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补与鉴赏专业是什么方向的?主要是什么内容?就业方向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2收藏

文物修补与鉴赏专业是什么方向的?主要是什么内容?就业方向是什么?,第1张

一般来讲,国内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开设书画装裱与修复,古籍鉴定与修复,书法篆刻,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博物馆陈列技术,考古学通论,拓片制作技术、陶瓷鉴赏与修复、玉器工艺技术与鉴赏、文物学概论等专业课程,

国内综合类大学一般开设考古学专业,艺术类院校山东艺术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开设了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山东艺术学院文物鉴赏与修复先后建立了设施齐全的古书画修复工作室、古籍修复实验室、陶瓷修复实验室。该专业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历史文物鉴赏的修复,积极与相关单位联合办学。根据教学计划,该专业每年组织学生赴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潘家园文物市场等地交流实习,并定期组织学生赴河南洛阳、陕西西安、江苏南京、山东曲阜、泰安、淄博、临沂等地考察文化市场,参加相关专业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山东艺术学院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积极与社会联合,开展对山东地区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保护管理、开发等实践活动。在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日益强化的背景下,该专业将开拓进取,加快专业建设步伐,强化实践教学、拓宽办学途径,使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成为山东省培养文物修复、文化遗产保护、文物收藏等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专著文集  徐州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文物出版社,2003年。  周学鹰:《徐州汉墓建筑——中国汉代楚(彭城)国墓葬建筑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邹后本主编:《江苏考古五十年》秦汉部分,南京出版社,2000年。  南京博物院邳州博物馆: 《邳州山头东汉墓地》 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  刘尊志:《徐州汉墓与汉代社会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  王恺、葛明宇:《徐州狮子山楚王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主编,夏凯晨、及巨涛副主编:《两汉文化研究》(第一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  王中文主编,及巨涛、夏凯晨、刘玉芝副主编:《两汉文化研究》(第二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  孙厚兴、郭海林主编,夏凯晨、刘玉芝副主编:《两汉文化研究》(第三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  综论  尤振尧:《江苏汉代诸侯国的考古发现及其历史价值》,《南京博物院60周年纪念文集》,1993年出版。  黄展岳:《汉代诸侯王墓论述》,《考古学报》1998年1期。  郑绍宗、郑滦明:《汉代诸侯王陵的营建和葬制》,《文物春秋》2001年第2期。  刘瑞:《西汉诸侯王陵墓制度三题》,《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出版  李银德:《徐州西汉楚王陵墓考古的发现与收获》,《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辑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周保平、刘照建:《西汉楚王陵墓形制研究》,《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2期。  邱永生、刘照建:《江苏汉代王陵研究》,《东南文化》2005第5期。  孙波:《西汉诸侯王墓的发现和研究》,《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06年。  刘照建:《西汉楚王陵墓制度研究》,《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郝莉蓉; 杨孝军:《浅谈外来文化对汉代艺术的影响──从徐州狮子山汉楚王陵出土的金带扣谈起》,《四川文物》1997年第5期  杨孝鸿:《欧亚草原动物纹饰对汉代艺术的影响——从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的金带扣谈起》,《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1998年第1期  申茂盛:《试论西汉初期汉廷对诸侯国军队控制的加强——从狮子山出土的兵马俑谈起》,《秦汉文化比较研究——秦汉兵马俑暨两汉文化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2年。  