宙万物产生的原因,也是宗教最后的解脱。“欢喜佛”正是这种理论观念的图解。 类似手法在汉地佛教中也有,比如民间盛行的鱼蓝观音,观音化身为市肆中美貌的女子,当被搞得神魂颠倒的男子要和她结婚时,看到的却只是具骷髅,以此警醒尘世的虚幻。只是受儒家伦理的限制,汉地佛教在表现这种题材时一般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手法。 男女双修与印度教 印度教是继承了印度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的生殖崇拜文化和雅利安人的自然崇拜传统发展而来的一种宗教。它的哲学的核心是宇宙的生命崇拜。常常通过多种多样人格化的生命形态,包括多面多臂,半人半兽,半男半女的怪诞造型来表现宇宙生命的勃勃生机。各种形象的身姿和手势都赋有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从生殖崇拜升华而来的超验哲学本体意义上的宇宙生命崇拜,成为印度艺术尤其是印度教艺术象征主义的中心,人体作为宇宙的缩影,充满了生命气息的容器成为表现宇宙生命的直接载体。 佛教和印度教之间本来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佛教否认有创造宇宙万有和主宰一切的神,而印度教则主张万物都是由无所不能的梵神创造的。佛教主张“中道”,反对偏激;而印度教的不同教派不是极端自我折磨,就是放纵酒色。在社会生活中,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印度教则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在艺术表现上,佛教追求平和宁静的理想,而印度教却力图用强烈的动感变化来表现宇宙神明的威仪。但是在笈多王朝(320年-600年)以后,佛教在印度本土日益衰微,在南印度,由于印度教非常得势,佛教势力甚至被排除于这些地区之外。而在古印度另端的孟加拉地区,在帕拉王朝(750-1150年)的庇护统治下,佛教又保存了一段较长的时期,成为印度次大陆行将消失的佛教的最后堡垒。不过这时的佛教为了延续自己的发展,已经不得不吸收了大量印度教的内容,衍变为密宗。佛教艺术也深受印度教影响,引进了许多印度教的护法神,出现了多头多臂的菩萨像、愤怒姿态的神像,以及其他强调神秘性和官能性的神像。特别典型的是出现了许多男女双修的形象。究其本原,这些男女双修也是印度教性力派影响下的产物。 性力思想的反映 密教也称坦多罗教,坦多罗tantra(密咒)的词根tan的原义就是生殖、繁衍。它继承了印度教中性力派(纵乐派)的思想和实践。与印度教中其他门派相比性力派是种行动体系。它也寻求解脱,但不在来世,而在“此生”,它不禁绝尘世中的各种享乐,反而去尽力地挖掘种种声色之娱及“山神”经验。性力派特别重视性能量和性信仰仪式,认为性是最大的创造性能源,通过性交可以使人类灵魂和肉体中的创造性能源激扬起来,与宇宙灵魂的大能合流,达到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为此他们直接把性交本身作为一种宗教仪式,在性交中使男女通神,这种仪式称为“轮宝供养”。它是在三更半夜由已婚或未婚的数对男女出席举行“五种享乐”。前四种是鱼、肉、酒、谷物和饮食,最后一种是性交。在性交之前需冥想和其他准备,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情,然后以多种形式进行性交,男女在极乐中溶为一体,体验个人灵魂与宇宙灵魂合一的情景。在欢喜佛图象和明王妃合抱交媾之相,明妃搂抱其头,一足围绕其腰,正是所谓“大乐”形式。 藏传佛教中女神的形象众多,与汉地佛教中几乎没有女神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受到性力思想的影响。这种思想认为宇宙中的万物都是由创造女神的性力而产生和繁衍的,印度教中有三大主神,其中掌管生殖与毁灭的湿婆,以勃起的阴茎作为其象征。印度古代将阴茎勃起归于“气”的运行,注重以意念调息,从而出现瑜伽。瑜伽是印度传统的修炼方法,包括静坐调息、禅定等,与中国的气功类似。

