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叔虞的生平
唐叔虞,周武王幼子,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周成王的弟弟。他就是韩姓的血缘祖先。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后,把唐封给了叔虞。
周武王有个幼子叫唐叔虞,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周成王的弟弟。他就是韩姓、唐姓的血缘祖先。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后,唐叔虞像
把唐封给了叔虞。 晋国的开国始祖是唐叔虞,字子于,为周武王的幼子,周成王的弟弟,姓姬。根据西周“封邦建国”的分封制度,他被封到今山西境内。他先是封在唐地,就以唐为氏,所以又被称为唐叔虞,国名大概也叫唐国。后来他的儿子燮父迁都于晋水之旁,就改名为晋。他的后代又迁都新田(今山西侯马市西)等地,但国名依旧称晋不改。自唐叔虞之后,父子相继,历晋侯燮父、武侯宁族、成侯服人、厉侯福、靖侯宜臼,这几代记载缺失,没有年代和史事可据。公元前842年(靖侯十七年、周厉王三十七年)周都“国人”暴动,周厉王逃奔于彘(今山西霍州市),公元前841年开始了“共和行政”,称共和元年,这是中国有明确纪年的开始,也是晋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关于叔虞封唐,有两个问题,人们一直争论不已。一是唐叔虞出世的神话传说,二是叔虞何以能封唐?“桐叶封弟”的故事可信不可信?以及唐在何处?弄清这两个问题,也就对晋国的开国史有比较清晰正确的了解了。
编辑本段神话
叔虞出生的神话见于《史记·晋世家》:“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命汝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感生神话,在中国的古籍中十分常见,从《尚书》、《诗经》到二十四史多有所载。其目的无非是要把帝王将相说成是天神的儿子,以提高他们的身价,让臣下百姓敬畏他们、相信他们是天生命定的。
编辑本段叔虞封唐
关于叔虞封唐的问题,历代文人学者已有不少考辨文字。“桐叶唐叔虞
封弟”一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重言》,原文如下:“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桐叶以为硅,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对日:‘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封叔虞于晋。”此说亦可见于《史记·晋世家》和刘向《说苑·君道》。 《史记·晋世家》与《吕氏春秋·重言》所记因叔虞母一梦而得封与桐叶封弟的故事,以解梦之说与儿童之戏解释周初大分封之事,显系小说家之言。后人也对此二事有过考证,说“虞”字古文作“从从”,文在其手掌中,可能纹路与之相似,所以也有可能如司马迁所记。又桐叶封弟也颇多争议,较具说服力的是张颔先生从古文字角度所作的解释,他认为金文中的“桐”字与“唐”字字形相近,剪桐之说可能为翦唐之误。若依此说,周成王在翦除旧唐国之后,将其弟叔虞分封于此,倒是合乎情理的。
编辑本段分封诸侯
武王克殷之后,为确保周朝的统治,首次分封诸侯,所封对象有三类:一是古帝王之后,如黄帝、尧、舜、禹的后裔;二是姬姓宗室及功臣,如齐、鲁、燕等国;三是殷商后裔,其目的是安抚殷商遗民。武王对殷遗民很不放心,就派他的两个兄弟管叔鲜和蔡叔度对殷纣王之子武庚加以监视。后来管、蔡二叔因怀疑周公有不轨之举而与武庚联合,造成“三监之乱”。旧唐国也是三监之乱的参与者。
编辑本段统治
旧唐国在今山西境内。殷商之时,唐是殷的属国或封地。周王朝建立后,在周朝所辖的周边地区尚有戎狄势力,还有与周交错杂处的其他部族。它们对新建立的宗周政权依然具有威胁。武庚叛乱,迫使周公东征,这是对殷商残余势力的一次大扫荡,尽管遭到殷人的顽强抵抗,但最终还是镇压了武庚的复辟活动,而且荡平了唐国的叛乱,使旧唐国臣周王朝征服了旧唐国之后,就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军事领袖保卫胜利成果,治理这一方土地。唐叔虞正是被成王、周公所看中的比较合适的人选。《国语·晋语八》引叔向的话说:“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以为大甲,以封于晋。”由此也可见叔虞封唐决非剪桐儿戏。从宗法观念讲,叔虞作为武王子,成王弟,理所当封。周初大分封,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姬姓王朝的统治。所谓“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把自己的子弟叔伯同姓贵族和甥舅等异姓贵族封为诸侯,作为屏障,保卫西周王室,而其中以同姓贵族为主。《荀子·儒效篇》说:“周初封国七十一,姬姓五十二。”叔虞封于唐与其他姬姓宗室之封并无二致。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说,周之所以能纲纪天下是因为它有由立子立嫡之制而产生的宗法制和封建子弟之制。周初的封邦建国正是为了维护宗周政权,纲纪天下的。那么,叔虞所唐叔虞
封的唐在什么地方呢?殷周之际,以唐命名的地方不止一处。史家较一致的意见是在今山西境内,但究竟是在太原一带还是在晋南的翼城、绛县一带却争论了上千年。《左传》昭公元年说:“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杜注以为大夏在今太原市。服虔则认为大夏在汾浍之间,即今山西翼城、隰县、吉县一带。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一说唐叔封于翼。这个翼就是今翼城县。近人杨伯峻先生认为:“唐叔之子燮父改唐为晋,即今之太原市。四世至成侯,南徙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又五世至穆侯,复迁于绛,绛即翼”。《史记·晋世家·正义》两处引《括地志》,其一说为“故唐城在绛州翼城县西二十里,即尧裔子所封。”另一说为“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如果所引资料无误,这个以唐命名的地方在山西就有两处,一在太原,一在晋南翼城一带。[1]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
据《史纪·晋世家》的纪载,》:“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命汝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感生神话,在中国的古籍中十分常见,从《尚书》、《诗经》到二十四史多有所载。其目的无非是要把帝王将相说成是天神的儿子,以提高他们的身价,让臣下百姓敬畏他们、相信他们是天生命定的。 唐叔虞,周武王幼子,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周成王的弟弟。他就是韩姓的血缘祖先。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后,把唐封给了叔虞。 姬虞是周武王姬发的幼子,周成王姬诵的同母弟。他的母亲邑姜,是姜太公之女,周武王之妃,后世被尊为圣母。据《左传》《史记》等古籍记载,当邑姜怀孕的时候,梦见天帝对自己说,我给你的儿子命名为虞,将来在唐地兴国立业,那里是参宿的分野,叫他在那里养育自己的子孙。及至胎儿出生,手上果然有一个虞字,因而就命名为虞。 殷周之际,在今山西省南部的翼城、曲沃和绛县之间,有一个古老的小封国叫做唐。