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除湿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4收藏

古籍中的除湿汤简介,第1张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除湿汤处方半夏麹(炒一钱半)厚朴(姜制一钱半)苍术(米泔浸二钱)藿香(一钱)陈皮(去白一钱半)白茯苓(去皮二钱)白术(二钱)甘草(一钱)功能主治治寒湿所伤,身体重著,腰脚酸痛,大便溏泄,小便赤涩。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七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钟,食前服。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世医得效方》卷四:除湿汤处方半夏(汤洗)厚朴(去粗皮,切,姜汁炒)各30克藿香叶15克(去土)陈皮(去白)15克甘草9克苍术(米泔浸)30克(切,炒赤)制法上药锉散。功能主治燥湿健脾。主周身重著;或多食生冷,吐利俱作。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7片,红枣1枚,煎至160毫升,热服,不拘时候。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四《明医指掌》卷四:除湿汤处方厚朴(姜汁拌,炒)1钱,苍术(米泔浸,炒)1钱,半夏1钱,藿香叶3分,陈皮5分,茯苓5分,白术5分。功能主治痢疾病久,所下若鼻涕、冻胶,脉迟弱,形体虚怯,四肢倦怠。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温服。摘录《明医指掌》卷四《眼科纂要》卷上:除湿汤处方连翘、滑石、车前、枳壳、黄芩、川连、木通、粉甘草、陈皮、白茯苓、荆芥、防风。功能主治风弦赤烂外障,脾胃湿热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眼科纂要》卷上《一盘珠》卷一:除湿汤处方苍术、白术、白苓、甘草、干姜、橘红、丁香各等分。功能主治中湿。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水煎服。摘录《一盘珠》卷一《女科万金方》:除湿汤处方槟榔、甘遂、威灵仙、赤芍药、葶苈、半夏、厚朴、苍术、藿香、陈皮、白茯苓、白术。功能主治诸湿,腰膝肿疼,项颈浮肿,筋骨紧急, 凝滞。用法用量每服5钱,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服。摘录《女科万金方》《普济方》卷一一八:除湿汤处方平胃散加半夏曲(炒)、藿香、白茯苓、白术各等分(一方去白术,用赤茯苓)。功能主治寒湿所伤或脾虚停湿,身体重著,腰脚酸痛,面

详见百科词条:除湿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6:20:22 共225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伤寒论》方之甘草干姜汤 31 甘草干姜汤的别名 32 处方 33 功能主治 34 甘草干姜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疝气证治论》方之甘草干姜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甘草干姜汤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六方之甘草干姜汤 51 甘草干姜汤的别名 52 组成 53 制备方法 54 功能主治 55 甘草干姜汤的用法用量 56 附注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甘草干姜汤 1 拼音

gān cǎo gàn jiāng tāng

2 概述

甘草干姜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三首。

3 《伤寒论》方之甘草干姜汤 31 甘草干姜汤的别名

干姜甘草汤(《妇人大全良方》卷七)。

32 处方

炙甘草四两,干姜二两[1]。

甘草12克(炙)干姜6克

33 功能主治

《伤寒论》方之甘草干姜汤主治伤寒误汗后,四肢厥冷,咽中干,烦躁吐逆,及肺痿吐涎沫而不咳,其人不渴,遗尿,小便数者[1]。

《伤寒论》方之甘草干姜汤功在温中益气。主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咽中干,烦躁吐逆;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

34 甘草干姜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分二次服[1]。

上二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35 摘录

《伤寒论》

4 《疝气证治论》方之甘草干姜汤 41 处方

甘草5分,干姜5分,蜀椒3分,附子3分。

42 功能主治

《疝气证治论》方之甘草干姜汤主治诸疝泄利者。

43 甘草干姜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44 摘录

《疝气证治论》

5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六方之甘草干姜汤 51 甘草干姜汤的别名

二神汤

52 组成

甘草(炙)、川白姜(炮)各等分。

53 制备方法

上锉散。

54 功能主治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六方之甘草干姜汤主治男女诸虚出血,胃寒不能引气归原,无以收约其血。

55 甘草干姜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食前煎服。

56 附注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干姜地黄散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7 《准绳·女科》卷二引《神巧万全方》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干姜地黄散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干姜地黄散 1 拼音

gàn jiāng dì huáng sǎn

2 处方

熟干地黄1两,柴胡1两,黄耆1两,苍术1两,牛膝(去苗)1两,鳖甲(醋炙黄)2两,白芍药7钱半,当归7钱半,姜黄7钱半,琥珀7钱半,厚朴(去皮,姜汁涂炙)7钱半,川芎7钱半,陈橘皮(去白)7钱半,木香半两,桂心半两,羌活半两。

