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三伏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06浏览:4收藏

冬病夏治三伏贴,第1张

三伏贴冬病夏治正当时

(子源编著2020年6月)

三伏贴运用温阳助阳、驱散里寒的中草药,通过对皮肤的刺激和吸收作用,借经络的传导,以疏通经脉、行气活血、调理脏腑、驱散体内的陈寒、老寒,以培补亏损的阳气而达到外治内效、防病治病的目的,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科多种慢性疾病。

三伏贴是怎么治病的?

三伏贴体现了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的理念,按照季节时令的特点,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原理,结合天灸、经络与中药,采用天然中草粉,用姜汁调和成膏状,在人体相应穴位处,提高人体阳气和免疫力,达到治病和养生的目的。

同时,它所采用的穴位敷贴也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因此"冬病夏治三伏贴"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此外,敷贴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且最好每伏第一天来进行三伏贴治疗,当然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此,错过了第一天也会有满意的疗效。敷贴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敷贴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经过了近百年的理论发展与临床例证后,三伏贴疗法已积淀的越来越成熟。目前,它神奇的疗效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认可,正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为更多人感知幸福和健康

中医详解“三伏贴”的妙用

夏至  是旧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太阳黄经90°,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而“三伏”是阳气隆盛的最好时令,利用这个时令进行穴位穴贴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中医《内经》明确指出“春夏养阳”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理论,在中国农历“夏至”、“初伏”、“中伏”、“末伏”的时令内,采用中药穴贴进行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是中医冬病夏治的重要手段和中医特色。

何谓“三伏贴疗法”?

所谓的三伏贴疗法,其源自于清朝,又名天灸,可治疗过敏性气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经常反覆性感冒等疾病,并预防感冒。穴位贴敷主要适用于成人及儿童肺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只要在一年当中最炙热的3 天,在背部的特定穴位贴上,到了秋冬您就可以轻松告别过敏气喘老毛病;古代和现代中医师皆指出确实有其疗效。

三伏贴疗法自古代流传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清代张潞的张氏医通就有记载『诸气门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应。

何为“冬病夏治 内病外治”?

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客观条件,用特定的中药在特定的穴位上贴药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法。根据近年来实践经验表明,从夏至起到头伏之前进行第一阶段的穴贴,以期达到“醒穴、温经、通络”的作用,进而再进行第二阶段的穴贴,以致达到纳阳摄气、扶正固本、强壮正气(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实践证明,“冬病夏治”可以使人体阳气得到充实,抗病能力得到增强,为预防季节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反复发作起到了很好的防治作用。  

何时是“三伏贴”的最佳时间?

“冬病夏治”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选择治疗时机非常重要。三伏天是全年最炎热的时节,同时人体也正处于阳气最为旺盛、气血通畅、皮肤腠理松弛的状态。在此期间采用穴位贴敷疗法来预防“冬病”,将辛温发散的药物精制而成药膏贴敷于穴位,能最大程度地起到温阳益气、通经活络、祛风散寒止痛等作用,对“冬病”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一般来说,“三伏天”是从二十四节气的“小暑”后开始,横跨“小暑”、“大暑”、“立秋”三个节气,分为初、中、末伏,共30天,还有些年份是40天。为顺应天时,贴敷治疗定在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而当遇到历时40天的“三伏天”时,为了保证治疗的连贯性,使每次贴敷的间隔时间相同,通常会增加一次,称之为“加强灸”。

贴三伏贴时 要注意5个方面

三伏贴,即在特定穴位敷以中药达到疏通经络、调整脏腑阴阳、祛散寒痰的作用,使人体阴平阳秘,脏腑经络通畅,可把寒气从人体中释放出来以治本,提高人体机体免疫力,降低机体过敏状态,提高抗病能力,以达到治愈或减少疾病发作次数的目的。那么,贴三伏贴时注意哪些问题呢

1在准备贴敷前,一定要清洁皮肤,如果有严重的皮肤病或是过敏的话,最好不要贴敷。

2每次贴敷时间成人以4-6小时为宜,如果短于4个小时的话,可能会影响疗效,但儿童不得超过2小时。

3有些人贴敷后会出现一些局部皮肤反应。一般来说轻微的皮肤发红或冷热感觉属于正常,如果出现奇痒灼痛难忍等应立即去掉药膏。

4贴药期间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同时也要远离空调和电扇。因为进入空调房后,皮肤会因遇冷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性。贴敷当天更是应避免过度吹电风扇,最好是在自然通风的地方。

5治疗期间饮食方面要清淡为宜。忌烟、酒、生冷、辛辣、海鲜易致敏及刺激性的食物。贴敷局部3天内不能沾水。

“三伏贴敷”与“数九贴敷”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咳嗽;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连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

功效

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传统的三伏日是由二十四节气中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而三伏日是指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和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遵照古籍,这是一年之中最炙热的三天,亦即所谓的初伏、中伏、末伏,来施行贴药治疗。

适应症

经中医辨证论治属虚寒证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

禁忌事项

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等。

 

三伏贴最早是谁发明的,它的配方是什么?