根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的记载,古唐国的历史似乎可以追潮到传说中的唐尧虞舜时代。上古时代的山西南部,最早是陶唐氏的子孙所居,继之被夏后氏的子孙所占有。这里氏族、方国林立,唐国就是上古山西南部众多方国中的一个,位于汾水、浍水流域,依山枕水,美丽富饶。成王十年(前1054年)姬虞做了古唐国的诸侯,于是,这块古老的土地也就成为晋国的发祥之地。30多年以后,至姬虞的儿子燮父继位,改国号为晋。 关于叔虞封唐,《史记·晋世家》中记载了一个桐叶封弟的故事:周武王驾崩,成王继位,当时成王还是个孩子,由周公摄政。这时唐国发生动乱,周公率兵讨伐,消灭了原有的唐国政权。成王和弟弟叔虞玩的时候,用桐叶削成圭的样子递给叔虞,说是用这个东西分封叔虞。史官史佚看到了,便请成王选择吉日,分给叔虞封国。成王说那是玩,不能当真,史佚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就把唐国封给了叔虞。 唐国地处夏人的故墟,四周遍布戎狄部落,当时一场叛乱刚刚平定,局势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就在这时,据《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在王都镐京举行了盛大的册封仪式。在典礼上,成王封赠叔虞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之甲、沽洗之钟等名贵的器物,这些器物大多是战利品。近年在山西曲沃县曲村西周晋国遗址出土的幂孳方鼎,很可能就是武王克商时掠去的殷器而又转赠给叔虞的。成王赐叔虞怀姓九宗、职官五正等异姓贵族人口帮助他去组织新政权。并“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启以夏正,疆以戎索”。所谓“启以夏正,疆以戎索”,就是用夏政去教导夏民,以戎法去治理戎人。这是周天子给叔虞所规定的施政纲领,准许叔虞因地制宜,从唐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自己的封地内实行一套有别于周、鲁、齐、卫等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维护夏代以来传统的政治制度和风俗习惯,暂不实行周公制定的那一套新的礼乐制度;按照戎狄的生活惯例分配牧地,暂不实行周朝的井田制。叔虞来到唐都翼(即今山西翼城县西24公里处),开始统治这个方圆不过百十里的小国。他按照“启以夏正、疆以戎索”的既定国策,鼓励民众发展农牧业生产,兴办水利,使唐国民众逐步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唐国附近原有的许多戎狄部落,也都先后归附了叔虞。这样,唐国的疆土日渐扩大,在邻国中的威望也就越来越高了。 数年之后,叔虞治理唐国其政绩已是斐然可观。田地上麦谷植株高大丰硕,处处呈现一派丰收景象。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叔虞进献嘉禾,成王与周公转相馈赠,并为之赋诗唱和以颂祷志庆,表示了对叔虞治唐的充分肯定和嘉许。姬虞治唐之所以取得成功,其关键在于执行了“启以夏正,疆以戎索”的正确方针。这一方针对唐国夏后氏遗民和周围戎狄民族来说,是一个求同存异、政治上比较宽容的方针,对以周礼井田制为基础的周王朝经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体系来说,则是一个非正统的具有很大灵活性的方针。这一方针成为晋国后世治国的传统政策,对后来的晋国乃至韩、赵、魏三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从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三晋文化体系。在三晋政治思想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正统宗法观念比较淡薄,使晋国政治具有尚贤、尚法、尚公的特色,使韩、赵、魏成为三晋早期法家的策源地;三晋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和宽容博大的特色,能够不断融合周边文化以发展壮大自己等,都同这一方针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
编辑本段晋祠
由于历史邈远、典籍残缺,唐叔虞更多的事迹已经难以追寻了。后人为了奉祀叔虞,在晋水源头建立了祠宇,称唐叔虞祠,也叫做晋祠。晋祠的创建年代,现在还难以考定。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公元466或472 ?——527年)的《水经注》,书中写道:“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坐时的风景文物已大有可观,祠、堂、飞梁都已俱备了。由此可见,晋祠的历史,即使是从北魏算起,距今也有一千好几百年了。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观二十年(公元 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座落在旁边,退处于次要的位置了。 祠区内中轴线上的建筑,由东向西,依次是: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这组建筑和它北面的唐叔虞祠、昊天神祠和文昌宫,及南面的水母楼、难老泉亭及舍利生生塔等,组成了一个综合建筑群。东西一条主线上的建筑,配合上南、北两组建筑,本来是不同时期搞起来的,集中在一起,却好像都服从于一个精巧的总体设计,并不是杂乱无章地生拼硬凑的,显得布局紧凑,既象庙观的院落,又象皇室的宫苑,反映了我国古代芳功人民创造的匠心。 但是今天,当我们来到悬瓮山下,凭吊晋祠,对姬虞的敬重之情禁不住油然而生。作为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作为三晋文化的开创者,其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是永远值得纪念的
编辑本段唐叔虞后裔主要姓氏
一、晋姓,《古今姓氏书辩证》:晋氏,出身姬姓。周武王子叔虞封晋候,传国二十七代,为赵、魏、韩所灭,子孙以国为姓。《姓源》云:唐叔虞之后,《通志·氏族略二》晋氏,三家分晋,靖公迁为家人,子孙为晋氏。传说晋靖公正妃夏氏生三子姓唐,副配生二子姓晋。又传,晋靖公胞弟以晋为氏,魏有大将晋鄙,汉有乐安相晋宝,汉淮南八公有晋昌,后汉有晋文经、晋冯、唐代晋晖,宋中书省玉册官晋文宝,明光禄吏署丞晋臣。晋氏源流世系与唐氏相同。 二、杨姓,《新唐书·宰相世系》:周成王弟唐叔,姬姓,名虞,字子平,周公灭唐后,把唐国封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唐叔儿子姬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改称晋侯,这样唐叔就成了周朝晋国的始祖。 三、韩姓:《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记载,韩姓是周朝唐叔的后裔,唐叔第十二代孙晋武公封其小叔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今陕西省韩县南,韩武子的后代世代为晋国公卿,武子生胜伯,胜伯生简,简生舆,舆生厥。公元前376年韩厥7代孙韩虔和赵氏、魏氏三家瓜分晋国土地,建立了韩国,建都于平阳(山西临汾县),公元403年周烈王承认韩为诸侯,建都阳翟(今河南禹县)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疆土有山西东南和河南中部,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30年被秦国所灭,其宗室子孙以国为姓称韩姓。郡望:颖川、南阳。