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战,中华大地涌现出无数英雄儿女。搜集一位抗日英雄的资料,把他的故事简要的写下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3收藏

八年抗战,中华大地涌现出无数英雄儿女。搜集一位抗日英雄的资料,把他的故事简要的写下来。,第1张

赵一曼是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四川省宜宾县人。1905年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冲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缚,走上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加入中国***。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9 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她能文能武,机智过人。为了启发工人、妇女觉悟,她不时创作一些文艺作品在地下刊物上发表。在一首《滨江述怀》的诗中抒发了她坚定的抗日意志:“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 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她协助团长指挥作战,与敌激战竟日,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果断地说:“你是团长,有责任将部队带出去,我来掩护!”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为了得到口供,日军将她送进医院监护治疗。在医院里,她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争取看护和看守人员。1936年6月28日,在看护和看守帮助下逃出医院。6月30日晨,被追敌再度捉捕,受到更加残酷的刑讯。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万岁!”视死如归,从容就义。时年31岁。

为纪念她,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一曼大街。朱德、宋庆龄、董必武等党和国家***为她题了词。 抗日民族英雄

永远的丰碑:杨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

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

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越过山海关,开始侵袭热河省(今并入河

北、辽宁、内蒙古等地),在3月4日攻占了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口

发动大举进攻。10日,日军逼近喜峰口。赵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军

40华里,在日军之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将敌先头部队击退,在孩

儿岭及口门一线稳定了前沿。为了有效消灭进攻阵地的敌军,赵登禹

要求部队待敌进至百米之内,再突然出击,以手榴弹炸,用大刀砍。

由于两军混杂,使敌飞机、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入夜,赵登禹

又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

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击伤,但仍

裹伤出击率部众与敌肉搏相拼。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

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

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

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

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

日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

发动猛烈攻击。132师将士在赵登禹的率领下,不畏强敌,奋勇抵抗。

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

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

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

时年仅39岁。

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在执

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他们“给

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

布命令,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1945年后,北平市政府将北沟沿改

名为赵登禹路,以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卢沟桥

西道口的赵登禹烈士墓进行了多次修缮。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

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

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

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

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

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

报国无门,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

甲,回到了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

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

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

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

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

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

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从

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

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

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

胆。

在党组织帮助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

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

加入中国***,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

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

伟大的中国***,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

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

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

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

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

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

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

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

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

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

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

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

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

经组织批准俩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

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

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

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

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

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

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

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

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

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

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

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

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

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

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1、含义不同:伪军,就是伪政权的军队,主要是指侵略国家将被侵略国家或地区的民众或敌方投降士兵组织而成的武装部队,在我国多指抗日战争时期协助日军进行军事活动的汉奸军队。

被称为“皇协军”的只有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华北治安军。华北治安军,也称华北绥靖军,俗称“皇协军”“二鬼子”,是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华北扶植创建的一支傀儡伪军部队。

2、构成特色不同:抗战时期中国的伪军主要有四支:汪精卫伪政府的和平建国军、伪满洲国的伪满洲军、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华北治安军、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的伪蒙古军。

皇协军的军服参考了当时德军的常服和礼服设计,这套军服很有特点,颜色为蓝色,军官上衣是西装小翻领式,有领带,使得小翻领和领带第一次在中国军服中出现。帽徽和伪满军队帽徽一样都是五族共和五色五角星,但红色和**颠倒。

军衔同国军,不过三角形变五角星。后来由于伪华北政权并入汪伪政府,统一了伪军的军服,其军服与重庆政府基本一样。

3、总结:皇协军就是华北治安军,是伪军的一种;伪军则是包括皇协军在内的各种伪政权部队的总称,不能将伪军称为皇协军,但可以将皇协军称为伪军。但他们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汉奸。

扩展资料:

抗战时期,有一支身份特殊的人群:朝鲜籍日本兵。据日本厚生省统计,战时的朝鲜人军人军属一共24万零2341人,朝鲜方面的资料显示则有70万之多。在二战中,约有10万朝鲜籍日本兵投入了半岛外的战斗,另外非编制的军人军属,则被征作劳工或者监工(监督中国和朝鲜劳工)。