3 制法

上为散。

4 功能主治

妇人血风劳,冷气攻心腹疼痛,四肢不和,食减少,日渐羸瘦。

5 干姜地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生姜半分,煎6分,热服。

6 摘录

《准绳·女科》卷二引《神巧万全方》

7 《准绳·女科》卷二引《神巧万全方》 71 方名

干姜地黄散

72 组成

熟干地黄1两,柴胡1两,黄耆1两,苍术1两,牛膝(去苗)1两,鳖甲(醋炙黄)2两,白芍药7钱半,当归7钱半,姜黄7钱半,琥珀7钱半,厚朴(去皮,姜汁涂炙)7钱半,川芎7钱半,陈橘皮(去白)7钱半,木香半两,桂心半两,羌活半两。

73 主治

妇人血风劳,冷气攻心腹疼痛,四肢不和,食减少,日渐羸瘦。

74 干姜地黄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生姜半分,煎6分,热服。

7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古籍中的干姜地黄散 《张氏医通》:[卷十五]妇人门上

服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日三。妊娠忌桂故熬。干姜地黄散治妊娠漏胎下血。干姜(炮。一两)干地黄(六两

《张氏医通》:[卷十妇人门上]胎前

不止。参、、术、草、胶、艾、归、芍之类。有热。加炮姜、茯苓。半产而心腹痛。或发寒热。以手按之愈痛者。

《外台秘要》:[卷第二十九]蹉跌方三首

深师疗蹉跌补绝复伤,地黄散方。干地黄(十分)桂心干姜芎甘草(炙)当归(各二分)芍药(五分)上七味捣为

《女科百问》:[卷上]第四十一问身目黄

拘时。地黄散。治妇人血少。气多寒。面色青白。地黄干姜(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不拘时。

《明医指掌》:[卷九妇人科]崩漏三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 31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别名 32 处方 33 功能主治 34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伤寒大白》卷一:柴胡桂枝干姜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摘录 5 《四圣心源》卷七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柴胡桂枝干姜汤 1 拼音

chái hú guì zhī gàn jiāng tāng

2 英文参考

Chaihu Guizhi Ganjiang Tang

3 《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

31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别名

柴胡桂姜汤(《金匮要略》卷上)。

32 处方

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3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6克(熬)甘草6克(炙)

33 功能主治

和解散寒,生津敛阴。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34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温服150毫升,日二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35 摘录

《伤寒论》

4 《伤寒大白》卷一:柴胡桂枝干姜汤

41 处方

柴胡、桂枝、黄芩、广皮、甘草、人参、芍药、干姜、半夏。

42 功能主治

太阳中风,兼少阳寒热;少阳症兼见太阳,小便不利。

43 摘录

《伤寒大白》卷一

5 《四圣心源》卷七 51 方名

柴胡桂枝干姜汤

52 组成

柴胡3钱,甘草2钱,人参1钱,茯苓3钱,桂枝3钱,干姜3钱。

53 主治

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54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用法用量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古籍中的柴胡桂枝干姜汤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五]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全篇

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头汗出,往来寒热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汗之。又有柴胡证具,而反下之,心下满而硬痛

《伤寒溯源集》:[卷之七少阳全篇(合病并病附)]少阳证治第十四

。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伤寒发汗。固所宜然。虽五六日。若表证

《证治准绳·伤寒》:[卷三少阳病]往来寒热

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难知曰若用柴胡而移时于早晚气移于血血

《伤寒论纲目》:[卷十一·少阳经症]寒热往来

热后寒。然寒热有三症。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有表症而往来寒热者。用小柴胡。即本条是也

《伤寒证治准绳》:[卷三少阳病]往来寒热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别名 4 处方 5 功能主治 6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用法用量 7 方解 8 运用 9 现代适应证 91 风湿性关节炎 92 坐骨神经痛 10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药理作用 101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102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03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104 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105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106 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 107 对肾功能的影响 108 参考资料 11 各家论述 12 附注 13 摘录 14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1 拼音

gān cǎo gàn jiāng fú líng bái zhú tāng

2 概述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为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方论》方[1]。该方剂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损伤,促进、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有抗感染、改善心血管功能、改善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及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因此对风湿性关节炎、部分坐骨神经痛具有一定的疗效[2]。其对消化系统功能及肾功能的积极作用,可能是其“除湿”的主要机理[2]。但是对严重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所致坐骨神经痛仅凭此药不可能根治,应结合手术治疗为宜[2]。