韩氏名人有:韩非、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汉初军事家韩信,扶佐刘邦取得天下,十面埋伏灭项羽于垓下。刘邦封其为齐王,汉朝建立后改封楚王,后降为淮阴侯。为吕后所杀。 四、何姓:《 广韵》、《元和姓纂》记载:唐叔虞裔孙,韩安王为秦国所灭,子孙逃难到江淮一带,因“韩”、“何”同音,改韩为何姓。 五、温姓:《元和姓篡》:温氏、唐叔虞之后、晋公族,受封河内之温;因以命氏。又晋公族谷至采食于温,号温季、其后赤为温氏。《姓氏寻源》温氏,唐叔虞之子,受封于温,因以命氏,温、子爵、郡望:太原郡。 六、贾姓:《元和姓篡》贾,唐叔虞少子公明,康王封于贾,后为晋所灭,以国为氏,《广韵》贾,姓也,出河东,本自周贾伯之后,《新唐书,宰相世系》:贾氏出自姬姓。唐叔虞少子公明,康王封之于贾,为贾伯,河东临汾有贾乡,即其地也,为晋之所灭,以国为氏。 七、简姓:《简姓世学》:简姓为春秋时晋大夫续简伯之后;《范阳尚氏家谱》:晋大夫狐鞠居,食邑于续,谥曰续简伯,子孙因以为氏,考狐氏之先,出自周武王子,成王之弟叔虞也。 八、曲姓:《通志、氏族略三》:曲氏、姬姓、晋穆侯封少子成师于曲沃;支孙氏焉,今绛州曲沃即其地。《姓氏急就篇》曲氏:晋穆侯子成师封曲沃,子孙以为氏。 九、解姓:解氏郡望:平阳郡(今山西临汾市) 解氏源流世系—周武王—唐叔虞—姬良封解地。 《广韵》:解,亦姓,自唐叔虞食邑于解,今解县也 《世本》唐伤痛虞食邑于解,因地为氏,故晋为解氏 《路史·国名幻戊》解氏,唐叔后,今河中临晋东南故解成 《元和姓套》:解氏:晋大夫解狐之后,其光采邑于解因氏焉。 十、侯姓:《元和姓篡》侯氏:晋侯缗之后,适他因以侯氏,《唐世系表》侯本出姬姓,晋侯缗为曲沃武公所灭,子孙适他国,以侯为氏。另:《古今姓氏书辩证》侯氏,出自姒姓,夏侯氏之裔封侯,子孙因以为氏。 侯氏一支重要来源出自于黄帝轩辕氏姬姓的后裔,在中国历史上,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国后改晋国,在今山东西南部、国疆包括山西全部、河南西北河北西南部,陕西东南部建都于唐,(山西城西),侯氏一支重要来源于晋国公族,春秋省晋昭侯封叔父成师于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成师后代武公统一了晋国,晋哀侯和晋缗侯的后代逃往他国,以爵位“侯”为氏侯氏郡望:上谷(河北保定)、丹徒(江苏丹徒)、河南(河南洛阳东北) 十一、栾姓:《姓氏寻源》栾氏,晋姬姓,唐叔虞之后,晋靖侯孙栾宾食采于栾,因以为氏。《古今姓氏书辩证》栾氏,出自姬姓,唐叔虞之后靖侯孙宾,食邑于栾,因以为氏。其他赵国平棘县西北栾城是也。宾生共叔,共叔生贞子枝,枝生宣子盾,盾生武子书,书生恒子,厘生怀子盈,皆晋卿。栾盈弟京卢及针、纠、乐鲂、弗忌,豹六人,皆为晋大夫。 十二:席姓:《无和姓篡》席氏;本姓籍,晋大夫籍族之后也,谈十三世孙瓖,避项羽名改为席氏。汉初,徒关东豪族,席氏后徒安定临径,瓖十世孙广,后汉光禄勋。孙元允,魏酒泉郡守,允元孙保,秦尚书丞。生衡,晋建威将军,寓居襄阳,仕南朝四代。衡孙因,归后魏,潮州刺史,靖安公。元孙君懿,唐侍御史。懿曾孙建、澳、异、晋。席建礼部尚书、襄阳文公。《姓氏寻源》席代:《姓苑》云:出安定,晋大夫籍谈之后。 十三、先姓:《古今姓氏书辩证》先氏:出自晋公族先氏,世为晋卿大夫,所谓“栾、谷、狐、先”者也。春秋时有先蔑、先都、先辛、先轸、先轸生霍伯先且居,且居生先克,三世为卿。 《姓源》晋湿叔初封于先,因氏 《国语》所谓栾,谷、狐、先、胥、箕、荀、柏 羊舌、董、韩、11族、晋之旧姓也。 十四、谷姓 《世本》晋大夫 文之后 《古今姓书辩证》月圆氏:俗作谷,自晋大夫 文生豹,豹生芮,芮生成子缺,食邑于冀。 《姓氏寻源》 氏,姬氏,晋公族。 《元和姓篡》 氏,晋大夫 文生豹,豹旆芮,芮生缺,缺生克,克生锜,代为晋卿,汉代有侍中欲典,晋间书右丞、雍州刺史税。历史名人:文、克都为晋国大将军、大夫、东汉侍中函 巡唐中书舍人 纯 纯宋代画师 七,明洪武进士忠,清顺治进士: 天契。 谷氏源流世系:周武王—唐叔虞—7代孙— 文— 豹—芮—缺。 十五:冀姓 《元和姓冀》冀氏、晋郡芮食采于冀邑,亦为氏,芮生缺。 《路史》云:唐尧后有冀氏,春秋冀子也。 《姓氏寻源》冀多、舜师冀后,冀姓远矣。 《路史》去,宋公族之后。 唐朝代侍御史冀元珪,梁观察使冀休复。 宋都官朗中冀宋膺,司理参军冀式。进士冀随, 冀姓有四支,其中一支为唐叔虞之后。 冀氏源流世系:周武王—唐叔虞—7代孙—郊文—郊豹郊芮食条于冀邑因氏。 十六 步姓: 《世本》步氏,本氏,晋大夫步扬之光,食采于步,因氏焉。《潜夫论》 之孙扬又别食采于步故步扬。《通志·氏族略三》步氏、姬姓、晋只族卸氏之后,步杨食采于步,逐以为氏。仲尼子弟有步叔乘,汉有淮阳侯步鹭,明肇庆同知步从信。 步氏源流世系:周武王—唐叔虞—7代孙—郊文—郊豹—郊芮—郊缺—郊扬采邑于步,因氏。 十七、籍姓 《元和姓篡》:籍氏,晋文侯九第阳叔生伯。可曲晋籍,为籍氏。玄孙籍,代为大夫。晋为赵魏所灭,籍氏播迁于宋,汉有幸臣籍端。 籍氏望郡:广平郡 籍氏世系:周琥王 唐新虞—晋燮侯—晋武侯—成侯—历侯— 侯—献侯姬籍—晋穆侯—文侯、成师、阳叔伯(籍氏始祖)—颉可空—南里叔子—叔正睿伯—司徒公—少襄(曲沃正)—大伯(司功)—侯季子—籍游偃—籍谈。 十八、阎姓 1、阎氏出们姬姓,周武王时封泰伯的曾孙仲奕于阎乡(泰伯是文王姬昌的大伯父)仲奕的后代以阎为姓。 2、出自姬姓《新唐书、相世系表》云;周康王的小儿子姬阎出生时平纹有阎字,康王便封他的小儿子到阎城,后代以阎为氏,为陕西阎氏。 3、出自姬姓,唐叔虞之后,《通过、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阎山西省安邑县西部,其子孙以阎为氏,是为山西、河南阎氏。[2]
福州话是闽方言之一,闽东话的代表。闽方言是汉语方言的一支,分为闽东话、闽南话和闽北话。福州方言流行于福州市和所辖的闽侯、长乐、福清、平潭、永泰、闽清、罗源等8具(市)以及古田、屏南、南平、福安、宁德、周宁、寿宁、柘荣、霞浦、福鼎等县(市)。覆盖面占福建省面积五分之一强。
福建由于历史上高山峻岭重叠,交通闭塞,形成地域的隔离,方言形成碎块型,往往造成涉一条溪或过一重山便有同音不同腔的现象。因此福州话中又分为福州本地腔和闽侯腔、长乐腔、福清腔、平潭腔、永泰腔、闽清腔、罗源腔等等。
在我国方言中,福州话不仅以其历史悠久而闻名,而且以语词丰富、语体多样、语流音变复杂而著称,使许多研究古汉语的专家为之神往。历史上由于中原文化数度入闽,因此福州方言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与当时方产融为一体的过程中,既保存着上古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许多旧痕迹,又保存有不少中古汉语的一些特色,是保存中古音(或称唐音)最多的方言之一,许多古籍中可以看到的基本词汇一直为福州方言继续沿用至今。如"筷子"叫"箸","儿子"叫"仔","锅子"叫"鐤","剪刀"叫"铰刀"等等。
其作为量词,在秦以后的古汉语中已不多见,但却保留在福州话里,而且至今使用还十分广泛,如称"十个"为"十其",称"十个八个人"为"十其八"。福州话说"下雨"为"桐雨"(或写成"遏雨"),"桐"字源于"掉",掉从卓,卓福州话念"tok",转成阳声韵则念成"tog",俗写成"桐"。丢失福州话说"拍桐",丢失的丢就是掉,"丢三拉四"实是"掉三拉四"。迷路福州话说"拍桐路",与广州话说"桐失路"是同一类的音理。
日语多用我国中古唐音,如"修理"一词,日语同福州话一样,都念成"锈里"。一会儿,福州话说"仂久",福清、平潭说"一刻古"。"仂"实是蹑,眼睛一眨的意思。"一刻古"的"古"是闽南话的"久",而"刻"不是指古代漏壶的一刻,不是计时的词,人死了合上眼了,叫"瞌目去"。"一刻古"也就是"一合眼之久"。一会儿的"会"又是什么意思呢?繁写"会"字底下是锅中间是蒸笼,上面是盖子,是指整套的炊具,会、合同意,故一会儿,也就是"一合眼之久"的意思。"才"福州话念"财",福清、平潭说"灾"。才写成"fff"是川字中心加一画,显出水道壅塞以成火灾的意思,既不像《说文》说的"草木之初"形状,也不似《甲骨金文字典》猜的是器具形状。上古的"才"与"在""灾"同源,可作伤害或灾害解释。如《屯南》甲骨文有"辛丑贞王甚狩无才",这里的"才"就作伤害解释。