伪满的大量朝鲜籍宪兵警察,他们也就是东北老人口中骂得最多的手举棒子的凶狠“二鬼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与大韩民国建交之前,中国官方长期称呼大韩民国国军为“伪军”。现今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因不承认韩国的合法性,也将韩军称为“南朝鲜傀儡军”(尤其是韩国保守派执政时期)。

参考资料:

-伪军

  七战匈奴——卫青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人,西汉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幼为家奴,饱尝酸辛,及长,为侯府骑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武帝,始以卫为姓,入宫当差。不久被武帝升为建章监、侍中,迁大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春,以车骑将军率万骑出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击匈奴,进至龙城(今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旗境),斩获700人,受爵关内侯。元朔元年(前128)秋,率3万骑出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境)反击匈奴,斩获数千。二年春,与将军李息等领兵出云中(今呼和浩特西南),向西至高阙(今内蒙古临河西北),再折向南,围歼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两部,斩获数千,取得河南地(今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开辟其后出击匈奴单于本部的基地,受封长平侯。五年春,率骑兵3万出高阙六七百里,夜袭右贤王,俘获15万人,拜大将军,统领众将。六年春、夏,两次率六将军、十余万骑出定襄(今和林格尔西北)击漠南单于大本营,歼万余人(见河南漠南之战)。元狩四年(前119)春,率4将军、5万骑出定襄奔袭匈奴,击溃单于本部,追至窴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面支脉)赵信城,烧匈奴积粟而还。是役斩获近两万人,给匈奴以沉重打击(见漠北之战)。因功与霍去病并为大司马。卫青一生七次率兵击匈奴。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处世谨慎,奉法守职。

  匈奴末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籍贯河东平阳(属今山西临汾)。霍去病少年时生活在奴婢群中,贫贱艰苦。但他随舅父卫青习武,骑射、击刺技艺超群,体魄健壮,寡言守信,智勇兼备。霍去病18岁即为天子侍中(皇帝身边保卫安全的官),同年便随大将军卫青参加与匈奴右贤王争夺河南地(今河套地区)的最后一战,号“票姚校尉”。他率领800精骑,距大军数百里之遥,乘匈奴不备,选择便于进攻的目标,出奇制胜,斩杀敌兵1028人,首战告捷,被封为冠军候。公元前119年,汉朝决定派卫青、霍去病率骑兵5万,步兵几十万人合围漠北。霍去病出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右北平(今河北平泉县一带),卫青出定襄(今内蒙和林格尔),分兵越过沙漠,寻求与单于决战。 根据沙漠作战的特点,霍去病大胆选用部分降汉的匈奴人和留居匈奴时间较长的汉人为军校,造成熟知匈奴军情和漠北物候的优势。率领有向导的轻骑兵,离开基地,深入敌后,“取食于敌”,“追奔逐北”两千多里,寻找单于。由于单于主力西移,他又率部翻离候山(今何地不详),渡弓卢水(今蒙古克鲁伦河),与匈奴左贤王(辖匈奴东部地方的最高长官)部酣战,结果获匈奴顿头等3小王将军、相国、都尉等83人,共斩俘7万余人,匈奴左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卫两军终于胜利会师于瀚海(今贝加尔湖),为庆战功,在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德尔山)立祭天高坛,在姑衍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开祭地广场,后班师凯旋。此役收复大漠以南所有土地,屯田筑垒防御匈奴,“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解除了西汉初年以来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霍去病也晋升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两年后,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由披铁甲的官兵列队将灵柩护送到自己的墓穴茂陵东,葬于外形仿祁连山状的高大墓中,墓前还有汉武帝为表彰其战功而立的14件大型圆雕石刻。上书其座右铭:“匈奴末灭,何以家为!”李白《乐府诗胡无人》写道:“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虎剑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满门忠烈——杨业

