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传名词解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4收藏

诗集传名词解释,第1张

诗集传名词解释

1、风骚: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99

2、风骚传统(诗骚传统):后世诗人的诗歌创作或受《诗经》影响,或受《楚辞》影响,沿着两条道路不断前进,发展、形成了我国诗歌的两种不同的优良传统其中,“风”诗传统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世代相传,如《魏风·伐檀》:“骚”诗传统是积极浪漫主义的继承发展如《招魂》。二者并称为风骚传统(诗骚传统)。

3、献诗说:先秦古籍中有很多对公卿献诗制度的记载,他们献诗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赞誉,表达对政治的评价,《诗经》中的一些作品也为这种说法提供了内证。《大雅》、《小雅》、《国风》中的公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

4、采诗说:先秦古籍中并没有明确提出,但是根据相关的记载,可以推断采诗制度是存在的。在古代言语不通、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这种有目的的采集《国风》、《小雅》中那些遍布黄河、长江流域的民歌才能够汇集到王廷中来

5、孔子删诗说: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将古《诗》三千篇删至305篇。这种说法影响很大,但是我们已经有很多有力的论据证明孔子虽然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未曾删诗。《诗经》的最后删选编订者应该是周朝的乐官。

6、四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即四家诗。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创始人是鲁人申培,特点是以诗训,将《诗》作为《礼》的说明。

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韩婴,特点是断章取义,割裂诗句作自己论文的脚注;毛诗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芒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

7、今文三家(三家诗):四家诗中鲁齐韩三家为今文学家,在汉代立有博士,成为官学,故称“今文三家“或“三家诗’。

8、《毛诗传笺》: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毛诗传笺》,及集古今古文8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诗的《诗故训传》作注。

9、《毛诗正义》:在《毛传》、《郑笺》之后,唐代孔颖达继承汉学的研究方g法与成果,集前代汉学之大成,将《诗经》经学统一于汉学,主持撰定《毛诗正义》。

长枪和长矛,中国古代兵器,武术长器械,属于一种长柄的刺击兵器。由古代兵器矛演变而来,矛是枪的前身,二者的相似度虽然接近,但也有区分,一般可从刃头的大小上分辨,矛头比枪头大,枪头比矛头细。在形状上也有所不同,矛刃又平又扁,怪异的形状很多,比如蛇矛,而枪刃通常设计成三角眼棱形,两面的中间线凸起,左右两侧二角突出对称。

枪是由长棍和短刃结合而成的长柄兵器,棍为枪杆、刃是枪头,长度约相当于人体直立,手臂伸直向上的高度。二者组成为长枪,不止能手持近战,还能远程投掷攻击,也可随意根据各种长兵器的优势和战术,自由施展出不同的枪法招式攻击敌人。

枪器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兵器之一,在外国的古代时期也有很多和枪相似的长柄类兵器,和现代化射击的枪械兵器完全不同,只是名字一样。虽然两者都是兵器,但之间毫无关系。枪械是攻程之狠快准,长枪是刺力之猛的利器。枪多用于比武和杀敌或打猎,长枪的用法不同于短枪。可当做飞枪作战,挑起枪远射便刺。而长枪兵器从古以来就是军旅中的主战兵器,为无数名将在战场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炫目战绩。古人云:枪乃兵器之王。

枪是十八般武器中很常见的一种兵器,也是打仗杀敌时最常用到的兵刃,是刀枪剑戟中的四大兵器之一,是用来战斗格杀的近身兵器,可攻可守,能远攻投射,基本构造以刃和杆为主,不论是刺杀还是格挡敌人砍来的兵刃都是所向披靡。

枪和剑正是恰恰相反的武器,一种是长兵器,柄长刃短,另一种则是短兵器,柄短刃长,二者的大小和重量及长度各有不同,而“刃”有刀剑之分,也有短刀和短剑之别。枪头上似剑的短刃尖锐且锋利,刺击和横扫都很占优势,不但是横竖都可伤人,还可旋转挥动攻击,投枪攻击。而长柄加大刀的兵器则是偃月刀类型的兵刃。和三尖刀相似的兵刃则是属于“戟”一类的兵器,比如三叉戟。枪的近亲有:矟、槊、戟,等各类长柄兵器,古代的长兵器五花八门,多种多样。而真正的透甲枪可直接轻易击穿敌人的盔甲,甚至捅破盾牌,恐怕连金钟罩都挡不住

借事说理,说理透彻,给以人启迪。细腰既写出了楚灵王的不良嗜好,也映照出了满朝臣子的谄媚之态。典故一 原文 “楚王好细腰”一事记载在众多古籍中。

楚王好细腰,出自《墨子·兼爱中》的内容:“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对于位高权重的人物来说,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须谨慎行事,否则就会带来严重后果。借事说理,说理透彻,给以人启迪。

《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从前,楚灵王喜欢男子有纤细的腰身,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等到第二年,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

启示

借事说理,说理透彻,给以人启迪。细腰既写出了楚灵王的不良嗜好,也映照出了满朝臣子的谄媚之态。

原文

“楚王好细腰”一事记载在众多古籍中。其中,《战国策》和《墨子》的描述得比较详细,像一个原始的故事。《战国策》楚一《威王问于莫敖子华》篇记录了楚威王和大臣莫敖子华的一段对话。威王听了莫敖子华对过去五位楚国名臣光辉事迹的介绍,羡慕不已,慨叹道,“当今人材断层,那里能找得到这样的杰出人物呢”。

于是莫敖子华讲了如下的故事:“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就而不避。章闻之,其君好发者,其臣抉拾。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译文

从前,先帝楚灵王喜欢读书人有纤细的腰身,楚国的士大夫们为了细腰,大家每天都只吃一顿饭,所以,饿得头昏眼花,站都站不起来。坐在席子上的人要站起来,非要扶着墙壁不可,坐在马车上的人要站起来,一定要借力于车轼。谁都想吃美味的食物,但人们都忍住了不吃,为了腰身纤细,即使饿死了也心甘情愿。

我又听说,君王好射箭的,那他的臣子都佩戴扳指和臂衣。大王一直没有特别的爱好,如果大王真心诚意喜欢贤人,引导大家都争当贤人,楚国不难再岀现像五位前贤一样的能臣。

诗集传名词解释

诗集传名词解释1、风骚: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992、风骚传统(诗骚传统):后世诗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