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半夏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5收藏

茯苓半夏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茯苓半夏汤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茯苓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寿世保元》卷三:茯苓半夏汤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茯苓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同寿录》卷三:茯苓半夏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茯苓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杂病源流犀烛》卷四:茯苓半夏汤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摘录 6 《不知医必要》卷一:茯苓半夏汤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茯苓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宣明论》卷六:茯苓半夏汤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茯苓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茯苓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回春》卷三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茯苓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伤寒全生集》卷三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茯苓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11 《全生指迷方》卷三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茯苓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茯苓半夏汤 1 拼音

fú líng bàn xià tāng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茯苓半夏汤

21 处方

茯苓(去皮)三两,半夏(汤浸七次)五两。

22 炮制

上为粗末。

23 功能主治

治停痰留饮,胸膈满闷,咳嗽呕吐,气短恶心,以致饮食不下,并宜服之。

24 茯苓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四大钱,水一大盏,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

25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寿世保元》卷三:茯苓半夏汤

31 处方

茯苓(去皮)1钱,半夏(姜炒)1钱,陈皮1钱,苍术(米泔浸)1钱,厚朴(姜炒)1钱,砂仁5分,藿香8分,乌梅1个,干姜(炒)3分,甘草3分。

32 制法

上锉1剂。

33 功能主治

水寒停胃作呕吐者。

34 茯苓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徐徐服。

35 摘录

《寿世保元》卷三

4 《同寿录》卷三:茯苓半夏汤

41 处方

半夏1钱5分,白术1钱,白茯苓1钱,甘草5分,陈皮6分,缩砂仁8分。

42 功能主治

恶阻,呕吐不止者。

43 茯苓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研,水煎服。

44 摘录

《同寿录》卷三

5 《杂病源流犀烛》卷四:茯苓半夏汤

51 处方

赤苓、半夏、陈皮、苍术、厚朴。

52 功能主治

痰饮呕吐。

53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四

6 《不知医必要》卷一:茯苓半夏汤

61 处方

制半夏(醋炒)4钱,茯苓2钱,甘草2钱。

62 制法

上为末。

63 功能主治

中暑忽然昏倒。

64 茯苓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白汤调下。

65 摘录

《不知医必要》卷一

7 《宣明论》卷六:茯苓半夏汤

71 处方

茯苓1分(去皮),半夏1钱,生姜1分(取汁),黄芩1分(去腐),甘草1分,红皮1分(去瓤)。

72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73 功能主治

风热痰逆呕吐或眩运头痛。

74 茯苓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水1盏,煎至4分,空心冲生姜汁下,温服,不拘时候。

75 摘录

《宣明论》卷六

8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81 方名

茯苓半夏汤

82 组成

赤茯苓(去黑皮)2两,半夏(汤洗7遍,炒干)3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

83 主治

伤寒呕哕,心下悸动,胸膈有滞水,往往头眩。

84 茯苓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晚再服。

8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9 《回春》卷三 91 方名

茯苓半夏汤

92 组成

茯苓1钱,半夏(姜汁炒)1钱,厚朴(姜汁炒)1钱,干姜(炒)5分,丁香5分,官桂5分,砂仁5分,陈皮1钱,藿香8分,柿蒂1钱,茴香7分,沉香3分,木香3分,甘草3分。

93 主治

水寒停胃发呃。

94 茯苓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磨沉香、木香同服。

95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10 《伤寒全生集》卷三 101 方名

茯苓半夏汤

102 组成

茯苓、半夏、生姜、陈皮、厚朴。

103 主治

心下有水,呕吐哕者。

104 茯苓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1 《全生指迷方》卷三 111 方名

茯苓半夏汤

112 组成

茯苓4两,半夏2钱半(汤洗7遍),旋覆花3钱,甘遂(锉末,炒)1钱。

113 主治

酒疸。心下懊痛,足膝胚满,小便黄,面发赤斑,由大醉当风入水,湿加于热,内蒸脾气。

114 茯苓半夏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2盏,煎至1盏,去滓,将甘途末分2服,用药汁半盏调服。以利为度。

古籍中的茯苓半夏汤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八产后诸疾门]产后血晕

。若因去血过多而晕。宜芎汤。若因痰阻未除。宜茯苓半夏汤。茯苓半夏汤治证同前。半夏(三两)茯苓熟地黄

《普济方》:[卷一百六十四痰饮门]一切痰饮(附论)

叶(半两)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小半夏汤(一名茯苓半夏汤出御药院方)治诸呕哕。心下痞坚。膈间有痰水。