创造神梵天

梵天:印度教神话中三大最高神之一。

世界的创造者。

佛教吸收其为护法神,称“大梵天王” 。

创造神梵天(Brahma)在吠陀神话中的身份是祈祷神,而在印度教神话中正式得名梵天,并且直接和宇宙最高意志“梵”联系起来,一般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来自于梵天,而毁灭时又重新归于梵天,梵天就是宇宙最高意志的人格化体现,在印度教神话中被认为是宇宙的创造者,也被称为“世界之主”。

但是实际上梵天受到的崇拜远不及其他两位大神,鉴于世界已经为梵天所创造,人们的注意力自然更多地转移到了毗湿奴和湿婆亦即维护和毁灭两种力量对于世界权力的争夺上,另外梵天也因为一些所作所为导致其声誉的降低和信徒的减少——这和《世界·印度篇》的故事主线有直接关系。

在整个印度,毗湿奴和湿婆的神庙遍布各地,而专门供奉梵天的神庙却只有一座,那就是普什卡的梵天庙(Brahma

Temple)。

神话中的梵天为红肤色,四首,四臂,坐骑为天鹅,在被吸收进入佛教成为护法神后被称为大梵天。

梵天

湿婆

湿婆:印度三大神的第三位。

又叫“西哇”。

是最受崇拜的神之一。

是象征“昌盛”和“吉兆”的神。

同时又象征“毁灭”,是起死回生之神。

一般被视为“破坏神”。

同时他也是生殖之神,传到中国后与藏教密宗中的大欢喜菩萨互相影响。

有时也被人塑成一面目狰狞的怒汉和一极美女子交合的形象。

湿婆表现愤怒的一面传入日本后,作为大黑天十分闻名,是武士和浪人的保护神。

湿婆神(Shri Shiva)

印度最著名的古文物之一就是描绘湿婆跳舞的青铜像,当时湿婆脚踩着一个魔鬼,身躯呈现出优美的S形,身体周围的火焰呈放射状朝四周扩散,虽然姿势异常华美,但是湿婆的表情却非常严厉,因为该舞蹈就是传说将整个宇宙都重新归无虚无的坦达瓦之舞。

湿婆同时还拥有其恐怖像——这是一位复杂而多变的大神,从他身上也产生了无数的神话。

一般认为象头神迦内什和战神卡尔蒂凯耶是湿婆神的儿子,关于迦内什为什么是象头也有不同的传说,另外由于迦内什为了维护父亲的尊严而失去了一根象牙,这位憨态可鞠的象头神在印度拥有众多的信徒,他的能力范围相当广泛,印度人无论做什么事几乎都要向迦内什祈福。

神话中的湿婆为五面,三眼(当湿婆感到愤怒时从前额上的第三只眼就会喷出红莲之火烧尽一切),四臂,青喉(传说是因为众神搅拌乳海的最后大蛇那迦吐出的可以毁灭世界的毒液被湿婆吞下才会变成青色,又说在搅拌乳海的过程中产生了美貌的吉祥天女拉克希米,众神都想娶她为妻,而拉克希米最终选择了自己最为之倾心的毗湿奴,湿婆因此感到绝望才把毒液吞下,而他的妻子佩尔巴蒂抢先捏住了丈夫的喉咙才没让毒液生效,以后湿婆也被称为“青喉者”),眉心有新月标记,坐骑是青牛南迪(它是所有四足动物的保护者),在佛教中被称为大自在天。

毗湿奴

毗湿奴:三大主神之一,与前两者并称为三联神。

称谓极多,有一千种以上,常见的为“那罗衍”,“世界之主”等。

Vishnu 毗湿奴

毗湿奴(Vishnu)在吠陀神话中仅以跨出丈量世界的“三步”而著称,并不是十分崇高的神祇,而在印度教神话中地位却大大提高,被认为是拥有和梵天对等的地位,甚至很多毗湿奴教派的信徒认为毗湿奴的地位在梵天和湿婆之上,认为只有毗湿奴才是真正的神,而梵天和湿婆等都只能算是“半神”等等(当然了,崇拜湿婆的信徒也会反过来认为自己信奉的神才是最伟大的)。