  杨业(?——986年),原名重贵,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人。他从小就擅长骑射,爱好打猎。曾对同伴说:“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鹰犬逐雉兔尔”。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辽国驸马萧多罗率军十万进犯雁门,杨业派遣少数士兵固守关城,自己率军几百绕道辽军背后发起进攻。他刀斩萧多罗,生擒辽将领李重海,使辽军望之丧胆,“望见业旌旗即引去”。太平兴国七年,契丹三万骑兵分三路攻宋。 中路袭击雁门,被杨业打得大败,杀死辽军三千人,俘虏一万多,牛马五万多,攻破堡垒三十六个,战果辉煌由于杨业屡立战功,人们称他为“杨无敌”。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二次征辽,在辽大军压境地的情况下,杨业奉命掩护新收复的四州百姓迁入关内。在与辽军激战中,由于孤立无援,被困在陈家谷口。杨业身负重伤后仍奋力杀敌数百人,后因战马受重伤,无法前行被擒。受俘后,誓死不降,绝食而亡。其英勇事迹被传为佳话,随即辽代就有人在密云古北口修建杨无敌庙,以祀奠杨业。北宋苏颂《和仲巽过古北口杨无敌庙》诗云:“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来,至今遗祠。”

  精忠报国——岳飞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颖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 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正当岳飞所向披摩,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 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 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 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邢前挥笔写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出身将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都司佥事,次年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进掠龙山所,戚继光等即率10倍于敌的明军前往阻击。倭寇分3路冲杀,1万多明军竟不堪一击,阵渐大乱,纷纷溃退。戚继光看到形势危急,纵身跳上一块高石,连发3箭,3个倭寇头目应声而倒,倭寇群龙无首,仓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乱频繁,百姓深受其害。数千名倭寇包围桃渚千户所,戚继光从宁波率兵连夜驰援台州,解桃渚之围,歼入侵海门倭寇。接着,亲去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农民和矿工3000余人,以岳家军为榜样进行编练,终成闻名天下的戚家军。戚继光针对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了长短兵器配合,因敌因地变换队形、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使用飞刀、飞枪、飞箭的火箭等,屡次打败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驻守台州。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墙,训练守军。四十年(1561年),数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陆。戚继光率军出击,在宁海健跳(今属三门),临海花街、上峰岭、白水洋和太平(今温岭)新河、长沙等地,连续9次挫败倭寇的进犯,救出数千名被掳难民。史称台州大捷,亦称台州九战九捷。次年夏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并乘胜破牛田、兴化的倭寇,连克60余营。四十二年(1565年)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后戚继光在蓟州镇守16年,边备修饬,外敌不敢轻易进犯。因受排挤,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广东戍守。后遭诬陷,夺职回乡。戚继光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他的优秀军事理论著作《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视。

  抗清英雄——袁崇焕

  袁崇焕(1584428-1630816),明末杰出军事家,抵抗后金英雄、爱国将领。字元素,号自如。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人。祖籍广东东莞,出生于平南。曾任兵部尚书、右副督御史、蓟辽督师等。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授福建邵武知县。喜欢研究兵法,常向退伍老卒了解东北边塞情况。天启二年(1622)入京朝觐,升任兵部主事。单骑赴山海关考察关内外形势,自请守辽抗金,擢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关监军。组织修筑宁远(今辽宁兴城)等地城堡,招练兵马。天启四年再迁山东布政司右参政。督率军民修缮边镇,开疆拓土。天启五年十月,抵制辽东经略高第之命,拒绝将军队撤译关内,率部留守宁远。升山东按察使。次年挫败努尔哈赤所率后金劲旅,获宁远大捷。改任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兼兵部侍郎,收复高第所弃关外故土。天启七年苦战宁远、锦州,击退皇态极所率后金大连。因受宦官魏忠贤党徒诬陷,辞官归。崇祯元年(1628)起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次年斩杀皮岛守将毛文龙。在任辽事期间曾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攻,阻止后金军南下。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绕开袁崇焕在辽西的防线进攻北京。袁崇焕问讯后率部星夜驰援京师。获广渠门、左安门大捷,力解京师之危。但崇祯帝听信谗言,崇祯帝误中皇太极反间计,以为袁勾结后金,引敌胁和被逮下诏狱。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以谋逆罪磔死。其尸身被百姓所食。其部下佘义士夜窃其尸葬于今北京广渠门内东花市斜街,即原广东义园,并为其世代守墓至今已传十七代。清初设馆修《明史》时,冤情方大白。袁崇焕被后代史学家誉为“明朝第一将军”。