3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别名

甘姜苓术汤、肾著汤[1]。

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卷中)、肾著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甘草汤、除湿汤、苓姜术甘汤、茯苓干姜白术甘草汤

4 处方

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1]。

甘草6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3]

5 功能主治

功能温脾祛湿[1]。主治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夜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阳气不行而致的胞痹证,症见少腹膀胱胀痛,小便不通[1]。

功在祛寒除湿[3]。主治肾著病。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3]。

暖土胜湿;补土制水,散寒渗湿;温脾化湿。主治肾著。治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致患肾著,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腹重,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寒湿下侵,身重,腰以下冷重而痛,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胞痹,小便不利,鼻出清涕者;呕吐腹泻,妊娠下肢浮肿,或老年人小便失禁,男女遗尿,妇女年久腰冷带下等,属脾阳不足而有寒湿者。

6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分三次服[1]。

上四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腰中即温。

以水5升,煮取3升,分温3服。腰中即温。

7 方解

肾著病,以腰重冷痛为主要见症,缘于寒湿外袭,痹著于腰部所致,腰为肾之府,故以“肾著”名之[3]。此证多起于劳动汗出之后,衣里冷湿,或居处潮湿,久而久之,寒湿之气侵于腰间,以致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腰重而冷[3]。邪著于肌里,而未伤及脏腑,故其人饮食如故,小便自利[3]。邪虽外受,但无表证,非汗法所宜。肾受冷湿,著而不去,则为肾著[3]。然病不在肾之中脏,而在肾之外府,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3]。故治宜温化寒湿之法[3]。方中以干姜为君,取其辛热之性,温中祛寒[3]。以茯苓为臣,淡渗利湿[3]。两者配伍,一热一利,热以胜寒,利以渗湿,寒去湿消,则病本得除[3]。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以助除湿之力[3]。使以甘草调诸药而和脾胃[3]。4药配合,共奏祛寒除湿之效,寒湿尽去,则冷重自愈[3]。

方中干姜辛热,温里散寒,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利水为臣;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

8 运用

1使用注意: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酢物。

2肾著:杜某,女,52岁。腰痛,腰部重倦有冷痹感,两侧髓关节痛,行动拘急痛,俯仰困难,四肢倦怠无力已5月余,治疗无效。诊其脉沉迟,此肾著证也,肾虚而寒湿所侵,腰受冷湿著而不去,治宜温通驱寒湿为治,拟用肾著汤。白术1两,云苓1两,干姜1两,炙甘草5钱,2剂,清水3钟,煎至1钟,温服。后以原方加桂枝尖、杜仲,共进8剂而愈。

3半身出汗:本方治疗半身出汗12例,病程最长25年,最短半年;有布氏杆菌病史者2例,风心病史1例,非特异性结肠炎病史3例。病者皆有脾阳不足,寒湿内盛的症状,如汗出、身冷、畏寒等。结果治愈9例,好转3例。服药最少2剂,最多12剂。

4滑精:一士人,年73,平生小便频数,腰冷如坐水中,厚衣覆盖而坐, 时泄不自禁,诸治并无效,如此已10余年矣。余诊之,心下悸,即与此方而痊愈。

5带下:丁某,女,44岁。带下年余,近半月来加重,色白清稀,绵绵不绝,少腹隐痛,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酸,舌胖苔白,脉小略滑。乃寒湿阻滞胞宫。药用茯苓、白术各30g,干姜、甘草各10g,苍术20g,煎服。4剂后,带下明显减少,腰痛、头晕明显好转。

9 现代适应证

[4]