在创造世界之神话的一个版本中提到:在创世之初,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海,毗湿奴神躺在大蛇那伽的身上,从他的肚脐中张出了一株莲花,莲花绽放时发出了数千倍于太阳的光华,其中诞生了梵天,然后梵天再创造了世界——深受印度教影响的佛教经典《大正藏》上记载:“……脐中出千叶金色妙宝莲花,其光大明如万日俱照,华中有人结跏趺坐,此人复有无量光明,名曰梵天王。

梵天王心生八子,八子生天地人民……”指的就是这件事——所以也有人认为毗湿奴是创造神梵天的创造者,因此理应拥有比其更高的地位。

毗湿奴以各种各样的化身而闻名,有些神话说毗湿奴拥有一千种化身,还有的神话说他拥有无限种化身(目瞪口呆中),不过一般认为毗湿奴拥有十种化身:鱼(马特斯亚)、龟(库尔马)、侏儒(瓦摩那)、野猪(瓦哈那)、人狮(那罗辛哈)、执斧罗摩(帕罗苏罗摩)、罗摩旃陀罗(罗摩)、克里希纳、佛陀以及伽尔基(白马),其中第六,第七和第八化身衍生出了无数的神话,第八化身克里希那是毗湿奴最著名和最受推崇的化身,甚至会从毗湿奴的化身中脱离出来成为被单独崇拜;最后的第十化身伽尔基是没有降临于世的化身,传说只有到了世界的道德沦丧到了最低点的时候第十化身伽尔基才会降世,毗湿奴会骑着白马伽尔基用手中的宝剑毁灭一切(骑着自己的化身),从这一点上来说,毗湿奴和湿婆在职能上发生了重合。

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都和毗湿奴的化身直接有关,从大量对这位功德无限的大神的诗篇来看,毗湿奴确实是印度教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神明之一。

神话中的毗湿奴为蓝肤色,四臂,坐骑是大鹏金翅鸟,在佛教中也被称为妙毗天。

三女神组合

梵天,毗湿奴和湿婆的配偶相应地也被称为三女神组合。

梵天的妻子萨拉斯瓦蒂是诗歌和艺术,集美貌和智慧与一身的女神,传说她是由梵天创造出来的,后来和梵天相爱并且结合,而这就犯下了 之过,为此梵天付出了代价失去了一个头(梵天为何会失去一个头成为四首有很多种传说,不过一般都认为这个头是湿婆出手毁掉的),看过了《世界·印度篇·往世书》以后大家就可以知道其实整个印度篇故事的由来便是如此。

不过梵天和萨拉斯瓦蒂的婚姻似乎并没有那么幸福,萨拉斯瓦蒂对梵天总是不够尊敬以至梵天曾经一气之下有重新娶妻的打算——不过也恰好因为如此,在印度的另外一个宗教耆那教中,萨拉斯瓦蒂却很受推崇。

毗湿奴的妻子拉克希米,在佛教中被称为吉祥天女,一说她是四大天王中北方多闻天王的妹妹,不过一般都认为她是众神搅乳海时坐在莲花上出现的,是幸运、财富和爱的女神。

毗湿奴和拉克希米的感情很好,几乎每次毗湿奴化身降临拯救世界时她都会陪伴而行,当她被单独崇拜时被认为是具有最高女性潜力的“世界之母”。

湿婆的妻子一般被认为是大女神黛维,但是和湿婆一样,这位女神具有多种分身,被认为是所有女神中最强大和最复杂的。

黛维、佩尔巴蒂、迦梨、黑地母、杜尔迦、难近母……都是她的称号,当她以可怕的地母形态出现时,其恐怖相甚至超过了湿婆,她经常会被派去消灭一些强大的魔鬼,而杜尔迦这个名字就是在她消灭了同名的魔鬼之后得到的。