三伏贴最早是在1955年就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进行临床治疗了。而发明三伏贴这一技术的是上海市首届名中医朱瑞群教授,而且这项技术曾经获得上海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而之后随着虞坚尔院长来到上海市中医院工作之后,这项技术又完整地在上海市中医院落地生根。

三伏贴的灵感出处主要是来自于清代名医张璐说写的《张氏医通》记载的,用针灸的方法在肺部等穴位治疗效果不佳,如果用涂抹药物的方法到这些穴位反倒是有效的,所以说这是最早出现三伏贴灵感一个时候。三伏贴根据不同的症状会有不同的药方,主要采用的药材集中在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等等。

 可以说,三伏贴最早是用来治疗小儿麻痹症的,而之后三伏贴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三伏贴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左右。

三伏贴的治疗机理,主要是通过在三伏天的时候把特制的药膏贴在人体的后背上的一些穴位进行慢性的改善或治疗。这些疾病可以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等。

三伏贴有这么一些作用。首先三伏贴可以调节我们人体的免疫力,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三伏贴还有祛湿除寒,温阳补气,改善我们寒冷的状况。同时呢,三伏贴还有改善慢性咳嗽等等。对于慢性咽炎,哮喘病,慢性支气管炎来说是非常好的一种治疗方法。

而三伏贴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用,有些人就不能用三伏贴。三伏贴使用期间也尽量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说贴敷的时间才能的话,成人三伏贴最好是贴两到四个小时,儿童的话最好是一到两个小时,首次贴三伏贴的时候,时间不能够太久,三伏贴最好是十天左右贴一次,如果隔天就贴的话,感觉就没有这么一个循序渐进的效果,因为三伏贴不是立即就起效果的。

如果你想要确定自己适不适合用3V贴来治疗你的一些疾病的话,那么可以说先去找医生咨询一下,然后如果医生。同意的话也建议的话,那么你就可以采用三伏贴治疗,同时根据自己的病情来实施治疗,同时也要坚持治疗。持续下去总是会有结果的。

夏季的时候,我国的阴历里面是有伏天的,也就是夏季的三伏天,夏季最热的30天,头伏、中伏和末伏各10天,古人医书上说冬病夏治最有效,于是在这个伏天,很多人都开始三伏贴治病,那么三伏贴包含哪些治疗方法?冬病夏治三伏贴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1、三伏贴简介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传统的三伏日是由二十四节气中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而三伏日是指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和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遵照古籍,这是一年之中最炙热的三天,亦即所谓的初伏、中伏、末伏,来施行贴药治疗。

三伏贴的贴敷原理是于夏季三伏日,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念,此事人体的阳气也最旺盛,经络气血流注也最旺盛。此时采用一些生姜、白芥子等辛温的药物,贴在疾病相应的穴位上,两阳相合,能够很好地治疗一些反复发作性及过敏性疾病,以达祛病保健的作用,以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更佳。

经专家组研究证明,该疗法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对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体虚易感冒等病症有效率达80%以上,并以纯天然、无副作用而深受欢迎。

2、三伏贴敷适应病症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痛,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亦可贴敷。

3、冬病夏治三伏贴时间

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段时间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可以减轻冬季哮喘发作的症状。

敷贴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陈贤标建议最好每伏第一天来进行三伏贴治疗,当然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此,错过了第一天也会有满意的疗效。敷贴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年人,敷贴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一般成年人8-10小时,儿童4-6小时,每次4片,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贴敷期间,慎食辛辣、海鲜、羊肉、蘑菇等发物。

其使用的时候必须经中医辨证论证会更有效,因为病与证不同,同病可能不同证,冬病夏治法适用于虚寒证,禁用于发热,糖尿病,结核病,若是热证,则热更盛,这是必须禁止的。另外价格有相差很大的,其实差别不大,这个药监局都有统一定价,有些医院依靠名气大乱抬价,有些社区不经辨证,所以价格便宜,但效果不好,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是对患者负责,有些患者虽不适这种灸法或贴敷,中医可以选用其他冬病夏治法,如针灸,熏洗,拔火罐,只是灸法或贴敷方便,适宜推广。

贴敷疗法三年为一疗程,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穴位贴敷疗法主要是利用药物贴傲穴位,对穴位产生刺激,起到药效、穴效的双重作用,从而达到滋养身体、防病治病的作用,因此被称为穴位贴敷疗法。从其实施治疗的部位和部分治疗原理上来看,应该属于针灸学的范畴。实际上,它是一种独特的穴药结合的治疗方法。

  白芎通络膏:

 原料:葱白15克,白附子、川芎各3克。

 做法: 先将葱白捣成泥状,再把川芎、白附子研成细末,与葱白泥一起搅拌调匀,备用。将上面的药材泥摊在牛皮纸上,贴敷在两太阳穴上,用胶布固定。一般l次即可。痛未止次日再贴。

 功效:温阳散寒,通络止痛。适用于卫阳不固、风寒外袭所致的头痛。

  生草乌扶阳祛风散:

 原料:生草乌、生白附子、天南星各30克,生姜40克,葱白7根。

 做法:将上述药材一起研末调匀,用一层纱布包好,放入锅中蒸热,敷在痛处,包扎固定好。

 功效:祛风散寒,温阳通络。适用于下气不足、、风寒外袭所致的血管性头痛(头痛、偏头痛)。

  川芎白芷散:

 原料:吴茱萸、川芎、白芷各30克。

 做法:将上述药材一起研成细末,备用(装瓶密封)。用时将药末取出与医用脱脂棉球裹成小球状,填入脐窝中,用胶布固定。如果患者觉得脐处发痒,可以将药物揭出,等到痒止后再贴敷。一般每日贴敷1一2次,每次1一2小时,3一10次为1个疗程。或取药末30克,用醋或白酒调敷在两足涌泉穴上,外用纱布盖上,用胶布固定好,每日换药2次。

 功效:助阳通络,疏风止痛。适用于肝阳虚所致的头晕头痛以及血压升高等病症。

冬病夏治三伏贴

三伏贴冬病夏治正当时(子源编著2020年6月)三伏贴运用温阳助阳、驱散里寒的中草药,通过对皮肤的刺激和吸收作用,借经络的传导,以疏通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