名词附加成份的运用词尾拖个"仔"秆,如"椅仔"(凳子)、"伲仔"(小孩)、"厝仔"(小房子),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子"或"儿"的虚词作用。
动词有特殊用法,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完成时态的在福州话中常见:如"我有收着你的批"(我收到了你的信),"我前一刻共你古好好攀讲"(我前不久和你谈过话),"汝食盲昧?"(你吃晚饭了没有),"你看过**昧?"(你看过**没有)。普通话"主语枣谓语枣宾语枣宾语"的句式在福州方言中常加上一个介词"共"或"甲",例如"我共汝商量"(我和你商量),"我共汝甲真好"(我和你很亲热)。
动词"去"字在福州方言中常用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已成为结果。如"病已好去了"(病已痊愈),"跑去了"(溜走了)。
宾语提前的现象比较常见,如"买虾皮两斤"(买两斤虾皮),"买碗1副"(买一副碗)等。
倒读句式多,如"欢喜"(喜欢)、"洗过脚手脸",(洗过脸手脚)、"船渡"(渡船)等。
闽方言比较句有特别的结构。如:"伊嫌我肥(他嫌我胖),"汝嫌我细话"(你嫌我多嘴)。
明末编成的福州话韵书《戚林八音》和现代福州话并无太大区别,至今仍被闽剧艺人用作合辙押韵的依据。福州方言,按《戚林八音合订》共有36个韵母,15个声母,8个声调。36个韵母中与普通话相同的有31个。现在普通话中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声调,没有入声,福州方言中仍完整地保留着中古汉语的入声。
福州方言是汉语的八大方言之一,在唐末五代期间就已定型,在福建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福州方言是闽江下游的旧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语,整个闽东地区划代表性方言。在今福州市所属的5区2市6县通行,今宁德地区所辖的2市5县也能听懂。在闽东方言区之外的浙江省泰顺县、平阳县、苍南县部分乡镇也有通行福州方言的。至于闽北地区如尤溪、建瓯、沙县、顺昌、将乐等,则以福州话为第二方言,从闽东方言区出去的华侨更是把福州话传播到世界各地。
常用词
天文
日头--太阳
好天--晴天,天晴
做风台--刮风台
晡时(雨)--雷阵雨
二八天--春秋宜人天气
转润--反潮
秋烘--秋后热天气
悬下日--忽晴忽阴
落霜--下霜
做溪水--发大水
雨蒙--蒙蒙雨
南风天--冬天暖和天气
白露绛--白露热天气
日头花--薄云下的阳光
凊天--冷天
阴乌天--阴天
天光--天亮
雨囝--小雨
地理
平洋--大片平地
园--旱地,园地
江墘--江边
涂沙--沙土
石头子--碎石子儿
坎爿--碎瓦片
涂糜浆--烂泥浆
水涨--涨潮
滚汤--开水
粟埕--晒谷场
洋田--大片平坦的水田
町--畦(菜)
山骹--山脚下
石头卵--==鹅卵石
汤--温泉,热水,汤
水湓--落潮
街中--街上
轻--铝
埕--场子,场院
时间
今年暝--今年
年暝--年关
老后日--大后天
上昼--上午
暝晡--晚上
半度暝--深夜
下(二)日--往后,来日
日把--一两天
旧底--以前,从前
现刻--现在
往(两)帮--先前
仱--现在
年头--年初
明旦--明天
早起头--早晨
下昼--下午
暝头--初夜
尾手--后来
仂久--一会儿
个郎日--整天
方位
位处--地方
底势--里面
前斗--前面
地兜--地上
满(四)世--四下里
门喙--门口
角角--角落,角
尾涿--最后一个
门后角--门后
后向--后边
溪墘--河沿
悬顶--上面
外斗--外面
面(头)前--面前
边兜--旁边
近兜--近旁
台中中--最中间
半台中--半中间
道头--码头,渡口
房舍
厝--房子,家
天星瓦--天窗
露台--阳台
门扇--门板
僻榭--厢房
粪坑厝--厕所
火墙(包)--风火墙
戏棚--戏台
软板--天花板
瓦顶--屋顶
踏斗--室内固定楼梯
槛门(户)--窗户
花厅--客厅
灶前--厨房
起厝--盖房子
弄头--宅院内过道
器具
行架--家具
藤床框--藤床绷子
毡--毯子
行铺--轻便床
月桌--大圆桌
椅条--条凳
鼎筅--炊帚
鼎抒--锅铲
(洋)油猴--煤油灯
自来火--火柴
棕荐--棕垫
铺板--床板
签押桌--大写字台
拨桶--吊桶
缸婆--大海碗
茶桌--茶几
只纱--线团儿
篦梳--篦子
匙--钥匙
火管--吹火筒
罗盆--脸盆
据据--拐杖
咭囝--小汽艇
柴排--木排
针鼻--针眼儿
镜箱--梳妆盒
风抽--打气筒
面桶--木脸盆
箸簏--筷子笼
铰刀--剪子
瓢羹--调羹
动物
头牲--牲畜
鸭雄--公鸭
溪滑--河鳗
青鳌--小海蚌
蚕茧--蚕
蟳--锯缘青蟹
冬鸡--乌贼
虾米--干虾皮
蚂蝴--晴蜓
只只--麻雀
蛤啦--蟑螂
猪哥--公猪
犬母--母狗
水鸡--田鸡
蟛蜞--小河蟹
巴啷鼓锤--蝌蚪
草蜢--蚂蚱
红蚣--蜈蚣
蚂蜞--蚂蟥,水蛭
蚤--跳蚤
蚨蝇--苍蝇
虱母--虱子
涂犬--蝼蛄
兰尾星--萤火虫
化化--八哥
蛎柎--连壳的鲜海蛎
墨束--小乌贼
牛头蜂--大黄蜂
风蚊--蚊子
胡鳅--泥鳅
老鹞--老鹰
潭鲗--鲇鱼
植物
油甜苞--玉米
芋卵--小芋头
广瓜--冬瓜
籽瓜--甜瓜
番椒--辣椒
艾菜--茼窝
莓荠--荸荠
柑--橙子
黄梨--菠萝
秫米--糯米
番囝薯--马铃薯
金瓜--南瓜
番橼瓜--佛手瓜
油白菜--小白菜
茭笋--茭白
春菜--莴苣
茉莉--茉莉花
麻笋--毛竹笋
豆荚--碗豆角
菅蓁--茅草
黄弹--黄皮果
苔菜--海苔
麻竹--毛竹
薸--浮萍
葵菜--一种阔叶菜
乌豆--黑豆
蕹菜--空心菜
番薯--红地瓜
人品
丈夫侬--男人
老侬--老人
外江侬--外地人
单身哥--单身汉
汉码--个子
孀居--寡妇
大细侬--本家
走水--走私者
婆奶--接生婆
诸侬囝--女孩子,女儿
两个声--语言不同的人
下八洞--下等人
矮股--矮个儿
亲房--亲近友好的人
帮侣--同伴,搭档
长年--长工
暗看--巫婆
义女--婢女
拖车其--车夫
菜婆--吃素的女居士
呆侬--坏蛋
败囝--败家子
拨马--扒手
乞食--乞丐
白面(哥)--女
花师--园丁,花匠
涂师父--泥水匠
妥当侬--老实人
番客--华侨
细婆--妾
街扒--小瘪三
称谓
郎罢--父亲
依姆--伯母,大婶
大伯--夫兄,大伯子
姆婶--妯娌
姑爹--姑夫
老公--丈夫
外妈--外婆
丈侬--岳父,丈人
郎奶--母亲
依伯--伯父,老大爷
依婆(姆)--老太婆
细叔--夫弟,小叔子
孙--孙子,侄儿
公妈--爷爷奶奶
老妈--妻子
新妇--儿媳妇
丈奶--岳母,丈母娘
大公--曾祖父
后奶--继母,后娘
后伯--后爹
亲家舅--妻舅
祖妈--老祖宗(女性)
娘姨--姨母
会伯--称朋友之父
大妈--曾祖母
姨妈--姨婆,母之姨
姑娘--小老婆
细姐--姨太太
会母--称朋友之母
饮食
食早--吃早饮
粥配--下粥的菜
炊床饭--蒸饭
含米仁--夹生饭
(豆)腐箸--腐竹
油炸粿果--油条
光饼--小的咸烧饼
扁肉--馄饨
蹄戈--腿肉
上排--带脊椎骨的精肉
瞑昼--午饭和晚饭
凊饭--冷饭,剩饭
糖粿--甜年糕
切面--面条
粉干--粉条
春饼--春卷儿
燕皮--肉剐的馄饨皮
糟鱼--红糟鱼
烰豆干--炸豆腐
番薯烧--地瓜洒
番薯钱--片状地瓜干
番薯韧--熟地瓜干
茶食--油炸小油条
朦糕--发糕
噇--吃(骂语)
葱珠--葱花
糟菜--腌菜,酸菜
冰箸--冰棍儿
豆毛菜--豆芽儿
香干--卤豆腐干
荡--重煮
起居
咯啷喙--嗽口
面汤--洗脸水
食薰--抽烟
客遛--玩
转厝--回家
沕水--潜水
洗面--洗脸
面布--毛巾
食饭--吃饭
做畅--开玩笑
剃头--理发
泅水--游泳
曝日头--晒太阳
困昼--午睡
狂眠--说梦话
歇--休息
起动--劳驾
人情--红包,礼物
交徕--交往
交家--往来
犬吠--胡言乱语
受气--生气
诈死--装傻
细腻--客气,小心
摒粪扫--倒垃圾
做侬客--做客
做阔--摆阔气
生份--陌生
皮厚--厚脸皮,害羞
做面--表面应付
带喙--捎口讯
服饰
皮袄--皮袍