在印度神话中,众神经常会将自己的法宝和武器借给她,在这些神物的帮助下,这位女神便更是如虎添翼——不过在《世界·印度篇》中百里还是让她主要以佩尔巴蒂的形象登场(其实是因为有受到《3X3eyes》的影响),“佩尔巴蒂”的意思就是“来自雪山”,她是雪山女神,是喜马拉雅山山神喜马万的女儿。

八大守护神

世界守护神指的是以天神之王因陀罗为首的八位主神,他们大多数都是原来的吠陀主神,在印度教神话中地位或多或少都有所降低,和吠陀神话相比他们的力量也有所削弱,经常由于抵挡不了强大魔鬼的进攻而被迫向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三位大神求救(真是有够菜的)。

因陀罗:雷电之神,众神之首,后成为天王。

被佛教吸收后又叫“帝释天”,为善见城城主。

在很多动漫以及小说中登场,比如《天空战记》、《圣传》、《风云》等等,不过好象一般都是担任反派角色,在被吸收进了佛教以后得名帝释天,为善见城(Sudarsana)之主,在《世界·印度篇》中虽然是以印度教中的雷神/战神的身份登场,但是百里还是用了帝释天这个佛教名称(因为听起来比较有型,也请大家不要太过计较,呵呵)。

也有传说帝释天指的并不是一位天神,而是一个头衔,由功德最大的人担当,如果有其他人的功德超过了现任的帝释天,那么他的宝座就会发热。

其他的七位天神分别是:死神阎摩、海洋之神伐楼那、风神伐由、酒神苏摩、太阳神苏里耶、火神阿耆尼以及财富之神俱比罗。

值得一提的是死神阎摩在被佛教吸收之后

因陀罗

变成了阎摩罗王,而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又衍生出了十殿阎王(阎罗王其实是十殿阎王其中之一,只不过名气最大)。

而风神伐由的儿子就是飞将军神猴哈奴曼,因为随着罗摩(毗湿奴的第七化身)一起奋勇作战而闻名,胡适先生认为他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

财富之神俱比罗是个有趣的家伙,传说他在成为天神前是一个窃贼,因为在湿婆的神庙中行窃碰上奇遇就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天神,他其实就是佛教中的北方多闻天王,不过两者的形象可相差甚远——据说俱比罗身材矮小佝偻,浑身珠光宝气,显得俗陋委琐,而北方多闻天王非但是威武的四大天王之一,而且还是大美人吉祥天的哥哥(……)。

多闻天王也被称为施财天,也就是中国人过年时人气狂高的财神爷。

在《世界·印度篇》中八大世界守护神里主要登场的就只有帝释天因陀罗,而由于佛教中的四大天王也会出现的缘故,俱比罗和多闻天王(昆沙门天)就被当成两位不同的天神了。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神话里的人物,为佛教守护神,住在欲界的四天王天,也就是最接近人界的地方,在《世界·印度篇》中和印度教神话中的天神一起出场——还是那句话,小说毕竟是小说。

关于四大天王的资料比较好找,大家对他们的了解也不少,在这里就不再细说了。

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其中多闻天王的名气最大,信徒也最多,也被称为昆沙门天(毗沙门天),在Clamp的经典漫画《圣传》中四大天王都有登场(可惜最后只剩下了南方增长天王,惨哪