  吾头可断,身不可辱——史可法

  史可法(1602~1645),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人。明崇祯进士,累迁右佥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灭明朝,福王(弘光帝朱由崧)立,史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马士英等共主朝政,但受马排挤。诏令史督师,出镇淮、扬,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开府扬州。 史可法驻守扬州时,在四方无援的情况下,整饬军队,修筑城垣,晓以民族存亡大义,激励4000军民固守孤城。清摄政王多尔衮5次致书诱降,他誓死不从。城陷前几天他给母亲、妻子写下遗书,表示要以死殉城。清顺治二年(1645)四月十八日,清军抵达扬州城西北郊斑竹园,清豫亲王多铎再次劝降,史不理会,令将士登城分守各门,自守险要的西门。清军强攻不破,伤亡甚众,遂乔装明军,得计入城。史见大势已去,欲拔刀自刎,被一参将护持而行。至小东门,见军民遭屠戮,即挺身而出,大呼:“吾史督师也!万事一人当之,不累满城百姓。”于是被执。多铎劝降,史说:“吾朝廷大臣,安肯苟活?城存与存,城亡与亡,吾头可断,身不可辱。”遂从容就义。后人于扬州城北梅花岭畔建“史公祠”及其衣冠冢,以为纪念。

  收复新疆--左宗棠

  左宗棠(1812~1885), 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重要首领。字季高,一字朴存,号上农人。湖南湘阴人。 1875年(光绪元年),清政府内部发生“海防”和“塞防”的争论。时西北边塞和东南沿海防务均告危急;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左宗棠力表异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是年5月,奉命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驻肃州指挥多路军讨伐阿古柏,次年1月占和阗(今和田),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以收长治久安之效。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时,抨击崇厚一任俄国要求,轻率定议约章,丧权失地,主张“先之以议论”,“决之于战阵”。1880年春,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肃州抵哈密。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定,应诏至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同年夏,调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84年6月,奉召入京,再任军机大臣。时值中法战争,法国舰队在福州马尾击溃福建水师,奉命督办福建军务。11月抵福州后,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1885年病故于福州。著有《楚军营制》(附条规),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收复台湾——郑成功

  郑成功(公元1624~1662)初名森,字大木,唐王赐姓朱,改名成功,为明末南安人。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对台湾人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不断骚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激起中国人的无比愤慨。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 1661年4月,郑成功令长子郑经防守厦门,新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 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000人,损失惨重。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

  虎门销烟——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福建侯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抗日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扯淡了不是!搞得有些人还挑拨起自己国家的南北矛盾了!当年我爷爷就被日本人抓过壮丁,在工厂里制造过飞机,由于当时日本是以满蒙为主要基地进行作战的,所以,对满蒙的搜刮相当严重,并没有那么多人愿意当伪军,部分是保皇派拥护傀儡政权的人连哄带骗的招募了一批流氓,其他的主要还是抓壮丁,那时候,日本人实行了严格的保甲连坐和户籍制度,成年男子是跑不了的,而且,当时在街上闲逛都不行,日本人缺乏人手的时候就到大街上抓“浮浪”,基本是拉上车就走,很多都是送到北方修筑要塞,后来都被灭口了!而且,日本人对所谓伪军其实是连训练再残杀,训练场上被打死个人都很正常。就这样,在北面的汉子们的骨气也没被消灭,义勇军游击队在短时间内发展的相当快,很多时候都是所谓的伪军成建制的反水。相比之下反倒是南方的沦陷区台湾倒是一片冷清,除了高山族的雾社起义可圈可点,其他的都不太硬气。这说明什么,台湾人民不想反对日本的残酷统治嘛!不是,他们的条件比东北更糟。我想特别说明的是,北方人直爽憨厚,特别是农民向来安分守己,他们只有在逼迫下才会爆发,但不要错误的理解了,他们的友善和忍耐。另外,如果有人想那这个说事,搞出个什么南北人种素质差异什么的,那就只能是用来恶心人的。承认差异是可以的,但如果要是带有什么龌龊的动机,我劝他还是省省吧!能看明白事儿再说吧!