《婴童百问》:[卷之七]寒冷呕吐哕逆第六十二问

中汤主之,或酿乳法、消乳丸、异功散、香朴散、茯苓半夏汤、二陈汤、人参散、麝沉散俱可服。理中汤见第五

《幼科折衷》:[下卷]五脏补泻之法论

则露睛,白术散主之。肝乘脾为贼邪,风泻而吐,茯苓半夏汤主之。心乘脾为虚邪,壮热体重而泻,羌活黄芩苍

《玉机微义》:[卷四痰饮治法]热痰之剂

目录 1 拼音 2 《鲁府禁方》卷四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洗香丸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洗香丸 1 拼音

xǐ xiāng wán

2 《鲁府禁方》卷四 21 方名

洗香丸

22 组成

孩儿茶1两1钱3分,上好细茶1两,砂仁1两3钱,白豆蔻3钱3分,沉香7分,片脑2分,麝香5分。

23 主治

口臭口干,口舌生疮。

24 洗香丸的用法用量

每用1丸,噙化。

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甘草膏为丸,如豌豆大。

古籍中的洗香丸 《洗冤集录》:[卷之五]五十一·辟秽方

〔三神汤〕能辟死气。苍术(二两。米泔浸两宿,焙干)白术(半两)甘草(半两,炙)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入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幼幼汇集(下)]盘肠气

所搏然耳。其证口闭,脚冷,上唇干者是也。此是生下洗迟,感受风冷,或大便青色不实,宜服钩藤膏、魏香散

《婴童百问》:[卷之三]盘肠气第二十二问

肠为冷气所搏然耳,其口闭脚冷上唇干是也。此是生下洗迟感受风冷,或青粪不实,却有此证,当服钩藤膏、魏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指南总论卷下]论诸气证候

二药,只与木香推气丸或感应丸、小独圣丸、理痛丸,洗消去积,次与正气散、嘉禾散、曹脾散、人参煮散、荜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八·脾脏部(下)疳]疳痢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天麻钩藤汤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7 《卫生总微》卷五 71 组成 72 主治 73 天麻钩藤汤的用法用量 74 加减 7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天麻钩藤汤 1 拼音

tiān má gōu téng tāng

2 处方

钩藤09克 天麻 蝉蜕(去土)防风(去芦并叉枝,切)人参(去芦)麻黄(去根、节)僵蚕(去丝、嘴,炒黄)蝎尾(去毒,炒)各15克 甘草(炙)芎藭各03克 麝香3克(研)

3 制法

上药同为细末。

4 功能主治

治小儿因吐利脾胃虚而生风,变成慢惊。

5 天麻钩藤汤的用法用量

每次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不拘时服。

如面青唇白,四肢冷,加附子15克。

6 摘录

《小儿卫生总微论》卷五

7 《卫生总微》卷五 71 组成

钩藤3分,天麻半两,蝉蜕(去土)半两,防风(去芦叉枝,切)半两,人参(去芦)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僵蚕(去丝嘴,炒黄)半两,蝎尾(去毒,炒)半两,甘草(炙)1分,芎1分,麝香1钱(研)。

72 主治

因吐利,脾胃虚而生风,变慢惊。

73 天麻钩藤汤的用法用量

每用2钱,水1盏,煎至6分,量大小与服,不拘时候。

74 加减

冷多,面青,唇白,四肢冷,入附子末半钱。

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天麻钩藤汤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五惊痫方治]治阴搐慢惊方(附慢脾风)

筒吹入儿两鼻孔中。候两手定时。方可兼服别药。天麻钩藤汤治因吐痢。脾胃虚而生风。变慢惊。钩藤(三分)

《婴童百问》:[卷之三]天钓内钓第二十一问

所以夜啼不歇也,钩藤散主之。治惊啼加蝉蜕、防风、天麻。前十六问有钩藤散,又二十问蝉蜕钩藤饮可兼看,对

《妇科秘书》:子痫论(一名子冒)

荆防安胎散人参当归(酒洗)白术(土炒各三钱)生地天麻(各二钱)麦冬(一钱)条芩(八分)荆芥防风(各三

《胎产心法》:[卷之上]子痫论

类风证。人参当归(酒洗)白术(土炒。各三钱)生地天麻(各二钱)麦冬(一钱,去心)条芩(八分)荆芥防风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十九幼幼汇集(中)]泄泻门

茯苓半夏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茯苓半夏汤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