扣--扣子
开斗裤--开裆裤
尿燥--屎布
鞋套--雨靴
肚爿--肚兜
扎脚--绑腿
汗衫--衬衣
裤--裤子
裤斗--裤裆
半长裤--内短裤
领巾--围巾
骹带--裹脚布
碗帽--瓜皮帽
汗巾--手帕
齐眉--刘海儿
抱裙--婴儿用围裙
搭扣--子母扣
人体
面--脸
螺--头发旋儿
目睭--眼睛
目睫--睫毛
目水--眼力
目滓--眼泪
目油--含着的泪水
鼻--鼻子,鼻涕
鼻水--稀鼻涕
下颏--下巴
喙皮--嘴唇
牙槽腮--腮帮
牙齿座--牙床
耳空--耳朵孔
喙须--胡须
喙码--口才
肩头--肩膀
胳洛下--腋下
手腿--胳膊
大姆哥--姆指
心肝前--胸前
腹脐--肚脐
腹肠--肠
骹肚--小腿肚
骹(掌)甲--脚指甲
骹底--脚底
骹腹头--膝盖
骹柄下--胯下
股川--屁股
朘友--男阴
疾病
破病--生病
做病--闹病
惊凊--怕冷
风寒--感冒,伤风
寒积--受寒而消化不良
发癫--发疯
生痱--长痱子
青垢--皮下淤血
冻子--冻疮
病囝--害喜
病屎--发育不良
病哑--哑巴
无头神--健忘
蚨蝇屎--雀斑
猪头瘴--腮线炎
羊眩--羊癫疯
灌脓--化脓,鼓脓
脱肠--疝气
青盲--眼瞎,瞎子
麻面--麻脸,麻子
瘌头--秃头
大舌叵--大舌头
无牧--没治
撮药--抓药
摸脉--号脉
有瘥--(病情)好转
脱轮--脱臼
结庀--结痂
茶囝--简易中草药
着痧--中暑
泄尿--尿床,小便失禁
啡血--吐血
肉柱--粉刺
俚谚语
七留八留无离福州。
铁打延平府,纸糊福州城(南平难攻,福州易失)。
见蛇不打三分罪。
食在在做赖赖工钱都还在。
眠床下踢毽平平悬(床下踢毽子同样高,不分高低)。
七哥问八哥共汝差不多(保守者只求不比人差就行)。
心肝搭搭,伓惊菩萨(问心无愧,不怕鬼神)。
田园日日去,亲戚淡淡行。
风吹单条竹,饿死单身哥。
体得主人意,更是好功夫。
赌钱输穷鬼,犬吠癞呆人。
死的去远远,生的要吃饭。
接亲长长阵,拜堂剩两其(人)。
乌字上白纸,有性没处使。
铁打延平府,纸褙福州城。
手里没把米,呼鸡都不理。
汤水虽热总是水,饭粒虽冻会粘牢。
老虎虽坏不咬囝,铁匠不打刣(杀)囝刀。
平生不作亏心事,半瞑(夜)开门心不惊。
三分人样七分装,七分人样不用装。
看命先生半路死,地理先生没处埋。
走马仓山看走马,泛船浦内看番船。
牛头马面是娘奶,胭脂粉面是别人。
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持刀保太平。
孝顺必生孝顺囝,忤逆还生忤逆儿。
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还有其他短句如:
城里灯笼乡下骨。
鸭牳装(打扮)死嘴总是扁的。
瓦爿囝也中垫桌骹。
月光处处光。
是金便赤,是银便白。
有心打石石会穿。
和尚是人做的。
好鼓不用重锤。
破鼓总会救得月。
九十九还要问一百。
奶奶死钦钦磕磕(敲动法器发出的声音),老爷死寂寂寞寞。
有钱讲话响叮当,没钱讲话没人听。
诸人囝十八变,上轿还(有)一变。
先是人情后是债。
宁可敆(得罪)初一,不可敆(得罪)十五。
轻声讲重话,会急又没汗。
鼓山戴帽,做土起饿。
雷打秋,晚没收。
一百钱要使,一分钱要俭。
千赊不如八百现。
江中虽大,船头会相碰。
财主困(睡)半暝(夜),穷人起五更。
头过(道)参,二过(道)茶。
衙门有大小,法度总一般。
《宋词三百首》是2005年5月1日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雷娟、华鸣凤。本书提供了三个版本的《宋词三百首》,录词人82家285首。
基本介绍 书名 :宋词三百首 作者 :雷娟/华鸣凤 ISBN :781068954 类别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儿童读本 页数 :332 定价 :28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5-1 装帧 :平装 开本 :小16开 内容简介,作品目录, 内容简介 唐诗、宋词、元曲各擅一代文学之胜,形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体抒情诗,产生于唐,繁衍于五代,大盛于两宋。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有固定的词牌。风格独特:一是合音律;二是含蓄。“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诗之意阔,词之言长”。 宋词的发展,经历了以晏殊、欧阳修为领袖的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的南宋时期。风格流派以婉约、豪放二派为主。婉约派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使人莫名的惆怅;豪放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令人何等的激昂! 《宋词三百首》为词学大师朱孝臧(又号彊村)选编,是流传最广的、影响最大的宋词选本。初版于民国甲子年(1924年),录词人88家词300首,后唐圭璋笺注本)(1934年)删词人6家词28首,另增11首,只存词283首,后又增补2首,共为285首。本书提供了三个版本为《宋词三百首》之全本! 作品目录 第一卷 1 宴山亭(裁剪冰绡) 2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宋词三百首 3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 苏幕遮(碧云天) 5 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 6 千秋岁 7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8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9 一丛花(伤高怀远几时穷) 10 天仙子(《水调》数声诗酒听) 11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12 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13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4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15 清平乐(红笺小字) 16 清平乐(金风细细) 17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18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19 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 20 踏莎行(祖席离歌) 21 踏莎行(小径红稀) 22 踏莎行(碧海无波) 23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24 凤箫吟(锁离愁) 25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 26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27 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28 踏莎行(候馆梅残) 29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30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31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 32 