《宋史》中的《岳飞传》,实际上是根据岳飞的孙子岳珂在岳飞死后几十年为他撰写的私传《鄂王行实编年》所改编,根本没有什么可信度,这个道理就好比前次毛泽东的孙子在媒体上宣称是他爷爷领导取得了二战胜利一样荒唐。该传记中记载的很多“史实”都已经被考证出是杜撰伪造的,如:绍兴十年(1140)七月十四日宋金颖昌大战,岳飞部将王贵在《王贵颖昌捷奏》中说杀敌“五百余人”,而岳珂杜撰为“杀敌五千”,而这实际上就是岳家军对金军所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而这次战斗中“杀其统军、上将军夏金吾”里这个“夏金吾” 也是岳珂自己杜撰出来的,根本不见于其他史料记载;

所谓的“兀术遗桧书”也是岳珂自己杜撰出来的,也不见于其他史料记载,是条孤证,而且也不符合情理,因为跟秦桧订约的是金国主和派大臣挞懒,不是兀术,兀术是死硬主战派,正是他杀了主和的挞懒与南宋重开战端,故不会无缘无故地遗书秦桧求和;

而所谓“岳飞以五百骑破金兵十万”(其实光看这个数字对比就知道是胡编意*)的“朱仙镇大捷”,经考证,历史学界认为根本不存在,纯属岳珂杜撰出来的,所谓一天连发十二道金牌催岳飞回师也是戏剧化的描写;(见邓广铭《岳飞传》)

所谓“岳飞大破拐子马”中的“拐子马”,并不是岳珂胡乱编造的用链子连在一起所谓“连环马”,只不过是“两翼而出”的侧翼骑兵而已,是宋人的一种俗称,这个经考证早就已有定论。这段事迹的描述也早有人指出纯属谬误。清康熙皇帝就说过,女真人没有马批铁甲的习惯,当时女真人也没有如此生产能力,更荒唐的是,把几匹马用链子连在一起,马跑起来就很容易摔倒,这都是没有骑过马没有军事常识的人胡乱猜想。其实只要自己想想就能明白,骑兵的优势就在于机动力和速度,把几匹马用链子连在一起,不仅起不到加强攻击力的作用,反而导致速度的下降,这都是不合情理的。

岳飞也不是什么百战百胜,如《金史王伯龙传》中就记载“军渡采石,击败岳飞、刘立、路尚等兵,获刍粮数百万计。”。《金史完颜昂传》也记载“宋将岳飞以兵十万,号称百万,来攻东平。东平有兵五千,仓卒出御之。时桑柘方茂,昂使多张旗帜于林间,以为疑兵,自以精兵阵于前。飞不敢动,相持数日而退。”“昂举兵以为声援,飞乃退”。《金史仆散浑坦传》记载“天眷二年,与宋岳飞相拒。浑坦领六十骑,深入觇伺,至鄢陵,败宋护粮饷军七百余人,多所俘获。”。《金史完颜宗秀传》记载“宗弼复取河南,宗秀与海陵俱赴军前任使。宋将岳飞军于亳、宿之间,宗秀率步骑三千扼其冲要,遂与诸军逆击败之。”

而《宋史》站在宋的立场,就一味吹嘘宋军的战绩,败仗隐而不提,这都是中国史家的通病。

另外,史书上动不动就说岳家军杀敌“数千数万”,甚至如上文提到的“以五百骑兵破金兵十万”的胡编,除了上面澄清了的伪造之外,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偷换概念的问题,实际上,岳家军在大部分战斗中所歼灭的敌人,并不是真正的女真“金兵”,而只是“伪齐”政权的“伪军”,以及被金兵抓壮丁来的“签军”,这种“签军”,只是作为一次性使用的炮灰性质的部队,用来在交战时挡在前面消耗对方的箭石,是从汉人老百姓中抓来的壮丁,蒙古人后来也经常使用这种手段。