适应证: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寒湿者,可以本方加减。

91 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炎是由于骨关节软骨完整性破坏以及关节边缘软骨下骨板病变导致关节症状和体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本病为中老年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病因机制目前了解还不充分,主要病因有二:①一般易感因素如遗传、高龄、肥胖、性激素、骨密度、过度运动、吸烟以及其他疾病。②机械因素如创伤、关节形态异常、某些关节长期反复使用以及剧烈的文体活动等,上述原因导致软骨基质合成和分解代谢失调;软骨下骨板损害使软骨失去缓冲作用;关节内局灶性炎症。主要病理改变首先为软骨变性,局灶性软化,表面粗糙,失去正常弹性,局部小凹陷、脱落等;其次是骨糜烂,脱落后软骨下骨板暴露;第三是轻度的滑膜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晨僵和黏着感,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弹响等。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一种表现,其病因机理主要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咽峡炎后的晚期并发症。该病抗原性复杂,各种抗原分子结构与机体器官抗原存在同源性,机体的抗链球菌免疫反应与人体组织产生交叉反应,导致器官损害;而导致风湿性关节炎的抗原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荚膜由透明质酸组成,与人关节、滑膜有共同抗原性,这种抗原模拟自身抗原与链球菌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人体关节滑膜中产生风湿性关节炎;另外细胞免疫反应异常也是主要发病机制,如周围淋巴细胞对链球菌抗原的增殖反应增强,患者外周血对该抗原诱导的白细胞移动试验增强,淋巴细胞母细胞化和增殖反应降低,NK细胞功能增加;扁桃体单核细胞对该抗原免疫反应异常等。同时A族链球菌产生多种外毒素和酶类可直接损害关节也是重要机制。主要表现为关节结缔组织渗出、水肿等,全身较大关节游走性、对称性红、肿、热、痛、活动受限。

92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俗称腰腿痛,是指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95%见于腰45椎间盘突出。引起疼痛的原因是:①破裂的椎间盘组织产生化学物质的 和自身免疫反应使神经根发生炎症;②突出的髓核压迫或牵张已有炎症的神经根,使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加重水肿,使疼痛敏感性增高;③受压神经根缺血缺氧。与坐骨神经痛相关的疾病还有梨状肌综合征,多因梨状肌炎症外伤而增生、肥大、粘连所致;某些盆腔疾病如盆腔炎症及肿瘤也可出现坐骨神经症状,所以坐骨神经痛是一组疾病,而不是一种疾病,病因复杂,以炎症、外伤、肿瘤及先天性疾病多见。

10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药理作用

[5]

101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君药干姜可通过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而具有抗炎作用,干姜的水醚提取物都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姜烯酮能明显抑制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肉芽增生,增加肾上腺重量,减轻胸腺重量;干姜提取物可清除超氧阴离子及羟基,具有抗氧化作用。臣药茯苓所含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对佐剂性关节炎及继发性炎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能改善炎症的全身症状;茯苓水浸膏口服可抑制小鼠接触性皮炎。佐药白术可抑制脂质过氧化过程,降低组织中LPO含量,防止有害物质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对抗人RBC自氧化溶血,提高RBC中SOD活性,提高全血GSHPx活性,显著降低RBC中MDA含量。甘草具有保泰松或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渗出、水肿、肉芽组织增生及炎症的Ⅰ、Ⅱ、Ⅲ期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对免疫性炎症也有显著抑制作用;甘草也有抗氧化作用,甘草中胀果香豆素A有较强的清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甘草光(果)、甘草酮、甘草查耳酮有较强的抑制H2O2溶血的作用,光果甘草定,西班牙光果甘草定A、B对肝线粒体过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102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干姜可促进免疫功能,其醇提取物能明显改善荷兰鼠瘤免疫功能,升高脏器指数,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率,对抗5羟色胺的作用。臣药茯苓及茯苓多糖既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又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茯苓多糖及羟乙基茯苓多糖可使淋巴细胞毒性增加20~28倍,羧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加特异性玫瑰花环形成率;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可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拮抗免疫抑制剂对巨噬细胞的功能抑制,使脾脏、胸腺、淋巴结重量增加,茯苓多糖还能诱生IL2;茯苓素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功能,但对IL2的产生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从而对PHA、ConA、LPS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血清抗体、脾脏细胞抗体产生能力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茯苓煎剂能升高PHA诱发的淋巴细胞转化率,使脾脏抗体分泌细胞数明显增加,提高免疫球蛋白IgG含量。佐药白术水煎剂可显著增强抗体产生能力,增强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骨髓细胞增殖反应及IL1、IL2的分泌,提高外周血WBC数量,增加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对T淋巴细胞功能也有增强作用,使免疫抑制动物TH细胞数量增加,提高TH/TS比值,增加T细胞表面IL2R的表达,使IL2分泌显著增加;白术多糖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显著提高IL2分泌水平;白术挥发油可提高巨噬细胞活性,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使药甘草及其多种成分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比较复杂,甘草多糖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细胞功能,甘草甜素能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的能力,甘草酸二胺可提高血清中INFα水平,甘草次酸可升高淋巴细胞比率,甘草Lx可降低抗原量,抑制抗体形成,防治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甘草甜素还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抑制IgE、ConA、化合物48/80诱导的组胺释放,β甘草次酸是人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