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 33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34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35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36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37 多丽(想人生) 38 曲玉管(陇首云飞) 39 雨霖铃(寒蝉凄切) 40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附录 词人谱 宋词三百首(丹青版)/大雅藏书 书名:宋词三百首(丹青版)/大雅藏书 ISBN:756173407 作者:严晓翠余宁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32 页数:329 出版日期:2003-8-1 版次: 开本:32开 包装:平装 简介:以读图时代的方式看宋词,循古代画家深深浅浅的笔触,品味宋词的婉转妙韵,历代丹青妙手的灵感汇集在这里。非常值得珍藏! 也许,您是一个很成功的画家,但您对古典诗词能有几多的体验!也许,您是一个很浪漫的诗人,但您心中能容下几多的林壑深谷!《宋词三百首》,一部承诗启曲、绝唱千古的长短句总集,铸就诗人风骨,画家睿智,词人情韵,欣赏名篇佳作,领略隽永神韵!《宋词三百首》所选作品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充分体现了宋词的总体风貌和发展水平。这些词作在内容上有歌颂大好河山的,有抒发爱国情怀的;有人生感叹,有闺阁柔情;有田园闲情,有咏物托志;或豪放,或婉约,或清丽,或幽怨。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对宋代社会发展、各层人物的命运有所了解。 目录: 序言 徐昌图 临江仙 李煜 望江南(多少恨) 虞美人 浪淘沙 望江南(闲梦远) 相见欢 王禹偁 点绛唇·感兴 苏易滴 越江吟 潘阆 酒泉子 林迪 相思令 范仲淹 苏幕遮·怀旧 渔家傲·秋思 柳水 雨霖铃 斗百花 采莲令 凤栖梧 少年游 定风波 望海潮 满江红 安公子 迷神引 鹤冲天 张先 醉垂鞭 减字木兰花 天仙子 千秋岁 晏殊 浣溪沙 清平乐 玉楼春·春恨 踏莎行 破阵子·春景 张■ 离亭燕 李冠 蝶恋花·春暮 宋祁 玉楼春·春景 锦缠道·春游 欧阳修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朝中措 踏莎行 生查子 南歌子 临江仙 蝶恋花 阮郎归·踏青 苏舜钦 水调歌头沦浪亭 解■ 永遇乐·春情 杜安世 两同心 王安石 菩萨蛮 千秋岁引·秋景 王观 卜运算元·送鲍浩然之浙东 晏几道 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鹧鸪天 清平乐 木兰花 阮郎归 御街行 思远人 张舜陡 卖花声·题岳阳楼 王诜 蝶恋花 苏轼 水调歌头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定风波 鹧鸪天 卜运算元 望江南·超然台作 洞仙歌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阮郎归·初夏 江城子·乙卵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蝶恋花·春景 行香子·过七里滩 浣溪沙 江城子 念奴娇·中秋 李之仪 卜运算元 苏辙 调啸词 调啸词又 黄裳 减字木兰花·竞渡 王雱 倦寻芳慢 黄庭坚 水调歌头·游览 鹧鸪天 青玉案 晁端礼 绿头鸭·咏月 朱服 渔家傲 刘■ 清平乐 时彦 青门饮·寄宠人 秦观 鹊桥仙 千秋岁 浣溪沙 满庭芳 米芾 水调歌头·中秋 李甲 帝台春 赵令畤 菩萨蛮 贸铸 鹧鸪天 捣练子 芳心苦 行路难 横塘路 天香 罗敷歌 忆仙姿 御街行·别东山 鸳鸯梦 减字浣溪沙 清平乐 仲殊 南柯子 晁补之 金凤钩·送春 摸鱼儿·东皋离居 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 临江仙·信州作 张未 风流子 秋蕊香 周邦彦 红林擒近(高柳春才软) 红林擒近(风雪惊初霁) 瑞鹤仙 苏幕遮 解语花-元宵 花犯·梅花 过秦楼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玉楼春 兰陵王·柳 烛影摇红 拜星月慢·秋思 苏痒 木兰花 毛滂 惜分飞 清平乐 上林春令 郑少微 鹧鸪天 谢逸 江神子 千秋岁·夏景 晁冲之 感皇恩 苏过 点绛唇 葛胜仲 点绛昏·县斋愁坐 叶梦得 水调歌头 (霜降碧天静) 水调歌头 (秋色渐将晚) 点绛昏·绍兴乙印登绝顶小亭 汪藻 醉落魄 曹组 蓦山溪·悔 万俟咏 诉衷情·送春 田为 南柯子 陈兜 菩萨蛮 李光 水调歌头 朱教儒 水龙吟 相见欢 采桑子·彭浪矶 好事近·渔父词 周紫芝 鹧鸪天 赵佶 眼儿媚 李纲 六么令 喜迁莺·真宗幸澶渊 左誉 眼儿媚 蒋元龙 好事近 廖世美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徐俯 卜运算元 李清照 孤雁儿 渔家傲 满庭霜 南歌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多丽·咏白菊 菩萨蛮 浣溪沙 一剪梅 鹧鸪天 怨王孙 醉花阴 添字采桑子·芭蕉 永遇乐 武陵春·春晚 声声慢 减字木兰花 瑞鹧鸪·双银杏 浣溪沙 点绛唇 吕本中 南歌子·旅思 赵鼎 满江红 李邴 木兰花·美人书字 向子湮 洞仙歌·中秋 阮郎归 宋江 念奴娇 蔡伸 苍梧谣 李重元 忆王孙·春词 陈与义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张元斡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兰陵王·春恨 吕渭老 选冠子 好事近 朱翌 点绛唇·梅 杨无昝 柳梢青 生查子 岳飞 小重山 满江红·写怀 康与之 长相思·游西湖 黄公度 菩萨蛮 韩元吉 霜天晓角·蛾眉亭 朱淑真 蝶恋花·送春 张抡 踏莎行 侯真 四犯令 袁去华 安公子 陆游 鹧鸪天 钗头凤 卜运算元 鹊桥仙 范成人 水调歌头 鹧鸪天 浣溪沙·江村道中 谢懋 霜天晓角·桂花 杨万里 昭君怨·咏菏上雨 朱熹 水调歌头 张孝祥 水调歌头·泛湘江 念奴娇·过洞庭 西江月 王炎 南柯子 辛弁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调歌头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木兰花慢 青玉案·元夕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清平乐 浣溪沙 水龙吟 鹧鸪天·代人赋 西江月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清平乐·谢叔良惠木樨 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生查子·独游西岩 永遇乐 醉太平·春晚 程垓 卜运算元 陈亮 水龙吟·春恨 章良能 小重山 张■ 满庭芳·促织儿 刘过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糖多令 姜夔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橙怍 鹧鸪天·元夕有昕梦 踏莎行 念奴娇 探春慢 扬州慢 长亭怨慢 淡黄柳 汪莘 沁园春·忆黄山 俞国宝 风入松 程■ 水调歌头 郑域 昭君怨 戴复古 柳梢青·岳阳楼 木兰花慢 史达祖 绮罗香·咏春雨 双双燕·咏燕 秋霁 高观国 玲珑四犯 祝英台近荷花 烛影摇红 卢祖皋 江蛾子 魏了翁 八声甘州 岳珂 满江红 祝英台近 北固亭 严仁 醉桃源·春景 刘克庄 沁园春·梦孚苦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郑觉斋 