甚至很多都不算是军队,连“签军”的名义都没有,所谓岳家军的赫赫战功很多就是靠杀这些没有什么战斗力的本民族的“签军”和“伪军”建立起来的。大家应该记得,当时“金兵”中有人称岳飞为“岳爷爷”,这些人就是“金军”中的汉人“伪军”“签军”部队,这是当时汉人的口语。从情理上来说,女真金人也根本不可能去称呼异族敌人而且是自己手下败将为“爷爷”。

还有,岳飞的军队也劫掠百姓,见诸于很多史料。如陈亮的《中兴遗传》就有记载。《三朝北盟汇编》也记载:岳飞部将韩顺夫攻讨曹成时“辄扎营解甲,以所掳妇人佐酒”,结果大意之下吃了败仗,岳飞大怒之下“尽诛其亲随兵”。

还有岳飞所谓的《满江红》一词,也是明代人伪作,写作年代不早于明代中叶,此事史学界早有定论。该词从未出现于宋元人的任何著述中,即使是岳飞子孙收录的家集里,也没有收录,连相关记载也没有,一直到了明代才突然出现在徐阶所编的《岳武穆遗文》,是根据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词碑收入的,且赵宽碑记中提及的岳飞另一首诗《送紫岩张先生北伐》经明人考证也是伪作。词中“踏破贺兰山阙”就是一个破绽。贺兰山不同于前人泛称边塞的“玉门”、“天山”之类,其入于史书,始于北宋。唐宋人以贺兰山入诗,都是实指,贺兰山在今内蒙古河套之西,南宋时属西夏,并非金国土地,而金国黄龙府,在今吉林省境内。岳飞不可能以在西夏境内的“贺兰山”来比喻攻打金国黄龙府的志愿,这是牛头不对马嘴。实际上是,明代北方鞑靼族常取道贺兰山入侵甘、凉一带,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年),明将王越曾在贺兰山抗击鞑靼,打了一个胜仗,因此,有学者推测“踏破贺兰山阙”是王越或者王越手下文人所作歌颂胜利的诗词。

还有,岳飞的性格也不是象大家想象的那样和蔼可亲,他的舅舅就是被他亲手杀掉的,而且是亲手挖出心脏。虽说是他舅舅作乱在前,但是这手段也太狠了一点。另据《三朝北盟汇编》记载“先是飞在洪州,与江南兵马钤辖赵秉渊饮,大醉,击秉渊几死”,和别人喝酒,喝醉了就打人,差点打死,可见脾气很暴躁。

岳飞对下属也很苛刻刑峻,他的一个幕僚出于好心为他向上表功,他为了刻意显示自己“无私”,就找借口把别人打了五百鞭子。他手下的士兵仅仅因为拿了别人一缕麻线捆缚马草,就被他小题大做斩了首,这种借别人脑袋来树立自己权威的作法跟曹操的借粮官的人头来稳定人心和割发代首的阴谋手段是性质完全一样的。

岳飞手下部将傅庆,想去投奔南宋另一支军队的首领刘光世,岳飞知道后就杀了傅庆。

岳飞跟同为抗金力量的友军也经常火并,如刘泾,与岳飞同为统制,有人向岳飞告发,说刘泾阴谋吞并岳飞的军队。岳飞先下手为强,杀了刘泾,吞并了它的军队。

其实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岳飞为了扩充实力是有点不择手段的,岳飞以及他的“岳家军”是很带有点军阀性质的,他的“岳家军”相当于是一只私家军队,如果任由他的势力坐大,很难说他不会演变成唐代的藩镇割据,这也是他受到赵构猜忌,导致被杀的重要原因。

崇拜岳飞的人都是叶公好龙,所谓距离产生美,如果你真的跟他生活在一起,你也许就不一定还会喜欢他了。

八年抗战,中华大地涌现出无数英雄儿女。搜集一位抗日英雄的资料,把他的故事简要的写下来。

赵一曼是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四川省宜宾县人。1905年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冲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