王恺:《徐州狮子山兵马俑与西汉楚国》,《江苏史论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  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掘队:《狮子山楚王陵出土文物座谈会纪要》,《文物》1998年第8期  王进南、刘尊志:《原始道教和早期佛教思想在徐州汉墓中的体现与反映》《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墓葬结构  梁勇:《从西汉楚王墓的建筑结构看楚王墓的排列顺序》,《文物》2001年第10期。  邱永生:《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园初步研究》,《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孟强:《从墓葬结构谈狮子山西汉墓的几个问题》,《东南文化》2002年第3期。  耿建军:《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的结构特征及形成原因》,《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辑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刘照建:《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天井成因考》,《考古》2006年第3期。  耿建军:《徐州狮子山楚王墓陪葬人位置问题初探》,《蒋赞初先生八秩华诞颂寿纪念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9年。  刘照建、梁勇:《楚王山汉墓群考古调查》,《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出版。  周学鹰:《因山为陵葬制探源》,《中原文物》2005年第1期。  刘尊志:《西汉晚期楚王(后)墓葬浅探》,《中原文物》2007年第1期  马永强:《对徐州龟山和狮子山汉墓结构的几点认识》,《华夏考古》2008年第2期。  汉墓墓主人研究  王云度:《狮子山汉墓墓主刘戊说释疑》,《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五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  宋治民:《狮子山西汉楚王陵的两个问题》,《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1期。  耿建军:《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开凿时间考析》,《东南文化》2000年第3期。  刘照建、张浩林:《徐州狮子山汉墓墓主考略》,《东南文化》2001年7期。  刘瑞:《狮子山楚王陵墓主考略》,《文博》2002年第6期。  韦正:《江苏徐州市狮子山西汉墓墓主的再认识》,《考古》2002年第9期。  刘尊志:《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墓主再探》,《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孟强:《从随葬品谈徐州狮子山汉墓的墓主问题》,《考古》2006年第9期。  耿建军:《刘戊还是刘郢(客)——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墓墓主之谜》,《中国考古谜案》,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  冉如波、陈海霞:《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墓主身份及其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江汉考古》2007年2期。  李春雷、李红:《徐州狮子山汉墓墓主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邱永生、茅玉:《北洞山王陵考略》,《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3、4期。  葛明宇、孙凤娟:《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墓主应为夷王刘郢客》,《中国文物报》2004年11月19日。  刘瑞:《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墓主考》,《考古》2008年第10期。  葛明宇:《徐州北洞山汉墓年代与墓主探讨》,《考古》2009年第3期。  刘照建、边策:《也谈北洞山西汉楚王墓的墓主和时代》,《东南文化》2010年第3期。  蒋若是:《徐州龟山楚王陵及其家族墓葬制年代、葬制与钱币类型》,《徐州博物馆三十年纪念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  器物研究  李银德:《徐州出土西汉印章与封泥概述》西冷印社中国印学博物馆编《青泥遗珍--战国秦汉封泥文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冷印社出版社  梁勇:《试论“大匠宫司空”》《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孟强:《西汉楚王刘注墓薄葬刻石浅析》《中国文物报》2010年2月17日。  吕健、杜益华:《江苏徐州黑头山汉墓出土印章的几点认识》《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6辑  李永乐:《馆藏汉代玉枕》《收藏》2010年第2期。  赵赟、刘照建:《江苏邳州纪年东汉墓出土铜人造像考辩》《青铜文化研究》2010年第六辑。  王恺:《浅说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器》,《东亚玉器》第二册,香港,1998年出版。  王恺、王凌:《西汉楚王刘戊墓及出土玉器》,《收藏家》2000年第11期。  