扬州慢·琼花 宋自逊 蓦山溪·自述 刘子寰 沁园春西岩三涧 吴潜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淮上女 减字木兰花 陈东甫 长相思 方岳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许■ 喜迁莺 花 吴文英 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齐天乐 扫花游·送春古江村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风入松 声声慢 周晋 柳梢青·杨花 黄升 酹江月·戏题玉株 鹊桥仙·春情 何梦桂 喜迁莺 王月山 齐天乐 周密 木兰花慢·断桥残雪 花犯·水仙 瑶花慢·琼花 玉京秋 水龙吟·白莲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王沂孙 眉妩·新月 蒋捷 梅花引·荆溪阻雪 一剪梅·舟过吴江 无名氏 九张机·其四 九张机·其六 作者介绍 名句索引 宋词三百首注评 书名:宋词三百首注评 图书编号:1109310 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定价:180 ISBN:780643997 作者:王兆鹏 出版日期:2005-05-24 版次:1 开本:大32开 简介: 本书精选三百首宋词,为使书名与内容名副其实,所以选目遵从《宋词三百首》1924年刻本,收词300首,词人88家。 目录: 赵佶 燕山亭(裁剪冰绡) 钱惟演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范仲淹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苏幕遮(碧云天) 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 张先 千秋岁(数声鶗)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醉垂鞭(双蝶乡罗裙)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清平乐(一笺小字) 清平乐(金风细细)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 踏莎行(祖席离歌) 踏莎行(小径红稀) 踏莎行(碧海无波)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韩镇 凤箫吟(锁离愁) 宋祁 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 欧阳修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诉衰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踏莎行(候馆梅残)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聂冠卿 多丽(想人生) 柳永 曲玉管(陇首云飞) 雨霖铃(寒蝉凄切)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采莲令(月华收) 浪淘沙漫(梦觉) 定风波(自春来)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 王安石 王安国 晏几道 苏轼 黄庭坚 秦观 晁元礼 赵令畤 …… 中华古典珍品·宋词三百首 书名:中华古典珍品·宋词三百首 图书编号:1299258 出版社:黄山书社 定价:100 ISBN:780707245 作者:(清)上彊村民 出版日期:2005-08-01 版次:1 开本:32开 简介: 词学极盛于两宋,读宋人词当于体格、神致间求之,而体格尤重于神致。以浑然成之一境为学人必赴之程境,更有进于浑成者,要非可躐而至,此关系学力者也。神致由性灵出,即体格之至美,积发而为清晖芳气而不可掩者也。近世以小慧侧艳为词,致斯道为之不尊;往往涂抹半生,未窥宋贤门径,何论堂奥!未闻有人焉,以神明与古会,而抉择其至精,为来学周行之示也。彊村先生尝选《宋词三百首》,为小阮逸馨诵习之资;大要求之体格、神致,以浑成为主旨。夫浑成未遽诣极也,能循涂守辙于三百首之中,必能取精用宏于百首之外,益神明变化于词外求之,则夫体格、神致间尤有无形之沂合,自然之妙造,即更进于浑成,要亦未为止境。夫无止境之学,可不有以端其始基乎?则彊村兹选,倚声者宜人置一编矣。 目录: 原序 宴山亭(裁剪冰绡)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苏幕遮(碧云天) 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 千秋岁(数声鹈鴂)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一丛花(伤高怀远几时穷)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清平乐(红笺小字) 清平乐(金风细细)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踏莎行(祖席离歌) 踏莎行(小径红稀)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凤箫吟(锁离愁连绵无际)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踏莎行(候馆梅残)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曲玉管(陇首云飞) 雨霖铃(寒蝉凄切)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采莲令(月华收) 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 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戚 氏(晚秋天)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 桂枝香(登临送目) 千秋岁引(别馆寒砧) 清平乐(留春不住)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幕) 清平乐(留人不住)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六么令(绿阴春尽) 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 留春令(画屏天畔)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永遇乐(明月如霜) 洞仙歌(冰肌玉骨) 卜运算元(缺月挂疏桐)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望海潮(梅英疏淡) 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 满庭芳(山抹微云) 满庭芳(晓色云开) 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绿头鸭(晚云收) 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清平乐(春风依旧) 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 忆少年(无穷官柳) 洞仙歌(青烟幂处) 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虞美人(芙蓉落尽天涵水) 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惜分飞(泪湿阑乾花着落) 