103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君药干姜醇提取物及其所含姜辣素、姜辣烯酮有显著灭螺及抗血吸虫作用,不同浓度的姜辣素对曼氏血吸虫的毛蚴和尾蚴有显著的杀灭作用,并能阻止毛蚴对钉螺和尾蚴的感染;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沙门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臣药茯苓煎剂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抑杀作用。佐药白术水煎剂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使药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对金**葡萄球菌、结核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酵母菌、真菌、链球菌、幽门螺旋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HIV、肝炎病毒、水痘性口炎病毒、腺病毒Ⅲ型、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牛痘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对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抑制力较强,甘草多糖能抑制水疱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β甘草次酸能灭活HIV;甘草甜素还能抑制肝炎病毒,甘草甘草煎剂对阿米巴原虫、 滴虫均有抑制作用,甘草热水提取物对华支睾吸虫也有杀灭作用。

104 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君药干姜甲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镇静和镇痛作用,干姜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显著降低肾上腺中维生素C的含量。臣药茯苓不仅具有镇静作用,而且其水煎剂口服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升高而后下降的作用;研究发现茯苓的三萜化合物,茯苓乙醇提取物使胰岛素分泌诱导活性增强,白色脂肪细胞ST13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增强。佐药白术挥发油少量具有镇静作用,白术煎剂能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B的活性,降低MDA含量,白术多糖及白术还能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白术多糖对胰岛损伤有一定修复作用,同时具有降低血糖作用。甘草及其所含总黄酮对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害有保护作用;甘草次酸可提高缺血再灌注大脑线粒体ATP酶、脑组织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减轻脑水肿;甘草FM100有镇痛和抗惊厥作用;甘草可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从而显著提高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功能,提高机体的适应性,协调其他神经、内分泌激素发挥作用。

105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干姜甲醇提取物有明显的镇吐作用,能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液酸度;干姜挥发油能非竞争性拮抗乙酰胆堿、组胺对回肠的收缩效应。臣药茯苓对肝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降低肝硬化患者肝脏的胶原蛋白,促进肝内纤维组织重吸收,具有明显抗肝硬化作用;茯苓能加速肝脏再生速度,使肝脏重量明显增加,还能降低胃酸含量,预防胃溃疡发生,能松弛肠管,具有解痉作用。佐药白术煎剂具有保肝作用,能减轻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降低ALT,防止肝糖元减少;白术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明显增加胆汁分泌,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抑制胃蛋白分泌,同时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液酸度,对胃炎、胃溃疡有预防治疗作用;白术提取物能促进肠隐窝细胞株细胞增殖,对小肠黏膜损伤有修复作用;对胃肠肌电紊乱有一定调节作用,可显著促进胃排空及肠推进,当肠管因乙酰胆堿作用处于兴奋状态时,白术抑制之,当肠管受肾上腺素作用而抑制时,白术兴奋之,从而能使肠管活动恢复正常,所以白术对胃肠运动具有双相调节作用。使药甘草及甘草甜素对多种试验性肝损伤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对肝硬化均有抑制作用,可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减轻间质炎症反应,减轻肝坏死及气球样变;甘草酸二胺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改善肝功能的作用;甘草酸对HBV有直接抑制作用;甘草还具有显著的抗溃疡作用,可抑制胃酸分泌,直接吸附胃酸,增加胃黏膜细胞己糖胺成分,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促进消化道上皮再生, 胃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释放有黏膜保护作用的内源性前列腺素;甘草FM100具有**堿样解痉作用,抑制肠管痉挛和收缩。

106 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干姜甲醇提取物可使血压暂时性升高,继之下降,并与剂量有相关性,同时心率也有一定减慢,对豚鼠离体心房的自发运动有增强作用;姜酚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加30%,干姜可对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性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使乳酸脱氢酶释放明显下降,细胞损伤减轻;姜酚及姜烯酮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姜酚能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对肠系膜静脉的收缩;干姜水提取物对ADP胶原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干姜挥发油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并能延长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臣药茯苓的水、乙醇、乙醚提取物均可使心肌收缩加强、心率加快,茯苓强大的利尿作用又可强有力地减轻心脏前负荷。白术煎剂和醇浸剂还可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时间,对血小板有显著抑制作用。使药甘草提取物、甘草黄酮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均有拮抗作用,甘草次酸能减少心肌梗死范围,且具有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的激动剂样作用,甘草甜素可反应性引起血压升高;甘草次酸具有显著的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作用,甘草中黄酮成分对胶原ADP诱导的血小板集聚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比阿司匹林强177倍,因而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107 对肾功能的影响