张玉、李国安:《中国古代玉敛葬现象研究》,《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梁勇:《徐州出土汉代玉器的历史价值》,《光明日报》2003年4月8日。  石荣传:《两汉诸侯王墓出土葬玉及葬玉制度初探》,《中原文物》2003年第5期。  石荣传:《从两汉诸侯王墓出土玉器看汉玉艺术风格》,《文物春秋》2004年第1期。  卢兆荫:《弥足珍贵的西汉楚王陵墓玉器》,《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辑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田芝梅:《徐州出土汉墓玉器的分类》,《东南文化》2008年1期。  王黎琳:《徐州出土汉玉概论》,《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谷娴子、 丘志力、李银德、 杨萍、 李榴芬:《西汉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玉器中的石墨包裹体》,《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6期。  魏鸣:《鳞片式玉衣》,《文物天地》1987年第2期。  卢兆荫:《再论两汉的玉衣》,《文物》1989年第10期。  龚良孟强耿建军:《徐州地区的汉代玉衣及相关问题》,《东南文化》1996年第1期。  李春雷:《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镶玉漆棺的推理复原研究》,《考古与文物》1999年第1期。  李银德:《汉代的玉棺与镶玉漆棺》,《海峡两岸古玉学会议论文集》,台北,2001年。  徐州市博物馆:《徐州狮子山楚王墓金缕玉衣修复》,《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第3期。  王恺:《狮子山楚王陵出土印章和封泥对研究西汉楚国建制及封域的意义》,《文物》1998年第8期。  赵平安:《对狮子山楚王陵所出印章封泥的再认识》,《文物》1999年第1期。  韦正:《从出土印章封泥谈汉初楚国属县》,《考古》2000年第3期。  黄盛璋:《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墓主与出土印章问题》,《考古》2000年第9期。  耿建军:《试析徐州西汉楚王墓出土官印及封泥的性质》,《考古》2000年第9期。  刘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印章封泥考释》,《21世纪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汪俊明 韦正:《从出土印章谈西汉王侯国行政关系》,《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吴荣曾:《从西汉楚国印章封泥看王国中央官职》,《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辑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梁勇:《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印章与墓主问题的再认识》,《考古》2006年第9期。  刘照建:《秦汉兵马俑形体差异探源》,《秦汉文化比较研究》,三秦出版社,2002年。  张玉:《徐州汉兵马俑的再认识》,《考古与文物》2002年汉唐考古增刊。  张振中:《徐州狮子山西汉兵马俑阵大揭密》,《文史春秋》2002年第3期。  张玉、刘照建:《徐州地区西汉陶俑的发现及初步研究》,《东南文化》2002年第11期。  邱永生、葛明宇:《狮子山楚王陵铁甲胄研究综述》,《中国文物报》2000年2月13日。  申茂盛、阎红霞:《试论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的铜质“鸡鸣戟”》,《秦汉文化比较研究一秦汉兵马俑暨两汉文化研究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2年。  杨泓:《徐州楚王陵墓出土兵器初论》,《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辑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葛明宇、邱永生、白荣金:《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铁甲胄的清理与复原研究》,《考古学报》2008年第1期  李银德:《徐州出土“明光宫”铜器及有关问题探释》,《江苏省考古学会论文·1984-1985合集》。  邹厚本、韦正:《徐州狮子山西汉墓的金扣腰带》,《文物》1998年第8期。  单月英、 黄琛:《大汉楚王的时尚腰带》,《文明》2006年第4期。  李永乐:《徐州狮子山楚王墓金腰带扣面图案含义略考》,《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孙机:《徐州楚王墓出土文物珍品散记》,《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辑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顾风:《寥若晨星珍比拱璧——徐州龟山汉墓石刻文字的发现与研究》,《书法丛刊》1998年第3期。  赵雄伟:《先秦至西汉札甲形制的继承与演变》《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年第2期。  文物保护  王爱超:《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壁面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山西建筑》2005年第13期  万俐、徐飞、范陶峰、陈步荣:《徐州狮子山汉楚王陵彩绘陶俑的保护研究》,《文博》2009年第6期。