菩萨蛮(赤阑桥尽香街直) 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 洞仙歌(雪云散尽) 青门饮(胡马嘶风) 谢池春(残寒消尽) 卜运算元(我住长江头) 瑞龙吟(章台路) 风流子(新绿小池塘) 兰陵王(柳阴直) 琐窗寒(暗柳啼鸦) 六 丑(正单衣试酒)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过秦楼(水浴清蟾) 花犯(粉墙低) 解语花(风消焰蜡) 蝶恋花(月皎惊鸟栖不定) 解连环(怨怀无托) 拜星月慢(夜色催更)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尉迟杯(隋堤路) 西河(佳丽地)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 浪淘沙慢(昼阴重) 应天长(条风布暖)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感皇恩(兰芷满汀洲) 薄幸(淡妆多态) 浣溪沙(不信芳春厌老人) 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 石州慢(薄雨收寒) 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暮) 天门谣(牛渚天门险) 天香(烟络横林) 望湘人(厌莺声到枕) 绿头鸭(玉人家) 石州慢(寒水依痕) 兰陵王(卷珠箔)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虞美人(落花已作风前舞) 点绛唇(新月娟娟) 喜迁莺(晓光催角) 高阳台(频听银签) 汉宫春(潇洒江梅)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苏武慢(雁落平沙) 柳梢春(数声鹈鴂) 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踏莎行(情似游丝) 帝台春(芳草碧色) 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 三 台(见梨花初带夜月) 二郎神闷来弹鹊 江神子慢(玉台挂秋月) 蓦山溪(洗妆真态) 贺新郎(篆缕消金鼎) 烛影摇红(霭霭春空) 薄幸(青楼春晚) 南 浦(风悲画角) 满江红(怒发冲冠) 烛影摇红(双阙中天) 水龙吟(夜来风雨匆匆)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念奴娇(洞庭青草) 六州歌头(东风着意) 好事近(凝碧旧池头)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 剑器近(夜来雨) 安公子(弱柳千丝缕) 瑞鹤仙(脸霞红印枕) 卜运算元(驿外断桥边) 水龙吟(闹花深处楼台) 秦楼月(楼阴缺) 眼儿媚(酣酣日脚紫烟浮) 霜天晓角(晚晴风歇) 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念奴娇(野塘花落) 汉宫春(春已归来) 贺新郎(凤尾龙香拨)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永遇乐(千古江山) 木兰花慢(老来情味减) 祝英台近(宝钗分)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鹧鸪天(枕簟溪堂冷欲秋)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点绛唇(燕雁无心) 鹧鸪天(肥水东流无尽期) 踏莎行(燕燕轻盈) 庆宫春(双桨莼波) 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 琵琶仙(双桨来时) 八归(芳莲坠粉) 念奴娇(闹红一舸) 扬卅I慢(淮左名都) 长亭怨慢(渐吹尽) 淡黄柳(空城晓角) 暗 香(旧时月色) 疏影(苔枝缀玉) 翠楼吟(月冷龙沙) 一萼红(古城阴) 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木兰花(春风只在园西畔) 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 满庭芳(月洗高梧) 宴山亭(幽梦初回) 绮罗香(做冷欺花) 双双燕(过春社了) 东风第一枝(巧沁兰心) 喜迁莺(月波疑滴) 三姝媚(烟光摇缥瓦) 秋霁(江水苍苍) 玉胡蝶(晚雨未摧宫树) 八 归(秋江带雨) 生查子(繁灯夺霁华) 贺新郎(深院榴花吐) 贺新郎(湛湛长空黑) 木兰花(年年跃马长安市) 江城子(画楼帘幕卷新晴) 宴清都(春讯飞琼管) 南乡子(生怕倚阑干) 瑞鹤仙(湿云粘雁影) 渡江云(羞红鬓浅恨) 夜合花(柳暝河桥) 宴清都(绣幄鸳鸯柱) 齐天乐(烟波桃叶西陵路) 花 犯(小娉婷清铅素靥)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 点绛唇(卷尽愁云) 祝英台近(采幽香) 祝英台近(剪红情) 澡兰香(盘丝系腕)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 惜黄花慢(送客吴皋) 高阳台(宫粉雕痕) 高阳台(修竹凝妆) 三姝媚(湖山经醉惯) 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是何年) 踏莎行(润玉笼绡) 瑞鹤仙(晴丝牵绪乱) 鹧鸪天(池上红衣伴倚阑) 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贺新郎(乔木生云气) 湘春夜月(近清明) 大有(戏马台前) 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摸鱼儿(对西风鬓摇烟碧) 兰陵王(送春去) 宝鼎现(红妆春骑) 永遇乐(璧月初晴) 摸鱼儿(怎知他春归何处) 高阳台(照野旌旗) 瑶华(朱钿宝殃) 曲游春(禁苑东风外) 花犯(楚江湄) 瑞鹤仙(绀烟迷雁迹) 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女冠子(蕙花香也) 高阳台(接叶巢莺) 渡江云(山空天入海) 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解连环(楚江空晚) 疏 影(碧圆自洁) 天香(孤峤蟠烟) 眉 妩(渐新痕悬柳) 齐天乐(一襟余恨宫魂断) 长亭怨慢(泛孤艇东皋过遍) 高阳台(残雪庭阴) 疏 影(江空不渡) 紫萸香慢(近重阳偏多风雨) 金明池(天阔云高)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念奴娇(萧条庭院) 永遇乐(落日熔金)
我想下面的答案,你能了解到你想了解的东西。
古籍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做知道就是,剪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种传统。
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世界最大的剪纸虎
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再加上当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时间一长纸张制品就霉烂,而民间剪纸又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人们不会象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
本文2023-08-04 12:34:2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0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