Indra众神之神, 天空, 暴风, 雨水之神, 骑白象

Agni 火电之神, 三脚七手三头

Kali 黑土之女神, 破坏之神, 三眼四手

Karttikeya战神, 六头十二手, 骑孔雀

Lakshmi 财富之女神, Vishnu 之妻, 骑金莲

Ratri黑夜之女神

Rudra 暴风和死亡之神

Surya 太阳神, 三眼四手

Tvashtri 技术科学之神

Ushas黎明之神

Varuna秩序和诚诺之神

Vishnu 怜悯和光明之神

Yama 死亡之神, 骑水牛

吉祥天

吉祥天:即拉克什密。

被称为毗湿奴的妻子。

在最古老的神话中与大梵天,俱毗罗,因陀罗联系在一起,是佛教的护法天王。

是毗沙天门王之妹,号称“功德天王”。

毗沙天王是北方天王,是财富之神,胜利,护法之神。

吉祥天女

释迦

释迦:原名乔达摩。

悉达多,佛教的创始人。

相传为印度北部小国王子,后舍弃家庭,权位,独自出走。

七年后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

又被称为释迦世尊,但不是藏密所说的大日如来。

佛教中最为崇高的神。

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即八部众,说法见于佛经。

《法华经。

提婆达多品》中曾提到过:“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

天:即帝释天为首的天神。

天神的寿命也会完结,这是因为佛家相信事事皆有无常。

天神临死前会出现“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出汗,不乐本位”这五种征兆,也就是所谓的“天人五衰”。

阿修罗:阿修罗是与天对立的一族。

他们非常好战,男的极丑,女的极美。

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食。

天有美食而无美女。

双方常因此而互相争斗,场面十分惨烈。

“修罗场”的说法即从此来。

阿修罗一族被视为战神,他还有个化身是火神大摩尼,也就是“拜火教”和中土“明教”的最高神。

龙:龙无论在东西方神话,还是在奇幻文化中都是个非常欢迎的角色。

以其独特的外形,强大的力量备受喜爱。

可以说一说到奇幻,人们就会想到龙,龙几乎成了奇幻文学的代表。

东西方的龙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头部特征,善飞翔,会从嘴中吐出物质攻击等。

这些惊人的巧合让人忍不住怀疑是否以前有此一类生物存在。

龙的记载在我国由来以久,大量详实,准确,生动的记录贯穿着整个古代正史,有纪可考的记录最后见于民国初年,让人十分迷惑。

但天龙八部中的龙其实说的是一种大蟒蛇。

乾达婆:拥有黄金之翼半人半鸟的精灵。

天界的音乐家。

迦楼罗:中国人很熟悉的一种大鸟,传入中国后演变成了金翅大鹏鸟。

原型是种翅有种种庄严宝色的神鸟,一天吞噬一条龙王和五百条小龙(哪来这么多龙让它吃?),五百年自焚一次,然后又从火焰中复活,凤凰重生的传说即来源于此。

紧那罗:歌神,帝释属下,似人而有头角。

据《罗摩衍那》所述,为人躯马首,或马躯人首,又说为人首鸟躯。

夜叉:勇健、轻捷,如守护佛寺山门的执金刚夜叉,毗沙门天王麾下的夜叉八大将军。

夜叉

是梵文的音译,在古印度神话中,夜叉是一种半神,有关其来源,说法不一。

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由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双方通常相互敌对。

夜叉与罗刹不同,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称为“真诚者”。

其形象有时被描述为美貌健壮的青年,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

摩睺罗伽:莫呼洛迦,译作大腹行、大智行、大智腹行、大蟒、大蟒蛇、大蟒神。

《维摩经略疏》卷二云∶摩侯罗伽,此是蟒神,亦云地龙,无足腹行神,即世间庙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

毁戒邪谄,多嗔少施,贪嗜酒肉,戒缓堕鬼神,多嗔虫入其身而唼食之。

此以摩侯罗伽为无足、腹行之蟒神。

在新译《华严经》卷一〈世主妙严品〉中,曾举出善慧、清净威音、胜慧庄严髻、妙目主、如灯幢为众所归、最光明幢、师子臆、众妙庄严音、须弥坚固、可爱乐光明等无量摩侯罗伽王之名。

又,《慧琳音义》卷十一云(大正54"374c)∶‘摩休勒,(中略)是乐神之类,或曰非人,或云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也。

’ 此外,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中,北边安有三尊摩侯罗伽。

其中央一尊,两手屈臂,作拳舒头指当胸,竖左膝而坐;左方一尊,戴蛇冠,坐向右;右方一尊,两手吹笛,面向左。

印度神话之二、任性、就是各种任性

在印度的宗教体系中,世界的创造和毁灭都是因为“ 业力 ”的缘故,由 大梵天 的动心起念造就世界万物之种种色相,又由世界万物的各自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