书画:《中国绘画赏析》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51

《故宫珍藏书画精粹》北京出版社,200551

《中国书画鉴定基础》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61

《中国书画》杨仁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陶瓷:《中国陶瓷》冯先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中国古陶瓷鉴赏与收藏》,张宁、杨俊艳,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11

《中华青花瓷》人民出版社,200341

《中国古陶瓷珍赏》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91

《元代瓷器》:叶佩兰著,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出版。

《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著,紫禁城出版社,1992年出版。

《青花瓷器鉴定》:张浦生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出版。

《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陈德富著,华龄出版社,200611

《古代民窑陶瓷》华龄出版社,200541

玉器:〈中国玉器〉方泽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101

《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杨伯达。

《玉器鉴赏与评估》 主编,赵永魁。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 最近出的一套玉器全集,售价4980元~ 可以去图书馆看看有没有。

《中国玉器全集》,杨伯达

其他:《茶壶珍藏》辽宁画报出版社,200771

《古玩鉴定与辩伪》学苑出版社,200171

《古玩收藏基础知识100问》主编:史树青,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11

《中国近现代书画真伪鉴别》大象出版社去年出的一套书,杨新的主编,好书~!

《商周青铜器》北京文物鉴赏委员会编,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541

《明清彩瓷》北京文物鉴赏委员会编,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541

《中国历代钱币丛书:中国古钱大集》华光普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81

〈中国青铜器真伪识别〉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11

〈中国漆器精华〉福建美术出版社,200371

〈中国紫砂壶鉴赏〉蓝天出版社,200311

〈鉴识鼻烟壶〉福建美术出版社,200261

〈竹牙木雕:中国民间收藏精编丛书〉,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41

〈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李松,贺西林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11

够你看一辈子了,呵呵。

1北京大学:文物保护科学

2首都师范大学:文物鉴定与保护专业,分数560左右,文科生

3南开大学:古代文物、古文字研究与鉴定

4中央民族大学:古代文物研究与鉴定

5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文物鉴定与修复

6吉林大学:文物研究(陶瓷、玉器研究)文物保护

7山东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

8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含文物鉴定

9景德镇陶瓷学院:古陶瓷鉴定

10 西北大学:文物鉴定

11 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与文物研究

12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文物修复专业

13南京艺术学院 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

14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文物鉴定与保护,专业为四年制本科

15保定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

16天津信息技术学院:文物鉴定

17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文物鉴定

18陵学院:古籍修复

19金陵科技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

20保定学院:文物鉴赏与修复

21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

22山西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

23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

24北京联合大学:文物鉴定与经营,专业为四年制本科

25中国防卫科技学院开设了书画、陶瓷、玉器、青铜器等四大热门文物鉴定专业

26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与文化遗产理论和管理

27北京神州大学:文物鉴定与保护

28北京城市学院:文物鉴赏与保护

29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与保护

30山西旅游职业学院旅游文化与艺术系: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

31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

  古今藏书,大都在书上施以印章。这些印章,勾勒了一部书的流传轨迹,是我们鉴定一书的价值,特别是其文物价值的绝好依据。

 钤在古籍上的印章,就其类型而言,大体可区分为四类,这就是:①名章,②鉴赏章,③训诫章,④闲章。

 名章是钤在古籍上的最重要的印章,因为它表示古籍的归属。

 凡是官方藏书机构,如清代的文渊阁、文源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乃至近现代各类图书馆的藏书印章,均称作公章;属于个人姓名、表字、楼阁、斋堂的,则称作私章。

 明代钤在古籍上的私人印章大都比较简单,如著名藏书家毛晋,即多用“毛晋”、“毛氏子晋”、“毛晋之印”、“毛晋私印”、“汲古主人”、“汲古阁”、“东吴毛氏图书”等,有时亦单用“毛”或“晋”两个单字连钤。另一著名藏书

 家黄虞稷,也多用“黄虞稷印”、“俞邰”这一名一字的印章。

 清代藏书家则多将郡望、姓名、表字合刻在一起,如季振宜,其一章云:“季振宜字诜今号沧韦”,共九个字。徐乾学的一印章为“昆山徐乾学健庵藏书”,亦九个字。而查慎行的一印章则是:“海宁查慎行字夏仲又曰悔馀”,共十二个字。近现代藏书家也有类似的印章,如著名学者郑振铎的藏书章即是:“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此章由著名学者魏建功先生书写制印、全印皆用通行的简化汉字,这在一般藏书印中是不多见的,它体现了作为语言学家的魏建功先生对推行简化汉字的不遗余力。名章还有单刻官衔的,如季振宜就有“御史之章”。但这种印章必须与其它名章一起作用,人们才能知道这究竟指的谁人,否则,就几乎失去了意义。如《天琳琅书目》卷七的《六经图》,仅钤有“汉阳太守印”。这就很难考定究属谁人了。值得提及的是,名章中还有一种寓名章,即不直接写出名字,而读印章的文字,却能悟出其名。如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启功先生,就有一枚“功在禹下”的印章。大禹的儿子是启,故“禹下”自然是寓“启”字,而“功”又在其下,这不就是启功先生的大名吗