臣药茯苓对健康人的利尿作用并不明显,但对肾源性及心源性水肿病人却有显著利尿作用,茯苓素是利尿的有效成分,具有和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结构,可与肾小管细胞浆膜醛固酮受体结合,拮抗醛固酮的活性,提高尿中Na+/K+比值,产生利尿作用。佐药白术具有明显、持久的利尿作用,能抑制Na+、K+、Cl的重吸收,增加其排泄。使药甘草所含甘草酸可减轻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这可能是该方剂“除湿”作用的机理之一。

108

目录 1 拼音 2 《普济方》卷二○三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糯米干姜汤的用法用量 25 加减 2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糯米干姜汤 1 拼音

nuò mǐ gàn jiāng tāng

2 《普济方》卷二○三 21 方名

糯米干姜汤

22 组成

糯米2两(为末),干姜(炮,为末)2钱,甘草(生用,为末)2钱,人参(为末)2钱。

23 主治

霍乱转筋。

24 糯米干姜汤的用法用量

冷水调下3钱,不拘时候。

25 加减

因胃气虚,吐泻转筋,术附汤和木瓜盐煎服,或理中汤煎服亦良。

26 制备方法

上拌匀。

古籍中的糯米干姜汤 《普济方》:[卷二百三霍乱门]霍乱转筋

(去须各二两)白扁豆(一两焙)上先用生姜水可糯米干姜汤治霍乱转筋。糯米(二两为末)干姜(炮为末)甘

《严氏济生方》:[大便门痢疾论治]香连丸

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白痢用干姜汤下;赤痢用甘草汤下;赤白《严氏济生方》宋·宝元

《卫生易简方》:[卷之二]诸痢

用丁香、胡椒各七十二粒,乌梅、巴豆各六颗,为末,糯米饭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或九丸,小儿三丸。忌生冷,

《圣济总录》:[卷第五十四三焦门]三焦咳

)人参白术当归(切焙各三分)赤茯苓(去黑皮)百合糯米桔梗(锉炒)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

《济阴纲目》:[卷之九胎前门·下]痢疾

别名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医门法律》卷六),茵陈姜附汤(《类证治裁》卷四)。处方干姜45克甘草(炙)60克附子(炮)1枚(去皮,破8片)茵陈180克功能主治治黄疸阴证。皮肤凉又烦热,欲卧水中,喘呕,脉沉细迟无力而发黄者。用法用量上锉。每服酌量多少,水煎,凉服。摘录《卫生宝鉴·补遗》《伤寒微旨论》卷下方名茵陈四逆汤别名加味姜附汤、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茵陈姜附汤组成甘草2两,茵陈蒿2两,干姜1两半,附子1个(破8片)。主治阴黄。病人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出。阴黄。皮肤凉又烦热,欲卧水中,喘呕,脉沉细迟无力;皮肤冷,心下硬,按之痛,身体重,背恶寒,目不欲开,懒言语,自汗,小便利,大便了而不了,脉紧细而发黄。用法用量水4升,煮取2升,去滓放温,作4服。制备方法上为末。各家论述《医方考》:此阴证发黄也。阴寒盛于下,则戴阳于上,故上体见阳证, 见阴证;阴盛于下,故见阴脉之沉迟,兼阴证之四逆;阳戴于上,故见阳证之发黄,上体之自汗也。茵陈,治黄之要药,故无分寒热而用之;附子、干姜、炙甘草,回阳之要品也,故有阴寒即用之。然必冷服者,恐姜、附发于上焦阳盛之区,而下部阴寒之分反不及也。附注加味姜附汤(《寿世保远》卷三)、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医门法律》卷六)、茵陈姜附汤(《类证治裁》卷四)。

详见百科词条:茵陈四逆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6:04:08 共54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除湿汤简介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除湿汤处方半夏麹(炒一钱半)厚朴(姜制一钱半)苍术(米泔浸二钱)藿香(一钱)陈皮(去白一钱半)白茯苓(去皮...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