 名章之外,古籍上常见的是鉴赏章。如“项墨林鉴赏章”、“莫云卿赏识”、“谨上斋鉴赏章”等,都是直云“鉴赏”或“赏识”,一望而知。有些印章不刻“鉴赏”,如“毛晋秘箧”、“毛晋秘玩”、“晋宝”之类,也应属鉴赏章,表示对被赏古籍的珍视。有些鉴赏章直舒鉴赏结果,如“墨妙笔精”、“天葩云锦”、“稀世之珍”、“善本”、“宋本”、“元本”、“甲”

 等印章,都属此类。

 古籍上的训诫章,对于官书来说,所刻是对读书者的某些必须遵守的规定。如《天禄琳琅书目》卷一著录的《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原是鄂州州学的官书,上有训诫章云:“鄂泮官书,带去准盗!”意即带着书离开将和盗贼一样看待,其规定可说极为严厉。而对于私书来说,则主要是对后世子孙永保其书的期望,这类印章大都不外是“子孙永保”、“鬻及借人为不孝”之类。

 也有文字较多的训诫章,如《天禄琳琅书目》卷四著录的《宋张时举弟子职等五书》。上有一训诫章,共七行,每行八字,共五十六字:赵文敏公书卷末云:五家业儒辛勤置书,以遗子孙其志何如!

 后人不读将至于鬻,颓其家声不如禽犊。

 苟归他室当念斯言,取非其有无宁舍旃。

 古籍的印章,常见的还有一种闲章。所谓闲章,即这种印章只是抒发一下个人心迹,而对图书来说,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如《天禄琳琅书目》卷一著录的《春秋经传集解》,即有一闲章云:“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再如同书卷九著录的《新编古今事文类聚》,上有一闲章为:“对此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这种印章,就其寓意来说,亦难说不闲雅,但钤在书上,毕竟可有可无,没有实在的意义。近人叶德辉在其所著《藏书十约》中说:“余见宋元人收藏书籍、碑帖、字画、多止钤用姓名,或二字别号,或三字斋名,此正法也。明季山人墨客,始用闲章,浸*至于士大夫,相习而不知其俗……”足见在书上加盖闲章并不受人欢迎,甚至以为这是件粗俗之事。

 古籍上的印章,尤其是名人印章,可大大提高该书的身价,因而,常有伪造,

 这是特别需要注意的。

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是根据我国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人才极为匮乏的现状,于2005年在南京艺术学院尚美学院新增设的专业。2008年9月,文物系划归人文学院统一管理。现在校学生已有四届。该专业在充分利用南京艺术学院的综合艺术资源与南京博物院等省内各博物馆的文物资源的,聘请各大高校著名专业教授、各相关机构的研究员及相关企事业的专业鉴定和修复人员,通过整合各种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该专业以博物馆学、考古学等文物基本理论知识为先导,以中国陶瓷、书画、玉器和杂项等文物鉴赏知识为基础,广泛开设文物鉴定与修复课程及教学实践活动。主要课程包括陶瓷制作、裱画制作、陶瓷修复、古籍修复、陶瓷鉴赏、玉器鉴赏等。该专业最终向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掌握文物鉴定和修复知识和技能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主要在各级各类博物馆、文化部门,从事有关中国文化与历史文物的鉴定、修复与管理工作。

文物鉴赏与修复指导性教学计划

培养目标:

专业化与普及型艺术人才培养并重,充分体现“厚基础、强实力、宽口径、高素质”的综合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的鉴赏与修复文物能力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以“大美术”教育理念为主旨,在强化本专业必选课程教学基础上,努力使必选课程与任选课程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力求扎实专业基础、提高艺术品位、突出研究能力、拓宽综合素质,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若干相邻专业课程的知识内容和应用技能,成为一专多能的综合美术人才。

主要课程:

陶瓷制作、裱画制作、陶瓷修复、陶瓷鉴赏、玉器鉴赏、工艺美术史等。

艺术实践:

第3-8学期期间根据教学需要以课程为单元统一安排外出考察、参观等活动等。

计划学制:4年

最低学分:160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